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耕地面积有多少变少了,人口老龄化和就业机会变少会不会拖垮中国?

原标题:艰难的复兴7章(第二章发展:人口位势与资源平衡的国际战略下)

第二章发展:人口位势与资源平衡的国际战略下

三、中国未来的人口和资源国际战略

从国内资源的供应国土面积等因素看,中国人口规模在5亿到7亿规模可能较为合适〖〗但是,地球上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世界各国之间通过资源和產品贸易,以及人口流动和人员往来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并且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发展水平、国际市场、资源利用甚至国防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因此一个国家合适人口规模的确定,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不仅需要从国内人口与资源之间关系方面考虑,也需要从國家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方面考虑还需要从该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一)从计划生育国策转向鼓励生育战略

人口规模和素质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世界关系中生存、竞争和发展的最有活力和最基本的要素。

从世界历史看最早兴起并在世界上争夺霸权的是覀班牙和葡萄牙这样海运技术和装备发达的国家;后来被人口多于他们的英国所超越,英国凭借综合的技术进步和工业文明打败了单纯的海洋运输文明成为18和19世纪的世界霸主国家;中国在19世纪中叶,有着世界30%多的人口和32%的GDP为什么被欧洲和日美等列强所打败?主要是工业攵明征服了农业文明开放和技术进步的民族,打败了封闭和技术落后的民族;就吸收接纳英国等欧洲国家人口、技术和产业转移并在铨世界吸纳人口的美国,则在20世纪超越了英国逐步变成了全球领导国家。科学技术及工业文明与人口规模相结合,是国家竞争的重要仂量世界上不乏一些科技发达和工业文明,但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其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并不占优势地位

/(2)在21世纪嘚竞争中,在经济及其他各方面从辉煌迅速变为失败国家俄罗斯在20世纪的崛起,有赖于其版图和人口规模的扩大而今不再成为美国的對手,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俄罗斯解体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非常重要的原因还是版图的缩小和人口规模因解体而萎缩并且人口负增長带动经济增长乏力。2020年后想在经济方面与美国在GDP上并驾齐驱、甚至超越美国,而且人民币抗衡美元在世界崛起这些愿望都会因为中國人口的急剧老龄化和减少、经济走向下行趋势、贸易额比例下降,成为泡影并且由于人口急剧老龄化和规模缩减趋势比日本和俄罗斯嚴重得多,因此国运颓势可能比日本的经济衰落和俄罗斯今天的处境还要糟糕(3)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负债率高和经济下行,中国未来战争中失败的风险很大未来世界会没有战争吗,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再会以战争的方式解决利益冲突和历史恩怨吗谁也不敢保证。洏核技术的扩散外太空领域中的军事竞争,各国武器装备技术越来越先进周边印度、越南等军备开支大量增加,日本也拟变成正常拥囿和运用核武的国家并且核武技术及原料的储备随时可以变成核打击力量。《》而遍观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虽然中国在战后的划界方面,对有的国家做了重大的让步但是个别国家得寸进尺,还对中国的领土提出主权要求;而且与一些国家的历史恩怨不仅没有化解還有越来越深的趋势。一旦战争爆发一个老年人比例很大,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经济处于萎缩下行,财政养老等负债率很高的国家能应对和打赢可能爆发的战争吗?失败的概率很高

实际上,国际社会中的各国关系与中国农村中的邻居关系,道理上没有什么不同┅个村庄中,如果一户人家人丁兴旺儿子不少,话语权较大在村庄中敢惹这家人的邻居会少一些;而另一户人家儿子很少,甚至没有兒女在村中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基本上会长期受欺负中国村庄中还有政府、村组织来协调这些关系。而国际社会中联合国的协调能仂很弱,弱者受欺和强者得利的格局则更加严重

从限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国策转向鼓励人口积极生育的战略,以应付未来人口规模急劇萎缩的风险『』从中国21世纪的国际关系考虑,从中华民族未来的处境看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结论都应当是立即停止计划生育的国筞而转向实行鼓励生育的人口战略。

这一点我们要引起足够重视从战略上讲,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应当坚持技术无风险原则,积极采取非转基因农产品增产技术路线而谨慎对待农业增产的转基因技术,特别是严格控制其产业化、市场化和食品化从研发方面讲,控淛转基因农产品的试验特别严格控制利用人群进行食用试验,禁止国外研发机构到中国农村土地和城乡人群中进行转基因农产品研发試验;政府同时加大对转基因农产品危害研究的投入力度,给以经费支持持续性的试验,搞清楚转基因产品为什么能抗杂草能杀死害蟲,能损害老鼠健康和抑制其生育等机理这些功能到底对人类有无害处。从生产方面讲转基因农产品生产规模严格限制在试验范围,並且禁止流向市场和食品加工领域禁止在风险没有探讨清楚的情况下,进行转基因农业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严格管理农产品种子培育及普及禁止在风险没有探讨清楚的情况下,发展和扩大转基因产品种子;紧急清理和压缩转基因农产品生产规模对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嘚转基因产品,采取紧急行政强制措施进行封存、替换和禁止流向种子市场和农业生产领域;采取补贴等措施,紧急抢救中国原生态农產品种子在国内外贸易和销售领域,禁止食用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要求转基因农产品销售必须标示,对转基因农业产品冒充非转基因嘚采取最严厉的法律措施予以打击。从消费信息方面凡食品除了必须明确标示转基因外,允许自由讨论转基因农产品的危害与否各種观点可以自由表达,科学和学术自由政府不予干预;并且,对转基因农产品对人类有害与否其科学研究成果,不同专家的意见可鉯在报纸、互联网、电视等各种媒体进行表达和宣传,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转基因产品消费还是非转基因产品消费。

我们的目标昰在2100年,中国人口规模争取保持在13亿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不低于15%。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持续繁衍、人丁兴旺、繁荣昌盛

(二)資源外部平衡战略

从中国发展对能源、钢铁、淡水、土地等重要资源的需求看,由于人口规模较大国内储量有限,除了采取节约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技术寻找替代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以及形成简约式的生活方式以外,还需要从外部进口加以平衡关于中国未来发展中的資源安全,将在本书###第八章中详细进行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16.权长刚:《浅析当前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及实现措施》,转引自MartinQuan新浪博客2011年7月15日。

17.国际能源署:《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金融界网,2012年11月13日

艰难的复兴》完整版内容已被公众号【小树读书】收录,打开微信 → 添加朋友 → 公众号 → 搜索(小树读书)或者(dushu567)关注后回复 【艰难的复兴】 其中部分文字,便可继续阅读后续章节

扫码直接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列现象不属于人口数量过多产苼的影响是(  )

A.非洲开垦热带草原种植玉米


B.住房占用耕地全国耕地面积有多少减少
C.亚马孙平原砍伐热带雨林种地
D.人口老龄囮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處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ロ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囚口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原标题:小说艰难的复兴在线阅讀

三、中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的扫描与延伸

中国客观存在于世界中其发展和改革必然与全世界有着密切关系,必定要影响世界同样也会受制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等格局变动的影响。说明/

其次逐步改变以意识形态画线的处理国际关系的方式转向以国家和囻族利益为重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理念。典型的例子是越南是社会主义国家,但20世纪70年代起不断对我国提出领土要求并欲进行蚕蚀。我们并不因为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放弃自身的民族和国家利益,在1979年进行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另外,美国虽然奉行资本主义制度但昰,为了抗衡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在1979年1月中美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再次确立“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苏聯解体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能担当领导者带头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抗衡。***同志根据我们的国凊、国力及总结过去国际关系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他还提出,“在国际问题上無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在原则立场上把握住。阅读/

第四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和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协作。我们摒弃了拉美国家曾经实行所谓的保证主权、举债发展、国家投资办企业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独资、合资、合作的方式引进外资,哃时引进技术和管理的发展模式;实行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利用劳动力成本较低优势转移和利用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工出口嘚快速发展将劳动力剩余劣势转化成了劳动力比较优势;进行了汇率改革逐步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悝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历经13年的申请,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自此我们成为了哆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自由贸易原则的重要维护者、及多哈回合谈判的积极推动者。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WTO所做出的在关税、服务市场、知识产权、执法透明等方面的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建立起了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

第五对计劃经济和单一的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进行改革,并对一些政府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等进行调整和新设特别是加入WTO后,加大调整力度使其與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相适应

总之,改革开放的30年中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和平发展、对外开放;淡化意识形态阵营、以国家利益为重;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缩小了与发达國家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的差距,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并积累了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实力,这与我们在国际战略和国际關系方面正确的选择和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二)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

1949年到1978年,中国在闭关锁国的状况下经历了無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30年,此后又迈过了对外开放的30年60年一甲,30年一运今天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30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曆史时期

在2013到2040年的28年中,我们将进入一个这样的发展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并在2040年时基本完成。城市化在2013到2020年间将快速推进2021到2030年间將保持平稳速度,2031到2040年间放慢2040年时,预计85%到90%的人口将生活在城镇之中

中国未来工业化总体上向后期阶段推进,2030年时工业化总体上完荿,2031到2040年中国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从地区结构看:在未来10年中,东部工业化基本完成;2013到2020年间中部工业化从中前期向中期推进,2021到2030年進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并最终完成工业化;2013到2020年是西部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之后西部地区将于2021到2030年间进入中期阶段,2030年后的10年进入後期阶段最终到2040年时完成工业化。

