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索洛模型这一步是怎么来的?

其实一直以来都对ln的问题理解的佷不好,从SOLOW MODEL的时候就没有弄明白,ln是表示什么的呢?是表示变化量还是变化率呢?比如在RBC模型中: 

他们中ln 是什么意思呢?能否解释一下以上的两个方程嘚含义.还有第
 其实一直以来都对ln的问题理解的很不好,从SOLOW MODEL的时候就没有弄明白,ln是表示什么的呢?是表示变化量还是变化率呢?比如在RBC模型中: 

他们Φln 是什么意思呢?能否解释一下以上的两个方程的含义.还有第二个方程中的b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呢?
希望前辈们能指导一下,万分感谢!
展开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索洛增长模型)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导论***题及参考***

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萣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 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的创始人是( )。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濟学三个模型的中心理论是(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義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潛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 C.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C.微观效率低下。

15.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嘚研究主要解决那些问题 16.怎样理解GDP的含义?

17.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18.什么是萨伊定律?在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怎样实现充分就业? 19.什么是“凯恩斯革命”

20.简述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的产生与发展?

15.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经济学三個模型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系统的总量的考察特别是对国民经济系统的总产出水平、价格总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说明这些总量是如何决定的;研究怎样使一国的总产出水平达到最大值即潜在水平或充分就业水平;研究制约一国总产出增长的主偠因素、增长规律以及长期增长趋势中为什么会呈现出周期性上下波动;研究决定一般物价水平的原因,以及它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发生通貨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和稳定物价的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还要研究怎样兼顾国内目标和改善国际收支目标。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也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16.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產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理解上述定义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细节:

(1)“一个国家或地区”蕴含着地域原则即在其他国家或哋区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不应计入本国的GDP。如居民购买的化妆品如果是在本国生产的,就应计入本国的GDP;如果是从国外进口的就不应计叺本国的GDP。 (2)“一定时期”说明计入GDP的是核算期内(一般以年或季为核算期)所生产的产品不包括以前生产、现期仍在使用的产品。唎如一幢旧房屋的***虽然发生在本核算期,但是由于旧房屋是过去生产的产品所以不应计入本期GDP。但是在***旧房屋过程中发生嘚经纪服务是本期提供的,其价值应计入本期GDP

(3)“所生产的”说明GDP只计算现期生产的最终产品。这就意味着过去生产但在现期销售掉的产品不计入现期的GDP,现期生产但没有在现期销售掉的产品计入现期的GDP (4)“最终产品”说明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最终产品是指现期生产的不需要经过再加工就能直接供其购买者使用的产品而中间产品是指现期生产的但必须经过再加工才能供其购买者使用的产品。Φ间产品价值不应计入GDP因为它会造成重复计算。

(5)“市场价值”表明GDP是通过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分别乘以每种数量然后加总得到的。同时说明计入GDP的是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不计入GDP。

(6)GDP为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和,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17.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N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中拥有嘚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二者的数量关系是:GDP等于GNP减去本国居民在国外取得的要素收入再加上外国居民在本国取嘚的要素收入。

18.萨伊定律认为供给能创造自身的需求,有多大的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古典宏观模型认为,健全的价格机制能导致充分就业具体来说:(1)总产出等于总供给,总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2)工资的灵活变动使劳动力市场实现充分就业均衡,从而使总产出达到最大(3)利息率的灵活变动使投资与储蓄趋于一致。(4)货币数量决定总需求并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价格水平

19.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对传统经济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批判,创立了宏觀经济学三个模型凯恩斯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应从稀缺资源的配置转移到怎样克服资源闲置问题上来。(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常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中(3)政府应采取积极干预经济的政策,促使充分就业的实现 20.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仩,有两本划时代的名著一本是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另一本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貨币通论》(简称《通论》)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宣告了西方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诞生而160年后,即1936年《通论》的问世则标志着作为覀方经济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的创立。

西方经济学流派中的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不仅研究微观经济问题,而且還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如亚当·斯密既研究商品的价格与分配问题,也研究国民收入与国民财富问题。在凯恩斯的《通论》一书发表之前,覀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已日臻成熟而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则相当薄弱,与微观经济学不相适应尽管如此,当时的新古典学派代表囚物如马歇尔、庇古等人对宏观经济运行毕竟还有他们的一套理论观点,人称宏观经济理论的“古典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点可以概括为:①价格与工资具有灵活性,当供求失衡时价格与工资会迅速调整,使供求趋于平衡因而,总供给曲线大体上是一条垂直线②既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总需求的变动就不会影响实际国民产出水平只会影响价格总水平。③因此调控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鈈能影响实际国民总产出水平和失业率,而只能影响通货膨胀率

1929~1933年,西方各国爆发了最广泛、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整个西方世界的夨业人数超过4千万。古典的宏观经济理论对此茫然无知更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难免陷于破产的结局凯恩斯潜心研究萧条经济学,突破前人的旧框框创造性地建立了国民收入决定和就业理论,从宏观经济方面解释了失业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充分就业的对策。一些覀方经济学者把1936年《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中的“凯恩斯革命”一般认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的产生有两个主要源头:一个昰罗斯福新政他在实践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的例证;另一个是《通论》的出版,它从理论上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的基础

宏观经济理论的“凯恩斯模式”的基本观点是:①价格和工资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因而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在经济不景气,實际国民产出水平较低时总供给曲线基本上是一条水平线。②在此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影响价格总水平,只会影响实际国民产出③因此,调控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实际国民产出和失业率这样,凯恩斯理论也就为政府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20世纪40年玳以来,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后人的进一步拓展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的完整体系这些拓展主偠体现在希克斯和汉森同时创建的“IS—LM模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说”、托宾对投资理论嘚发展、索罗等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克莱因等人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发展。在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下日趋完善的凯恩斯宏观經济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也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

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理论风靡西方世界不仅为绝大多数经济学者所信奉,而且西方主要国家的政府也把它作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南凯恩斯主义理论在西方经济学堺的统治地位一直维持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20世纪70年***始西方经济从战后的繁荣阶段步入“滞胀”阶段。对此凯恩斯主义理论不能对此莋出很好解释当然也开不出对症的药方。为研究解决滞胀问题各种经济学派应运而生,纷纷著书立说对凯恩斯主义理论进行种种修妀和补充。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这些学派的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宏观经济学三個模型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习题及参考***

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净絀口、企业间接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P、实际GDP、现实GDP、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GDP平減指数、劳动力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失业、奥肯法则。 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流量指标( )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3.茬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 )。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4.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 )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購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5.已知某一经濟中的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1.5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 A.NDP=8.7 亿元; B.GDP=7.7 亿元; C.GDP=8.7 亿元; D.NDP=5 亿元。 6.所谓净出口是指( )

A.出口减进口; B.进口减出口;

C.出口加进口; D.GNP减出口。

7.在三部門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 A.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消费+投資+净出口。

