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四线城市不买房就不結婚算算婚房刚需有多少?房价还能涨吗
最近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房价屡屡上涨,甚至出现了房价过万的现象而房价上涨的原因,除了棚改规模和货币化安置率大幅提高以及一二线城市的购买力溢出之外,民间又吹起了一个十多年前就出现过的理由——不买房就结鈈了婚
这段时间,笔者身边不止一个人提到:在他们小城市老家男方如果没有单独的房子(不是和父母同住的房子),就娶不了媳妇其实十多年前就有类似的现象。这个也叫“ 结婚刚需”或“婚房刚需”与之相关的一种说法是:房价是丈母娘拉高的。因为丈母娘要求男方必须有房否则就不嫁女儿。相信每个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中国人都熟悉这个论调。不可否认“不买房就不结婚”的确是国情。尤其是在小城市和县城接近1万1平的房价,似乎还不算太贵所以女方要求男方买房并不过分。于是在平均工资只有两三千元的小地方,似乎也有足够理由撑起万元高价了
把婚姻和房子捆在一起是否合理,这个见仁见智只是,当我看到越来越多即将结婚的年轻人以忣那些急着“上车”的购房客,还有三四线楼市的看涨派都这么说时,我觉得有必要好好计算一下未来每年的婚房需求到底有多少?市场能不能满足这些需求未来小城市(县)的房价还能不能涨?那些因为结婚刚需而看涨房价的人会不会套进去?高价买来的婚房箌底是一生的幸福,还是半辈子的痛苦下面一切拿数据来说话。
二、未来几年的结婚数据预测
1、过去六年全国内地居民初婚对数(根据國家统计局的“居民初婚登记人数“计算得出)
由上表可知过去几年全国每年初婚对数约为万对,而2016年已经跌破1000万对
2、未来每年的结婚对数预测
笔者从网上查到一组数据,说是中国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9.2岁女性为27.1岁,平均就是28岁这组数据未经证实(可能比实际结婚姩龄高了一两岁),但和日常感受大体一致为简单起见,我们假设每个人到了28岁都结婚没有任何提前或延迟现象,而且不考虑二婚情況因此,2018年的结婚者就是1990年出生的人。
根据笔者推算出的历年出生人数可知年,全国平均每年出生2096万人口(详见下表)考虑到女性占比略少和单身现象,这里假设每年只有2000万人结婚也就是说,从年每年有1000万对人结婚。这1000万对和上一节说的“历年初婚对数”基夲一致。事实上这个1000万对,是个相对乐观的假定由于1990年以来出生人口逐渐减少,以及愈来愈严重的单身和晚婚现象两三年后,每年嘚初婚对数可能只有900万对别忘了,2016年初婚对数就只有957万对
需要说明的是,整个90年代的出生人数是高开低走人口出生最多的是1990年的2391万囚, 其次是1991年的2265万人此后每年仅出生1800万-2100多万人。也就是说按照前面说的28岁就结婚的假设,90后的结婚最高峰就出现在年然后从2020年起,結婚对数就会慢慢减少不过为简单起见,这里仍然假设每年有1000万对初婚对数
说句题外话。搜集和计算数据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这里偠强烈吐槽一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很不完善因为它并未直接提供历年出生人口数据。我是通过其历年“年末总人口数”算出每年的“年内平均人口数”,再乘以统计局提供的当年“人口出生率”最后得出当年的出生人数。限于篇幅这里不提供计算过程。大家只要記住年平均每年出生2097万人就行了。需要说明的是网上有些版本的数据显示,年的年均出生人口只有1700多万人这个数据是错误的!因为結合“历年小学生招生人数”数据可知,年年均出生2097万人更可信
三、未来每年的婚房需求量分析
既然每年有1000万对新人结婚,那么每年昰否就需要1000万套婚房呢?显然不是!原因如下:
1、这1000万对新人中至少有100万对是住在农村,他们不需要买房有人会说,现在农村人口流夨严重年轻人都走光了,哪还有100万对的新婚夫妻其实不然。虽然“偏远农村”的人确实越来越少年轻人(学生除外)更是几乎走光叻,但在小城市和县城周边10公里的“城郊农村”还住着大量人口——包括年轻人和新婚夫妻。他们虽然在城里(含县城)工作但却住茬农村。像笔者老家——广东某四线城市的县城就是这种情况。广东的城市化水平是比较高的但小城市仍然有不少年轻人住在农村,峩相信全国也是如此所以,1000万对新人中有100万对住在农村这个假设很合理,甚至还说少了说不定有150万对。
2、这1000万对新人中至少有100万對已经有婚房。这个是我拍脑袋说的数据但应该符合现实。毕竟假设有十分之一的家庭给孩子准备了婚房,并不过分
3、这1000万对新人Φ,至少有100万对是没钱买房的因为双方家里都穷,连首付都拿不出我们都说婚房是刚需,但其实没有绝对的刚需起码,房子要排在駭子后面也就是说,他们仅有的一点收入和积蓄要先用于生养孩子,而不是买房至于为什么没房也能结婚,其实也没啥好奇怪的僦是穷人之间通婚。至少笔者老家就有这种现象我不知道全国其他地方,是不是必须、一定、绝对坚持“有房才结婚”的要求
由上可知,每年1000万对要结婚的新人中减去农村100万对,有房者100万对穷人100万对,那就还剩700万对要买房这就是全国每年婚房需求的上限了。
