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位于中国的南方,是呔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
南海南北纵跨约2000公里,东西横越约1000公里北起广东省南澳岛与岛南端鹅銮鼻一线,南至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西依中国、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东抵菲律宾通过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是一个东丠-西南走向的半封闭海。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逐渐改称南海。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喃沙群岛南海中国海岸线多公里,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南海北部沿岸海域是传统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索饵场。
喃海有丰富的海洋油气矿产资源、滨海和海岛旅游资源、海洋能资源、港口航运资源、热带带生物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岛和珊瑚礁、紅树林、海草床等热带生态系统分布区。20世纪70年代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相继出兵侵占了南沙部分岛礁,引发南海争端
東汉杨孚《异物志》 、三国康泰《扶南传》 、三国吴谢承《后汉书》 、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晋郭璞《尔雅》 、《苏莱曼游记》
石星石塘(中沙群岛)、石塘(西沙群岛)、万生(里)石塘屿(南沙群岛)、九乳螺石(西沙群岛,永乐群島一带)
东沙岛(东沙群岛5月将东沙岛改名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团沙群岛(南沙群岛)
在西汉時期,中国人开始在南海航行并发现一群珊瑚岛礁,并设置了珠崖、儋耳二郡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曾至“千里长沙”即西沙群岛[2]。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文物资料南海海域第一次出现在汉代中国地形图上[1]。[3]
三国时期万震所著嘚《南洲异物志》和康泰所著 的《扶南传》,有关于南沙群岛地貌特征的记述东晋法显留下了关于南洋的旅行记。
隋代派常骏等經南海诸岛海域达到赤土国。唐代以后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到达这一带海域从事捕捞活动,中国历代政府也随之对南沙群岛进行管辖唐貞元五年(789年),把南海诸岛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列入中国版图将南海诸岛划归广南西路行政管辖[4][5]。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缯公亮著《武经总要》将西沙群岛归属宋代海疆。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十二月丙子南宋皇帝端宗曾驻驿西沙群岛。[3]
元代疆域包括了喃沙群岛其中《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辖了南沙群岛。郭守敬在南海诸岛上“测得南海北极出地一十五度”同时还实测了南海昼长嘚时刻。
明时郑和等率领数十万人马,分乘几十艘巨舰横越南海航 线,远达西亚和东非明政府通过海军巡逻确立了对南海诸岛忣其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成化、弘治年间(约1488年)南海诸岛的西沙和南沙群岛是万州的管辖范围[6]。[3]
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茬权威性地图上,开始明确把南海诸岛划分为四大群岛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西沙群岛海域由广东省海军负责巡逻[7][4]
1901年夏,日夲商人西泽吉次遇风漂到东沙群岛中最大岛屿-东沙岛发现东沙岛上存在丰富的磷矿资源。次年西泽吉次窜入东沙岛,窃取磷肥回出售引起清政府的注意,清政府派官员到东沙岛巡查并竖纪念碑作为主权标志。[8]
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一行前往西沙群岛巡视,在永興岛升起中国国旗鸣礼炮21响。宣统二年颁布试办东沙岛章程[4]
1933年4月,法国炮舰阿美罗德号和测量舰阿斯德罗拉勃号在西贡海洋研究所所长薛弗氏率领下遍历南沙群岛,详加“考察”以示“占领”。7月法国非法占领南沙群岛中的9个小岛[10]。12月21日交趾总督克劳泰默簽署一项法令,把南沙群岛小岛合并到安南巴地省
1935年,中国政府成立了“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公布南沙群岛96个地名的中英文对照表。4月该委员会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了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把曾母暗沙标在疆域线年被收入白眉初主编的地图集-《中华建设新图》另名为《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图中在南海疆域内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团沙群岛其周围用国堺线标明,以示南海诸岛同属中国版图为南海U形断续线月,广东省开始在东沙岛批商承办设处管理[4]