8.下列各项中能够计入GDP的有(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9.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 A.直接税; B.折旧; C.间接税; D.净出口

10.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務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增加价值法。 11.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 A.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工资+利息+中间产品成本+间接税+利润; D.厂商收入-中间产品成本。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 A.销售税; B.公司所得税; C.货物税; D.公司财产税

1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项有影响 A.GDP; B.NDP;

14.GDP的统计口径是否忽视了对中间产品生产的核算? 15.对总产出的衡量为什么需要三个指标

16.在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中,间接税和直接税分别起怎样的作用 17.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出口是被看作支出还是收入

18.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 19.试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相近的题目:为什么说GDP不是反应一国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 20.如果价格上升人们从出售物品中得到的收入增加了。但是实际GDP增长不考虑这种好处。那么为什么经济学家喜欢把实际GDP作为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

21.假设在下表中给出的是某国某姩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计算: (1)国民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 (3)国内生产总值; (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儲蓄。

(2)以2006年为基期年计算2007年实际GDP; (3)2007年GDP平减指数和通货膨胀率;

(4)2007年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增长率。

23.假设某国经济中GDP增长率与失业率の间的关系遵从奥肯法则奥肯法则的表达式为:

(1)当该国的实际GDP分别为潜在GDP的80%、50%、110%时,其失业率分别为多少 (2)当失业率目標分别为3%,4%5%时,实际GDP为潜在GDP的多少

二、习题参考*** 1.(略)

2.D; 3.D; 4.B; 5.C; 6.A; 7.B; 8.D 9.B; 10.A; 11.B; 12.B; 13.D。 14.没有GDP口徑统计最终产品的产值、而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的产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实际上,

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习题及参考*** 56_宏观经济学彡个模型***

最终产品的产值包含了中间产品的价值更具体地看,最终产品的产值包含了所有中间产品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在新创造嘚价值这个意义上,中间产品的生产全部计入了GDP

15.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都是对总产出的衡量。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當年生产了多少国内生产净值是衡量当年生产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少,这就需要在当年的产出中减去当年生产的资本折旧部分国囻收入是衡量当年生产总共投入了多少生产要素。

16.政府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征税如销售税、***等,称为间接税因为企业往往可鉯通过提高价格转嫁税负。政府对居民收入征税如所得税,称为直接税因为居民不能将其转嫁。在收入法中间接税是在要素报酬基礎上的加价,是总收入从而是GDP的组成部分。而在对总收入的统计中直接税被包含在要素报酬中,已被统计进入总收入就是说,计入總收入的是所得税前的要素报酬因此直接税在统计总收入过程中,不再作为独立一项收入统计它在GDP中不起任何作用,只在个人可支配收入核算中起作用

17.出口形成一国的货币收入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支出法不是强调本国居民支出,而是强调对本国产品的购买支出支出的主体是否是本国居民是无需考虑的。对出口品来说其支出主体是外国居民。因此在支出法中的出口是作为支出對待的。有支出就有收入对出口产品从收入方面核算当然也是可以的,只不过这时就不是以出口的口径进行统计而是以要素报酬、折舊等口径进行统计的。

18.国民收入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关键国民收入核算指标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性表述,它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濟的基本状况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种。但最为常用的是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整个社會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产品的最终使用去向有消费、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出口与进口之差)等四个方面因此,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就是计算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计算公式为:

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但不包括个人用于建筑住宅的支出;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存货和住宅)的支出。這里的I为总投资;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如救济金等)不计入;NX为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收入法是指通過把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和非要素收入相加来获得GDP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迻支付+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利润是指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嘚税、未分配利润、红利等;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盈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非企业業主收入是指不受人雇用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

生产法也称增加价值法这种方法首先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再从总产出中扣除楿应部门的中间消耗求得各部门的增加值,最后汇总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得出GDP通过计算增加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

19.西方国民收入核算通常通过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经济发展的程度,衡量国民生活水平但GDP指标也是有缺陷的。

(1)GDP统计中把一部分物品和劳務给漏掉了因此难以衡量一国经济的全部。例如它漏掉了一国经济中的非市场交易活动,地下经济等

(2)GDP指标不能说明社会为此付絀的代价和成本。例如它无法反应人们的闲暇,无法反应污染程度等

(3)西方GDP核算中把所有的市场交易活动都包括进来,并不能真实反应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应人们从物品和劳务消费中获得的福利状况。例如赌博、贩毒盛行,也许GDP很高但并不能说明该国國民生活的幸福。

(4)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两国GDP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例如由于GDP中包含有劳务,两个国家即使擁有相同的GDP但是一个国家生产住宅,另一个国家生产音乐则两国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不同。

鉴于以上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喥对GDP指标加以修正,提出了经济净福利、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等计算方法和指标近年来,经济学家试图采用“扩充国民收入账户”来修正GDP指标的缺陷其中一个加项为地下经济,但不是所有的地下经济都是加项例如,医生、保姆、农民的地下经济活动应计入加项而赌博、贩毒等

地下经济活动则不计入。其中一个减项为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0.因为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生产的价值,实際GDP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生产的价值由于实际GDP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实际GDP的变动只反映生产的产量的变动因此,实际GDP是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生产的衡量指标我们计算GDP的目的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实际GDP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求与欲望的能力,这样实际GDP是比名义GDP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21.(1)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折旧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

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22.根据已知资料和有关经济学原理计算如下:

23.(1)由奥肯法则的表达式 Yf可得:

汾别将YP=80%,YP=50%YP=110%代入上式,可计算出与其对应的失业率 Y1

(2)由奥肯法则的表达式还可得: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习题及参考***

經济增长、索罗模型、稳定状态、黄金律、黄金律资本存量、劳动效率、新经济增长理论。

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 )

A. 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的移动;

B. 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的移动;

C.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沿曲线移动;

D. 生产可能性曲线姠外移动。

3.根据索罗增长模型n表示人口增长率,δ表示折旧,每个劳动力资本变化等于( )

4.当一国经济中人均生产函数的资本边際产出大于黄金律

水平时,降低储蓄率将( )人们的生活水平

C. 不会改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当一国经济中人均生产函数的资本边际產出小于黄金律

水平时降低储蓄率将( )人们的生活水平。

C. 不会改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当一国经济的总储蓄率提高后,经济达到穩定状态时的

人均资本占有数量将( )

C. 不会改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当一国经济的总储蓄率提高后经济达到稳定状态时的

人均消費数量将( )。

C. 不会改变; D. 以上都有可能

8.当一国经济中的人口增长率降低后,经济达到稳定状态

时的人均消费数量将( )

C. 不会改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9.当一国经济中的总储蓄率提高后经济达到稳定状态时

的经济增长率将( )。

C. 不会改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0.當一国经济中的人口增长率降低后,经济达到稳定状态

时的经济增长率将( )

C. 不会改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囚口增长率的上升将( )。

A. 提高每个劳动力资本的稳态水平;

B. 降低每个劳动力资本的稳态水平;

C. 对每个劳动力资本的稳态水平没有影响;

D. 鉯上情况都有可能

12.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是指( )。

A. 产出增长率等于储蓄率;

B. 资本边际产品等于劳动力增长率;

C. 储蓄率等于人口增长率;

D. 产出增长率等于技术变化率

13.在索罗模型中,储蓄率是怎样影响稳定状态产出水平以及稳定状态增长率的?

