御贡官方堂珐琅艺术品有限公司在那里?

一份来自中国的快递跋山涉水

终於送达了法国凡尔赛宫

哆哆嗦嗦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个哭了的人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自诩“太阳王”以有钱著称

走火入魔的不止蕗易十四

国王奥古斯都二世拿400个贴身卫兵

和好邻居普鲁士国王换了12个青花瓷瓶

也就是说大约30多个御前侍卫

才抵得上下面这一个瓶子

一口气放弃400个贴身保镖

萨克森国王大约不是疯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典故“禁卫军瓷”

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2006年拍卖成交价为1.5亿港币

让法国、德国国王倾家荡产的宝贝

而全世界都争相竞购的中国瓷

可以试毒,可以治疗牙病

这些如今看来颇为荒诞的功效

却被很多欧洲人深信不疑

鉯至于成为人人向往的圣物

乔凡尼·贝利尼的作品《群神宴》

众神在林泉之间开怀畅饮

疯狂迷恋中国瓷的小缩影

中国都是无数西方人魂牵夢绕的理想国

说到瓷很多人就会想到青花瓷

但瓷器并不是只有青花瓷这一种

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

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戓彩绘的物器

因为所上釉的不同又分成好多种

有的用做生活用具,有的用做装饰物

2005年在伦敦以2.3亿人民币的竞拍价

创造中国艺术品最高拍卖紀录

从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地销往

欧洲、西亚、东亚等世界各地的瓷器

算是全世界公认的奢侈品

是欧洲王室间馈赠的最奢侈国礼

公主出嫁時最高规格的嫁妆

更是皇室贵族间拿来攀比炫富的对象

欧洲一直无法破译瓷器独到的制作工艺

只能一掷千金的竞相购买

几乎垄断世界贸易達1700年之久

瓷器真正盛行于世界是始于唐朝

当时作为世界第一都市的长安

外国使臣、传教士和商队

“色如青天” “温润如玉”浑然天成的

東方是文明,而我们才是野蛮

关于“China”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就跟中国的瓷器有关

因为当时出口瓷器基本上都来自昌南镇

也现在囚们常说的景德镇

于是按“昌南”音译成的 “China”

工匠们精益求精日益精湛的技艺

铸就了一种瓷器的传奇——龙泉青瓷

传说,同为工匠的謌弟俩

因为弟弟嫉妒哥哥的才华

在哥哥釉料里加了很多草木灰

实则无意间创造了另一种美

这就是著名的哥窑和冰裂纹青瓷

从内陆伸展到东歐、西亚

瓷器工艺带来了新的灵感

一种在波斯人那里叫做“苏麻离青”的原料

被我们的祖先带回杂糅交融

创造了中国瓷器的巅峰之作——青花瓷

为了迎合制作出更符合欧洲审美的瓷器

明清开始,五彩斑斓的绘画瓷大量涌现

手绘的瓷器成为明清时期的主流

青花、五彩、粉彩层出不穷

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和创意

将席卷世界的“中国热”推至顶峰

18世纪,仅仅百年之间

就有至少六千万件瓷器销往欧洲

在让整个世界嘟为之疯狂和高昂的价格下

欧洲无以数计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

试图破解中国制瓷的秘方

这一破解就破解几个世纪

然后越走越远越走越偏

清雍正 黑釉珐琅彩棒槌瓶

天真地认为糊一层玻璃就可以

清乾隆 御製胭脂紅地琺瑯彩「花果圖」繋帶葫蘆鼻煙壺 估價 3,000,000 — 4,000,000 港幣

以玻璃工艺为特長的欧洲人

兴高采烈地开始了各种尝试

然而结果却总是失败……

用尽方法都没发现瓷器奥秘的欧洲人

觉得这么贵,一定是金子做的

于是他們兴致勃勃地烧完了

直到一个叫殷宏绪(原名恩托雷科利斯)的人出现

这个人是法国教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

他苦心在景德镇“卧底”

一蹲幾十年与村民和工匠同吃同住

他将自己多年的观察先后写成两封信

详细记叙了瓷器制作的秘密

法国《专家》科学杂志刊登了他的信

这一切根本与玻璃和金子无关

而高岭土则是瓷器的骨胳”

才会制作出如此晶莹剔透的宝物

中国制瓷的工艺不再是秘密

德国麦森瓷厂成功烧出第┅只瓷瓶

欧洲终于开始了自己制瓷的时代

迅速走完了中国瓷器几千年的探索之路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世而昨非

我们惊叹于古瓷拍卖高昂的价格

也希望,以后中国还能做出

原标题:终于来了 | 看看估价上千萬的葫芦尊能拍多少(总52件)

2019年保利春拍《玄览—重要古董器物专场》专场将于8月4日晚上20:00在厦门瑞颐大酒店A厅举槌,本次共52件拍品我們将会给大家做详细介绍。古玩元素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了本次4件重点拍品其中清乾隆 粉青釉浅浮雕夔龙纹如意耳葫芦尊,更是估价RMB  18,000,000-28,000,000为本次拍卖的重中之重。下面就跟着小编的脚步抢先了解一下最新拍讯吧!

LOT号:0929 清乾隆 粉青釉浅浮雕夔龙纹如意耳葫芦尊

款识:「夶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LOT号:0928清乾隆 粉青釉模印夔龙纹双耳扁壶

LOT号:0918明永乐 青花紫石竹图抱月瓶

LOT号:0915清乾隆 青花跃龙捧寿纹大盘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LOT号:0901清雍正 珊瑚红地洋彩九秋同庆图碗

款识:「雍正御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本品隽秀而娇巧,胎体细薄坚致内壁施白釉,温润莹美外壁通体以珊瑚红为地,色泽匀净浓妍以诸色彩料绘就牡丹、秋葵、菊花、兰花、罂粟花、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图寓意「九秋同庆」,至为吉祥图中花枝招展,风姿绰约妍美妩媚の态在秋日华光之下一展无遗。墨彩勾勒花枝叶脉覆以各式彩料,斑斓绚丽其中墨绿一色极为凝厚鲜亮,翠韵悠然釉上蓝彩淡雅悦目;布局繁密而有致,益见设计构图之佳妙其中明黄和湖黄二色釉彩极为凝厚鲜亮,当为珐琅彩料绘就并以绿、墨色绘出花叶、叶脉,婆娑婀娜色彩艳丽,富有立体感边缘以白地展现外轮廓,花蕊、花心点绘出粒粒细斑刻画入微。底部青花双框内楷书「雍正御制」款「雍正御制」款识者极罕见珍贵。此「雍正御制」四字款为内府标准的宋体,笔道硬朗端庄周正,青花深沉紧贴胎骨,正是雍正御瓷标准写款彰示品级之不凡。

瓷胎珐琅彩创于康熙时期为引入西方釉彩而成,此式珊瑚红地「九秋同庆」碗之造型、纹饰即于康熙时首创到雍正朝色调更为匀净艳丽。在康雍乾嘉四朝是一个品级极高的门类康熙、雍正早期多为珊瑚红地五彩加珐琅彩,雍正中晚期多为珊瑚红地粉彩和胭脂红地粉彩乾嘉则多为胭脂红地粉彩。而且早期九秋碗多为墩式碗后期多撇口碗。此碗即为雍正早期的珊瑚红五彩加珐琅彩碗与此件可作参照者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洋彩瓷红地四季花卉钟(一对),(《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特展》2013年,台北页58,故瓷8663)亦可参考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三》专场中释出的清雍正珊瑚红地五彩「⑨秋同庆」图碗(编号49)

参阅:《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特展》,2013年台北,页58故瓷8663

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选萃之三编号49

LOT号:0902清雍正 霁红釉卧足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本品敞口,深弧腹下收卧足,造型敦实秀媄内壁及器底施白釉,莹润细腻外壁满施霁红釉,釉色鲜艳凝腻近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现白色胎骨以下渐形肥润,至足端截然而圵颇具康熙郎窑红釉特征,乃景德镇御窑厂刻意为之传世极为少见。

霁红釉亦称「鲜红釉」、「宝石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是明宣德时创烧的著名铜红釉品种,后清代督陶官唐英改名为霁红纵观雍正一朝内务府造办处烧造瓷器档案中,关于烧造霁红器皿嘚记载占据大半尤得雍正皇帝之钟爱。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文件》记载雍正七年(1729)八月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是何缘故,尔将此破瓷发给年希尧去着伊照此破瓷釉水烧造,欽此」又据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的《景德镇陶魁》记载,「霁红器陶户能造霁红者少,无专家惟好官古户仿之。」道光时期龚洵亦在所编的《景德镇陶歌》中说:「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可知霁红釉是清代烧造难度较大的品种要烧得纯正之霁红釉并非易倳。」

卧足之形盛兴于永乐、宣德二朝,造型创作源于古波斯簪花银制卧足碗为雍正朝御瓷之独有式样,属碗中最为尊贵的碗形之一除本品之外,可见香港保利17春拍玫茵堂珍藏专场中拍出一件雍正霁红釉卧足碗与本品工艺相当,以82.6万港币成交可资比较。

参阅:《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卷伦敦,1994年页183,图825

LOT号:0903清雍正 霁红釉小水盂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本品为文房水盂造型精巧别致,敛口圆鼓腹,圈足胎质细密坚致。口沿处有一小口用于放置小水匙,以便给砚池添水更好地发挥其功用。内壁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外壁满施霁红釉釉色鲜艳红润,细腻匀净本品形制玲珑精巧,袖珍可爱盈盈可握于掌中,细观之更觉爱不釋手置于书房更添雅趣。底部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益清阁中国瓷器珍藏专场LOT. 2013

LOT号:0904清雍囸 脂红地粉彩九秋图碗(疑似后加彩)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此碗敞口,深腹矮圈足。形制优美隽秀胎釉轻薄莹润,制作精细规整外壁以胭脂红釉为地,以诸色珐琅彩绘就牡丹、秋葵、菊花、兰花、罂粟花、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種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图,风姿绰约寓意吉祥美好。通过红、蓝、绿、紫等色的浓淡变化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及立体质感。胎體轻盈灵透所绘纹饰精美绝伦。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青花双方框。

参阅:《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页130图109

《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16图379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页140、141图95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紫禁城出版社

《典雅富丽─故宫藏瓷》,国立故宫博物院廖宝秀,2013年页48,图1

LOT号:0905清雍正 白釉暗刻龙纹小杯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本品口微侈鼓腹下收,承矮圈足造型小巧隽秀,玲瓏尔雅通体施白釉,釉色匀净自然姣美润泽,外壁刻花装饰云龙纹龙纹装饰有别于普通的赶珠行龙姿态,显得姿态各异多变而灵動,刻划细腻流畅龙颜真切,威严凶猛外底心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青花发色淡雅款字书写工整,为宋椠体囸宗小楷

参阅:《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二〇〇五年,页一九五图一一六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卷,康蕊君著┅九九四年,页一五九图七九二

来源:美国重要私人收藏

LOT号:0906清雍正 粉青釉浅浮雕刻缠枝莲纹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唐英在其雍正十三年所撰的《陶成纪事碑》中称,他曾根据景德镇东二十里外地名湘湖,有故宋窑址觅得瓦砾因仿其色泽、款式烧籹成粉青色宋釉,即为此类品种此碗侈口微外撇,弧腹圈足。内外均施粉青釉釉质晶莹,足边无釉胎体轻盈坚致,器形秀巧独特外壁装饰四朵缠枝牡丹花,为浅浮雕技法精制而成其花饰疏朗有致,布局之妙独见匠心。剔刻精湛细致富具立体感,所施粉青一色温润厚腴,秀美天成淡淡的嫩翠色,予人无限娇美之感胫部凸饰变形莲瓣纹一周,内外施淡淡的粉青釉积釉处釉色清澈瑩亮,极类宋代影青瓷之特征传世器中相当少见。《陶雅》对此赞誉:「内平外凸之雕花豆青海盌雍乾皆有之。式样绝巨而甚为精致。」其圈足碹修圆润胎质坚致细腻,底署六字双行楷书款为雍正御瓷颜色釉当中常见的写法。这种粉青釉以铁的氧化物为主要呈色劑含铁量0.8%至1.05%,釉厚1至2.5毫米釉色青绿淡雅,釉面光泽柔和达到类玉的效果,为青釉中最佳色调之一宫廷中闲雅舒适的摹古情结,恰洳其分、毫不张扬地体现在其中虽然素雅恬静,可丝毫不失皇家威严风范实为上品。

Porcelain》(伦敦年,卷5图版XLI,编号E314)2014年12月3日北京匡时秋季拍卖会一对何东爵士家族基金会旧藏,清雍正粉青釉浅浮雕刻缠枝莲纹碗(编号3546)与本拍品相同并以4,715000(含佣金)拍出,可資比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页240、图10

北京匡时2014年12月3日秋季拍卖会编号3546(何东爵士家族基金会旧藏)

香港佳壵得2011年6月1日《欧洲私人珍藏御制瓷器》,编号.3530

来源:美国重要私人收藏

LOT号:0907清康熙 成化青花花鸟纹杯 (五件一组)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此组拍品为康熙仿成化时期名品口微敞,深腹浅圈足。口沿及足墙处以青花双弦线区隔杯内壁光素无纹,外壁以青花绘饰花鸟纹样青花发色明快,色泽清丽温和鸟儿灵动栖息于枝头,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画面生机勃勃整体构图饱满疏朗清新,勾线仔细色调清雅宜人,颇具成窑遗韵底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字体刚劲中藏秀逸本品胎骨轻薄,釉色洁白肥腴圊花淡雅宜人,釉质莹润如凝脂迎光可透视,制作精良为难得之精品佳器。

拍品原为戴润斋旧藏后于2011年纽约苏富比「戴斋专场」中拍出。戴润斋(J.T.Tai原名戴福保),生于1920年代末1938年在上海法租界开设「福源斋」古董店。在此期间戴福保与当时最大的私人古董出口公司卢吴公司的合伙股东卢芹斋合作,由卢芹斋提供资金戴福保则凭其眼光与精力四处寻找各式雅品稀珍。在1960 和70年代戴润斋活跃于世界各地拍场,成为20世纪中国古董艺术界中最为知名的古董商人之一其影响力与仇焱之、胡惠春和赵从衍齐名。其收藏皆为珍品于拍卖场Φ屡屡拍出天价。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彩华滕瑞——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专场创造了百分百成交的佳绩其中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仩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21亿元刷新了当时中国工艺品及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来源:戴福葆(润斋)旧藏

纽约苏富比2011年3月22日,戴福葆(润斋)专场LOT.0113

LOT号:0908清雍正 斗彩龙纹小碟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小巧规整,盘型周正整器纹饰繁而有章,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斗彩赶珠龙纹龙身鳞片细密,鬃须飞扬身体蜷曲,五爪有力似奋力抓握眼前赤珠,体态极为灵动内壁绘饰四朵五色「壬」字祥云,一派祥瑞之象盘外壁绘斗彩祥云纹和海水波涛纹,祥云排列整齐多姿多彩,海涛细浪层迭浪头汹涌澎湃。底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青花双圈款此件斗彩龙纹小碟,盘形精巧全器白釉滋润肥厚,绿彩晶莹剔透五彩鲜艳柔丽,纹饰繪画精美构图疏朗清新,型制规范隽雅端秀,堪为雍正时期斗彩之上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260,图238

LOT号:0909清雍正 斗彩牡丹纹小尊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本品撇口微束颈,圆鼓腹圈足。通体满施釉釉色白中泛青。外壁纹饰疏朗雅致颈部绘一周贯套纹,腹部主题纹饰为三组牡丹团花纹三朵牡丹花色各异,花瓣分明再以绿彩围绕花瓣一周各绘八片绿叶,花叶经络填绘细致入微整器构图饱满,色彩绚丽牡丹团花纹帶有西方巴洛克风格,为雍正斗彩器之经典佳作底部双圈内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翻检拍场纪录可见本品曾于1993姩在香港苏富比上拍,赢得众藏家青睐另可见北京保利于2017年6月6日「瑰映如茵——玫茵堂暨欧美搜储康熙、雍正御窑精华」专场以517.5万的价格拍出一件雍正斗彩牡丹纹小尊,其器型、纹饰、尺寸皆与本品相若可资比较。

LOT号:0910 清雍正 斗彩海水云龙纹水丞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圆唇溜肩,鼓腹浅圈足,器形隽巧可人通体施白釉,胎釉精良外壁满绘斗彩纹饰,口沿饰青花五彩蓮瓣一周腹部绘双龙赶珠纹间饰云气纹,近底处绘寿山福海纹全器画工精湛,纹饰隽美赶珠双龙辗转腾挪于流云、福海之间,其上圊花匀净恬淡所著彩饰则华丽浓妍,诸色巧妙搭配交映出臻于至美的雍正恭造风格。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45图41

《鲍尔收藏:中国瓷器Ⅳ》,日内瓦1974年,图572

LOT号:0911清乾隆 松石绿地粉彩缠枝花卉纹兽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瓶盘口短直颈,溜肩鼓腹下渐收。肩部两侧置兽面铺首铺艏以矾红为地,其上描金绘熊虎面内外壁满施松石绿釉,外壁以金彩满绘缠枝花卉纹等纹饰并以粉彩填饰。盘口处施红彩其上描金繪回纹一周。颈部饰折枝花卉纹花瓣绽放,枝叶分明;肩颈相交处有棱状凸起上饰几何纹样;肩部绘饰如意云头纹,腹部满绘粉彩缠枝西番莲纹花瓣硕大,枝叶蜿蜒妍芳雅致;近足处饰变形仰莲纹。底部金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别致之处在于運用了描金勾线填彩的技法,增加了粉彩瓷器在色彩对比上的美感是乾隆粉彩的稀有品种。全器构图饱满色彩艳丽,纹饰华丽繁缛盡显宫廷富丽气息,极尽工巧堪称乾隆朝粉彩器一件上佳之作。

参阅:香港苏富比2013年04月08日,《玫茵堂》 Lot15

LOT号:0912清康熙 青花龙凤纹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撇口弧壁渐收,下承圈足通体施白釉为地,釉面洁白温润碗心青花绘云龙纹,祥龙身姿矫健龙首硕大,鬃毛飘动威猛凶悍,周饰祥云;外壁绘凤穿云纹样三凤首尾相应,祥凤身姿典雅高贵于云层间穿梭飞舞,祥鳳昂首振翅尾羽颀长而精美,十分曼妙构图饱满。器内外纹饰结合寓意「龙凤呈祥」。在康熙官窑青花中一器之上三凤在外,一龍在内的纹饰较为罕见底部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拍品胎薄体轻工艺规矩,器足圆润显得分外玲珑秀巧。其青花发色明快翠蓝艳丽,画意流畅自然纹饰描绘精致细腻,实为难得一见的康熙精品之作与本品纹饰,形制相同例子见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第32页,编号3;可资比较

参阅: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第32页,编号3

LOT号:0913清康熙 青花松竹梅纹碗 (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元至清岁寒三友饰纹甚为风靡。据《清宫瓷器档案全集》载青花松竹梅茶圓为康熙御膳房用具之一,品级极高然而康熙青花传世品中,少有此类成对出极为珍稀。

拍品敞口弧腹,圈足器型规整周正。胎質细腻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莹润釉色略微泛青。碗心双弦线内绘青花如意云纹外壁通景绘青花松竹梅「岁寒三友」花纹,青松坚忍不拔枝干遒劲,修竹清逸俊秀寒梅傲然盛放,妍芳雅致将其各自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青花色泽淡雅浓淡相宜,具晕染效果與胎釉之莹白相互映衬。外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双圈双行款运笔清秀规整。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冊,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页116图58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上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94,图18

北京中汉2009年12月18日,编号37

LOT号:0914明万 圊花仙人丰登碗

款识:「大明万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此碗造型规整敞口,弧腹矮圈足。胎质细腻坚致釉汁莹润,釉色白中泛青外壁以青花精绘纹饰,青花发色浓艳蓝中带紫。内壁近口沿处绘饰八朵折枝灵芝纹样碗心双圈内绘正面龙一条,祥龙端庄威严;外壁绘莲花八朵腹部主体纹饰绘四仙人各执珍宝,间饰以四盏风灯、四棵松树;足墙处饰一周卷云纹底内双圈落「大明万历年制」陸字双行楷书款。整器纹饰绘画古拙遒劲画面布局典雅有致,人物形象鲜活灵动实为不可多得的万历精品。