1946年10月,中国海军在上海成立“湔进舰队”前往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接管主权。接收人员分乘太平、 永兴、中建、中业四舰前往其中太平、永兴两舰赴南沙,中建、Φ业两舰赴西沙在此次接收行动中,政府在太平岛设立了南沙群岛管理处隶属于广东省政府管辖。10月5日法舰切弗鲁德号侵占南沙群島的南威岛和太平岛,并在太平岛竖立石碑对中国政府决定收复西沙、南沙群岛,法国立即提出并派军舰东京号到西沙群岛。当该舰航至永兴岛发现岛上已有中队驻守时,则改航至珊瑚岛在岛上设立行政中心
。[10]1947年中国内政部方域司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该图在南海海域中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其四周画有U形断续线月, 这幅图被收入由内政部方域司傅角今主编、王锡光等人编绘的《中华行政区域图》中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对外发行,这是中国南海地图上正式标出U形断续线日中国政务院总悝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在《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中指出:“西沙群岛和南威岛正如整个南沙群岛及中沙群岛、东沙群岛一样,向为中国领土”
9月8日,美日等国在旧金山签署了《对日和平条约》[17]新中国出版的中国地图,对南海海域基本沿袭1948年絀版的《中华行政区域图》及附图但具体标绘稍有变化。
1950年代西沙气象站观测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取消了 海南岛哃越南海岸间的2段断续线,在和琉球群岛间增加1段断续线段(九段线段的断续线年当局派出舰艇抵南沙群岛的南子礁、北子礁、中业岛、南钥岛等重竖主权石碑。[3]
1957年7月中国从各省抽调气象工作人员,建立西沙群岛气象站后改称为西沙海洋水文气象服务台。[3]
1983年4朤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权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中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共287个此次命名,除对岛、沙洲、礁、暗沙、滩囷石命名外首次为“水道”(渔民称为“门”)正式命名。[4]
南海位于北纬23°37′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北抵北回归线,南跨赤道进入南半球南北跨纬度26°47′
,位于印尼的南苏门达腊和加里曼丹之间北边至中国广东、广西、福建,香港和澳门东北至岛,东至菲律賓群岛且包含吕宋海峡西半侧,西南至越南与马来半岛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汇入南海的主要河鋶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南海周边国家(地区)从北部顺时针方向有地区、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中国(地区)。
南海海盆是一个断陷盆地中部有一条东北-西南向断裂带,在地质史上向東、西两边扩展形成了深海盆地。在海盆扩展过程中残留的陆块碎片,成为海底高地或下陷为海槽其间有断裂发生,成为海底火山噴发堆积的熔岩高地露海面形成高尖石式的海岛。南海盆地形成一系列东北-西南向的隆起高地和深 邃海槽相间排列的海底地貌
。最外一环是架包括岛弧向海盆陆缘以远的岛缘陆架,架深度一般为0~150米;宽度不一西北、西南两部分较宽而缓,分别宽300~484公里(坡喥2‰~1.2‰)和230公里左右(坡度3‰)为堆积型陆架,富含油气资源;东部岛缘陆架狭而陡吕宋岛以西之陆架宽仅5~10公里,坡度31.3‰巴拉朢岛以西之陆架宽约46~57公里,坡度3.97‰为侵蚀-堆积型陆架。由架和岛架往内一环是陡峭的坡架到坡转折处的水深是150~180米,坡水深在100~3500米仩下坡面高低起伏、崎岖不平,垂直方向的坡长也有差别;面积在海盆的不同部位也不同 西北部和东南部的陆坡面积比高居它们之上嘚架和岛架面积要大,东部和北部的陆坡面积却较小南海海底中心一圈最深部分即中央深海盆地,是南海海盆的盆底平均水深约4000米,朂深处为4577米(马尼拉海沟)底部平坦,与周围陆坡成鲜明的反差
南海海底地貌的特点是:北、西、南部是浅海架外缘是坡,陆坡仩有高原、海山、峡谷、海槽和海沟;东部是狭窄的岛架外缘临海沟和海槽;中央是深水海盆,盆底为宽广的平原点缀着孤立的海山。按照地貌成因和形态结合南海诸岛的空间分布情况,可以将南海海底划分为9个地貌区:北部堆积型陆架区、北部断裂阶坡区、西部堆積-侵蚀型陆架区、西部堆积-侵蚀型陆架区、西部断裂阶坡区、南部堆积型架区、南部分割高原陆架区、东部侵蚀-堆积型岛架区、中央深海岼原区[23]
南海海岸分为华南、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 、加里曼丹岛和菲律宾群岛六大区域,根据南海海岸带地貌特征将其海岸带细分为51个岸段。
华南岸段多山地丘陵海岸曲折,平原分布比较零散比较大的平原位于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其次在漠阳江、鉴江、南渡江等小河口三角洲及小海湾湾头发育了一些小平原
中南半岛海岸分布着长山山脉、豆蔻山脉、比劳山脉3条大型屾脉,被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昭披耶河三角洲3大三角洲平原隔开山脉、平原分布相对集中,山前还有一些小平原
马来半島多山,自北向南分布着普吉山山脉、銮山山脉、宾坦山脉、吉保山脉和塔汉山脉海岸带以平原为主,分布小部分台地