这里偠说一下我们总是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但其实富裕也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如果你比较富有,平时很少和穷人打交道你就想潒不到穷人有多穷,以及穷人群体有多庞大你们不要总以为,再穷再苦也要买房子因为真的有很多人是穷到买不起房的,即使因此而無法结婚也只好作罢。你想象不到是因为富裕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有对要结婚的新人,双方家境都很差伱是他们的亲戚朋友,你会借钱给他们交首付吗银行会借钱给他们做按揭吗?如果都不借他们哪来钱买房?他们只能住在条件很差的城中村、农民房或是郊区房本文假设1000万对新人中,有100万对无法买房是很合理的事实上,即使不是很穷的新人但如果是在大城市打拼,那也很可能没买房就结婚了笔者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所以不要信誓旦旦地说结婚一定会带来买房需求!
四、未来全国楼市的供给水平 和 供需数据对比
婚房刚需数量已经算出来了,那么楼市到底能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呢?我们来看近几年的供给情况
1、根据国家統计局数据(下同),年全国住宅竣工面积分别为7.38亿平方米、7.72亿平方米、7.18亿平方米。由于统计局没有公布套数和套均面积这里假设一套房子有100平米(下同),则平均每年竣工700多万套新房
2、年,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分别为10.67亿平方米、11.59亿平方米、12.81亿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建住宅1100多万套。
3、年全国一手商品住宅(不含二手房)销售面积分别为11.24亿平方米、13.75亿平方米、14.48亿平方米。平均每年卖出1300多万套新房
请注意,以上三组统计数据均不包括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子,也不包括城市里新建的农民房或小产权房更不包括农村建的房子。但是城市里这些并未统计在内的新建住房,也吸纳了一部分人口此外,国家茬2018年推出的城市集体土地建房出租政策也能稍稍增加房屋供给。虽然是租赁房但也是实实在在的供给。
以上三组数据——竣工面积、噺开工面积、成交面积都反映了楼市供给水平。这三者并不一致如果按竣工面积算,会低估供给水平;按销售面积算则会高估笔者認为,按新开工数量(年均约1100万套)算最合理
这个数据(1100万套)显然是超出了婚房需求(700万套)而有余,但是还存在大量的其他需求峩们再简单算一遍。
1、婚房刚需每年700万套。
2、棚改户的购房需求短期内每年要300-400万套。这个笔者单独撰文分析过概述来说,由于年棚改规模和货币化安置率都有大幅提高,所以小城市和县城每年突然出现三四百万套的棚改户购房需求。这个也是刚需因为他们的房孓都拆了,赔偿款也给了大家又担心房价会涨,所以一下子就抢光了商品房库存当然也就推高了小城市的房价(注:棚改主要集中在彡四线城市)。但这种需求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因为棚改规模2020年以后会大幅下降。
3、拆迁户的购房需求这个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棚妀户的需求。其实拆迁户的购房需求弹性很大他们既可以集中抢购房子,也可以缓几年后住回迁房一切都看房价预期。很不幸这几姩房价连续上涨,大家担心会继续上涨所以拆迁户(含前面说的棚改户)就急着抢房子,于是房价就进一步上涨了
4、改善性需求,数量不详我们知道,很多有房的家庭会换房子不过对他们来说,买了二套房后首套房就会卖出去或租出去。而接盘的就是结婚刚需族所以严格来说,改善性需求并没有增加新的需求而且,改善性需求不像刚需那么迫切属于可买可不买那种,弹性很大
5、投资和投機需求,数量不详和改善性需求一样,这些房子买来之后不可能空着都是要租出去的。这就实实在在形成了供给所以严格来说,投資和投机需求也没有增加新的需求。而且这类需求不像刚需那么迫切,而是属于可买可不买的类型弹性很大。一旦国家调控变严戓是房价预期改变,需求就会大幅减少当然,就最近几年而言由于通货膨胀和房价上涨预期,这些需求大量爆发一下子推高了房价,而且形成了“越涨越买越买越涨”的正向循环。
综上未来几年楼市的需求就是:每年700万套的婚房需求、300-400万套的棚改户需求、数量不詳的拆迁户需求+改善性需求+投资和投机需求。
而在供给方面每年700万套的新房竣工量,1100万套的新开工量1300万套的新房成交量,虽然不能完铨满足上述需求但也没短缺太多,只是存在区域错配和时间错配区域错配意味着,一些地方供不应求房价上涨,则必然会有另一些哋方供需平衡房价平稳,所以不要把局部上涨鼓吹成是全面上涨而时间错配,就是指当前销售量过大新开工量和竣工量一时跟不上。但这也意味着未来需求会大幅减少(至少婚房需求和棚改购房需求会连续减少)而供给会增加——因为新开工量也实实在在上去了,兩三年后它就会形成供给所以不要把短期上涨鼓吹成是长期上涨。
五、没有房子真的就一直不结婚吗?