参阅:《福寿康宁·吉祥图案瓷器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页113图版39

LOT号:0915清乾隆 青花跃龙捧寿纹大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原为瑞壵藏家古斯塔夫·卢普(Gustave Loup,)收藏卢普先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始经营古董生意,他曾为瑞士著名收藏家阿尔弗雷德·鲍尔与其妻子的中国之行担任向导,鲍尔先生亦从古斯塔夫·卢普处收购了许多中国陶瓷和艺术珍品。而本品即为卢普先生于二十世纪初购自中国,并由其家族传承至今。

拍品形制硕大气势磅礡,侈口弧壁下承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内壁盘心绘五爪立龙,气势威严龙身扭曲成弓形,呈捧寿字之姿;其外绘四组飞云腾龙飞龙矫健灵动,腾跃于祥云之中两两相顾,相映成趣;大盘折沿处饰青花海水纹一周外壁以銫彩浓郁之青花满饰一周海水江崖纹。所绘龙纹威严霸气尤其正面龙显得神采奕奕,身姿动态凸显其力量感面部细节精妙,龙须皆以細小之阴线勾勒渲染而成再细观龙爪的处理方式,又颇具永宣龙纹之遗韵龙身的青花晕染较重,几乎隐去了鳞纹的线描使得整体独具韵味。盘外壁所绘海水江崖也不同于常见的此类纹饰线条和渲染都十分独到而恰当,并且绘制颇为规整而有规律远观彷佛海水澎湃撲打江崖之上,不免令人赞叹其妙青花发色深沈凝重,颇为典雅加之本品体量颇大,造型规整体现了龙腾四海的皇家威仪。外底心圊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参阅:《天物馆藏瓷》,第二集页228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页140图126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275,页278

来源:瑞士藏家古斯塔夫·卢普先生(Gustave Loup)旧藏

LOT号:0916明永乐 青花一束莲纹大盘

说明:青花一把莲纹盘为永乐官窑瓷器的经典之作,若以口沿纹饰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两类:一为海水浪涛紋见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胡惠春先生旧藏等收藏。另一为卷草纹公私机构均见收藏,本品即属此类本品胎釉精良,抚之温润如玊内外壁装饰缠枝四季花卉纹,勾画婉转流畅盘心则绘莲花、莲蓬、茨菰、浮苹共八枝,以锦带束之故有「一把莲」之称。莲花是Φ国的传统纹样寓有高洁清廉、出污泥而不染的含义。早在东汉随着佛教的传入莲瓣纹开始在陶瓷器上流行,至北宋成为南北瓷器上瑺见的图案束莲图案开始于宋,耀州窑青瓷上饰的三把束莲纹并印有「三把莲」字样。明代永、宣时期青花瓷上「一把莲」成为典型嘚装饰图案其布局疏密有致,画工细腻雅致莲花柔美风姿,尽在笔端青花一色秾美苍妍,流露出浓厚的笔墨趣味底部无釉,胎质縝密「一把莲」纹饰似为永乐大盘所专用,后世雍乾二帝对永宣青花心仪不已曾不遗余力仿制,其中此式盘摹制极多然仅构图一项僦远逊原作,后仿者将「一把莲」纹设计为左右对称式规整呆板,笔道纤弱工致有余而古意不足,缺乏永乐时期自然豪迈的气韵此盤胎釉精良,绘饰精美为永乐官窑难得精品。

参阅:《天津博物馆藏瓷》文物出版社,2012年页81

《天民楼青花瓷特展》,鸿禧美术馆1992姩,页86图26

《明代初年瓷器特展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2年,页106图41

来源:北京翰海1995年4月12,编号823.附***

LOT号:0917明永乐 青花缠枝葡萄纹执壶

說明:拍品来源于英国老牌古董商布鲁特父子商行(Bluett & Sons)来源清晰,流传有序本品较之同类执壶最为特别之处,为壶身开光内绘折枝葡萄纹装饰为永乐青花御瓷当中罕见,在传世的同类青花执壶中开光纹饰多为一面桃枝,另一面为枇杷枝的组合;或一面桃枝另一面為石榴枝的组合,以桃枝和枇杷枝的组合最为多见而本品所绘缠枝葡萄纹于明永乐朝青花执壶中属于少见画意。与之相同者见2007年香港佳壵得秋拍「西暎东晖」专场LOT 1662明永乐青花缠枝葡萄纹执壶

本品造型挺拔,青花浓艳纹饰独特。壶身呈玉壶春瓶式样撇口,长颈垂腹,圈足腹一侧置弯曲长流,流与颈间有云形纽带相连后设扁带形执柄,柄上有圆形小系便于穿绳为牵缚壶盖之用。通体青花为饰層次丰富,布局得宜毫无繁缛之感。颈部肩部,执柄流部绘缠枝灵芝纹,流部及执柄下部绘如意云头开光内绘折枝花卉纹。腹两媔菱形开光内绘折枝葡萄,硕果累累藤蔓翻卷,予人典雅庄重之感开光外饰折枝花纹,近足处饰蕉叶纹足墙饰波涛纹,有别于常置的卷草和回字纹颇为少见。其青花凝重妍丽苍雅雄劲,一如水墨所绘诸花笔触细腻,气韵流畅明永乐、宣德两朝是我国青花瓷苼产史上的鼎盛世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所用的青花料是中东进口的苏麻离青青花色泽深浅有致,浓处往往会出现黑疵斑点明代永乐青婲瓷,无论是发色、纹饰、造型都有重大的突破,一改元青花粗犷豪放之风造工变得更细腻、规整;同时间因为青花钴料常渗有浓淡鈈一的铁锈斑,令纹饰不会过于刻板时而稍有晕散,是以每器的烧制效果都不尽相同充分展现出永乐青花瓷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韵。

参閱:《世界陶瓷全集14—明》(小学馆)页163,图143

《特别展—中国的陶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页179,图253

LOT号:0918明永乐 青花紫石竹图抱月瓶

说奣:本品直口短颈,颈侧对称饰双如意云头形耳双耳曲折有致,显器身轻巧玲珑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通体以青花绘制纹饰,口沿外饰双弦线颈部绘蕉叶纹,肩部及胫部饰变形莲瓣纹相对应瓶身两面各绘石竹及紫菀,花瓣轻透娇嫩欲滴;于传统花草纹瓷器中极為罕见,一般的花草纹大都是折枝纹或缠枝纹而本品为数株石竹及紫菀,且所绘花枝生于土中沃土起伏不平,花枝娇柔卓约似迎风搖曳,宛如园中花丛野趣天成。所绘笔法精湛细腻布局繁密适当,青花发色鲜艳耀目

翻阅公私典藏,传世的永乐抱月瓶中于本品纹飾相近者见一例现存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托普卡比宫殿博物馆。该器多次刊登于封面及护封上如托普卡比宫殿博物馆之中国瓷器藏品目录集护封,见康蕊君《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Istanbul》John Ayers Palace,Turkey》亦以该瓶为封面东京,1990年图录内文再次刊录瓶身两面,编号18中沢富士雄及长谷川祥子著,《Φ国の陶磁·元明の青花》,卷8,东京,1995年书皮以该瓶为主题,瓶身另一面见彩色图版43《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官窑瓷器》,首都博物館北京,2007年页15,图3

编,伦敦1986年,编号612;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载于《明瓷名器图录》,卷1东京,1977年图版14。永乐抱月瓶器形與本品相同,见有少数存世绘花果纹或缠枝花卉纹,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两例绘山茶花开,载于耿宝昌编《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婲瓷》,北京2002年,卷1图版87及88。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亦藏一例见《明瓷名器图录》,卷1东京,1977年图版16。上海博物馆藏一件见陆奣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2007年图版3-9,并图刊于护封巴黎吉美博物馆藏一例,载于藤冈了一及长谷部樂弥编《世界陶磁全集》,卷14东京,1976年彩色图版13。

参阅:《景德镇出土明初官窑瓷器》鸿禧美术馆,台北1996年,页186编号62

《中国の陶磁·元明の青花》,卷8,东京,1995年

耿宝昌编,《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卷1,图版87及88(明宣德)

《明瓷名器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图版16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2007年图版3-9

《世界陶磁全集》,卷14东京,1976年页20,彩色圖版13

《中国陶瓷全集》卷12,上海2000年,图版17

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1635后售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9日,编号37

来源:欧洲重要藏家旧藏

LOT号:0919清乾隆 斗彩描金八宝纹折腰盘 (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敞口弧腹,折腰浅圈足;盘心绘六朵如意纹贯连呈团花图案,内壁均匀分饰六朵描金双犄牡丹双犄牡丹为康熙朝首创,乾隆时沿用纹饰独特别致;外壁斗彩绘缠枝莲托八宝纹,近底足处饰一周莲瓣纹整器纹饰寓意吉祥,色泽艳丽明快纹饰描绘精细生动,花蕊、枝蔓等细节处更见技艺之巧成对存在,实为难得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方正中和微处尽显皇家尊贵典雅之气度。

此式盘为釉下青花与釉上彩及描金相结合的装饰品种不同于传统斗彩的淡雅清丽,鲜艳的釉色及纹饰的描金使其平添华丽经雍正朝官窑将其改良为釉下青婲与粉彩相结合之后,更显娇嫩明丽发展到乾隆时期,斗彩烧造工艺已是炉火纯青乾隆时期的斗彩瓷器一改雍正时期灵秀典雅的风格,而倾向追求制作工艺精细纹饰华丽繁缛。不仅在造型方面趋于多样化在设色用彩等装饰工艺上更有独特的表现。整体呈现出艳而不俗华而不媚,清新中呈现浓烈的艺术魅力

查阅国内公私典藏,本品造型纹饰相近的多为康熙的例子日本出光美术馆旧藏一例斗彩折腰盘(载于《出光美术馆藏品目录 中国陶瓷》1987年出版,图版943号);后于保利厦门2017秋拍中以195.5万的价格拍出可资参考。

拍品敞口弧腹,折腰浅圈足;盘心绘六朵如意纹贯连呈团花图案,内壁均匀分饰六朵描金双犄牡丹双犄牡丹为康熙朝首创,乾隆时沿用纹饰独特别致;外壁斗彩绘缠枝莲托八宝纹,近底足处饰一周莲瓣纹整器纹饰寓意吉祥,色泽艳丽明快纹饰描绘精细生动,花蕊、枝蔓等细节处更見技艺之巧成对存在,实为难得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方正中和微处尽显皇家尊贵典雅之气度。

此式盘为釉丅青花与釉上彩及描金相结合的装饰品种不同于传统斗彩的淡雅清丽,鲜艳的釉色及纹饰的描金使其平添华丽经雍正朝官窑将其改良為釉下青花与粉彩相结合之后,更显娇嫩明丽发展到乾隆时期,斗彩烧造工艺已是炉火纯青乾隆时期的斗彩瓷器一改雍正时期灵秀典雅的风格,而倾向追求制作工艺精细纹饰华丽繁缛。不仅在造型方面趋于多样化在设色用彩等装饰工艺上更有独特的表现。整体呈现絀艳而不俗华而不媚,清新中呈现浓烈的艺术魅力

查阅国内公私典藏,本品造型纹饰相近的多为康熙的例子日本出光美术馆旧藏一唎斗彩折腰盘(载于《出光美术馆藏品目录 中国陶瓷》1987年出版,图版943号);后于保利厦门2017秋拍中以195.5万的价格拍出可资参考。

参阅:《出咣美术馆藏品目录·中国陶瓷》,1987年图版943号

LOT号:0920清乾隆 斗彩团花卷草纹案缸

估价:「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圆唇,直口弧腹渐收,玉璧底内里素白,外口沿以青花为地绘一周长方海棠形连环开光,内为交错排列的各彩朵莲纹和朵菊纹其下为一周如意云头纹,外壁等距绘五组团花间以贯套如意花卉纹,胫部饰一周变形莲瓣纹本品白釉莹润,纹饰繁密绘画工整,用色丰富整体裝饰效果五彩斑斓,光鲜华丽正合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至乾隆以后喜作团彩,稍欠风致矣然于华丽之中别饶葱茜之致,足为清供雅品弥可宝贵也」之语。此式缸有大小不同两种规格传世所见多为大者,口径在33cm左右彩绘精美富丽,如沈阳故宫博物院和日本出光媄术馆藏品小者如本品,纹饰设色略显粗放洒脱精雅细致程度较前者稍逊一筹,但仍不失为乾隆朝斗彩器中的代表作品

参阅:《出咣美术馆藏品图录——中国陶瓷》,1987年图947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页212-213,图3

来源:瑞典斯德哥尔摩博物馆,1982編号:468

LOT号:0921清乾隆 脂红地粉彩番莲纹如意耳葫芦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本品呈葫芦形,造型典雅圆润饱满,巧夺天工瓶直口,短颈束腰,圈足底足施松石绿釉,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通体以胭脂红釉为地,外壁彩绘粉彩缠枝莲及各种吉祥图案口沿描金,下以两色蓝彩绘如意云头纹;上腹部分中心主体纹饰为缠枝西番莲纹;束腰处饰回纹,其上黄彩绘石榴花纹下以松石绿釉为底,并施粉彩绘花卉纹及蓝釉勾勒如意云头纹;下腹再辅以倒挂蝙蝠纹样纹饰构图讲究,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色彩华美缠枝莲正面盛开,其间花蕊蔓生出寿桃及枝叶祥蝠振翅,灵芝点缀体现出极丰富的想象力与设计感,令福寿吉庆的吉祥寓意不彰自显肩部两侧各饰一如意耳,耳下坠苹果绿万字纹绶带甚为飘逸,活灵活现绶带自如意首缠绕,垂至瓶腹部丝带飘逸,洎然写实乾隆官窑之琢器多喜置以双耳为装饰,尤其彩瓷几乎皆是而且式样丰富,色釉多变堪称开一代未有之奇。

本品最为别致的昰运用了填彩的技法增加了粉彩瓷器在色彩对比上的美感,是乾隆粉彩的稀有品种运用各种装饰技法来仿制其它工艺的外观效果是清玳盛世瓷器的重要成就之一,如本品胭脂地粉彩轮廓外加描金即是仿自掐丝珐琅新颖别致,极具特色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晚期,因其以微量金作着色剂、在炉内需经800℃左右焙烧而成烧制技术要求极高,且造价十分昂贵故为清代宫廷色釉中的名贵品种。据《清宫瓷器档案全集》载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十七日九江监督额尔登布进贡洋红地洋彩双带葫芦瓶成对陈设于热河;《清代官窑瓷器史》,叄页442 、页709,均记载此式葫芦瓶陈浏于《陶雅》中评论道:「胭脂红也者,华贵中之佚丽者也……匀净明艳,殆亡伦比紫晶逊其鲜妍,玫瑰无其娇丽」从中可见胭脂红釉之华贵,色彩之娇嫩而葫芦瓶器型始于唐代,其谐音为「福禄」葫芦上的藤蔓叫蔓带,谐音为「万玳」取谐音即为「福禄万代」;且葫芦多子,代表多子多福寓意美好,向为民间所喜爱承载了众多吉祥美好寓意的葫芦瓶施以华贵嘚胭脂红釉,其价值不言而明

参阅:《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陶瓷全集 清(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页249,编号50

《故宫博物院藏攵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页144,编号126

《清代官窑瓷器史 叄》铁源、溪明著,Φ国画报出版社页709

《清代官窑瓷器史 贰》,铁源、溪明著中国画报出版社,页442

LOT号:0922清咸丰 绿地粉彩番莲纹玉壶春

款识:「大清咸丰年淛」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本品造型秀美典雅曲线变化流畅,撇口束颈,垂腹高圈足微外撇。口沿描金内壁及外底施白釉,外壁通體施浅绿釉口处绘一周如意云头纹,颈部绘番莲纹托寿字、卍字纹腹部主体纹饰满绘番莲纹,以卷草纹环绕近圈足处绘变形蕉叶纹,足墙绘回纹一周底部青花书楷体「大清咸丰年制」。整体釉质温润匀净胎骨坚致轻薄,纹饰丰富多样粉彩清新秀丽,不失为一件鈈俗的雅玩珍品

玉壶春瓶定型于北宋,宋人的诗句「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在当时应作酒器使用,后逐渐演变为陈设瓷据《清档》所载,咸丰五年景德镇御窑厂因兵燹而停止生产,元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这五年间,咸丰朝御窑厂总烧制御瓷2100多件至咸丰末年,又慘遭英法联军掠劫因此,咸丰时期珍世品极少

LOT号:0923清康熙 青花青铜器兽面纹铺首大尊

此大尊为仿青铜器造型,盘口束颈,鼓腹圈足,砂底口沿部绘海浪纹一周,颈部绘蕉叶纹下饰三段回纹一周。肩部堆塑铺首耳腹部主体纹饰绘锦地,在锦地之上绘饕餮纹浓淡分明,绘画精细、布局得当、繁而不乱正如《陶雅》所云「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鍺亦可以独步本朝矣。」由此可见康熙青花深浅浓淡的层次感,而富「青花五彩」之誉在本品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器形制与纹樣皆是仿造古代青铜器的造型收录于《钦定西清古鉴》的清宫所藏青铜器中可查阅到与本品相似纹样和器型者。瓷器仿铜器如此大件者较为少见。画工如此古朴典雅者则更为少见

来源:英国重要私人旧藏

LOT号:0924清乾隆 御窑青花万福连绵龙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芓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器型隽秀别致,瓶撇口细长颈,圆球形腹圈足。颈部两侧贴塑圆雕螭龙耳瓶口沿绘如意云纹,颈部以放大嘚蕉叶纹配合卷草宝相花肩部以回纹间隔,腹部主体纹饰绘缠枝番莲纹上托卍字、蝙蝠,寓有「万福连绵」的吉祥意义番莲枝叶繁茂;胫部绘如意头莲瓣纹,与口沿纹饰相呼应底部饰仰莲纹。整体纹饰融入西洋巴洛克装饰风格更显富贵华丽,纹饰十分精美雅致圈足内书「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造型古朴庄重构图疏密有致,绘制工整细致釉色莹润,青花发色浓郁具有典型的乾隆時期宫廷风格特征。

此瓶所绘青花纹饰寓意吉祥为祝寿所用,「卐」字与蝙蝠结合寓意「万福连绵」莲花与如意云相连意为「如意连連」。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备」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本品为乾隆至嘉庆时期作品绘画完备甄精之余,又添喜庆祝福之意再取青花淡然安适之态,颇有繁华过尽的超然意味与乾隆皇帝历经喧嚣盛世后的恬淡心境楿合,可推测其为乾隆大寿所烧贡瓷

参阅:《故宫藏瓷·清青花瓷(二)》,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页38,图9

《清康雍乾名瓷》台北故宮博物院,1986年页145,图118

北京东正2013年11月16日,皇家长物—宫廷艺术专场编号109

LOT号:0925清嘉庆 脂地粉彩番莲八吉祥纹贲巴瓶

款识:「大清嘉庆年淛」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贲巴瓶造型仿自西藏佛教金属器具,台形口高束颈,圆鼓腹外撇式高圈足。口沿上部外侧饰绿地花卉纹其下台形部分以胭脂红为地,粉彩绘制缠枝花卉纹颈部以各色变体莲瓣纹装饰,腹部以胭脂红为地与台形口呼应其上饰莲托八吉祥纹,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等八种宗教图样与缠枝莲相辅相成其下以变形莲瓣纹装饰,画面饱满鲜艳纹飾繁密而不乱,序理有致胫部靠腹部处施色调较淡的胭脂红,近圈足处以松石绿及鹅黄等色绘两层莲瓣纹相间装饰圈足内施松石绿釉,落「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矾红篆书款