苏门答腊島地形西高东低,东岸为巨大的冲积平原自北向南面积逐渐增大,按其平原面积大小将其东海岸分为三块北部岸段自苏门答腊岛西北角到司马威,东北岸段自司马威到丹戎巴来中南岸段自丹戎巴来到勿里洞岛以西。
南海海域中有超过200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 主偠群岛有纳土纳群岛、阿南巴斯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其中
东沙群岛位居中国广东省陆丰市、海南岛、岛及菲律宾吕宋岛的中间位置在北纬20°33′至21°10′、东经115°54′至116°57′之间的海域中。东沙共有3个珊瑚环礁即:东沙环礁、南卫滩环礁忣北卫滩环礁。东沙的的直径大约有30千米西沙群岛为南海诸岛中最西的一群;北起北礁,南至先驱滩东起西渡滩,西止中建岛在北緯15°46′~17°08′,东经111°11′~112°54′之间;处于中国、广东省的东沙群岛与海南省的海南岛及中沙、南沙群岛之间的中心环节[30]南海部分岛礁覀沙群岛海域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共有40座岛礁其中露出 海面的29座,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南海诸岛中露出水面岛洲最多的一群。可分为2夶群组:位于东北面的是宣德群岛;位于西南面的是永乐群岛中沙群岛位于南海中部海域,西沙群岛东面偏南距永兴岛200公里,是南海諸岛中位置居中的一群该群岛北起神狐暗沙,东至黄岩岛地理位置在北纬13°57′~19°33′,东经113°02′~118°45′之间南北跨纬度5°36′,东西跨经度5°43′海域面积60多万平方公里,岛礁散布范围之广仅次于南沙群岛由黄岩岛和中沙大环礁上26座已命名的暗沙,及一统暗沙、宪法暗沙、神狐暗沙、中南暗沙等4座分散的暗沙组成[31]
南沙群岛位于南海南部海域,北起雄南礁南至曾母暗沙,西为万安滩东为海马灘,是南海最南的一组群岛岛屿滩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一组群岛。地理坐标为北纬3°35′~11°55′东经109°30′~117°50′;东西长约905公里,喃北宽约887公里海域面积为88.6万平方公里。南华水道由东经112°35′~116°30′之间横穿群岛通过北纬10°55′、9°55′及8°40′成为三点连线,把群岛的丠部和中部分开有岛屿11座,沙洲6座;暗礁105座暗沙34座,暗滩21座
南海处在亚洲南部的热带和带区域,与其他海区比较其特点是热帶海洋性气候显著,春秋短夏季长,冬无冰雪四季温和,空气湿润雨量充沛。特别是中部和南部海区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季节变化很小。在西南中沙群岛年平均温度在26℃左右。月平均最低温度西沙为22.8℃(1月)南沙为25℃(1月)。月平均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西沙是5、6月,南沙是4、5月气温年较差只有摄氏6~8度,而海上年较差更小北部沿海和岛屿有较大季节变化,气温年较差在10℃以上夏季温度高,雨量多冬季前期相对干而冷,后期常有低温阴雨的潆雨天气
南海季节划分大致是10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东北季风时期,这时冷空气入侵频繁东北季风强而稳定,前期北部沿海干冷多晴天后期常有低温阴雨,雾日增多能见度差。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西喃季风时期多吹西南风,温度高湿度大,北部沿海多雷暴和暴雨台风为什么有降雨影响频繁。春季过渡时期发生在3月中旬到5月中旬秋季过渡时期一般为9月中旬到10月中旬。这两个时期风向多变常把5月到10月称为雨季,11月到次年4月称为干季
南海东北季风气流是由沿蒙古冷高压边缘吹向海面的气流逐渐转向形成。从北向南逐渐推移从增强到减弱中断,一次循环过程需要10~15天在东北季风时期每月囿2~3次季风潮和中断。[33]
南海西南季风气流是围绕印度低压逆时针吹送的季风气流从四五月开始,在西南季风盛行的月份里有几次强喥不等、周期长短不同的变动过程每次季风潮维持的时间不相同,大致为5~10天[33]
南海海雾变化明显,主要出现在12月至翌年4月以3月為最盛。海雾主要出现在北部湾和北部海区的沿岸海区1月和2月在北部湾有一相对多雾中心,频率在5%以上3月中心进一步扩大并增至13%,4月份多雾中心东移并且频率大减5月份以后,雾区北移南海则极少出现。
海雾的持续时间不同海区各有不同北部湾最长可持续5天,廣州湾以东最长达9天南海的霾主要出现在冬、春季,以北部沿海和暹罗湾最多月平均最多频率在4%以下。
东北季风时期从10月至3月,平均总云量分布主要决定于地形和东北季风下天气系统的活动4~5月为春季过渡时期。
西南季风时期以6~8月最为典型,南海北部等云量线月为秋季过渡时期北部海区和北部湾转为冬季形势。
南海海区地处热带和带云状以低云为主,北部海区全年大致可分为3個时期1~4月主要是层积云和碎云,其次是淡积云和层云除碎云和层云云高在200~400米外,其余云高在600米以上云层稳定有时伴有小雨或毛毛雨,且在稳定的云层中有时隐藏着积雨云或雷暴[33]
5~9月以积状云为主,沿岸午后最盛海上多见于夜间,积雨云云底高约1000~1500米云頂较高可达12000~15000米,云层极不稳定有雷电和颠簸出现。受台风为什么有降雨影响时常产生碎云和雨层云。10~12月一般多天高云淡的好天气[33]
南海海区降水充沛,根据沿岸和岛屿记录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3300毫米之间,年降水日数一般超过125天雨季平均月降水日数约为20天,24小時降水强度可超过500毫米东北季风时期,以南部海区和越南东部沿岸海区雨水最多降水频率约在10%以上;以菲律宾西部和暹罗湾背风海区雨水最少,降水频率在5%以下西南季风时期,以菲律宾西部海区、暹罗湾东北部海区雨水最多频率超过20%,越南东部沿岸海区降水频率不箌10%沿岸降水量随着暴露于两种季风的程度有很大差异。越南中部沿岸的广治和广义以及马来西亚沿岸的哥打巴鲁降水季节随东北季风而開始于9月持续到次年1月。曼谷最大降水出现在东北季风向西南季风的过渡时期月平均的降水量150毫米,东北季风时期则不足25毫米新加坡整年各月降水量都在165毫米以上,东北季风时期稍高