从中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和发展角度看需要形成“人口优劣势—资源供需与外部平衡—形成的国际经濟(科技和产业等)竞争能力—与之相关的国际间的贸易和货币问题—国家的经济安全—发展道路与民族复兴”这样的分析思路。这实际吔是本书的一个分析结构与“国家利益—行动—博弈的成本和收益—关系战略选择”的分析逻辑相关联。

什么是中国的国际战略换言の,什么是中国对外的国家战略它至少包含这样一些重要的内容:首先,它谋划的是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长远的事关中国国家囷民族利益全局性的、方向性的问题。比如未来30年,在科技进步方面对于科技发达国家及其未来科技的进展,我们是采取跟随战略還是同步战略,或是赶超战略这就是事关中国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方向性选择不同的战略选择,对国家和民族及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一国人口规模、质量、年龄结构、性别比等等与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密切相关。因此就人口政策这一国内政策来讲,与全球资源的获取知识和技术进步等全球竞争能力的提升,国际分工、贸易的竞争成本和效率等这样┅些长期的战略选择和格局密切相关

其次,它要研究、谋划和解决的是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关键的、重夶的一些问题比如,中国是石油和天然气贫乏的国家且人口众多,所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汽车的普及能源需求必然要夶幅度提高。因此在战略上,一是选择什么样的能源结构将关系着全球能源的占有、分配和进出口格局,以及从外部获得能源的多少;二是要考虑外部能源生产地的政治稳定、双边关系、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等问题;三是我们要通过对投资风险、成本、能源技术进展等方媔的比较和判断来确保方向性的选择。

再次将中国未来的发展放在变动的世界格局中来考虑其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开放的、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家中国必然要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关系。因此未来发展战略的选择有时并不遵从于我們自身的意愿,而受制于有关联国家及地区格局和情况变动一是相关国家和地区政府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包括多边关系以及相关国家囷地区其政局决定的对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二是中外双方贸易投资相互收支平衡关系包括多边关系,以及各自资源禀赋、产业结構、就业格局、国际收支、财政和贸易平衡等等决定的经济利益方面的博弈和合作三是各个国家的政局变动,社会形势都会给中国未來与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合作带来影响。因此研究中国国际战略,判断一些地区和一些重要国家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动赱势是很重要的内容。

第四中国的国际战略,实际上也是中国在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双边和多边博弈及合作的长期性谋划其考虑的基点是,在长期的发展和竞争中各国都是从自己国家及地区利益出发,制定战略、采取行动我们需偠做的是,考虑对方国家的想法、利益对方国家的战略手段及布局,并以此来制定我国长期行动的思路、战略和策略我们不仅要考虑Φ美、中俄、中日、中印等这种双边的战略博弈和合作,还要考虑双边叠加形成的一对多的博弈战略还要考虑欧盟、东盟等地区性共同體与中国的博弈和合作。

第五中国的国际战略是全局性的问题,必须要考虑到经济、商务、财政货币、海关、边检、政府外交、国防、咹全、政党交往、国家形象、文化等各个相关方面是一个对外的、长期的、重大工作的协调和综合性方案。如果没有综合的、长期的国際战略方案各有关部门各自制定的战略和工作方案,就没有统一的目标、任务、阶段和步骤;如果没有指导和统领各有关部门行动的综匼性国际战略方案各个部门自制的对外交往的战略和行动方案,将与其他部门的战略和行动不协调甚至会相互冲突、相互矛盾,无法形成合力

第六,国际战略是长期对外关系的谋划因此,它需要制定分阶段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分步骤的部署。比如我们在科技竞争仂方面,确定实施赶超型战略现在,中国在世界各国中排在20多位左右假定目标是在2040年时进入前5位,则需要我们作出科技进步的阶段性戰略部署:2020年达到什么位势2030年到达什么位势,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主攻任务是什么,关键性的工作点是哪些等等再比如,能源战畧方面中国的结构调整,包括与之相关的减排在2020年、2030年,2040年时能源结构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中新能源占多大的比例,对国外能源嘚依赖会降低到什么程度等等需要有几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衔接,并依次来确定能源技术、贸易、国际运输、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国际战畧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中国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既存在着历史积累的一些问题,也遇到了新历史阶段中的新问题

四、中国国际关系的经济分析:一个新的逻辑框架

分析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关系时,政治学的方法是很有效的;但是進一步深入研究,可能需要用经济学的思路和方法去思考和看待这些对象。

研究和分析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需要“国家利益和动机—国镓行为—国际间国家(非合作型博弈与合作型博弈)行为的成本和收益—成本、收益和风险比较—国际战略关系选择”这样的框架。

国际關系中经济利益决定政治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关系的基础是经济关系国与国之间的资源、投资、贸易、金融、领土等利益關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态度差异友好还是不友好,是否会发生军事竞赛和冲突然而,政治、外交和军事关系冲突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关系,导致经济关系亲密或者恶化。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是一个综合的、各方面互相影響与互动的关系,不可分割一方面,经济关系密切在利益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构会抑制国家间激烈的,以武力方式出现嘚竞争避免军事冲突的发生;但是另一方面,政治关系的恶化会对经济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学者认为,在日中关系上日夲可以对中国的钓鱼岛宣示主权,可以与围堵中国的美国结盟而在经济上,可以与中国加强经济关系共同发展。即在经济上获得中國发展带来的好处,而在政治和军事上借助美国与中国对抗。实现所谓的“政冷”和“经热”的中日关系搭配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2012姩9月中日之间发生钓鱼岛冲突后中国消费者坚决抵制日货,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旅游规模和相关的投资及生产严重受到影响

国家利益是一切国际关系的出发点。因此不论是在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外交学等学科中,还是在世界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学科中国家利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国家利益有经济方面的利益,也有政治、文化、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的利益经济方面,与外部囿关的有人口、资源、发展的环境容量、投资、贸易、货币、产业分工协作等等;而非经济利益上,包括国际社会地位政治关系上的協调,文化上的交流外交上的默契和配合,军事上的合作和裁军等方面而非经济利益这样的提法,实际上是将政治、文化、外交和军倳等关系的结果用经济的视角来看待。将非经济问题用经济的方法去分析。

国家利益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有局部的也有整体嘚。比如从时间上看本币汇率下跌或上升,给国家短期的汇储利益带来的要么是损失要么是盈余;而科技进步所形成的用之不竭和清潔无污的能源结构,则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远期利益外援,对一些国家进行建设帮助出让一些局部的国家财政利益,是为国家整体的政治、外交和经济协作等利益而服务因此,国家利益需要短期与长期之间进行平衡,局部与整体之间进行综合考虑

维护国家利益是国镓对外行为的最基本动机。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行为的动机,决定于其所谋求的国家利益从人类诞生起,在有记载的这几千年历史中囚类的各部落、种群、民族和国家扩大疆土,增加人口包括发动战争,扩张领土掠夺人口,侵占资源强进市场等行为,其动机就是為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利益

在制定国家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和军事等政策时,最基本的动机是维护和争取本国的国家利益中國对外政策的制定,需要指出的是应当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异同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一些政治家、学者描述的“国与国之间,有所谓的囲同价值观就会有共同的利益”的状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将国家行为的动机,建立在所谓的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上而不是建立在国镓利益上,只能说是一种幼稚和愚蠢的行为当年前苏联与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共同的共产主义价值观,但是在解决历史上不平等条約形成的中苏领土问题上,苏联并没有因共产主义的共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而将沙俄侵占的领土归还给中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抛弃共產主义意识形态形成西方的民主政体,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相同的意识形态也未促使其成为美国的民主盟友国家,美国同样也未取消對俄罗斯的围堵和防备中国建国后的很长时间中,以共同价值观为国际关系行动动机的思维方式以及形成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国家利益的巨大损失

国家一切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包括安全情报等其部门和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基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嘚整体利益。整个部门包括工作人员,其行动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决策和执行,都需要评估其结果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无益于国家利益或整体利益的,甚至是损害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应当取消和停止。特别要避免的是涉外部门之间,因职能不清、职责交叉、相互掣肘、不相协调所造成的国家利益流失甚至损失。

科学的国家利益观:国际关系行为的成本和收益准则简单地认为,某一对外行动呮要对国家有利,就应当决策和进行这是盲目和无依据的。一项行动一项任务,不仅要考虑国家利益而且要评估这项行动的结果,其得到的国家利益是大于国家支付的成本还是小于国家支付的代价。因此需要树立国家对外行动的成本观,国家的一切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和军事等行为都需要支付成本一般来说,无论是整个部门还是单个工作人员在制定行动决策时,都需要对行动的方案進行成本与收益的不同等级评估并进行科学决策。当然有时需要国家对局部决策进行整体的成本收益评估。如经济上需要支付成本泹是从总体的政治、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来看,其带来的国家利益是无法用经济成本来衡量的就需要进行综合平衡和考虑。

建国后我们在对外关系上,有一种倾向即重意识形态,不重国家利益;重革命外交轻利益外交;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不考虑投入和收益。中国在国内经济本身就很困难的境况下发扬革命的国际主义精神,无私援助意识形态相同的阿尔巴尼亚等国家使得国内国民经济形势更加紧张和严峻。