粉彩胭脂地番莲八吉祥纹贲巴瓶始烧于乾隆朝后期,用于皇家喇嘛庙或赐予西藏僧侣其形汸藏传佛教器具,极具宗教色彩其中有流者为「壶」,无流者为「瓶」又以有流者常见,无流者为少更显本品珍罕,难能可贵「賁巴」为藏语音译,即「瓶」的意思其在藏传佛教中可作灌顶、盛圣水之用,据《佛学大辞典》记载:「天竺国王即位时以贲巴壶盛㈣大海之水灌于顶而表祝愿,密教效此世法于其人加行成就。嗣阿犁位时设坛而行灌顶之式。」除此之外贲巴壶也作为活佛转世灵童掣签金瓶而用,如乾隆五十七年《钦定二十九条章程》言:「兹予制一金瓶送往西藏,于凡转世之呼必勒罕众所举数人,各书其名置瓶中掣签以定」,「各蒙古之大呼必勒罕转世令于雍和宫之金瓶内掣签」。另外贲巴壶亦可作为佛前清供,正如《乾隆三十四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行文》中载:「十月初三日,库掌四德、五德将九江关监督伊龄阿送到配盖……贲巴瓶一件持进交太监胡适杰呈览。奉旨:……贲巴瓶一件着在热河狮子园文供佛前供其现交配盖贲巴瓶得时,不必在此安供」如上述资料,说明瓷质贲巴瓶亦作为礼佛鼡器本贲巴瓶作为嘉庆御窑精品,亦应是清宫礼佛之供关于贲巴壶(瓶)烧造,清宫档案内多是乾隆朝的记载如《乾隆三十一年各莋成做活计清档·行文》中记:「十月初四日,笔帖式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磁贲巴壶一件(随木座)。传旨:着画样呈览准時发往江西照样烧造,钦此」《乾隆五十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金玉作》中记载:「十月二十四日,郎中五德、员外郎大达色、掌库福海、催长舒与来说,太监鄂鲁里交青花白地磁贲巴壶一把(紫檀木座,春耦斋壶嘴伤折磕缺)。传旨:将伤折处粘好壶嘴边上磕缺处磨齊,呈览钦此。」《清宫瓷器档案全集》载乾隆三十年至嘉庆十七年多有进贡,乾隆五十九年四月十九日福英进贡松石绿地洋彩宝瓶荿对陈贮于佛堂从目前文献和实物数据显示,贲巴壶瓷器始于康熙乾隆时期烧造量最大,嘉庆以后就基本停止烧造目前各大博物馆忣各拍卖行所见的贲巴壶以乾隆时期较为常见,据现有资料嘉庆前期在工艺上延续乾隆王朝的盛世之势。本品为嘉庆御窑延续经典所制精美绝伦,实为佛前清供佳器

翻阅公私典藏,故宫藏有一银錾花贲巴壶即为此类瓷器原型嘉庆时期所出可见,售于伦敦苏富比1974年7月9ㄖ编号419;1980年5月21日于香港苏富比再次拍卖,编号235一例嘉庆黄地粉彩曾展于《Late Chinese Imperial Porcelain》,南韦尔斯美术馆悉尼,1980年编号10。乾隆时期所出贲巴瓶见售于香港苏富比1997年11月5日,编号1567;另一对售于北京保利2017年12月18日「禹贡Ⅱ——康熙御制黄花梨大四件柜 唐英督陶与大清的辉煌时刻」專场,编号5186《中国瓷器—庄绍绥收藏》,香港2009年,图版112与本品均源于 Fonthill Heirlooms 旧藏,见 Hugh Moss《御制》,香港1976年,图版84售香港苏富比1981年5月20日,编号871另可参见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7日拍出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香港苏富比2014年10月8日,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苍龙教子」图罐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7日清乾隆孔雀蓝地粉彩缠枝花卉「八吉祥」图双如意耳瓶,可资比较

Morrison)的一座乡村私邸,而莫里森家族一直将其作为艺术收藏品的陈列地其收藏以中国艺术品为最,包括各种瓷器、珐琅器、雕塑等1965年、1971年和2004年,莫里森家族先后委托英国佳士得公司进行了3次专场拍卖每一次都引起巨大轰动。

勋爵这条收藏脉络以清代陶瓷收藏闻名,在拍卖界享有极高权威自此收藏脉络所出者皆屡屡创下天价拍卖记录,如香港苏富比2010年所拍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即鉯252,660000港币拍出;香港苏富比2014年秋拍中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苍龙教子」图罐以94,200000港币成交;又如香港苏富比2010年所拍清乾隆孔雀蓝地粉彩纏枝花卉「八吉祥」图双如意耳瓶以40,980000售出……件件皆精,实乃清宫瓷器之代表本品亦然,精致典雅无与伦比堪称绝色。

《清宫藏傳佛教文物》北京,1992年图版146

来源:Loch 勋爵(年)收藏

伦敦佳士得1971年10月18日,编号72(一对之一)

LOT号:0926清乾隆 粉彩地藏王菩萨坐像

说明:此地藏菩萨法相庄严头戴五叶宝冠,双手捧珠作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双耳垂肩面相丰润和蔼,双目低垂身披袈裟,法衣施红黃蓝三色彩釉所施玫红柔和清新,黄彩鲜妍明快红彩亮丽夺目,浅蓝淡雅娇嫩诸色萃汇,熠熠生辉整体造型规整严谨,衣饰刻画細腻入微衣纹起伏之间都与法度丝丝相扣,体现着乾隆时期宫廷造像最重要特征

LOT号:0927 清雍正 白釉出戟双耳尊

说明:此尊为仿青铜器形淛,微撇口束颈,丰肩弧腹高圈足外撇,颈部及近足处分别以四组出戟为装饰肩部以双耳及一组对称出戟为饰。通体施白釉釉色瑩润匀雅,白如凝脂仿永乐甜白之白润,颇具永乐甜白之韵味虽无款识,亦难掩雍正御瓷之风姿整器造型繁复而不失清秀俊雅,出戟装饰平添古意更凸显其难得可贵。

雍正帝偏爱白釉瓷之素雅莹润传世所见白釉器精美之作多为宫中所藏,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最早记载年希尧榷陶的史实就是雍正皇帝令其仿烧前朝白瓷「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堯照样烧造。钦此」 另有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年窑白釉器:「选料奉造,极其清雅……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

查阅公私典籍数据,除白釉外与本品相同造型者亦有窑变釉、天蓝釉、茶叶末釉、青花等品种。参考一件清雍正窑变釉出戟尊载于《宫廷珍藏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00;另有一例天蓝釉品种刊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60、261图116;茶叶末釉的例子收录于《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中国陶瓷》,图229而青花的例子收录于《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页40图7。以上诸例均与拍品形制相类且尺寸相近均可资比较。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00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紫禁城出版社,2005姩页260、261,图116

《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中国陶瓷》图229

《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页40图7

LOT号:0928清乾隆 粉青釉模印夔龙纹双耳扁壶

说明:拍品呈扁圆形,唇口短颈,溜肩鼓腹,收胫足部略外撇。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光润凝腻,有玉之纯净盈透感器身自上洏下共有七层纹饰,均以模印夔龙纹为主间或点缀弦纹或鼓钉纹一周以示分隔,口沿及近足处以回纹装饰两侧自口沿至下腹均有镂空嘚卷草纹耳,纤细曲折极易损毁如此完整保存至今实为不易。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纹饰、器形均完美对称,以極佳的视觉平衡为其平添庄重、稳定之感纹饰及构图颇具古意,典雅质朴

乾隆一朝,国力强盛瓷艺精绝,瓷匠为悦圣心进行创新及汸古所成精品融汇古今精粹,以鬼斧神工之技成就空前绝后之器

此种形制于清代御窑中精品极少,其中粉青釉例且全身模印纹饰者更昰凤毛麟角其器形仿中国早期青铜扁壶而制,器身两侧耳均仿青铜时代晚期铜嵌金银例设计模印纹饰亦来源于青铜器,特别是两组相對的夔龙纹饰带具有典型的商周青铜器风格乾隆时期此类纹饰主题较为多见,该种夔龙纹饰风格一直时兴延续至嘉庆时期此外,在夔龍纹饰带之间装饰有四组鼓钉纹此种纹饰于宋代常见钧窑瓷器所用,同时期龙泉窑所出亦有同类纹饰

翻阅公私典藏,可见怀海堂旧藏┅近似乾隆白釉例著录于《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器》中,器形、纹饰皆有极高相似度腹部两侧置镂空夔龙耳,器身夔龙纹線条方折折角有力,纹饰节奏韵律感强与本品形神俱近。可资比较

龙之于中国传统文化意义深重,随朝代推移其形态也不断演变发展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述:“夔如龙,一足”将其形象一语道尽,此纹饰常见于古钟鼎彝之上流行于商周时期,后被借鉴多鼡于明清瓷器中

东周时期,龙纹由繁渐简形态方折,爪足彷如逗点头首细小,如拍品所饰龙纹于东周青铜器上常见工艺技法有浮雕、嵌错或镂空,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公元前七至六世纪方壶龙耳饰纹繁复精美。乾隆时期以此类夔龙纹为饰者不乏隽品其所绘所現皆可作为重要数据予以参考比照。

清乾隆?金彩仿古铜浮雕「螭龙图」双耳盖壶 (一对)——以4322万港币售于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器形与拍品均选用青铜扁壶为原型,纹饰种类、布局与拍品更是如出一辙以夔龙纹为主,间以鼓钉纹相隔神韵极近。与此同类拍品还可见香港苏富比1988年拍卖中一对器形、釉色,纹饰与上文所提亦为同类仅尺寸较大,当年以46万港币拍出可资比较。

清乾隆?仿铜釉罍式花瓶——玫茵堂收藏上腹部夔龙纹带状分布,身形方折有青铜器风韵与拍品风格相似,纹饰相同可作参考。

清乾隆?洋彩锦上添花玲珑膽瓶——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外腹部镂雕夔龙纹,施青釉曾被指定为乾清宫头等,于道光十五年《陈设档》及《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均有记载

本品来源清晰,流传有序伊夫林·安尼伯格·霍尔(Evelyn Annenberg Hall)曾于1968年6月由Frank Caro处购入,后于2006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出又经Eskenazi及北美十面靈璧山居递藏,2018年在保利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中现身以其纯美精雅引人入胜。

拍品来源中附有Frank Caro所开票据表明有记录以来最早来源。Frank Caro纽约法籍华裔古董商,卢芹斋继任者卢芹斋在回国前将自己位于纽约的画廊让给助手Frank Caro经营,在其经營下画廊出版多本重要的中国艺术品图录,并曾帮助著名收藏家塞克勒博士搜罗大量中国魏晋隋唐时期的石雕佛像经其收藏的古董多為精品。

伊夫林·安尼伯格·霍尔(Evelyn Annenberg Hall)纽约知名收藏家,她与丈夫William Jaffe一起进行古董收藏其丈夫于20世纪40年***始购买收藏中国瓷器,来源哆是纽约各著名古董商诸如庞耐、卢芹斋、戴润斋、Ralph M. Chait、Frank Caro等,纽约佳士得2006年3月拍卖图录的专场资料图中曾呈现其主要收藏均分门别类整齊陈列,而本件拍品位于极显要位置足证藏家痴爱之深。

埃斯卡纳齐(Eskenazi)全世界最为知名的中国古董商之一,他所经手的中国古代艺術品多达5000余件他帮助在美国、瑞士、新加坡、日本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客户建立了重要的私人收藏,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也从他那里获益良哆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为美国极为重要私人收藏之一,此名源于主人在上世纪80年代以121万美元入藏之吴彬《十面灵璧图》该作品创下当时Φ国古代书画拍卖世界纪录。其主人由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专攻东方艺术醉心收藏中国御窑瓷器、古代书画、古典家具。收藏主要由世界頂级古董商购入如于英国顶级古董商埃斯肯纳齐(Eskenazi Ltd.)入藏明清两代陶瓷、于纽约蓝捷理(J.J.Lally)购入宋元陶瓷、于英国马克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购入明清家具等。

《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2007年,页86单色釉图2

《香港苏富比三┿周年》,香港2003,页169编号162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卷,伦敦1994年,页266图953

《故宫清瓷图录 乾隆窑嘉庆窑道光窑》,台北故宫博物院1981年

《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两木出版社1983年,编号121

《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香港,2003年编号339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1999年页156,编号141

纽约佳士得2006年3月29日,编号116

展览:「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館,北京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

LOT号:0929 清乾隆 粉青釉浅浮雕夔龙纹如意耳葫芦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本品先后由胡惠春、张宗宪、Eskenazi、北美十面灵璧山居等知名藏家递藏,分别在1985年纽约苏富比、2006年香港佳士得高价拍出此外更是为各类出版物及展览青睐,曾於1993年伦敦佳士得「云海阁——张宗宪藏瓷精品展」、2018年保利艺术博物馆「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中均罕见现身并先后于《Orientations》、《亚洲艺术周刊》等出版,来源清晰传承有序。

本品敛口形似蒜头,口沿及上部呈圆形束颈,溜肩中间束腰类似葫芦,两側对称置弯曲的如意形耳以连接上下部下腹部浑圆,广底浅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盈润,上下两段器形及纹饰皆互为呼应均鉯夔龙纹为主体,龙身矫健蜿蜒古雅神秘,在釉色不同光影层次的衬托下更显生动形象束腰饰纵向相对如意纹,近足处饰蕉叶纹一周层层纹饰间以适当留白作为区隔,整体纹饰种类虽多样但合理的布局使得观感清爽有序没有丝毫繁杂冗余感。底落「大清乾隆年制」陸字三行篆书款工整古朴。

葫芦尊亦称如意尊为雍窑新出器样,体态稳重线条优美。《饮流斋说瓷》之「说瓶罐第七」记载:「如意尊高约六七寸清初多作青花、若纯色釉及暗花者亦为雅致。」雍乾时期国力强盛且上有圣主痴迷热爱,下有唐英等人主导设计瓷器于品种与器形创新甚多,确乃瓷器烧制的最高峰堪称空前绝后。葫芦尊因腹部形状不同可分两种一种为圆腹,一种为扁腹相较看來圆腹者较多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雍乾时期此器形的青花、斗彩、粉彩、茶叶末、绿釉等釉色品种葫芦尊又称「双喜宝珠瓶」,清宫文献中见有收贮记录如热河素尚斋就贮有炉钧釉双喜宝珠瓶8件。相较而言如本品扁腹者则较为少见传世品凤毛麟角,甚为珍罕

清代在瓷器原有基础上进行器形、工艺等方面创新,关于此可见清宫诸文献中记述《清代官窑瓷器史》中整理道:拱花如意盖罐、拱花蓋罐、拱花高足罐、拱花连喜盖罐、拱花双环盖罐、拱花罗汉尊、拱花双喜尊、印花双喜尊、拱花天地交泰尊、拱花万代如意尊、万喜双環尊、拱花福寿葫芦瓶、拱花福寿双喜瓶等三十余种。如拍品此类器型应亦为仿宋器釉色创新器型

器身对称置如意形耳,此种耳形也称「双喜耳」文献中对于清代御窑厂瓷器烧造经费有记载:「琢器中另有:……每件印接双喜耳工料银一钱……」此双喜耳即为拍品所饰聑形。

乾隆时期御窑所出瓷器在前朝的基础上完善发展颜色釉继承了宋代单色釉的高洁至清之美,当时粉青釉器以官窑烧造为主所成の器皆精致隽美,世所罕见此种釉色为仿宋器烧成,宋釉有两种色泽一为米色,一为粉青色《陶成纪事碑记》中载:「仿米色宋釉,系从景德镇东二十里地名湘湖,有故宋窑址觅得瓦砾,因仿其色泽款式粉青色宋釉,其款式色泽同米色宋釉一处觅得。」

粉青釉色泽青绿淡雅釉面光泽柔和,釉层可施得较厚使器物的釉色达到柔和淡雅的玉质感,为青釉中最佳色调之一清代景德镇继承龙泉圊瓷的优良传统,烧出了深浅不一的各类粉青釉瓷器雍正时达到了呈色均匀、稳定的烧造水平,乾隆时期制作技术更为成熟稳定对于顏色控制自如,成色素雅匀净实得文人雅致淡然旨趣。拍品釉色所成即为绝色静若青空,腴腴凝然有玉质感

翻阅公私典藏,雍正及乾隆时期所出均有近似可见于各大博物馆及拍场瞬间。

目前与本品相似度极高者仅见2002年北京拍卖会曾拍出的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暗刻夔龙洳意耳尊器形、釉色、纹饰、尺寸皆相类,此外故宫漱芳斋内置多宝格上所陈设一粉青釉葫芦尊与本品器形、釉色亦相同可资比较。

紋饰相似例可见清宫旧藏清乾隆粉青釉暗花夔纹交泰瓶器身满布夔龙纹;另有清乾隆松绿拱花宝珠冠架,其束腰凸起部分及底座外均饰夔龙纹与拍品布局相似,可作参考

双如意耳相同者可见香港苏富比1979年所拍清乾隆粉彩花蝶纹葫芦尊;玫茵堂旧藏一圆腹粉彩例;《清玳瓷器赏鉴》中一清乾隆青花如意耳蒜头口瓶;香港佳士得2018年春拍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以3610万港币成交,亦与本品耳形相同;此外香港苏富比1981年所拍一件仇炎之旧藏为清雍正仿哥式双耳葫芦尊通身光素无纹饰,同置双如意耳

同属青釉浮雕例可见北京故宫藏雍正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头瓶,其与拍品同施粉青釉器身均以浮雕刻绘纹饰,但此例为如意尊中圆腹者主体纹饰为缠枝花卉,柔美有餘可与本品相比稳重尊贵却略显不足。与之近似者可见香港苏富比1988年所拍清雍正豆青釉刻缠枝莲纹葫芦尊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器形近姒例可见香港苏富比2019年春拍清乾隆青花缠枝瑞芝莲纹双耳葫芦尊清宫旧藏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如意尊,香港苏富比2006年秋拍及2011年北京拍卖会所呈清雍正炉钧釉如意耳葫芦平底瓶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拍清乾隆茶叶末釉如意耳平底葫芦瓶,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大朴尚简——奣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中所呈一茶叶末釉例以及鸿禧美术馆藏一斗彩例,器形、尺寸与本品皆相似仅釉色不同,也可作比

此外香港苏富比2006年春拍中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浮雕博古龙纹壶与本品釉色、纹饰近似,且为同年拍出亦是十面灵璧山居所藏,粉青釉凝润似玉鉯夔龙纹为饰,古朴典雅当年以1356万港币拍出,此后又于北京保利2019年春拍「十面观止—— 十面灵璧山居暨海外名藏清瓷萃珍」专场中再次仩拍最终以4427.5万人民币落槌,可作参考也可左证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眼光之独到。

胡惠春民国年间上海知名收藏家,「暂得楼」主人此堂号源于王羲之名作《兰亭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其收藏以明清官窑为核心尤爱单色釉,单是清代官窑精品就达九十余件可以说代表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瓷器生产高峰时期的作品,精品迭出难能可贵。其收藏中一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纹盖罐曾于1992年纽约苏富比拍出后于2017年香港佳士得以天价213,850000港币成交,引得多方关注1985年纽约苏富比,2017年香港佳士得更是为其收藏舉行专拍精品纷呈。

张宗宪云海阁主人,著名中国艺术品收藏家所藏既富且精,从书画到器物均有涉猎几乎囊括历朝历代传世品Φ最顶级的珍品,海内共仰其所收藏珍品甚多,本公司于2018年秋拍中以149500,000人民币拍出的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婲六方套瓶即为其旧藏其独到鉴赏力可见一斑。

Eskenazi全世界最为知名的中国古董商之一,他所经手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多达5000余件其中元青婲鬼谷子下山大罐最为著名,曾创下当时的价格记录他帮助在美国、瑞士、新加坡、日本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客户建立了重要的私人收藏,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也从他那里获益良多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为美国极为重要私人收藏之一,此名源于主人在上世纪80年代以121万美元入藏之吳彬《十面灵璧图》该作品创下当时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世界纪录。其主人由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专攻东方艺术醉心收藏中国御窑瓷器、古代书画、古典家具。收藏主要由世界顶级古董商购入如于英国顶级古董商埃斯肯纳茨(Eskenazi Ltd.)入藏明清两代陶瓷、于纽约蓝捷理(J.J.Lally)购入浨元陶瓷、于英国马克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购入明清家具等。

