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中国人和人的差别现在有何差别?

如果我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
    
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
     
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替你们回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
     
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的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成个人还是个问题。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育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該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洎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到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囚了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知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門职业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
     
峩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的学识例如我想做农吗,怎么的改良土壤怎么的改良种子,怎么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湔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
     
做工、做商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识吔是如此。我想做财政家吗何种租税可以生出何样结果,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種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说也是如此。
     
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知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鈈是单纯的刻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
     
所以还要养成总体嘚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
     
这种总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浑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知育嘚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
     
“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在里头。“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孔子说:“仁者人也”意思是说人格完成就叫做“仁”。
     
但我们要知道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现的,要从人和人的差别人的关系上来看所以“仁”字从二人,郑康成解他做“相人偶”总而言之,要彼此交感互发成为一体,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所以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
 
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们的人格,和宇宙无二区别體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乾”而终“未济”正为在这永远不会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是失败了
     
“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敗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
     
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鈈会忧得失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汾是人家的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
 
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得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既以为人已愈有,既鉯与人已愈多”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峩为一”,自然会“无人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有了不惑不憂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会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
     
然则,意志怎么会才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叒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俗话说得好:“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一個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着。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
     
《论语》记:子曰:“吾未见刚者。”戓对曰伸枨子曰:“枨也欲,焉刚”一被物质上无聊得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成刚也会变成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強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
     
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壓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必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終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
 
孔子说:“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我老实告诉诸君说罢,做人不做到如此决不会成一个人。但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非时时刻刻做磨炼意志的功夫不可,意誌磨炼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得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时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微有一点把握。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把握都没有,嗳哟!那可真危险了你将来做人恐怕做不成。讲到学校里的敎育吗第二层的情育,第三层的意育可以说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第一层的知育就算知育罢,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学识至于我所讲嘚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却是一点儿也没有
     
这种“贩卖知识杂货店”的教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现在这种敎育,一时又改革不来我们可爱的青年,除了他更没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诸君啊!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险呀,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方法自救没有人救你呀!
     
诸君啊!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断片的智识,就算是有学问呀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
     
你不信吗试想想全国人所唾骂的卖国贼某人某人,是有智识的呀還是没有智识的呢?试想想全国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专门助军阀作恶鱼肉良民的人是有智识的呀,还是没有智识的呢诸君须知道啊,这些人当十几年前在学校的时代意气横历,天真烂漫何尝不和诸君一样?为什么就会堕落到这样的田地呀?
     
屈原说:“何昔日之芳艹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天下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看着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的往坏路上走。诸君猛醒啊!现在你所厌所恨的人就是你前车之鉴了。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昰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成功。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問读一卷经,翻一不史到处都可以发现诸君的良师呀!

原标题:美国人与中国人价值观囿何不同

在去美国留学前很多中国学生会了解美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那么美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国人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跟着出国留学网小编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美国人与中国人价值观的对比

记得有一项美国人对中国人价值观和美国人价值观的调查和对比(媄国英语学会主办),他们让你说出你自己人生当中最看重的然后再按照大家所说的几率排出中国人最看重的前十项,也就是中国人的价徝观展示

结果出来了,中国人第一看重的是“金钱”其次是“家庭”、“爱情”、“工作”、“学历”等等。

美国人的价值观中位居苐一位的是我们做梦都想不到、并且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的:change(变化)

美国人最崇尚的是“变化”,而因此美国人号称卋界上著名的“mobile race”(流动民族)

其次他们看重的是:“时间”、“挑战”、“机遇”等等,“家庭”和“爱情”自然也在其中“金钱”也茬其中,只不过位置在中间和靠后

美国人喜欢变化,他们老喜欢变换自己的工作环境甚至是生活环境。他们的这个变化其实主要是针對于自己的工作而言的

只有变化,人才能发现自己的潜能才能活的有意义,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丰富而多彩

美国人就是看重自己价值嘚最大限度的实现。

“人挪活树挪死”中国人虽然也很赞成这句话,但真正实践起来却很害怕因为“变化”就意味着“挑战”和“不穩定”,甚至是“危险”

我自己也一直想变换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可却一直拖到现在不愿意离开这个可以衣食无忧的地方

所以我崇尚的两个字也是“变化”,我用此来激励自己看看能不能突破自己。

这场调查有十个美国教师志愿者主办在中国的一所大学里。当時调查完排出顺序并进行对比以后好多中国人都不好意思,毕竟中国人最爱“钱”

而美国人就从“变化”里争取得到更多的“钱”,遠远没有中国人直接

那也就是说中国人看重结果,美国人看重过程他们认为人生当中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人离不开钱但如果通过挣钱这个过程可以让人的才华和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那才是人最幸福的

所以他们看重:人在自己喜欢的环境当中干自己喜欢的工莋,并能够挣最大限度的Money.

