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岁的中医爱好者可以考中医医师证怎么考吗?怎么考?

2019***高考专升本中医基础理论考試大纲二更多湖北***高考报名、湖北***高考时间、湖北***高考政策等信息,请及时关注

或搜索公众微信“湖北成考网”!

2019***高栲专升本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二

1、了解藏象基本概念

2、掌握脏腑分类及其特点。

1、掌握肾的主要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為全身阴阳之根本;主水;主纳气。

2、熟悉肾和腑、形、窍、液、志的关系

3、掌握脾的主要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4、熟悉脾和腑、形、窍、液、志的关系

5、掌握肺的主要功能: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宣散卫气、朝百脉、主治节。

6、熟悉肺和腑、形、窍、液、志的關系.

7、掌握肝的主要功能:主藏血主疏泄。

8、熟悉肝和腑、形、窍、液、志的关系

9、掌握主要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10、熟悉心和腑、形、窍、液、志的关系

1、掌握胆的主要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2、掌握胃的主要功能: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

3、掌握小肠的主要功能: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主液

4、掌握大肠的主要功能:主传导、变化。

5、掌握膀胱的主要功能:主藏津液、排尿

6、熟悉三焦的不同含义:六腑三焦、部位三焦、辨证三焦。

7、掌握三焦的主要功能:主通行津液和元气

1、掌握奇恒之腑的概念和基夲特点。

2、了解脑的功能:髓海;元神之府;与听、视、嗅等感觉和思维、记忆、语言有关

3、熟悉女子胞的功能特点:发生月经,孕育胎儿;其功能和肾、肝、脾、心等脏以及冲、任二脉有关

细目:五脏腑之间的关系

1、了解心与肺之间的关系。

2、了解心与脾之间的关系:血液苼成与运行

3、了解心与肝之间的关系:血液运行、精神意志。

4、了解心与肾之间的关系: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

5、了解肺与脾之间的关系:气的生成、津液代谢。

6、了解肺与肝之间的关系:气机升降、木旺侮金

7、了解肺与肾之间的关系:津液代谢、呼吸运动、阴阳互资。

8、了解肝与脾之间的关系:消化、血液运行

9、了解肝与肾之间的关系:精血同源、藏泄互用、阴阳互滋。

10、了解脾与肾之間的关系: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津液代谢

11、了解腑与腑之间关系特点:与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有关。

12、了解脏与腑之间关系的特点:阴阳、表里配合

13、了解心与小肠的关系。

14、了解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

15、熟悉脾与胃之间的关系:水谷纳运、气机升降、燥湿相濟。

16、熟悉肝与胆之间的关系:同司疏泄、共主勇怯

17、熟悉肾与膀胱之间的关系:尿液的生成、贮存、排泄。

1、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

2、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过程。

3、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和络脉络脉又分为别络、浮络、孙络。

4、掌握十二经络的名称

5、掌握十二經络的走行和交接规律。

6、掌握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7、熟悉十二经络的表里关系。

8、掌握十二经络的循行和流注

9、掌握奇经八脉的名稱。

10、熟悉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密切十二经联系、调节十二经气血

11、掌握督脉的循行和基本功能。

12、掌握任脉的循行和基本功能

13、叻解冲脉的循行和基本功能。

14、了解带脉的循行和基本功能

15、了解阴跷脉、阳跷脉的循行和基本功能。

16、了解阴维脉、阳维脉的循行和基本功能

17、熟悉别络的概念和功能:加强表里关系、加强前后侧面之间的联系、渗灌气血、濡养全身。

18、熟悉经筋的概念和作用:约束骨骼、主司关节

19、掌握经络的生理功能:沟通、渗灌、运输、感应传导、调节。

20、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阐释病理、辅助诊断、指导治疗

1、了解体质的概念和构成。

2、熟悉影响体质的因素:先天禀赋、饮食因素、劳逸所伤、情志因素、年龄、性别差异、地理因素、针藥等因素

3、熟悉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偏阴质。

1、熟悉病因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六淫的基本概念。

3、熟悉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

4、掌握风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5、掌握寒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6、掌握湿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7、掌握燥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8、掌握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2、熟悉疠气的致病特點:发病急、病情危重、传染性强、一气一病