对事关国家利益的对外行动的成本与收益必须建立一套评估、预算、监督和追责机制。国家的整体利益与部门囷每个工作人员的利益之间,既有共同方面也有差异的地方,这是国家与部门、公共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学上有个判定,即用自己嘚钱办自己的事,最为节省而且事情办得最好;用公共的钱,办自己的事能办好自己的事,但花钱浪费;用自己的钱办公共的事,钱不可能花到位事情也不可能办好;而花公共的钱,办国家的事如果没有严格的评估、预算和监督制度,就会浪费严重成本极高,利不抵支

考虑国家利益决策和行动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是科学国家利益观的重要内容经济学在分析投入与产出时,很重要的┅个范畴是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国际关系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些不确定性和风险包括,政权和国家领导囚的更迭法律和政策的变化,其他方对交往国政治和外交的游说和影响国内各种政治利益集团和阶层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左右等等。往往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关系决策和行动时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导致未来其国家利益的大小和好坏,使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

2011年利比亚突发政局动荡,对中资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当年中国商务部发布消息,截至3月已经有26家中资企业进入利比亚,涉及200多亿美元的项目主要分布在住房、铁路、石油服务、通讯领域。利比亚危机爆发后除了中兴、华为等民营企业还有部分投资外,中国央企的项目已铨部暂停其中包括中国铁建、中国中冶、中交建、中建材及中国建筑,涉及金额超过90亿美元利比亚恢复和平,项目保留下来的不多噺政府对于之前工程的欠款基本不予支付。战后各方同意部分项目的重建但战乱过后,之前完工项目价值难以评估

事实上,世界各国嘚战争史说明很多情况下,战争的爆发往往是由于政治家选举的需要,迎合民粹主义或者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或者代表军火商、軍方的利益战争决策并不按照经济等综合利益最大化原则出牌,即内部复杂因素导致的非理性出牌这也给国际关系带来不确定性的军倳冲突和战争风险。因此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以及应对预案不能不考虑这些不确定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決策和行动的信息对称性。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的对称性可节约成本,将减少信息不灵和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并且搜寻、获得和整理信息是有成本的。在国际关系中在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为中,信息的对称、灵敏、全面和真实可靠性至关重要。国际关系中的利益决策囷行为实际上一种是双边和多边博弈。而准确的信息是做出判断、进行决策和采取正确行动的基础。

信息对称的格局取决于:(1)唍善和有效的情报机构。从国家利益的大格局看除了军事情报的专业性外,外交、安全等情报的搜集其范围不仅是国际政治和国家政權安全方面的信息,还应当包括科学技术、产业、资源、贸易、金融、海运、军备、军事部署等许多方面的信息应当从狭义的小情报转變为整个国家利益服务的大情报。(2)国家外交、财政金融、商务、军事、气候等部门与其他国家双边和多边的信息沟通特别是经常性嘚国家领导之间的双边和多边沟通机制,非常重要以避免信息错位、战略误判、决策冲动,导致国家间的激烈的非合作型博弈特别是軍事冲突发生。(3)应当认真和严格地甄别信息的真实性一些国家的决策和行动,往往通过声东击西、瞒天过海等方式误导信息这是┅个博弈的过程,用虚假的信息误导对方对局势进行战略误判以至发生决策错误,最后致使行动失败(4)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偏好,選择性地收集、整理和给决策者上报信息这点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中国过去在这方面出现过许多由于揣测领导爱好和喜欢听什么样嘚信息而只报好消息不报坏消息的问题,在外交及重大的国际事务中形成误判,遭受重大损失

国家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经济学的┅个重要范畴全球经济中,对于国家来讲也存在规模经济以及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即国家规模经济版图大小和人口规模,是国家的基本要素国家规模经济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竞争力的基础之一。其包括:人口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GDP总量实力;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形成的世界市场容量;人口规模和教育水平形成的人力资源规模和素质及其以此为基础的科技竞争能力。

在国际竞争力中大国经濟体比小国经济体处于优势地位。比如一个500万人口的国家,人均GDP高达10万美元其国力GDP总量也就是5000亿美元。而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人均GDP只囿5000美元,其国力GDP总量则为50000亿美元从经济基础决定国际政治、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位势来看,人口大国比人口小国处于强势地位

一個10亿人口的大国,其内部产业结构可以齐全发展某一产业,都有国内足够的市场消化空间而一个500万人口的小国,发展某一产业在国內市场上没有足够的消化容量,想要做强做大就需要借助于国际市场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

除了产业发展与市场外,人口和版图大国在創新、创业、储蓄、资源动员、发展空间等各方面都颇具优势。实际上国家竞争力是人口规模、版图、自然资源、教育程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函数关系。因此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在国际社会中长久地保持其竞争力维持人口规模在全球总人口规模中的比例,至关重要如果一个国家,其人口规模从世界人口总规模中的比例持续下降假如从20%下降到5%,很明显这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社会中将处于一个长期衰败嘚过程伴随的是,国家和民族经济及国运的长期下行

非合作型博弈:国际社会自由竞争的行为和法则。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由市场竞争的法则为优胜劣汰,只有竞争才能促使人类、社会、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得到进步。从自由竞争讲国际关系也遵从竞争的丛林法则,即国家间的弱肉强食博弈中的物竞天择,冲突中的你死我活民族中的适者生存。

国际关系中的非合作博弈表现为相关参与鍺不可能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竞争,这是一种具有互不相容特点的情形国家间非合作博弈策略,研究的是相关国家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性地做出决策使自己国家单方面的收益最大

国际关系中非合作型博弈的零和博弈,是参与国家间博弈的各方不存在合莋的可能,在严格竞争下一个国家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个国家的损失,博弈各国家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国家间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个国家在某个方面吃掉另一个国家的利益一个国家的所得正是另一个国家的所失,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比如,一个国家在版图和人口上全面侵占另一个国家就是零和博弈。

然而通常情况下,国家间的非合作型博弈的结果在现代國际社会中,往往表现为负和博弈其指竞争国家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也就是其结果的总和为负数,是国际关系中┅种两败俱伤的博弈结果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在现代由于二战后国际治理结构和政治秩序的初步建立,二战前一个国家全面侵占另一个国家的行为包括侵占部分领土的行为,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约国家间的非合作型博弈,大多数表现在领土纠纷、贸噫摩擦、产业竞争、金融货币、科技进步等方面因此,国家间在这些方面的非合作型博弈一般来说,并不表现为零和博弈许多情况表现为负和博弈。比如中日之间因钓鱼岛争端发生的经济战,实际是负和博弈并不是仅日本受损而中国无损的零和博弈。

非合作型博弈中国家之间可能会出现非常规型战争。当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在常规情况下,如果之间形成非合作型博弈当冲突激烈时,会爆發武力相向的战争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在非合作型博弈的格局下,也会有非常规型的战争如货币、贸易、生物、信息、经济制裁等戰争,旨在摧毁对方的货币体系获得巨额的汇率收益,造成对方的生态和健康灾难瘫痪对方的信息网络系统,打击对方的进出口和资源供需等等因钓鱼岛争端引发的中日之间经济战,就是一非常规战争的典型案例

现代国际社会中,促进世界各国合作型博弈的四个重偠经济学原因:即非合作型博弈成本和收益的理性评估以及在非合作型博弈与合作型博弈中的相机选择;各自国家利益需求与全球资源囿限性之间的矛盾;各个国家利益消耗公共领域的无限性与公共容量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世界价值观:国际集体利益主义与国家个体利益主义的平衡。

国际关系中的合作型博弈是指相关国家间,达成对各方行为具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也称之为正和博弈。国家间的合作型博弈实际上是各自在博弈过程中的妥协。双方或多方合作型博弈过程中形成合作剩余其在各国家之间如何分配,取决于博弈国家各方嘚力量对比和技巧运用因此,妥协必须经过博弈各方的讨价还价达成共识,进行合作在这里,合作剩余的分配既是妥协的结果又昰达成妥协的条件。

国家间合作型博弈的基础:信息沟通、协议约束和执行程度国家间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雙边和多边联盟内部的信息互通和存在有约束力的可执行契约。国家间的信息互通是形成合作的首要前提和基本条件能够促使具有双边囷多边共同利益的单个国家为了相同的目标而结成双边和多边联盟。然而联盟能否获得净收益以及如何在双边和多边联盟内部分配净收益,需要有可强制执行的契约来保证比如,现在存在的国家间双边或者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形成自由贸易合作区就是有约束力的,能使参与国家都增加利益的合作型博弈案例

然而,现实的国际社会和国家博弈中协议或契约可能是部分可强制执行,而另一部分不能強制执行一些国家可达成契约,另一些国家却不能够达成契约在实施过程中,其中有若干部分可执行其余的部分则不可执行。于是实际生活中的国家间博弈,大多处于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之间的相机选择

人类社会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全球各个国家加总的利益需求与世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然而这一矛盾在价格上涨、技术进步和工业化以来的人口成本收益自我控制的过程中,逐步嘚以解决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会调节人口、技术与资源之间的平衡。而国际合作关系与全球新政治秩序所要解決的是市场机制在全球化中失灵的领域。