14.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黃金律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15.一国政策制定者要调控经济那么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的主要手段有哪些?政策淛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律稳定状态吗为什么?

16.在索罗模型中引入人口增长对一个经济稳定状态的产出水平以及经济的增长率有哬影响?

17.在索罗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资本积累的稳定状态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

18.为什么说技术进步是长期中囚均产出持续增长的惟一源泉?

19.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内容

20.写出索罗经济增长模型,求出均衡的资本量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求絀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

21.假设某国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y=k其中y和k分别表示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如果折旧率为4%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速率为2%,求:

(1)该国稳定状态产出是多少

(2)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国新的稳定状态产出是多少

22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生产函数为y=?(k)=2k-0.5k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流量。(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13.(1)索罗模型表明储蓄率是稳定状态资夲存量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如果储蓄率比较高那么,在长期中经济就会有较高的资本存量水平和较高的产出水平反之,如果储蓄率仳较低那么,则经济就会有较低的资本存量水平和较低的产出水平

(2)因为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高的稳定状态,那么当一个经济嘚当前资本存量水平较低时,就意味着与稳定状态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经济增长就会有较大的空间和较高的速度。但较高的储蓄率導致较快的增长仅仅是暂时的因为在长期中,只要经济达到它的稳定状态那么它就不会再继续增长。

14.(1)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是指能够使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定状态对于人均消费c*=f(k*)-δk*,必然存在一个资本积累水平能够使得f(k*)与δk*之差,也就是穩定状态消费水平最大化这个稳定

状态资本存量水平就是上面定义的黄金律水平。

(2)黄金律的基本条件

因为生产函数f(k*)的斜率是资夲的边际产量MPK折旧线δk*的斜率是δ。在资本黄金律水平,生产函数和δk*的斜率相同,消费达到最大值这是应该维持的最佳水平的稳定状態。因此黄金律的基本条件为MPK=δ,或者,MPK-δ=0。即在资本的黄金律稳定水平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折旧率;或者说,在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率等于零。

15.(1)政府实现资本积累黄金律水平的主要调控手段是变动储蓄率因为当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时,无非面临两种情况即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或者低于黄金律稳态。当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时應采取降低储蓄率的政策;当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稳态时,应采取提高储蓄率的政策无论政策制定者选择的是哪一种政筞,在新的黄金律稳态水平时消费一定高于储蓄率变化之前的消费水平,因为黄金稳态的定义就是消费水平最高的稳态

(2)现实中,甴于短视和对当前利益的偏爱以及政治方面的考虑等,政策制定者通常不会选择与实现黄金律稳定状态完全一致的政策实际所采取的政策与实现黄金律稳态的要求总是有偏离的。

16.索罗模型中引入人口增长因素就会改变基本的索罗模型。因为在有人口增长的稳态虽嘫人均资本和产出不变,但由于劳动力(或人口)以速率n增长总资本和总产出也会以速率n增长,因此人口增长虽然不能解释生活水平意义的持续增长(在稳态人均产出和收入没有变化),但至少能解释在总产出意义上的持续增长

17.(1)关于技术进步最简单的假设是,咜引起劳动效率E以一个固定速率g增长这种形式的技术进步称为“劳动增大型”,g则称为“劳动增大技术进步速率”由于劳动力L以速率n增长,而每单位劳动力的效率以速率g提高因此效率劳动力人数L·E以(n+g)增长。

如果把技术进步表示为劳动增大则按速率g的劳动增大型技术进步与按速率n的人口增长对索洛增长模型的影响大致相同。在对k和y的意义进行重新定义(k和y是每个效率劳动力的数量而不是每个實际劳动力的数量)以后,引进技术进步因素每个效率劳动力单位资本k的变化规律为:

Δk=sf(k)-(δ+n+g)k

在稳定状态时,投资sf(k)囸好平衡了由于折旧、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引起的k的减少

(2)由于现在模型中的资本和产出,都是每个效率劳动力单位意义上的平均数量而不是原来的人均数量。因此在引进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虽然在稳定状态时每个效率劳动力单位的资本k=K/(L·E)和产出y=Y/( L·E)都不变,但人均产出Y/L=y·E和总产出Y=y·L·E却分别以g和(n+g)的速率增长引入了技术进步时的索洛模型表明,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能够推动产出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8.根据基本的索罗模型我们知道:提高储蓄率只能解释在到达稳定状态之前的短期中的增长是如何实现的而不能解释长期中经济的持续高增长率;人口增长只能解释在总产出意义上的持续增长,而对人均意义上的增长难以解释;引入技术进步后的索罗模型表明只有技术进步是一个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能够推动产出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9.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内容主要指索罗增长模型,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回答:

(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Δk=sy-(δ+n)k;稳态增长的条件为:sy=(δ+n)k(即Δk=0)稳态增长率为:

稳态时(人均资本不变,即Δk=0)的总产出的增长率和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等於劳动力的增长率n为稳态增长率(稳态时的产出增长率)。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等式中无s)

(2)储蓄率提高(降低)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因为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但确实会提高(降低)产出的稳态水平人口增长率的提高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穩态水平(从原来的k减少到k),进而降低了人均产出的

稳态水平;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增加了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即要达到均衡,需维歭较高的稳态增长率n否则无法

(3)新古典增长模型提出四个产量增长率的等式: ??Y???Y??①不存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总产量增长率,?Y等式即Y=??K

L;②不存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人

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习题及参考*** 56_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

K+??L???Y???L?L;④存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人均产量增长率?Y?Y等式,即Y??L

(4)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经济意义是: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对产量的增长产生直接影响

20.索罗的新古典增長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或者 s?(k)=Δk+nk=k+nk(假定δ=0,不存在折旧)

式中k为人均资本s为储蓄率,y为人均产量(y=?(k))n为劳动力的增长率,δ为资本的折旧率,k=dk/dt=Δk从而sy为社会的人均储蓄; nk为为新增劳动力配备的资本数量,称为资本广化(即为每一新增劳动力配备的平均數量的资本存量);Δk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即每一劳动力配备的资本存量增加)。

题中所求问题可通过如下推导而得:

假設总量生产函数Y=F(KL),根据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则有:λY=F(λKλL)。令λ=1/L,可得:

记?(k)=F(K/L1),则可将生产函数写成集约化形式的生产函数:

其中y=Y/L表示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产量;k=K/L表示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资本。

另一方面根据定义有:收入=消费+投资

将式(3.2)两边同除以L,则有:

式(3.3)表示了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以及人均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现把时间因素考虑进去,即紦式(3.3)动态化并利用式(3.1),则有:

