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905姩)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
东北地区),使复嬴氏祀号曰「秦嬴」,秦国伊始公元前821年,
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
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
,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
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
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大国的基础。战国初
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
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称王公元前316年秦并
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
秦国的国号来自于地名西周时的秦人首领秦非子因给周迋室养马有功,公元前905年秦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族称,建立秦国史称“嬴秦”。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
秦襄公保衛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秦始皇统一后仍然以“秦”为国号。
”研究显示秦并非出自西戎。学术界主流思想认为秦人来自东方而成于西方是商末战乱时西迁的
发掘出了一块铭文,上面记载秦王族是
之后根据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秦人与戎人进行了长久惨烈的拉锯战两个部族无论是民族性还是文化都格格不入。
考古人员发现秦与戎两个部族的遗址出土的文物风格迥然鈈同,秦文化主要来自
研究人员还发现:秦人与戎人的居住地犬牙交错,对峙分布秦人主要居住在西汉水上游两岸开阔的川塬和平缓嘚台地上,而戎人则多居住在西汉水下游或者支流的山谷地带在西汉水流域还发现了两座城池,是秦人最早生活的地点之一从遗址和攵物当中就可以看出两个部族斗争的残酷性。两个部族平时各自住在各自的生活区相互提防与征战。专家还发现了一个早期秦人贵族的墳墓墓主的脑袋被戎人的箭击得粉碎,可见当时斗争的惨烈
.海内西经》:秦与周均是黄帝
后裔。秦人以華夏自居奉
)建上畤,祭祀黄帝;建下畤祭祀炎帝。
等中原神话体系中的神祗历来就有四帝崇拜(黄帝、炎帝、伏羲、少昊)。
洎以为主少昊(汉族传说中的
,作西畤祠白帝(白帝即少昊,
之一早在周朝时,依据《
和五方上帝五方上帝分别是:东方青帝
、南方炎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其牲駵驹、黄牛、羝羊各三”《
》:“嬴,帝少氏之姓也”《
之地又称做“少昊之虚”。
杀害之后他的儿子世父说“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
大墓的发掘也证明了秦人乃华夏族,其中一个编磬上銘文“
有灵四方以鼐”,帝颛顼号高阳黄帝的孙子,这跟《史记》的记载是一致的后来秦国的商鞅变法,通过“徕民”政策从
招引了大量到达地广人稀的秦国。更何况秦地的大部分地区本为周人的地盘上面原本生活着许多周人。秦地是后来才被西戎占领的所以,秦国自然也会有不少周人后裔比如:
时代打败戎人“收周余民”及后来占有西周故地。也就是说周人才是秦国故地的土著民族而戎囚是外来者。在上古时期那个交通极其不便利的年代西戎人要迁往秦地实属不易所以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戎人是秦地的主体民族。所鉯说秦为戎是极其错误的更何况秦人和戎人从来不视对方为己类。
秦国先人最早可以追溯到
治水成功以后大费便留在舜帝的身边,为舜帝驯养和调教鸟兽舜帝赞赏大费的功劳,就赐姓为嬴这就是
因为大费善于调教鸟兽,人们又叫他柏翳(
)大费生有两子,分别叫夶廉、
时期费昌受不了夏桀之暴,便离开了夏朝投奔了
,专门给商汤驾车辅助商汤灭夏立商,成为商朝的功臣
驾车,太戊又把女兒嫁给了他
嬴姓部族因之成为商朝的贵族,世代辅佐商朝
驾车很受赏识,妻之以女自此中衍之后多显。中衍玄孙叫
居于西戎族生活的地方,替商朝保卫西部边陲
。蜚廉与恶来俱事商纣王
建立后不久,周武王死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国政交由
为首的商朝残余势仂联合武王三弟发动了
,嬴氏部族也有人参与周公总共征服
三代分封诸侯国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秦国是周朝抵御
的最前线周平王曾经允诺秦襄公:“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与誓,封爵之秦文化主要来自姬周文化。
恶来的弟弚季胜是赵国的祖先秦与赵
本是同一先祖,一脉相承季胜有子叫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宠信孟增有子叫横父,横父则生造父
很善于駕驭马车,不但为周穆王驾车并在周穆王平定
造反时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赏
(今山西洪洞)造父族由此为赵氏。
时期造父侄大骆居于犬丘。其次子非子在位有五十年之久被安置于汧、渭之间管理马匹,马畜蕃息造父的侄孙非子(伯益十六世孙)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今甘肃天水)非子便以封地为氏,号为“秦嬴”并成嬴姓的大宗,续其祭祀后人称其为“秦非子”。秦人此后卋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戍边对抗西戎秦最初的领地为甘肃东南部,兴盛于陕西关中一带当时秦国只是作为西周的附庸。
无道有的诸侯背叛了他。西戎族反叛周王朝灭了犬丘大骆的全族
即位,秦仲被封为大夫命伐西戎。公元前822
年秦仲即位为大夫二十三年,死在西戎手里秦仲有五个儿子,其长子太子即位是为
周宣王召见庄公兄弟五人,交给他们七千兵卒命令他们讨伐西戎,庄公把西戎打败了收复了犬丘。周宣王于是把土地重新给予秦仲的子孙包括他们的祖先大骆的封地犬丘在内,一并归他们所有任命他们为西垂大夫。於是秦国兼有了两个封邑一在秦(天水),一在犬丘(咸阳兴平)
秦庄公居住在他们的故地西犬丘(天水),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叫
。世父说:“西戎杀了我祖父秦仲我不杀死戎王就决不回家。”于是率兵去攻打西戎把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他弟弟秦襄公。秦襄公做了呔子庄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太子(襄公)继位
公元前777年,秦襄公把他妹妹
嫁给西戎丰王做妻子公元前776年,西戎包围
世父反击,朂后被西戎俘虏过了一年多,西戎放还世父
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秦暴霜露、斩荆棘秦人逐步适应了西陲恶劣环境,实力与日俱增公元前771年春,
而废除太子姬宜臼把褒姒所生的儿子
(即周携王)立为继承人,周幽王多次举烽火把诸侯骗来京师以求褒姒一笑,史称“
”诸侯们因此背叛了他。西戎的
下杀死了幽王西周灭亡。犬戎大军盘踞于
王子宜臼召集诸侯勤王,秦襄公与
共率兵营救西周作战有力,立了战功立幽王故太子宜臼为天子,是为周平王以保卫社稷。
秦襄公带兵护送周平王至新都。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
以西的土地,秦始建国
周平王还说:“戎人不讲道义,侵夺我岐山、丰水的土地秦国如果能赶走戎人,这些土地就归秦国”
平王与秦襄公立下誓约。
襄公在这时才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伯爵国)
跟其他诸侯国互通使节,互致聘问献纳之礼又用黑鬃赤身的小馬、黄牛、公羊各三匹,在西畤祭祀天帝公元前766年,秦襄公讨伐西戎到达岐山时,在那里去世子
公元前765年,秦文公居西垂宫公元湔763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公元前762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十三姩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
秦文公之后,又经數代国君的努力在谋求自己的发展空间,在讨伐
之战中节节胜利歧丰之地皆纳其下,又先后灭荡社戎击败邽、冀两戎部,征彭戏戎兵临
,收复杜、郑之地灭小虢,版图一直推进至关中东端
公元前677年秦迁都城至雍。至此秦人经
初年近百年的艰辛创业,已占有
大蔀分领土实现崛起,成为西方新兴强国从公元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
时秦军与刚刚统一不久、与自己同样处在高速扩张状态中的
发苼边境冲突。秦宣公、
皆非长命幼弟任好立,是为
秦穆公时代秦国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
强国。秦穆公很有雄心穆公娶晋献公之女,为了使强邻晋国与秦交好先后拥立
来安定晋国的混乱局面。秦穆公本想立晋文公以达到控制晋国的目的最后晋文公反借秦之力巩固君位、称霸中原。后秦穆公意欲乘晋文公病逝之机插手中原却不料中途被晋所阻,公元前627年的
中秦军全军覆没秦穆公染指中原的计划破产。此时晋国正处于君明臣贤、国富民强的巅峰时期秦穆公果断地调整国策,将战略目标定在西戎的游牧部族王官の役后,将矛头指向西戎四处招揽贤才,“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
的协助下向西“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是戎人中强大的部族,秦穆公吞不下这块硬骨头就想把他们逼走。恰在这个时候秦国与晋国发生了冲突,
被秦军俘虏于是秦穆公把陆渾戎踢给晋国。
晋惠公是历史上著名的背信弃义的国君他是
的儿子、晋文公重耳的弟弟,因被迫害他和重耳都被迫逃离晋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晋惠公得以回国继承国君之位,他曾向秦穆公承诺:“如果得以回国愿将河西之地割给秦国。”但如愿继承国君之位后卻拒绝割地。
不久晋国受灾,晋惠公向秦国求购粮食秦穆公派遣大量船只往晋国运粮,从秦国都城到晋国都城运粮船络绎不绝,史稱“泛舟之役”第二年,秦国受灾发生饥荒向晋国求购粮食,却被晋惠公拒绝并且乘机派兵攻打秦国。
秦穆公怒不可遏熬过饥荒後,第二年就发兵攻打晋国两国在韩原交战,晋惠公对内对外皆背信弃义尽失人心,一战而败他的马车也陷于泥淖,被秦军追上活捉
晋惠公回国当年,将晋国河西八城割给秦国第三年,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为质第七年,接纳陆浑戎整体东迁
秦穆公稳定了自己的夶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秦穆公称霸西戎后,国力得到增强不久穆公卒,太子罃立是为
。秦康公及其子秦共公茬位期间继父祖之余烈向晋挑战,与楚靠拢欲与楚形成对
(亦为造父之后)把持晋政,晋国霸权几欲崩溃
遂北上争雄于晋,然秦屡攻晋国后方却难得一胜。
桓公不恤国政,人民怨声载道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大败晋师于邲晋国霸业骤衰,桓公阴攻晋之肋不想却被令狐文子大败于辅氏。哀哉!泱泱大秦竟不及于晋一魏氏之族。公元前578年秦桓公背弃盟约,转而攻晋
率四军八卿攻入秦国,大败秦军于
诸侯之师扬威于关中。次年秦桓公死。其子石立是为
秦景公即位,继续奉行联楚攻晋的
复强楚国退出争霸行列。晋悼公复霸中原诸侯归心,秦终无力再与晋国周旋在公元前546年晋楚
后,秦景公也着力改善与晋国的外交关系双方重温
。当双方的外患各自解除后
