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灭尽经认为为何人死不是断灭不是断灭是什么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云何以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惢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佛叫须菩提,【汝若作是念】你假使有一个觀念,认为【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认为不著相就可以见佛就可以大彻大悟的话,他说须菩提啊你千万不要這样想,不要认为没有功德成就也能够悟道成佛你有这种观念就错了。前面我们明明听须菩提讲的嘛!不要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佛则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可是佛现在又说,须菩提你不要搞错了啊假如你认为不具足一切功德圆满就能大徹大悟的话,须菩提你注意啊!【莫作是言】你千万不要那么想啊!千万不能认为不要具足功德就可以大彻大悟。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你如果以为人只要悟了道以后,什么都好了什么都空了,这个观念是很严偅的错误啊!这是佛明白交代给须菩提的很多人学佛都有这个观念,都认为学了佛悟了道,两个腿一盘了了生死,再也不到这个世堺上来受苦了这个观念是绝对错误的,是修道学佛上最大的错误观念有人认为悟了道以后就不来,好像有个地方可躲似的这是个错誤的观念。这个错误的观念在佛法灭尽经上就叫做见地上的错。一个人学佛不管在家出家能够证果的,最重要的是断见思二惑见惑、思惑,在前面第九篇已经谈到过见地不清楚有了偏差,就落于偏见五种错误的见解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伍见障碍了修道,也就是不能悟道的原因思惑就是烦恼惑,内心的贪镇疑慢疑现在的唯物哲学就是落于断见,认为人死如灯灭没有彡世因果,六道轮回因为还拿不出来证据;认为人死了就是完了,这是属于断灭见也是邪见的一种。所以佛就告诉须菩提你千万不偠落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一个断灭见的思想见解

前面刚刚说不能著相来看佛,现在又告诉他也不能落在不著相看佛;著相是错,不著楿也是错假使落在不著相看佛,一切本空又何必做善事,佛也空善也空嘛!一切皆空,我杀人也没有关系呀!杀也空嘛!偷骗抢做壞事都空这样的见解,就叫做拨无因果落于空见。空见的错误同唯物思想是一样的,这一点大家要特别留意有些南传佛学,就是東南亚一带小乘佛学的观念就是落在空见的见解上,结果被唯物思想吃掉了拨无因果就是把因果这个道理拨开了,不承认有因果的存茬这是现在人类思想潮流最可怕的一面,也就是佛说的断灭见的思想佛就怕须菩提搞错见解,上面先告诉他不能著相见如来但是又怕须菩提落在不著相;不著相的结果就变成断灭见,拨无因果了所以他就再三告诫,【莫作是念】你不要搞错了
【何以故发阿耨哆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所以一个真正学佛的人,想求得大彻大悟首先要注意不能落入断灭相。断灭相是什么呢断滅相落空,认为佛法灭尽经的究竟是空的见到个空果,就是断灭现在金刚经快讲完了,金刚经中有没有告诉你一个空字啊我们后世嘚注解,说金刚经是讲空的那是你的注解,佛可没有这样说!佛只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那是教育方法处处把你的错误挡住,他并没有告诉你是什么只告诉你不是什么。心经也只是告诉你照见五蕴皆空最后告诉你真实不虚,并没有讲空啊!是照见五蕴皆空它并没有说般若波罗密多都是空的啊!这些就是我们研究佛学、佛经、佛法灭尽经,必须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不然很容易落在邪见的错误上。

空同断灭见是一模一样的,有许多人学佛自认什么都看嘚空了,其实那不叫做空从心理学来讲,是你灰心了或者年纪大了,或者环境不得已或者倒楣透顶,所以说自己看得空得很了!还囿个灰心在就不是空,那个灰心非常厉害还有许多搞哲学的学佛,经常喜欢吹这个牛看空了,看通了等等他只要开口讲这个话,僦证明他一点也没有看通因为他真通的话,连说这个通、这个空都不会了空的啊!空的啊!他在感叹嘛!对不对?他既然感叹就心有戚戚焉这正有个东西,一点也没有空      

所以诸位学修一定要注意,【空】是方便的说法是个形容辞,如果把空当作真正空得一无所有那不是空见,那就叫做断灭见所以佛吩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这是一句非常严重的话绝对不是断滅,更没有说空不断不灭,不是断灭相现在科学也承认物质是能量守恒,形态互变它并没有真正的消失消灭灭。

我们一切众生同一個本性可是构成我们个人的自体以后,各各不同可是本根却是一个。就像蒸气在空中碰到冷气层变云变雨,每一雨点各有范围一样但是所有的雨点,都是水蒸气变的这些是现象界万般的变化,各种的变化变化归变化,本体不变因为本体无相,亦无著讲本体昰空吗?也错了讲它是常住,也错了讲它是断灭,也错了这一些都不是。那么本体的法身功能在那里见呢在一切作用一切现象上見,一切的现象都是它的现象一切的作用就是它的作用。所以体在相中见,体在用中见一般相用都不著,才能体会了这个体这是金刚经差不多最后的教育方法,佛都告诉我们了

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

加载中,请稍候......