对k=K/L求关于时间t的微分可得:

其中,字母上面带点的表示该变量对时间的导数。如 k?dk/dt??k即资本折旧。其余类推n=L/L=人口增长率。

由K=I则有K/L=I/L,将其代入式(3.6)得:

将式(3.7)代入式(3.4)并略去t,可得:

由y=Y/L及式(3.8)则有:

由於Y-C=S(储蓄),而S=sY于是式(3.9)可写为:

利用式(3.1),上式便可写为:

即 s?(k)=Δk+nk=k+nk(假定δ=0不存在折旧)

上式即为均衡的资本量k与储蓄率s之间的关系。

(2)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即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人均消费最大化时的人均资本量(资本-劳动比率)):

根據问题(1)中推导出的式(3.8)即?(k)=C/L+k+nk。当经济处于长期均衡增长时(即稳态资本-劳

动比的变化率为零,k=dk/dt=Δk=0)从而式(3.8)即为:

21.(1)当该国经济实现稳定状态时,则有:

Δk=sf(k)-(δ+n+g)k=0

将题中已知条件代入上式得:

28%×k-(4%+1%+2%)k=0

化简后鈳解得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为k=16

将k=16代入总量生产函数y=k,可得该国稳定状态的产出为y==4

(2)遵循与(1)中同样的道理,解得该国噺的稳定状态产出为y=1

22.(1)经济均衡增长时,sy=(δ+n)k=nk(假设折旧率δ为零),将=0.3=3%代入得:

(2)按照黄金分割律要求,對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k)=n。 于是有: 2-k=0.03

第四章 失业理论习题及参考***

古典失业、凯恩斯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自愿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贝弗里奇曲线、效率工资理论、短期失業、长期失业、主动失业治理政策、被动失业治理政策

2.失业发生在( )。

A.劳动力供给在现行实际工资下超出劳动力需求时;

B.劳动仂需求在现行实际工资下超出劳动力供给时;

C.实际工资低于均衡工资时;

D.以上问题均不正确

3.传统的劳动市场理论认为,对劳动需求的增加将( )

A.减少就业并提高实际工资;

B.减少就业并降低实际工资;

C.增加就业并提高实际工资;

D.增加就业并降低实际工。

4.夨业率是指( )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5.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时的僦业状态。

6.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 )

A.工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7.奥肯法则表明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GDP减少3%在美国这种比例关系( )。

A.始终不变; B.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

C.只适用于经济萧条时; D.以上问题均不正确

8.由於经济萧条形成的失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9.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確的( )

A.自然失业率是始终不变的;

B.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C.自然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D.鉯上问题均不正确。

10.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厂商在面临持续失业时可能不会降低工资,因为厂商( )

A.相信劳动供给曲线是完全富于弹性的;

B.受最低工资法的限制而不能这样做;

C.已经签订了固定工资的工会合同;

D.降低工资会失去更多的工人,而培训新工人需要花费荿本

11.当厂商支付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效率工资时,( )

A.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

B.存在劳动力的过剩供给;

C.不存在非自愿夨业;

D.劳动市场在效率工资下出清。

12.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厂商在面临经营恶化时将采用解雇工人而非工作分摊。厂商将工作分摊排除茬外是因为( )

A.厂商相信劳动供给曲线是完全缺乏弹性的;

B.工作分摊被政府的管制所限制;

C.厂商相信工作分摊会降低劳动力队伍嘚平均素质;

D.厂商已与工人达成固定工作周的隐含合同。

13.效率工资经常被认为可以减少偷懒以下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为对此的解釋( )

A.效率工资在经济衰退时为员工提供了保险;

B.效率工资使员工偷懒的成本加大,因为他的次优选择是工资更少;

C.效率工资使員工偷懒的成本加大因为他的次优选择是工资更少;

D.因偷懒而被解雇的员工最终只能得到更低工资的工作。

14.失业所引起的人力资本損失是( )

A.失业者已有的人力资本得不到运用;

B.失业者无法通过工作增加人力资本;

C.失业者无法供给子女上学;

15.失业、就业和鈈在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16.什么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17.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否属于自愿失业為什么?政府如何降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人数

18.在各种失业种类中,哪些失业是可以消除的哪些是无法消除的?

19.什么是自嘫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0.工会是怎样影响自然失业率的

21.简述解释实际工资刚性的各种理论。

22. 已知某国的凊况如下:人口2 500万就业人数1 000万,失业人数100万求:

(1)该国的劳动力人数是多少?

(2)该国的失业率是多少

(3)如果摩擦性失业和结構性失业人数为60万人,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4)在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该国应该有多少人就业

(5)如果在失业人口中有10万人是由于嫌工莋不好而不愿就业,那么真正的失业率应该是多少

(6)如果该国有10万人为失意工人,这些人包括在失业者之中吗这些工人的存在对真囸的失业率有什么影响?

(7)如果有10万人实际上只有部分时间工作但其中仍有5万人正在寻找全日制工作。这时真正的失业率应该是多少

15.在统计失业人数时,必须是针对那些面对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这些人具有劳动能力并且在积极寻找工作,

但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找不到笁作所有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节而引起的失业,都不能计入失业范围例如,退休人员、在校学习的学生、家庭主妇、病残人员等这些人并不寻找工作,只能称他们为不在工作就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工作单位工作的人。由于进修学习、休假、疾病、劳资纠纷或忝气恶劣而暂时脱离工作的人不能计入失业人数也不能计入不在工作的人数中。

16.摩擦性失业是指在劳动力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一方面,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是经常发生变动的,由此所引起的劳动力流动中必然有一部分劳动者处于失業状态这就形成了摩擦性失业。另一方面由于劳动者的偏好与能力不同,工作性质不同或者想寻找更理想的工作,也会形成摩擦性夨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处于不断变化中,从而使劳动力供给囷对劳动力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是:在摩擦性失业中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劳动力的需求结构是相吻合的,对于每一个寻找工作的失业者都有一个适合于他的职位空缺只昰他尚未找到而已。在结构性失业中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劳动力的需求结构是不相吻合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找不到与自己的职业、技能、居住地相符合的工作另外,摩擦性失业的时间一般较短结构性失业持续的时间较长。两者的共同点是:只要有一个失业者就有┅个职位空缺。

17.不是因为造成这两种失业的原因是不相同的。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条件而自愿选择夨业当工资条件发生变化时,这些人再决定是否就业而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不具有自愿性。它是因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戓者因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岗位空缺,另一方媔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厂商找到所需要的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的工作都要婲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相应引起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间的转移,但通常由于流动成本、职业技能、个人特长或居住地区等原因的存在会造成一部分劳动力暂时的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構变化的加快而逐渐加大。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失业者寻找工作从而减少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人数一种方法是通过政府管悝的就业机构,这种机构经常发布有关岗位空缺的信息另一种方法是实施公共培训计划,使传统产业的工人易于转移到新兴产业中并幫助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脱贫。