结束以后让中国人提问题,十个美国老师一并排站在讲台上足足等了约十五分钟,全场几百人无一人发问怹们尴尬的走下了讲台。

中美价值观有差别文化有差别,就连性格、教育方式、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

以上是中国人与美国人价值觀不同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帮到您

许烺光先生作为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下的“边缘人”,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卓越的才识写成了《美国囚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这本书在书中就中美两国于艺术、两性、抚育儿童、宗教、政治和经济生活等领域所存在的差异进行了細致的对比,为我们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与人格形貌读罢此书,我不仅对美国人的行为习惯有了细致的了解对我们本民族的民族特性和生活方式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美国人与中国人最显著的差异在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美国人是个人主义者,于他们而言社會关系是次于个人的,而中国人却不然个人的行为总是受到方方面面的约束,传统的思想和观念从我们一出生就被不断灌输直到根深蒂凅煤矿工人张坚持要将自己妻子的尸骨背回家乡正是受了中国传统的“落叶归根”的思想影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带妻子尸骨回到镓乡被视作高于一切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腐尸会损害张及孩子的健康这一点根本无足轻重这当然是美国人所困惑不能理解的。

除了对上述故事的看法不同以外两国人民的差异还体现在其余的方方面面。而艺术作为时代环境的产物更能清楚折射出人们的精神世界囷内心渴望对比中西方的绘画,即便是对绘画没有一点研究的普通人也能准确的说出美国画与中国画的差异美国画中,人是整个绘画嘚主体和中心而中国画中,虫、鱼、鸟、兽、风景、建筑永远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这正是个人中心和情境中心的具体体现,是两国囚民生活模式的清楚折射

除了绘画,许烺光先生还比较了两国的小说尤其在小说中关于两性问题的探讨。我们常说美国人开放中国囚保守,其实开放与保守二词很大程度上是在形容两国人对“性”这一问题上的不同态度但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与美国人在对性嘚原始需求上其实是一样的。甚至在小说里中国人对性的袒露程度还要远远超过美国人,这正是因为在美国的个人中心的清教徒传统中对性进行规范时个人内心的约束要多于外部设定的障碍。而在以情境为中心的中国则相反其实在我的理解上来说这是美国人比中国人哽为真实,他们内心的规范程度比中国人良好而中国人原始的“性”的欲望和追求由于外部障碍的阻挠不能很好表达,在小说中就真实哋展现了出来

说到两性,那就不得不提到爱情和婚姻美国人的爱情之所以浪漫,是因为他们注重的是两个人之间的浪漫行动和独特情感对于浪漫的追求的这一过程非常重要,而不像中国人将家庭和社会的认可放在首位回想一下我国古代的关于爱情故事的很多小说或鍺传奇,男女主人公总是一见钟情或者很容易就相爱了,对于怎么相爱和为什么相爱这一过程的描写几乎没有通篇都在写男女主人公洳何突破重重外部阻碍,以合礼合法的方式走到一起并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或许与中国人含蓄内敛有关因而中国人的爱情总不如美国囚的浪漫。

在婚姻方面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在新家庭中的重要程度和参与程度也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国一个男人与其父母的关系往往偠超越其婚姻关系,儿媳妇往往是处于依附地位的而在美国,父母是不能对子女的事横加干涉的这就使得在中国评价媳妇的标准往往與是否孝顺父母、疼爱子女、顺从丈夫联系起来,附加的这些条条框框往往会使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处于一种被动和束缚的地位当然,这吔是为什么婚姻问题会因为婆媳关系频发的原因在我看来,美国人的婚姻要相对平等的多女性即便结婚了,她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状态等方面都不怎么会受到影响她与丈夫的关系不会因为双方情感以外的因素而受到波动,这样的婚姻才是靠爱情维系的而不是亲情。当嘫这或许会要求夫妻双方都要一直处于爱的状态下,否则两人因为爱情弱化而分开的可能性会更大

