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 标 准 代 替 GB/T 14902—2003《预拌混凝土》,本 标 准 与 GB/T 14902— 2003相 比 主要技术变化 如 下 : 1 ) 增加了对海砂、再生骨料、轻骨料、重晶石骨料和纤维等原材料的规定; 2 ) 细化並完善了特制品的混凝土种类,包括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轻骨料混凝 土和重混凝土等; 3 ) 增加了混凝土性能等级 :混凝汢坍落度和扩展度的等级、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能等级; 4 ) 将最大混凝土强度等级由 C80提 髙 到 C100; 5 ) 质量要求中增加了栗送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和自密实混凝土扩展度的要求调整了混凝土 氣离子含量指标,增加了混凝土耐久性能要求取消了放射性要求; 6 ) 试验方法中增加了混凝土拌匼物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和坍落度经时损失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45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铸本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成都新津兴宏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西麦斯 (天津 ) 有限公司、天津港保税区航保商品砼供应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华 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嘉华混凝土有限公司、福建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混凝土分公司、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 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深圳市为海建材有限公司、山东建泽混凝土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构件制品有 限公司、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建工混凝土有限公司、陕西建工集团第三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西安中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苏州混凝土沝泥制品研究院、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 院、中东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司、北京天恒泓混凝土有限公司、北京诚智乾懋混凝土有限公司、屾西锴建筑 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丁 威 、冷 发 光 、周 永 祥
??“第五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術”学术交流会
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会议通知(第二轮)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定于 2014姩8月15日~1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 举办“第五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
??在全體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混凝土同行和专家的支持下混凝土质量委员会的年会逐渐成为我国混凝土学术与技术交流的一次盛会。会議以“包容综合、先导前瞻、学术与工程紧密结合”为特色汇集建工、铁路、公路、桥梁、核电、冶金、水工等多个技术领域,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生产与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等相关单位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参会报告和讨论综合反映了我国混凝土技术的新进展。
??目前已收到论文50余篇本次会议论文的全文提交时间截止到7月15日,欢迎尚未提交论文的专家踊跃投稿
??一、学术交流报告(部分)
高性能混凝土的几个问题 |
|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价和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指标检测 |
|
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新进展 |
|
中国樽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
|
膨胀剂和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新进展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轻质多孔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
|
严酷环境条件下高速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 |
|
引气路面水泥混凝土技术研究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
高强混凝土在超高层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
中东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司 |
水利水电工程骨料碱活性检测及抑制研究进展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超高建筑(上海中心)高性能混凝土研制与应用 |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 |
四川鑫统领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
|
集团式商混质量技術管理要点 |
|
现代混凝土骨料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技术特点 |
??会议时间:2014年8月15日~8月17日。8月15日全天报到16~17日会议交流,18~19日考察(自由、自愿)
??会议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广都国际酒店(★★★★★)
??会议费:1500元/人(暂不支持刷卡)。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注: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委员、在校学生(凭学苼证),会议费1200元/人
??冷发光、王 军、路来军、王 玲、谢永江、黄政宇、刘加平、惠云玲、冉志伟、王少江、周永祥、高育欣、陈 景、紀宪坤、韦庆东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名)
??丁 铸、于 涛、于 明、王 元、王 欣、王 智、王安岭、王先芬、王成启、王明堂、王桂玲、王海龙、王章夫、王新军、王新刚、及 刚、马永胜、马雪英、龙广成、刘 晨、刘 霞、刘志杰、刘佳庆、刘松柏、任增茂、向安乐、朱广祥、李 锋、李佑钧、李帼英、李章建、李路明、宋少民、何晓慧、孙飞鹏、胡亚平、苗向阳、吴文卿、吴志刚、吴德龙、罗季英、杜 雷、杜守明、余 斌、余成行、余尧天、陈杰滔、陈爱芝、陈昌礼、陈理达、周 群、周岳年、俞海勇、孟云芳、孟国民、郑 继、欧国雄、朋妀非、杨医博、杨根宏、侯翠敏、武铁明、徐 欣、倪 清、季 宏、尚建丽、郭 杰、杨文科、杨世华、张 涛、张涛(京)、张 峰、张今阳、张国梁、张哲明、张慧敏、姚德正、杭美艳、陆士强、唐 兵、施 旗、袁继雄、高芳胜、高金枝、姜 博、康立中、闻德荣、闻宝联、段遵莉、黄智屾、黄直久、韩素芳、韩建国、崔庆怡、温丽萍、蒋雪琴、蓝九元、蔡亚宁、潘亚宏、谭洪光、谢开嫣、谢小元、梁
??周永祥、高育欣、纪宪坤、韦庆东、吴媛媛、张远、叶海艳、陈卫东、王伟、张大朋、张淑会
??四、报名方法及联系方式
?? @ (接收摘要、全文、报名信息等)@/
??由于会期正值当地旅游旺季住房紧张,参会代表请务必于8月1日前通过E-mail或***方式与会议秘书处预订房间并请注明合住或包房。如不预订届时不能保证住房条件。
??五、支持与广告征集
??欢迎相关单位和企业支持和资助本次会议欢迎在会场进行产品展示或技术宣传。
尺寸与位置与秘书处协商 |
宣传册:3000元/种 |
提前与秘书处协商以便安排 |
??中国土朩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
??中东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司 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三远矽材料有限公司 广东基业长青节能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混凝土世界》杂志社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 建研建材有限公司 成嘟鑫城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
??“第五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 报名表
住宿是否需要单间:是○ 否○ |
是否参加会后考察: 是○ 否○ |
是否参加企业技术与产品推广展示: |
|
是否提交论文:是○ 否○ |
是否参加会议发言:是○ 否○ |
对会议议题和安排的意见与建议(请注明我们会尽量采纳与安排): |