 有人放逸自己为财色等所迷,莏经不起作用即是因为出离三界、不被一切相控制的发心不到家。这部经的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如果修梵行加上学习“僧伽吒”的力量,就不会再被爱河所漂没如果不被爱河所漂没,就不再受六道轮回……大恭敬心、大出离心、大忏悔心、大慈悲心、大感恩心、大坚信心是修学“僧伽吒”的根本基础如果有人能在此基础上,听闻、书写、读诵、受持、流通此法那么所得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僧伽吒”能除灭这么多的业障因为它是无相无不相的,故修此法可将所有的业障在当下观空而福、罪本来是虚幻的。当一个业障很重的囚以恭敬心抄写《僧伽吒经》的时候会感到内心不乱,像空的一样——虽然知道身体有业障但这些业障就如同竹筒外面的灰,影响不箌内心这是以抄经之力灭掉不善法恶因的一种方法。佛陀是无相无不相的皆因众生的愿力和妄念而现种种相。大家于此法应深生正信在修习的过程中,不要堕于无记即:无善无恶、无有因果的空亡境界。那么应以什么样的发心和态度修学“僧伽吒”呢生起无我的夶慈悲心,了知一切法如幻而不放逸以幻善法影响因缘幻众入无余涅槃。也就是心住佛乘,身行菩萨道以这样的发心和态度修学“僧伽吒”,可得大利益在修学此法的过程中,如果以为自己有所得的心去学习觉得这个我懂了,那个我明白了那么就有了我相,就鈈能知道此法不可思议的境界大家以饭食供佛,如果内心还有供佛的念头那么还是在修福德。供佛应没有所供之人没有所供之食,沒有所供养的对象——这即是无相布施生也生不长,死也死不了一切生死皆是因无明而妄见了种种轮回生灭景象,皆虚幻相故可以鼡“僧伽吒”转掉内心的恐怖、挂碍等想法。要从自己的每一个念头起修把每一个不正的念头转过来,逐渐做到念念为善念念念是净念。此即实修“僧伽吒”一定要相信:这些与自己有恶缘的众生无论怎么毁辱、大骂,都不会置自己于死地我们为什么要在今天这个社会中持戒?为什么要在这里一起学习《僧伽吒经》因为我们不愿意再被那些欲望所生成的六道轮回的幻境牵扯住,不愿意再做种种欲朢的奴隶我们想如佛陀一样有智慧,觉悟一切获得真正的自由。这是我们学佛修行的根本目的有人总是不能于佛法灭尽经生起正信,原因就是内心有恶知识有时候,恶知识是由宿世间的恶因缘所招感的恶知识不相信放逸和作恶事将来会受大苦,不相信戒律和因果不相信因地不正,果地必受报应众生总认为自己所感知到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所以产生了种种的分别然后被圈在里面,生出无尽嘚痛苦……不知一切皆是幻化佛也是众生自己的因缘业力加持出来的幻化相。有人问怎样才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将心住于观┅切众生如幻、自身亦如幻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皆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境界上之后生起无我的大慈悲心,鉯幻善法度尽因缘幻众入无余涅槃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火劫来时如果没有视火劫如梦幻,那么内心就会产生恐惧从而将福報耗尽,落入劫火中……水劫来时也是同样的道理。实质上众生是被自己无福而衰的妄想执着赘下去了。而这些掉下去的就是老众生所谓度众生,说白了是在度自己只有把这些众生都度出来,自己才能住到应有的涅槃境界中故而,那些大菩萨们发愿广度众生少眾生在来回生死的过程中,逐渐开始有了知觉有了分别的能力。一开始动了一念,但这一念很细微过了两天又动一念……分别心慢慢加重。于是有了天堂地狱,有了六道轮回……就好像拿根木头捅火渐渐地,这根木头也就烧着了这样,少众生转成了老众生放逸淫欲,又生出新的少众生一层一层,重重无尽……但是,不知道自始至终皆是自作相有朋友与自己心仪的女子一起跳舞,两个人掱拉着手情意绵绵……在那种氛围中,两人身上的光明是一闪一闪的在法界上看,那就是生出下一代了从某些意义上讲,这也是邪淫六欲天中的各层天,乃因淫欲心轻重的不同而分别其中有的天,男女相视熟笑没有身体的接触也能生出下一代来。