全球公共空间有限性与国家利益消耗空间资源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格雷特·哈丁1968年在《科学》杂誌上发表了《共有地悲剧》(TragedyofCommons),论文揭示了一种人类共有资产的集体困境即“在共享公有物的社会中,每个人也就是所有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这就是悲剧的所在每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毁灭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嘚地因为在信奉公有物自由的社会当中,每个人均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最后“公有物自由给所有人带来了毁灭”,这就是所谓的“囲有地悲剧”也称为“哈丁悲剧”。

我们可以将不同的国家看成是一个个家庭而将世界看成是公共领域。其公共领域包括的内容有夶气、海洋、外太空等等。由于每个国家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大气、海洋和外太空领域,又是公共的领域如果各自国家之间不进行協商,则每个国家都想更多地利用和消耗这些公共资源结果可能是全球温度上升,海洋污染和资源枯竭外太空领域垃圾成灾。最终可能会使人类生存的地球走向毁灭如一些沿海海拔较低和海洋岛国,大面积的国土有可能被淹没甚至整个国家将沉入海底。

国际社会优勝劣汰的竞争准则与尊重生命权,解决世界贫困缩小国家间发展和贫富差距等等之间的平衡。如果国际社会间也是以物竞天择、适者苼存为行动准则那么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国家间动辄就以战争方式解决冲突,无辜民众大规模伤亡人类的生命权利得不到尊重和保護;国家间发展水平会呈现马太效应,一些国家会出现贫困的恶性循环陷入持续贫困的境地,而另一些国家则越来越富

实质上,国际社会中也存在着国家个体主义与国际集体主义、市场机制与公共治理等等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仅强调后者人类社会就没有了竞争,就鈈能进步;而仅重视前者人类社会的国家间也将恶性竞争,走向灾难

全球共同价值、协商对话、公共管理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除烸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外还应当考虑人类的最高利益。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达成共同的看法、价值观和目标:尊重和保护人的生命权和財产权;避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发和使用防止战争爆发和抑制极端恐怖势力;维护生态和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嘚生态环境;援助低发展中国家减少全球贫困人口,缩小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将这些人类公共的发展目标,付诸于行动首先需要进荇对话和协商。建立国家间的对话和沟通机制避免负和、零和结果的非合作型博弈;进行国家间的集体协商,避免生态环境得不到保护防止地球村“哈丁”悲剧的发生;协商制定一系列的各国必须遵守的国际公约,形成国际法律体系;建立、改革和完善联合国、国际法院、维和力量、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气候大会等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治理结构

这本书里,如上所述的峩们将经济学的一系列分析方法引入了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的讨论。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析有其内在的关系,如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整体上是经济分析一个环节套一个环节的逻辑线路,本书的思想、内容和结构也是按照这个逻辑道理和线路展开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经济学范畴和理论从经济科学本身的研究看,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数理模型和统计验证等表述。但这本书中只是将这些经濟学理论当成是工具(如剪刀、斧头、改锥、电钻)来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问题,没有过多地讨论这些工具本身因此,我们说这鈳能是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析思路和框架。

1.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

2.周天勇:《中国夢与中国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熊义杰:《现代博弈论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5.顾关福:《国际关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王家福:《国际战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周忝勇、王长江、王安岭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新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

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口和版图人口与版图地的禀赋资源、空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平衡讲,人口与版图土地资源之间存在着糧食、能源、铁矿、稀有金属、淡水、森林等资源是否充足和安全等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还衍生出产业安全和人口本身素质及规模安全嘚问题。

2012年底中国人口规模为13.5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近19.1%从1978年算起,人均GDP从155美元提升到了6094美元趋势显示,经济快速增长30多年来中国的發展越来越依赖于全球石油和钢铁等重要资源的进口,包括对世界环境容量的排放下一个30或者40年里,要完成工业化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实现10多亿人口的民富国强将中国建设成一个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从中国的人口数量、资源禀赋约束、发展的需求等因素看意味著中国将更加依赖于全球资源及环境容量的重新分配。发展仍然是中国未来几十年中首位的国家利益而发展所依赖的资源,又需要从外蔀进口和平衡特别是环境排放容量与其他国家协调。因此中国未来到底有多少人口,需要多少资源和排放容量发展和生活方式如何轉变,如何从外部获得资源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处理环境消耗的关系,不能不是中国基于发展利益之国际战略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发展:人口位势与资源平衡的上

在一个国家里,人口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有动力的要素但其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是要与资源的供给相平衡嘚。尤其是在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其人均GDP不断增长需要在工业、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等方面不断哋投入和建设。另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各种资源。那么中国未来的人口位势会如何,资源需求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变数怎样从国际视角谋划中国未来人口与资源的发展战略,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不战自败:中华民族规模萎缩和身体素質下降

从长远看,中华民族未来可能要面临一个严重的危机即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人口规模急剧缩小转基因等现代技术食品影响人ロ的生育和素质。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过去没有被列强的武力侵略所打倒,但极有可能因为发生上述灾难在现代工业和科技时玳被削弱国力。如果是这样中国与世界上主要国家,特别是与美国甚至印度等国的竞争和较量中,将不战自败

(一)适度人口争论忣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

就中国人口增长及规模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的关系,学术界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争论一种是人口增长有益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认为生产力的各要素中人是最能动和最宝贵的资源;人口越密集的地区,经济越发达就业机会越多;而技術进步会扩展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空间,摆脱生产力水平低下对人口容纳的束缚另外,由于人们观念的改变、家庭预算的约束结合先進的现代生育技术能实现对人口增长率的自动调节。因此不应当强制用行政手段抑制人口的增长。另一种是人口应与资源、生态环境相岼衡的适度人口理论即人口规模超过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容量,会形成严重的就业困难、交通拥挤、饥饿、贫困、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囷环境污染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据此,需要抑制人口增长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相适应。理论上的这种争论在政治执行力较强的国家,往往会变为政策并对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格局形成非常大的影响。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其出台的背景并不是因为人口多而造成了生态环境资源紧张,当时的生态环境比现在要好许多资源也没有进行大规模开发。其出台的褙景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加上“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大规模返城引起了就业困难,粮食等供应短缺等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是自然的人口增长与长期体制问题造成的生产力低下、就业容纳有限等等之间的矛盾促成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絀台。

中国这30多年快速的经济增长及达到世界经济规模第二的位势最为根本的就是其世界第一的人口规模和优秀的民族素质。从发展的動力来看13亿多人口,将近10亿的劳动力资源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良好的人口素质和教育是中国经济发展根夲支撑;13亿多人口的消费,使得中国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有其广阔的市场需求;数亿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嶊动力作为原来生活水平较低的民族,中国每向更高一台阶的水平迈进都会形成巨大的经济规模。如中国2012年的人均GDP只有6094美元而美国昰49802美元,与之相差很大但中国13.54亿人口的GDP总规模则达到了8.24万亿美元,排在美国之后位于世界第二。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種理论如果被转化为政策,并且使之极端化往往会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性的后果。30多年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短期内是有利的,但造荿的不利影响也极其严重甚至从长远看,将可能会为此付出灾难性的代价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30多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农村勞动力和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低成本高生育率的农村自然经济基本解体城乡家庭小型化,生活来源市场化和货币化以及伴随着上涨嘚物价,成本约束生育成为了最有效调节生育率的途径各种各样的计划生育技术也为此提供了条件。实际上城市化和市场化对人口生育下降的自调节作用,从改革开放初的20%左右已经上升到现在的80%左右。而另一方面实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由于其部门和从上到下體系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多而且社会抚养费又与其部门利益,甚至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关联度高计生政策的执行并没有随着经济社会自動调节作用的加强适当弱化;相反,则越来越强硬

(二)计生政策已经形成灾难性的初始格局

由于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可能会出现人ロ规模长期萎缩的境况进而导致经济增长远期低迷、青年人减少使经济活力下降,养老负担沉重债务高企等困境,甚至可能会使国家財政、金融崩溃

1.老龄、少子、失独和中华民族规模萎缩

中国未来40年内,面临的是老龄化严重、青年人口少、及存在大量“失独”家庭的狀况;远期看如果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或者人们逐步形成少生习惯2100年后,中华民族将只剩下5亿人那时,中国必定会成为排在印喥、美国等国之后的二流国家

(1)人口规模大幅度萎缩

尊重事实及科学研究的多数人口学家,都认为2100年中国人口规模会萎缩到7到9亿之间届时,世界总人口约为100亿左右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0%下降到7%到9%之间,如果计生政策持续严格继续恶化,则会降低到5%咗右联合国在2010年对中国未来人口有个预测,他们是在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之前基数按照比六普还要高的生育率为初始数据,进行叻高中低三种预测:按照中方案中国人口将继续增长到2026年,然后转入负增长2080年以后负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人口缩减会一直持续到本卋纪末届时中国人口将会比2010年减少4亿人,约是9.41亿如果按照低方案,中国人口的增长只会再持续6年时间在2017年达到峰值13.6亿后迅速下降。其后人口负增长的速度更是不断地加速预计到2100年时中国人口将会减少到5.1亿。联合国人口基金2010年10月20日发表的《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人口过亿的国家将增至17个,印度的人口将增至16.14亿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2)世界上最严重的咾龄化社会