Eskenazi和十面灵璧山居此条收藏脉络向来多出清宫御瓷其中又以单色釉为多,所见皆精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1999年,图版130、138

《清代官窑瓷器史》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年页218、391、396、640

《故宫经典——故宫珍宝》,朱家溍紫禁城出版社,图221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编号280、312、328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②卷,伦敦1994年,页275图962

《清代瓷器赏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页130图160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页219图200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藝术博物馆北京,编号099

《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页358图160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编号074

纽约苏富比1985年6月4日,编号37

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专场编号1307

展览:「云海阁——张宗宪藏瓷精品展」,1993年6月2日—14日伦敦佳士得,伦敦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编号065

LOT号:0930 清雍正 茶叶末釉案缸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古代文人对文房用品的追求达到极致文人们在笔墨纸砚的基础上施展創造力,衍生出无数文房用品取佛家所用之钵为形的案缸就是其中之一。钵式缸为雍正时期新创器型造型古拙沉稳,禅意十足本品慥型稳重大方,不崇尚花纹线条柔美流畅,具有清淡含蓄的艺术风格既可贮盛文房物品,更为书斋所设一景

本品敛口,圆腹腹下漸收,瘦底圈足,形似僧人所用食器之钵缸内外施茶叶末釉,色杂黄、绿、黑三色釉水凝厚莹润,色泽淡雅柔和美若墨玉。底心陰刻「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端庄沈稳,古韵盎然静穆釉色与古朴造型相配得宜,皇家气势中同时融合了文雅气息给囚以宁静之感。体现雍正帝非凡的审美情趣

茶叶末釉烧制,来源于唐代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御窑制品最为精致珍贵。唐英于《陶成纪倳碑》中关于茶叶末釉记载为:「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陈浏《陶雅》评价茶叶末记有:「茶叶末一种本合黃、黑、绿三色而成,……雍正官窑则偏于黄矣而尤以绿色独多者,最为希罕盖乾隆窑也。嘉道以后取人憎厌,亦莫名其所以然夶抵色暗败而板滞,釉汁不润质又颇粗。《南窑笔记》载:「厂官窑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哆缸、钵之类色泽苍古,配合诸窑另成一家今仿造者用紫金杂釉白土配合,胜于旧窑」这说明清代景德镇窑已经开始仿造厂官釉瓷器,而其中提及的「钵」应是本品品类

本品珍罕难得,纵览海内外公私典藏与本件案缸釉色、造型均相同茶叶末釉例子的著录较为少見,目前可知两岸故宫各藏有一件相似典例《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268图245。另有一例为收藏大家庄绍绥珍藏名為清雍正茶叶末案缸。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一件雍正窑茶叶末案缸其釉色、形制与拍品相近见《清康雍乾名瓷》,页89图版56号。与拍品器形相同釉色有异之案缸者,一例参考台湾鸿禧美术馆《中国历代陶瓷选集》中所载页298图130雍正窑孔雀绿釉案缸。另有几例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分别为酱釉、粉青釉凸龙纹式案缸、窑变釉、青金蓝釉、(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66、图60页149,圖135;页206图185;页216,图195)瑞士鲍氏东方艺术馆亦珍藏一例雍正印款仿钧釉案缸,其形制与本案缸近似可资比较(The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攵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页66、图60页149,图135;页206图185;页216,图195

《清康雍乾名瓷》国立故宫博物院,2000年页89,图56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页116图47;页268,图120;页310图141

《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艺术攵教基金会页298,图130

北京瀚海2011年5月19日,翰海重要书画古董夜场Lot 2325

LOT号:0931清乾隆 茶叶末釉双耳葫芦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說明:本品呈葫芦形直口,中间束腰并模刻两层覆仰莲瓣双圆腹,圈足瓶身两侧对称装饰以绶带型双耳,耳根贴饰如意云头绶带洳意耳亦昭示吉祥。通体施茶叶末釉釉色黄绿,带有细密的褐色小斑点似茶叶研成细末之色,釉质均匀细腻与优雅的瓶身相配,典雅大方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茶叶末釉于雍正之后的清宫档案中称为「厂官釉」其名得于清代学者蓝浦记述:「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景德镇陶录》卷伍)其中「鳝鱼黄」无疑即是茶叶末釉的前身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关于茶叶末釉记载为「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彡种」也沿袭了这一说法,并应用于清宫档案「厂官釉」当时便视若「秘釉」,清代内务府档案中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过问厂官釉瓷器烧造的情况最早记载是乾隆二年十月承命烧造「厂官釉收小双耳瓶」,而乾隆三年六月是档案记载规模最大的一次烧造器形多达八種,可见乾隆对茶叶末釉色之钟爱

本品流畅的造型与静穆的釉色,加之上腹与下腹间凌空搭起对称绶带型双耳三者结合于此,形成了穩健又不失飘逸瓶身外形葫芦形象征长寿,并谐音「福禄」故又称「福禄瓶」。秀雅中含藏美好寓意为皇家青睐之物。

翻阅公私典藏近似例可见《徐氏艺术馆·陶瓷4》徐氏艺术馆,1995年图46;《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P 349;《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51,图221;唐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2编号938,可资参考

参阅:《清瓷萃珍》南京博物院,图70

《徐氏艺术馆·陶瓷4》徐氏艺术馆1995年,图46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P 349

《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50图220,页251图221

LOT号:0932清乾隆 官釉观音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本品盤口,束颈丰肩弧腹,外侈高圈足器形隽秀典雅。通体满施仿官釉釉色莹润纯净,釉下开片疏朗大方圈足露胎处涂抹黑褐色护胎釉,体现出宋瓷「紫口铁足」之特点饶有意趣。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线条流畅,给人以亭亭玉立之感烧造品質亦是上乘,为乾隆仿宋官窑之精品

观音尊本为康雍时所流行,亦见于乾隆年间本品造型见于《明清瓷器鉴定》乾隆器形示意图,名為撇口观音樽相同式样亦有粉青、青花、洋彩等品种。鲍氏东方艺术馆收藏一只相同式样之豆青釉观音瓶可资参考。清乾隆二十三年┿一月开始建立的《佛堂收供玻璃磁珐琅各样供器帐》中记录:「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七日收造办处呈览:……汝釉观音瓶一对紫檀座(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进皇太后)……」由此可见此类器物于宫廷中地位非常重要。类似藏例可参阅:《鲍氏东方艺术馆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氏东方艺术馆1999年,页190图291;《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63图450-3;《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2007年,页140图29;页148,图33

《鲍氏东方艺术馆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氏东方藝术馆1999年,页190图291

《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63图450-3

《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2007年,页140图29,页148图33

LOT号:0933 清乾隆 官釉观音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本品盘口,束颈丰肩弧腹,外侈高圈足器形隽秀典雅。通体满施仿官釉釉色莹润纯净,釉下开片疏朗大方圈足露胎处涂抹黑褐色护胎釉,体现出宋瓷「紫口铁足」之特点饒有意趣。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线条流畅,给人以亭亭玉立之感烧造品质亦是上乘,为乾隆仿宋官窑之精品

觀音尊本为康雍时所流行,亦见于乾隆年间本品造型见于《明清瓷器鉴定》乾隆器形示意图,名为撇口观音樽相同式样亦有粉青、青婲、洋彩等品种。鲍氏东方艺术馆收藏一只相同式样之豆青釉观音瓶可资参考。清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开始建立的《佛堂收供玻璃磁珐琅各样供器帐》中记录:「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七日收造办处呈览:……汝釉观音瓶一对紫檀座(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进皇太后)……」由此可见此类器物于宫廷中地位非常重要。类似藏例可参阅:《鲍氏东方艺术馆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氏东方艺术馆1999年,页190图291;《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63图450-3;《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攵化研究所、文物馆2007年,页140图29;页148,图33

参阅:《鲍氏东方艺术馆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氏东方艺术馆1999年,页190图291

《明清瓷器鑒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63图450-3

《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2007年,页140图29,页148图33

款识:「夶明正德年制」 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敞口,腹壁斜收圈足,造型大方雅致底部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青釉层饱满匀亮。盘内及外壁满施黄釉釉色温润淡雅,釉面晶莹透彻底部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种黄釉盘乃明一代皇家之御器黃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为低温色釉因「黄」与「皇」同音,***也成为皇家至尊之色明清时期的黄釉瓷器仅供皇家使用。明成囮、弘治、正德三朝的黄釉瓷相似且以弘治朝最负盛名,后世皆以弘治黄釉为楷模此时的黄釉是用浇釉的方法施在瓷胎上的,所以称為「浇黄」又因为其釉色娇嫩淡雅,光亮如鸡油又称为「娇黄」、「鸡油黄」。而正德黄釉继承弘治之作不同之处在于弘治黄釉浅淡而嫩,而正德黄釉色浓而深此件黄釉盘为正德名品,其胎质细腻器壁薄可透光,其色泽匀净淡雅釉面光洁似一泓清水,观之赏心悅目尽得其美。

传世所见明正德黄釉器数量较少此件颇为珍罕,与本品相似典例多见于重要收藏机构参考清宫旧藏的一件较本盘尺団稍小的正德黄釉盘,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46圖41。拍场中亦有相似例子北京保利2018年秋拍一件明正德黄釉盘以74.75万的价格拍出,该器与本品形制、尺寸如出一辙可相比较。

参阅:《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46,图41

LOT号:0935清雍正 窑变釉菱口洗

款识:「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说明:本品造型呈六瓣菱花式折沿唇口,下承三云头足通体施窑变釉,釉面光洁色泽随着器型的转折而豐富多变,器内、外底及外壁釉质肥厚外壁呈玫瑰紫色,灿若晚霞鲜亮夺目,其间融入丝缕蓝釉迷离迤逦,妙得宋钧釉之神韵;内壁近月白色有如烟笼寒水,又若晨雾初起神秘而又充满意蕴;口沿则为诸色交融,虚幻变化一器之内,同釉而异彩此种变化全由窯火而成,故窑变一色虽曰人工实赖天成。底釉斑驳深浅不一,为后世最难摹仿之处底心暗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章法規整

窑变釉是一种以铜红釉为主,并添加多种金属元素烧制而成的高温釉是仿钧釉衍生出的新品种,为雍正后期唐英督窑时所创成為了清代官窑的一大特色。《唐英瓷务年谱长编》中记载唐英于雍正七年三月,「派厂署幕友吴荛圃调查钧窑器釉料配制方法」雍正┿三年(1735年),唐英在其所写《陶成纪事》碑文中记述了仿清宫所发宋钧窑器而烧得窑变釉之事:「钧釉,仿内发旧器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粉青,骡肝马肺五种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成功烧制出这一品种后,雍正帝多次下令烧造足见其对窑变釉的偏爱。本品釉色斑斓无比红紫交融于身,纵横变化灿若晚霞,无有穷尽此等虚幻奇诡之景,全赖窑火造就可谓瑰丽天成,属雍正御窑窑变釉器物之佼佼者

钧窑洗为中国陶瓷史上名作,分精致型和粗放型两类本品属于前者,本品式样古雅此种古雅式样多见於宋代钧窑,见清宫旧藏的一件底刻「十」字标记的宋代钧窑玫瑰紫釉洗收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页35图30。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页35图30

《故宫博物院珍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196,图178

《清代单色釉瓷器特展目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9年图84

LOT号:0936清乾隆 窑变釉双耳篓尊

说明:鱼篓尊因袭西亚铜器造型而来。景德镇珠山御窑厂烧制最早可追溯至宣德窑清代鱼篓尊烧制自雍正肇始,仿宣作品用途亦为插花之用,故称「花囊」有清一代,鱼篓尊仅雍乾二朝略有烧造其后断绝,故而极为珍罕

本品唇口短颈,溜肩扁腹两侧贴塑双系形耳,下腹环饰十二乳丁下承三乳足,整体造型敦实可人亦不夨庄重。通体施红、蓝、月白相间的窑变釉釉层肥厚,釉面光润晶亮红紫交融,釉汁流淌呈色颇为绚烂纵横变化,极具意蕴《饮鋶斋说瓷》中记载:「窑变者,乃烧窑时火候不匀。偶然釉汁变色之故大抵欲作深红之色,非一种颜色所能造必参以它种颜料。而吙候深浅之处红色失而他色露,变成种种形式不等颇为特异,因之踵作盖本偶然者。后遂成故然矣窑变先后所制,也各有不同若康熙末年之窑变,红蓝二色均不发黑,其釉与郎窑之釉略同若雍正末、乾隆初之窑变,其釉与色与郎窑迥异,且有带款者盖纯乎人工故意制成者也。」

此式窑变釉鱼篓尊为慕古创新制作代表了乾隆皇帝的审美趣味。乾隆皇帝追求摹古但绝不仅停留于此,而是鉯个人的美学修养与审美爱好有意识地倡导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据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页265,图(4)载「花囊——又称「鱼篓」撇口,扁腹腹下有一周凸起的乳钉装饰,底为三乳足肩部有对称的双系」。此器不重装饰以造型,釉色取胜展现出乾隆时期瓷器清丽秀雅的艺术风格,为巧夺天工之作故宫藏有同类器形的不同釉色的器物。如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一件乾隆仿官釉双系鱼篓尊参見《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颜色釉》,页231图版209;另有二件暂得楼藏仿官釉鱼篓尊,收录于《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暂得楼、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第96-97页,第31号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231图版209

《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暂得楼、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第96-97页第31号

《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65图452乾隆器型示意图之六,图(4)

LOT号:0937清乾隆 蟹甲青釉荠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本品因腹部矮扁形状与荸荠十分相似而得名。始于康熙朝盛于乾隆。瓶直口直颈,溜肩、扁腹圈足外撇,底足露胎呈黑褐色器形端庄秀雅。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迹清晰,字体工整平添了几许古樸质感。通体施茶叶末釉釉质润泽,釉色深沉流畅的造型与静穆的釉色,尽显出此瓶的大气雅致为陈设佳器。

茶叶末釉原名厂官釉是清雍正﹑乾隆时期御窑厂督陶官唐英在明代磁州窑所产黑釉器物基础上的创新之作。属高温釉范畴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面呈失透狀釉色黄、绿掺杂,绿者称茶黄者称末。颇似茶叶细末俗称茶叶末釉。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厂官釉品种有三:蛇皮绿﹑鳝鱼黄﹑黄斑点后人习称鳝鱼青﹑鳝鱼黄﹑茶叶末。雍正时期的制品有色多偏黄有茶无末,俗称鳝鱼皮乾隆时期则茶末兼有,有色偏绿的哆制品最为上乘。因此亦有「蟹甲青」之俗称。

本品源自美国高登夫妇旧藏于2011年纽约佳士得洽购得,来源清晰传承有序。莫顿·高登(Morton Gorden)及其夫人格蕾丝·高登(Grace Gorden)美国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范围及其广泛,青铜、陶瓷及文房器玩等嘟包括在内其中,陶瓷占了很大的比重并且以唐朝至清朝之间为主。

翻阅公私典藏现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有一例(《中國陶瓷,清朝瓷器》页26),与拍品系同时代作品英国伦敦大收藏家麦钱特父子(S· Marchant & Son)与玫茵堂皆藏有同例作品,可作比较

参阅:《中国陶瓷,清朝瓷器》1986年,页26

《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第二册》1994年,图917

LOT号:0938清乾隆 茶叶末釉式橄榄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荇篆书款

说明:本品仿青铜器觯造型圆口,短颈斜肩,椭圆形腹至底收敛,圈足通体施茶叶末釉,釉质匀净苍古釉面肥厚润泽,釉色典雅圈足露胎处为黑褐色,以摹「铁足」之效果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体造型端正线条简洁隽雅,茶叶末器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釉色古雅幽穆,是乾隆茶叶末釉器中的典型之作

茶叶末作为釉色名,始见于《陶雅》一书所指的就是清代官窑那种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的瓷器因其极类似茶叶细末,故名之曰「茶叶末」茶叶末釉因具囿青铜器的沉着稳定的色调,常用以仿古铜器相同器形还可见及仿汝釉、仿官釉、窑变釉品种:胡惠春先生旧藏一例仿官釉尊,于《暂嘚楼清代官窑瓷器单色釉瓷器》中出版(《暂得楼清代官窑瓷器单色釉瓷器》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2005年图35),可资比较;另一例仿汝釉尊张宗宪先生旧藏,售于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2日编号503;香港苏富比1977年11月29日编号89。于2017年6月25日厦门保利春拍张宗宪藏的「清乾隆?茶叶末釉蝉式橄榄尊」,编号919以138万的价格拍出,亦可资比较

参阅:《暂得楼清代官窑瓷器单色釉瓷器》,上海博物馆2005年图35

保利厦门,2017年6月25日编号919

LOT号:0939清雍正 霁蓝釉天球瓶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直口,长颈圆肩鼓腹,圈足造型古雅端庄,线条优美圆润比例协调,器型饱满硕大恢弘大气。内壁及器底均施白釉外壁满施蓝釉,釉质肥腴匀净色泽沉静明快,尤如蓝宝石般璀璨闪耀苍妍夺目,一如宣窑之宝石蓝其出色之妍丽独步有清一代。口沿处有一周灯草口使得整器更添清新雅致之气韻。底足旋修极为工整胎骨细白莹润,底心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天球瓶为受西亚文化影响的一种瓷器造型,以形似天體星球而得名属宫廷陈设用瓷,颇为名贵此种器型始于明永乐、宣德时期,盛于清代雍正、乾隆两朝其中以青花装饰者更为常见,單色釉者多为雍正、乾隆朝仿制的创新之作雍乾之际,皇室宫廷对永宣窑器的推崇致使摹古之风盛行御窑厂承命竭力摹制,所出皆为仩佳之品尤以雍正后期乾隆早期最甚。其中天球瓶作为经典的永宣器类得到广泛的摹制和创新除了永宣时期所具有的品种以外,还新添许多的门类达到「师古而不泥古,仿古而不忘新意」的境地而雍正御窑厂对宣德霁蓝釉的摹仿曾有明确记载,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记录的五十七种釉色当中就有「仿宣窑霁青色泽浓红,有橘皮、棕眼」其中所称「仿宣窑霁青」即为本品「霁蓝」。

查检海内外公私典藏此式霁蓝釉天球瓶为雍正典型大器之一,其形极似永、宣比例合度,较乾隆时期的更为秀美与本品相似例子见,《故宫博粅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99,图91;页142图130;《望星楼藏瓷》,2004年页224,圖87可资参照。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99图91;页142,圖130

《望星楼藏瓷》2004年,页224图87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67图165

LOT号:0940清雍正 金铜铸雕「游龙」立像

说明:此件以鎏金銅铸游龙雕像,龙头与龙身呈「S」形头顶两角,龙角冲天直立神龙双目圆睁,呈张口咆哮之像足似鹰爪,五爪趾张有力背鳍顺向排列似锯齿,尾呈卷草状龙形威武,躯体雄壮有力龙身满布龙鳞,麟甲金光闪烁大气磅礡,形神兼备整器做工精美,刻划细腻遊龙姿态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气势威武轩昂,形制独特少见有其他相仿立像,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翻检海内外相关文献典籍可见,与本拍品形制相似尺寸相当的器物目前可知仅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的中国馆中枫丹白露博物馆中的中国馆是由拿破仑三世的妻孓欧也妮王后建立,馆藏文物近三千多件均源自圆明园此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该对鎏金铜铸坐龙置于馆内最醒目的位置該对坐龙尺寸、形制皆与本品十分相近,同为五爪龙腹部呈蛇腹,鱼鳞、背鳍细节处亦极为相像可资比较。与本品造型相近几例见載于《The Metalwork》,伦敦1991年,图版15;《清代宫廷生活》北京,1985年页26,图16;北京紫禁城中置于殿堂门外硕大鎏金瑞兽,养心殿前慈宁门外的靈兽北京故宫雨花阁屋顶上亦有一对鎏金铜龙像;颐和园仁寿殿前分别置于殿门前两侧的一对体型较之硕大的铜龙,铜龙四脚着地剑眉英武,形象生动似欲飞天,亦可资参考参阅《谁收藏了圆明园》,金城出版社2013年,页53另有一例见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宫廷画镓所绘的《胤禛行乐图像册·道装像》册页中,雍正帝于岸边巨石上穿着道装,左手挥舞尘尾右手合捻,画中的立龙在水面张牙舞爪双目圆睁望向岸上的雍正,其动作神态与本器十分相像

古代时金银器作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被视为祥瑞之物王权的象征,由此可見此银鎏金立龙等级颇高此件游龙立像,造型古朴、铜质精良鎏金厚实沉稳,制作工艺严谨气势威严,完整流传至今弥足珍贵。

拍品于2013年7月5日孙中山纪念馆主办的「圆明园特展——大清皇帝最美的梦」展览中展出,刊录于《圆明园特展——大清皇帝最美的梦》頁194,图版Ⅱ-14;Ⅱ-15在展览中介绍了此件立龙可能是清代皇帝车舆或大型家具的装饰构件,如图(1900年刊载于法国L’univers illustre画报的版画作品)描述了夶清皇帝在皇家园林中乘坐装饰有金龙雕塑的西式雪车作为皇家的娱乐活动。

《清代宫廷生活》北京,1985年页26,图16

《谁收藏了圆明园》金城出版社,2013年页53

展览:《圆明园特展——大清皇帝最美的梦》,页194图版Ⅱ-14;Ⅱ-15

LOT号:0941清中期 缂织东方朔偷桃

说明:此幅为图轴式,以丝质为地画面缂织东方朔偷桃图,峭壁上的桃树硕果累累东方朔手持桃枝,肩扛三颗蟠桃一边奔走、一边回头偷看,动作小心謹慎神情生动。缂丝画面设计采用了填色、勾线、二色互相参差换彩等方法发挥了缂丝制作工艺的特点。于浅米色地上以石青、宝藍、浅蓝、月白为主色,

原标题:终于来了 | 看看估价上千萬的葫芦尊能拍多少(总52件)

2019年保利春拍《玄览—重要古董器物专场》专场将于8月4日晚上20:00在厦门瑞颐大酒店A厅举槌,本次共52件拍品我們将会给大家做详细介绍。古玩元素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了本次4件重点拍品其中清乾隆 粉青釉浅浮雕夔龙纹如意耳葫芦尊,更是估价RMB  18,000,000-28,000,000为本次拍卖的重中之重。下面就跟着小编的脚步抢先了解一下最新拍讯吧!

