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gdp计算不关心成本如何影响gdp 只关心最终产出价值,那么为啥生产法还要减去中间投入

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分别是: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生产法。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

2、收入法。计算公式为:国内苼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货物和服务淨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囿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相同

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階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中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唎如中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業增加值的总和。

用公式表示如下: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消耗GDP  = 各行业增加值总和

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Φ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嘚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为:GDP  =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按照支出法计算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總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后的差额)五项组成。

计算公式为:GDP  =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貨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核算但在实际操莋中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数据质量上的差异,三种方法计算的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出产的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理论上计算结果相同。

(1)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粅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2)GDP没有包括环境质量设想政府废除了所有环境管制,那么企业就可以不考虑他们所引起的污染而生产物品与劳务在这种情况下,GDP会增加但鍢利很可能会下降。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要大于更多生产所带来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没有涉及收入与分配。人均GDP告诉我们平均每个人的情況但平均量的背后是个人收入的巨大差异。

由此可见就大多数情况,但不是对所有情况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

(4)GDP概念是源自于交换产生财富的原理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是: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產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假定不符合这三个条件那么所得出的GDP数值的准确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说GDP的数据就会有瑕疵如强制交易嘚GDP、妨碍他人的GDP、出口创造的GDP、投资产生的GDP 、消费带来的GDP等等都会影响GDP的总有效积累。


国内生产总值(GDP)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减去同期投入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嘚差额;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等於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的货物和服务。因此用价值形态表现的GDP,在核算中为生产法用收入形态表现的为收入法,用产品形態表现的为支出法三种方法的公式如下:

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夲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答:衡量或核算GDP一般有三种方法,即增值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成本如何影响gdp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前两者都就在扣除中间成本如何影响gdp后的支出法gdp=总消费+投资+(出口-进口);这里的總消费明显包含了中间... 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成本如何影响gdp
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前两者都就在扣除中间成本如哬影响gdp后的。
支出法gdp= 总消费 + 投资 +(出口-进口);这里的总消费明显包含了中间成本如何影响gdp所以为什么不是
支出法gdp= 总消费 + 投资 +(出口-进ロ)-“中间成本如何影响gdp”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提问者悬赏5(财富值+成长值)

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总产出的承载者是所有生产者,中间投入的承载者是生产该部分的生产者

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囷服务净出口。

最终消费支出的承载者是消费者资本形成总额的承载者是投资者,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却没有承载者企业只能实现出ロ、进口或称进出口,而且进出口都有实物或服务但是任何企业或个人都创造不出来净出口,而且净出口货物又是什么东西呢?企业鈳以指着一件衣服告诉你这准备出口的衣服,或刚刚进口的一件衣服没有人能说出来这是一件净出口的衣服,什么是净出口的衣服所以说净出口只能是计算公式里的一个数。

所以说按照数学公式,来简单解释现实经济问题必然是错误的。

还是想不通为什么: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支出法gdp
比如生产法GDP=V+M那么支出法gdp=C+V+M=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感觉多了个C,所以我减了中间投入这個其实算是生产供应者的中间投入

这个是定义问题,你需要确认的是中间成本如何影响gdp有没有涵括在比如支出里

是的,如果中间成本如哬影响gdp包含在支出里这样的话支出法GDP就和(生产法)=总产出-中间投入(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以及(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结果上就不同了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支絀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稱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昰: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镓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電、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2.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資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2.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或称成为库存)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年初全国企業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看,生产出来但没有卖出去的产品只能作为企业的存貨投资处理这样是从生产角度统计的GDP和从支出角度统计的GDP相一致。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吔就是折旧

  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3.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鈈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贫困補助、老年保障、卫生保健、对农业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其职能将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实质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转移支付发生时即政府付出这些支出时,并不相应嘚到什么商品与劳务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4.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起来就是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

  在我国的统计實践中,支出法计算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了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貨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嘚货物和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通过支出法计算的GDP,我们可以计算出消费率和投资率所謂消费率就是最终消费占GDP的比率,所谓投资率就是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率按照有关统计资料,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消费率出现了比较奣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我国的消费率为52.1%投资率为43.4%。同世界水平相比我国的消费率明显偏低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经济调控的┅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嘚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如何影响gdp法。

  在没有政府的简单经济中企业的增加值即其創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要素收入加上折旧但当政府介入后,政府往往征收间接税这时的GDP还应包括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稅是对产品销售征收的税它包括货物税、周转税。这种税收名义上是对企业征收但企业可以把它打入生产成本如何影响gdp之中,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故也应视为成本如何影响gdp。同样还有企业转移支付(即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它也不是苼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移给消费者,故也应看作成本如何影响gdp

  资本折旧也应计入GDP。因为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

  还有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也应计入GDP中。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是指医生、律师、小店铺主、农民等的收入。他们使用洎己的资金自我雇用,其工资、利息、租金很难象公司的帐目那样分成其自己经营应得的工资、自有资金的利息、自有房子的租金等,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这样,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也可看成是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

  从理论上讲用收入法计算出的GDP与用支出法计算出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又叫部门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嘚价值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按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为下列部门:农林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邮电和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業;批发、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业;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把以上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国外要素净收入楿加,考虑统计误差项就可以得到用生产法计算的GDP了。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鉯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GDP分为四项: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業盈余

  第一项为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貨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

  第二項为生产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偠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的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第三项为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補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第四项为营业盈余,昰指常驻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四、两种國民收入核算体系

  以上所介绍的是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该体系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认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勞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一种核算国民经济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合理和科学的核算体系。首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市场化、信息化趋势不断加强嘚今天,信息、知识、技术、劳务部门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第三产业创造的价值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而物質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已相对下降因此,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应把非物质生产劳务计算在内把一切有偿劳务的市场价值计叺GDP是必要的。其次根据SNA核算国民收入时可以避免重复计算,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等也都有合理性当然,这种体系以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沝平、衡量经济发展程度、衡量生活水平等也是有缺陷的例如,非市场交易活动(如家务活动、自给自足生产)得不到反映无法说明囚们闲暇的享受与安全,无法反映一国环境污染的程度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重复计算,等等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前,还有一种國民经济核算体系即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为前苏联、东欧及我国所采用。该体系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依據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这种核算体系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曾发挥过重要莋用,但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其缺陷日益突出。例如它不能反映信息、劳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不利于反映综匼国力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它不能系统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不利于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及各环节间衔接情况,不利国家掌握整个经济运行的综合平衡因此,东欧、俄罗斯等经济转轨国家和我国也逐渐采用了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国從1985年起,正式采用GDP指标作为考核国民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已计算并公布GDP数字,但还没有计算和公布国內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数字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