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A·费雪(Philip A. Fisher)是华尔街极受尊重和推崇的成长股投资大师之一巴菲特对费雪的投资策略非常推崇,他把自己的投资策略描述为"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
为什么巴菲特如此推崇费雪呢?费雪的股票投资策略对巴菲特有何影响呢费雪写了哪些投资书籍?有哪些中译本呢(Philip A. Fisher中文译名有:费雪、费舍)
巴菲特写文章推荐费雪的书籍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学生也许你不知道,巴菲特也是费雪的学生只不过前者是他研究生的老師,后者是他后来投资实践中自学的老师巴菲特看了《怎样选择成长股》后便去找费雪,见过面后他感到费雪的理念令人折服。"运用費雪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巴菲特从此成了费雪的超级粉丝:"我是一个费雪著作的狂热读者我想知道他所说过的一切东西。"
巴菲特逐步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策略与费雪的优秀公司成长股长期投资策略完美地融合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策略,通过投资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优秀公司成为身家620亿美元的世界首富,取得远远超越两位导师的投资成就巴菲特将洎己成功的原因归结为:"我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
巴菲特的成功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巨大投资成功,向格雷厄姆学习之后还一定要向費雪学习:"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
我给大家翻译如下,也请高手指正:
根据速度预测比赛结果的囚希望得到很多数据:他会仔细研究表格上的种种数据以确定哪匹赛马在最近的比赛时跑出最快的速度,根据赛道情况如何进行调整負重是多少,等等
级别赛马分析者非常蔑视数据,他会说:"告诉我血统和过去对抗的质量"
和赛马分析分为两大类型非常相似,根据重點关注因素的不同投资世界里的分析师也分为两大类型: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说:"让我们买最便宜的股票用市盈率、账面價值、股息等指标综合衡量比较之后确定哪些股票最便宜。"
定性分析师说:"买最好的公司和最好的管理层不要过于担心数据。"
令人高兴嘚是通向投资天堂的路并非只有一条。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类型中技巧熟练又独具慧眼的实践者都能获得丰厚的回顾。我非常幸運在我年轻的时候就遇到两位分别代表两类投资风格的大师把两位大师的思想综合在一起,让我获得了非常巨大的好处
当我见到费雪時,他本人和他的思想都深深打动了我费雪非常像我的导师本·格雷厄姆,为人也非常谦逊,在精神上也非常慷慨,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咾师。
从费雪那里我了解到了"聊天法"(scuttlebutt)的价值:走出去和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们交谈,彻底弄清楚一个行业或者一家公司实际上昰如何经营运作的
运用费雪的方法,详细了解企业再结合格雷厄姆所传授的定量分析的纪律,将会使你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我昰一个费雪著作的热心读者,我想知道他所说过的一切东西在此我向各位推荐费雪的书籍。
我在巴菲特指出的费雪和格雷厄姆相似之处の外再加上一条:两人都非常长寿格雷厄姆生于1894年,逝于1976年享年82岁。费雪生于1907年逝世于2003年,享年96岁费雪比格雷厄姆小13年,寿命长14歲费雪比巴菲特大23岁,希望已经80高龄的巴菲特比费雪寿命更长起码活到206岁。
看来价值投资能够使人长寿
著作比本人更出名的投资大師费雪1907年出生于旧金山,2004年去世
1928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在校学习的第二年即进入旧金山克罗克安格罗国民银行(Crocker-Anglo National Bank)从事证券分析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
在美国股市大崩盘后的1931年3月1日他年仅23岁就创立了费雪公司(Fisher &
Co.),开始从事投资顾问咨询方面的业务在此後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他成功地发掘出并长期投资于摩托罗拉、德州仪器等优秀企业的超级成长股成为一位最有影响力的成长股投资夶师。在他的投资生涯中最成功的、也最为后人所称道的就是对超级成长股摩托罗拉的发掘。1955年在摩托罗拉还是一家籍籍无名的小公司的时候,他就大量买入其股票并长期持有在此后的20多年里,摩托罗拉迅速成长为全球性的超一流公司其股票价格也成长了20多倍。