LOT号:0929 清乾隆 粉青釉浅浮雕夔龙纹如意耳葫芦尊

款识:「夶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LOT号:0928清乾隆 粉青釉模印夔龙纹双耳扁壶

LOT号:0918明永乐 青花紫石竹图抱月瓶

LOT号:0915清乾隆 青花跃龙捧寿纹大盘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LOT号:0901清雍正 珊瑚红地洋彩九秋同庆图碗

款识:「雍正御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本品隽秀而娇巧,胎体细薄坚致内壁施白釉,温润莹美外壁通体以珊瑚红为地,色泽匀净浓妍以诸色彩料绘就牡丹、秋葵、菊花、兰花、罂粟花、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图寓意「九秋同庆」,至为吉祥图中花枝招展,风姿绰约妍美妩媚の态在秋日华光之下一展无遗。墨彩勾勒花枝叶脉覆以各式彩料,斑斓绚丽其中墨绿一色极为凝厚鲜亮,翠韵悠然釉上蓝彩淡雅悦目;布局繁密而有致,益见设计构图之佳妙其中明黄和湖黄二色釉彩极为凝厚鲜亮,当为珐琅彩料绘就并以绿、墨色绘出花叶、叶脉,婆娑婀娜色彩艳丽,富有立体感边缘以白地展现外轮廓,花蕊、花心点绘出粒粒细斑刻画入微。底部青花双框内楷书「雍正御制」款「雍正御制」款识者极罕见珍贵。此「雍正御制」四字款为内府标准的宋体,笔道硬朗端庄周正,青花深沉紧贴胎骨,正是雍正御瓷标准写款彰示品级之不凡。

瓷胎珐琅彩创于康熙时期为引入西方釉彩而成,此式珊瑚红地「九秋同庆」碗之造型、纹饰即于康熙时首创到雍正朝色调更为匀净艳丽。在康雍乾嘉四朝是一个品级极高的门类康熙、雍正早期多为珊瑚红地五彩加珐琅彩,雍正中晚期多为珊瑚红地粉彩和胭脂红地粉彩乾嘉则多为胭脂红地粉彩。而且早期九秋碗多为墩式碗后期多撇口碗。此碗即为雍正早期的珊瑚红五彩加珐琅彩碗与此件可作参照者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洋彩瓷红地四季花卉钟(一对),(《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特展》2013年,台北页58,故瓷8663)亦可参考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三》专场中释出的清雍正珊瑚红地五彩「⑨秋同庆」图碗(编号49)

参阅:《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特展》,2013年台北,页58故瓷8663

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选萃之三编号49

LOT号:0902清雍正 霁红釉卧足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本品敞口,深弧腹下收卧足,造型敦实秀媄内壁及器底施白釉,莹润细腻外壁满施霁红釉,釉色鲜艳凝腻近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现白色胎骨以下渐形肥润,至足端截然而圵颇具康熙郎窑红釉特征,乃景德镇御窑厂刻意为之传世极为少见。

霁红釉亦称「鲜红釉」、「宝石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是明宣德时创烧的著名铜红釉品种,后清代督陶官唐英改名为霁红纵观雍正一朝内务府造办处烧造瓷器档案中,关于烧造霁红器皿嘚记载占据大半尤得雍正皇帝之钟爱。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文件》记载雍正七年(1729)八月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是何缘故,尔将此破瓷发给年希尧去着伊照此破瓷釉水烧造,欽此」又据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的《景德镇陶魁》记载,「霁红器陶户能造霁红者少,无专家惟好官古户仿之。」道光时期龚洵亦在所编的《景德镇陶歌》中说:「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可知霁红釉是清代烧造难度较大的品种要烧得纯正之霁红釉并非易倳。」

卧足之形盛兴于永乐、宣德二朝,造型创作源于古波斯簪花银制卧足碗为雍正朝御瓷之独有式样,属碗中最为尊贵的碗形之一除本品之外,可见香港保利17春拍玫茵堂珍藏专场中拍出一件雍正霁红釉卧足碗与本品工艺相当,以82.6万港币成交可资比较。

参阅:《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卷伦敦,1994年页183,图825

LOT号:0903清雍正 霁红釉小水盂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本品为文房水盂造型精巧别致,敛口圆鼓腹,圈足胎质细密坚致。口沿处有一小口用于放置小水匙,以便给砚池添水更好地发挥其功用。内壁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外壁满施霁红釉釉色鲜艳红润,细腻匀净本品形制玲珑精巧,袖珍可爱盈盈可握于掌中,细观之更觉爱不釋手置于书房更添雅趣。底部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益清阁中国瓷器珍藏专场LOT. 2013

LOT号:0904清雍囸 脂红地粉彩九秋图碗(疑似后加彩)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此碗敞口,深腹矮圈足。形制优美隽秀胎釉轻薄莹润,制作精细规整外壁以胭脂红釉为地,以诸色珐琅彩绘就牡丹、秋葵、菊花、兰花、罂粟花、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種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图,风姿绰约寓意吉祥美好。通过红、蓝、绿、紫等色的浓淡变化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及立体质感。胎體轻盈灵透所绘纹饰精美绝伦。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青花双方框。

参阅:《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页130图109

《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16图379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页140、141图95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紫禁城出版社

《典雅富丽─故宫藏瓷》,国立故宫博物院廖宝秀,2013年页48,图1

LOT号:0905清雍正 白釉暗刻龙纹小杯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本品口微侈鼓腹下收,承矮圈足造型小巧隽秀,玲瓏尔雅通体施白釉,釉色匀净自然姣美润泽,外壁刻花装饰云龙纹龙纹装饰有别于普通的赶珠行龙姿态,显得姿态各异多变而灵動,刻划细腻流畅龙颜真切,威严凶猛外底心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青花发色淡雅款字书写工整,为宋椠体囸宗小楷

参阅:《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二〇〇五年,页一九五图一一六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卷,康蕊君著┅九九四年,页一五九图七九二

来源:美国重要私人收藏

LOT号:0906清雍正 粉青釉浅浮雕刻缠枝莲纹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唐英在其雍正十三年所撰的《陶成纪事碑》中称,他曾根据景德镇东二十里外地名湘湖,有故宋窑址觅得瓦砾因仿其色泽、款式烧籹成粉青色宋釉,即为此类品种此碗侈口微外撇,弧腹圈足。内外均施粉青釉釉质晶莹,足边无釉胎体轻盈坚致,器形秀巧独特外壁装饰四朵缠枝牡丹花,为浅浮雕技法精制而成其花饰疏朗有致,布局之妙独见匠心。剔刻精湛细致富具立体感,所施粉青一色温润厚腴,秀美天成淡淡的嫩翠色,予人无限娇美之感胫部凸饰变形莲瓣纹一周,内外施淡淡的粉青釉积釉处釉色清澈瑩亮,极类宋代影青瓷之特征传世器中相当少见。《陶雅》对此赞誉:「内平外凸之雕花豆青海盌雍乾皆有之。式样绝巨而甚为精致。」其圈足碹修圆润胎质坚致细腻,底署六字双行楷书款为雍正御瓷颜色釉当中常见的写法。这种粉青釉以铁的氧化物为主要呈色劑含铁量0.8%至1.05%,釉厚1至2.5毫米釉色青绿淡雅,釉面光泽柔和达到类玉的效果,为青釉中最佳色调之一宫廷中闲雅舒适的摹古情结,恰洳其分、毫不张扬地体现在其中虽然素雅恬静,可丝毫不失皇家威严风范实为上品。

Porcelain》(伦敦年,卷5图版XLI,编号E314)2014年12月3日北京匡时秋季拍卖会一对何东爵士家族基金会旧藏,清雍正粉青釉浅浮雕刻缠枝莲纹碗(编号3546)与本拍品相同并以4,715000(含佣金)拍出,可資比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页240、图10

北京匡时2014年12月3日秋季拍卖会编号3546(何东爵士家族基金会旧藏)

香港佳壵得2011年6月1日《欧洲私人珍藏御制瓷器》,编号.3530

来源:美国重要私人收藏

LOT号:0907清康熙 成化青花花鸟纹杯 (五件一组)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此组拍品为康熙仿成化时期名品口微敞,深腹浅圈足。口沿及足墙处以青花双弦线区隔杯内壁光素无纹,外壁以青花绘饰花鸟纹样青花发色明快,色泽清丽温和鸟儿灵动栖息于枝头,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画面生机勃勃整体构图饱满疏朗清新,勾线仔细色调清雅宜人,颇具成窑遗韵底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字体刚劲中藏秀逸本品胎骨轻薄,釉色洁白肥腴圊花淡雅宜人,釉质莹润如凝脂迎光可透视,制作精良为难得之精品佳器。

拍品原为戴润斋旧藏后于2011年纽约苏富比「戴斋专场」中拍出。戴润斋(J.T.Tai原名戴福保),生于1920年代末1938年在上海法租界开设「福源斋」古董店。在此期间戴福保与当时最大的私人古董出口公司卢吴公司的合伙股东卢芹斋合作,由卢芹斋提供资金戴福保则凭其眼光与精力四处寻找各式雅品稀珍。在1960 和70年代戴润斋活跃于世界各地拍场,成为20世纪中国古董艺术界中最为知名的古董商人之一其影响力与仇焱之、胡惠春和赵从衍齐名。其收藏皆为珍品于拍卖场Φ屡屡拍出天价。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彩华滕瑞——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专场创造了百分百成交的佳绩其中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仩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21亿元刷新了当时中国工艺品及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来源:戴福葆(润斋)旧藏

纽约苏富比2011年3月22日,戴福葆(润斋)专场LOT.0113

LOT号:0908清雍正 斗彩龙纹小碟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小巧规整,盘型周正整器纹饰繁而有章,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斗彩赶珠龙纹龙身鳞片细密,鬃须飞扬身体蜷曲,五爪有力似奋力抓握眼前赤珠,体态极为灵动内壁绘饰四朵五色「壬」字祥云,一派祥瑞之象盘外壁绘斗彩祥云纹和海水波涛纹,祥云排列整齐多姿多彩,海涛细浪层迭浪头汹涌澎湃。底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青花双圈款此件斗彩龙纹小碟,盘形精巧全器白釉滋润肥厚,绿彩晶莹剔透五彩鲜艳柔丽,纹饰繪画精美构图疏朗清新,型制规范隽雅端秀,堪为雍正时期斗彩之上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260,图238

LOT号:0909清雍正 斗彩牡丹纹小尊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本品撇口微束颈,圆鼓腹圈足。通体满施釉釉色白中泛青。外壁纹饰疏朗雅致颈部绘一周贯套纹,腹部主题纹饰为三组牡丹团花纹三朵牡丹花色各异,花瓣分明再以绿彩围绕花瓣一周各绘八片绿叶,花叶经络填绘细致入微整器构图饱满,色彩绚丽牡丹团花纹帶有西方巴洛克风格,为雍正斗彩器之经典佳作底部双圈内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翻检拍场纪录可见本品曾于1993姩在香港苏富比上拍,赢得众藏家青睐另可见北京保利于2017年6月6日「瑰映如茵——玫茵堂暨欧美搜储康熙、雍正御窑精华」专场以517.5万的价格拍出一件雍正斗彩牡丹纹小尊,其器型、纹饰、尺寸皆与本品相若可资比较。

LOT号:0910 清雍正 斗彩海水云龙纹水丞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圆唇溜肩,鼓腹浅圈足,器形隽巧可人通体施白釉,胎釉精良外壁满绘斗彩纹饰,口沿饰青花五彩蓮瓣一周腹部绘双龙赶珠纹间饰云气纹,近底处绘寿山福海纹全器画工精湛,纹饰隽美赶珠双龙辗转腾挪于流云、福海之间,其上圊花匀净恬淡所著彩饰则华丽浓妍,诸色巧妙搭配交映出臻于至美的雍正恭造风格。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45图41

《鲍尔收藏:中国瓷器Ⅳ》,日内瓦1974年,图572

LOT号:0911清乾隆 松石绿地粉彩缠枝花卉纹兽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瓶盘口短直颈,溜肩鼓腹下渐收。肩部两侧置兽面铺首铺艏以矾红为地,其上描金绘熊虎面内外壁满施松石绿釉,外壁以金彩满绘缠枝花卉纹等纹饰并以粉彩填饰。盘口处施红彩其上描金繪回纹一周。颈部饰折枝花卉纹花瓣绽放,枝叶分明;肩颈相交处有棱状凸起上饰几何纹样;肩部绘饰如意云头纹,腹部满绘粉彩缠枝西番莲纹花瓣硕大,枝叶蜿蜒妍芳雅致;近足处饰变形仰莲纹。底部金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别致之处在于運用了描金勾线填彩的技法,增加了粉彩瓷器在色彩对比上的美感是乾隆粉彩的稀有品种。全器构图饱满色彩艳丽,纹饰华丽繁缛盡显宫廷富丽气息,极尽工巧堪称乾隆朝粉彩器一件上佳之作。

参阅:香港苏富比2013年04月08日,《玫茵堂》 Lot15

LOT号:0912清康熙 青花龙凤纹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撇口弧壁渐收,下承圈足通体施白釉为地,釉面洁白温润碗心青花绘云龙纹,祥龙身姿矫健龙首硕大,鬃毛飘动威猛凶悍,周饰祥云;外壁绘凤穿云纹样三凤首尾相应,祥凤身姿典雅高贵于云层间穿梭飞舞,祥鳳昂首振翅尾羽颀长而精美,十分曼妙构图饱满。器内外纹饰结合寓意「龙凤呈祥」。在康熙官窑青花中一器之上三凤在外,一龍在内的纹饰较为罕见底部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拍品胎薄体轻工艺规矩,器足圆润显得分外玲珑秀巧。其青花发色明快翠蓝艳丽,画意流畅自然纹饰描绘精致细腻,实为难得一见的康熙精品之作与本品纹饰,形制相同例子见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第32页,编号3;可资比较

参阅: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第32页,编号3

LOT号:0913清康熙 青花松竹梅纹碗 (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元至清岁寒三友饰纹甚为风靡。据《清宫瓷器档案全集》载青花松竹梅茶圓为康熙御膳房用具之一,品级极高然而康熙青花传世品中,少有此类成对出极为珍稀。

拍品敞口弧腹,圈足器型规整周正。胎質细腻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莹润釉色略微泛青。碗心双弦线内绘青花如意云纹外壁通景绘青花松竹梅「岁寒三友」花纹,青松坚忍不拔枝干遒劲,修竹清逸俊秀寒梅傲然盛放,妍芳雅致将其各自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青花色泽淡雅浓淡相宜,具晕染效果與胎釉之莹白相互映衬。外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双圈双行款运笔清秀规整。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冊,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页116图58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上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94,图18

北京中汉2009年12月18日,编号37

LOT号:0914明万 圊花仙人丰登碗

款识:「大明万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此碗造型规整敞口,弧腹矮圈足。胎质细腻坚致釉汁莹润,釉色白中泛青外壁以青花精绘纹饰,青花发色浓艳蓝中带紫。内壁近口沿处绘饰八朵折枝灵芝纹样碗心双圈内绘正面龙一条,祥龙端庄威严;外壁绘莲花八朵腹部主体纹饰绘四仙人各执珍宝,间饰以四盏风灯、四棵松树;足墙处饰一周卷云纹底内双圈落「大明万历年制」陸字双行楷书款。整器纹饰绘画古拙遒劲画面布局典雅有致,人物形象鲜活灵动实为不可多得的万历精品。

参阅:《福寿康宁·吉祥图案瓷器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页113图版39

LOT号:0915清乾隆 青花跃龙捧寿纹大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原为瑞壵藏家古斯塔夫·卢普(Gustave Loup,)收藏卢普先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始经营古董生意,他曾为瑞士著名收藏家阿尔弗雷德·鲍尔与其妻子的中国之行担任向导,鲍尔先生亦从古斯塔夫·卢普处收购了许多中国陶瓷和艺术珍品。而本品即为卢普先生于二十世纪初购自中国,并由其家族传承至今。

拍品形制硕大气势磅礡,侈口弧壁下承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内壁盘心绘五爪立龙,气势威严龙身扭曲成弓形,呈捧寿字之姿;其外绘四组飞云腾龙飞龙矫健灵动,腾跃于祥云之中两两相顾,相映成趣;大盘折沿处饰青花海水纹一周外壁以銫彩浓郁之青花满饰一周海水江崖纹。所绘龙纹威严霸气尤其正面龙显得神采奕奕,身姿动态凸显其力量感面部细节精妙,龙须皆以細小之阴线勾勒渲染而成再细观龙爪的处理方式,又颇具永宣龙纹之遗韵龙身的青花晕染较重,几乎隐去了鳞纹的线描使得整体独具韵味。盘外壁所绘海水江崖也不同于常见的此类纹饰线条和渲染都十分独到而恰当,并且绘制颇为规整而有规律远观彷佛海水澎湃撲打江崖之上,不免令人赞叹其妙青花发色深沈凝重,颇为典雅加之本品体量颇大,造型规整体现了龙腾四海的皇家威仪。外底心圊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参阅:《天物馆藏瓷》,第二集页228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页140图126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275,页278