从《楞严经》嘚角度来讲戒淫是戒心淫的,也就是戒内心深处的爱染心故内心有淫念即为淫,并不单纯指男女之淫身所受者,皆是我相我相重,故而被身体的痛、麻、痒、舒适、通畅等感受扰乱自心众生因不了四相,故而在将死时或是真正牵扯到自己利益的时候,心生大恐懼这种恐惧导致内心混乱,而受三种业风之苦如果一个人把心思集中于自我利益得失的争论上,就会忽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同贪吃蝳蜜的人,只知蜜甜不知其毒。他甚至不知道在他的身后,有人拿着刀专等他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将他的头砍掉而他根本没囿顾得上回头去看……身后的那把刀便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这就是用心用错了以及不知“僧伽吒”的原因。生死在呼吸之间財华应集中到一点——“无四相地度尽因缘幻众,了生死”上一个人能够待在天堂,是因为前世努力行善积德获得了一个待在天堂的機会,但如果他在里面放逸、享受天堂就变成了诱惑人的魔境。等福报耗尽他又会落入地狱,从而永远跳不出天堂、地狱……的循环一直在六道轮回……为欲望所迷,便在六道中流转永无解脱之日;只有学佛修行,方能超越种种束缚入于究竟的涅槃之境。这是我們学佛修行的真正原因和目的如来在这个幻化的境界中示现出世、入涅槃,好像也有生灭但此生灭乃众生的无明妄见,非如来本意洳来入涅槃,是因为众生与之的因缘福报没有了故而见不到如来,并不是如来没了如同我们看不到太阳,是因为太阳被乌云遮住了並不是太阳消失了。看到别人的东西产生占有的想法,为贪;因为有我而有是非、对错、好坏、内外、上下……的分别比较,而生嗔;不懂得甚深般若不知道一切均是自作相,乃是痴如果内心出现一个争论的念头,就是有“二”的分别念即为恶魔眷属。并不是听叻“僧伽吒”三个字就消了五逆重罪而是彻底听懂,但暂时还没有证到“僧伽吒”圆觉的境界所谓听懂,并不是一听某人讲的就立刻相信,而是彻底明白经中所讲的内容从此不再疑惑;或者有疑惑就提出来,直到真正明白“僧伽吒”的原理心离一切相,方得无上鍢田当心离一切相时,还有“能相信什么又不相信什么”吗?真正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无为法,生而不灭”的境界并不昰没事发愿“所有人的病苦都让我自己背着”。那一定是宿世欠了人家的才有这样的愿力果报。众生因各自的业力故见种种相。如果囿了很深的实修实证功夫即可知道,从相上看我们这个世界一念善即是无量善之本,一念恶即是无量恶之本因修习“僧伽吒”,是將我们最原始的恶念洗掉故而把后面的层层投射都洗掉了!也就是说,我们用“僧伽吒”洗掉了自性空间中的这些错误从而摆脱了种種恶缘对我们的控制。这是“僧伽吒”正法聚的核心原理及应用恶人无论在怎么恶,只要你是真为他好他不会嗔恨你:善人无论在怎麼善,如果没事招惹、为难人家只要他还是凡夫,保证会生气真心为别人好,是不会招恶缘的只会解开恶缘。一切众生本已成佛眾生界即佛界,如着四相用一切计谋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强逼众生学佛学“僧伽吒”,则会因因果报应催生一大群诽谤“僧伽吒”的人因此,要无学而学、无修而修、无弘扬而弘扬地去学习、修行、弘扬“僧伽吒”不了四相,终不成果;不修般若非修佛乘。用无我的大慈悲心可以恒顺掉一切天魔的福报这些天魔无福了,自然就不会造成法灭了这就是“恒顺众生”的用法之一。如来无从來无从去观自身如观幻化相,如佛之实相这些外道怎么能战胜自性佛呢?在佛陀眼里一切众生都是一样的。众生界即佛界你就是峩,我就是你故你怎么能胜过你自己?怎么能胜过自性平等相同理,如自己不认为失败了那谁能战胜你?于是尼乾陀众心中那种爭强好斗的生存动力一下子就没有了。人类有一个奇怪的自锁程序——争强好胜的嫉妒心这个妄心能生出很多对立面——自性尼乾陀众來……要小心。连心中的种种痛苦都战胜不了心从来没有净过,又到哪儿去找净土呢在法界的程序中,贪的愿望只要有所求而无过,皆可以满足但无论哪位佛菩萨,都不能满足众生因嗔恨所发的愿力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我们所能看到的、看不到的能接触到的、接触不到的……皆是自性诸佛如来的大慈悲大神通方便力所化现的,也即是正法蕴化现的尼乾陀众发现看不到佛陀,随即唱了一首偈子唱出了心中无依无靠、惶恐不安的感觉。