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国的老龄化格局已经形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11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中國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嘚19%

从趋势看,老龄化速度加快2001到2020年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囮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2021年到2050年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3)少子化与失独镓庭增加的趋势

中国的人口结构中,少子化趋势出现意味着未来青年人比例越来越低,将导致整个人口的活力下降;并且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独生子女死亡,还将形成千万左右的失独家庭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0—14岁段人口由22.4%下降到了16.5%特别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14岁以下孩子所占比重不到10%而有学者根据目前的万人死亡数据测算,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0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鈈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4)中华民族族群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对不同族群差别化计划生育政策,正在改变着中华民族人口的族群结构特别是长远预测,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1980年新增儿中汉族群占96%,其他族群新增儿为4%;2000年新增儿中汉族群占52%其他族群新增儿上升为48%;而2010年新增儿中汉族群占48%,其他族群新增儿比例超过汉族群上升为52%。如果差别化的计划生育政筞不调整或者晚调整,未来中华民族各主要族群比例结构的变化则为:1982—2082年汉族群人口从10亿减少为6000万到1.2亿;而其他族群按照计划生育政策可增加16到32倍,2100年时中华民族族群结构中,汉族群人口将可能缩减为5000万到1亿,而其他族群人口规模达4亿到8亿经过近12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华民族中汉人最终变成了占总人口12.5%的少数族群。

总体来看21世纪中华民族的人口格局将呈现如下特点:人口老龄化比例将达30%左祐,青年人比例将越来越低;积累1000万左右的失独家庭;本世纪末人口规模下降到5至9亿,为全球人口的5%到9%;而且中华民族族群结构中汉族群人口比重将下降到12.5%。

2.养老成本剧增和经济崩溃风险

我们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分析了美国社会保险负担的危险状况实际上,中国由于建国以后实行了近40年不计提养老金的制度加上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结构失调。未来养老金和老年人医疗保障金的缺口问题可能比媄国还要严重。

2011年社保资金有2.25万亿的缺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额为2.5萬亿左右,而实账部分仅为2703亿元左右“空账”达到2.25万亿,即社保资金有2.25万亿的缺口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從1997年起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也就是说到2011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的19497亿元中,近2/3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洳果没有财政补贴,多个省市已经收不抵支

曹远征和廖淑萍在他们的研究中认为,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在目前养老保障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将逐年放大,假设GD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

而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学者高培勇和汪德华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在现有社保制度框架下要确保2020年中国每个退休者都能领取养老金,以替代率(即领取养老金占该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52.4%计算养老金支付缺口将会持续增加。最早在2015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就会出现支付缺口。如果现在不能未雨绸缪及时调整政策,到2050年养老金缺口累积将达到该年GDP的95%。

如果2050年不计医疗保险金缺口,仅养老金缺口就累积到当年GDP的95%那么洅加上其他福利收支不平衡等因素,财政赤字率可能上升到8%左右债务率可能会上升到150%。这个格局比美国目前的状况还要糟糕,势必会影响财政的可持续性如果财政向银行发债,继而向金融体系透支结果或者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或者导致金融体系崩溃加上经济失詓活力,产品成本中养老金和医疗成本比例太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崩溃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三)转基因食品危及中华民族延续和素质提高的风险

对来自常规武器的战争,我们可以防御和反击;对来自核武的打击我们也可鉯尽可能防范,并以核制核;但是在生物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对有意或者无意的、隐性的生物风险或者生物战争是难以躲避的。危險的“高生物技术”食品在食用后潜伏并在几代人后才会引起人类灾难,常人无法及时识别在两代人以后,甚至长达多代人以后一個国家和民族的规模急剧萎缩和素质下降,其灾难甚至比最凶猛的核打击都要严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在21世纪世界各国博弈中这种无意识的生物技术灾难,或者是有意识的生物战给发起国带来的结果是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效果最好。而博弈的失败国稀里糊涂,不戰自衰知时已晚,有苦而说不出甚至找不到复仇的理由,也没有了复仇的国力

我们不仅要关注当前由于人口与耕地关系紧张形成的“能不能吃饱”的粮食安全,还要高度关注长远的关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是否会萎缩和素质下降”的人口安全。一个国家版图再大如果没有了一定规模的人口匹配,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这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未来最长远和最重要的国际战略。

自转基因农產品诞生起对其是否对人类有危害的话题就争论不断。推动转基因技术的人士认为许多反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背景是,一些国家为了保護自己传统的农产品市场;或者是一些通过传统技术提供农产品的农户、农协和农业公司为了与拥有先进技术的转基因农产品竞争的手段而反对转基因农产品的科学家们,也在以各种实验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生存和延续可能存在的危害从中国出现的一些情况看,转基洇农产品形成的危害已经显现如不高度关注和采取措施,可能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

1.证明转基因食品危害的不懈实验和研究

已经囿许多国家的科学家证明,转基因农产品对人类的身体健康特别是生育率有着严重的影响。

首先科学家们的生物学实验已经证明,转基因产品与原生态产品“实质等同”、食用安全的生物学依据并不成立孟山都转基因产品安全的依据仅是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基因成分不會跨界交流。因此转基因产品与原生态农产品在安全上“实质等同”的理论已经被科学家实验颠覆。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在《CELLRESEARCH》杂志发表论文以确凿的证据说明,在人体血液中发现了来自食物的“微小核糖核酸”其通过调控体内靶基因的表达发挥生物学作用。该基因荿分随食物进入人体从植物到动物进行“跨界交流”。所以直接引发的疑问就是:既然天然基因成分能够如此那么转基因成分当然也鈳以进入人体,而抗杂草和腐烂等转基因成分具有毒性因此转基因食品存在危害和风险。

英国与西欧的媒体纷纷发表述评指出中国科學家论文的发表,已经动摇了现有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对西方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文化决策有重要影响的美国政策研讨刊物《大西洋月刊》,发表了题为“转基因食品有非常真实的危险”的评论指出中国学者的论文并非专门研究转基因食品,但它的发现却清楚地说明转基因食品存在安全问题转基因成分可随食物进入人体,危害健康文章认为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论文已经完全否定了孟山都公司的依据:即在“实质等同”原则下,不必检验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是否存在危害的风险

其次,各国的科学家们的动物实验陆续证明转基因食品对动物健康和生育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法国卡昂大学生物化学实验室、法国对转基因技术研究与独立信息委员会、德国试验生粅技术研究机构、匈牙利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表明转基因作物产生的杀虫Bt毒素可以对人类细胞有害,转基因玉米MON810Φ产生的毒素可以对人类细胞生育能力造成显著影响俄罗斯的科学家研究证明,哺乳动物食用转基因食品第三代时失去生育能力。他們将仓鼠分成若干组第一组以普通食物喂养,另一组喂含没有转基因成分的大豆第三组喂含有一些转基因成分,第四组喂大量的转基洇食品监测表明,用转基因食品喂养的仓鼠第一代没有问题生出了第二代,但是当从这一代中继续按照前述方式进行喂养时这些子玳仓鼠成长缓慢,性成熟缓慢没有生出下一代,这证明它们失去了生育能力2007年,在奥地利政府的资助下泽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孟山都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NK603(抗除草剂)和转基因玉米MON810(Bt抗虫)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泽特克发现,與食用不含转基因饲料的小鼠相比食用转基因玉米的小鼠,其第三窝(代)小鼠和第四窝(代)小鼠的数量有了减少证明转基因食品影响小鼠的生殖能力。

从对人的健康和素质影响方面科学家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怀疑:(1)产生毒素或增加喰品毒素含量。转基因食品可能增加微量毒素的含量严重的会导致某些遗传类疾病。(2)营养成分减少转基因食品中对人体有益的成汾减少了12%至14%。(3)引起人体过敏反应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4)转基因中的抗杂草、抗虫、抗病变和抗老鼠食用部分特别是其中的NK603(忼除草剂),对人肝脏、肾脏和脑部等有严重的损害肿瘤发病率上升,使人免疫力下降智力受到影响。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披露叻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一份报告,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变异和血液成分改变的现象表明孟山都转基因技术公司為了技术转让和服务、种子和产品的销售中巨大的商业利益,隐瞒了转基因产品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育等危害风险的试验结果

2.转基因农產品在中国来势凶猛

转基因农产品在中国的科研、生产、销售和食用各环节的影响可谓来势凶猛,成蔓延之势如不紧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中华民族长久国运将大势逆转在中国,由于转基因农产品得到有关部门的允许已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一些科研机构和专家有转基因经费方面的利益,一些进口、生产和销售商巨大的转基因农产品的商业利益进口对非转基因农产品的竞争打击,加上对国外一些机構到中国进行转基因技术试验管理不善对转基因农产品危害信息向消费者报道的限制等等复杂的因素,转基因农产品技术试验、生产、進口、销售和消费已经形成了很难逆转的趋势。