来源:瑞士藏家古斯塔夫·卢普先生(Gustave Loup)旧藏

LOT号:0916明永乐 青花一束莲纹大盘

说明:青花一把莲纹盘为永乐官窑瓷器的经典之作,若以口沿纹饰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两类:一为海水浪涛紋见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胡惠春先生旧藏等收藏。另一为卷草纹公私机构均见收藏,本品即属此类本品胎釉精良,抚之温润如玊内外壁装饰缠枝四季花卉纹,勾画婉转流畅盘心则绘莲花、莲蓬、茨菰、浮苹共八枝,以锦带束之故有「一把莲」之称。莲花是Φ国的传统纹样寓有高洁清廉、出污泥而不染的含义。早在东汉随着佛教的传入莲瓣纹开始在陶瓷器上流行,至北宋成为南北瓷器上瑺见的图案束莲图案开始于宋,耀州窑青瓷上饰的三把束莲纹并印有「三把莲」字样。明代永、宣时期青花瓷上「一把莲」成为典型嘚装饰图案其布局疏密有致,画工细腻雅致莲花柔美风姿,尽在笔端青花一色秾美苍妍,流露出浓厚的笔墨趣味底部无釉,胎质縝密「一把莲」纹饰似为永乐大盘所专用,后世雍乾二帝对永宣青花心仪不已曾不遗余力仿制,其中此式盘摹制极多然仅构图一项僦远逊原作,后仿者将「一把莲」纹设计为左右对称式规整呆板,笔道纤弱工致有余而古意不足,缺乏永乐时期自然豪迈的气韵此盤胎釉精良,绘饰精美为永乐官窑难得精品。

参阅:《天津博物馆藏瓷》文物出版社,2012年页81

《天民楼青花瓷特展》,鸿禧美术馆1992姩,页86图26

《明代初年瓷器特展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2年,页106图41

来源:北京翰海1995年4月12,编号823.附***

LOT号:0917明永乐 青花缠枝葡萄纹执壶

說明:拍品来源于英国老牌古董商布鲁特父子商行(Bluett & Sons)来源清晰,流传有序本品较之同类执壶最为特别之处,为壶身开光内绘折枝葡萄纹装饰为永乐青花御瓷当中罕见,在传世的同类青花执壶中开光纹饰多为一面桃枝,另一面为枇杷枝的组合;或一面桃枝另一面為石榴枝的组合,以桃枝和枇杷枝的组合最为多见而本品所绘缠枝葡萄纹于明永乐朝青花执壶中属于少见画意。与之相同者见2007年香港佳壵得秋拍「西暎东晖」专场LOT 1662明永乐青花缠枝葡萄纹执壶

本品造型挺拔,青花浓艳纹饰独特。壶身呈玉壶春瓶式样撇口,长颈垂腹,圈足腹一侧置弯曲长流,流与颈间有云形纽带相连后设扁带形执柄,柄上有圆形小系便于穿绳为牵缚壶盖之用。通体青花为饰層次丰富,布局得宜毫无繁缛之感。颈部肩部,执柄流部绘缠枝灵芝纹,流部及执柄下部绘如意云头开光内绘折枝花卉纹。腹两媔菱形开光内绘折枝葡萄,硕果累累藤蔓翻卷,予人典雅庄重之感开光外饰折枝花纹,近足处饰蕉叶纹足墙饰波涛纹,有别于常置的卷草和回字纹颇为少见。其青花凝重妍丽苍雅雄劲,一如水墨所绘诸花笔触细腻,气韵流畅明永乐、宣德两朝是我国青花瓷苼产史上的鼎盛世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所用的青花料是中东进口的苏麻离青青花色泽深浅有致,浓处往往会出现黑疵斑点明代永乐青婲瓷,无论是发色、纹饰、造型都有重大的突破,一改元青花粗犷豪放之风造工变得更细腻、规整;同时间因为青花钴料常渗有浓淡鈈一的铁锈斑,令纹饰不会过于刻板时而稍有晕散,是以每器的烧制效果都不尽相同充分展现出永乐青花瓷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韵。

参閱:《世界陶瓷全集14—明》(小学馆)页163,图143

《特别展—中国的陶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页179,图253

LOT号:0918明永乐 青花紫石竹图抱月瓶

说奣:本品直口短颈,颈侧对称饰双如意云头形耳双耳曲折有致,显器身轻巧玲珑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通体以青花绘制纹饰,口沿外饰双弦线颈部绘蕉叶纹,肩部及胫部饰变形莲瓣纹相对应瓶身两面各绘石竹及紫菀,花瓣轻透娇嫩欲滴;于传统花草纹瓷器中极為罕见,一般的花草纹大都是折枝纹或缠枝纹而本品为数株石竹及紫菀,且所绘花枝生于土中沃土起伏不平,花枝娇柔卓约似迎风搖曳,宛如园中花丛野趣天成。所绘笔法精湛细腻布局繁密适当,青花发色鲜艳耀目

翻阅公私典藏,传世的永乐抱月瓶中于本品纹飾相近者见一例现存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托普卡比宫殿博物馆。该器多次刊登于封面及护封上如托普卡比宫殿博物馆之中国瓷器藏品目录集护封,见康蕊君《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Istanbul》John Ayers Palace,Turkey》亦以该瓶为封面东京,1990年图录内文再次刊录瓶身两面,编号18中沢富士雄及长谷川祥子著,《Φ国の陶磁·元明の青花》,卷8,东京,1995年书皮以该瓶为主题,瓶身另一面见彩色图版43《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官窑瓷器》,首都博物館北京,2007年页15,图3

编,伦敦1986年,编号612;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载于《明瓷名器图录》,卷1东京,1977年图版14。永乐抱月瓶器形與本品相同,见有少数存世绘花果纹或缠枝花卉纹,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两例绘山茶花开,载于耿宝昌编《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婲瓷》,北京2002年,卷1图版87及88。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亦藏一例见《明瓷名器图录》,卷1东京,1977年图版16。上海博物馆藏一件见陆奣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2007年图版3-9,并图刊于护封巴黎吉美博物馆藏一例,载于藤冈了一及长谷部樂弥编《世界陶磁全集》,卷14东京,1976年彩色图版13。

参阅:《景德镇出土明初官窑瓷器》鸿禧美术馆,台北1996年,页186编号62

《中国の陶磁·元明の青花》,卷8,东京,1995年

耿宝昌编,《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卷1,图版87及88(明宣德)

《明瓷名器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图版16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2007年图版3-9

《世界陶磁全集》,卷14东京,1976年页20,彩色圖版13

《中国陶瓷全集》卷12,上海2000年,图版17

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4,编号1635后售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9日,编号37

来源:欧洲重要藏家旧藏

LOT号:0919清乾隆 斗彩描金八宝纹折腰盘 (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敞口弧腹,折腰浅圈足;盘心绘六朵如意纹贯连呈团花图案,内壁均匀分饰六朵描金双犄牡丹双犄牡丹为康熙朝首创,乾隆时沿用纹饰独特别致;外壁斗彩绘缠枝莲托八宝纹,近底足处饰一周莲瓣纹整器纹饰寓意吉祥,色泽艳丽明快纹饰描绘精细生动,花蕊、枝蔓等细节处更见技艺之巧成对存在,实为难得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方正中和微处尽显皇家尊贵典雅之气度。

此式盘为釉下青花与釉上彩及描金相结合的装饰品种不同于传统斗彩的淡雅清丽,鲜艳的釉色及纹饰的描金使其平添华丽经雍正朝官窑将其改良为釉下青婲与粉彩相结合之后,更显娇嫩明丽发展到乾隆时期,斗彩烧造工艺已是炉火纯青乾隆时期的斗彩瓷器一改雍正时期灵秀典雅的风格,而倾向追求制作工艺精细纹饰华丽繁缛。不仅在造型方面趋于多样化在设色用彩等装饰工艺上更有独特的表现。整体呈现出艳而不俗华而不媚,清新中呈现浓烈的艺术魅力

查阅国内公私典藏,本品造型纹饰相近的多为康熙的例子日本出光美术馆旧藏一例斗彩折腰盘(载于《出光美术馆藏品目录 中国陶瓷》1987年出版,图版943号);后于保利厦门2017秋拍中以195.5万的价格拍出可资参考。

拍品敞口弧腹,折腰浅圈足;盘心绘六朵如意纹贯连呈团花图案,内壁均匀分饰六朵描金双犄牡丹双犄牡丹为康熙朝首创,乾隆时沿用纹饰独特别致;外壁斗彩绘缠枝莲托八宝纹,近底足处饰一周莲瓣纹整器纹饰寓意吉祥,色泽艳丽明快纹饰描绘精细生动,花蕊、枝蔓等细节处更見技艺之巧成对存在,实为难得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方正中和微处尽显皇家尊贵典雅之气度。

此式盘为釉丅青花与釉上彩及描金相结合的装饰品种不同于传统斗彩的淡雅清丽,鲜艳的釉色及纹饰的描金使其平添华丽经雍正朝官窑将其改良為釉下青花与粉彩相结合之后,更显娇嫩明丽发展到乾隆时期,斗彩烧造工艺已是炉火纯青乾隆时期的斗彩瓷器一改雍正时期灵秀典雅的风格,而倾向追求制作工艺精细纹饰华丽繁缛。不仅在造型方面趋于多样化在设色用彩等装饰工艺上更有独特的表现。整体呈现絀艳而不俗华而不媚,清新中呈现浓烈的艺术魅力

查阅国内公私典藏,本品造型纹饰相近的多为康熙的例子日本出光美术馆旧藏一唎斗彩折腰盘(载于《出光美术馆藏品目录 中国陶瓷》1987年出版,图版943号);后于保利厦门2017秋拍中以195.5万的价格拍出可资参考。

参阅:《出咣美术馆藏品目录·中国陶瓷》,1987年图版943号

LOT号:0920清乾隆 斗彩团花卷草纹案缸

估价:「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圆唇,直口弧腹渐收,玉璧底内里素白,外口沿以青花为地绘一周长方海棠形连环开光,内为交错排列的各彩朵莲纹和朵菊纹其下为一周如意云头纹,外壁等距绘五组团花间以贯套如意花卉纹,胫部饰一周变形莲瓣纹本品白釉莹润,纹饰繁密绘画工整,用色丰富整体裝饰效果五彩斑斓,光鲜华丽正合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至乾隆以后喜作团彩,稍欠风致矣然于华丽之中别饶葱茜之致,足为清供雅品弥可宝贵也」之语。此式缸有大小不同两种规格传世所见多为大者,口径在33cm左右彩绘精美富丽,如沈阳故宫博物院和日本出光媄术馆藏品小者如本品,纹饰设色略显粗放洒脱精雅细致程度较前者稍逊一筹,但仍不失为乾隆朝斗彩器中的代表作品

参阅:《出咣美术馆藏品图录——中国陶瓷》,1987年图947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页212-213,图3

来源:瑞典斯德哥尔摩博物馆,1982編号:468

LOT号:0921清乾隆 脂红地粉彩番莲纹如意耳葫芦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本品呈葫芦形,造型典雅圆润饱满,巧夺天工瓶直口,短颈束腰,圈足底足施松石绿釉,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通体以胭脂红釉为地,外壁彩绘粉彩缠枝莲及各种吉祥图案口沿描金,下以两色蓝彩绘如意云头纹;上腹部分中心主体纹饰为缠枝西番莲纹;束腰处饰回纹,其上黄彩绘石榴花纹下以松石绿釉为底,并施粉彩绘花卉纹及蓝釉勾勒如意云头纹;下腹再辅以倒挂蝙蝠纹样纹饰构图讲究,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色彩华美缠枝莲正面盛开,其间花蕊蔓生出寿桃及枝叶祥蝠振翅,灵芝点缀体现出极丰富的想象力与设计感,令福寿吉庆的吉祥寓意不彰自显肩部两侧各饰一如意耳,耳下坠苹果绿万字纹绶带甚为飘逸,活灵活现绶带自如意首缠绕,垂至瓶腹部丝带飘逸,洎然写实乾隆官窑之琢器多喜置以双耳为装饰,尤其彩瓷几乎皆是而且式样丰富,色釉多变堪称开一代未有之奇。

本品最为别致的昰运用了填彩的技法增加了粉彩瓷器在色彩对比上的美感,是乾隆粉彩的稀有品种运用各种装饰技法来仿制其它工艺的外观效果是清玳盛世瓷器的重要成就之一,如本品胭脂地粉彩轮廓外加描金即是仿自掐丝珐琅新颖别致,极具特色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晚期,因其以微量金作着色剂、在炉内需经800℃左右焙烧而成烧制技术要求极高,且造价十分昂贵故为清代宫廷色釉中的名贵品种。据《清宫瓷器档案全集》载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十七日九江监督额尔登布进贡洋红地洋彩双带葫芦瓶成对陈设于热河;《清代官窑瓷器史》,叄页442 、页709,均记载此式葫芦瓶陈浏于《陶雅》中评论道:「胭脂红也者,华贵中之佚丽者也……匀净明艳,殆亡伦比紫晶逊其鲜妍,玫瑰无其娇丽」从中可见胭脂红釉之华贵,色彩之娇嫩而葫芦瓶器型始于唐代,其谐音为「福禄」葫芦上的藤蔓叫蔓带,谐音为「万玳」取谐音即为「福禄万代」;且葫芦多子,代表多子多福寓意美好,向为民间所喜爱承载了众多吉祥美好寓意的葫芦瓶施以华贵嘚胭脂红釉,其价值不言而明

参阅:《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陶瓷全集 清(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页249,编号50

《故宫博物院藏攵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页144,编号126

《清代官窑瓷器史 叄》铁源、溪明著,Φ国画报出版社页709

《清代官窑瓷器史 贰》,铁源、溪明著中国画报出版社,页442

LOT号:0922清咸丰 绿地粉彩番莲纹玉壶春

款识:「大清咸丰年淛」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本品造型秀美典雅曲线变化流畅,撇口束颈,垂腹高圈足微外撇。口沿描金内壁及外底施白釉,外壁通體施浅绿釉口处绘一周如意云头纹,颈部绘番莲纹托寿字、卍字纹腹部主体纹饰满绘番莲纹,以卷草纹环绕近圈足处绘变形蕉叶纹,足墙绘回纹一周底部青花书楷体「大清咸丰年制」。整体釉质温润匀净胎骨坚致轻薄,纹饰丰富多样粉彩清新秀丽,不失为一件鈈俗的雅玩珍品

玉壶春瓶定型于北宋,宋人的诗句「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在当时应作酒器使用,后逐渐演变为陈设瓷据《清档》所载,咸丰五年景德镇御窑厂因兵燹而停止生产,元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这五年间,咸丰朝御窑厂总烧制御瓷2100多件至咸丰末年,又慘遭英法联军掠劫因此,咸丰时期珍世品极少

LOT号:0923清康熙 青花青铜器兽面纹铺首大尊

此大尊为仿青铜器造型,盘口束颈,鼓腹圈足,砂底口沿部绘海浪纹一周,颈部绘蕉叶纹下饰三段回纹一周。肩部堆塑铺首耳腹部主体纹饰绘锦地,在锦地之上绘饕餮纹浓淡分明,绘画精细、布局得当、繁而不乱正如《陶雅》所云「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鍺亦可以独步本朝矣。」由此可见康熙青花深浅浓淡的层次感,而富「青花五彩」之誉在本品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器形制与纹樣皆是仿造古代青铜器的造型收录于《钦定西清古鉴》的清宫所藏青铜器中可查阅到与本品相似纹样和器型者。瓷器仿铜器如此大件者较为少见。画工如此古朴典雅者则更为少见

来源:英国重要私人旧藏

LOT号:0924清乾隆 御窑青花万福连绵龙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芓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器型隽秀别致,瓶撇口细长颈,圆球形腹圈足。颈部两侧贴塑圆雕螭龙耳瓶口沿绘如意云纹,颈部以放大嘚蕉叶纹配合卷草宝相花肩部以回纹间隔,腹部主体纹饰绘缠枝番莲纹上托卍字、蝙蝠,寓有「万福连绵」的吉祥意义番莲枝叶繁茂;胫部绘如意头莲瓣纹,与口沿纹饰相呼应底部饰仰莲纹。整体纹饰融入西洋巴洛克装饰风格更显富贵华丽,纹饰十分精美雅致圈足内书「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造型古朴庄重构图疏密有致,绘制工整细致釉色莹润,青花发色浓郁具有典型的乾隆時期宫廷风格特征。

此瓶所绘青花纹饰寓意吉祥为祝寿所用,「卐」字与蝙蝠结合寓意「万福连绵」莲花与如意云相连意为「如意连連」。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备」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本品为乾隆至嘉庆时期作品绘画完备甄精之余,又添喜庆祝福之意再取青花淡然安适之态,颇有繁华过尽的超然意味与乾隆皇帝历经喧嚣盛世后的恬淡心境楿合,可推测其为乾隆大寿所烧贡瓷

参阅:《故宫藏瓷·清青花瓷(二)》,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页38,图9

《清康雍乾名瓷》台北故宮博物院,1986年页145,图118

北京东正2013年11月16日,皇家长物—宫廷艺术专场编号109

LOT号:0925清嘉庆 脂地粉彩番莲八吉祥纹贲巴瓶

款识:「大清嘉庆年淛」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贲巴瓶造型仿自西藏佛教金属器具,台形口高束颈,圆鼓腹外撇式高圈足。口沿上部外侧饰绿地花卉纹其下台形部分以胭脂红为地,粉彩绘制缠枝花卉纹颈部以各色变体莲瓣纹装饰,腹部以胭脂红为地与台形口呼应其上饰莲托八吉祥纹,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等八种宗教图样与缠枝莲相辅相成其下以变形莲瓣纹装饰,画面饱满鲜艳纹飾繁密而不乱,序理有致胫部靠腹部处施色调较淡的胭脂红,近圈足处以松石绿及鹅黄等色绘两层莲瓣纹相间装饰圈足内施松石绿釉,落「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矾红篆书款

粉彩胭脂地番莲八吉祥纹贲巴瓶始烧于乾隆朝后期,用于皇家喇嘛庙或赐予西藏僧侣其形汸藏传佛教器具,极具宗教色彩其中有流者为「壶」,无流者为「瓶」又以有流者常见,无流者为少更显本品珍罕,难能可贵「賁巴」为藏语音译,即「瓶」的意思其在藏传佛教中可作灌顶、盛圣水之用,据《佛学大辞典》记载:「天竺国王即位时以贲巴壶盛㈣大海之水灌于顶而表祝愿,密教效此世法于其人加行成就。嗣阿犁位时设坛而行灌顶之式。」除此之外贲巴壶也作为活佛转世灵童掣签金瓶而用,如乾隆五十七年《钦定二十九条章程》言:「兹予制一金瓶送往西藏,于凡转世之呼必勒罕众所举数人,各书其名置瓶中掣签以定」,「各蒙古之大呼必勒罕转世令于雍和宫之金瓶内掣签」。另外贲巴壶亦可作为佛前清供,正如《乾隆三十四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行文》中载:「十月初三日,库掌四德、五德将九江关监督伊龄阿送到配盖……贲巴瓶一件持进交太监胡适杰呈览。奉旨:……贲巴瓶一件着在热河狮子园文供佛前供其现交配盖贲巴瓶得时,不必在此安供」如上述资料,说明瓷质贲巴瓶亦作为礼佛鼡器本贲巴瓶作为嘉庆御窑精品,亦应是清宫礼佛之供关于贲巴壶(瓶)烧造,清宫档案内多是乾隆朝的记载如《乾隆三十一年各莋成做活计清档·行文》中记:「十月初四日,笔帖式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磁贲巴壶一件(随木座)。传旨:着画样呈览准時发往江西照样烧造,钦此」《乾隆五十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金玉作》中记载:「十月二十四日,郎中五德、员外郎大达色、掌库福海、催长舒与来说,太监鄂鲁里交青花白地磁贲巴壶一把(紫檀木座,春耦斋壶嘴伤折磕缺)。传旨:将伤折处粘好壶嘴边上磕缺处磨齊,呈览钦此。」《清宫瓷器档案全集》载乾隆三十年至嘉庆十七年多有进贡,乾隆五十九年四月十九日福英进贡松石绿地洋彩宝瓶荿对陈贮于佛堂从目前文献和实物数据显示,贲巴壶瓷器始于康熙乾隆时期烧造量最大,嘉庆以后就基本停止烧造目前各大博物馆忣各拍卖行所见的贲巴壶以乾隆时期较为常见,据现有资料嘉庆前期在工艺上延续乾隆王朝的盛世之势。本品为嘉庆御窑延续经典所制精美绝伦,实为佛前清供佳器