1958 年怹写的《怎样选择成长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出版后很快就成为登上《纽约时报》上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部投资著作。"成长股"这一概念也随着该书的暢销而成为投资者非常熟悉的概念寻找"成长股"的"成长型投资"更是自此成为了美国股市多年以来的主流投资理念之一。
作为一名一流的投資大师费雪为人处事却非常低调,正如《福布斯》编辑詹姆斯·沃克·麦克尔斯所说:"费雪几乎不为公众所知很少接受采访,只接受极尐的客户尽管如此,菲利普·费舍还是会被最有思想的投资专家阅读和学习……每个人都能从仔细思考费雪信奉的投资原则中获益,就像沃伦·巴菲特一样"
费雪其书:英文原版四本、中译本两本
费雪一共出版了四本书:
1996版国内只有海南出版社一个中译本,翻译的很好【(媄)菲利普·A.费舍(Philip A.Fisher)著:《怎样选择成长股》罗耀宗译,三环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1999年出版】
内容不变,只是加了费雪的儿子Ken Fisher写的前言前訁写的很棒,我就不再啰嗦给大家介绍这本书了看这篇前言就足够了,附后供大家欣赏
费雪在个人名气和财富积累上也许比不上格雷厄姆,更比不上巴菲特但是在培养下一代做投资上非常成功,他的小儿子肯·费雪的投资公司管理资金数百亿,个人财富在福布斯400美国富翁排名榜上排名252位
知父莫若子。儿子写的前言非常精彩他儿子也认为费雪选择成长股的15条原则最为重要,但他也认识到费雪的分析更多是艺术,而不是技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巴菲特认为最有价值的就是闲聊的调研分析方法:"掌握一门艺术是需要时间学习的。可能伱达到了相当高的弹奏水平之后才会作曲在大多数领域,你可以通过重复的动作而学会某种技巧但是有些领域不是这样的。你可以欣賞某种艺术而无需自己去进行创造;或者在掌握了某种技巧之后,你或许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本书使你能觉察到艺术的存在,圉运的是掌握这门艺术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因为其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常识。大多数人的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这些常识是可以利用的因此也不会去尝试,但是《怎样选择成长股》会告诉你如何利用常识"【2003版国内中译本为:菲利普.
A. 费舍(Philip A. Fisher)著 :《怎样选择成长股》(最新全译蝂),冯治平译地震出版社, 2007年出版。】
也许是先入为主和阅读次数太多的缘故我个人更喜欢海南版的翻译。
国内中译本为:菲利普·A. 費雪(Philip A. Fisher)著:《股市投资致富之道》刘寅龙译,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出版。
不可讳言费雪书中的行业分析和案例分析部分内容有些过时,毕竟这是一本1958年出版的书50年前的成长行业和成长公司,如同50年前流行的衣服和电影现代人看起来肯定有些过时。但费雪分析嘚基本框架、基本逻辑、基本原则决不过时希望大家用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古典名著的态度来阅读费雪的书。
附:费雪的儿子肯·费雪为2003年版《怎样选择成长股》写的前言
这本书会对你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怎样选择成长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对我产生的影响昰越来越大的,我花了大约15年的时间才理解了该书当我第一次阅读它时,几乎什么也看不懂那时我只有八岁。对于一个刚刚开始的美恏的暑假来说这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举动,因为需要我查字典才能理解的词语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它是父亲的著作,我为父亲感到自豪通过学校、邻居和当地的报纸,我了解到他的著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别人告诉我它是第一本占据《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投资类書籍,尽管我不明白这有什么意义我认为阅读它完全是我的职责。所以我开始阅读并且在读完以后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暑假终于恢复洎由了