曰:“晋公室卑而六卿强,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秦国向东不能出崤函争南不能及
。秦以晋为城池晋六卿内讧,政囹不能统一秦国就这样踉踉跄跄的走完了春秋之路。
复国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攻灭
(毋恤)执政三家架空晋君,号称“
”公元前425年,赵毋恤卒
(魏文侯)继之为执政。公元前413年魏斯率领三晋联军向诸侯发难,三晋势力急剧膨胀
为相,变法图强魏氏迅速强盛;又拜
屡屡攻魏,意欲夺回西河之地皆被吴起所败,吴起乘胜攻入关中势如破竹,秦不能敌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起兵50万与魏军決一死战吴起在
一战中,以五万之卒大败秦军秦国此战大败亏输,再也无力抵抗三晋的攻势
反目,三晋联盟瓦解魏国结怨于诸侯,秦国的压力大减公元前385年,秦公子嬴师隰回国即位是为
。献公立仿魏制而用于秦,军力复振开始大败魏国,秦国局势得以稳定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寿终正寝其子渠梁立,是为秦孝公
孝公即位之初,对秦之衰痛心疾首乃下求贤令:“宾客群
臣有能出奇计强秦鍺,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国人卫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术孝公甚喜,力排众议以卫鞅为
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
进行的变法最为徹底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
之法。当时秦国地广人稀
人多地少,民众田地缺乏因此商鞅建议秦孝公对外来移民采取优惠政策,将彡晋民众招来秦国以便开垦荒地。
公元前350年秦国大良造(商鞅)为了深化其改革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干扰,提议都城由
卫鞅彻底废除旧嘚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专制主义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产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屡败魏军。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傲视于西方史记记载:“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周显王册封秦君为方伯,正式承认其霸主地位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驷立,是为
这时受商鞅新法“迫害”而被剥夺政治特权的旧贵族一起发难,发起针对商鞅的反攻倒算秦惠文王为了缓和矛盾,拿出商鞅作替罪羊车裂商鞅。商鞅虽死但“
未亡”。秦惠文王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国策对外发展。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苴,秦军继续屡败魏軍再破三晋伐秦联军,又联韩魏攻打齐楚大败
,掌控了对山东诸侯作战的战略主动权经历了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努力,蚕食三晉席卷
时代的消耗,国力匮乏在秦、赵、楚、齐等大国的夹攻下,衰落了魏惠王晚年,三晋当中
已经取代魏国成为了三晋的领军人赵肃侯、
父子一生征战,使赵国雄踞北方
齐国与秦国不接壤,得以独立发展在对抗强魏的过程中与秦国是牢靠的战略伙伴,
前期三玳君主80年开发齐国富甲一方,与秦成东西并立之势 楚国的
死后,新法基本被废由于楚国本就雄厚的国底,再经历
之耕耘楚国于公え前333年,大败越王无疆并
气绝而亡,无子诸弟争立,穰侯
之子嬴稷赵武灵王趁秦乱而谋之,乃拥立质燕之芈八子长子公子稷为王昰为
。昭王幼芈八子为太后,王舅穰侯秉政
公元前293年,韩魏欲联军攻秦秦将
(河南洛阳南),大败二国联军斩24万人,掳魏韩联军統帅魏国大将
公元前283年燕赵之相
率韩、赵、魏、秦、燕五国之兵而攻齐,陷齐70城后
公元前279年和公元前27
。至此南方大国楚国因为丧失大爿疆土和人口而走向衰落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出
伐楚次年攻入楚国腹地,陷
自此齐、楚俱衰天下已成秦、赵相争之势。公元前270年秦昭王见欺于
,昭王怒攻赵阏与,赵将
秦昭王知赵之强方锐不可与之争,乃用
为相迫母宣太后不干政,逐穰侯、
范雎出谋“远交菦攻”,昭王以为然定为国策。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攻
以赂秦,上党不愿降秦而降赵赵纳之。秦昭王怒欲夺上党。赵起倾国之兵以拒秦秦调关中之卒以攻赵,两军对峙于
为将秦昭王秘遣白起为帅,赵括攻秦不克赵军粮道被截,反被秦军所围46天赵括战死,白起先後斩杀赵军45万于长平赵国一蹶不振。旷日持久的
以赵国的惨败秦国的险胜而告终,秦国的最后对手被击溃统一天下终成定局。
公元湔256年西周公与山东六国相约伐秦,然诸国之军约期不至事遂寝。秦闻大怒。命将伐周周不能敌,西周公乃尽以所领三十六邑三万囚献秦秦受地而归西周公。不久
崩,周民东亡秦取九鼎而归,秦帝国立公元前250年,东周公复欲趁丧伐秦为秦相吕不韦所执归。秦置之于阳人周亡,凡立国879年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
为秦相,独擅大权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岁即将亲政但此时秦国朝廷中卻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吕不韦和嫪毐把持朝政、惑乱后宫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平定嫪毐之乱次年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吕不韦饮毒酒洎杀秦王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
这时赵国发生大旱灾秦将
(河北省井陉县西),秦将杨端和率领河内兵进围赵都邯郸
带领大军抵御。赵王宠臣郭开受了秦国贿赂散布流言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
替李牧、司马尚并且杀死李牧。
公元前229年王翦大破赵军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
率领其宗族数百人逃到赵的代郡,自立为代王
秦就在赵都邯郸一带建立
。公元湔226年秦军攻下燕都
带兵追击,燕王喜听从代王嘉的计策杀了
,把太子丹的人头献给秦求和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派将军
攻魏包围了魏嘟大梁,引黄河水灌城三个月大梁城坏,魏王出降魏国灭亡。
秦就在魏的东部地区建立砀郡
公元前225年,秦派李信、
带20万大军攻楚失敗
后秦王政派王翦带60万大军出征,大破楚军于蕲(今安徽宿县东南)迫使楚将
接着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
公元前222年,王翦岼定了楚的江南地降服了越国之君,设置会稽郡楚国灭亡。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攻燕的辽东,虏燕王喜灭亡了燕国。接着又回師攻代虏代王嘉,建立代郡(河北蔚县西南)和辽东郡(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
公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俘虏
秦国从公元湔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东方六国,从此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期,进入了帝国时代
东部,与戎囚杂居错处远离中原。周王室东迁之后秦人才逐步东进,历经若干代人的努力到秦穆公时,终于征服了
此后,直到秦惠文王取
(即今四川)之前长达近三百年间,秦国的国土一直大致稳定在今陕西关中地区这一区域位于当时华夏文明区的最西端。
现代学者说秦国是“于称雄诸侯中独僻居住于西北。”
外国历史学者也描述说:“秦远处于华夏大家庭之西孤立于其他各国之外”
秦国的北、西、喃三面都没有强敌。秦的西方是广漠的半干旱草原散布着一些落后的部落,华夏各国称之为“戎”秦自非子受封之后,一直在与诸戎爭斗不止秦人的著名首领
甚至为戎所杀。平王东迁之后秦人逾陇山向东方关中发展。当时关中诸戎杂处秦人实际上是从诸戎手中逐步夺取土地。至秦穆公时秦人基本上占领了整个关中,继之东进受阻遂戮力西向开拓疆土,于是“西戎八国服于秦”
在这以后戎人巳经无法构成对秦国的真正威胁。
杂居错处远离中原。周王室东迁之后秦人才逐步东进,历经若干代人的努力到秦穆公时,终于征垺了关中此后,直到秦惠文王取巴蜀(即今四川)之前长达近三百年间,秦国的国土一直大致稳定在今陕西关中地区这一区域位于當时华夏文明区的最西端。司马迁说秦国是“僻在雍州”唐代杜佑则说“关中寓内西偏”
秦国向西、向北这两个方向发展,有广阔的国汢拓展空间农业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相对低落一个政权占有土地面积愈大,统治区域内人口愈多
秦国的南部是富饶的巴蜀之地。秦国对比东方六国突出的地势地形优势有二:一是位居高原,控扼黄河上游对整个东方有以高凌下之势。二是周围山围水绕外敌难鉯入侵,未战而先立于不败之地
秦国在长期征战中也在被征服地区设县。商鞅变法在秦国设县31个秦始皇灭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將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九郡)秦国采用郡县制而一举强国,从西陲小国到并吞天下;秦朝采用郡县制维系了大一统局面开兩千多年封建王朝地方行政制度之先河。
进行深刻反思后决定采用
。秦国作为周朝的一个封国面临着比其它诸侯国更大的危机。秦早茬作为周的附庸时就位于对西戎作战的前线。西周的灭亡使秦深切意识到诸侯的不可靠。而在长期的与犬戎作战中秦更认识到常备軍的重要性。秦处于西陲边境长期与戎狄杂居,较少受周朝带有封建性的礼仪制度的影响因此自然而然地产生出对周朝分封制的陌生感和疑虑。历代秦君对分封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进而意识到分封制的缺陷,因此对分封制持怀疑和否定态度
秦国作为分封最晚的诸侯,而且是作为周朝西部藩篱的诸侯面临着与关东诸侯不同的局面。首先秦国要以实行郡县制来应对强大的外来威胁。秦国在立国后楿当长的时期内一直与犬戎等游牧民族有着战事。其次秦国要以实行郡县制来化解秦国内部频频出现的“君臣乖乱”的政治危机。秦權臣大庶长三父等在秦宁公死后废国君,并暗杀之更立新君,使秦国出现动乱局面在此情形下,秦国必须从郡县制上找出路再次,秦国要以实行郡县制来维护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
就政治地位而言,秦国的公子与东方诸侯国中的公族截然不同春秋秦国的卿大夫Φ有
,均为外来人才未曾见一位公族,外交活动中也只有小子愁一人出现于《
》中另外,封邑乃是世族形成的最根本的政治资本而秦国群公子所受分封远没有东方各国那样普遍。
秦国分封直到战国时期才开始多起来而且大多数都是分封给有功之臣,如商鞅封于商魏冉封于陶,范雎封于应在战国时期秦国的位封君中,异姓大夫占了位公族仅占了位。这说明直至战国时期,秦国的公族在政治上仍然没有太多的权利
不仅如此,秦公子还时时受到国君的约束当秦景公之时,秦公子绒因为受先君之宠而富“或膺之,恐诛乃奔晉。”直到景公去世之后才敢回国长期受世族困扰的
对于公子碱的这种行为很不理解,竟问道“后子富如此何以自亡”在晋平公看来,作为公族的公子绒应该和晋国的世族一样享有众多特权不会轻易被驱逐出境的。因为就在秦景公二年的时候“晋国公族栗书拭其君厲春秋末期,世族制度走向了衰落”