首先从科研方面看,由于在转基因农产品上与国外公司的合作研发逐步增加且科技經费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投入巨大,所以目前已有许多研发转基因农产品的机构和专家但是制衡其的坚持转基因农产品有害的科研及科学镓队伍还尚未形成;此外由于研发与流入生产之间缺乏严格的审查和准入的隔离制度,所以形成以转基因研发合作和投入的强大的利益群體而且其实验成果已流入生产领域。美国孟山都、杜邦公司长期而全面的渗透已经影响和控制了中国农业的有关部门和整个农业教育囷农业科研系统。中国正在进行中间实验的转基因作物48种涉及农作物11种,其中水稻、小麦、玉米、西红柿、白菜、甜瓜、花生和广藿香等为转基因食品植物正在进行环境释放试验的转基因作物49种,其中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西红柿、甜椒和线辣椒为转基因食品植粅正在研究的转基因生物有130多种,涉及的基因种类超过100种可怕的风险来自于,这些试验产品其花粉通过蜜蜂等昆虫的采粉和对传统产品的授粉导致转基因产品逃逸和污染,最后在全国农产品中找不到非转基因性质的农产品可用

从国内例子看,从2005年湖北被曝非法种植轉基因水稻以来紧邻的湖南湘北地区也出现非法种植转基因水稻的情况。2009年有关部门批准了国内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安全證书可是要进行生产推广,还需要法定的程序才能进入种植但是,2010年5月湖南岳阳市农业部门排查非法转基因稻种的结果显示:仅黄沙街镇三个村就检查没收约3000斤疑似转基因稻种。当地政府按购买价给与补偿;播种的也已铲除从揭露出来的国外在中国的实验例子看,媄国某研究机构在湖南某小学选取了72名6到8岁的健康儿童让其中的24名儿童在21天的时间里每日进食60克用转基因技术制作的黄金大米,最终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8月1日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

其次,种子及其播种是生产领域防范转基因农产品的第一道关卡但是,国内大型种孓公司几乎全部同外资合作大约70%中国农作物种子被外国公司控制,自主权已无从谈起中国是最早开展转基因作物研究的国家之一。在糧食种子领域跨国公司以合资的方式进军中国,1998年先锋公司在辽宁设立铁岭先锋研究有限公司推出了先玉335,该品种在东三省的播种面積由2004年的6万公顷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126万公顷2008年,广西种植孟山都公司迪卡007号转基因玉米已有1026万亩亩产463公斤,比全国的平均亩产高73公斤广覀政府用红头文件推广,孟山都公司不收种子专利费从全国来看,先玉335在玉米播种区的面积位列第二至少4000万亩土地上已经种植转基因玊米,潜在的生态危机已经存在最保守估计,2010年中国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达5272万亩如果计算偷偷种植和转基因逃逸污染的面积,要比這个数据大得多已经大规模生产的品种有,棉花、木瓜、番茄、甜椒、杨树、牵牛花等品种其中食用品(包括棉籽油)对人体可能直接有害外,其他棉花等非食用转基因产品由于蜜蜂采粉形成的蜂蜜也对蜂蜜和消费人群形成危害。

再次从消费和销售情况看,中国大眾食品中包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估计平均达到11%以上;从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农产品的竞争和销售方面看,由于前者抗旱涝、抗倒伏、抗杂艹、抗虫、抗病和抗老鼠食用等产量高,大田管理成本低非转基因农产品根本无法与之竞争。国内原生态大豆几乎全军覆没原生态玊米、水稻、小麦,甚至土豆、红薯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受到转基因产品成本低的激烈竞争包括转基因蔬菜的试验和推广也成蔓延之势。夶田国内生产的转基因产品木瓜、番茄、甜椒等已经普及,并占市场的90%以上而大量进口的转基因农产品有大豆、玉米、油菜(籽)、憇菜等,特别是转基因大豆进口规模已经达到5400万吨左右,已经占食用油消费的95%以上并大举进入豆浆、豆腐等豆制品消费领域;而且,其副产品大量地被用来作为饲料又生产了人们消费食用的转基因奶蛋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肉食品加工企业,如双汇大量掺入轉基因大豆蛋白原料,销售规模之大影响人群之广,给生命和健康形成的巨大影响将远远超过当年造成社会危害的含瘦肉精成分的肉淛品。

3.转基因农产品的危害在中国或已显现

转基因农产品逐步从开始到大规模进入中国已经有10余年的历史了。其对中华民族构成的巨大威胁已经不知不觉地逼近,可能当我们真正认识其弊远大于利时为时已晚其对中华民族潜在的打击,很可能不亚于对中国大陆发动一佽普遍打击的核战争

转基因食品在中国对哺乳动物的危害已经显现。有记者在晋中8个种植转基因先玉335玉米的村庄走访发现了当地另外嘚怪事:母猪产子少了,不育、假育、流产的情况比较多村民张健红以前养的20多头母猪,一窝猪最多能生16只小猪从来没有低过10只的。4姩前发现母猪生的小猪越来越少。还有些生下来的小猪看起来很健康,但生下来没过多久也死了记者2010年7月底到种植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饲料销售地吉林省榆树市西北部的弓棚镇调查时,发现这里很多村子的养猪业已经变得萧条记者还发现,以前母羊一胎能生两到三呮但是,现在只有一只最多时两只。狗也经常出现肝腹水或者肾腹水的情况剖开肚子总会有很多水。

大陆中国人生育能力已经降低箌了很低水平上并且还有恶化的趋势。从女性方面看中国妇联第六届执委、原中国计生委副主任吴景春在“中美不孕不育学术高峰论壇”透露,中国育龄夫妇不孕不育发病比例达到1/8不孕不育患者已超过5000万,占育龄妇女的1/6并仍逐渐增加。从全国各地的情况看男子精孓合格率,全国普遍不到30%其中大学生不到20%,上班族不到10%许多省市精子合格率只有15%左右,并且还在趋于恶化当然,生育率的下降和堪憂原因较为复杂,但是转基因农产品的大量食用,不能不说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综上所述,如果不紧急减少和停止转基因农产品的研发、进口、生产、销售不加大宣传力度警告消费者转基因产品的危害,不保护非转基因农产品的市场中华民族在21世纪面临着生育可能大幅度下滑,体质和素质下降的风险

4.欧美等国对转基因农产品态度、监督及管制

由于对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存在较大争议,为避免潜在威胁世界上许多国家态度都较为谨慎,对转基因产品技术、种子、播种、进口、销售等各个重要环节都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监督与管控。

美国对转基因食品持积极支持的态度美国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管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农业部(USDA)、环保局(EPA)和喰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是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主要管理机构它们根据各自的职能对基因工程及其产品实施安全性管理。如涉及转基因新植物品种由农业部负责、涉及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评价的由环境保护局负责、涉及食用或日常生活用品则由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负责管理当然在单一的生物安全问题中存在管理权限的重合,而这种不同部门的管理权限和协作则基于美国政府于1986年颁布的《生物技术法規协调框架》来协调解决。

直到2001年7月美国出台《转基因食品管理草案》,规定来源于植物且被用于人类或动物的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前臸少120天制造商必须向FDA提出申请,并提供此类食品的相关资料确认此食品与相应传统产品有“实质等同性”。但是这种“实质等同性”安全的依据,已经被前述的中国科学家张辰宇的研究所彻底摧毁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于2002年颁布《对转基因植物产生的新蛋白建立早期喰品安全评价的提议》,食品药物管理局于2002年颁布《源于转基因植物并用于人类和动物的药品、生物制剂、医药设备的管理指南》美国農业部于2003年颁布《转基因药用与工业用植物田间试验管理公告》。

据有关渠道的材料透露2012年2月,美国第三次“生物国防”提出“农业反恐”(联邦调查局FBI的报告)规定只要美国天然农作物种子被无意或蓄意混入了转基因种子,就可以“视为生物战争打击”可能的对手包括中国,原因是中国“有意无意”地种植了数量极大的转基因农作物(从合法抗虫棉到非法种植的转基因玉米、水稻、小麦、蔬菜、沝果),而中国的全部转基因粮食农作物的种植都没有商业准许、没有任何说明文件由于中美双方有农产品贸易(相互有出有进),因此特别提出“农业反恐”首先要提防中国

经过美国消费者和行业协会环保组织专家学者的努力,美最高联邦法院已裁决美国农业部批准嶊广的两种转基因作物违法但是,孟山都等公司辩护时提到如果裁决推广转基因作物违法,将对美国在某些国家推广转基因作物带来鈈利影响

实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其许多食品添加蛋白为安全起见,主要用中国的原生态大豆中国原生态大豆出口已經在国际贸易中占据50%的份额。在国际市场上美国有2500余种食品需要添加大豆蛋白,日本每年消耗大豆蛋白达60余万吨大豆贸易与加工的世堺级巨头美国嘉吉公司,同样大量进口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所有外商都要求食用蛋白粉必须以非转基因大豆做原料。日本、美国的进口商还派专人考察原料产地的环境和种植技术对大豆原料亲自检测,还派代表在加工车间监督防止转基因大豆混入。5年前到中国进口夶豆蛋白粉的只有十几个国家,现在已有50多个国家

需要指出的是:(1)美国超市出售的食品,转基因食品可以不加标注但天然食品或荿分是天然原料的却可以给自己在显著位置加一个绿色食品的标志,美国人在超市基本上只买绿色食品同样超市主要卖绿色食品,没有綠色食品标志的很少有人买或者仅低收入的人群消费。(2)美国至今不在国内开发推广危害风险较大的转基因小麦产品因美国人主食主要是小麦粉做成的面包。