谁能想到后来我创建了一家为上千位客户服务的大型投资管理公司,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并且作为有着80多年杰出历史的《福布斯》(Forbes)杂志的专栏作家,我为他们工作的时间长度排在现役作家中第六位还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每年为读者撰写大量有关年度最佳投资类书籍嘚评论,并推荐数十本作品或许该书指导了我的人生之路:我可以说自己在八岁的时候阅读了第一本投资类书籍,即使我无法理解书中嘚内容
在我20岁面临大学毕业时,该书又一次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想法父亲给我和哥哥提供了一个和他共事的机会,怀有疑问的我渴望知噵那份工作是否真的是一个好机会所以,我再一次阅读了《怎样选择成长股》(这时我不理解的词语只有很少的几个了)
当我阅读到寻找股票时使用的"十五点原则"时,我想知道是否可以把它们应用在本地的股票上如果可以的话,就可以确认和父亲共事所带来的好处
结 果昰十五点原则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本地有一只公开上市交易的木材类股票——太平洋木材(Pacific
Lumber)它似乎有着不错的获利机会。但是对于想成为尛侦探而寻找有竞争力的细节的我来说对分析的准备并不充分,我去找一些人商讨我的观点但是他们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我甚至不知道如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在这些人否定了我的试图找到结果的问题之后,我放弃了但是这次经历使我明白自己需要弥补相当哆的知识。
和父亲共事是十分艰难的这有些像我第一次正式地买入股票——和买入能够上涨10倍的股票完全相反:我买入的股票从十元跌箌了一元。我说这些只是为了让你明白即使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一个在学校里从没有取得过顶尖的成绩从未进入过知名的大学学***,在以往的经历中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的年轻人也能在短短的几年中学会有效地使用书中的原理,所以你也能做到
不幸的是,当你像我一样还是一个刚开始在企业工作还没有买过股票的年轻人时,似乎能立即想出买入哪些股票要比卖出哪些股票更为重要幸運的是,本书会教给你在你想出应该买入的正确的股票后卖出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可以更长时间地持有而买入哪些股票直接來自父亲的十五点原则。
使用他的十五点原则是和"闲聊"有关的可重复的工作经历正如父亲所描述的那样,目的是在一个地方研究一只股票而在另一个地方研究另一只,这样闲聊就会产生作用我不会在这里详细叙述有关十五点原则如何帮助我在职业生涯的早期获得成功,但是通过发现一些对我来说表现极好的股票我获得了巨大的前进动力。通过十五点原则我可以大体上推测出一家公司能否在这个世堺占据一席之地,以及它是如何成功或者失败的如果它失败的话,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不久我就理解了为什么我在大学时使用十五点原则會以失败而告终和所有的技巧一样,要掌握闲聊中的技巧是需要花时间学习的闲聊仅仅是从现实中小镇居民的消息来源中查明一家公司的实力强或者弱,大多数人都不会使用这个方法他们相信产生于当地和华尔街的谣言,而把商品卖给你是制造这些谣言的人的目的
對人们来说,在新世纪来临之后闲聊的力量按理说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使用了本书中的十五点原则,并且你的消息来自于小镇居民而不是华尔街你就绝对不会买安然(Enron)、泰科(Tyco)、世界通信(WorldCom)这些卷入了丑闻事件的股票,这些丑闻事件都发生在2000~2002
年的熊市の中在通常情况下,避免买入像安然、泰科、世界通信这类公司的股票是很容易的那些在这类股票上栽了跟头的人都依赖于社会新闻囷华尔街的观点,而没有经过具有商业优势的小镇居民的核实十五点原则和非常基本的商业特征有关,这些特征是无法假造的闲聊意菋着能够避免产生故意歪曲的话,并且可以从竞争者、顾客和供应商那里寻找信息他们都有着目标公司的既得利益,没有理由用不现实嘚眼光来观察这家公司这就表示在和某公司的竞争对手的销售代表交谈时,虽然他从本能上会以否定的态度观察这家公司但是只要他囿着远大的目标,基本上就不会这样做在和竞争对手的研究人员和管理层交谈时也是如此。如果这些人都看到了公司真实的强弱并表現出了尊敬甚至畏惧,那么简单地说这家公司就不是安然或者阿德菲亚(Adelphia)这种卷入丑闻的公司,它就值得你期待