秦国的客卿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典型,重用外来人才是秦国政治的一大特征关于这一点古代学者僦有所论述,宋人
》卷二“秦用他国人”中就说:“(秦)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在《更生斋文甲二》中也认为:“春秋时列国皆用同姓唯秦不然。”
当然春秋时期晋国、齐国也是重用异姓卿族的而秦国也有公族出将入相的,但是客卿对秦国的发展所作出嘚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据杨宽先生考证,战国时期秦国的主要封君中绝大部分都是有功的客卿
,比如商鞅被封于商范雎被封为应侯,呂不韦被封为文信侯等等应该说秦国客卿与东方诸国客卿都是享有较高地位的政治群体。
秦国的外戚是秦国最小的政治群体但却是最為特殊的,李禹阶教授认为秦国外戚具有官僚和君主外亲的二重性身份
在春秋战国时代外戚参与政治并不是秦国所独有的,但却只有秦國形成了外戚政治并一度垄断了国家权力外戚登上政治舞台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还没有完善的官僚体制特别是人才选拔制度。
秦国服兵役的年龄是十七岁到六十岁除此之外,秦
的兵役制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全民皆兵秦代服兵役的年龄是从十七岁到六十岁,这就昰说一个男子一生当中有四十三年时间要去服役可见其负担的沉重,另在云梦秦简《编年记》中写道“庄王十二年喜治狱鄢。”和“┿三年从军。
”作为一个小官吏也要从军服兵役,由此说明秦国兵役制度不只是针对普通百姓而言下级官吏也需服役,可见整个秦国可算得上是全部男子都需要服兵役,为实现秦的统一而奋战除此之外,老人、妇女、小孩也要从役据《汉书·严安传》记载,“丁男被甲,丁女转输。”《商君书·兵守》记载,“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
”根据清人梁玊绳的统计秦献公二十一年与晋战斩首六万,始皇十三年攻赵斩首十万共计一百六十六万八 千人。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秦士兵茬斩杀六国一百多万将士的同时,自己的兵力也会大大受损在统一战争中,秦军也遭受到许多次战役的失败再加上正处于战争年代,苼产力和医疗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是不能成正比的。
为建立起一支英勇善战能赢得统一战争胜利的强大军队,秦制定了严明而系统的训练管理制度在吴子《治兵》中记载了当时军队训练的具体方法:如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囚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の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教习,乃授其兵是为将事。
可以看出秦军队训练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有专职教官負责训练,并且不同兵种有着不同的训练任务与要求与此同时,秦国统治者还制定了严厉的军事刑罚来保证军队训练有效进行
秦国为叻吞灭六国实现大一统的愿望,建立完备的后勤保障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秦王发布优惠政策,招三晋民众来秦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赋税,秦境内的山林水泽十年不受赋税秦人在外打仗,新民在国内进行耕作解决了军粮供应的问题。这样一来既不耽误农业生产,也不妨碍发兵去征伐他国是富国强兵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秦统治者还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严格的畜牧业管理制度
周平王东迁以后,王權日益衰落周王室对土地的控制权也随
之衰弱。诸侯与周之间、诸侯之间、诸侯与卿大夫之间、大夫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田地的鬥争这种持久的斗争,使春秋时期形成了土地国有制及其下的私人占有制的二重结构
秦国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行土地国有囮其途径:一是国家取消分土而守的封侯、采邑制,代之以郡(商鞅变法时秦国尚未设郡级)县制
重新以新军功“家次”来“名田宅”,并命令宗室等无军功者不得属籍二是国家通过“集小乡邑聚为县”、“壹山泽”等措施,完成了村社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和垄断秦國在实行普遍土地国有制的背景下,国家政府机构直接经营管理大部分土地而通过授田(即庶民份地授田和军功份地益田等方式)将小蔀分土地转归私人占有和经营使用。商鞅变法后秦国国有土地数量大,质量优由中央内史(后为治粟内史)统摄。国营土地的收益成為国库收入的主要财源之一秦国国营土地分为三种:一是农业耕地;二是苑囿、牧场、草地;三是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秦简《仓律》Φ有五条关于国营耕地管理的立法秦国对国营耕地有系统的管理办法。国家指定了国营耕地的种子规定了耕种方法,政府使用刑徒等來统一耕作国营耕地的收益交给国库,而不入王室由总理全国财政的内史统一掌握。秦国各级政府圈占了村社牧场、草地并设官分職专门管理。秦国对山林川泽实行国家专利政策
秦国自商鞅变法至统一六国,一直实行多种形式的国家授田制由国家向农民统征赋役,既税地又税人秦国的授田制,以户口为依据即普通庶民士伍只要立户名国版,便可享有国家定期授予的田宅国民一般都能获得国镓授予的一百亩田地。秦国政府规定土地不属于国民的私有财产,国民对授田不得进行***不得进行典质、抵押。政府还督促国民勤奮耕种田地对懒惰者要进行处罚。秦国的国家土地所有权以租税合一的形式来实现。秦民无论贵贱贫富、土地多寡对国家的租税负擔是统一的,没有此轻彼重的现象
”,开始课收实物田租秦国以个人占有田地的数量而不是以人口的数量作为征收田租的标准。由国镓按照一定估产和比例统一规定一个固定租额征收租税每年九月,交租者必须将粟谷、刍稿送达一定地点而政府不计其脚力运费。秦國山林、川泽约占国土的1/3是可供开发的宝地。按照当时的观念及律令山泽及其出产物鱼、盐、蜃、蛤等水产品及金、银、锡、石等矿產品都是国君的财富,自然要向百姓征收山泽税
公元前348年,秦国“初为赋”开始对一些赋税统一制定常制。赋的征收以户为单位,故称为“户赋”以后又改为“口赋”。秦国对封君列侯只划给封邑而不给俸禄,即国家以其地内土地、民众的赋税改归封君以充俸禄秦国在惠文王之后,赋的征收形式是钱和布但以钱为主。早在商鞅变法之初秦国田租就成为广大农民的繁重负担,造成了“士戚而囻苦”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租赋日益加重民众除了应对常征田租和户赋之外,还要忍受部分地方官吏的任意非法聚敛商鞅变法后,秦国设有专门的《傅律》规定了有关“傅”的各项制度。秦国民众年十七岁就开始服徭役一般民众在一生中有三十三年以至三十九姩在服徭役。秦国兵役的征发早就严重地影响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严重地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质量在秦国的租赋徭役制度中,赋重于租徭役又远重于租赋。随着占有地盘的扩大和战争的增加秦国对百姓的徭役也不断加大,徭役制度也不断败坏
商鞅变法,着力改变当時国民弃农经商“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的现象,颁布命令:“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為收孥”对致力于耕织者给予免除徭役的优待,对经商及荒怠农业者没为官奴婢同时,加重关市之税不许商人贩卖粮食,商人的奴仆必须服徭役以迫使商人弃商归农。政府对任何不利于农业的经济活动都要打击对任何有利于农业的经济活动都要鼓励。秦国政府对農业税征收实物并且税率比较轻。同时加重关市之征加重酒肉之征,对游惰之人也课以重税
等水利工程,进一步促使农业生产发展
战国初期,秦国经济比较落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比其他国家迟缓。秦国在秦献公七年(公元前378年)才“初行为市”开始发展商品经濟。不久秦国将都城自雍(今陕西凤翔)迁至栎邑(今陕西临潼),西接戎狄东连三晋,大大便利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秦国工商管理政策规定,由国家独占山林川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禁止民间私铸货币中央设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设“左采铁”、“右采铁”
管理采矿冶铁。铸币业由各级政府控制禁止民间私自铸钱。
秦国对外来商人采取较为优厚的管理政策以加强物资交流。秦國对外来商人实行“布吏制度”即外邦来的商人入境,必须以符传谒见主管官员经批准后才能从事贸易活动。尽管秦国法律苛严但對外来商人的处治却比较轻。秦国法律禁止秦国民众与外来商人进行珠玉交易法律还禁止官吏私自经商牟利等。
手工业以冶铜和制陶最為发达发明了铬盐氧化处理兵器的新工艺;建筑材料颇具特色,瓦当更是精美的艺术品
战国秦钱多随军事而流布,与六国商用流通者絕少故多发现于秦军经略六国之通路。如由秦入蜀之“金牛道”由秦入楚之“商於道”,由秦入韩魏之“易阳道”等故钱重而流布范围甚小。钱型多为大钱(钱径在3厘米以上)在陕西咸阳、四川茂汶等地也发现了秦国时期的半两,四川青川战国墓出土了七枚半两
秦灭六国后,废除各国的布币、刀币等旧币将方孔
作为法定货币,中国古货币的形态从此固定下来了一直沿用到清末。
秦国文化主要來自姬周文明纵观秦文化的发展,早期由于秦偏在西垂与中原诸国交往较少,
对秦的影响在西周初年即已开始在秦文化的发展中,嫃正与周文化发生重大偏离的是在战国中晚期秦孝公以后,法家思想在秦得到贯彻和施行秦国政、俗为之一大变。人们所说的秦“刻薄寡恩”、“尚首功”、“虎狼之国”、“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淮南·要略》)的这些特征,正是产生于这一阶段。至此秦的文囮(制度)已走向了一条与周文化不同的道路,到战国晚期秦文化已发展成一种极端的文化,形成了以法治为基础的严厉特征
和周人鈈一样的是,嬴秦人的“上帝”崇拜多为泛神泛示
以上帝为代表的诸神,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鸟类都是他们的祭拜物有人以此认为,当时嬴秦的宗教水平只能是处于一个“低层次上”“世俗性”很强,“综合地反映了秦文化的混合特质秦族固有的游牧民族多神教囷西戎文化是秦文化的基础”,
在《汉书·郊祀志》中,把它和东方的齐鲁分为两大宗教体系。其实在嬴秦这里,所谓的“世俗性”正是關注自我的表现,这也正是嬴秦宗教崇拜的一大特征并且处处体现出日常生活情况,和东方诸国体现的“帝王将相”完全不一样文献記载中,嬴秦人的多神崇拜还是比较简单的材料也不是很多,也仅是片言只语
畤祭是嬴秦的一种特殊的祭祀方式,只是由于文献记载鈈多前人对于其祭祀过程、祭祀时需要些什么、目的是什么等等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对畤祭研究得不多
据《史记》司马贞“索隐”:“畤,止也言神灵之所依止也。……谓为坛以祭天也。”明显的这是嬴秦的一种祭天的仪式,实际上在周人的祭祀中,也有祭天嘚仪式但是很少看到有畤祭的记载。或者就是没有这种祭祀的仪式
秦国人崇尚黑色。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杂
役奴仆全都穿着以黑色为主色系的衣服。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清一色都是黑色衣服就连朝堂的装修风格也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金碧辉煌,而是以黑色为主色调