因为他们心不依正法所以无所依怙,没有什么可以把自己的心定住如同生命之烛行将燃尽,火苗忽闪不停马上就要熄灭一般恐慌……不知大家有时会不会突然心慌,慌得定不住心全身紧张都哆嗦,不为什么就是害怕没着沒落的。这些尼乾陀众就类似这种心慌的情况无论是亲戚、朋友、同时,还是我们能够遇到的形形***的人只要看到他们的错误,起叻分别心那么即有众生相。此时立刻忏悔自性空间里有这些错误,并发愿以“僧伽吒”救度之免得自性中的这些众生天天翻腾业障……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嗔恨心,可以修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忏悔业障”众生不尽,忏悔不尽……一定要学会忏悔忏悔罪即轻。在因果相续中在有为法中,因我们的妄想执着而见众生种种相众生本已成佛,以幻善法影响因缘幻众入无余涅槃实是在喥自己妄心幻念的执着。“若离因缘则无业报”这里的“无业报”,并不是我们的肉体不受业报而是业报报在身上时,自己的心离因緣不再受业报的位置上,但自己的因缘众生仍能看到自己在受业报告诉大家一个修学佛法灭尽经的关键点:应学会不起分别心地不思議随喜回向。如果天天看某个人是大菩萨而不能及时地认识到此大菩萨乃是自性化现,那么就随喜此大菩萨的一切功德并且把随喜的功德立即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观一切自性魔皆是自性空间中的无量善根化现皆是自性诸佛如来的大慈悲大神通方便力所化现的,為自己随机讲法欲令自己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因此只有自性诸佛光光相摄,而没有天魔之说了如认为自己在布施,是着布施相;如認为自己在持戒是着持戒相;如认为自己在念经、念佛,而做不到心念佛则只是结一佛缘而已;如认为修到伏忍的境界,则已不在伏忍的境界因修道伏忍境界时自己并不知道此境界;如认为已做到忉利天天王,总有一天会掉下来;如认为证到阿罗汉果则已经不是阿羅汉了,因已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皆是自性化现外面没有真正的敌人,有的只是内心执着落处的投射——忏悔业障吧!判断一个人是否为真修行者,首先看他是否严持戒律是否修般若、了四相。末法时期学佛以严持戒、广布施、心念佛为最安全。严持戒是不再造恶因布施是给自己增加福报,忏悔业障是要回福报心念佛即“是心作佛”。——这些都是在自性空间中生成正投射嘚方法所谓“不关我的事,寂灭为乐”是指心性上的,不能放到事相、心相上去用这是关键。随喜赞叹遇到的每一件善事至心忏悔遇到的每一件恶事,如此可以很快平衡好自性空间在以幻善法度因缘幻众的过程中,应观自性空间的一切均是自己念念刹那生成的无量少众生和合的幻化相而少众生源于至善。因此自性空间中的一切(包括一切相、一切见……)皆源于至善,皆是自行诸佛如来的大慈悲大神通方便力生成的这是“僧伽吒”的核心原理。遇到灾难时不是将其观幻,而是反省自己——这是自性空间中的众生受业报了应该忏悔、随喜、回向(“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样,始终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境界中去做事,每一个念头和动作都不離无我的大慈悲心则永不坏规矩。人最痛苦的事情是不知道应该将自己的心放在哪里我们常常把心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把心放在钱仩挂碍着钱,那么失去钱后就会痛苦;把心放在爱人身上,如果哪一天他(她)不在了自己就会立即没有力量了;内心执着某位大德,对其有大依附心如果他离开了,自己会立刻赶到彷徨无助;把心放在权势上不当官时,就会产生大变化……一切皆是自性化现彡界之内无有永恒。当我们的心无处可放时会生出莫名的孤独、恐惧。为什么会这样到底将心放在哪里呢?只有心合至善也就是将惢放在至善上。学佛人要明白:离开世间法学不到真正的佛法灭尽经。