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售价库存1000万元的进价库存率70%,月间售价进货800万元的进价库存率是65%,的部门月间销售额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商品进销差价是商业企业核算的一种方法

  商品进销差价是指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库存的差额。由于此没有实际意义为了与原售价核算法的内涵一致,进一步将差价分为和进项税额进行明细核算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库存之间的差额

  二、夲科目应当按照或实物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等增加的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库存,  贷记“”、“”等科目售价与进价库存之间的差额  贷记本科目。

  (二)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  贷记“”科目

  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月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月末余额+“”科目月末余额+“”科目月末余额+本月“ ”科目  贷方发生额)×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贷方余额×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进行商品日常核算的销售商品所取嘚的收入。

  可以采用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企业无论采用当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还是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商品進销差价,均应在年度终了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四、本科目的期末  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是指售价(或码价)与含税进价库存之间的差额这样一来使该明细科目核算内容与实行前的商品进销差价核算内容一致,但不符合***是的本质要求另外发行企业以售价或码价核算采购的商品,商品的进价库存不再进行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的期末结转=(含税销售成本﹣含税进销差价)÷(1+17%)×17%

  由于进销差价是根据综合进销差价率结转,而商品价格相差懸殊各种商品的差价率各有高低,加上不同差价率的商品库存和销售比重不尽相同必然导致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期末分摊出现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出现,年终在调整进销差价的同时调整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

  为了克服上述核算存在的问题建议:

  將商品进销差价分为不含税进销差价和两个明细科目核算。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是不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库存的差额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是商品的销项税额。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的期末分摊:

  本月进销差价率=月末进銷差价科目余额÷[不含税销售收入+库存商品÷(1+17%)]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本月不含税×进销差价率。前应对各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根据商品盘存表上出版物的售价或码价与库存商品科目余额进行比较,剔出因素后的差额为多转戓少转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

  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本月不含税销售收入×17%。

  将商品进销差價分为上述两个明细科目核算的目的有3个:

  1、既保证了售价核算方法的实施又符合***价外税的本质要求。

  2、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较进销差价中含销项税额的做法更能确切地反映商品进销差价的本意体现经营毛利的概念,便于和

  3、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直接根据售价(或码价)结转,易理解易操作,减少了工作量更有利于查账和用账。

  1、进货核算:某书店从甲出版社购入图书1500册进价库存1万元,进项税为1700元码价为2万元。根据图书调拨单、***等帐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图书20000

    貸:——甲出版社10000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7094(为不含税的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2906

  借:————进项税额1700

    贷:应付账款——甲出版社1700

  2、销售收入的核算:

  本月进行打折销售,实现12000元销售图书1000册,码价15000元

  借:银行存款1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5000

  借:主营业务收入1743.60

    贷:应交税金——应交***——销项税额1743.60

  3、月末结转成本和商品进销差价

  借:主营业务成本15000

    贷:库存商品15000

  本月已售商品进销差价中(销项税额)是按码价计算出的销项税额。本月已售商品进销差價(销项税额)=15000÷(1+17%)×17%=2180

  借: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2180

    贷:主营业务成本2180

  假设图书类库存商品为35000元商品进销差价(進销差价)期初余额为12250元,本月进销差价率为:

  借: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5269.23

    贷:主营业务成本5269.23

  注意:由于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是根据时的售价或码价计算的所以分摊时采用的销售收入不是实际,而是已售商品入库時的售价或码价因而为了核算方便,发行企业的销售核算是以售价或码价及折扣入账期末一次计提销项税额。

  4、假设年末进行盘點根据图书结存数量扣除盘盈和盘亏因素后图书的码价为39948.70元,帐上结存的图书码价为40000元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少分摊4.70=51.30元,调整:

  借: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51.30

    贷:主营业务成本51.30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商品进销差价下设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兩个明细科目,年终只需要根据盘点情况调整进销差价即可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不再调整,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计算出来以后,要在有关中进行调整以正确核算。其结转方法有蓝字转销法和红字冲减法两种:

  1. 即用蓝字转销“商品进销差价”和冲减“商品销售成本”账户。其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

  2. 即用红字冲减“商品进销差价”和“商品销售成本”账户。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商品销售成本×××(红字)

    贷:商品进销差价×××(红字)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计算和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都必须在月末财会部门计算时,将当期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调整为不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其计算公式为:

  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当期应交的销项税额=当期不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