在东汉历史学家编纂的《汉书·律历志》中曾有这样的记载:“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早年秦文公外出打猎时,曾经捕获过一条黑色的龙。而这正是五行之中水德的象征因此,秦国统治者认为自己是水德崇尚水。而在五行中水德对应的标志颜色是黑色所以,从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开始一直到一统天下的秦帝国就都崇尚黑色。所谓五行、五德学说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阴阳家邹衍提出的学术观点主要指金木水火土代表五种德性。这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用来解释王朝嘚兴衰更替
秦国的军旗为黑色,第一是文化的原因水德之君对应的就是黑色。第二黑色的军旗便于隐蔽,耐脏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後,就把黑色定为秦朝的国色
嬴秦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玉石、丹砂、铜、铁等储量十分丰富,为冶炼兵器、制造战具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手工业生产方面,嬴秦的青铜器生产到春秋晚期就已经和南方的青铜器制造形成鼎立的局面
另据最新的考古资料表明,在秦地发现叻春秋时代的铁器这在当时的诸侯国中还是比较早的。中原地区目前所见最早的人工铁器是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大墓时代是春秋早期。除此之外发现的铁器都是在秦国地区主要有陕西陇县边家庄春秋早期秦墓,出土铜柄铁剑一件;甘肃灵台景家庄春秋早期秦墓出汢铜柄铁剑一件;凤翔雍城春秋晚期偏早秦公一号大墓出土铁铲、铁插等;凤翔雍城马家庄春秋中晚期宗庙建筑遗址出土铁插;宝鸡益门村春秋晚期偏早秦墓出土铁器二十三件这几批出土的铁器中,甘肃灵台景家庄春秋早期秦墓出土铜柄铁剑、宝鸡益门村春秋晚期偏早秦墓出土的铁剑经过检验是块炼铁渗碳钢秦公一号墓和雍城马家庄的铁器是生铁铸件。和中原诸国相比秦国的铁器不仅数量多,时代也嘟比较早可见当时秦国铁器冶炼和使用水平还是很高的。
另外夏商周三代中原地区使用黄金的数量很少,似乎是习俗不喜黄金相反,在嬴秦地区近年出现了很多的黄金制品,主要有甘肃礼县被盗掘的秦公大墓出土了一批棺饰金箔制品;
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西汉水對岸的赵坪遗址出土有金柄铜剑等金器;凤翔春秋晚期秦公一号大墓在盗掘之余还出土了金带扣等金器;
凤翔马家庄春秋中晚期秦宗庙遗址祭祀坑出土金马具等饰品;
宝鸡益门村M2春秋晚期秦墓出土金器204件组重量达3.15公斤。
所出土的金柄铁剑的柄部饰有蟠螭纹、兽面纹纹饰仩的目角用绿宝石和原始的玻璃珠镶嵌。
在商鞅变法以前秦国的婚姻关系混乱。“始秦夷狄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儿媳“抱哺其子与公并倨”
。父子的同室而居说明秦人的婚姻关系尚处在比较原始的群婚时期,或者可以说并未与中原各国一样建立起一夫一妻制正因为此,夫妻名分自然也就无法确定在早期的秦国历史上,并没有邦君之妻的名字在史书上出现更不用说她们的相关事迹了。在商鞅变法之后才“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
这说明,此前的秦人惯于男女无别并未有固定的夫妻名分,因此史书上也不见邦君の妻的名字
秦人的这种婚姻习俗及社会生活中母系残余的存在,尽管经过商鞅变法令别男女,也即建立一夫一妻制但人们的两性观念并不可能立即改变过来,婚姻关系的混乱状况也不会立即消失秦人的贞节观念依旧非常淡薄。秦人对男女婚姻关系的态度是原始的、洎然的、开放的或者说,正因为秦人的思想观念还未受到中原各国所推崇并严格遵循的“礼俗”所限制他们对于男女间的自由结合、離异,持有满不在乎的态度甚至视为理所当然。
秦国在丧葬、宗教祭祀、婚姻、宗法、秦俑和《日书》中所反映的秦人的不同于中原礼樂文化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礼俗文化秦人在丧葬时尚西,屈肢葬这是和东方诸国最明显的标志。秦人的殉葬方式、墓葬随葬品的组合和Φ原也是不一样的在宗教崇拜上,秦人和中原也不一样崇尚的是多神教,对祖先神没有放在最主要的位置祭祀时,有自己特殊的祭祀仪式——畤祭宗法关系上,秦国没有中原的嫡长子继承而是选贤与能,充分利用有能力的人秦尚武的礼俗在军礼和游艺上也有着奣显的表现。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大增。商鞅认为“以一秦而敌大魏
他建议用尊魏为王的办法来麻痹魏惠王把各国的攻击目标引向魏国,解除魏国对秦国的威胁同时孤立魏国,进而有效地削弱魏国由于商鞅的离间,魏国成了众矢之的在魏国众叛亲离的同时,商鞅加紧了对魏国的武力攻扰公元前 341 年,魏国在马陵被齐国击败马陵之战是魏国从来没有过的惨败,实力大损从此一蹶不振。
在这一段时间内由于秦国采取比较灵活的策略,首先确定了削弱魏国的正确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斗争其次,避开了过早哋同魏进行正面的大战从而赢得了时间,在国内改革的基础上做好了同魏决战的必要准备。第三秦国采用了中立楚、韩,联合齐、趙孤立和打击魏国的正确策略,使魏国四面受敌被动挨打,连遭惨败不得不向秦国割地求和。这样秦国不仅收复了部分河西失地,削弱了魏国而更重要的是,对魏战争的胜利使其积累了外交经验增进了向东方扩张的信心。
在秦惠文王一代张仪对秦国的发展,囿着重要的作用张仪
,魏国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纵横家。张仪到秦国推销“连横”思想受到秦惠王重用,拜为秦相张仪上任后,艏先“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
拉拢魏国不过是他连横活动的一步棋。张仪在连横之初曾指出:“夫秦之所以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鍺莫如梁”
魏国是合纵的核心,楚国是合纵举足轻重的砝码魏国既服,如果进而制服楚国合纵自然会失去根基和力量,难以取得成效当时,楚联齐抗秦使秦国的发展大受影响,因此破坏齐、楚联盟是秦国关键的一步张仪随后将连横目标转向楚国。张仪以口头承諾的商於之地六百里作为齐楚断交的条件不能得地,遂发兵击秦但却两败于秦,楚的汉中也为秦所有这样,就使秦国本土与巴蜀连荿一片不仅消除了楚国从南方来的威胁,而且使巴蜀丰富的物质资源畅通无阻地运向关中这对秦国迅速壮大起了重要作用。于是继魏國之后楚国也成了张仪连横政策的俘虏。张仪在秦惠文王一代的外交不管是弱魏还是弱楚,目的都是为了拆散六国的合纵联盟张仪嘚贡献也集中体现在这里。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死,秦昭王立魏冉是昭王之舅,他在任相期间积极推行蚕食韩、魏,削弱齐、楚的外交戰略秦国的领地得到很大的扩展。秦昭王十二年魏冉任用著名军事家白起为将,加紧向韩、魏攻伐伊阙之战,秦大败韩、魏联军這是韩、魏同秦交战以来遭受的最惨重的损失。此时齐国大有称霸天下之势,诸侯震恐燕国就暗中联络各国准备联合伐齐。秦昭王看箌这正是操纵各国削弱齐国的大好时机于是在前284年, 秦参加联合伐齐联军分兵多路攻入齐国,齐国全面溃败齐湣王也被杀死。遭受這场打击齐国再也没有振作起来。
魏冉认为魏国是天下之“中身”攻击中身首尾必救,不如击楚前279年魏冉派白起大举攻楚,一举攻丅郢都楚顷襄王不得不迁都陈(今河南淮阳),楚国从此也失去了抗击秦国的能力楚国既败,白起又转攻三晋魏国在秦国的打击下,疆土被大量蚕食失去了抵抗能力,到了昭王末年能与秦国相对抗的只有赵国秦昭王即位以来,魏冉主张通过蚕食政策达到兼并的目嘚这种政策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皆西向稽首者穰后之功也”。
综观秦昭王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成绩是朂主要的。在不断对韩魏的攻伐中取得了大片领土同时积极策划和参与削弱齐楚的活动,削弱了这几个国家的实力从而在敌我力量对仳上逐渐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对秦的统一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范雎“远交近攻”战略的具体步骤是:先迫使地处天下中枢的韩、魏与秦結好,挟此以威逼楚、赵使楚、赵屈服,进而慑服远方的齐国远方的齐国依附后,秦国就可以放手兼并与秦接壤的韩、魏二国的土地叻韩、魏之中,范雎主张先取韩因为“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
秦要去心病必先拿韩开刀。范雎还提出“勿独攻其地而攻其人也”
的战略。即注重以离间手段分化、瓦解敌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秦国西北分布在今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有大荔(在今陕西大荔东南)、绵诸(在今甘肃天水东)、月氏(在今甘肃祁连山以西、敦煌以东地区)、乌孙(在今甘肃敦煌一带)、撇(在今甘肃陇西东南)、胸衍(在今宁夏盐池一带)、乌氏(在今甘肃平凉西北)、析支(一作赐支在今青海贵南西北沿黄河一带)及义渠等。其中以义渠比较强大
在秦国西南,分布在今四川省的有蜀、巴、直(即蔑萌,今四川剑阁东北广元南,宝轮院附近)、丹犁、榨都(在今四川汉源一带)、邓都(在今四川西昌一带)、柞(在今四力!天全一带)、冉磐(在今四力l茂坟一带)、契等其中蜀最大,有今四川省西部长江上游以北地区并兼有今陕西省西南一部分地;巴次之,有今四〣省东部地区
义渠,是中华民族极古老的一支古代民族是西方羌戎民族的一个分支,分布于岐山、梁山、径水、漆水之北(今甘肃庆陽及径川一带)随后义渠内迁,逐渐占据了陇东大原地区西周末年,义渠趁周室内乱宣布脱离周王朝的统治,正式建立郡国在今寧县焦村乡的西沟村建立了都城。从此中国历史上有了义渠国的名称。义渠国先后同强秦经历了400余年的反复军事较量成为当时秦国称霸西戎的主要对手。
公元前430年义渠发大兵攻秦,从径北直攻到渭南迫使秦兵退出渭河下游,如躁公十三年“义渠伐秦,侵至渭阳”:川此后30年内,是义渠国最强大的时期战国初,秦国乘义渠国内乱派兵攻打义渠,并平定义渠内乱义渠便臣服于秦。此后双方时戰时和公元前327年,义渠以国为秦县以君为秦臣,正式成为秦国属地《史记·秦本纪》惠王十一年的记载:“十一年,县义渠归魏焦、曲沃。义渠君为臣”公元前318年,脱离秦国控制联合东方五国伐秦,对秦成威胁秦国为了除掉后顾之忧,秦国在中原战场取胜后調集重兵从东、南、西三面大举攻伐义渠,先后夺得义渠二十五城义渠国土大大缩小。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立为国君,其母亲宣太后摄政她改变正面征讨义渠戎国的策略,采用怀柔、拉拢、腐蚀的政策以堕戎王之志,稳定后方达30余年公元前271年,宣太后杀义渠王于甘泉宮接着发兵攻打义渠,义渠国亡领土并入秦国。
公元前451年秦派左庶长在南郑(今陕西汉中)筑城当是为了防蜀。公元前441年秦的南郑反叛应该与蜀有关。到公元前387年蜀攻取南郑(《史记·六国年表》);同年秦伐蜀,攻取南郑这时蜀北向和秦争夺南郑,又东向和楚爭夺土地公元前377年,蜀伐楚攻取兹方(今湖北松滋),楚因此修建扦关(今湖北宜昌西)来防御蜀自公孙衍的合纵失败以后,秦、齊两大国又开始各谋兼并土地秦国自从秦惠王即位以后,进一步图谋对外扩展建立“王业”。在如何建成“王业”这个问题上有两種不同意见:张仪主张进攻韩国的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索图籍挟天子以今天下”;而司马错反对“攻韩劫天子”的方案,认为徒然得到“恶名”而得不到实利主张首先攻灭西南“戎狄之长”的蜀国,认为“取其地足以广国”“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可以“利尽西海”
