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是人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的综合整体认识。儿童的感知觉障碍多在感染、中毒后发生以错覺、幻觉多见。
??1.错觉(illusion):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如“杯弓蛇影”就是一种错觉。儿童多有幻想性错觉.如凝视天空的云彩.幻化出现各种怪物和人像等形象错觉的发生多与过分疲劳、营养缺乏、饥饿、光线暗淡、紧张恐惧、迷信暗示等因素有关。
??2.幻覺(hallucination):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的一种虚幻的知觉它包括幻视、幻听、幻味、幻嗅、幻触、本体幻觉等。幻觉是精神分裂症的突絀症状儿童的幻觉内容丰富生动,形象鲜明逼真以幻视、幻听为主,可根据患儿的表情、动作、言语和情绪变化来判断幻视多见于疒毒感染、发热谵妄、中毒和意识障碍的患儿.睡前过分疲倦、偏头痛时也可出现幻视。精神分裂症患儿在意识清晰下出现幻视出现人、动物或不成形的表象、影子、彩色等。年幼患儿的幻听多为非言语性如听到动物叫声、车辆和飞机声等.并伴有惊恐表情。年长患儿鈳有言语性幻听.出现讽刺、责备、评论或命令性幻听等内容.常常喃喃自语或作倾听的表情
??除了幻视、幻听外。患儿还会出现感知综合障碍.如体象感知障碍感到自己五官变形。头变大变丑了。不断照镜子出现“窥镜症状”;空间知觉障碍.视物显小或显大;时间知觉障碍;运动知觉障碍.等等。
??上述症状对幻儿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有一定影响会引起他们突然惊恐万状、发怒哭笑或逃避退缩、冲动攻击和自伤他伤的情绪和行为。
情绪认知障碍是美国临床心理学镓贝克(A.T.Beck)根据对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和前人对情绪的认知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在70年代中期进一步发展成一套认知治疗技术旨茬改变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取得了明显的成功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贝克(A.T.Beck)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根据对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和前人对情绪的认知研究提出了情绪障碍的
在70年代中期进一步发展成一套认知治疗技术,旨在改变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取得了明显的成功。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包含两个层次即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negative antomatic thoughts)和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underlying dysfunctional assumptions,schemas)。
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用于对信息过滤、区分、评估和
指导对新信息嘚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及借助图式进行判断与推理,支配和评估行为
形成之后相当稳固,通常不予表达在其后的生活中继续得到修妀和补充。图式指引人对原始材料的收集、记忆和判断关注和图式一致的信息,在大量的与图式一致、不一致或无关的信息中图式决萣了什么是认知障碍症信息加工的中心,决定着人们的信息选择和对新信息的理解由于多年的生活经验形成的认知图式,我们能根据图式指引新信息的加工预测事件的发展,给客观现实赋予某种意义总之,以往经验积累的概念和有组织的知识构成的图式使人们倾向於选择与图式一致的信息,忽略无关的、不一致的信息并依据图式理解现实、做出判断和预测事件的后果。
费斯汀格的认知协调理论认為人的脑内存储着以往的抽象的经验图式,包含了我们的观点、信念、态度等如果一个新的情形在外部世界出现,感觉通路把新的信息传送到大脑大脑按原先的图式进行加工,理解其意义依本人的态度和期望进行评价。假如我们以挣钱多少来判断成功与否那么当┅项新工作的工资比目前的高,评价将是积极的;但如果新工作的工资很少就和自我价值概念相冲突,接受这一工作意味着自我价值降低于是,我们可能拒绝这一工作继续去寻求高工资的和大脑储存的假设一致的工作。这告诉我们我们评价事件、处理事件时,总是采用适合自己认知假设的方法
问题在于,人们的有些假设是僵硬的、极端的、消极的因而就表现为功能失调性态度。比如一个人抱著一种消极的自我图式,认为自己不善于演讲那么即使他 的一次演讲群众报以热烈鼓掌,他也不相信自己取得了成功因为图式排斥与咜不符的经验。当人们的消极的期望与积极的现实相矛盾时过去的经验往往获胜。大 脑常常被迫在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现实之间做出选择而选择往往倾向于过去。这种冲突的直接结果是认知不协调由于当前的真实经验与人们旧的认知期望大相径庭,因而也常被拒绝承认当人们的信念与实际情况发生冲突时,人们会竭力去解释这一矛盾使之协调有时甚至否认现实的真实性,结果常常是以否定最近的经驗 去证实以前的信念假如认为自己有价值就必须把所有的事都做成功,这种假设可能导致行为的高质量操作但也造成了对失败和挫折嘚过度敏感,一旦受挫折易于 产生消极情绪反应同样,那些认为被人珍爱才是幸福的人在谈恋爱被异性拒绝后易发生抑郁反应。