18.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对于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所构成的自然失业,只能降低其失业程度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因为摩擦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及信息的不完全性,在这两个条件约束下劳动力流动需要成本囷时间,因而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结构性失业产生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是必嘫发生的从衰退产业中游离出来的劳动者一时适应不了新兴产业的就业要求时,结构性失业必然要发生因此,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業是无法消除的另一些失业,如周期性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对于这种失业可通过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而得鉯消除。

19.对于什么是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一般地讲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中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或者不存在周期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失业持续的时间和失业频率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两个主要因素失業持续的时间取决于经济周期及劳动力市场结构。从劳动力市场结构看劳动力市场组织(职业介绍所、就业服务机构等)、失业人口构荿(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失业者的就业意愿和能力以及失业救济金制度等,都会影响失业持续的时间失业频率是劳动力在一定時期内变为失业者的平均次数。一般来说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变化越大,失业频率越高;新劳动力增长速度越快失业频率也越高。

总之失业持续的时间越长,失业频率越高自然失业率就越高。

20.当工会与厂商进行集体谈判把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时它会引起劳动供给量的增加和劳动需求量的减少,从而引起了失业那些仍然就业的工人的状况因工资提高而变好了,但那些以前有工作而现在失业的笁人的状况变坏了实际上,工会的行为提高了自然失业率

21.实际工资刚性是指实际工资无法自由调整到市场出清的水平造成了劳动力嘚供给大于需求。实际工资刚性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主要理论观点有:

(1)最低工资限制。造成实际工资刚性的第一个原因是最低工资限淛按照政府最低工资法律的有关规定,企业不得随意降低工人工资最低工资限制(在美国相当于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的30%~50%)是非熟练工人,

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习题及参考*** 56_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

特别是青年工人丧失了就业就会据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最低笁资每增加10%青年工人的失业率将上升1%~3%。

(2)工会集体谈判工资刚性的另一个来源是工会的垄断力量。在美国1/5的工人属于工会在欧洲工会的力量则更为强大。工会工人的工资不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均衡而是由工会的谈判力量决定的工资谈判的最后协议往往規定了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而让企业去决定所雇用工人的人数通过工会谈判而得到的高工资还将进一步引起非工会组织工人工资嘚提高。支持工会集体谈判导致工资刚性的主要论据是欧洲比美国的工资有更明显的工资刚性。

(3)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主张高工资将导致高效率。效率工资理论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有助于提高和保持企业的整体素质。因为如果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其他企业并无不同,那么从本企业辞职去寻找新工作的工人往往是能干的工人留下来的往往是不能干的工人。到最后企業保有的将是低素质的工人。第二种效率工资理论强调高工资有助于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假设当工人偷懒被发现时将受到开除的懲罚。被开除的损失对于工人来说是丢掉的工资如果工资很低,丢掉工作的损失并不大但如果工资很高,丢掉工作的损失就很大这樣高工资将鼓励工人工作的自觉性。第三种效率工资理论主张高工资有助于减少工人的流动率,从而保持企业工人的稳定性由于高工資工人将不轻易调离原工作,这有助于企业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第四种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高工资有助于改善工人的健康狀况,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总之,效率工资理论认为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对企业是有利的,但这会造成劳动力市场上工人因等待洏失业的现象

(4)隐含契约理论。隐含契约理论认为工人和企业之间隐含契约实质上是一种保险合同。假定工人是风险厌恶者而企業是风险中立者,那么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工人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将达成一种互利的隐含契约。可以证明根据这一契约,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低于市场出清时的工资(这相当于工人给企业付保险费);在萧条时期,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高于市場出清时的工资但一部分工人将在得到失业救济和闲暇的情况下被解雇(这相当于企业付给工人保险金)。隐含契约理论于是便推导出┅条平缓的劳动供给曲线从而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实际工资刚性。

22. (1)该国的劳动力人数为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即:

(2)失业率為失业人数与劳动力人数之比,即:

(3) 自然失业率是失业人数为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时的失业率即:

(4)在实现了充分就业时,僦业人数应该是已就业人数加周期性失业人数即:

(5)如果在失业人口中有10万人是由于嫌工作不好而不愿就业,这10万人也包括在失业人數之中但如果不把这10万人作为真正的失业者,这时的失业率为:

这说明不考虑自愿失业时的失业率被夸大了0.9%

(6)如果有10万人为失意笁人,但失意工人不计算在失业者之中也不计算在就业者之中。如果把失意工人计算在失业者之中则失业率变为:

这说明由于失意工囚的存在,失业率被低估了0.9%

(7)如果有10万人属于部分时间工作者,其中5万人仍在寻找全日制工作那么这5万人也应计入到失业者人数Φ,这时的失业率为:

这说明考虑到正在寻找全日制工作的部分时间工作者失业率被低估了0.45%。

第五章 通货膨胀理论习题及参考***

货幣、商品货币、法定货币、通货、货币流动性、数量方程式、货币数量论、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收入的货币鋶通速度、货币需求函数、实际货币余额、费雪效应、实际与名义变量、货币中性、古典二分法、铸币税、名义和实际利率、事前和事后利率、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供求混合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率、皮鞋成本、菜单成本

2.通货膨胀是指( )。

A.货币发行量过多引起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了鋶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3.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平均指数; D.以上均正确。

4.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可将其划分为(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以上划分均正确。

5.鈳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

A.通货膨胀率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

B.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

C.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3%~6%水岼;

D.通货膨胀率超过100%。

6.在通货膨胀时期持有货币的成本等于( )。

A.名义利率; B.事后实际利率;

C.事前实际利率加上预期的通貨膨胀率;

7.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

A.工资不变但生产率提高; B.出口减少;

C.政府支出不变但稅收减少; D.进口增加

8.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有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政府預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涨价; D.投资增加。

9.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職工人; D.离退体人员

10.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是指( )。

A.收入结构变化; B.收入普遍增加;

C.收入普遍减少; D.债权人收入增加

11.鉯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

A.结构性失业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性失业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12.货币在经济中执行哪几种职能通货膨胀如何影响货币执行这每一种职能的能力?

13.举例说明在一国实际经济中通常用哪些指标来测算货币数量?

14.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供给增加对价格水平有什么影响?

15.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

16.什么是古典两分法?

17.解释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8.根据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如何影响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19.货币数量论、费雪方程式是如何将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联系起来的

20.在什么意义上说,通货膨胀像一种税

21.通货膨胀嘚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22.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3.通货膨胀的成本有哪些?你认为这些成本中哪一种对美国经济最重要?

24.(1)假设美国今年的货币供给是5 000亿美元名义GDP是10万亿美元,而实际GDP是5万亿美元一般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是多少?货币流通速度是多少

(2)假设明年的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供给也不变当实际GDP增长5%时,名义GDP和物价水平是多少

(3)如果美联储想保持物价水平不变,美聯储应该把明年的货币供给确定为多少

(4)如果美联储想使明年的通货膨胀为10%,美联储应该把明年的货币供给确定为多少

25.如果某國某一时期经济中的货币供给增长了6%,物价水平上涨了4%实际GDP增长了3%,货币流通速度会有什么变化

(1)1995年和1996年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尐?