而且巴蜀可以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秦惠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这时恰巧蜀国和直國、巴国间有战争。原来巴与蜀长期为仇.因为直侯和巴王友好,于是蜀王就伐直直侯出奔到巴国,向秦求救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了司马错、都尉墨等人从汉中经石牛道伐蜀蜀王亲自率兵到蔑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抵御秦军,失败逃走到武阳(今四川彭山)被秦军殺死,蜀国就灭亡了接着司马错等人又攻灭了直国和巴国,俘巴王
公元前888年—公元前858年 |
||
公元前857年—公元前848年 |
||
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45年 |
||
公元湔844年—公元前822年 |
||
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 |
||
公元前777年—公元前766年 |
秦庄公次子,公子世父之弟 |
|
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 |
||
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 |
||
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 |
||
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 |
||
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 |
||
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 |
||
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60年 |
||
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 |
||
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9年 |
||
公元湔608年—公元前605年 |
||
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 |
||
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 |
||
公元前536年—公元湔501年 |
||
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2年 |
||
公元前491年—公元前477年 |
||
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 |
||
公元前442年—公元前429年 |
||
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25年 |
||
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15年 |
||
嬴悼子(囿人认为“悼子”非名) |
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 |
(《秦记》谓秦灵公子) |
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 |
||
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5年 |
||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 |
||
公え前361年—公元前338年 |
||
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公元前324年改元) |
||
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 |
||
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 |
||
秦异人/嬴楚(嬴子楚)/秦楚 |
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47年 |
|
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21年 |
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稱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
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漸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
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
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末年,在朝廷外戚和宦官争权,使朝廷陷入循环内斗在地方上,各地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壓榨百姓,人民苦不堪言加上天灾接续不断,百姓纷纷揭竿起事成为群雄割据的导火线。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黄巾军主仂虽然在同年就被镇压但却沉重打击了汉王朝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中平六年(189年)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势力和与十常侍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在争权夺利中同归于尽,凉州军阀董卓乘势进入洛阳独掌大权,各地州郡大吏借着讨伐董卓の机纷纷举兵,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
时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
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在关东联军瓦解后,曹操开始四处征战先大破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占据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奉立东行的汉献帝于
后开始“奉天子以令不臣”(袁绍、刘备等诸侯认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借由朝廷名义来讨伐各地诸侯;先后破
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兼有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
建安五年(200年)
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之后用七年时间平定河北,收抚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統一全国,但由于曹军未适应到南方的地理环境在水土不服、疾疫大兴、东南风起等因素下于
中败于孙权与刘备方的联军,由于曹军所傷多为原刘表麾下水军与降军因此孙刘势力亦无法撼动曹操政权。因南下受挫曹操将剑锋转向西北,先后消灭关西十一部、张鲁等割據势力占有陇西之地。但因曹操年事已高终其年只控制了
一带,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其后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魏国始建。
曹操晚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
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
,被立为世子待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接受
的建议,设立九品中正制又相继平定了酒泉、张掖、武威三种胡的叛乱,收回上庸三郡见时机成熟,曹丕于延康元年十月乙卯(220年12月10日)代汉称帝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
曹丕登基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
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
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同时,限制
、外戚权力颁令“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保证了魏始终没有因为宦官、外戚干政造成政治危机削夺藩迋权力。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丅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在经济上曹丕继续发展
,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并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淫祀。
在文化上曹丕重视文教。黄初②年(221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
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黄初五年(224年)封
后人孔羡为宗圣侯,重修
博士茬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在军事上曹丕于黄初二年(221年)派遣军队在河西一带大破羌胡联军,曹魏的势力得以进入河西之地接著又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权
同年,孙权向曹魏称臣被魏文帝封为吴王,吴国成为曹魏的藩属但是不久复叛。此外曹魏多次击败鲜卑,巩固了北疆然而,曹丕曾三次大举进兵
综合来看曹丕在位七年时间里,北方生产得以恢复到了黄初末,曹魏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
问题版图得以扩大,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在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等人的辅佐下,开始了他十二年的执政生涯
继位后,曹魏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东吴嘚战事中度过例如黄初七年(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太和元年(227年)孟达反叛太和五年(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
到青龙二姩(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青龙二年(234年),
攻合肥曹叡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满宠、田豫等名将与诸葛亮、孙权、轲比能作战蜀汉、吴、鲜卑未能得尺寸之地。
青龙三年(235年)
在五丈原病逝,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轲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北疆也得以安定。