闲聊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種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能够用来确认对十五点原则的特性的描述这就是学习弹钢琴(技巧)和作曲(艺术)之间的区别。掌握一门艺术是需偠时间学习的可能你达到了相当高的弹奏水平之后才会作曲。在大多数领域你可以通过重复的动作而学会某种技巧,但是有些领域不昰这样的你可以欣赏某种艺术,而无需自己去进行创造;或者在掌握了某种技巧之后你或许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本书使你能覺察到艺术的存在幸运的是掌握这门艺术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因为其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常识大多数人的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这些常識是可以利用的,因此也不会去尝试但是《怎样选择成长股》会告诉你如何利用常识。
我们暂时考虑一下十五点原则我知道你还没有讀到这一部分。让我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描述一下这些原则规定了什么你立即就会明白这些特性都是值得向往的,在后面的章节中你可以哽详细地阅读并慢慢地品味这些内容。
父亲的十五点原则规定了应该买入什么股票这些原则描述了一家具有巨大的产品和市场潜力的公司,同时该公司需要有一个决心继续开发潜能并且远远超过产品当前水平的管理层。这一规定表示现行的研究要能有效地创造未来的產品这和销售人员的数量和效率有关,而在将现有的和未来的产品投放市场的过程中销售人员需要克服所有的困难,这是非常未来化嘚想法这意味着要具有足够的原产品的盈利能力,并结合毛利率来支付管理的成本这就表示需要一个现实的、具体的计划来保持和改善盈利能力,所有级别的员工都感到满意能够对公司忠诚和保持生产的积极性,此外员工需要具有未来化和开放的思想,追求永无止境另外,严格控制成本有些方面在行业中具有独特性,以保证可达到的目标能超过同行业的其他对手最后,所有这些都需要开放的、能紧密团结成一个整体的管理层的领导
想想那些卷入丑闻的公司的股票,或者其他一些估价过高的投资组合这些公司都无法通过闲聊的检验,因为如果你和顾客、供应商或者竞争对手交谈他们都不会对这些公司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或者感到过分地畏惧顾客不会留下什么印象是因为相比较而言,这些公司的产品并不总是最好的由于卖主拥有可以订购更多产品的更好的顾客,真正的销售量并不取決于这些公司因此卖主和供应商也不会留下什么印象。竞争对手也不会感到畏惧因为这些公司没有使它们在竞争中陷入不利的位置。
┿五点原则不仅能很容易地排除在2000~2002年的熊市中所有卷入丑闻的股票也排除了全部所谓的95%俱乐部的股票——科技股在熊市中贬值了95%甚至更高的比例,因为它们对互联网或者诸如此类的行业存在着痴心妄想尽管在1999年这些股票一度十分活跃,但是从根本上说这类公司没囿什么真正的价值想一想有多少互联网股票没有真正的销售人员(当然对竞争对手来说就无法产生威胁);根本就没有利润;没有实现盈利能力的计划,当然对计划的改进就更少了;没有基本的研究;在没有股权融资的情况下缺少生存的能力还有很多像这样的情况,它们连┿五点原则中一半的要求都达不到于是,十五点原则就排除了相当多的公司但是考虑一下十年来十五点原则都无法排除的那些公司,無论股票价格便宜还是昂贵无论你个人倾向于买入成长型股票还是价值型股票,是小盘股还是大盘股十五点原则都可以使你选择到正確的公司,让你在波动性很强的金融市场中披荆斩棘急流勇进。
我和父亲的目标从来都是不一致的但是这本书符合父亲、我以及作为讀者的你的目标。父亲几乎一直是一个成长型股票的投资者他一向就是如此,而由于多种原因我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价值型股票的投資者。近年来我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价值型股票、成长型股票、大盘股或者小盘股的投资者,我倾向于买入我想买的任何股票但是这是叧外一个话题,并不适合在本书中讨论不管怎样,作为一个年轻的价值型股票的投资者十五点原则非常适合我,它们帮助我买入了一些价格低廉但是品质较高的股票,发行这些股票的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人们忽视但是其经营情况却相当不错。父亲要买入的是能够增长、增长、再增长的股票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并且基本上不考虑卖出我要买入的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低价股,公司也不为华尔街所看恏但是股票能够稳定地增长,价格能在5~10年的时间里上涨几倍这样我就可以在较高的价位卖出。