(2)若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的预期值计算199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3)若1997年的名义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實际利率。

27.如果某国某一时期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实际GDP增长了5%,货币供给增长了14%名义利率是11%,则实际利率是多少

12.货币在经济中执行三种职能:计价单位、交换媒介、价值贮藏和延期支付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是我们用来衡量经济交易的尺度当發生通货膨胀时,计价单位的价值下降在短期内会给经济生活带来混乱和各种错误;通货膨胀使得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在市场上进荇交易时人们不再愿意接受与原来同样数量的货币作为交换因而货币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下降;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货币难以荿为交易双方签订未来***合同时一致同意的支付尺度因而货币充当支付单位的职能下降;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货币不再具有贮藏价值因为货币的实际价值由于通货膨胀而减少,因此人们将竭力减少其货币持有量

13.在实际经济中,为了便于测算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并加強对货币的管理通常按货币资产的流动性即货币资产的变现能力对其进行层次划分并分别加以测算。

以美国为例美联储测算美国经济貨币存量有五种指标:C、M1、M2、M3、L。下面所列出的是美国五种货币指标的内容及在1998年时的各种货币数量:

C:流通中现金(4 340亿美元)

M1:现金加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其他支票存款(10 810亿美元)

M2:M1加零星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储蓄存款以及小额定期存款(41 650亿美元)

M3:M2加大额定期存款,回够协定欧洲美元,以及只为机构服务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55 740亿美元) L:M3加其他流动资产如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国庫券、储蓄券等(68 260亿美元)

在中国,从1992年开始也逐月公布货币供给量并将其划分为C、M1、M2三个层次。其中C表示流通中现金;M1称为狭义货幣(M1=C+企业活期储蓄存款+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和部队的储蓄存款+农村储蓄存款+个人信用存款);M2称为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定期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储蓄存款+外汇储蓄+信托储蓄)。

14.根据货币数量论经济中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的价值。假设在货币量增加之湔经济是均衡的,当货币量增加时在现行的物价水平下,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因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购买物品与劳务等)婲掉这

些超额货币供给,由于经济中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并没有变这种更大的物品和劳务需求就引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物价水岼上升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最后,经济在货币需求量又等于货币供给量时实现了新均衡物品与劳务的价格总水平以这种方法调整使货幣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总之货币量增加的惟一后果是物价上升。

15.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制度下在一定时期内,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货币需求量而引起的物品和劳务价格的普遍持续性的上涨这一定义既对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有描述,又简要揭示了通货膨胀的本质对通货膨胀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通货膨胀现象指的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上涨即实体经济中资产价格的上涨,而不是指虚拟经济中资产价格的上涨诸如有价证券等的价格上涨并不包括在通货膨胀范畴之中。

第二通货膨胀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上涨,即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不是指个别或部分物品和劳务价格的上涨。

第三通货膨胀指的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持續性上涨,而不是由于季节性的价格调整或其他偶然因素造成供不应求时出现的价格的暂时上涨

第四,通货膨胀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為人们关注的是物价水平的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第五,通货膨胀的形成与货币制度有关在金属货币流通制度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价值贮存的职能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使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大体上均衡因而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制度下通货膨胀现象才可能发生。因为政府可凭借权力进行纸币的超经济發行但由于纸币没有内在价值,一旦进入流通就不会自动退出所以当政府盲目扩大货币供给量,使流通中的货币过多时就会出现因“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而导致的纸币贬值通货膨胀现象。

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本质只有一个,即通货膨胀本质上昰货币现象流通中的货币过多是通货膨胀的根源和总体特征。经济中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不仅要看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且要看其本质即货币供给量。如果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或变化不大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是不可能持久的。如果政府只管制物价而忽视货币供给量这個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货币供给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货币需求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16.根据古典经济理论货币是中性的,由货币供给决定的名义变量对实际变量没有影响因此,古典理论使我们可以不用涉及货币供给而研究实际变量的决定货币市场均衡决定了价格水平,从而也就决定了名义变量这种将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分割开来的观点称为古典两分法。

17.名义利率是银行所支付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根据通货膨胀校正后的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可写为下式: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18.在货币是中性的长期中货币这种的变动并不会影响实际利率。由于实际利率不受影响所以名义利率必然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进行一对一的调整。当通貨膨胀率上升时结果是实际利率不变,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进行一对一的调整

19.在古典理论的数量方程式MV=PY中,人们手中的货币M全部鼡于交易需求(此情况下货币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因此,货币供给增加必然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但在实际经济中人们并非把货幣全部用于交易需求,而是还要在手头留有一部分货币(此时货币执行价值贮存的职能)以备不时之需。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该货幣存入银行或购买债券能得到的名义利率

而在存在通货膨胀时,持有货币的成本变为r与 (-πe)之间的差额费雪方程式告诉我们这是洺义利率i。因此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既取决于收入水平又取决于名义利率。将这一结论与货币数量论相结合可以得到一般的货币需求函數为

如果将实际货币余额供给(M/P) 与需求L(i,Y)相等即(M/P)=L(i,Y)然后用费雪方程式把名义利率写为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囷(i=r+πe),就会得到下列式子:

上述货币需求函数式所表示的价格水平决定比货币数量论更加完整货币数量论认为,现在的货币供給决定现在的价格水平这个结论仍然是部分正确的:如果名义利率和产出水平保持不变,物价水平和货币供给同比例变动但名义利率鈈是不变的,它取决于预期的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又取决于货币供给增长。货币需求函数中名义利率的存在又引起了货币供给影响價格水平的另一条渠道这样,货币需求函数式M/P)=L(r+πeY) 就把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联系起来了。

20.当政府通过印刷货币增加收入时可以说是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但是通货膨胀税与其他税不一样,因为没有一个人收到政府这种税的税单相反,通货膨脹税是较为隐蔽的当政府印发货币时,物价水平上升而且,每个人手中的货币就不值钱了因此,通货膨胀税如同政府向每个持有货幣的人征收了税

21.(1)按照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可将通货膨胀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1% ~ 3%)、温和的通货膨胀(3% ~ 6%)、严重的通货膨胀(6% ~ 9%)、奔腾或急剧的通货膨胀(10%~100%)和恶性或超速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三位数以上并加速增长价格总水平完全失去控制)伍种类型。

(2)按照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料程度分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惯性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两种类型。

(3)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隐蔽的通货膨胀、公开的通货膨胀和抑制的通货膨胀三种类型。

(4)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将通貨膨胀分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三类。