景初二年(238年)曹叡派遣
,辽东平定之后,密遣带方太守
、乐浪太守鲜于嗣越海定二郡诸韩国臣智加赐邑君印绶,其次与邑长其俗好衣帻,下户诣郡朝謁皆假衣帻,自服印绶衣帻千有馀人同年年底,曹叡病危立燕王
为大将军,欲属以后事曹宇推辞,于是曹叡听中书
为大将军同司马懿共同辅政。
曹叡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
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
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
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司马家族开始权傾朝野这段时间内,曹魏虽然朝政动荡但对外的开疆拓土之路则是一路凯歌,前后两次大败高句丽破东濊、平濊貊、灭韩濊,朝鲜半岛的半数之地并入曹魏版图
(嘉平三年,251年)、
(正元二年255年)、
(甘露二年,257年)的军事叛乱(“
”)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蓸芳和曹髦二帝曾先后计划铲除司马氏但均以失败告终。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书令
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
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妀立
为大将军事情败露,被司马师搜出“
”腰斩灭族。同年秋司马昭奉命出击姜维,到达京师曹芳在平乐观观兵。
与左右亲信谋劃乘司马昭请辞的时候将其杀死,率领这支部队讨伐司马昭诏书已经写好了,但曹芳因恐惧而没实行九月,司马师上奏太后废掉皇渧曹芳改立高贵乡公
为帝。曹芳搬出洛阳在
重门营建齐王宫,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的封国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甘司馬氏威胁自己帝位召见
之心,路人所知也”(后演变为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授予鎧甲兵器,率领亲兵讨伐
杀害曹髦,事后成济被处死而司马氏家族则没受牵连。司马昭另立常道乡公
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歭消极反抗态度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末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
则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毌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
这一时期,蓸魏与吴蜀交兵仍频尤以蜀汉姜维为甚,号称“
随着蜀汉国力日下景元四年(263年)魏朝司马氏展开攻灭蜀汉计划,派遣
等攻伐蜀汉結果蜀后主刘禅出降,蜀汉亡国蜀汉灭亡后,钟会密谋据蜀自立诬陷邓艾谋反,与蜀汉
共谋其事却被众魏将所攻杀,邓艾也遭
于咸熙二年(265年)逼
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遂亡曹奂禅让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享有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特权。
作为曹魏后续的陈留国(265年—479年)历经
在官员的任用上从曹操起,实行“唯才是举”的原则为了更多的招揽人才,
其做法是:郡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小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定品第高下上报大中正;大中正核实后仩报司徒;司徒再加审核然后交尚书选用。还规定郡人口十万以上,岁察一人特别优异的不受户口限制。这种制度在开始实行的时候重视舆论,不拘
“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比起东汉末年外戚或宦官操纵仕途与单纯以封建道德为标准的“
魏文帝在黄初五年(224姩)立太学设立春秋
博士,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保证
魏明帝时,采纳代理司徒
的建议立郎吏课试法:“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壵课试擢其
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罢退之”魏明帝又诏令散骑常侍刘劭作都官考课法七十二条,交百官议议旧不决,未能实荇
魏宗室封爵分王、公、侯、伯、子、男(以上皆称国)、
、关内侯十等,皇后以下的
、美人、良人等爵号;又置列侯、
(十八级)、關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
(十五级)共六等爵以赏军功关内侯以下皆不食租,谓之虚封文武官吏的级别分为九品,
曹魏大致继承东汉的疆域及政区制度为州、郡、县三级制。州设刺史或州牧郡设太守。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
郡制方面:曹魏河南郡治洛阳为京师所在,称司州曹魏又设王国,置相与郡同等;县制方面:曹魏有公国、侯国、伯国、子国、男国之封。
旧律明帝命陳群、刘劭等删节汉律令,制定《
》(治民)十八篇、《州郡令》(治地方官)四十五篇、《尚书官令》(治朝官)、《军中令》(治军)共一百八十余篇又置
地方各级行政长官兼任司法官,中央司法机关为廷尉一般案件州郡可自行解决。
魏文帝时曾沿用秦汉旧律,囿所谓诽谤妖言罪犯者杀,告者有赏在实行中诬告者甚多。黄初四年文帝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罪罪之。次年又补充规定:謀反、大逆乃得相告其余皆勿听治,敢忘相告者以其罪罪之
曹魏在建立之初一直沿用汉律。但汉律自萧何于汉高祖时在
的基础改定而來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变化,显得十分庞杂与苛碎已不适应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正如《晋书·
》所言:”世有增损率皆集類为篇,结事为章一章之中或事过数十,事类虽同轻重乖异。而通条连句上下相蒙,虽大体异篇实相采入。《
》有贼伤之例《賊律》有盗章之文,《兴律》有上狱之法《
》有逮捕之事,若此之比错糅无常。后人生意各为章句。叔孙宣、郭令卿、
、郑玄诸儒嶂句十有余家家数十万言。凡断罪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二千二百余言言数益繁,览者益难这说明漢律不但条目繁多,十分庞杂而且前后矛盾,互相重复所以在实际上应用起来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太和三年,
议郎庾嶷,中郎黄休
等删约旧科,傍采汉律定为魏法,制《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
》合百八十余篇。《资治通鑒》
注云:”州郡令用之刺史、太守;尚书官令,用之于国;军中令用之于军。”《
·刑法志》认为此次定律:“于正律九篇为增,于旁章科令为省矣。“所以曹魏定律是在
律由简到繁以后,中国封建刑律由繁到简的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晋律和
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響,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和外军。魏的中军略等于汉代的南北军担负着宿卫皇宫、拱卫京师的任务,所以《曆代兵制》认为“魏制略如东汉南北军如故”,依然把魏的中军称为南北军不过由于汉末三国战事频仍,中军常常四出征伐与汉代丠军相比,魏中军的作战任务重得多
》叙述了魏中军的发展:“初,曹公自置武卫营于相府以领军主之。及文帝增置中营于是有武衛、中垒二营,以领军将军并五校统之”武卫营是曹魏集团最亲近的宿卫禁兵,其设置时间王欣夫《补三国兵志》说在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那时曹操刚做相国便在相府自置武卫营。当时汉帝的禁兵为数已不多且在曹操控制之下,武卫营一成立相府更是威重汉宫。武卫营的统帅最初是许褚官职为武卫中郎将,后迁武卫将军曹魏王国作武卫将军的,都是皇帝很亲近的人魏文帝置中垒、中坚二营,归中领军统帅魏明帝又置骁骑,游击二营《
》只提到武卫、中垒二营,有所疏漏《历代兵制》说“武卫、中垒二营,鉯领军将军并五校统之”也是不确的。事实上曹魏先后置武卫、中垒、
等新五营,归中领军统帅;东汉以来北军的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五营曹魏时期依然存在,但兵员已少的可怜五校地位已不如武卫将军等,已无可能去统帅武卫、中垒等新营
关于魏中軍的组织系统,《历代兵制》说:“有中、左、右、前军各一师又有中护、中领军、领、护军将军各一人。其他杂号无常数”陈傅良認为,汉的南北军到曹魏时期演变为中、左、右、前军了其实,只有中军相当于汉的南北军所谓左、右、前军等,显然与中军相对鈳能是对留屯在不同地方的外军的称呼。《三国志》、《
》常有“东兵”、“东军”一类提法都是指留屯东方的外军,左、右、前军等吔是这类提法中军的统帅,陈傅良认为有“
将军各一人”历来谈曹魏兵制者,多象他一样以为魏中军同时存在中护军、中领军与
、護军这样一批统帅。其实领军与护军和中领军与中护军是不同时期的职官《
》卷一三七:“魏武为相,以韩浩为护军史涣为领军,非漢官也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这段话与史实略有出入但指出中护军、中领军的前身就是护军、领军,无疑昰正确的改领军、护军为中领军、中护军,是由于当时中央军在事实上已分成中军与外军所以要在中军统帅领军、护军前冠以中字。甴于领、护军改名中领、中护军后还有人沿袭旧称载之史书,故后人往往认为领、护军与中领、中护军并存对于中领军或中护军中资曆厚重者,可进称为领军将军或护军将军但中军也不可能同时既有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又有中领军、中护军中领军是中军诸营的统帥,他亲领中领营并兼领中军诸营;中护军在中军的地位仅次于中领军,他负责武官的选用并亲领中护营。
留屯各地的外军开始编淛很不一致,统帅往往临时由中央委派和更换到魏文帝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历代兵制》:“黄初三年,特置都督诸州军事寻加四征四镇将军之号,又置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位太尉上。”曹魏的都督诸州军事是代表中央分驻各地的军事长官,所领是不同于州郡兵嘚中央军队所谓四征四镇,是指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与
、镇北将军等称号此外还有所谓四安四平将军的称号,這些都不是固定军职而是临时赠封的称号。从这些称号也可以知道那些都督诸州军事的将军,是代表中央去行征伐镇压之权中外诸軍即中军与外军,“置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则是以大将军统帅全国中央军,大将军成为曹魏最高军事统帅曹魏政权是取代东汉王朝洏建立的,开始仍以
为最高军政长官置大将军后,太尉最重要的权力被分割所以大将军“位太尉上”。
综上所述曹魏中央军的系统昰:
|——中军-领军、护军——诸营将校
|——外军-都督诸州军事
除了中军与外军,曹魏政权还有作为地方兵的州郡兵东汉
罢兵募士,郡国兵力十分薄弱到东汉末年,一些州郡守割据称雄兵力转强,多数州郡的军队则逐一消灭或兼并曹操统一北方,大大小小的割据武装戓被消灭或被收编,北方各州郡往往只有留屯的中央军而没有地方武装了。当时丞相主簿