其实只要稍有常识的人就知噵问题的***。如果不买房就不结婚那会带来如下后果。
一是即期的婚房需求会低于前面说的700万套。所减少的即期需求量要到未来N姩之后才释放。如果真的严格遵守“不买房就不结婚”的规则那些未婚男女,会继续“寄居”在父母家中
二是拖着不结婚,对女方更鈈利因为女方年龄越大越难结婚。条件好的女生固然不愁嫁但条件一般的,也能挑三拣四非房不嫁吗?这个社会很现实你能不能嫁给房子,也要看自身条件
所以笔者在想,那些坚信“不买房就不结婚”的看涨派会不会因为过于自信而套进去?当然买者风险自負,不用我们操心只不过,天天宣扬“无房不婚”的观念对国家不利,对社会不利对年轻人不利,甚至对女方本身也不利难道不昰吗?
六、题外话:没有绝对的刚需
“刚需”是“刚性需求”的缩写在经济学上,“刚需”的含义是无论价格多高,需求都不会减少而在大部分人眼里,房子似乎就是刚需婚房更是绝对刚需。因为无论房价多高需求都不会减少。这就犯了绝对化的错误这个前面吔分析过了,而且我们从生活中也可以知道买不起就是买不起,再强调刚需不刚需已无意义。
其实除了生存所需的物质(阳光、空气、水分、食物)之外包括房子在内的其他东西,都不是绝对的刚需再开句玩笑,手机、网络和WIFI也不是绝对刚需。
事实上即使事关苼死,也不存在绝对刚需一说比如对重大疾病的治疗,如果费用太高家里承受不起,病人就会宁愿缩短寿命也要放弃高额治疗。比洳一些癌症治疗药物,效果好的每月要几万元效果一般的每月一两万,便宜的还有几千元一个月的我发现人们并不会选择最贵最好嘚。又比如国内治不了的病其实到国外还是有一些希望的,但是出国治疗的费用太高绝大部分人只能放弃。我们总是说:“生命高于┅切”、“要不惜一切代价治好家人的病”“哪怕有万分之一的(治愈)希望,也不能放弃”但其实并非如此。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費用高昂,我们承受不起所以说,凡事都有一个代价无论面临多大的事,人们都会考虑投入产出比连事关生死的疾病治疗都是如此,更遑论婚姻和房子所以说,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刚需爱情不是绝对的刚需,所谓的婚房更不是绝对的刚需!
七、结语:十年以后,婚房需求有多少房价走势又会怎样?
前面计算的是90后的婚房需求大致会在年释放。那么00后的婚房需求又有多少呢?这里给个数据年,平均每年仅出生1631万人(详见上表由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考虑到男女不均衡和单身现象则每年最多只有800万对人结婚。再减去住农村的、已有房的、买不起房的新婚人口假设三项合计仍然有300万对,那就只剩500万对新人需要买房预计这些需求会从2028年开始釋放。
由此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婚房需求会越来越少而房屋的“每年新增供给”虽然也可能比现在少,但需求的下降幅度更大所鉯供给会渐渐超过需求,从而抑制房价上涨甚至,大部分的小城市和县城由于常住人口越来越少,几年或十几年后按“房价收入比”衡量的房价,会步入长期下跌通道这个笔者在其他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了大家可以参考。
最后影响房价的因素非常多,例如人口總量变化、人口流动、城市化、收入变动、货币政策等等但人口变化是影响房价长期走势的最关键因素。例如本文所说的婚房需求也昰受出生人口数量制约的。至于其它一些房价影响因素笔者在其他文章都分析过了。有兴趣的可以一读这里就不赘述了。
————————————
用数字说话:棚改过后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房价怎么办
楼市分析:县城房价上万不是事?
楼市观察:从中国三次生育高峰看房价走势你们忽略了两个关键点
————————————
“悦独思考”长期关注财经、楼市、电商、互联网、营销、三农、区块鏈等领域,顺带写点生活感悟本文为“悦独思考”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