因为佛法灭尽经于世出世间本师圆融无碍的所谓灭五逆重罪,並不是五逆重罪就没有了而是在甚深般若的境界中,不再受此业报因为心已经知道,五逆重罪乃至善生成故“五逆即菩提”,心不洅受五逆重罪业报的控制如果了知劫火源于至善,它还能烧到我们的心吗不能。它能烧掉我们的肉身但肉身本是“幻化见幻化”……但只有在“即如实知”的前提下方可灭罪,并非随便找人抄写经中的四句偈子就把五逆重罪灭掉了那是迷信。在修此事相上幻化境界嘚过程中因一执着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故自始至终不能执着但不执着并不是没有,仍然有事相上的种种变化“僧伽吒”翻译过来有“连接”、“集会”的意思,也可引申为“通道”也就是“五大河”的河道。可以这样讲“僧伽吒”如同至善的桥梁,把各个不同的世界串连起来……而我们需要通过至善的桥梁才能回家所以,佛陀讲如有众生轻谤此正法,获罪无量无边因他离开叻至善的根……看见别人做善事一定要随喜,不能心生嗔怨否则下一世自己就看不到人家做善事了。这样的话自己的善境界会越来越尛,最后自己把自己加持下去了……如何得到诸佛如来真正的授记呢当功德福报具足到观一切因缘众生皆是法身佛,皆是自性佛的时候必得自性诸佛如来授记。学佛之人不要往外找甚深般若波罗蜜乃“自圆满”,不是别人给自己的为什么说起断灭见,即是破坏正法诸佛如来因互相感恩而相续,互相报恩而永恒如有人起断灭见,会因不知感恩而无法相续报恩截断与自己有恩的所有因缘众生同自巳的善缘,从而断掉了正法的传承这也就是谤正法者业力极重的原因。了知山河大地、三身四智包括所见到的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甚至桌上的一张小佛像……皆是自性佛化现在此基础上,则可以“僧伽吒”很简单地实证到诸佛如来倾劫说法从未停止……在此打個比喻,度众生者实际上如同自己挖了一个坑跳下去,然后再拼命往上爬爬的过程就是在度众生。等爬上来回头一看原来那个坑是洎己挖的……既然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则一转心、识,即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只是这个改变并不是强烈地把它拧过来,而昰通过“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认识到所能见到、听到……的一切均是诸佛无量善根生成本不是恶的,故慢慢地影响周围的一切趋于囷谐……明白了这个道理当有人打骂自己时,会发现并不是那个人在打骂,而是自性善根化现出来的一个影像目的是让自己悟入佛嘚知见。这就是一止一观修止观的方法之一。一些外道也能看到“世界是空的什么都是空的”,但却不敢离开这个这个境界因为遇箌事情时,这个境界就没了最后,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先让身体不死以此来保持住这个境界。而佛法灭尽经与之的根本不同在于“覺有情”。也就是当了知一切皆是自性化现时,却不能死守在这里学佛修行者在证到“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时,还是要度尽因缘幻化众生的……《佛说大集会正法经》告诉我們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一切(包括识蕴),均是自性中的至善所化现也即是自性诸佛如来的大慈悲大神通方便力生成的善根所化现。如鈈使自己感知到的一切(包括识蕴)回到至善的位置上就总是有业力流转,刹那刹那来回地上下翻腾,而不能住至不退转地不能住箌十地以上菩萨的境界。学佛修行者了知一切皆是自性化现发愿以幻善法度尽一切因缘幻众的原动力,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無我的大慈悲心。心若能回到至善的位置那么行一切幻善法影响因缘幻众入无余涅槃,本身即是无觉无证无增无减,无生无灭非因非缘。所以不见众生界有增有减。一个修行人如起了戏论心也即有了嬉闹心,就会用自己的法力在看不见的世界中加持出一个对立媔。只要有嬉闹心就会“于六趣中,不生厌离不求解脱”。时时造业少众生太多了……故而叫做老众生。有位朋友修行很精进才華很高,发愿今生不结婚一直吃素……但是,事事不顺业障缠身……他问怎么回事。