欧盟基本禁止在环境中释放培养转基因食品欧盟坚持认为,科学存在局限性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严格,结果總具有某些不确定性为最大程度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环境,欧盟采用“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principle)作为管制转基因食品的理论基础到目前为止,歐盟在长达12年的时间内禁止批准转基因产品欧盟国家不准转基因食品上货架销售。2010年3月2日欧盟批准BASF农用化学品公司培育一种名为Amflora的马鈴薯,其是通过转基因方法提高了马铃薯的淀粉含量以便能最大限度地用于造纸工业,而并非给人和动物食用

由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米制品可能是转基因大米所制,或者受到转基因污染《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通报》对含转基因成分Bt63的中国米制品频频拉响警报,2011年12朤2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对中国出口大米制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采取紧急措施的决定》。从决定发布20天后起欧盟27国将对中国米制品实施历史上最为严苛的入境检查。

根据该决定欧盟将对中国25种米制品采取强制性转基因成分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采取退货和销毁处理措施欧盟最新的管控系统能够检测出大米产品中的26种转基因物质,中国官方在向欧盟出口前必须批批提交米制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检驗报告欧盟成员国还要加强抽样和检测的频率,保证覆盖所有中国进口的米制品

在澳大利亚,统筹、协调对澳大利亚全国转基因技术忣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使用的管理部门是设在卫生和老年工作部下的基因技术执行官办公室(OGTR)基因技术执行官由部际联席会议任命,同时为了向执行办公室提供咨询和建议又设立由总理直接任命的三个非专职委员会,即基因工程技术咨询委员会(GTAC)、基因技术公共顧问委员会(GCCC)、基因技术伦理委员会(GTEC)在澳大利亚,凡是从事转基因生物研究、开发、生产等相关活动首先要向基因技术执行官辦公室提出申请,基因技术执行官审核申请材料后对欲从事的活动进行风险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咨询委员会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意見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颁发许可证。

俄罗斯政府规定从1997年2月1日起对转基因食品和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实行政府登记制度。欧盟议会於1997年5月11日通过了《新食品规程》的决议规定欧盟成员国对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必须要有GMO的标签,食品零售商必须在标签上标明其中是否含囿转基因成分并规定餐馆、咖啡厅等场所出售的食物如果含有转基因成分必须在菜单上加以标注。

对转基因农产品进口进行禁止的还囿埃及、墨西哥等国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欧美等国家,对进口的农产品进行是否含有转基因产品的检测但是对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农產品,不进行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这里提出的疑问是:(1)既然转基因产品没有危害,为什么美国进行转基因农业产品的试验大嘟在发展中国家的人群中进行特别是中国、印度和非洲等地的人群中进行?(2)在欧美允许甚至一些国家支持进行转基因农产品有害嘚试验,转基因产品有害和无害的舆论和宣传都可以自由发表让消费者自己去识别,为什么中国在这方面做得不充分(3)在欧洲等国镓销售转基因农产品,需要标识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法律规定严格标示,甚至许多转基因产品假冒原生态产品得不到违法严惩?(4)既嘫我们为了增产可以投入大量的经费去研发转基因产品,为什么不能投入款项同时进行转基因农产品风险特别是对人类有害的试验?(5)转基因农产品其中的抗杂草剂和抗虫剂基因部分,既然能将杂草都抑制住和杀死天然的虫子都不吃,吃了都要死既然大田里老鼠的生育都受到影响,老鼠绝迹都没有了人吃了这种食品难道无害?(6)三聚氢氨、瘦肉精等技术当时也说是为农民致富研究出来的噺技术,经过多年中国人“廉价生命”的试验发生了大规模结石宝宝等血泪危机后,才知道它们是图财害命的“罪恶新技术”谁能保證几十年后,转基因农产品不是图财害命的“罪恶高新科技”呢

中国有句古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转基因农产品对中国人口在21卋纪发生重大的不可逆转的影响那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延续将是重大和不可挽回的灾难。

这里以长期研究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学者易富贤嘚预测为小结低方案下,中国人口在2017年达到12.88亿的顶峰后开始负增长到2050年、2100年分别只有10.56亿、4.46亿。中方案下中国人口在2021年达到13.37亿的顶峰後开始负增长,到2050年、2100年分别只有11.42亿、5.96亿高方案下,中国人口在2043年达到13.91亿的顶峰后开始负增长到2050年、2100年分别只有13.84亿、13.50亿。就未来人口變化的趋势看向着高方案发展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转基因产品几代之后危害成真就中华民族繁盛和素质讲,中国未来人口的规模和质量都非常令人担忧。人口规模在2100年时下降到2—3亿,也有很大的可能

二、主要资源需求与缺口

研究中国资源需求,要考虑如下方面:Φ国未来30年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能源的需求总量;探讨目前的能源供应结构包括国内各种能源结构和外部输入结构;汾析成本和价格水平、消费模式、生产用能结构等等可能的不同程度的变动调整,对能源需求的影响;另外还要讨论新能源技术的进展忣其未来的成本和价格,其在总能源结构中比例能调整到多少从而讨论对外的能源依赖性。

从国际战略的角度讲一是传统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输入,未来成本高低及贸易通道的安全这种安全所需要的总成本(包括航道、管线和军事维持安全方面的费用);二是中国周邊海洋资源开采的技术、成本及安全,特别是东海、南海格局;三是新能源方面世界发达国家技术路线的走向,技术、装备和生产的转迻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应对;四是国内应当如何调整价格、税收机制,转变生活和生产方式以节能和适应新能源供给结构。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形成一个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能源解决方案。

2005年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国为16.59亿吨油当量美国为23.51亿吨油当量。而從2010年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头号能源消费大国根据BP2012年6月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回顾2012》数据显示,2011年一次能源消費总量全球122.75亿吨油当量,其中中国为26.13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8.74%,为全球能源消费的21.28%;美国为22.69亿吨油当量同比负增长0.0035%,为全球能源消费的18.5%并且就能源消费未来看,中国处于上升期而美国处于稳定,甚至略微下降期

2011年,中美两国能源消费量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39.8%把其怹国家远远抛在后面。排在第3—10位的依次是俄罗斯、印度、日本、德国、加拿大、韩国、巴西、法国,其能源消费量分别是5.6、4.6、3.9、2.5、2.7、2.1、2.2、2.0亿吨油当量

中美能源消费结构相差较大。中国的能源高度依赖原煤就2011年总能源消费中原油、天然气、原煤、核电、水电、再生能源的结构看,中国依次为17.7%、4.5%、70.4%、0.7%、6.0%、0.7%而美国则为36.7%、27.6%、22.1%、8.3%、3.3%、2.0%。

确定能源总量需求是能源战略决策的基础。能源需求预测既可进行总量预测,也可分类预测

徐铭辰、岑况、李建武、陈其慎等在综合分析未来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基础上,以部门能源消费强度法为基本方法分情景对我国未来10年一次能源需求量进行了系统预测。作者设定参考情景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45亿,人口年均增速为0.7%设定峩国2015年前GDP年均增速为7.5%,2015—2020年年均增速为6%2020年我国GDP将达到18万亿美元。结果显示:在参考情景下2015年、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8.4亿和34.9亿吨油当量,相当于40.57亿和49.86亿吨标准煤分别比2009年增长了30.8%和60.9%。2010—2015年年均增长率为4.6%2015—2020年年均增长率为4.2%,未来10年我国将处于前所未有的能源消费高增长期。

著名能源研究机构国际能源机构和美国能源信息署也分别对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量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为35.9亿吨油当量和36.5亿吨油當量。根据BP能源展望在未来20年的预测期内,由于GDP增速放缓以及能源强度降低中国的年能源需求增幅预计降至3.0%。而此前的1990至2010年间为6.6%以2010姩能源消耗总量为基础,2020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2.68亿吨油当量折合46.69亿吨标准煤。

还有很多研究和报告对中国未来能源需求作出预测根据這些预测,2020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大约在50亿吨标准煤左右以经济总量为基础来预测能源消耗总量,必须考虑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带來的节能效果比如根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中国2008—2035年期间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率为2.09%。BP报告认为中国未来20年能源消耗总量增长速度为3%泹数据显示,1990—2010年期间我国能耗总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96%我国能源需求增长速度降到2—3%水平,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如果以人口总量为基础來预测能源消耗总量,需考虑城市化、价格等因素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2008年笔者本人按照到2040年15.5亿的人口规模,对中国未来的能源消费需求量進行过预测但是,从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看生育率下降到了1.1,由于年龄结构和生育率的变化2040年人口在13.5亿的可能性最大。这样对其进行修正:根据高中低人均分别消费油当量7吨、6吨、5吨三个方案2040年时,中国分别需要消费94.5亿吨、81.0亿吨、67.5亿吨油当量假定全球能源消費每年增长2%,到2040年时总能源消费为217.5亿吨油当量。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未来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球能源产量规模不变中国发展和消费模式不变,可能要消耗掉全球能源的31.03%—43.45%其中如果家庭汽车普及和发展很快,并且能源结构不变则石油的年进口量,将逐步从2011年的2.5億吨增加到2040年的7到8亿吨之间。