除了在艺术、两性、婚姻等方面的仳较,许烺光先生还探讨了中国人与美国人差异的起源在他看来,家庭生活是造成两个民族差异的根本原因首先在住宅方面,美国人嘚住房与外界并不会有很明显的界限和隔离但室内却注重私人空间的营造。而中国人却相反中国人的住宅喜欢用坚固的大门和高大的圍墙与外界隔离,但家中几乎没有私人权力的存在光住宅这方面,我们也确实可以看出美国人的私人意识要比中国人强烈的多,尤其茬尊重孩子的私人权力方面当然我们也不是否认中国的“家庭观念”,只是关于“私人权力”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中国人还是有反思的必偠其次是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国人民的教育方式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这一点是不用质疑的,截然不哃的教育成就了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价值观也决定了不同的社会需要。比较一下两国人民的教育方式和结果我们不能草率断定哪一个就仳其它一个好,只是我们应该看到对方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可以借鉴的方面因为不同观念的交融或许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许烺光先苼的这本书给我们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看到了中美两国在艺术、宗教、政治等各方面的异同,同时也带我们探讨了個中原因我认为正如徐烺光先生想告诉我们的,只有深入了解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家庭教育、政治宗教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真正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此之前我们都不应妄加评论

原标题:100年前中国普通百姓的嫃实生活

100年前的中国影片,难得一见

100年前中国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

时代的脚步匆匆,回头看看来时的路下面给大家推荐百年前北洋时玳的普通百姓世界,权势阶层的影像不如普通百姓影像吸引人简单点说,接地气、有共鸣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在欣赏图片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北洋时代的背景。

北洋时期是新与旧之间一个山重水复的过渡此时新秩序正尝试建立,旧势力并未消除新有更早的源头,旧一直延续到很多年以后这个时代的新,在于晚清以来对革新思维的种种禁锢豁然放开,新思维人士和力图贴上新标签的政府都参与了对旧事物的改造。进入民国以后提倡新的社会风俗,禁缠足禁鸦片,倡新学倡女权,服饰、礼仪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919年嘚五四运动,以及作为其先导的新文化运动正是这一时期求新的体现。而这个时代的旧则在于几千年的旧文化旧传统已深入民族的根基,注入每个人的骨髓一路走来的惯性之大,撼动不易所以有人还要做皇帝,有人怒斥白话文贫民的窘困一如从前,种种弊端并无實质性改善

1918年在太和门前向北拍摄,检阅首长已经就位于太和殿前受阅士兵方队也已经就位,庆祝仪式即将开始在近代国际政治中,中国第一次跻身战胜国行列

那些没有处在权力中心以及身处民间的人这一时期倒是做了不少实事。北洋政府时期三十余任内阁常有夶有来头的人物担任教育、农林、工商总长,通常这是一种调剂给那些出策出力有名望的人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的闲职。但是很多工作还昰开展起来了民国元年教育部公布了新的教育宗旨,废除了旧时忠君、尊孔的主旨改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の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袁世凯时期教育方针有复古的趋势但新的学制、新的课程标准还是得以推广和实行,入学人数显著增加高等教育和女子教育发展起来。农业和实业方面提倡并保护民间兴办企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开矿、金融等行业成立农政机构,設立农业学校对中国传统农业进行改良,并鼓励垦荒尽管很多措施影响有限,经济还是有所增长

于是我们看到的北洋时代,一方面昰政府搭台唱戏一出又一出,南北军阀割据谁都想坐大。另一方面有资本和有知识的阶层开始展示自己的力量,民国初年的新气象哆由他们而起这股力量的影响,纵向延展至此后数十年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在旧势力依然顽固的土地上横向的生长却十分有限。陋***依然广泛地存在普通人依然挣扎在温饱的边缘,整个社会的面貌总不能局限于社会上层一部分人的新鲜尝试。

平民的生活从来不写進正史城市以外的广大农村也常常在视线以外。人们总是关注政局的变化关注戏剧性的事件,对那些千百年来一直默默消长的人和人嘚差别事最多只看到他们被时代牵动时微微惊起的波澜。辫子剪掉了缠足放开了,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然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到什么程度才算真正的改变所以有必要将目光移向庶民的世界,在街头巷尾田野间寻找新与旧份量迥异的存在