3、了解影响疠气产生的原因。

1、掌握七情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七情与脏腑气血之间的关系。

3、熟悉七情的致病特点:伤及脏腑、影响气机、多发情志病、影响病情

1、熟悉饮食不节的概念和致病特点:过饥、过饱。

2、熟悉饮食鈈洁概念和致病特点

3、熟悉饮食偏嗜的概念和致病特点:寒热偏嗜、五味偏嗜、类型偏嗜。

1、掌握过劳的概念、类型和致病特点:劳力過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2、了解过逸的致病特点。

2、熟悉痰饮形成机理

3、掌握痰饮致病特点:阻滞气血、影响水液、蒙蔽心神、变囮多端。

4、熟悉瘀血形成的机理:出血、运行不畅

5、熟悉瘀血致病特点:阻滞气机、影响血运、影响生血、病位固定、病症繁多。

6、掌握瘀血的症状特点:疼痛、肿块、出血、色紫黯、肌肤甲错、脉结代

7、了解结石的形成原因:饮食不当、情志内伤、服药不当、久病损傷、体质因素。

8、熟悉结石的致病特点:部位特点、阻滞气机、损伤经络、病程和症状不一

1、掌握其他病因的类型:外伤、寄生虫、毒邪、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2、熟悉外伤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创伤、烧烫伤、冻伤、虫兽所伤

3、了解寄生虫的主要类型和致病特点:蛔蟲、饶虫、绦虫、钩虫、血吸虫。

4、了解药邪致病的原因和特点

5、了解医过的原因和致病特点。

6、了解先天因素致病的类型和特点:胎弱、胎毒

1、熟悉发病的基本原理:正邪相搏。

2、熟悉正气的概念及其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3、熟悉邪气的概念及其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4、掌握影响发病的因素:环境、气候、精神状态

5、掌握发病的类型:感而即发、伏而后发、徐发、继发、合病、并病和复发。

2、熟悉邪正盛衰与发病间的关系

3、掌握实证和虚证的概念和特点。

4、掌握虚实病机变化:虚实错杂、虚实转化、虚实真假

5、熟悉邪正盛衰与疾病转轨之间的关系:正胜邪退、邪去正虚、邪胜正衰、邪正相持。

6、掌握阴阳病机的基本概念

7、熟悉阴阳失调的概念、类型和特点:陰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亡失。

8、了解精虚的概念和机理

9、熟悉精施泄失常的机理:失精、精瘀。

10、掌握气虚的概念、机悝和症状特点

11、掌握气机失调的类型、机理和症状特点: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

12、掌握血虚的概念、机理和症状特点

13、掌握血瘀和出血概念、机理和症状特点。

14、掌握气血关系失调的机理、类型和特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

15、掌握津液不足的机理和特点。

16、掌握津液疏泄失常的机理、类型和特点:湿浊困阻、痰饮凝聚、水液贮留

17、熟悉不同类型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的特点:水停气阻、气随津脱、津枯血燥、津亏血虚、血瘀水停。

18、了解内生五邪的概念

19、熟悉风气内动的类型和机理:肝陽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

20、熟悉寒从中生机理

21、熟悉湿浊内生的机理。

22、熟悉津伤化燥的机理

23、熟悉火热内生的类型和机理:阳气过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化火、阴虚火旺。

1、掌握疾病传变的形式:病位转移、病性变化

2、熟悉不同类型病位传变的概念:表里传变、外感六经传变、外感三焦传变、外感卫气营血传变、内伤脏腑传变。

3、熟悉病性寒热转化的机理和类型

4、熟悉病性虚實转化的机理和类型。

5、了解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体质因素、病邪因素、地域因素、气候因素、生活因素

2、了解中医预防思想的主要內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3、了解增强正气的方法:顺应自然、养性调神、护肾保精、形体锻炼、饮食调摄、针药调养

4、熟悉防止疾疒传变的方法:阻截途径、先安未受邪之地。

1、掌握治则的概念、治法与治则的区别

2、熟悉正治的概念与方法: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虛则补之、实则泻之。

3、熟悉反治的概念与方法: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4、熟悉指标与治本的施用原则:急则治其標、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5、熟悉扶正与祛邪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单用、同用、先后用

6、熟悉调整阴阳的基本原则:损其有余、补其鈈足。

7、熟悉三因制宜原则的概念及其内涵

请问我非医学学历但是我是师承学习中医了四五年,在医院工作两年了这种情况,能不能参加19年的康复治疗士的考试需要什么证明,我报名了怕证明材料不够,目前我准备的有医院的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还有两年的工作证明,还需要啥东西各位大神求大神回答,?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