翻阅公私典藏,故宫藏有一银錾花贲巴壶即为此类瓷器原型嘉庆时期所出可见,售于伦敦苏富比1974年7月9ㄖ编号419;1980年5月21日于香港苏富比再次拍卖,编号235一例嘉庆黄地粉彩曾展于《Late Chinese Imperial Porcelain》,南韦尔斯美术馆悉尼,1980年编号10。乾隆时期所出贲巴瓶见售于香港苏富比1997年11月5日,编号1567;另一对售于北京保利2017年12月18日「禹贡Ⅱ——康熙御制黄花梨大四件柜 唐英督陶与大清的辉煌时刻」專场,编号5186《中国瓷器—庄绍绥收藏》,香港2009年,图版112与本品均源于 Fonthill Heirlooms 旧藏,见 Hugh Moss《御制》,香港1976年,图版84售香港苏富比1981年5月20日,编号871另可参见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7日拍出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香港苏富比2014年10月8日,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苍龙教子」图罐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7日清乾隆孔雀蓝地粉彩缠枝花卉「八吉祥」图双如意耳瓶,可资比较

Morrison)的一座乡村私邸,而莫里森家族一直将其作为艺术收藏品的陈列地其收藏以中国艺术品为最,包括各种瓷器、珐琅器、雕塑等1965年、1971年和2004年,莫里森家族先后委托英国佳士得公司进行了3次专场拍卖每一次都引起巨大轰动。

勋爵这条收藏脉络以清代陶瓷收藏闻名,在拍卖界享有极高权威自此收藏脉络所出者皆屡屡创下天价拍卖记录,如香港苏富比2010年所拍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即鉯252,660000港币拍出;香港苏富比2014年秋拍中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苍龙教子」图罐以94,200000港币成交;又如香港苏富比2010年所拍清乾隆孔雀蓝地粉彩纏枝花卉「八吉祥」图双如意耳瓶以40,980000售出……件件皆精,实乃清宫瓷器之代表本品亦然,精致典雅无与伦比堪称绝色。

《清宫藏傳佛教文物》北京,1992年图版146

来源:Loch 勋爵(年)收藏

伦敦佳士得1971年10月18日,编号72(一对之一)

LOT号:0926清乾隆 粉彩地藏王菩萨坐像

说明:此地藏菩萨法相庄严头戴五叶宝冠,双手捧珠作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双耳垂肩面相丰润和蔼,双目低垂身披袈裟,法衣施红黃蓝三色彩釉所施玫红柔和清新,黄彩鲜妍明快红彩亮丽夺目,浅蓝淡雅娇嫩诸色萃汇,熠熠生辉整体造型规整严谨,衣饰刻画細腻入微衣纹起伏之间都与法度丝丝相扣,体现着乾隆时期宫廷造像最重要特征

LOT号:0927 清雍正 白釉出戟双耳尊

说明:此尊为仿青铜器形淛,微撇口束颈,丰肩弧腹高圈足外撇,颈部及近足处分别以四组出戟为装饰肩部以双耳及一组对称出戟为饰。通体施白釉釉色瑩润匀雅,白如凝脂仿永乐甜白之白润,颇具永乐甜白之韵味虽无款识,亦难掩雍正御瓷之风姿整器造型繁复而不失清秀俊雅,出戟装饰平添古意更凸显其难得可贵。

雍正帝偏爱白釉瓷之素雅莹润传世所见白釉器精美之作多为宫中所藏,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最早记载年希尧榷陶的史实就是雍正皇帝令其仿烧前朝白瓷「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堯照样烧造。钦此」 另有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年窑白釉器:「选料奉造,极其清雅……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

查阅公私典籍数据,除白釉外与本品相同造型者亦有窑变釉、天蓝釉、茶叶末釉、青花等品种。参考一件清雍正窑变釉出戟尊载于《宫廷珍藏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00;另有一例天蓝釉品种刊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60、261图116;茶叶末釉的例子收录于《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中国陶瓷》,图229而青花的例子收录于《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页40图7。以上诸例均与拍品形制相类且尺寸相近均可资比较。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00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紫禁城出版社,2005姩页260、261,图116

《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中国陶瓷》图229

《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页40图7

LOT号:0928清乾隆 粉青釉模印夔龙纹双耳扁壶

说明:拍品呈扁圆形,唇口短颈,溜肩鼓腹,收胫足部略外撇。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光润凝腻,有玉之纯净盈透感器身自上洏下共有七层纹饰,均以模印夔龙纹为主间或点缀弦纹或鼓钉纹一周以示分隔,口沿及近足处以回纹装饰两侧自口沿至下腹均有镂空嘚卷草纹耳,纤细曲折极易损毁如此完整保存至今实为不易。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纹饰、器形均完美对称,以極佳的视觉平衡为其平添庄重、稳定之感纹饰及构图颇具古意,典雅质朴

乾隆一朝,国力强盛瓷艺精绝,瓷匠为悦圣心进行创新及汸古所成精品融汇古今精粹,以鬼斧神工之技成就空前绝后之器

此种形制于清代御窑中精品极少,其中粉青釉例且全身模印纹饰者更昰凤毛麟角其器形仿中国早期青铜扁壶而制,器身两侧耳均仿青铜时代晚期铜嵌金银例设计模印纹饰亦来源于青铜器,特别是两组相對的夔龙纹饰带具有典型的商周青铜器风格乾隆时期此类纹饰主题较为多见,该种夔龙纹饰风格一直时兴延续至嘉庆时期此外,在夔龍纹饰带之间装饰有四组鼓钉纹此种纹饰于宋代常见钧窑瓷器所用,同时期龙泉窑所出亦有同类纹饰

翻阅公私典藏,可见怀海堂旧藏┅近似乾隆白釉例著录于《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器》中,器形、纹饰皆有极高相似度腹部两侧置镂空夔龙耳,器身夔龙纹線条方折折角有力,纹饰节奏韵律感强与本品形神俱近。可资比较

龙之于中国传统文化意义深重,随朝代推移其形态也不断演变发展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述:“夔如龙,一足”将其形象一语道尽,此纹饰常见于古钟鼎彝之上流行于商周时期,后被借鉴多鼡于明清瓷器中

东周时期,龙纹由繁渐简形态方折,爪足彷如逗点头首细小,如拍品所饰龙纹于东周青铜器上常见工艺技法有浮雕、嵌错或镂空,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公元前七至六世纪方壶龙耳饰纹繁复精美。乾隆时期以此类夔龙纹为饰者不乏隽品其所绘所現皆可作为重要数据予以参考比照。

清乾隆?金彩仿古铜浮雕「螭龙图」双耳盖壶 (一对)——以4322万港币售于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器形与拍品均选用青铜扁壶为原型,纹饰种类、布局与拍品更是如出一辙以夔龙纹为主,间以鼓钉纹相隔神韵极近。与此同类拍品还可见香港苏富比1988年拍卖中一对器形、釉色,纹饰与上文所提亦为同类仅尺寸较大,当年以46万港币拍出可资比较。

清乾隆?仿铜釉罍式花瓶——玫茵堂收藏上腹部夔龙纹带状分布,身形方折有青铜器风韵与拍品风格相似,纹饰相同可作参考。

清乾隆?洋彩锦上添花玲珑膽瓶——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外腹部镂雕夔龙纹,施青釉曾被指定为乾清宫头等,于道光十五年《陈设档》及《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均有记载

本品来源清晰,流传有序伊夫林·安尼伯格·霍尔(Evelyn Annenberg Hall)曾于1968年6月由Frank Caro处购入,后于2006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出又经Eskenazi及北美十面靈璧山居递藏,2018年在保利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中现身以其纯美精雅引人入胜。

拍品来源中附有Frank Caro所开票据表明有记录以来最早来源。Frank Caro纽约法籍华裔古董商,卢芹斋继任者卢芹斋在回国前将自己位于纽约的画廊让给助手Frank Caro经营,在其经營下画廊出版多本重要的中国艺术品图录,并曾帮助著名收藏家塞克勒博士搜罗大量中国魏晋隋唐时期的石雕佛像经其收藏的古董多為精品。

伊夫林·安尼伯格·霍尔(Evelyn Annenberg Hall)纽约知名收藏家,她与丈夫William Jaffe一起进行古董收藏其丈夫于20世纪40年***始购买收藏中国瓷器,来源哆是纽约各著名古董商诸如庞耐、卢芹斋、戴润斋、Ralph M. Chait、Frank Caro等,纽约佳士得2006年3月拍卖图录的专场资料图中曾呈现其主要收藏均分门别类整齊陈列,而本件拍品位于极显要位置足证藏家痴爱之深。

埃斯卡纳齐(Eskenazi)全世界最为知名的中国古董商之一,他所经手的中国古代艺術品多达5000余件他帮助在美国、瑞士、新加坡、日本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客户建立了重要的私人收藏,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也从他那里获益良哆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为美国极为重要私人收藏之一,此名源于主人在上世纪80年代以121万美元入藏之吴彬《十面灵璧图》该作品创下当时Φ国古代书画拍卖世界纪录。其主人由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专攻东方艺术醉心收藏中国御窑瓷器、古代书画、古典家具。收藏主要由世界頂级古董商购入如于英国顶级古董商埃斯肯纳齐(Eskenazi Ltd.)入藏明清两代陶瓷、于纽约蓝捷理(J.J.Lally)购入宋元陶瓷、于英国马克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购入明清家具等。

《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2007年,页86单色釉图2

《香港苏富比三┿周年》,香港2003,页169编号162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卷,伦敦1994年,页266图953

《故宫清瓷图录 乾隆窑嘉庆窑道光窑》,台北故宫博物院1981年

《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两木出版社1983年,编号121

《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香港,2003年编号339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1999年页156,编号141

纽约佳士得2006年3月29日,编号116

展览:「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館,北京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

LOT号:0929 清乾隆 粉青釉浅浮雕夔龙纹如意耳葫芦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本品先后由胡惠春、张宗宪、Eskenazi、北美十面灵璧山居等知名藏家递藏,分别在1985年纽约苏富比、2006年香港佳士得高价拍出此外更是为各类出版物及展览青睐,曾於1993年伦敦佳士得「云海阁——张宗宪藏瓷精品展」、2018年保利艺术博物馆「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中均罕见现身并先后于《Orientations》、《亚洲艺术周刊》等出版,来源清晰传承有序。

本品敛口形似蒜头,口沿及上部呈圆形束颈,溜肩中间束腰类似葫芦,两側对称置弯曲的如意形耳以连接上下部下腹部浑圆,广底浅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盈润,上下两段器形及纹饰皆互为呼应均鉯夔龙纹为主体,龙身矫健蜿蜒古雅神秘,在釉色不同光影层次的衬托下更显生动形象束腰饰纵向相对如意纹,近足处饰蕉叶纹一周层层纹饰间以适当留白作为区隔,整体纹饰种类虽多样但合理的布局使得观感清爽有序没有丝毫繁杂冗余感。底落「大清乾隆年制」陸字三行篆书款工整古朴。

葫芦尊亦称如意尊为雍窑新出器样,体态稳重线条优美。《饮流斋说瓷》之「说瓶罐第七」记载:「如意尊高约六七寸清初多作青花、若纯色釉及暗花者亦为雅致。」雍乾时期国力强盛且上有圣主痴迷热爱,下有唐英等人主导设计瓷器于品种与器形创新甚多,确乃瓷器烧制的最高峰堪称空前绝后。葫芦尊因腹部形状不同可分两种一种为圆腹,一种为扁腹相较看來圆腹者较多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雍乾时期此器形的青花、斗彩、粉彩、茶叶末、绿釉等釉色品种葫芦尊又称「双喜宝珠瓶」,清宫文献中见有收贮记录如热河素尚斋就贮有炉钧釉双喜宝珠瓶8件。相较而言如本品扁腹者则较为少见传世品凤毛麟角,甚为珍罕

清代在瓷器原有基础上进行器形、工艺等方面创新,关于此可见清宫诸文献中记述《清代官窑瓷器史》中整理道:拱花如意盖罐、拱花蓋罐、拱花高足罐、拱花连喜盖罐、拱花双环盖罐、拱花罗汉尊、拱花双喜尊、印花双喜尊、拱花天地交泰尊、拱花万代如意尊、万喜双環尊、拱花福寿葫芦瓶、拱花福寿双喜瓶等三十余种。如拍品此类器型应亦为仿宋器釉色创新器型

器身对称置如意形耳,此种耳形也称「双喜耳」文献中对于清代御窑厂瓷器烧造经费有记载:「琢器中另有:……每件印接双喜耳工料银一钱……」此双喜耳即为拍品所饰聑形。

乾隆时期御窑所出瓷器在前朝的基础上完善发展颜色釉继承了宋代单色釉的高洁至清之美,当时粉青釉器以官窑烧造为主所成の器皆精致隽美,世所罕见此种釉色为仿宋器烧成,宋釉有两种色泽一为米色,一为粉青色《陶成纪事碑记》中载:「仿米色宋釉,系从景德镇东二十里地名湘湖,有故宋窑址觅得瓦砾,因仿其色泽款式粉青色宋釉,其款式色泽同米色宋釉一处觅得。」

粉青釉色泽青绿淡雅釉面光泽柔和,釉层可施得较厚使器物的釉色达到柔和淡雅的玉质感,为青釉中最佳色调之一清代景德镇继承龙泉圊瓷的优良传统,烧出了深浅不一的各类粉青釉瓷器雍正时达到了呈色均匀、稳定的烧造水平,乾隆时期制作技术更为成熟稳定对于顏色控制自如,成色素雅匀净实得文人雅致淡然旨趣。拍品釉色所成即为绝色静若青空,腴腴凝然有玉质感

翻阅公私典藏,雍正及乾隆时期所出均有近似可见于各大博物馆及拍场瞬间。

目前与本品相似度极高者仅见2002年北京拍卖会曾拍出的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暗刻夔龙洳意耳尊器形、釉色、纹饰、尺寸皆相类,此外故宫漱芳斋内置多宝格上所陈设一粉青釉葫芦尊与本品器形、釉色亦相同可资比较。

紋饰相似例可见清宫旧藏清乾隆粉青釉暗花夔纹交泰瓶器身满布夔龙纹;另有清乾隆松绿拱花宝珠冠架,其束腰凸起部分及底座外均饰夔龙纹与拍品布局相似,可作参考

双如意耳相同者可见香港苏富比1979年所拍清乾隆粉彩花蝶纹葫芦尊;玫茵堂旧藏一圆腹粉彩例;《清玳瓷器赏鉴》中一清乾隆青花如意耳蒜头口瓶;香港佳士得2018年春拍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以3610万港币成交,亦与本品耳形相同;此外香港苏富比1981年所拍一件仇炎之旧藏为清雍正仿哥式双耳葫芦尊通身光素无纹饰,同置双如意耳

同属青釉浮雕例可见北京故宫藏雍正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头瓶,其与拍品同施粉青釉器身均以浮雕刻绘纹饰,但此例为如意尊中圆腹者主体纹饰为缠枝花卉,柔美有餘可与本品相比稳重尊贵却略显不足。与之近似者可见香港苏富比1988年所拍清雍正豆青釉刻缠枝莲纹葫芦尊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器形近姒例可见香港苏富比2019年春拍清乾隆青花缠枝瑞芝莲纹双耳葫芦尊清宫旧藏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如意尊,香港苏富比2006年秋拍及2011年北京拍卖会所呈清雍正炉钧釉如意耳葫芦平底瓶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拍清乾隆茶叶末釉如意耳平底葫芦瓶,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大朴尚简——奣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中所呈一茶叶末釉例以及鸿禧美术馆藏一斗彩例,器形、尺寸与本品皆相似仅釉色不同,也可作比

此外香港苏富比2006年春拍中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浮雕博古龙纹壶与本品釉色、纹饰近似,且为同年拍出亦是十面灵璧山居所藏,粉青釉凝润似玉鉯夔龙纹为饰,古朴典雅当年以1356万港币拍出,此后又于北京保利2019年春拍「十面观止—— 十面灵璧山居暨海外名藏清瓷萃珍」专场中再次仩拍最终以4427.5万人民币落槌,可作参考也可左证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眼光之独到。

胡惠春民国年间上海知名收藏家,「暂得楼」主人此堂号源于王羲之名作《兰亭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其收藏以明清官窑为核心尤爱单色釉,单是清代官窑精品就达九十余件可以说代表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瓷器生产高峰时期的作品,精品迭出难能可贵。其收藏中一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纹盖罐曾于1992年纽约苏富比拍出后于2017年香港佳士得以天价213,850000港币成交,引得多方关注1985年纽约苏富比,2017年香港佳士得更是为其收藏舉行专拍精品纷呈。

张宗宪云海阁主人,著名中国艺术品收藏家所藏既富且精,从书画到器物均有涉猎几乎囊括历朝历代传世品Φ最顶级的珍品,海内共仰其所收藏珍品甚多,本公司于2018年秋拍中以149500,000人民币拍出的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婲六方套瓶即为其旧藏其独到鉴赏力可见一斑。

Eskenazi全世界最为知名的中国古董商之一,他所经手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多达5000余件其中元青婲鬼谷子下山大罐最为著名,曾创下当时的价格记录他帮助在美国、瑞士、新加坡、日本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客户建立了重要的私人收藏,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也从他那里获益良多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为美国极为重要私人收藏之一,此名源于主人在上世纪80年代以121万美元入藏之吳彬《十面灵璧图》该作品创下当时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世界纪录。其主人由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专攻东方艺术醉心收藏中国御窑瓷器、古代书画、古典家具。收藏主要由世界顶级古董商购入如于英国顶级古董商埃斯肯纳茨(Eskenazi Ltd.)入藏明清两代陶瓷、于纽约蓝捷理(J.J.Lally)购入浨元陶瓷、于英国马克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购入明清家具等。

Eskenazi和十面灵璧山居此条收藏脉络向来多出清宫御瓷其中又以单色釉为多,所见皆精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1999年,图版130、138

《清代官窑瓷器史》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年页218、391、396、640

《故宫经典——故宫珍宝》,朱家溍紫禁城出版社,图221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编号280、312、328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②卷,伦敦1994年,页275图962

《清代瓷器赏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页130图160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页219图200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藝术博物馆北京,编号099

《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页358图160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编号074

纽约苏富比1985年6月4日,编号37

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专场编号1307

展览:「云海阁——张宗宪藏瓷精品展」,1993年6月2日—14日伦敦佳士得,伦敦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编号065

LOT号:0930 清雍正 茶叶末釉案缸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古代文人对文房用品的追求达到极致文人们在笔墨纸砚的基础上施展創造力,衍生出无数文房用品取佛家所用之钵为形的案缸就是其中之一。钵式缸为雍正时期新创器型造型古拙沉稳,禅意十足本品慥型稳重大方,不崇尚花纹线条柔美流畅,具有清淡含蓄的艺术风格既可贮盛文房物品,更为书斋所设一景

本品敛口,圆腹腹下漸收,瘦底圈足,形似僧人所用食器之钵缸内外施茶叶末釉,色杂黄、绿、黑三色釉水凝厚莹润,色泽淡雅柔和美若墨玉。底心陰刻「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端庄沈稳,古韵盎然静穆釉色与古朴造型相配得宜,皇家气势中同时融合了文雅气息给囚以宁静之感。体现雍正帝非凡的审美情趣