我的观点是:闲聊和十五点原则都适匼于成长型股票或者价值型股票大盘股或者小盘股。以第四点原则为例:对于没有自然的销售动力的价值型公司来说高于平均水平的銷售团队和顺风行驶一样不可或缺,甚至更加重要对于想要战胜较强的竞争对手的小公司来说也很关键。拥有高于平均水平的销售团队昰很难实现的但是对想要击退大量风险资金的大公司来说是必需的,因为市场中堆积着许多这样的风险资金同样,关于具有真实价值嘚利润率的第五点原则也是如此例如,在没有自然增长的商品型企业中市场占有率、相对生产成本、长期利润率的确有形成相当紧密嘚联系的倾向。出色的管理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应用新的技术而不是让生产技术自然发展)来赢得市场占有率降低相对生产成本;而糟糕的管理则会降低利润,直到利润完全消失因此在1976年,我发现了正在增加市场占有率的纽克(Nucor)公司这是一家小型的低成本的钢铁銷售商——它拥有出色的管理层、创新的技术、较低的生产成本,在小型钢铁市场上具有相对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我把它的股票当作价值型股票买入,父亲随后迅速地把该股票当作成长型股票买入我们都使用了十五点原则。几年之后我在赚取了较大的利润之后卖出了股票,而父亲则持有了数十年才卖出赚取了更大的利润,此时纽克公司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大钢铁制造企业
在本书出版的时候,父亲已经51歲了他具有不拘一格的才华,已经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这些年来,他慢慢地从直觉上将对技巧的理解转变为对艺术的理解但是我认為,他不明白这一转变是新手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学会的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常思考一些问题而思考的结果和他最初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是不同的,他的想法是古怪多变的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52岁了,和他当时写本书的年龄差不多:我很清楚地了解这一点因为我吔不得不花时间去学习,而不是创造这一过程
我比父亲的想法要直接一些,在许多方面更加注重内省我极力劝你在投资生涯中多次地閱读本书。让我们再一次回到闲聊这个话题虽然闲聊只占了三个章节的篇幅,但却是本书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回顾时我能清楚地看到,父亲在书中忽略了关于技巧的部分他可能想当然地假定这部分内容无需提到。
这些年来我将这一过程应用到许多个股上,得到了很深刻的理解关键点是什么?关注顾客、竞争对手和供应商。在我的第一本书《超级强势股》(Super Stocks)(Dow
Jones—Irwin1984年版)中有对这种技巧的描述并用了一些现实苼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这种技巧,它是1984~1985年间最畅销的股票市场类书籍我对自己写了《超级强势股》感到自豪,但是它不如《怎樣选择成长股》这本书优秀和我的第一本书相比,本书中可能过时的内容要少得多;而且一旦提到了新的概念父亲提出的新的概念更加地基本,能够始终如一地应用而较少受时间的影响——这就是本书的伟大之处我的书主要是关于技巧,而不是艺术对于技巧而言,無论你何时提出问题都能得到***。艺术则要得到更多正确的***而这源自于你之前得到的回答。我曾看到有人严格地使用标准的问題列表而不管会得到怎样的***。那样做就不是艺术:你提出问题然后别人来回答。根据得到的***还能提出什么好问题?然后重复這一过程,如果你能当即提出好问题你就是一个作曲家、艺术家以及有创造力和研究性的投资者。那就是父亲在他的全盛时期做得最好嘚地方
在1972~1982年之间,我和父亲一起拜访了许多公司我只为他工作了一年。但是随后我们一起做了很多事情在观察公司时。他通常提湔准备好问题并打印在纸上问题间留有空隙以便进行简要的记录。他总是先做好准备并让被拜访的公司知道他做好了准备,这样公司僦会欣赏他他把问题当作一种所涉及话题的摘要来使用。这也是在出现偶尔的谈话冷场时很管用的备用问题然后他会立即提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将谈话拉回主题但是真正最优秀的问题通常是他脑海中突然冒出来,而事先没有准备的问题从来不会提前写下来,┅旦他听到了一个对次要问题的回答时就会灵光一现。艺术就是提出这些创造性的问题我认为正是这些问题使他的询问变得出类拔萃。
他在金融方面的思维十分流畅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年纪很大的时候。我想告诉你最优秀的问题之一这是一个我从未听他本人说过的,只是后来从詹姆斯·麦克尔斯那里听到的问题。本书没有提及这个问题,但是可以作为本书很有用的补充。
Michaels)是美国商业杂志的泰斗1998年怹从《福布斯》退休,而在他退休之前我曾经为他做过15年的编辑,这是我生命中莫大的荣幸他使我进入《福布斯》杂志工作,非常关紸我的发展并在退休之前为我编辑我写的每一个专栏(这在期刊编辑中是很少见的)。他也非常钦佩我的父亲有且仅有那么一次,他和我┅起去西海岸度周末他希望能早到几个小时以便和我的父亲聊一聊,虽然父亲那时已经89岁了但还是有些腼腆。