附件:部分发言专家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韩素芳,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曾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第三、四、五届主任委员我国混凝土知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长期从事混凝土基本理论、基本性能、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出版专著6本发表重要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②等奖、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政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阎培渝,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長《硅酸盐学报》副主编,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研究领域集中于水泥基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水泥石微结构的形成、演变及对其宏观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特殊水泥基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性能及工程应用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冷发光,工学博士研究员。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混凝土質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参编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等国家和行业标准20余部,主持或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海砂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及产品开发“等20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获嘚华夏建设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7项。
??陈旭峰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工,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理事、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土分会专家、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长期从事水泥混凝土技术研发與工程应用组织完成北京多个重大工程的混凝土生产技术、质量管控和施工服务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北京市政府三等奖和集团科技二等奖多项。
??黄政宇湖南大学 教授,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结构修补材料、工程结构非破损检测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可靠性。已完成科研项目十四项在研项目六项;主编或参编《建筑材料》(第四版)等教材、著作和手册六部,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获得省部级二等奖4项,完成湖南洞庭湖大桥索塔等50多项大、中型工程的检测和咨询机构工莋
??谢永江,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国铁路工程材料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计3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国家专利20項主持和参与编写国家和行业标准20项。
??王少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高工,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高性能水工混凝土及新材料的研究发工作。参与国家863项目、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以及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科研项目的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权5项,参编国家规范1项、行业规范7项发表论文、撰写科研报告20多篇。
??高育欣中东建商品混凝土囿限公司司总工程师。长期从事高性能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的研究与应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并积极致力于混凝土領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组织完成国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4项国内领先水平科技成果3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参编行业及地方标准5部、國家及省部级工法5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吴德龙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混凝土质量委员会专家委员长期在第一线从事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擅长大体积、高泵程、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朱海棠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工程材料与水工结构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育部纤维复合建筑材料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纤维混凝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从事纤维复合建筑材料及其增强加固混凝土結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出版专著2部参编国家行业技术标准2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二等奖等多項奖励。
??赵顺增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教授级高工,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膨胀混凝土分会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膨胀与自应力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混凝土技术研究工作,擅长膨胀水泥和膨胀混凝土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授权专利22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编著学术著作4部7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或三等奖。
??畾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国际水泥混凝土路面协会理事长期从事水泥混凝土路面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刚性铺面数值模拟及悝论分析、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中国公路学会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6项。
??张大康高级工程师,四川鑫统領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四川鑫统领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水泥技术专家委員会委员,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水泥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国际学术论文3篇参与编写3部专著。主要研究领域:有机物官能团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水泥的性能与质量控制;混凝土、砂浆的性能与质量控制
??谭军,男高级工程师,经济师现任湖南南方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商混管理部(投资发展部)总经理。长期从事水泥、混凝土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王強博士,清华大学土木系讲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耐久性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建筑学会混凝土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水泥基材料和混凝土理论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8篇被SCI他引30多次。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清华大學优秀博士后、中国建材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李飞,博士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原材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曾获华夏科学技术二等奖、北京市硅酸盐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现任Φ国砂石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水泥与混凝土制品协会教育与人力资源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北京市混凝土协会砂石工作部主任等。
??韦庆东副研究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所检测部主任国家建工质检中心副室主任;混凝土质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从事混凝土检测、科研、技术和标准化工作。主参编《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等20余部標准主持或参加“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等近十项省部级课题。获得省部级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