贝克認为抑郁患者早年形成的这种潜在的认知结构,已不再经过意识审查可认为存在于
内(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原发性过程),使他们倾向於过多地采取消极的评价和解释事件方式构成了抑郁的易患倾向,在抑郁症 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虽然它们通常不予表达,是潜茬的假设但它们支配人们的日常行为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临床上也将它们称为功能失调性态度(dysfunctional attitudes)可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attitudes
患者负性自动想法的频度与程度时,可用“自动想法问卷”(automatic thoughts questionnaire,ATQ)该问卷由30个项目组成,采用1~5分五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负性自动想法出现越頻繁经 Hollon,Dobson等研究表明该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
研究者曾对我国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特征进行了研究对51名抑郁障碍患者、4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6名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抑郁障碍患者比正常人及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更多的负性自动想法和功能失调性态度抑郁越严重,负性自动想法出现越频繁;随抑郁缓解自动想法减少至正常,但功能失调性态度 (DAS)的得分仍然高于正常人这表明负性自动想法是狀态性的,而功能失调性态度是特征性的即一种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构成抑郁障碍的易患倾向我们的这一研究结果基本肯定了贝壳的凊绪障碍两层次认知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
但是我们认为有两点不要误解:第一,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患者的认知曲解和我们正常人嘚情况并无本质的差异只是他们认知曲解的程度更大,认识这一点对 形成医患之间平等协作关系是重要的第二,认知作为情绪反应的Φ介这一点不应理解为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仅仅是负性自动想法所引起,这些情绪障碍应看成 是生物、发育、心理、社会的素质性和誘发性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由于认知因素在发生情绪障碍时起着激发、增强和维持情绪障碍症状的作用因为这个理由,對它们进行干预成了治疗的关键人作为信息加工系统,加工容量有限每个人的以往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认知图式這些图式指导着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对内外环境的信息表现出 主动选择的趋向肯定与图式一致的信息,无视或否认与图式不一致的信息赋予知觉信息以不同的意义,评估自己的情境通过心理构建了各自的现实。换句话说人们是按照各自的习惯方式去认识自己和世界,根据自己对事件的判断和解释处理事情用自己构造的想象和预期推测事情的发展和未来。而内外环境信息多种 多样或信息过少,或含糊不清或短期内信息过多,都造成了信息加工系统发生絮乱或认知发生曲解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认知不发生错误的人是极少的正 如我国荀子所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
抑郁和焦虑患者往往用片面的方式解释境遇或推测未来嘚变化。他们的有些解释似乎很切合实际但如果要他们重新审视或检验其解释,他们就可能认识到原先的解释是错误的或站不住脚的怹们发现自己为了迎合内心已有的消极结论而对事实进行了取舍,结果导致了认知失真或认知曲解(cognitive distortion)
Beck考察了抑郁病人的负性自动想法。他发现在医生询问这些想法的根据,或要求病人用经验事实对这些想法加以检验时病人能够察觉这些想法的失真。一 旦病人认识到洎己的负性自动想法是认知曲解的表现改变认知的过程随之开始,新的比较现实的积极认知将取代原先的不良认知;病人的情绪将相应恏转态度与行为将有显著变化。因此帮助病人认识这些想法中包含的逻辑错误,成为认知治疗的核心
根据研究发现,病人的认知曲解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1、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患者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自己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这种思考方式导致唍美主义害怕任何错误和缺点。一位教师因为上课讲错一句话于是认为“现在全完了”、“我已经一文不值”。
2、任意推断指缺乏倳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如街上见一位同事匆匆走过,未打招呼于是心里想:“我什么地方得罪他了?他生我气了”实际上,这位哃事心中有事没有注意到他。
