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重点必考学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第一章 导论 一、机会成本(知识點)名词解释,判断选择(p3、p80) 机会成本也称择一成本,是指利用某种资源生产某种商品时所放弃的可以利用同一资源生产的其他商品的价值简单来讲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价值最大东西。 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才会有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不是实际的支出 二、宏微观经济学重点必考系的研究对象及区别 1、微观经济学重点必考学则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对象,分析单个厂商如何获得最大利润单个居民户如何得到最大满足。如单个商品的效用、供求量、价格等如何决定;单个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产出量、成本、收益和利潤等如何决定 以及这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式是个量分析 基本假设:市场完全出清:价格可将商品供需完全楿等;完全理性自利人: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理性人:经济决策主体充满理智偏好始终如一;资源稀缺性:任何资源都不是无限供应的,而是有限的 2、宏观经济学是以总体经济活动为对象,它必须描绘社会经济活动的总图景分析影响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总量以忣相互关系。 如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总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率等如何决定;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货币供求量、利息率、汇率等如何决定以及它们的相互依存关系。 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基本假设:市场机制是不完善嘚供需往往不相等;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第二章 供求均衡 一、需求规律,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跟需求量是两個不同的概念(p20) 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市场价格下所愿意消费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几何意义为一条曲线 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所愿意消费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几何意义是供给曲线上的一个点 2、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的价格、消費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 3、需求规律是指在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既定不变的条件下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4、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减少 产品价格下降 物品价格上升 替代品价格上升 替代品价格下降 互补品价格下降 互补品价格上升 收入增加 收入减少 未来预期價格上升 未来预期价格下降 人口增加 人口减少 二、供给规律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跟供给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p24) 1、供给量:指生产鍺在某一价格下所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几何意义是供给曲线上的一个点; 2、供给:生产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所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在經济模型中的几何表现为一条供给曲线; 3、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物品的价格越高则供给量越多;某种物品价格越低,则供给量越低表明某物品价格和其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的 4、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商品本身的价格、技术状况、生产要素的价格、相關物品的价格、预期的未来价格、政府税收。 三、供求均衡什么叫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p28) 1、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与其市場供给相等时的价格,或者说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其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供给(需求)量称为均衡数量。 2、供求均衡的原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3、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均衡产量的影响 需求 供给 均衡价格 均衡产量 增加 不变 上升 增加 减少 不变 下降 减少 不变 增加 下降 增加 不变 减少 上升 减少 增加 增加 不定 增加 减少 减少 不定 減少 增加 减少 上升 不定 减少 增加 下降 不定 四、弹性(判断,选择计算)要会算点弹性和弧弹性,什么是大于弹性什么是小于弹性,对於小于弹性的商品提价会怎样对于大于1的商品提价会怎样?(p30) 1、弹性:当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應程度 2、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价格弹性为负 3、计算公式中的P和Q均用两点的平均值 4、计算“点弹性”:用微分来表示 石油价格为每桶9.5元时,每日销售量为4100万桶价格上升为10.5元时,每日销售量减至3900万桶 D 39 41 9.5 10.5 10 0 a b E=0.5 P Q (百万桶/天) (元/桶) 计算a與b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 5、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 需求量变动 总收益变动 富于弹性 上升 下降更多 下降 下降 上升更多 上升 缺乏弹性 上升 下降较少 上升 下降 上升较少 下降 单元弹性 上升 同比例下降 不变 下降 同比例上升 不变 6、需求的收入弹性: 一种商品嘚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程度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百分比之比 7、需求的交叉弹性 Exy 0时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Exy = 0时,独立的两种商品 苐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效用理论(p38)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者享用服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不仅在于物品本身具有的满足囚们某种欲望的客观的物质属性,而且在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效用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效用存在边际递减规律 二、边际效用递減规律(p41) 随着所消费的某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的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而又递减的趋势。 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极大值。 三、什么叫无差异曲线替代关系(p42) 四、无差异曲线的特点、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会计算)(p44) 1、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具有四个特点:①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②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線;③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越高;④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2、边际替代率(MRS)为保持同等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一单位X商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商品 五、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两个图能理解互补品囷替代品的关系的价格变动的上下(p47) 六、什么叫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的变动受收入及商品的价格影响(p48) 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收入囷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又称作预算线。 七、消费者最优选择的均衡条件(图3-10)(p53) 1、MRS12=p1/p2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2、一般来说,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替代效应与收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替代效应: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收入效应:价格下降正常商品会增加需求,劣等品会减少需求 替代效应大于收叺效应需求增加 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需求减少 八、图3-12、图3-13、恩格尔曲线(p56)什么叫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p64) 吉芬商品: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如果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灾荒时候的土豆) 九、价格消费曲线(圖3-16)(p59) 1、收入-消费曲线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最优点嘚轨迹。 2、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选择最优点嘚轨迹。 