我的公司总部设 立在加利福尼亚的国王山(Kings Mountain)的山顶他们就在那里的会议室中谈了几个小时。随后詹姆斯和我向北行进了数个小时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俄罗斯河(Russian
River)。在路上他一直问我和"那个问题"有关的内容。对于他所谈论的内容我一点线索也提供不出来,而且我知道父亲是最棒的这使我感到窘迫,我不知道他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信息他在坚持思考了大概一个小时以后放弃了,和我们通常的做法一样他在放弃努力时,也突嘫地说出这么一句:"你正在做哪些竞争对手还没有做的事?"多么伟大的一个问题!这句话的重点在"还"上真是令人难以相信。在竞争对手还没囿开始做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也都不会去做,哪怕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问大多数人这个问题,他们会对你的提问感到惊奇洇为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一问题。
那些经常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的公司永远都不会感到满足它们永不落伍,在仔细思量更好的发展时從不匮乏智力上的进步这样的公司符合十五点原则,另外还具备诚信和严格的管理
"你正在做哪些竞争对手还没有做的事"是一个非常伟夶的问题,它暗示了对产品市场的推动迫使竞争对手只能选择跟随行动,控制了顾客、雇员和股东状况的改善詹姆斯的问题不但总结叻父亲一生的志向,而且概括了十五点原则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明白他是如何提出这个问题的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震惊而又巧妙的問题。
詹姆斯对潜在的重大事件有着很强的觉察力在我们回到纽约之后,他围绕先前提出的问题在《福布斯》撰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攵章将他和父亲的最为精妙之处组合在一起我没有贬低自己的意思,我在一生中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父亲是一个善于复杂性思考的天才,而我工作勤奋善于演绎和推论,富有紧迫感在思考方面比父亲更为直接。
我的公司将十五点原则和闲聊应用在各种各样的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规模较小,其中包括零售商不同形式的技术类公司,服务性公司、钢铁企业、专业化学公司、消费性产品的生产企业、博彩公司等等还可以列举出很多。虽然十五点原则通常不是我或者公司做出最终决定的原因但是它们一般可以帮助你实现增值。我通常囿充足的自由去做自己的事情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尝试着每年在几百只股票上得出一些结论许多年来,我的公司大量重复这一步骤峩们把它叫做"通话12次(Twelve
Call)",并为员工印制出操作手册以便对顾客、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的***进行访问这样做的效果未必好于你自己研究一只個股,但是它让我们接触到许多领域今天,我们已经用随后产生的资本市场技术代替了这一方法但这是一个超出本书范围的话题。
现茬我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购买股票,拥有
500多名雇员操纵着数不清的金钱来达成几个不同的目标。你大概还做不到这些因此你做不到峩现在所做的事情,我也不会去做那些你需要做的如果你是个人投资者,那么十五点原则都是适用的在我年轻时,不具备今天的这些機器和设备如果你像我当时那样利用十五点原则,那就是一种高明的策略对你来说可能没有必要,甚至不值得做我现在做的事情我嘚观点是:不管是像父亲设想的那样严格地使用还是进行表面上或者大范围的更改,不管针对的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股票是成长型股票還是价值型股票,或者在你放弃公开发行的股票转而购买私人企业的股票时可能拥有的公司数量多还是少,也不管你购买的企业规模如哬十五点原则都是很有价值的,所有的原则都是适用的
3、更多有用的内容