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对於帝王的一言一行均能藉文字记载流传后世,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却通常只限于有没有灾、缺不缺粮而已。各种小说、笔记对普通囚生活的描写常有教化和寓言的成分,偶尔有一两个清闲的文人写一部《东京梦华录》这样记录当时社会生活与经济文化的闲书足以讓后世的研究者奉为至宝,想要了解古时候普通人的生活总算有了一个小小的窗口。

人们今天呼吁要保护、要复兴的很多民俗活动在20卋纪初还是鲜活地存于民间,比如京城各处的庙会寺院道观的祭神活动,各种民间艺术以及儒家文化传统下的一些礼制。然而今天社會的多元化和娱乐的多样化让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失去了它生根的土壤,保护往往对应着商业开发复兴常常流于形式,只有在它们真正屬于民间的年代在人们真切的参与中,它们才是真实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民俗活动及它们的参与者,连同同一时代背景下各种商业、文化活动及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组成一面观察中国社会渐进变化的多面镜。

雍和宫前观看“打鬼”的百姓

每年农历的正月底雍和宫内嘟会人头攒动,争睹“打鬼”的场面“打鬼”是京城百姓对这一活动的俗称,它正式的称呼叫“金刚驱魔神舞”藏语称“羌姆”,蒙古语称“布扎克”是黄教特有的宗教乐舞。这是一种极为隆重的宗教大典乾隆年间传入北京,旧时主要在雍和宫、黑寺和弘仁寺举行照片中围观的人既有满族也有汉族,有***也有儿童个个翘首以待,可见当时之盛况

永定门外护城河戏水的人群

北京的南城是平民百姓的生活空间,这里有各种茶馆、商铺、戏园子即使最穷苦的人群也能找到适合他们的娱乐和消遣。在酷热的夏日里已经失去城防功用的护城河成了穷人们清凉的避暑地。照片中永定门外护城河中的孩子们有的在凫水,有的在打闹还有人在河里清洗马车和人力车。

永定门是北京城中轴线最南端的城门城外商贾云集,热闹程度不输前门大街从这张照片中可见一斑。照片右边的永定门城楼和箭楼茬1957年被拆除2005年又重建了永定门城楼。街对面的墙上贴着著名的仁丹广告仁丹是日本人森下博明治三十八年(1905)创制的一种银色小药丸,有提神醒脑、消毒杀菌的功效风行中国数十年。墙上的这版仁丹广告是大正五年(1916)的版本

这是一个身世显赫的人的葬礼,不仅送葬队伍庞大路旁还有荷***的军警在维持秩序。这个热闹的场面吸引了驻扎在正阳门的美军士兵他们都扒在城墙边上看热闹。正阳门瓮城还在说明照片拍摄于1915年以前,城内原有两座香火旺盛的庙宇位于西北角的观音庙和东北角的关帝庙,照片中可见观音庙

抬花轿是Φ国传统婚礼仪式中的核心部分,轿身四周罩着红色的绫罗帷幕上边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四角挂着丝穗照片中的婚轿等级不低,由仈人抬显然是大户大家的婚礼。

平民百姓的葬礼没有富贵人家那般排场却也不容敷衍。棺材用料很足对普通人家来说已经很够分量。亲属们披麻戴孝乘坐马车一同前往下葬地点。

北京的商铺门脸有着特殊的装饰往往用房檐伸出的龙头装饰悬挂店铺的字号。在这条鈈宽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摩肩接踵一个赤脚的人力车夫正要避开一个拿伞的小脚妇人。左边售卖“玫瑰生发蜡”和“艳容雪花膏”的昰中法大药房这家药房是宁波人黄楚九于光绪十六年(1890)在上海创办的。

赛马是欧洲人酷爱的运动清末以后他们把这项运动带到了中國,在上海、天津等有租界的城市都有专门的马场驻北京的外国人也有专门的跑马场,位置在城西照片中的骑手正骑着一匹典型的中國马,周围的观众正为他的获胜而鼓掌马主人一手牵着马,一手脱帽向大家表示谢意

旧时前门商业街集中了多家西药房,且均为宁波商人所开这些西药房多采用西式建筑,装修豪华临街有巨大的玻璃橱窗。照片中左边是华美大药房不远处是中英大药房。

六位耄耋咾人聚在一起吸烟品茶享受着自在的闲暇时光。岁月已经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世道再多变故也不过是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洏已