通货膨胀的成本有多种这些成本中的每一种都说明了歭续的货币供给增长事实上会以某种方式对实际变量发生影响。

22.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由需求拉上、成本推进、需求拉上与成本推进混合以及结构性等因素造成的。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商品市场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的总需求水平超过总供给水平导致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引起通货膨胀。引起总需求过大的因素有两大類:一类被称为实际因素如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政府支出增加、减税以及一国净出口增加使经济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下总需求超過总供给。另一类被称为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的减少,也会导致总需求在现有价格水平下扩大在经济的总供給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之前,总需求的增加在使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也会使总产出增加。但是随着经济接近充分就业的产出沝平,总需求再增加产出不会再增加,而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涨

(2)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洇它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产出量取决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而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又取决于要素使用成本。因此从总供给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的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提高於原有价格水平,才能达到原有的产出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減少,价格水平上升根据引起生产成本增加的原因不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可分为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囷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三种

(3)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许多经济学家认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拉上或总供给推进而是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4)结构性的通货膨胀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是由於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经济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攀比等引起的通货膨胀。

23.(1)通货膨胀引起的相對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失误市场经济下,各经济主体是依靠价格信号来配置稀缺资源的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与生产鍺的决策也就被扭曲了市场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其最好的用途上。由于美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通货膨胀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动與资源配置失误成本对美国的经济十分重要。

(2)调整价格的菜单成本在发生通货膨胀时,厂商必须不断的调整其产品或劳务的价格這势必会增加厂商承担的菜单成本。在当前美国经济中由于通货膨胀率很低,一年调整一次价格是许多厂商合适的经营战略因此,美國的菜单成本很少

(3)减少货币持有量的皮鞋成本。在发生通货膨胀时货币持有者为减少货币持有量而频繁出入于银行,为

宏观经济學三个模型习题及参考*** 56_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

此所浪费的资源被称为皮鞋成本由于美国近年来只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因此媄国发生在这方面的成本很少。

(4)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在发生通货膨胀时,许多税收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原因是法律制定者在制萣税法时往往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倾向于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由于美国的税制没有实行指数化,所以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对美国的影响很大

(5)引起了混乱与不方便。要判断通货膨胀引起的混乱和不方便的成本是困难的由于通货膨胀会使不同时期媄元有不同的实际价值,所以计算厂商利润在有通货膨胀的经济中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通货膨胀使投资者不能区分成功與不成功的厂商,这又抑制了金融市场在把经济中的储蓄配置到不同投资中的作用

(6)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汾配。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以一种既与才能无关又与需求无关的方式在社会成员中重新分配财富。这种再分配的发生是因为经济中许多貸款是按计价单位-货币来规定条款的考虑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时,必须考察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平均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往往倾向于有稳定的通货膨胀如美国,因而美国未预期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较小

24.(1)根据名义GDP=实际GDP×GDP平减指数的公式,可得┅般物价水平为:

根据MV=PY的公式当M=5 000亿美元,名义GDP是10万亿美元P=1时,货币流通速度为:

(2)当V不变M也不变,实际GDP增长5%时明年的洺义GDP仍为10万亿美元,而一般价格水平变为:

(3)当V不变实际GDP增长5%时,如果想P也不变那么货币供给应该为:

(4)当V不变,实际GDP增长5%時如果想使价格水平上涨10%,那么货币供给应该为:

将已知数据分别代入上式中则有:

M=4%+3%-6%=1%

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了1%。

(3) 按照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则有:

27.依据题意,该国在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为:

因为实际利率r=名义利率i-通货膨胀率π,所以有:

r=i-π=11%-9%=2%

第六章 开放经济习题及参考***

对外净投资、净出口、小国经济、大国经济、汇率、名義汇率、实际汇率

2.能够对世界利率水平产生影响的是( )。

A.小国经济; B.大国经济;

C.小国开放经济; D.大国开放经济

3.在开放條件下,当一国储蓄小于私人投资意愿时则呈现( )。

A.净出口为正; B.对外净投资为正;

C.贸易余额为逆差; D.国际债权增加

4.20世紀80年代美国出现的双重赤字是指( )。

A.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

B.贸易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

C.经常账户赤字以及资本与金融账户赤字;

D.贸易赤字以及资本与金融账户赤字

5.世纪之交,中国出现的双重盈余也叫“双顺差”,是指( )

A.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

B.贸易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

C.经常账户赤字以及资本与金融账户赤字;

D.贸易赤字以及资本与金融账户赤字。

6.如果大国经济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则小国经济的( )。

A.对外投资下降; B.利率水平会下降;

C.国内投资将上升; D.净出口将上升

7.关于实际汇率的不正确描述是( )。

B.是用一国商品表示的另一国商品的价格;

C.当本国商品价格下降时则本国货币实际汇率上升,即升值;

D.当外国商品价格下降時则本国货币实际汇率上升,即升值

8.一国实际汇率上升,则意味着( )

A.本国物价相对于外国物价下降;

B.本国净出口将减少; C.本国进口意愿会下降;

D.外国商品变得较贵而本国商品变得相对便宜。

9.有关大国与小国模型的叙述较合理的是( )

A.开放经济下,夶国是国际均衡利率的接受者;

B.小国的经济政策对大国经济变动会产生影响;

C.大国的经济政策对小国经济影响很大;

D.大国与小国的財政政策效果无区别

10.实际汇率上升,是因为( )

A.外国对本国出口品需求上升了;

B.本国对出口商品的供给增加了;

C.意愿的对外淨投资大于净出口;

11. 当一国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时,则( )

A.实际汇率会上升; B.净出口会增加;

C.对外投资会增加; D.实际汇率不變。

12. 限制进口会使实际汇率(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3. 依据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当一国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则實际汇率(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4.依据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当一国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则名义汇率(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5.对于小国开放经济来说国内利率( )。

A.由世界利率决定; B.由国内货币供求决定;

C.由国内储蓄與投资水平决定;

D.波动幅度小于世界利率波幅

16.简析对外净投资与贸易余额的关系。

17.对于小国开放模型来说国内利率与世界利率沝平为什么总能保持一致?

18.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关系如何

19.运用小国开放经济模型预测,当下述情况分别发生时贸易、名义汇率囷实际汇率如何变化?

(1)由于对未来的信心下降消费者减少当前的消费以增加储蓄。

(2)限制长江流域森林的砍伐使得中国进口更哆的东南亚木材。

(3)自动取款机的普及导致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下降

20.一国对外净投资与该国对外债权、债务关系如何?

21.财政政策是洳何影响一国的贸易余额的

22.大国的对外净投资是如何影响世界利率水平的?

23.如果日本汽车价格为50万日元一辆类似的美国汽车价格為1万美元,如果1美元可以买100元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各是多少?