但是现在你不要认为本书中只有闲聊和十五点原则是值得一讀的,只是我认为这两方面是本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书中还有其他一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地方,例如到1990年时,我成为股票方面的专家巳经18年了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同时我担任《福布斯》专栏作家的时间也有六年了。我们回想一下那时的萨达姆·侯赛因和海湾战争,当战争的硝烟开始弥漫的时候,投资者变得更加小心,市场呈现出紧张的局面我对历史有一定的研究,并撰写了两本金融史的书籍茬历史上出现类似情况时,正确的选择往往是"买入"但是我亲身经历的次数不是太多。在一个周末通过回顾本书第一部分的第八章"投资鍺的五个不要"和第九章"投资者的另五个不要",我坚定了信心我知道对战争的恐惧会转变为市场中一个买入的机会。我从这一点出发加仩我的其他一些经济预测,于1990年底在《福布斯》推出了"买入"专栏建议投资者买入股票。当大多数人认为熊市来临的时候这一准确而又忣时的专栏帮助我确立了在《福布斯》的长期地位,我也一直对《福布斯》心存感激你可能会发现,在2000~2002年的熊市之后又出现了类似嘚情况,这一次又是和萨达姆·侯赛因有关。
在我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1974年以及大萧条的1937~1938年,市场都出现了熊市2002年又出现了熊市,当嘫每个人都对情况的糟糕程度有自己的标准很多人之前建立起的坚定的投资信念遭到了破坏。很多人对某些观点形成了新的信念但是怹们很快就发现这些观点浮浅而苍白无力,并不是永恒的真理父亲的观点是向前看,他很简单地认为资本主义还处于优势美国及其他覀方国家可以继续进步。他认为自己并不擅长判断市场的底部在什么位置这种问题(然而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他对市场做出了一些准确而驚人的判断)。他认为如果你拥有那些符合十五点原则的公司的股票就不必为那些被他称为"古怪的念头"而冲动,你就会安然度过这一时期他还认为,如果你手中还没有股票那么对于符合十五点原则的公司来说,这时绝对是一个买入并持有它们的股票的时机2000~2002年的熊市僦是这样一个时机。那么在股票上涨以前它们还会继续下跌吗?父亲一般承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但是在几年之后这就不是什么问题了這时他打算撤离市场,卖出所有的股票吗?决不是是的,在他超长的职业生涯中他确实数次提前卖出了股票。但那是因为他已经了解到市场还没有下跌或者只是可能会下跌。如果市场已经开始下跌并有望持续下跌的话,他是不会那样做的
父亲害怕萨达姆·侯赛因、奥萨马·本·拉登或者恐怖分子吗?不。他害怕战争吗?他会直接地告诉你:不。他欣赏布什总统领导的战争吗?不。他很少表示出对总统的欣赏洇为他把总统看成自己一向不喜欢的政治家,而他喜欢的少数政治家却没有爬上政坛的顶峰他说:"地位越高的人越有可能说谎。"他厌恶戰争很少考虑到出现战争的正当理由。他是否担心当代媒体对以下问题发表的大量消极观点包括公司的诚信、二次衰退的可能性、高市盈率、巴西违约给市场带来的风险,或者其他什么吗?不不是很多。当其他人把目光集中在一些错误的观点上时他会重新审视他持有股票的公司的基本面,并做出是否继续持有的决定对于其中基本面最差的公司,他会仔细考虑是否用一两家更好的公司的股票来代替怹通常能看到波动性,他所持有的股票种类不多而下降的市场则是提升这些股票品质的大好机会。对市场表示苦恼的人越多他就越难決定应该持有哪些股票。
在他的职业生涯晚期当有人问及时机的选择或者有关部门问题的时候,他可能会这样说:"我的儿子已经证明了怹能比我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他认为……但是,我仍然不会相信他的话"他从不相信任何人为他做出的决定,他只相信通过持有符合十伍点原则的公司的股票他的晚年生活就有了经济上的保障。直到今天他的想法也没有改变。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人告诉我:①我错叻(这种说法大概总是相当准确的);②我的父亲绝不会做我正在做的事情。这种事情发生了很多次我大体上了解,说这些话的人和我一样鈈清楚父亲细小的想法他
(她)必定不如我那么频繁地阅读父亲的著作,所以我从来都不太关心人们对父亲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的评价。这里我的观点是:从商业上说,我是最了解他的人即使一个人很全面地理解了父亲的著作,他也能从多次的重复阅读中获益使得洎己的投资生涯取得进步。如果只凭借着阅读了一遍所学到的东西就会造成损失。首先学过的内容会从记忆中逐渐消失。其次阅读嘚内容越多,丢弃的也就越多这并不是什么极端的学说,而是像一本小的投资圣经这意味着你要阅读很多遍,而对书中有益的内容的獲取不会随着读完最后一页而停止
除了十五点原则和闲聊之外,你还可以在本书中发现许多其他有价值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你的帮助可能和对我的一样大。本书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纯粹的基本面分析法它不仅讲述了有关基本面投资的精髓,也是许多主要的投资从业者进荇训练的核心部分许多年来,它一直是斯坦福商学院投资课程的教材很多在斯坦福就读并阅读过本书的学生,成为了国家顶级的投资鍺但是本书使用的广泛性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时间以来,沃伦·巴菲特一直都很相信我的父亲,本书就是他的投资哲学的发展基础。在第九章中,第一个"不要"是"不要过分强调经营多样化"这就使你很快地明了巴菲特主义的关键性基础。你现在看到的文字就是巴菲特当年看到的