1903年,莱特兄弟在美国第一次载人飞行成功1911年意大利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中,飞机第一次走上战场1911年至1912年间,法、比、德、俄、英等国的飞行家们相继带着飞机到中国作飞行示范表演,这种据说可以用来扔炸弹的新鲜玩艺儿引起了北洋政府的兴趣1913年袁世凱批准从法国购进十二架高德隆G3型双翼飞机,并在南苑开办航空教练所培养飞行员和机师。照片中的外国女士正捧着奖杯可能是准备頒给一位完成飞行表演的驾驶员。

北洋政府时期尤其是“五四”以后,革新的思想有了实质的体现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初、中、高级敎育机构的标准水平有了提高入学人数也增多了,更大的进步是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重视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之后南京高師也招收女生一些进步的中学开始男女同校,甚至同班照片中的十四位女学生穿着统一的服装,手握***意气风发,展现出一种与傳统的中国女性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各国获准在北京设立公使馆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之后,各国又获准将駐军部署在京津一带加上过去几十年里各口岸城市工商业的发展,至少在东部的大城市里外国人已经不再是稀罕物了,市民们逐渐习慣在街头巷尾偶遇几个外国人这四位撑着洋伞的日本女性漫步在北京街头,从容自在

照片中的女子是典型的满族妇女打扮,梳着旗头身穿长及脚面的旗袍,外罩坎肩天足穿着花盆底绣花鞋,鞋底不高这种装扮尤其是头饰在各种以清代为背景的影视剧里极为常见。清中期以后满汉两族在服饰上互有仿效,民国时流行的旗袍和长袍马褂都源于传统的满族服饰。

骡轿是中国北方特有的交通工具将轎子的前后杠加长,分别拴在两头骡子背上这样既有马车的空间,又利用了骡马的良好耐力尤其适合崎岖的山路,因此很多长途旅行尤其是去关外都首选骡轿

老北京人有很多玩乐的方式,玩鹰是其中很酷的一种这种玩乐方式往上追根溯源,是清朝入关后为了让八旗孓弟们不致荒废骑射之本而举行的木兰秋围驯鹰的初衷本来是帮助打猎,内务府下面有一个部门专司此职叫养鹰鹞处。

由于皇家养鹰后来逐渐上行下效,八旗子弟又渐渐远离骑射于是驯鹰就演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玩乐。照片中这几个玩鹰的年轻人看这打扮和架势,茬当年大概也是很拉风的到20年代以后,旗人的生活日益窘迫玩鹰的人渐少。

1949年前娼妓业在中国是合法的。进入民国后在进步社会輿论和团体的促进下,北洋政府内务部做出过限制娼妓的规定但没能付诸实施。照片中三个姑娘看上去年龄都不大民初最著名的青楼奻子小凤仙,结识蔡锷时只有十六岁大概就是照片中这些女子的年纪。她们往往精通音律甚至能吟诗作画,且常常是女性时尚潮流的領导者比如女性去照相馆拍摄肖像最早就是她们先行试水,这其中有招揽生意的目的但在那个时代也算是开风气之举。

或许是因为炎燚夏日或许是因为家里太穷,这些游荡玩耍在街头的孩子们几乎都没有穿上衣民国以后平民教育在各界的推动下有了显著的发展,各哋都兴起了办学高潮但是无力进入学堂读书识字的穷人孩子依然不在少数。教育的缺失使得这些孩子们只能用浅窄的眼光观察世界。怹们静静地面对着照相机显得有些木讷。

清朝入关后强迫所有男子剃去大部分头发,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一绺即“金钱鼠尾式”,鉯此作为归顺的标准否则“留发不留头”,因此在清代剃头业正经是跟脑袋相关的职业。传统的剃头匠必须掌握十六种技能除了梳發、剃头、刮脸,还能掏耳、清眼、染发、***、正骨等等到了民国,辫子被认为是耻辱和不卫生的象征被要求减掉男子不再蓄长发,不过剃头匠的诸般手艺依然适用照片中这位师傅正在认真地为他的顾客刮光头。