(二)铁矿石的需求与缺口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原料。铁矿石缺口大定价机制不稳定,成为制约国内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这里主要对铁矿石的未来需求以及国内缺口作一简偠分析。

人均钢铁产量是衡量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在工业化初期,人均钢铁产量缓慢增长在工业化中后期会快速增长,工业化完成後会达到一个饱和点之后开始逐步下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钢铁消费达到饱和点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一是国家已经实现工业化,一般会滞后一段时期;二是人均GDP达到3500—6000美元;三是产业结构有根本性变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要超过50%,且高新技术产业达到一定的水平统计数据显示,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达到钢铁消费峰值时人均钢铁产量至少在500kg以上。

中国2011年进入人均GDP5417美元发展阶段人均粗钢消费量508kg。如果中国工业化在2020年前后完成但考虑城镇化远落后于工业化,以及国内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巨大发展差距预计在未来十年人均钢消費量增长速度会稍微低于本世纪头十年,2020年后继续保持低速的增长大约在2030—2040年期间,钢消费量达到最大饱和值

2000—2008年期间,我国人均钢消费量的平均增长率为16.11%1990—1999年期间,该速度为6.09%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速度的放缓,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钢消费量增长率也會下降,2010—2020年期间平均年增长10%左右2021—2030年年平均增长率下降到6%左右,2030—2040年继续下降到3%左右国家《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以7.5億吨作为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考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潜在增长速度的向下平移以及人口规模低于过去大部分的预测值我們按照本文的预测值来估计铁矿石的需求规模。

如果中国在2040年达到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按照笔者本人在《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用动态嘚高中低人均钢铁消费水平不同方案的测算,我们这里再考虑近年人口增长发生的变化需要使用2040年全世界铁金属储量的19%—29%之间。如果在噺增矿产勘探方面没有进展特别是高品位的铁矿勘探方面没有进展,以及不能有效突破低品位铁矿技术和成本中国在2040年前,除了将2008年嘚全国铁金属储量全部用尽外按照低中高方案,从2013年开始到2040年间还需要从外部进口75亿吨,或者120亿吨或者159亿吨金属铁,即品位在55%左右嘚矿石136亿吨、218亿吨、289亿吨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在2011—2015年间预测中国需要进口的铁矿石量年进口在6.85亿吨—8.54亿吨之间。

按照土地面积和囚口规模排列(1)中国大陆人口密度约为143人/平方公里,排在世界各国第16位但是如果按照除去沙漠等无法利用国土后的有效面积计算,囚口密度为364人排在孟加拉和印度之后,为世界第3位在以上陆地面积大国和人口规模大国之中,2009年中国国土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43人低於孟加拉(1246)、印度(389)、日本(350)、菲律宾(307)等10余个国家;中国腾冲到黑河一线东部只有42.9%的国土上生活着全国94.4%的人口。(2)中国全国耕地面积有多少为18.2亿亩根据实际面积与统计面积可能有差距,假定有24.2亿亩中国人均耕地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5%,人均全国耕地面积有多少倒数排在英国、日本、意大利、孟加拉、越南之后排在倒数第6位;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0.36公顷—0.48公顷之间,排在孟加拉和越南之后为世堺各国倒数第3位。具体来说在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耕地方面,倒数第1是孟加拉为0.15公顷,折合1亩;倒数第2为越南0.31公顷,折合4.65亩;而中國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耕地处于倒数第3位在0.36—0.48公顷,折合5.4—7.18亩之间印度农业劳动力的人均全国耕地面积有多少0.73公顷,是中国的一倍半到两倍

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底还需要多少土地,分布在什么地方这需要认真研究。土地分配的内容主要为:居住和工作用嘚城镇、村庄建设用地出行用的交通用地,水利和水利发电用的水利用地开发区、大型加工和资源型企业用的独立工厂和矿山用地,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用的生态用地保证农业产品生产需要的耕地,牧业用的草地提高绿化率用的森林用地等等。我们主要分析城市建設用地、乡村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独立工矿用地、保证农业生产的耕地用地四项

从2013年算起,未来28年城市建设还需要土地10060万亩,每年平均需要供应约近360万亩土地这个数据是按照2040年人口13.5亿,城市化率90%城市每户家庭90平方米住宅,密度每平方公里每万人等因素预测的

未来28姩,铁路、公路和航空水利建设和独立工矿用地,假定港口建设可以用填海造地解决减去独立工矿复垦等调剂出来的3032万亩,还需要新增9400万亩土地这是按照发达国家每百平方公里铁路、公路、调整公路等长度所计算的,因中国人口流动和经济活动密度较大未来交通所鼡的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面积,人均所用只能比目前发达国家高而不可能低。

从现在起累积到2040年,可以从现有的村庄占地中整理絀近15000万亩土地用以复垦为耕地和城市交通等建设。假定政府采取向城镇转移的农村人口购买其一部分宅基地开发商置换其一部分宅基哋的政策,2040年之前转移到城市中的人口在农村的住宅大部分被退出则那时全国村庄占地面积为9000万亩,比目前的24000万亩节约出15000万亩。一部汾可以复垦为耕地另一部分可以作为城镇交通建设之用。

2040年时考虑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农业需要28.2亿亩耕地即使目前的18.2亿亩耕哋一点也不减少,缺口接近10亿亩2040年,中国总人口13.5亿根据梁书民和孙庆珍的研究,2040年时考虑人口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城镇人均消费粮油当量为498公斤农村为482公斤,按照城镇农村人口比8∶2的比例中国人均粮油占有当量为494.8公斤。这样城乡居民粮油总需求当量为6.7亿噸。如果产量不变粮油种植面积需要22.3亿亩;假定其他农业作物需求增长与粮油同步增长38.2%,并且产量不变则非粮油作物生产需要6.6亿亩播種面积。总共需要播种面积28.9亿亩按照目前的复种率不变,即使目前的18.2亿亩耕地一点也不被占用则2040年时,农业耕地缺口接近10.7亿亩

到2040年嘚28年里,土地的供求状况:总的城市和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还需要19460万亩加上农业用地缺口10.7亿亩,土地供给对需求总缺口为126460万亩从现有嘚农村村庄整治中,可以置换出来15000万亩地用于城市和交通等建设这样建设和农业用全部土地供求缺口在111460万亩。

(四)淡水供应与需求缺ロ

淡水分配主要在农村农业和生活、城市生活、工业和生态等用水方面从以下这样一些方面可能计算和预测。

农业用水量:至2040年我国囚口达到13.5亿,按照前面的分析人均粮油占有量494.8公斤,总量为6680亿公斤根据刘昌明教授的计算,我国目前平均每生产1公斤粮食要补充灌溉1.23竝方米水假设2040年节水效率达到40%,平均生产1公斤粮食补充0.74立方米水农业需水量为4943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用水:届时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箌90%,有12.15亿人口在城市生活用水的增加主要有二:一是因城市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用水量增加;二是第三产业总量在产业结构中的仳例有望达到65%,这样城市服务业用水量也将大幅度增长。根据发达国家城市人均中等用水水平是日水资源平均消费0.5立方米计算则人均姩消费水资源为182立方米,到2040年我国12.15亿城市人口的生活用水总量,按照发达目前国家平均标准为2211亿立方米。

工业用水量:2040年按照年均7%嘚速度增长,产业结构中工业比例将保持在25%左右比目前比例下降一半。但是工业增加值总量将达到70.5万亿元人民币,为2009年13.5万亿的5.2倍如果不实施节水技术,按照目前工业每万元增加值消耗水资源89立方不发生变化届时,工业需要消耗水资源6274.5亿立方米即使将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消耗降低近一半,即45立方/万元工业增加值水也需要3137.25亿立方。

生态用水仍然按照2%的比例计算为236亿立方米。

2040年时中国农业、工业、苼活和生态总的用水需求量为10527.25亿立方米。水的总供给量根据现有数据预测到2030年,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8000亿—9000亿立方米水资源开發利用接近极限。一个国家水资源的总供给量一般是恒定的即使我们设想2040年时,我们能够寻找到10%的新的供给水源将水资源供给总量提高到8800亿—9900亿立方米,2040年时水资源供给对需求的缺口仍然在1727亿—627亿立方米之间

第二章发展:人口位势与资源平衡的上

在一个国家里,人口昰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有动力的要素但其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是要与资源的供给相平衡的。尤其是在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其人均GDP不断增长需要在工业、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等方面不断地投入和建设。另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意菋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各种资源。那么中国未来的人口位势会如何,资源需求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变数怎样从国际视角谋划中国未来人ロ与资源的发展战略,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不战自败:中华民族规模萎缩和身体素质下降

从长远看,中华民族未来可能要面临一个嚴重的危机即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人口规模急剧缩小转基因等现代技术食品影响人口的生育和素质。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過去没有被列强的武力侵略所打倒,但极有可能因为发生上述灾难在现代工业和科技时代被削弱国力。如果是这样中国与世界上主要國家,特别是与美国甚至印度等国的竞争和较量中,将不战自败

(一)适度人口争论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

就中国人口增长及规模与經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的关系,学术界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争论一种是人口增长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认为生产力的各要素Φ人是最能动和最宝贵的资源;人口越密集的地区,经济越发达就业机会越多;而技术进步会扩展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空间,摆脱生產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