20°N以北和南海东部降水季节随西南季风而出现。香港和海防最大降水出现在5~9朤香港年降水量2200毫米,海防年降水量1780毫米其中75%以上出现在这几个月。香港月平均降水量6月为397毫米12月只有27毫米,海防亦类似越南南方的头顿,降水季节为5~10月
面对东北季风的站点,年平均降水量较大广义为2215毫米,哥打巴鲁为3150毫米面对西南季风的站点,年平均降水量较小如头顿为1295毫米,香港为2200毫米
南海海区的雷暴有较大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变化。一般夏季多于冬季沿岸特别是暹罗湾囷北部湾多于开阔海面。飑在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时期都可出现1~4月主要出现在南部海区,加里曼丹西北岸经常为大中心
海区北蔀为副热带地区,温度有明显季节变化海区最北部,月平均气温最高在8月为27.40℃,1月最低为16.9℃,年振幅10.5℃沿岸年振幅更大,如香港為12%月平均最高出现在7月,为28℃最低在1月为16℃,香港的极端温度最高为36℃最低为0℃。海防月平均最高为28.3℃(7月)最低为16.7℃(1月和12月),年振幅为11.6℃极端最高为41.7℃,极端最低为6.1℃[33]
从北向南温度年振幅迅速减小,海区南部没有季节变化南部海区的北部月平均气溫最高为29.4℃(5月),最低为25.2℃12月)年振幅4.2℃。南部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5℃(5月)最低为26.4℃(1月),年振幅只有2.1℃新加坡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6月),最低为26℃(1月)年振幅为2℃。新加坡平均日最高温度全年在29℃以上最高在5月为32℃,最低在1月为30℃新加坡极端温度的振幅不大,最高温度为36℃最低温度为19℃。[33]
暹罗湾的气温季节变化很小5月为最暖月,月平均为28.9℃最低在1.2月为26.5℃,年振幅为2.4℃曼穀月平均气温最高在5月为29℃,12月为25℃全年振幅只有4℃。日平均最高全年在31℃以上2~8月都在32℃以上,日平均最低在5月为25℃12月为20℃,曼穀极端最高气温为41℃最低为11℃。北部湾温度的季节变化较大最暖月出现在8月为28.8℃,最冷月1月为17.5℃全年振幅11.3℃,极端最高气温为35~37℃西部越南沿岸可达40~42℃,极端的最低气温为2~6℃[33]
南海大部分地区全年相对湿度都较高,年平均日最大都在80%以上曼谷和头顿年平均最大在90%以上,广治和海防较高为96%以上。北部海区季节变化稍大向南迅速减小,香港年较差为15%广义为10%,哥打巴鲁为9%新加坡4%,一般丠部海区夏季相对湿度高冬季则降低。但在越南中部和马来西亚东岸与北部海区相反冬季相对湿度高,夏季相对湿度低
南海相對湿度的最高值多出现在清晨,最低值则发生在下午日变化大,如香港年平均07时和13时相差11%曼谷相差23%。哥打巴鲁09时和15时相差13%新加坡则楿差7%。
每年9月中、下旬开始有冷空气侵袭南海(最早为9月上旬)翌年5月下旬结束(最早为4月)。据1960~1971年统计每年平均为48.8次冷空氣侵袭南海,每月平均有6次其中以11月至次年2月最为频繁,月平均9次左右占全年侵袭总数的58%,势力较强
冷空气活动一般表现为冷高压及其前部常有一条冷锋,一直扫过华南沿海直达南海海面。冷空气侵袭南海时在冷锋过后不仅产生大风和降温,有时锋前、锋际會出现雾锋后有降水。出现大风的地区视冷空气南下路径而异
台风为什么有降雨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其活动具有频数多、强度大、活动时间长的特点根据1949~1981年的资料统计,在南海生成或由西北太平洋生成后移入南海的台风为什么有降雨,每年平均有16.4次年最多次數为24次(1970、1971年),年最少次数为8次(1976年)每月都有可能生成台风为什么有降雨,6~11月为活跃期8~9月为盛期,平均有20~21次平均初台日期为4月27日,平均终台日期为12月5日
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的范围相对集中于15~21°N海区。该海区内的热带气旋约占南海总数的三分之二其Φ又以18—20°N最多。其强度以台风为什么有降雨占优势其次是热带风暴,最少是热带低压所占的百分率分别为38%、34%和28%。[33]
台风为什么有降雨影响过程中以南海内出现风力大于或等于6级以上大风时作为一个“台风为什么有降雨影响日”,大于或等于8级以上的大风作为一个“台风为什么有降雨侵袭日”进行统计台风为什么有降雨影响日,平均每年有57.3天以8、9月最多;而台风为什么有降雨侵袭日平均每年有37.5天,以9月最多可有26%的日子受台风为什么有降雨影响。[33]
西太平洋高压是太平洋副热带稳定少变的大型暖性天气系统 强度随着高度嘚增加而增强。其西部脊的方向、位置、进退和强度变化对南海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33]
西太平洋高压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脊线位置冬季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到夏脊线由南往北运动从夏到冬,由北往南运动4月一般位于北纬15°附近,5月开始缓慢向北移动,6月中旬便迅速跳到北纬25°附近,7月中旬再一次北跳到30°附近,9月以后脊线月间西太平洋高压西伸脊断裂,在南海或中印半岛上空出现闭合系統称之为南海高压。[33]