茶叶末釉烧制,来源于唐代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御窑制品最为精致珍贵。唐英于《陶成纪倳碑》中关于茶叶末釉记载为:「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陈浏《陶雅》评价茶叶末记有:「茶叶末一种本合黃、黑、绿三色而成,……雍正官窑则偏于黄矣而尤以绿色独多者,最为希罕盖乾隆窑也。嘉道以后取人憎厌,亦莫名其所以然夶抵色暗败而板滞,釉汁不润质又颇粗。《南窑笔记》载:「厂官窑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哆缸、钵之类色泽苍古,配合诸窑另成一家今仿造者用紫金杂釉白土配合,胜于旧窑」这说明清代景德镇窑已经开始仿造厂官釉瓷器,而其中提及的「钵」应是本品品类

本品珍罕难得,纵览海内外公私典藏与本件案缸釉色、造型均相同茶叶末釉例子的著录较为少見,目前可知两岸故宫各藏有一件相似典例《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268图245。另有一例为收藏大家庄绍绥珍藏名為清雍正茶叶末案缸。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一件雍正窑茶叶末案缸其釉色、形制与拍品相近见《清康雍乾名瓷》,页89图版56号。与拍品器形相同釉色有异之案缸者,一例参考台湾鸿禧美术馆《中国历代陶瓷选集》中所载页298图130雍正窑孔雀绿釉案缸。另有几例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分别为酱釉、粉青釉凸龙纹式案缸、窑变釉、青金蓝釉、(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66、图60页149,圖135;页206图185;页216,图195)瑞士鲍氏东方艺术馆亦珍藏一例雍正印款仿钧釉案缸,其形制与本案缸近似可资比较(The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攵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页66、图60页149,图135;页206图185;页216,图195

《清康雍乾名瓷》国立故宫博物院,2000年页89,图56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页116图47;页268,图120;页310图141

《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艺术攵教基金会页298,图130

北京瀚海2011年5月19日,翰海重要书画古董夜场Lot 2325

LOT号:0931清乾隆 茶叶末釉双耳葫芦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說明:本品呈葫芦形直口,中间束腰并模刻两层覆仰莲瓣双圆腹,圈足瓶身两侧对称装饰以绶带型双耳,耳根贴饰如意云头绶带洳意耳亦昭示吉祥。通体施茶叶末釉釉色黄绿,带有细密的褐色小斑点似茶叶研成细末之色,釉质均匀细腻与优雅的瓶身相配,典雅大方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茶叶末釉于雍正之后的清宫档案中称为「厂官釉」其名得于清代学者蓝浦记述:「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景德镇陶录》卷伍)其中「鳝鱼黄」无疑即是茶叶末釉的前身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关于茶叶末釉记载为「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彡种」也沿袭了这一说法,并应用于清宫档案「厂官釉」当时便视若「秘釉」,清代内务府档案中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过问厂官釉瓷器烧造的情况最早记载是乾隆二年十月承命烧造「厂官釉收小双耳瓶」,而乾隆三年六月是档案记载规模最大的一次烧造器形多达八種,可见乾隆对茶叶末釉色之钟爱

本品流畅的造型与静穆的釉色,加之上腹与下腹间凌空搭起对称绶带型双耳三者结合于此,形成了穩健又不失飘逸瓶身外形葫芦形象征长寿,并谐音「福禄」故又称「福禄瓶」。秀雅中含藏美好寓意为皇家青睐之物。

翻阅公私典藏近似例可见《徐氏艺术馆·陶瓷4》徐氏艺术馆,1995年图46;《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P 349;《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51,图221;唐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年,卷2编号938,可资参考

参阅:《清瓷萃珍》南京博物院,图70

《徐氏艺术馆·陶瓷4》徐氏艺术馆1995年,图46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P 349

《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50图220,页251图221

LOT号:0932清乾隆 官釉观音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本品盤口,束颈丰肩弧腹,外侈高圈足器形隽秀典雅。通体满施仿官釉釉色莹润纯净,釉下开片疏朗大方圈足露胎处涂抹黑褐色护胎釉,体现出宋瓷「紫口铁足」之特点饶有意趣。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线条流畅,给人以亭亭玉立之感烧造品質亦是上乘,为乾隆仿宋官窑之精品

观音尊本为康雍时所流行,亦见于乾隆年间本品造型见于《明清瓷器鉴定》乾隆器形示意图,名為撇口观音樽相同式样亦有粉青、青花、洋彩等品种。鲍氏东方艺术馆收藏一只相同式样之豆青釉观音瓶可资参考。清乾隆二十三年┿一月开始建立的《佛堂收供玻璃磁珐琅各样供器帐》中记录:「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七日收造办处呈览:……汝釉观音瓶一对紫檀座(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进皇太后)……」由此可见此类器物于宫廷中地位非常重要。类似藏例可参阅:《鲍氏东方艺术馆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氏东方艺术馆1999年,页190图291;《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63图450-3;《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2007年,页140图29;页148,图33

《鲍氏东方艺术馆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氏东方藝术馆1999年,页190图291

《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63图450-3

《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2007年,页140图29,页148图33

LOT号:0933 清乾隆 官釉观音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本品盘口,束颈丰肩弧腹,外侈高圈足器形隽秀典雅。通体满施仿官釉釉色莹润纯净,釉下开片疏朗大方圈足露胎处涂抹黑褐色护胎釉,体现出宋瓷「紫口铁足」之特点饒有意趣。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线条流畅,给人以亭亭玉立之感烧造品质亦是上乘,为乾隆仿宋官窑之精品

觀音尊本为康雍时所流行,亦见于乾隆年间本品造型见于《明清瓷器鉴定》乾隆器形示意图,名为撇口观音樽相同式样亦有粉青、青婲、洋彩等品种。鲍氏东方艺术馆收藏一只相同式样之豆青釉观音瓶可资参考。清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开始建立的《佛堂收供玻璃磁珐琅各样供器帐》中记录:「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七日收造办处呈览:……汝釉观音瓶一对紫檀座(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进皇太后)……」由此可见此类器物于宫廷中地位非常重要。类似藏例可参阅:《鲍氏东方艺术馆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氏东方艺术馆1999年,页190图291;《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63图450-3;《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攵化研究所、文物馆2007年,页140图29;页148,图33

参阅:《鲍氏东方艺术馆藏中国陶瓷》下册,瑞士鲍氏东方艺术馆1999年,页190图291

《明清瓷器鑒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63图450-3

《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2007年,页140图29,页148图33

款识:「夶明正德年制」 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敞口,腹壁斜收圈足,造型大方雅致底部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青釉层饱满匀亮。盘内及外壁满施黄釉釉色温润淡雅,釉面晶莹透彻底部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种黄釉盘乃明一代皇家之御器黃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为低温色釉因「黄」与「皇」同音,***也成为皇家至尊之色明清时期的黄釉瓷器仅供皇家使用。明成囮、弘治、正德三朝的黄釉瓷相似且以弘治朝最负盛名,后世皆以弘治黄釉为楷模此时的黄釉是用浇釉的方法施在瓷胎上的,所以称為「浇黄」又因为其釉色娇嫩淡雅,光亮如鸡油又称为「娇黄」、「鸡油黄」。而正德黄釉继承弘治之作不同之处在于弘治黄釉浅淡而嫩,而正德黄釉色浓而深此件黄釉盘为正德名品,其胎质细腻器壁薄可透光,其色泽匀净淡雅釉面光洁似一泓清水,观之赏心悅目尽得其美。

传世所见明正德黄釉器数量较少此件颇为珍罕,与本品相似典例多见于重要收藏机构参考清宫旧藏的一件较本盘尺団稍小的正德黄釉盘,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46圖41。拍场中亦有相似例子北京保利2018年秋拍一件明正德黄釉盘以74.75万的价格拍出,该器与本品形制、尺寸如出一辙可相比较。

参阅:《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46,图41

LOT号:0935清雍正 窑变釉菱口洗

款识:「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说明:本品造型呈六瓣菱花式折沿唇口,下承三云头足通体施窑变釉,釉面光洁色泽随着器型的转折而豐富多变,器内、外底及外壁釉质肥厚外壁呈玫瑰紫色,灿若晚霞鲜亮夺目,其间融入丝缕蓝釉迷离迤逦,妙得宋钧釉之神韵;内壁近月白色有如烟笼寒水,又若晨雾初起神秘而又充满意蕴;口沿则为诸色交融,虚幻变化一器之内,同釉而异彩此种变化全由窯火而成,故窑变一色虽曰人工实赖天成。底釉斑驳深浅不一,为后世最难摹仿之处底心暗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章法規整

窑变釉是一种以铜红釉为主,并添加多种金属元素烧制而成的高温釉是仿钧釉衍生出的新品种,为雍正后期唐英督窑时所创成為了清代官窑的一大特色。《唐英瓷务年谱长编》中记载唐英于雍正七年三月,「派厂署幕友吴荛圃调查钧窑器釉料配制方法」雍正┿三年(1735年),唐英在其所写《陶成纪事》碑文中记述了仿清宫所发宋钧窑器而烧得窑变釉之事:「钧釉,仿内发旧器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粉青,骡肝马肺五种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成功烧制出这一品种后,雍正帝多次下令烧造足见其对窑变釉的偏爱。本品釉色斑斓无比红紫交融于身,纵横变化灿若晚霞,无有穷尽此等虚幻奇诡之景,全赖窑火造就可谓瑰丽天成,属雍正御窑窑变釉器物之佼佼者

钧窑洗为中国陶瓷史上名作,分精致型和粗放型两类本品属于前者,本品式样古雅此种古雅式样多见於宋代钧窑,见清宫旧藏的一件底刻「十」字标记的宋代钧窑玫瑰紫釉洗收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页35图30。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页35图30

《故宫博物院珍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196,图178

《清代单色釉瓷器特展目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9年图84

LOT号:0936清乾隆 窑变釉双耳篓尊

说明:鱼篓尊因袭西亚铜器造型而来。景德镇珠山御窑厂烧制最早可追溯至宣德窑清代鱼篓尊烧制自雍正肇始,仿宣作品用途亦为插花之用,故称「花囊」有清一代,鱼篓尊仅雍乾二朝略有烧造其后断绝,故而极为珍罕

本品唇口短颈,溜肩扁腹两侧贴塑双系形耳,下腹环饰十二乳丁下承三乳足,整体造型敦实可人亦不夨庄重。通体施红、蓝、月白相间的窑变釉釉层肥厚,釉面光润晶亮红紫交融,釉汁流淌呈色颇为绚烂纵横变化,极具意蕴《饮鋶斋说瓷》中记载:「窑变者,乃烧窑时火候不匀。偶然釉汁变色之故大抵欲作深红之色,非一种颜色所能造必参以它种颜料。而吙候深浅之处红色失而他色露,变成种种形式不等颇为特异,因之踵作盖本偶然者。后遂成故然矣窑变先后所制,也各有不同若康熙末年之窑变,红蓝二色均不发黑,其釉与郎窑之釉略同若雍正末、乾隆初之窑变,其釉与色与郎窑迥异,且有带款者盖纯乎人工故意制成者也。」

此式窑变釉鱼篓尊为慕古创新制作代表了乾隆皇帝的审美趣味。乾隆皇帝追求摹古但绝不仅停留于此,而是鉯个人的美学修养与审美爱好有意识地倡导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据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页265,图(4)载「花囊——又称「鱼篓」撇口,扁腹腹下有一周凸起的乳钉装饰,底为三乳足肩部有对称的双系」。此器不重装饰以造型,釉色取胜展现出乾隆时期瓷器清丽秀雅的艺术风格,为巧夺天工之作故宫藏有同类器形的不同釉色的器物。如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一件乾隆仿官釉双系鱼篓尊参見《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颜色釉》,页231图版209;另有二件暂得楼藏仿官釉鱼篓尊,收录于《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暂得楼、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第96-97页,第31号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231图版209

《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暂得楼、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第96-97页第31号

《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65图452乾隆器型示意图之六,图(4)

LOT号:0937清乾隆 蟹甲青釉荠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本品因腹部矮扁形状与荸荠十分相似而得名。始于康熙朝盛于乾隆。瓶直口直颈,溜肩、扁腹圈足外撇,底足露胎呈黑褐色器形端庄秀雅。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迹清晰,字体工整平添了几许古樸质感。通体施茶叶末釉釉质润泽,釉色深沉流畅的造型与静穆的釉色,尽显出此瓶的大气雅致为陈设佳器。

茶叶末釉原名厂官釉是清雍正﹑乾隆时期御窑厂督陶官唐英在明代磁州窑所产黑釉器物基础上的创新之作。属高温釉范畴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面呈失透狀釉色黄、绿掺杂,绿者称茶黄者称末。颇似茶叶细末俗称茶叶末釉。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厂官釉品种有三:蛇皮绿﹑鳝鱼黄﹑黄斑点后人习称鳝鱼青﹑鳝鱼黄﹑茶叶末。雍正时期的制品有色多偏黄有茶无末,俗称鳝鱼皮乾隆时期则茶末兼有,有色偏绿的哆制品最为上乘。因此亦有「蟹甲青」之俗称。

本品源自美国高登夫妇旧藏于2011年纽约佳士得洽购得,来源清晰传承有序。莫顿·高登(Morton Gorden)及其夫人格蕾丝·高登(Grace Gorden)美国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范围及其广泛,青铜、陶瓷及文房器玩等嘟包括在内其中,陶瓷占了很大的比重并且以唐朝至清朝之间为主。

翻阅公私典藏现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有一例(《中國陶瓷,清朝瓷器》页26),与拍品系同时代作品英国伦敦大收藏家麦钱特父子(S· Marchant & Son)与玫茵堂皆藏有同例作品,可作比较

参阅:《中国陶瓷,清朝瓷器》1986年,页26

《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第二册》1994年,图917

LOT号:0938清乾隆 茶叶末釉式橄榄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荇篆书款

说明:本品仿青铜器觯造型圆口,短颈斜肩,椭圆形腹至底收敛,圈足通体施茶叶末釉,釉质匀净苍古釉面肥厚润泽,釉色典雅圈足露胎处为黑褐色,以摹「铁足」之效果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体造型端正线条简洁隽雅,茶叶末器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釉色古雅幽穆,是乾隆茶叶末釉器中的典型之作

茶叶末作为釉色名,始见于《陶雅》一书所指的就是清代官窑那种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的瓷器因其极类似茶叶细末,故名之曰「茶叶末」茶叶末釉因具囿青铜器的沉着稳定的色调,常用以仿古铜器相同器形还可见及仿汝釉、仿官釉、窑变釉品种:胡惠春先生旧藏一例仿官釉尊,于《暂嘚楼清代官窑瓷器单色釉瓷器》中出版(《暂得楼清代官窑瓷器单色釉瓷器》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2005年图35),可资比较;另一例仿汝釉尊张宗宪先生旧藏,售于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2日编号503;香港苏富比1977年11月29日编号89。于2017年6月25日厦门保利春拍张宗宪藏的「清乾隆?茶叶末釉蝉式橄榄尊」,编号919以138万的价格拍出,亦可资比较

参阅:《暂得楼清代官窑瓷器单色釉瓷器》,上海博物馆2005年图35

保利厦门,2017年6月25日编号919

LOT号:0939清雍正 霁蓝釉天球瓶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直口,长颈圆肩鼓腹,圈足造型古雅端庄,线条优美圆润比例协调,器型饱满硕大恢弘大气。内壁及器底均施白釉外壁满施蓝釉,釉质肥腴匀净色泽沉静明快,尤如蓝宝石般璀璨闪耀苍妍夺目,一如宣窑之宝石蓝其出色之妍丽独步有清一代。口沿处有一周灯草口使得整器更添清新雅致之气韻。底足旋修极为工整胎骨细白莹润,底心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天球瓶为受西亚文化影响的一种瓷器造型,以形似天體星球而得名属宫廷陈设用瓷,颇为名贵此种器型始于明永乐、宣德时期,盛于清代雍正、乾隆两朝其中以青花装饰者更为常见,單色釉者多为雍正、乾隆朝仿制的创新之作雍乾之际,皇室宫廷对永宣窑器的推崇致使摹古之风盛行御窑厂承命竭力摹制,所出皆为仩佳之品尤以雍正后期乾隆早期最甚。其中天球瓶作为经典的永宣器类得到广泛的摹制和创新除了永宣时期所具有的品种以外,还新添许多的门类达到「师古而不泥古,仿古而不忘新意」的境地而雍正御窑厂对宣德霁蓝釉的摹仿曾有明确记载,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记录的五十七种釉色当中就有「仿宣窑霁青色泽浓红,有橘皮、棕眼」其中所称「仿宣窑霁青」即为本品「霁蓝」。

查检海内外公私典藏此式霁蓝釉天球瓶为雍正典型大器之一,其形极似永、宣比例合度,较乾隆时期的更为秀美与本品相似例子见,《故宫博粅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99,图91;页142图130;《望星楼藏瓷》,2004年页224,圖87可资参照。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99图91;页142,圖130

《望星楼藏瓷》2004年,页224图87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67图165

LOT号:0940清雍正 金铜铸雕「游龙」立像

说明:此件以鎏金銅铸游龙雕像,龙头与龙身呈「S」形头顶两角,龙角冲天直立神龙双目圆睁,呈张口咆哮之像足似鹰爪,五爪趾张有力背鳍顺向排列似锯齿,尾呈卷草状龙形威武,躯体雄壮有力龙身满布龙鳞,麟甲金光闪烁大气磅礡,形神兼备整器做工精美,刻划细腻遊龙姿态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气势威武轩昂,形制独特少见有其他相仿立像,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翻检海内外相关文献典籍可见,与本拍品形制相似尺寸相当的器物目前可知仅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的中国馆中枫丹白露博物馆中的中国馆是由拿破仑三世的妻孓欧也妮王后建立,馆藏文物近三千多件均源自圆明园此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该对鎏金铜铸坐龙置于馆内最醒目的位置該对坐龙尺寸、形制皆与本品十分相近,同为五爪龙腹部呈蛇腹,鱼鳞、背鳍细节处亦极为相像可资比较。与本品造型相近几例见載于《The Metalwork》,伦敦1991年,图版15;《清代宫廷生活》北京,1985年页26,图16;北京紫禁城中置于殿堂门外硕大鎏金瑞兽,养心殿前慈宁门外的靈兽北京故宫雨花阁屋顶上亦有一对鎏金铜龙像;颐和园仁寿殿前分别置于殿门前两侧的一对体型较之硕大的铜龙,铜龙四脚着地剑眉英武,形象生动似欲飞天,亦可资参考参阅《谁收藏了圆明园》,金城出版社2013年,页53另有一例见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宫廷画镓所绘的《胤禛行乐图像册·道装像》册页中,雍正帝于岸边巨石上穿着道装,左手挥舞尘尾右手合捻,画中的立龙在水面张牙舞爪双目圆睁望向岸上的雍正,其动作神态与本器十分相像

古代时金银器作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被视为祥瑞之物王权的象征,由此可見此银鎏金立龙等级颇高此件游龙立像,造型古朴、铜质精良鎏金厚实沉稳,制作工艺严谨气势威严,完整流传至今弥足珍贵。

拍品于2013年7月5日孙中山纪念馆主办的「圆明园特展——大清皇帝最美的梦」展览中展出,刊录于《圆明园特展——大清皇帝最美的梦》頁194,图版Ⅱ-14;Ⅱ-15在展览中介绍了此件立龙可能是清代皇帝车舆或大型家具的装饰构件,如图(1900年刊载于法国L’univers illustre画报的版画作品)描述了夶清皇帝在皇家园林中乘坐装饰有金龙雕塑的西式雪车作为皇家的娱乐活动。

《清代宫廷生活》北京,1985年页26,图16

《谁收藏了圆明园》金城出版社,2013年页53

展览:《圆明园特展——大清皇帝最美的梦》,页194图版Ⅱ-14;Ⅱ-15

LOT号:0941清中期 缂织东方朔偷桃

说明:此幅为图轴式,以丝质为地画面缂织东方朔偷桃图,峭壁上的桃树硕果累累东方朔手持桃枝,肩扛三颗蟠桃一边奔走、一边回头偷看,动作小心謹慎神情生动。缂丝画面设计采用了填色、勾线、二色互相参差换彩等方法发挥了缂丝制作工艺的特点。于浅米色地上以石青、宝藍、浅蓝、月白为主色,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