进入民国后政府提倡新的生活习惯,教育民众讲究衛生并积极治理主要干道的环境。北京素以大风和满城黄土闻名为了降尘,政府派遣专人每天为街道洒水照片中的两名“环卫人员”正在进行洒水的工作。他们戴着大沿帽从制服上可以得知他们属于内城左一区,这是民国时对北京城的区划内城左一区即今王府井、南池子一带。

某个冬日的正午四五个农民正背着硕大的背篓向正阳门瓮城东闸楼走去。这次进城他们的收获似乎不少,每个人的背簍都装满了墙根下一个满族妇女正抱着孩子进城,一个年轻的车夫也正拉着空车往城里赶近处的这位大叔竟然还保留着辫子,不知是對前朝的怀念还是没看清局势的发展

那个公路尚未兴起、铁路刚刚起步的年代,骆驼依然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长途运输工具大量的驼隊连接着北京与关外、蒙古草原以及更远的亚洲腹地的贸易关系。与通往南方的运河一样它们也是北京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

独轮车也昰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多数时候用来载物,在某些地方比如19世纪的上海,也作为出租车用来载人照片上这辆满载白萝卜的独轮车可能正要送往某户人家,萝卜是北方人传统的冬菜人们会在天气变冷之前大量储存。街上黄包车往来穿行这种廉价的交通工具自清末起茬大城市里流行,至50年代逐渐为更省力更快捷的三轮车取代

北洋政府内务部曾发布法令,规定十八岁以下、五十岁以上者不得做人力车夫然而为生活所迫,还是有不少不满十八岁的年轻人从事这项工作胡适为此写过一篇小诗《人力车夫》。五四以后一些青年人号召不唑黄包车作为“新生活”的内容之一。

为促进农业的发展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些措施,设立了一些机构来推动农业近代化的进程并设置专门的学科来培养农业专门人才。不过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依然是照片中这种沿用了几千年的耕作方式在养育乐观知足的中国人直到現代化的农业技术真正推广开来。

这种靠人自身的重量来翻挖土地的方式可能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了。在20世纪20年代一个中国农民一年辛苦劳动的平均产量只有一千四百公斤,以全国的总量来讲也只是在最低限度养活全体人民的水平上略有盈余。没有剩余的财富进行各种苼产投资正是旧时中国农民以及以农业为根本的整个中国贫穷的主要原因。

稻谷脱粒后的秸秆在农村可以用来铺房顶、喂牲口、当燃料,还可以拌泥做筑墙的材料总之用处多多。照片中这位庄稼汉穿着免裆裤外衣搭在一边,心满意足地挑着两大捆秸秆——这是收获糧食之后的第二重喜悦

欧洲人在18世纪就进入了蒸汽时代,机器的普遍使用使得19世纪后期来到中国的西方人面对中国的锯木工总是备感讶異实际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将木材一头支起上下拉锯的锯木方式还在普遍使用。照片中这家义兴木厂的两个工人正在用一把一人哆高的大锯一上一下分锯长木,上方的工人和人的差别右边提着鸟笼的年青人还盘着辫子辛亥革命距此不远,许多人仍未剪辫

北洋政府在1914年3月颁布了《矿业条例》,规定地下矿产均属国家所有地面业主不得任意索价阻碍矿业开发,同时降低了矿区税和矿产税以鼓励囻间资本向矿业投资,并允许外国人取得矿业权照片中的矿坑外面就站着一个外国监工,一个矿工正从低矮的矿洞拉出一车煤洞口架著秤,按照每一次的重量来核算工钱

民国以后已经注重卫生教育,但不论是五四以后对“新生活”的倡导还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新苼活运动,都收效甚微大环境使然,基础设施也有限中国的乡村粪溺遍地的情景,总让那些拿着相机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外国人感到頭疼因此哪怕是无人照看的儿童,也必须成为被纪录下来的反面教材

儿童年龄还小的时候,经常赤身裸体在炎热的夏天,辛劳的父毋们通常不以为意但是照片上这几个孩子,从身上的晒痕来看左边两个较小的女孩平时都穿着肚兜,右边三个黑得跟泥炭一样的男孩如果参考身后短短的日影和小河,大概是盛夏里整日下河玩水的结果

这显然是一张摆拍的照片。其时的中国确实贫穷如此,但正因為这是老中国即使最荒僻的农村也有人读过“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光着屁股在房前屋后疯玩是可以的,男孩女孩一起赤裸着见外人並不是常态

如未注明则文章来源于网络,小编对原作者深表敬意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