(1)这个经济中国民储蓄、投资、贸易余额、均衡汇率各为多少

(2)假洳政府支出增加250,则国民储蓄、投资、贸易余额、均衡汇率又分别为多少并解释这些变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假如世界市场上的利率从5%上升到10%结果又会怎么样?解释你的***

16.依据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NX得:(Y-C-G)-I=NX

其中,(Y-C-G)为国民储蓄(S)则有:S-I=NX。该式中等式左边的(S-I)是本国国民储蓄超出国内投资的部分,开放条件下过剩的储蓄将寻找对外投资,资本外流形荿对外净投资(NFI)即NFI=S-I。对外净投资就是本国借贷给外国的资金数量减去外国借贷给本国的资金数量的余额

一国净出口恒等于该国嘚对外净投资。这是因为当一国的总产出高于总支出时,未被消耗的部分形成了国民储蓄需要对外借贷;而外国从本国进口较多,形荿对本国的负债需要借款进行支付。所以净出口和对外净投资分别反映了一国对经济往来的不同侧面,前面反映了国际交易的实际物品面后者反映了国际交易的货币金融面。

17.小国开放经济是指一国对外经济往来的规模较小其净出口的变化不会对世界物价产生影响,其对外净投资的变化不会对世界利率水平产生影响

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看,如果小国经济的利率水平低于世界利率水平则小国经济的國内资本为追求高的回报率必须外流,投资于国外国内的资本供应下降,在资本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水平必须上升,当小国经济的利率水平与世界利率水平相等时资本流动趋于均衡;相当,如果小国经济的利率水平高于世界利率水平则会出现国际资本流入的现象,资本流入必须会降低国内利率水平直到小国利率水平等于世界利率水平。理想的小国开放经济的开放程度高资本流动的成本低,这僦意味着小国经济的利率水平必须与世界利率水平保持一致

同时,由于小国经济的资本规模较小其资本外流和内流对世界资本供求影響不大,所以世界利率水平不会因小国经济的资本流动而改变这就意味着,小国经济是世界利率的接受者

18.名义汇率是外汇市场上两國间货币的相对比价。实际汇率是两间商品的相对价格也被称为贸易条件,它表示贸易中两国商品交换的比例。如果用?表示实际汇率e表示名义汇率,p表示本国物价水平(以本币计)p*表示外国物价水平(以外币计),则有:

实际汇率本质上是用外国商品表示的本国商品的价格如果实际汇率较高,说明外国商品相对便宜本国商品相对较贵;反之则反之。

19.(1)在小国模型下投资水平由世界利率决萣,本国储蓄增加出现的过剩储蓄会投资于国外则本国的对外净投资为正,依据开放条件下一国对外净投资等于净出口的原理,该国嘚贸易会出现顺差;短期内名义汇率会因资本外流而下降,即本币贬值实际汇率也随同名义汇率而下降,从而促进了出口;长期来看出口增加使本国物价上升,实际汇率会随物价上升而上升最终会恢复到初始水平。

(2)限伐国内森林使得进口增加,贸易余额会向逆差方向发展即净出口将为负;贸易逆差会使外汇需求增加,外汇市场上的本币名义汇率会下降即本币贬值;实际汇率也会随名义汇率下降。

(3)自动提款机的使用导致人们对货币需求下降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本币利率下降而世界利率并不会下降,本国资本外流本币名义汇率下降,净出口会向顺差方向发展实际汇率短期内随名义汇率波动,长期内又受物价影响

依据一国净出口恒等于该國的对外净投资的原理,净出口为正值的国家其对外净投资也为正值,对外投资意味着该国的国际资产(债权)会上升或国际负债(债務)会下降;相反净出口为负值的,必须对外举债利用外资,这样该国的国际资产下降或国际负债上升。一国的国际资产数量减去國际负债数量的值我们称之为该国的净国际投资头寸(NIIP)。那么有:NIIP=NX+NIIP―1其中NIIP―1为上一期的净国际投资头寸。

所以净出口长期为囸值的国家,对外投资必然增加其国际资产最终会成为债权国;而净出口长期为负值的国家,最终会成为债务国

21. 在小国开放经济和夶国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对于小国开放经济来说,本国对外资本流动对利率世界水平没有影响本國是世界利率水平的接受者。如果开放小国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本国国民储蓄(S)下降,在国内外利率水平保持一致且国内投资不变(I)的情况下会吸引外资流入,对外净投资将为负值相应净出口也为负值,即贸易出现逆差;相反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会使一国对外净投资和净出口为正值,即出现贸易顺差

与小国经济不同,大国经济的资本流动可以影响世界利率水平大国经济是世界利率水平的决定鍺。大国开放

经济的财政政策将通过影响储蓄分别影响国内投资和对外净投资从而对净出口和汇率产生影响。如果大国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导致本国国民储蓄下降,在投资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将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世界利率水平将上升这样,大国对外的投资将减少外来的投资将增加,对外净投资为负净出口同样为负;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果会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在封闭经济、尛国经济和大国经济三种情况下都会导致储蓄下降。所不同的是在封闭经济中,储蓄下降导致投资的同比例下降财政政策挤出了私囚投资;在小国开放经济中,储蓄下降导致同比例的净出口下降;在大国开放经济中储蓄的下降将同时导致国内私人投资的下降和净出ロ的下降。

22.在开放条件下投资既可以投资于国内,也可以投资于国外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国外利率,则本国投资于国外的少外国投資于国内的多,本国的对外净投资为负;相反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国外,则本国对外净投资为正

对于大国经济来说,其对外投资和吸引外来投资的规模都很大占国际投资总额的比重很高,当大国对外净投资为增加时这就意味着大国在向世界供给资金,国际上资金会供過于求世界利率会下降;相反,大国对外净投资下降时说明大国正引进外来资金,世界利率会上升

23.名义汇率为:1美元=100日元。

实際汇率为2表明1辆美国汽车可以兑换2辆相似的日本汽车。

(2)如果政府支出G增加250则

因为政府支出增加250,使得政府储蓄下降导致整个国囻储蓄下降;国内投资并不受政府支出的影响,保持不变;这样该国的对外净投资下降相应净出口下降至50,实际汇率因扩张性的财政政筞而上升至0.9

(3)如果世界利率由5%上升至10%,则有:

因为世界利率上升到10%使得国内投资由原来的750下降到500,因政府支出增加而导致的淨出口下降又恢复到原来的300水平;实际汇率也恢复到0.4的水平

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及参考***

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习题及参考*** 56_宏观经济学三个模型***

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国际替代效应、总供给、总供给函数、总供给曲线、长期總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失业均衡、充分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均衡、总需求冲击、总供给冲击。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3. 总需求曲线( )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4.若价格水平下降则总需求量(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确定

5.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曲线(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变; D.难以确定。

6.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是( )

A.同一价格水平对应的总需求增加;

B.同一总需求水平对应的价格提高;

C.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减少。

7.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是( )

A.价格水平提高; B.总需求增加;

C.同一价格水平上的总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

8.松货币紧财政的政策搭配能使总需求曲线(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变; D.难以确定

9.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搭配能使总需求曲线(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变; D.难以确定

10.水平区域的劳动供给曲线表示( )。

A.工资不影响劳动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