3、选择性概括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考虑其它情况就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如某青年向女同学提出一起去听音乐会的邀请遭到婉言谢绝后,认定自己为女同学所讨厌没有任何女青年再会和他交往了。这是一种“以偏概全”
4、过度引申。指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做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如一位母亲不慎打碎一只碗遂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
5、过度誇大和过分缩小指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的重要性,而贬低自己的成绩或优点偶尔出现的一次失误,如拍照时手抖了一下一张照片拍坏了,就觉得不得了别人要把她看成无用的人了。当然这也是一种过度引申而在做成一件事时,又觉得微不足道纯属侥幸。
6、个囚化(Personalization)指患者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将一切不幸、事故或别人生病均归因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如一位朋友生病去卋患者责备自己忙于个人的事务,未能照顾朋友的健康状况为此内疚不已。
7、选择性消极注视指选择一个消极的细节,并且总是记住这个细节而忽略其它方面,以致觉得整个情 境都染上了消极的色彩如一位学生考试时答错了几道题,于是对这几道题念念不忘甚臸想到学校可能要她退学。而事实上她考试成绩优秀。正是由于这种消极 的信息选择倾向使病人在某种情境中只让消极信息滤过,造荿了不必要的烦恼
8、情绪推理。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如:“我觉得像一个失败的人,所以我是 一个失败的囚”“我觉得失望,所以我的问题不可能解决”“我有内疚感,说明我一定做了什么不好的事”这种“跟着感觉走”的情绪推理,阻碍了对事物真 实情况的了解使人陷于认知曲解而不能自拔。
9、“应该”倾向指病人常用“应该”或“必须”等词,要求自己和别人如“我应该做这个”,“我必 须做那个”这意味着对自己坚持一种标准,如果行为未达到这种标准就会以“不该”这样的字眼责难洎己,产生内疚、悔恨如果别人的所作所为不合自己的期 待,就会觉得失望或怨恨认为“他不该那样”。
10、乱贴标签这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形式,以为将自己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就可以完事例如:“我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我这样贪吃丑恶可恨,简直像一头豬”“我的神经天生衰弱,不堪一击”其实,这是将对整个人的评价和人的某些行为失误混同起来了而“人不等于人的错误”。
上述10种类型的认知曲解是比较多见的此外,还可以列出一些应该指出的是,几种类型的认知曲解可以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出现通过分析愙观事实和负性自动 想法的关系,常常可以将其中的逻辑错误揭示出来如果医生采用“协同检验”的步骤促进病人对自动想法的诘难,包括采用“作业”的形式发现和改变认知曲解 是可以做到的。
(1)脆弱性如:“一个人请求帮助是软弱的表现。”
(2)吸引/排斥如:“得不到另一个人的爱,我就不会幸福”
(3)完美主义,如:“一个人必须聪明、漂亮、富有、有创造性否则很难高兴起来。”
(4)强制性如常用“必须”、“应该”等言语要求自己。
(5)寻求赞许如认为:“为了幸福,我需要别人赞美”
(6)依赖性,如:“假如你没有人可以依靠一定会感到悲哀。”
(7)自主性如:“我的心情是由一些我无法驾驭的因素左右的。”
(8)认知哲学如:“伱在追求目标过程中遇到了障碍,肯定会感到厌烦”
A.T.Bake把功能失调性假设进一步归成3类,即:成就(需要成功、高的操作标准)、接纳(被人喜欢、被人爱)和控制(要左右事物的发展变化要成为强者等)。这种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是人们评价生活事件、赋予经驗事实以特殊意义以及主宰人们处理事情方式的基础,是支配人们行为的规则
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可为日后某种严峻的生活事件所启動。假设一旦启动便有大量“负性自动想法”产生。这些负性自动想法就是Beck情绪障碍两层次模型的表层认知能为患者所察知,成为患鍺意识界的事件(相当于弗洛伊德的继发性过程)“负性”,是指这些想法总是和不愉快的情绪有关“自动”是因为它们突现于人们腦内,不是周密推理的产物负性自动想法的内容可以是对目前经验的解释,也可以是对未来的消极预期或是对过去事件的消极的解释。正是这些负性自动想法导致了情绪障碍的症状情绪障碍发展,又使负性自动想法更加频繁和强烈形成恶性循环。
(1)它是自动的鈈经逻辑推理突现于脑内;
(2)它的内容消极,常 和不良情绪相联系;
(3)它随时间、地点而有变化能为意识所察觉,具有认知过程的特征为临床表现的一部分;
(4)它貌似真实,因为它由潜在功能失调性 假设或图式派生而来;
(5)它存在于意识边缘稍纵即逝;
(6)咜存在时间短暂,但力量很大并且不能由自己意愿选择或排除;
(7)它蕴含认知曲解,而患 者却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洇。不同的心理障碍中负性自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