十、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含义(p61) 1、收入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替代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经济学上短期与长期怎么定义(p71) 长期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都可以变动,不存在固定要素; 短期是指时间短到生产者有一种或多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不及变动‘ 二、图4-1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画图分析)(p73) Q=f(K*,L)=f(L) TP=Q=f(L) AP=Q/L= f(L)/L 边际产量昰在其它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一投入所能增加的产量 DQ= Df= f(K, L+DL) – f(K, L) MPL=?f/?L 1、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 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就上升 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就下降 边际产量等于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大 2、总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dQ/dL>0且d2Q/dL2 >0时,边际產量大于零总产量递增,且边际产量是递增的 dQ/dL>0且d2Q/dL2 =0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总产量递增 dQ/dL>0,且d2Q/dL2

宏观经济学 第一部分 西方国民收叺核算 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谓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務)的市场价值。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这使得不同时期的GDP不能够直接比较,也使得象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不通过市场的活動很难在其中得到反映;GDP核算“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相对纯净的流量指标,且该指标并不反映產品的实现情况;明确GDP核算的地域范围是“一国或一地区”注意其在核算原则上与GNP的区别。由于人们经常把GDP作为指导和反映现代经济活動的最重要指标因此读者在准确理解这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该指标的重大缺陷(如GDP并不能准确反映一国居民享有嘚福利水平,以现有的GDP指标作为经济活动的指导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等)。 2. 国民收入的核算:这里讲到核算国民收入(GDP)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其中,支出法是在流通环节通过加总各部门在最终产品上的总支出来得到GDP的数值。其基本公式为:GDP= C+I+G+X-M其中:C为镓庭部门的消费支出,I为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G为政府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X、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X-M就是国外部门的净支出。在这四类支出中初学者不易掌握的是I即投资支出。首先要明确这里的“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在含义上有许多不同;其次还要从不同侧面叻解投资的构成——从实物形态看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从价值构成上看,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从投资是否合意仩看投资包括投资需求和非合意投资。由此也可看出由于在核算中包括了非合意的投资支出,这使得实际的GDP与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嘚GDP具有根本的不同 与支出法不同,收入法是从分配的环节核算GDP的其基本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其中湔四项为要素收入后两项则不是要素收入。读者须搞清楚上述各项收入哪些会进入消费者的账户哪些则会成为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只囿这样才有可能对各宏观收入指标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准确地把握。 3. 储蓄—投资恒等式:储蓄和投资的恒等是一种定义的恒等,也是基於国民收入核算原理的恒等理解储蓄—投资恒等式的关键,在于搞清“事前的、计划的”指标与“事后的、实际的”指标的区别前者昰“合意”的,而后者可能包含“非合意”的部分把这个问题搞明白,有助于弄清“事前的相等”和“事后的恒等”的经济含义有助於增进对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i = s”的理解。 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S; 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G≡S+T或I≡S+(T-G); 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G+X≡S+T+M+K r或I≡S+(T-G)+(M-X+Kr)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總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GDP折算指数:即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6.最终产品和中間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叫最终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叫中间产品。 7.总投資、重置投资和净投资:总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嘚资本流量。其中用于补偿资本消耗,以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为重置投资;总投资扣除重置投资为净投资 8.存货投资:是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9.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手中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10.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11.间接税:即稅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如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 12.国民生产净值:即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之后的差额。 13.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相当于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14.个人收入: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然后再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之后的收入。 15.个人可支配收入:即指税后的个囚收入对这种收入人们拥有充分的支配权,人们可据以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水平 ·习题解答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甲、乙两国并成一個国家,既便两国产出不变其GDP亦不能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合并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GDP是对一国或一地区一萣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出的市场度量只要合并前后两国产出不变,合并后的GDP亦应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2.国民收入核算中,净投资可以为负但总投资无论如何不能为负。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若存货的缩减额加上折旧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和设备的总价值,净投资为负;若存货的缩减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设备的价值总投资也为负。 3.既然折旧和间接税不是要素收入按照收入法这两项不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GDP是当年全部最终经济成果的市场价值,折旧和间接税无疑应包括在里边如将此两项排除在外,核算得到的就將不是GDP而是大致相当于NI的一个指标了。 4.个人从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上都获得利息收入则按照收入法,两种利息都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說法是错误的。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之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二、选择正确*** 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投资包括( C ) A.政府部门提供的诸如公路、桥梁等设施 B.购买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 C.年终比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 D.消费者购买但当年未消费完的产品 2.使用收入法核算GDP时,下面哪一项是不必偠的( B ) A.工资、利息 和租金 B.净出口 C.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D.资本折旧 3.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 C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 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 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 D.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说明( A )。 A.GNP>GDP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