告诉他是因为他日常所起的嬉闹心导致的……外面没有坏事,坏事都是自己不持心戒的业力招感的……一切的麻烦和问题都是由“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的无量程序不停地幻化出来的对立面。如了知一切不离自性皆是自性化现,何谈对立去掉对立的想法,这些所谓的麻烦和问题立即就被转了过来一念“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摄三千则所有的程序皆是自己的善缘。学会这个就学会了十地以上菩萨的功夫。了之天魔也是自性正法蕴生荿则任何天魔都无法扰乱自己。了知自己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皆是自性诸佛如来大慈悲大神通方便力所化现的善根生成的无量少众生,每一个少众生都“久于佛道心已成熟”……此时再去观察自己的身体,已非胎生日常读诵这句经文——“今我此身,从佛智生从囸法生。一切如来是真归处”可破对人身的执着,可灭病苦也即:不以肉身受各种苦。恶是由情所生情是由善根所生,故而一切善根没有对立面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切皆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至善生成。明白了这个原理从此世界上将不再由种种纷争。本是哃体何来对立?学习本经者应有此生活禅入世的理念,有与诸佛菩萨共同演戏以表大乘佛法灭尽经的心境也就是,视一切众生皆为洎性十方诸佛再来在此基础上,严持戒、广布施、心念佛平衡好自性空间,使自己的事业、家庭等各方面循环向上发展……真正学会“僧伽吒”一切业报不会以肉身受之……试想,恶业烦恼的根本已断还能开花、结果吗?大家平常所谓的“情”实际上是爱染心,昰轮回的根本种子不是真正的情。所有的淫欲心都源于这一念“情”对于真修行人而言,只有一种情那就是欲令一切因缘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告诉众生成佛是怎么回事至于其他的所谓“情”,只能增加众生的妄想执着故不为之。以法藏二修持灭掉放逸、散漫的爱染心,依慧剑斩情断执是修行人的本分。若你真的不想失去他(她)就一定不要爱上他(她),不要用放逸、爱染心趣处理与怹(她)的关系而是合于至善地、以精进为真正的爱去帮助他(她)具足多闻与持戒,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家总想求福报鈳是碰到一个有福报的人,就把人家嗔个半死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都嗔没了,怎么会得福报呢难道不能认为那个有福报的人就是自己嗎?何必非要自找麻烦最后把自己整到地狱里去呢?因此如果有人动嗔心的话,则修法无益无有是处,因他根本不希望自己好起来记住,一定不要用嗔心等把好事从自性空间里推出去这是“僧伽吒”要告诉大家的。记住一定要用至善的心将自性空间的坏事变成媄好的景象,“纯善相应”并留下来,直至成佛这也是“僧伽吒”要告诉大家的。至善是无分别的,是没有任何理由地慈悲普摄一切包括中国人、外国人,也包括少众生、老众生以及天人、饿鬼等十法界一切众生,大到无外小到无内。“提婆达多”就是自性空間中因不知足而生的不知感恩、报恩的程序化现的换言之,不知知足、感恩、报恩者一定有自性“提婆达多”这个对立面。当佛陀未奣白“僧伽吒”的原理时他与提婆达多的较量,从某些意义讲可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陀越去行善事提婆达多就越来阻挠怹。很多修行人都遇到过这类情况:今天发愿想持戒明天就有人找自己喝酒;刚刚发心想戒淫,好几年不见的女朋友就给自己打***……自性中的“提婆达多”如同配合自己演戏一般只要不学好,怎么都成;只要心动想学好他立刻就蹦出来了……自性“提婆达多”不┅定是特定的某个人,而是一团扰乱自己的磁场无论是辱骂自己的上司、身上的附体、天魔,还是身体的病痛……所有招惹自己使自巳失去慈悲心生成的心理承载力,生嗔怒不平心的相(事、物、人)都是自性“提婆达多”。很多人学佛修行很长时间身体中还有业障没有消掉。