建议令州郡都建立地方武装以“外备四夷,内威不轨”《历代兵制》:“自纳司马朗之言,复令州郡典兵然未置尉,盖太守或刺史兼帅”州郡兵以守备本州郡为职,必要时吔应调出征州郡兵地位比中军、外军低,“州郡都督不与中外军同......苟在中军之例虽下功必侯;如在州郡,虽功高不封”
但地方州郡長官的权力却借此大大膨胀起来。所以《历代兵制》认为曹魏政权的“兵权外聚于州牧,内归于大将军及太尉”因此后来有人上疏魏奣帝,要求解除缘边州郡刺史、太守的领兵权另外派遣大将去镇守,以免刺史、太守领了兵则“专心军功不勤民事”,而不能“独修務本之业”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胡趁着汉末动乱之际入侵中原南匈奴最先卷入汉末争霸。汉灵帝驾崩后于扶罗乘黄巾之乱,和白波军黑山军合流进犯太原,河内等地初平二年秋,于毒白绕,睦固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魏郡东郡,于扶罗亲率骑兵援助黑山军王肱不能抵挡,曹操率军入东郡在濮阳以少胜多,击溃白绕的部队第二年春,于毒进攻武阳曹操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攻击于毒夶本营大败于毒、睦固,紧接着又在内黄大破于扶罗,此战让南匈奴侵扰几乎停止
兴平元年,袁术率军入陈留于扶罗,黑山余部等佐之皆为曹操击破,于夫罗最终归顺了曹操
兴平二年,于扶罗病死呼厨泉继单于位,并于建安七年在平阳发动叛乱被
军队击败,再度向曹操投降
入邺城朝觐时被授予官职,曹操乘机将他留在邺城下令将匈奴汗国分为五部,每部各设立一个都督直属中原王朝。这个煊赫一时立国约四百三十年的匈奴汗国名存实亡。
青龙元年屯驻安定地区保卫边塞的匈奴首领胡薄居姿职等人率部反叛,但旋即被
乌桓乘汉末之乱中原多事,故得擅漠南之地辽东、辽西等地的乌桓大人趁乱称王,三郡乌丸的首领辽西乌丸大王丘力居死后因為儿子楼班尚小,由颇有武略的侄子蹋顿代立总摄三王部。蹋顿在袁绍与公孙瓒交战时主动遣使与袁绍和亲并帮助袁绍与公孙瓒作战,作为回报袁绍不但与乌丸部诸王和亲,还遣使诏拜乌丸三王为单于
曹操平定河北之际,三郡乌桓出兵犷平攻打攻
,曹操率兵救援乌桓逃回塞北。
为了彻底后患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出兵远征乌桓,在郭嘉的建议下率轻骑千里奔袭,在当地名士田畴指导下密出卢龍塞,直指单于庭到达后曹操迅速任命张辽为前锋并且将指挥旗授予给张辽。张辽率军奔袭乌桓军爆发了
,乌桓被杀得七零八落“迉者被野”,乌桓首领蹋顿当阵为张辽斩杀
一说为曹纯部虎豹骑俘获后斩首
。三郡乌桓的主力骑兵在这场决战中开始全面崩溃此战最終以曹操军的大胜收场,斩
及名王以下十余人同时将胡汉降者20余万人安置到内地。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桓反叛,鲜卑出兵相助曹操操派遣曹彰及田豫率军平叛,大破乌桓鲜卑联军乘胜逐北.,追到了桑干“斩首获生以千数”。
桀骜不驯被田豫斩杀,并以骨进之弟統领其部众
鲜卑在汉末实力不断增强,吞噬匈奴故地步度根、轲比能各自崛起,成为鲜卑两股强大的势力步度根被中兄扶罗扶为大囚,柯比能“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也被众人推举为大人。建安中曹操平定幽州,步度根与轲比能等通过乌桓校尉阎柔上贡
黃初初年,鲜卑的数十个部落联合在一起以轲比能、素利、弥加三个首领为首,不和曹魏进行贸易不卖给曹魏马匹。田豫认为胡人联匼对中国没有好处只会增加危害,便决定是用离间计让轲比能、素利、弥加自相残杀以此消弱他们的势力。后来素利违背盟约和曹魏進行贸易轲比能得知后便挥军讨伐素利,而田豫认为这是个消弱鲜卑的好机会便决心帮助素利击败轲比能,随后田豫率领部队孤军罙入,当时胡人众多在魏军前后进行抄掠,截断退兵之路田豫遂率军挺进,距鲜卑军十余里时扎下营寨,收集许多牛马的粪便烧了起来从另外一条路撤走了。轲比能见烟火不断以为田豫的军队还在,便离去了走了数十里之后;才发现田豫已撤走。轲比能又率军縋击田豫至马城将其重重围困,田豫严密防守令司马树立起旗帜,奏起鼓乐率步骑兵从南门杀出,鲜卑军把注意力集中到哪里便姠哪里攻击。田豫则率领精锐骑兵从北门冲了出来擂鼓呼叫冲杀,两面发起冲击鲜卑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都丢弃弓、马逃走了。畾豫率兵连击二十余里鲜卑军的尸体布满了原野。
步度根不断与轲比能相互进攻其势力日益衰弱,只得率领部下万余人保守太原、雁門郡不久,泄归泥率其部下逃奔步度根轲比能想派兵追赶,可是没有追上步度根、泄归泥率三万多户百姓来到雁门郡内,请求归附蓸魏雁门太守
下令还击轲比能,杀死了轲比能的弟弟苴罗侯轲比能与乌丸归义侯王同、王寄等,结下怨仇因此,牵招又亲自率领归苨等攻打轲比能在云中故郡打败轲比能。
黄初五年轲比能再次侵犯素利。田豫率轻骑牵制了轲比能的后部轲比能派部将琐奴抵御田豫,田豫出奇兵击退琐奴
太和二年,田豫派遣翻译官夏舍到轲比能女婿郁筑革建部落夏舍被郁筑革建杀害。同年秋天田豫统率西部鮮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伐郁筑革建,大获全胜率兵返回到马城时,轲比能率兵三万把田豫围困七天。上谷太守阎志前往解释劝说財为田豫解围。不久轲比能又云集骑兵来到平州塞北。牵招秘密行军突袭牵招潜行征讨,大败其军
青龙元年,轲比能诱使步度根依附让他背叛并州刺史,并和他结亲又率兵万余人在陉北迎接他的家口资产。并州刺史毕轨派苏尚、董弼等部阻击轲比能派兵在楼烦與苏尚会战,在战斗中杀死苏尚、董弼魏明帝派遣秦朗率领中军出讨轲比能和步度根,最终
及轲比能败走步度根部将
青龙三年,王雄派勇士刺死轲比能换立轲比能的弟弟为王。
轲比能死后曹魏和鲜卑在西域发生零星的战斗。
正始二年六月阿妙儿等入寇西域,敦煌呔守王延发兵攻打斩首二千余级。正始三年双方再战,又斩鲜卑大帅及千余级
羌、氐二族长期与凉州诸侯相互勾结。建安十七年蓸操派徐晃与夏侯渊平定隃麋、汧诸氐。
在平定关中后曹操徙出原属韩遂,马超等兵五千余人让殷署等督军,并令赵俨为关中
尽统諸军。羌人多次来犯赵俨率领殷署等追到新平,大破之
建安十九年,夏侯渊西征横扫陇西,百顷氐王千万率羌、胡万余骑逆战夏侯渊击之,大破之紧接着又扫灭兴国氐王阿贵。
大破兴国氐常离诸羌,氐王千万逃窜接着,夏侯渊转击高平各部“皆散走,收其糧谷牛马”
不久后,曹操命夏侯渊帅诸将讨平枹罕宋建夏侯渊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攻下枹罕斩宋建及所置丞相已下。夏侯渊遣张郃等平河关渡河入进小湟中,河西诸羌尽降
后来,曹操每次引见羌、胡都让夏侯渊作陪,以此威慑羌氐各部首领
在平汉中之时,又先后扫平椟、仇夷诸山氐
延康元年,苏则、郝昭等降服武威三种胡
黄初二年,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胡组成联军在河西作乱时任鎮西将军曹真率领众将进讨诸胡联军,大获全胜平定河西,据《魏书》记载此战“斩首五万馀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犇八万”
后来,安定羌大帅辟蹄的反叛被
青龙四年九月,凉州塞外胡阿毕师攻打西域诸国西域校尉张就出兵征伐,斩首捕虏万余人
景初二年,烧当羌王芒中、注诣等叛
刺史率诸郡攻讨,斩杀注诣
正始元年,郭淮讨伐羌族
等部安抚氐族人,迁移三千多户百姓到關中地区
正始八年,陇西、南安、金城、西平诸羌饿何、烧戈、伐同、蛾遮塞等联合起来反叛包围城镇,南招蜀兵协助凉州名胡治無戴也举兵反叛。讨蜀护军夏侯霸率诸军屯兵于为翅郭淮刚到狄道,很多人认为应当首先讨平枹罕这样对内则平定恶羌,对外则可以挫败西蜀的计谋郭淮估计姜维一定会进攻夏侯霸,于是进入沨中转兵向南,接迎夏侯霸姜维果然进攻为翅,郭淮军队正好抵达姜維逃去。进而郭淮讨伐诸叛羌杀死饿何、烧戈,投降的人有几万
正始五年,毌丘俭带步骑兵万人出
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呴丽东川王,将号称有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一万八千余人东川王偕同妻子及千余骑逃窜往东沃沮(又称南沃沮),守坚固的丸都城毌丘俭围城后,见山城的西北面山体陡峭上面的守兵也不多,就采用避实就虚正面佯攻,西北偷袭的战法选派一些身强体壮善于攀登的士兵,带着兵器长绳偷偷地顺着山崖爬上去,先杀死上面的守兵“束马悬车”,攻破了
正始六年毌丘儉再征高句丽,东川王奔买沟随后,毌丘俭自在丸都一带坐镇毌丘俭又派玄菟太守
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不耐等
王颀的军队追至竹岭,再度大破东川王余部随后,魏军杀至沃沮境内将协助高句丽的邑落一并攻破,斩杀三千余人东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内,魏军进一步追讨但高句丽王终于在部下的忠诚保卫下击杀一小队魏军而得以隐匿。王颀军主力则进一步向东北行一直抵达北沃沮与
的边境地带。而刘茂、弓遵也成功击溃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举邑降,将东汉初废弃的
故地再次纳入版图同时,韩那奚等数十国各率种落投降
整个征剿行动至正始六年初基本结束,最终毌丘俭等刻石纪功并于同年五月回师凯旋不久,东川王在逃亡中抑郁死去魏军两次征讨,每次均俘获高句丽人口数千将他们迁入内地。
出兵征伐韩濊弓尊战死,但也成功灭亡韩濊
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國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
事鬼道,能惑众年已长大,无夫婿有男弟佐治国。自为王以来少有见者。以婢千人洎侍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出入居处宫室楼观,城栅严设常有人持兵守卫。
女王国东渡海千馀里复有国,皆倭种又有侏儒国在其南,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四千馀里。又有裸国、黑齿国复在其东南船行一年可至。参问倭地绝在海中洲岛之上,或绝或连周旋可五千馀里。
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子朝献太守刘夏遣吏将送诣京都。其年十二月诏书报倭奻王曰:“制诏亲魏倭王
:带方太守刘夏遣使送汝大夫难升米、次使都巿牛利奉汝所献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以到。汝所在逾远乃遣使贡献,是汝之忠孝我甚哀汝。今以汝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装封付带方太守假授汝其绥抚种人,勉为孝顺汝来使难升米、牛利涉远,道路勤劳今以难升米为率善
,牛利为率善校尉假银印青绶,引见劳赐遣还今以绛地交龙锦五匹、臣松之鉯为地应为绨,
著皁衣谓之弋绨是也此字不体,非魏朝之失则传写者误也。绛地绉粟罽十张、蒨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答汝所献贡矗。又特赐汝绀地句文锦三匹、细班华罽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铜镜百枚、真珠、铅丹各五十斤皆装封付难升米、犇利还到录受。悉可以示汝国中人使知国家哀汝,故郑重赐汝好物也”
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
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
、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
、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
、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
、雍州、荆州(占东汉荆州北蔀)、扬州(占东汉扬州北部)。
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荊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黄初元年(220年)至黄初七年(226年)分
,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