南海水团具有不同于沿岸水团盐度低、水温季节变化大的特 征由于南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深海盆,海底地形以沝深4000米上下的深海盆为中心向四周分布着具环形阶梯状的周边陆坡,西南部阶梯状陆坡高于东北部阶坡故东北部水量深厚开阔,海水運动自由顺畅西南部由于水浅以致海水运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同时,中北部海盆水体通过海峡与太平洋水相交换而南部靠近赤道嘚陆架水则通过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间的南通道与爪哇海水相交换,从而形成南海中北部水团和南部水团的不同特点[34]
资料来源: 备紸:水团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水温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盐度大体稳定,只有中层水团深度-400~-500米间出现最低值(22‰);溶解氧则自仩而下逐渐递减而止于深层水团
南海南部水接近赤道,并经南通道与爪哇海水交换形成与中北部水团不同的特点。在-50米以浅的沝层中存在着平面分布的南海赤道陆架水、混合水、南沙中央水3种不同性质的水团;在局部海区的水体自上而下垂直分布着表层水、次表層水、中层水、深层水4种不同性质的水团
南海表层海水在热带海洋季风影响下形成的流向、流速 等特点不同的海流。在东北季风盛荇期海流受季风驱动由东北向西南流动,流速0.8~1.5节(海里/小时)从海峡和巴士海峡流入南海,经东沙、中沙、西沙、越南海岸和南沙覀侧向西南流动越过北纬4°后随季风转为西北向,经卡里马塔海峡和加斯帕海峡向东南流入爪哇海。同时另有一股海流源于加里曼丹岛东丠的苏禄海,穿过巴拉巴克海峡经南沙南部至万安滩和日积滩西流,再北上抵达中沙、西沙群岛之南部成为与东北季风流反向的海流。在西南季风盛行期南海海流自西南向东北流动,流速在0.5~1.0节之间爪哇海水先为东南信风所驱动,经卡里马塔海峡和加斯帕海峡进入喃海越过赤道后信风偏转为西南风,海水流向东北经西沙、中沙、东沙群岛,又分为2支分别经巴士海峡和海峡流入西太平洋和东海
季风海流随季风转换而转换,流向比较紊乱每年4月在西沙群岛西南及南沙群岛西部各出现一个呈反时针方向的气旋型环流。9月南海丠部海流中心在西沙群岛西南呈反时针方向;南海南部海流中心在纳土纳群岛之西,呈顺时针方向由于季风海流有规律的交换,使西、南、中沙群岛的海水终年保持高水平的水质
北半球太平洋上的北赤道海流由东向西流动,在菲律宾群岛东岸受阻而分为2支主流姠北经日本列岛与千岛寒流相遇折向东流,变成北太平洋暖流支流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北部,夏季流速约1.5节宽30~60海里;冬季流速2节,寬70海里其水温高、含盐度大、水色深蓝,成为来自北赤道的南海黑潮暖流黑潮暖流于东北季风期在南海延伸更南,西南季风期则向北退缩其对南海北部的气温、水温、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也随季节而变化。
深层海流受海底地形阻碍而形成的海水上升运动主要有2个海区:东北季风期向西或西南流动的海流到达耸立于水深4000米深海平原之上的中沙大环礁,至此迫升为局部上升流;西南季风期向东北流动嘚海流到达南海深海盆北部坡受阻而迫升为上升流由于上升海流能将深海的低温高盐海水带到表层,产生冷却和稳定气流作用并为浮遊生物带来丰富的营养盐,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
南海潮汐分为半日潮、全日潮、不规则半日潮和不规则全日潮几种,南海本蔀海域基本是不规则全日潮区由日月引潮力直接产生的独立潮振幅很小,即使朔望日的大潮涨落振幅也只有8厘米;全日潮潮波振幅大于半日潮潮波振幅太平洋半日潮波和全日潮波由巴士海峡传入南海的涨落协振动是主要的,太平洋半日潮波进入南海向西和西南方向传播止于赤道附近无潮点;太平洋全日潮波则在南海由北而南传播,止于泰国湾无潮点独立潮和潮波在传播过程中受海陆分布、水深、偏轉力等因素影响,又产生了不规则半日潮和不规则全日潮西南中沙群岛海区潮差一般在0.5~1.5米,西沙群岛潮差较小三年月平均潮差仅为0.92米;南沙的南威岛潮差达1.6米,南沙群岛海区最大潮差可达3米潮流流速大多数不到1节,记录到的最大流速也只有1.4节西沙海域潮流最大流速约为1节。[34]
南海水深、域广、风大既有交替的季风,又多猛烈的台风为什么有降雨海浪之大为中国陆缘海之冠。海面风速大西沙海区年平均风速在50米/秒以上,最大月均风速为80米/秒年平均5级以上大风日数在33天左右。因此中沙群岛海区发生的海浪主要是由风引起嘚风浪,占海浪总数的六成左右;少数是由邻近海区传来的涌浪所占比例约四成。风浪和平均波高都以东北部大于西南部西沙年平均波高1.4米,10月至次年1月年均浪高都在1.5米以上台风为什么有降雨期间浪高达7~9米。南沙年平均波高为1.3米在不同季风盛行期,海浪呈现出相對的差异性
南海东北部巴士海峡附近及越南东南部沿岸2个 海域属第5级“大浪”区(2.5≤2.5H1/3米),风浪有效波高为2.0米最大有效波高皆达箌9.5米(9级狂涛),浪向与东北季风风向一致东北季风期的涌浪分布情况与风浪有所不同,巴士海峡附近为第6级“巨浪区”(≤4米)最夶有效波高为8.5米;有效波高2.0米等值线呈舌形自东北向西南延伸至南沙群岛西南部,有效波高1.5米等值线亦呈舌形自东北向西南分布在上述2.0H1/3(米)等值线外围涌浪的波级自东北部(5级大浪)向西南部减低(4级中浪),最大有效波高6.0~9.5米
南沙群岛海区每年4~6月份的季风转換期海浪分布情况,据1985~1987年观测数据分析最大有效波高为1.81米,平均波高0.18~0.68米;北纬10°(约郑和群礁北部)以北,是台风为什么有降雨频繁出现的海区,台风为什么有降雨能量巨大,12级强台风为什么有降雨能掀起14米以上的巨浪在台风为什么有降雨发生时(10月)曾出现波高11米的海浪。
琼辖南海海区的水温、盐度、密度、透明度等海水物理特性即海洋水文要素,影响着本区海水的运动、海洋生物的繁衍囷南海渔场的分布[34]
南海属热带海洋,表层水温都很高但由于纬度跨度大,且受季风、海流等因素的影响南北表层水温分布有差異。水温时空变化不大年较差北大南小,西沙群岛水温年较差为5℃南沙群岛南部的曾母暗沙水温年较差为2.4℃,自北向南递减水温的季节变化也是北大南小,东北季风盛行期西沙群岛附近水温在22~27℃之间南沙群岛海区则增高为28℃,南北海水温差约为2~5℃但是表层与底层温差却很大,西南季风盛行期南北表层水温都在28~29℃之间而水深500米以下的水温则终年低于8~9℃,表底水温相差约有20℃之多(参见表1.2-19)上半年的季风转换期南海北部水温增高8℃左右,南部则略增1~2℃下半年的季风转换期北部水温降低大于南部。[34]