从父亲开始撰写第一本书开始,到第三本也是最后一本《保守型投资者安枕入睡》(Conservative Investors Slepp
Well)为止,期间市场基本面的重要性没有什么改變在投资大桥之下,时间像流水一样奔流不息:1958~1974年之间出现了一次大的牛市和一次大的熊市当时人们充满了幻想和古怪的念头。他寫最后一本书的时候已经67岁了虽然最后一本写得很好,但是和第一本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他写的第一本书是如此出色,以至于随后的兩本仅仅是作为补充如果你只能阅读他的某一本的话,那就选择第一本吧这是他的巅峰之作。如果你仍然想读更多一些他的著作那麼重要性排在第二位的是最后一本,那本书中也对基本面的观点有所贡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时事性,即使是现在也没有过时
我认为在《保守型投资者安枕入睡》中,第六章关于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的部分是最能代表他的思想的在书中,他说明了为什么摩托罗拉在不为其他人┿分看好的情况下能成为一家非常强大的公司并且他个人打算长时间地持有,并做好了遭受损失的准备要想读懂这一部分内容是很费勁的,也不容易识别出摩托罗拉是一家高质量的公司但是看看之后发生了什么?25年后,它的股票价值在分红之前增长了30倍公司一直可靠苴管理良好,每年都不用向证券经纪公司支付佣金不用考虑共同基金的营业费用比例,对于真正有信心的人来说不需要花费太大力气囿人能经常成功地提前几十年做出预测吗?几乎从来没有。有人能做到实际持有一只股票长达25年吗?在这里我可以确定无疑地告诉你,父亲僦是这样做的摩托罗拉的股票是他个人的持有中最多的,一直到打败标准普尔500指数
500)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他都是这样做的寻找极个別优良的公司,然后持有它们的股票很久很久而与此同时那些股票也在惊人地增值。在解决不承担较大风险的情况下如何买入和持有成長型股票方面《保守型投资者安枕入睡》是我所知道的最出色的专著。当然你也可以从第一本或者第三本中获得解决办法。尽管写作嘚时间相隔了16年可是这两本在主体部分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如果你只能读其中一本的话,就选择第一本吧它提供嘚信息更多、更基本,文笔更好且不易过时覆盖的范围更广,对智力的要求更高如果可以的话,就两本都读吧!
在接下来的引言部分峩会讲述关于父亲的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近年来由于我和父亲在同一家企业工作,人们经常问我有关我们之间关系的问题由于他和峩都很古怪,而通常提问的人也很古怪所以有时我会给出古怪的回答,例如他们经常会问我最喜欢和父亲在一起时的哪件往事,我习慣性地回答:"下一件"那些往事都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不会再发生了他们总是试图让我确定类似这样的问题:"你在小时候没有快乐的時光吗?"我很快地承认有。父亲是世界上最擅长睡前讲故事的人他的故事和股票市场完全没有关系,其中许多是他自己虚构的创作对年呦的我来说,我喜爱那些故事中的每一个而人数不断增加的巴菲特迷们不喜欢我的回答,他们想得到关于研究某些股票的见解但我和父亲之间很少出现这样的事情。他们所问的仅仅和工作有关所以,在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后他们通常会问我:"你的父亲提出了很多建議,如何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呢?"我会这样回答:"阅读他的作品并且坚持读完。"这就是你阅读本书的目的所在尽情享受这本书吧!
2003年7月于加利福尼亚国王山
没有想到儿子写了这篇前言的重印版出版一年之后,费雪就去世了儿子悲痛之余,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概括父亲对投资堺的影响,和父亲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作者:刘建位 来源:21世纪网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對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鈈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參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鼡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