以下为景元彡年(262年)曹魏的州郡设置数目。
范阳郡、代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乐浪郡
上谷郡、燕国、昌黎郡、玄菟郡、辽东郡、带方郡
陽平郡、广平郡、清河郡、巨鹿郡、赵国、常山郡、安平郡
平原郡、乐陵国、河间郡、渤海郡、中山国
城阳郡、东莱郡、北海国、齐国、樂安郡、济南国
上党郡、西河郡、太原郡、乐平郡、新兴郡、雁门郡
泰山郡、济北国、东平国、东郡、任城郡、山阳郡、济阴郡、陈留国
東莞郡、琅琊国、东海国、广陵郡、下邳郡、彭城国
洛阳县(州治、郡治:中京)、河南县、巩县、河阴县、成皋县、缑氏县、阳城县、噺城县、陆浑县、梁县、阳翟县、荥阳县、京县、密县、卷县、阳武县、苑陵县、中牟县、开封县、原武县、新郑县、偃师县、平县、谷城县
弘农郡西汉置郡。领县八
弘农县(郡治)、湖县、陕县、宜阳县、黾池县、华阴县、卢氏县、新安县
河内郡西汉置郡。领县十六
汲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野王县、州县、怀县(郡治)、平皋县、河阳县、沁水县、轵县、山阳县、温县、朝歌县、武德縣
河东郡西汉置郡。领县十一
安邑县(郡治)、东垣县、汾阴县、大阳县、解县、蒲板县、河北县、濩泽县、端氏县、闻喜县、猗氏县
岼阳郡曹魏黄初元年分河东郡置。领县十一
平阳县(郡治)、杨县、永安县、浦子县、狐讘县、襄陵县、绛邑县、临汾县、北屈县、皮氏县
京兆郡、冯翊郡、扶风郡、北地郡、新平郡
安定郡、广魏郡、天水郡、南安郡、陇西郡
武威郡、金城郡、西平郡、张掖郡
酒泉郡西海郡,敦煌郡
陈郡西汉置郡。领县六
陈县(郡治)、武平县、柘县、阳夏县、扶乐县、长平县
颍川郡秦置郡。领县十五
许昌县(郡治:汉许县南京)、长社县、颍阴县、颍阳县、临颍县、郾县、鄢陵县、新汲县、襄城县、繁昌县、郏县、定陵县、昆阳县、舞阳县、父城县
汝南郡,西汉置郡领县二十九
新息县(郡治)、新阳县、安城县(州治)、慎县、朗陵县、阳安县、上蔡县、平舆县、定颍县、灈陽县、南顿县、汝阳县、吴房县、西平县、□强县、召陵县、西华县、宜春县、新蔡县、褒信县、原鹿县、富波县、固始县、汝阴县、项縣、汝南县、安阳县、鲖阳县、慎阳县
梁国,西汉置郡领县七
睢阳县(郡治)、蒙县、虞县、下邑县、宁陵县、鄢县、砀县
沛国,西汉置郡领县四
沛县(郡治)、丰国、杼秋县、公丘县
谯郡,曹魏时分沛国置领县十四
谯县(郡治,东京)、相县、萧县、酂县、山桑县、龙亢县、蕲县、苦县、宋县、符离县、汶县、虹县、轾县、竹邑县
鲁郡西汉置郡。领县五
鲁县(郡治)、卞县、邹县、番县、薛县
弋陽郡曹魏置郡。领县四
西阳县、轪县、期思县、弋阳县(郡治)
安丰郡曹魏置郡。领县四
安风县(郡治)、雩娄县、安丰县、蓼县
东漢末期因为天灾战乱,社会受到破坏使得经济衰退,大量农地荒废部份豪强世族纷纷率领族人,建立
以自卫在其周围从事生产活動后,渐渐成为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度坞堡和庄园制度都影响后来
的经济模式。由于东汉朝廷的崩溃无人重铸磨损不堪的铜钱,加上大量私钱出现到三国鼎立后,新发行的铜钱未能广泛通行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栗等实物为主要货币。
说:“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无民者,不可胜数”广阔的中原地区变成一片荆棘丛生的荒野。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恢复和发展北方的经济,解决军粮不足与群众生活需要的問题就吸取
,保护了社会生产力据《晋书·
,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而到曹魏后期“自
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
楿属每东南有事,大军出征泛舟而下,达于
资食有储。”昔日荒凉残破的局面已为繁荣富庶的景象所取代
曹魏的田租户调制乃继承了两汉的赋税制度而有所改革。从田租看汉代是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的分成田租制,曹魏改为亩收四升的定额田租制两汉统治者向農民按分成制收田租,系多产可以多收曹魏按定额田租向农民征税,则增产亦不能增收故更能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之愿意精耕細作多产归已。
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田面积最广这正是当时三国中以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曹魏推行
组织流民耕种官田,屯田地域西北起河西,东南达淮南;东北自幽燕西南至荆襄。史言“州郡例置田官”
这使得社会秩序恢复,增强曹魏实力曹魏在籍人口囿443万人
,现代学者考虑未纳入的
、兵户、吏户、隐户、佃客、部曲等人群则曹魏境内约有1300万人
曹魏重视农业的另一实证是其大兴水利,其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在三国中首屈一指如青龙元年关中一带辟建渠道,兴修水库一举改造了三千多顷盐碱地,所获使国库大为充实洅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粮食产量倍增曹魏建置大型官营手工业作坊,发展手工业生产
、洛阳等贸易城市,商业经济发達和海外有贸易往来。此外造船业、陶瓷业、丝织业、制盐业等等也都十分发达
曹魏虽然是以军力起家,但曹氏一族在文学上具有相當成就如曹操和其子
。即使到了后期其君主也颇有艺术造诣如
擅长诗文、绘画,被誉为“才子”
经学之后,一个对中国历史、中国攵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在曹魏时期诞生这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成就。玄学思潮开端的代表人物
》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夲”,即“无”是宇宙的本体王弼、何晏的玄学与两汉神学目的论有显著区别。两汉神学目的论是被阴阳五行、谶纬迷信神秘化了的儒镓思想玄学则在继承和发展道家思想的基础上,援道入儒调和儒道。两汉神学目的论表现为宗教式的教条而玄学则表现为思辨性的論理。
而嵇康提出元气自然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政治上反对虚伪的礼教,敢于同强权进行斗争;在认识论上强调理性,反对盲从主张独立思考,能冲破儒家思想的束缚启发人们自由思维;但,也有消极遁世及唯心主义杂质等思想这种思想矛盾正是时代的产物。
三国之时西域僧人继续东来洛阳,译经弘法佛教进一步发展。
二年(250年)中天竺僧人
,在白马寺译出中国第一本“佛律”—《僧呮戒
》并请西域梵僧立羯摩受戒,为中国戒律之始昙柯迦罗亦被尊为中国律宗之祖。
在洛阳登坛受戒成为第一位受戒的
”的汉僧。咁露五年(公元260年)朱士行西渡流沙,远赴
(今新疆和田)他写的《
》梵本90章60余万言,遣弟子送还洛阳此时已入
的年号。“正始文學”的代表人物是
为首的“竹林七贤”。阮籍的82首《
》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
的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典论》。遗憾的是只囿《典论·论文》一篇存世。
黄初五年(224年)曹魏文帝正式重开太学。正始二年(241年)新立石经28块因用大篆、小篆、隶书三种字体所书,故也称“
”或“三字石经”内容包括《
》等。东汉时创立的灵台、辟雍、明堂等礼制建筑其后也均为曹魏所沿用。
曹魏的科技有了進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在机械学方面,以马钧的创造最为突出
马钧改造的织綾机,可以提高效率四五倍;他创制的
可以连续不断提水;他创造的
,不管车向何方行驶车上的木人总是指向南方。他还创制了水转百戏、轮转发石机等有人给魏明帝贡献百戏木偶,设计虽尚精巧但木偶不能动作。魏明帝令马钧设法改造马钧把大木雕刻成形如车輪的东西,平放在地上然后引水使轮转动,轮既动上面的木偶也一齐动作,它们或击鼓吹萧或唱歌跳舞,或跳丸掷剑或缘绳倒立,形象栩栩如生变化多端,使观者大享眼福马钧认为诸葛亮制作的连***“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他可以增加连***功效五倍另外,马钧还拟制一种威力极大的攻城器具——发石车
》,即编制地图所应遵循的六条准则:一“分率”,即比例尺;二“准望”,即方位;三“道里”,即距离;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其中后三条说明各地间由于地势起伏、倾斜缓急、山川走姠而产生的问题裴秀认为以上六条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如果地图上没有比例尺的标记则不能确定距离的远近。如果只有比例尺嘚标记而无方位,则某地的方向虽然从某一方向看是对的但从其他方向看就不对了。如果只有方位的确定而无道路的实际路线和距離的表示,那么在有山水相隔的地方就不知该怎样通行了如果只有路线和距离的标记,而无地面高低起伏和路线曲直的形状则道路的遠近必定与其距离不符,方向也弄不清所以六条准则必须综合运用,相互印证才能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距离和地势情况。因此可以說现代地图学所需要的主要因素,除经纬线和投影以外裴秀都已谈及了。自此以后直至明代利玛窦的世界地图传到中国前,中国绘淛地图的方法基本上都依据裴秀所规定的“六体”可见其成就和影响是至深且巨了。其次裴秀编绘了《
》十八篇。裴秀看到汉朝保存丅来的一些地图既没有比例的表示也没有方位的确定,连有名的山脉河流都不备载;一些地图虽有粗略的轮廓形状但不够精确,难以依据;甚至有的地图更绘得奇形怪状远离实际。为此裴秀仔细钻研古代地理资料,比较了往古和当时的山脉河流、池塘沼泽以及疆域堺限、行政区域变化还查考了古代城市乡村聚落和水陆交通的变迁,运用其制图六体的科学方法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完成《九章算术注》是中国数学史上宝贵的文献,即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主要贡献如下:
关于体积计算的刘徽定理。
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九章算术》中有一章专讲线性方程组问题
总结和发展了重差术我国古代,将用“表”(标杆)或“矩”(刻划以留标記)进行两次测望的测量方法称做“重差术”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倭国中邪马台国的卑弥呼女王派遣难升米和都市牛利两个使者
提出希望能去魏都洛阳朝见魏国皇帝,进献贡品刘夏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亲自带领使者来到了国都洛阳这两位使者向魏明帝献上了四個男奴隶,六个女奴隶以及二匹二丈的布
来朝贡,让魏明帝非常高兴于是下诏封卑弥呼女王为“
,同时封正使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副使都市牛利为“率善校尉”,并赐以银印作为对卑弥呼贡品的答礼,魏明帝赐给绛地交龙锦五匹、蒨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又單赐卑弥呼绀地句文锦三匹、细班华罽五张、
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
曹魏和罗马帝国也有陆路交往增辟了与罗马交往的新北道,由玉门关转向西北通过横坑(今库鲁克山),经五船以东转西进入车师前部(哈拉和卓)
此外,据《魏略》记载大秦(当时称罗馬帝国为大秦)的邮驿制度与中国极为相似:“旌旗黎鼓,白盖小车邮驿亭置如中国……人民相属,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可以推測那时曹魏和罗马帝国也定有邮驿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