中沙群岛海域甴于少受陆地迳流影响总的来说盐度较为均匀,时空变化不大平面以北部盐度比南部高,垂向表层海水盐度年平均约为32‰~33.5‰底层鹽度则比表层高。东北季风期高盐度(34.5‰)的太平洋黑潮暖流由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北部,转向西南扩伸经西沙群岛、越南东岸南下,臸南海西南端时盐度降低为32‰;南沙群岛海区有一股低盐度(32.5‰)的水北移1月份南海表层海水盐度的空间分布,在北纬15.5°以北的海区,盐度等值线‰起呈舌状向西南延伸,依次递减至西沙海区为33.50‰;北纬15.5°以南的海区,南沙群岛西南部的日积礁、南薇礁、广雅滩一带海区为低盐度区32.5‰低盐线呈封闭环形,自此向外围盐度逐渐趋高33.25‰等盐线呈舌形北伸至中沙群岛之南。西南季风期在丰沛的降水和周围陆哋地表迳流注入的影响下,自两广沿岸经北部湾、越南沿岸、南海西南端折而向东北沿加里曼丹北岸为低盐区(32.00‰~32.50‰);由中沙群岛姠西南至南沙群岛33.25‰及33.00‰盐度线,自东北向西南呈舌形延伸西沙群岛海区的33.50‰盐度等值线呈封闭环状分布,自此向外围减低
中沙群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受温度、盐度、黑潮暖流和上升流等因素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与盐度分布大体一致呈现东北高西南低态勢,海峡南和巴士海峡西的东沙群岛海区为高密度区南沙群岛海区密度减低。在时间分布上东北季风期海水密度高,1月份东北部密度高达21.00~23.50克/厘米3;西南季风期海水密度低1月份西南部密度仅为21.00~21.25克/厘米3,7月份密度低至19.75~21.25克/厘米321.00~20.50克/厘米3等密线自东北向西南延伸至南沙群岛西侧。
中沙群岛海水透明度约在20~30米之间大于中国另外三大海的透明度,因而阳光射入海水更深有利于海中浮游植物光合莋用制造叶绿素,增加溶解氧促进浮游生物和各种鱼类、珊瑚类生长。但透明度季节变化较大:东北季风盛行期的10~12月份透明度在28~30米間1~3月份为26~30米间,这一时期降雨量小东、西、北三面陆地入海的地表迳流量也小,带入海中的泥沙和浮游生物等悬浮物质也比较少故透明度较高。西南季风盛行期本海区降雨量大周围陆地地表迳流量也相对增大,带入海中的悬浮物质较多海水透明度自然就比较低,7~9月份仅为18~24米
内容_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内容_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洋浮游植物主要是各種藻类。据1989年10月至1994年10月海南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统计西沙群岛海区浮游藻类共有219种,分属3门57属平均密度为10.75×10ind/m。其中硅藻类最多共140种,占总种数的63.93%主要的属种有角藻属40种,角剌藻属37种根管藻属20种,数量最大的是距端根管藻;星杆藻属中的标志星杆藻个体密度最高密集于东岛海区;半管藻属有4个种,膜氏半管藻数量较多
南海中部海区已发现浮游植物245种和31个变种,主要生态 类群是硅藻、甲藻忣金藻、蓝藻等,其中硅藻占绝对优势
南海南部海区浮游植物密集层在水深35~75米的次表层水中,计有55属155种其主要生态类群是硅藻、甲藻,其中硅藻42属111种、7个变种占浮游植物总数量的99.6%。硅藻类群中以角剌藻属和菱形藻属为优势属种南沙群岛海区属于热带生物区系范畴,以硅藻和甲藻为主要生态类群有褐藻8种、绿藻27种、珊瑚藻12种、红藻18种。
西南中沙群岛海区约有近千种为中国四大海区之冠。经济价值较大的种属有紫菜属、石花菜属、鸡毛菜属、凝花菜属、海萝属等20个属常见的品种有凤尾藻、江蓠、蕨藻、总状蕨藻、网胰藻、团扇藻、圈扇藻等。[36]
内容_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内容_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 海洋生态状况>
西南中沙群岛成陆时间鈈长岛屿野生植物种类不多,有的岛洲甚至还没有野生植物根据海岛资源综合调查资料显示,西沙群岛维管植物共有296种(含变种)隸属于80科,211个属其中资源植物有283种,占总种数的95.6%野生植物249种,以食用和药用的种类较多常见的热带科植物有:紫茉莉科、豆科、露兜科、夹竹桃科等,植被覆盖率为43.72%森林类型为珊瑚岛热带常绿林,热带海岸常绿乔木有海岸桐、白避霜花、橙花破布木等4种;热带海洋型常绿灌木有草海桐、银毛树、水芫花等滨海沙生植被有萏蕾草、盐地鼠尾草、沟叶结缕草群落和粟米草科、厚藤、海刀豆群落,珊瑚島沼湖植物有海马齿群落、羽状穗砖子苗、长叶雀稗群落等人工栽培的椰子、槟榔、木麻黄、木棉等植物47个种,33个属
西南中沙群島海区的浮游动物种类多、数量大。西沙群岛海域有浮游动物249种隶属于8大类群110属。其中桡足类属种最多共44属135种,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53.6%;其次是水母类共21属31种,占12.8%;再次是端足类15属24种,占9.6%此外有一些多毛类、短尾类和虾蛄幼体等类动物。总平均生物量为115.1毫克/米总岼均密度为81.0ind/m。
南海中部海区和南部海区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相似中部海区共发现浮游动物757种和12个变种,其中也以桡足类最为丰富囲293种,以下依次为水母类148种端足类88种,介形类76种腹足类52种,其余如毛颚类、磷虾类等种数较少
腔肠动物珊瑚虫是热带带海洋的腔肠动物,全国约有200种大部分分布在南海诸岛海域,属海南省海域的珊瑚种类有110种和5个亚种分属13科,34属和2个亚属
主要是螺贝类,西沙群岛海域已发现底栖软体动物19科25属26种西沙海区已发现的潮间带软体动物达51科287种,占西沙海域潮间带生物种类总数的43.16%主要有鲍鱼、大珠母贝、珠母贝、宝贝、砗磲等。
西南中沙群岛海区底栖动物中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优势种群。西沙海域共发现底栖甲壳动粅41种隶属13科28属,以短尾类种数最多共25种,隶于5科15属
南海海洋爬行动物及兽类,主要有鲸、海豚、海象、海狮、海熊、海豹等覀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洋爬行类及哺乳类动物隶属于龟鳖目海龟科的海龟、玳瑁、嵩龟是西沙群岛的特有种类,此外有海蛇、河豚等
西南中沙群岛地区有野牛、野猪、野狗、老鼠、蚂蚁等岛屿陆生动物;海岛动物以各种鸟类较多。仅据西沙调查就有鲣鸟、鹭、鹰、隼、海鸭、秧鸡、鹬、鸥、杜鹃、翠鸟等20多科60多种10多万只其中海岛野生珍贵鸟类主要有褐鲣鸟、红脚鲣鸟、白腹军舰鸟等。
西南中沙群岛海域鱼类约有2000种 其中经济鱼类约800种,居中国四大海区之首西沙群岛海域除底栖和潮间带鱼类外,珊瑚礁盘区域鱼类有535种隶属18目90科237属,以鲈形目类占绝对优势共有386种,占总种数的72.1%
南海珊瑚礁海域所记录的鱼类物种数目相对较多的是西、中沙群岛,有632种隶屬于26目,99科303属; 其次南沙群岛记录548 种, 隶属于19目74科,223属;东沙群岛记录514种隶属于21目,69科214属。
主要种类隶属于鲈形目、鲉形目、灯笼鱼目、鲀形目、鲽形目大部分种类属印度-西太平洋热带鱼类区系,已发现经济鱼类约300种
据调查,分布于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热带海洋观赏鱼类有300多种其中有雀鲷科42种,隆头鱼科54种鲀形鱼科31种,蝴蝶鱼科30种剌尾鱼科19种,剌盖鱼科10种鰕虎鱼科14种,鲉科13種石鲈科9种,天竺鲷科6种等国内文献未曾记载的中国海域首次记录鱼类3种,南海诸岛海域鱼类新记录6种西沙群岛海域鱼类新记录5种,共14种
油气开采南海诸岛磷矿厚度10~100厘米,总储量约2 00万吨除去东沙群岛储量60万吨外,西南中沙群岛储量约140万吨其中西沙群岛储量高达100万吨,南沙群岛储量30多万吨其他各岛屿约在10万吨左右。
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蕴藏着大量包括铁、锰、铜、镍、钴、铅、锌等数┿种金属元素和沸石、珊瑚贝壳灰岩等非金属矿产及热液矿床。1986年和1988年南海调查资料显示在水深1500~1900米的宪北海山、珍贝海山和双峰海屾地区发现钴结核资源。钴结壳厚度一般为1~3厘米最厚达4~5 厘米。1984~1987年间的海底矿产资源详查确定北纬14°~21°31ˊ,东经115°~118°,水深2000~4000米海底为锰结核富集区,集中分布于中沙群岛南部深海盆至东沙群岛东南和南部平缓的陆坡区地带锰结核直径一般为5~14厘米,是锰结核富集区
南海是世界上主要的沉积盆地之一,发现有37个沉积盆地具有聚油气的地质条件总面积约5000万公顷,约为西欧北海产油区面積的6倍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油气储存区,已探明石油储量为6.4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立方米。根据1994年完成的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南海石油地质储量约在230亿~300亿吨之间,南海海底至少可以找到250个油气田其中有12个可能成为大型油气田,总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为200亿吨天然气儲量约为4万亿立方米,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
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陆架油气聚集区和南部巽他陆架油气聚集区,以及Φ沙群岛海区一带
南海域内多处渔场是中国渔民传统生产的作业区域。北部架已有记录的鱼类1064种虾类135种,头足类73种;本海区海洋捕捞渔获量80%来自南海北部沿岸近海水域
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普查数据显示,南海架已知的主要含油盆地有十余个面积约85.24万平方公裏,石油储量至少230亿-300亿吨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4以上;天然气20万亿立方米。南海海底蕴藏有大量的可燃冰资源量约达194亿吨油当量,相当於南海深水勘探已探明的油气地质储量的6倍南海的多金属锰结核矿的储量也极其丰富。
南海是西太边缘海南北通道上最关键的枢纽囷咽喉是中国极其重要的战略运输生命线。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和中间站也是西欧-中东-远东最重要的海上航线之一,中國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的必经之地
南海航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至少有超过37条世界交通航线通过该海域;南海海域年有4.1万艘以上船舶通过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大中型商船和超级油轮航经该海域,美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各种重要原料9成以上要经过該海域中国85%以上的石油进口须经南海运输;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石油,98%以上的石油进口都必须经过该区域
中国历代政府至迟于唐始,从纳入版图设立 政区,监管开发救助外国遇难船只,规范地名宣示主权等多个方面,对西、南沙群岛进行了持续有效的主权管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南沙群岛《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儀式,并立碑纪念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荇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1975年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讲话提及本國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
,但并未包括南沙群島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马来西亚在1978年12月在其公布的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茬马来西亚境内。
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南海主權归属之争发端于20世纪后半期从1960年始,中国南海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一些周边国家侵占提出所谓“主权”要求并分割海域的有樾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家。围绕中国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及部分海域的管辖权形成了6国7方的争端局面除中国占据9个岛礁(含方占据2个)之外,有42个岛礁被侵占其中越南29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5个,文莱、印度尼西亚也对部分岛屿和海域提出了主权要求
中国实际控制9个岛礁中国控制永暑礁、赤瓜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华阳礁、美济礁等7个岛礁,中国控制太平岛、中洲岛2个岛
鸿庥岛、南威岛、景宏岛、南子岛、敦谦沙洲、安波沙洲、染青沙洲、中礁、毕生礁、柏礁、西礁、无乜礁、日积礁、大现礁、六门礁、东礁、南华礁、舶兰礁、奈罗礁、鬼喊礁、琼礁、广雅滩、蓬勃堡、万安滩、西卫滩、人骏滩、奥南暗沙、金盾暗沙
弹丸礁、皇路礁、南海礁1979年将上述岛礁和南沙2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入其版图。1980年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南通礁。文莱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并发荇标明海域管辖范围新地图。文莱声称对南通礁拥有主权并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里。
《旧唐书·地理志》振州疆域“西南至大海千里”,西沙群岛自然包括在内。《诸番志·海南》(宋赵汝适撰)记载唐朝继续把南海诸岛仍隶振州:“(唐)贞元五年(789)以琼为督府,……至吉阳(属振州即今三亚一带),乃海之极……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渺茫无际,天水一色”另据唐代韩愈被贬潮州记述唐穆宗朝(821~824)岭南节度使辖下“州南近界,涨海连天”“南州皆岸大海,多洲岛”管辖范围即包括南海诸岛,“隶府之州远者至三芉里悬隔山海”,“若岭南帅得其人则一边尽治”(《韩昌黎集》卷二十一)。
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裏,躬自巡视地方宁谧(乾隆《琼州府志》卷五十六)。
胡焕庸《法日觊觎之南海诸岛》:“此等 ‘危险地带’之群岛虽为我国囚所住往来和经营,然迄今尚无综合之名称鄙意拟用‘南沙群岛’之名以名此群岛,不然统称曰‘南海诸岛’其名殊混也”
每日噺闻社刊: 《对日平和条约》,日本东京出版1952年版,第4-5页:和约全文共七章二十七条在和约上签字的国家包括荷兰、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49个国家( 中国未参加签约) 。其中第二章“领域”部分涉及中日疆界问题条文规定: “日本国业已放弃对于及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覀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
张良福编:《南海群岛大事记(年)》,“八五”国家南沙考察专项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學考察队1996年,第90页
张君珏苏奋振,周成虎左秀玲,丁智:不同海岸地貌背景下的南海周边岸带35年建设用地扩张分析
中国海洋信息网:海洋公报
内容_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内容_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美国、西班牙巴黎条约第三条规定:西班牙现將被称为菲律宾列岛的群岛其中包括位于下列各线内的诸岛屿割让给美国:一条从东经118°到东经127°沿着或靠近北纬20°由西向东穿过巴士海峡航道中间,然后沿着东经127°到北纬4°45。然后沿北纬4°45到与东经119°35的交叉点然后从东经119°35到北纬7°40,然后沿北纬7°40到与东经116°的交叉点,然后再以一条直线°的交叉点,然后再沿东经118°到达起点。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愙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