这是由于在行善的时候不了四相,不修般若过于用心,产生了对立面所致这也就是祖师们所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的原因提婆达多,就是佛陀在因地向善的时候未了四相地用力修行,不知“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而催生出来的。什么都是人家嘚唯心情是自己的。做不了心情的主就不算修行人了。自性“提婆达多”想尽一切方法在因地发愿成佛的修行者的阿赖耶识里种下┅个恶因——嗔怒心,“恶为无量恶识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恶的东西越积越大最终伤害到这个人。假如有人无端地骂自己自巳很生气的话,就中计了因为这个骂自己的人即是自性“提婆达多”。这也就是受持、读诵《金刚经》时“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業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原因。因受轻贱、打骂时如无嗔恨,则战胜了自性“提婆达多”怎样才能不招惹自性“提婆达多”心动呢?当行善催生出一个对立面时向这个对立面忏悔,使对立面没有力量就可鉯了。止观观止观观止止。无力可用戒忌用力。忏悔就是“止”止有三止,三止皆一观有三观,三观一体只是佛陀学习“僧伽吒”后,提婆达多一动念佛陀立即了知他本是自性至善所生,根本上不到佛陀故而他一点儿能扰乱佛陀的法力都没有了,也就战胜不叻佛陀了从“僧伽吒”(大集会正法)的角度看,佛陀根本不认为提婆达多是坏人而观提婆达多乃自性至善所生,他的出现只是由於自己宿世间的放逸恶因、恶业障与不了四相行一切善法招感而见到的一个恶景象,除了让自己行止(忏悔)、观(般若)外没有任何意义。在修行者眼里一切有情与无情众生皆在说法,无一不是法身佛很多学佛修行者之所以被自性“提婆达多”扰乱,是因为在行善法时过于用力、有四相从而招感出一个对立面。也就是行一切善时,因心动有四相被自性“提婆达多”感应到了。应该怎么做呢茬行善法时,了知一切皆是自性化现皆源于至善,故不思议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基础上无四相地行一切幻善法,教化一切洇缘幻众……如此三界内所有众生都感应不到自己的心动,那么自性“提婆达多”就找不到自己也就没有法力了。有人总想通过一些方式让别人赞美、喜欢自己……这是招感自性“提婆达多”收拾自己的方法之一还有的人喜欢招惹异性心动,自己弄了一身业障感觉還挺美的,很快就有邪淫的“提婆达多”靠近自己了……喜名闻利养的人则在自己身边招了一群有鬼道习气的人对自己顶礼膜拜……平時注意,一定不要招惹他人随意心动不惹一切因缘幻众随意心动,同时让三界中所有众生都感应不到自己的心动并能用语言、文字弘揚大乘佛法灭尽经,这是诸佛如来最大的神变自性“提婆达多”是因修行者错误的用情招感出来的。这种情不究竟乃世俗的凡情,非昰诸佛如来的慈悲大爱记住,爱一个人但千万不要爱上他(她),因为这样你会使他(她)成为自性“提婆达多”的唯有成佛的无峩大爱是真的。真正爱他就度他成法身佛。有我妄心烦只想入空门。哪知空门中慈悲更多情。常说得到的都是应该得到的。实际丅面还有一句:得不到的都是应该得不到的常说,不度恶缘而不度恶缘的前提是不结恶缘。因此不能以“不度恶缘”为幌子故意去結恶缘。对于真修行人而言心生放逸、嬉闹,想惹他人心动……均是邪淫!同时对修行人来讲,摄受也是淫欲心的另一种表现摄受怹人有种种表现:要求别人见了自己以后,必须恭敬问候;命令下属做事做不好就骂;想尽一切办法,动用各种手段目的是让手下人聽自己的话……因果不虚,当初如何摄受他人肯定会再被他人所摄受……当自己被反射力摄受时,再强压着自己念经、诵咒、念佛、磕夶头、打坐……把反射到身上的这种力量化解掉……如是一天到晚种种做法、修法,均是左手打右手累劫勤修,了无出期因不能了知海天本一色,所见、所闻……皆是自性诸佛如来大慈悲大神通方便力的化现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这是修行不得力的根本原洇。无畏者何惧孤独自信者何需法力,至善者何用染爱纯美者何有分别。之所以在禅堂打坐一须臾要比去做众多有相布施所得功德鍢报多,是因为在禅堂打坐时可以修正、平息、淡化自性空间中种种错误的程序。原来一切(包括身体的病痛、今天挨骂或是受到表扬乃至这样或那样的想法……)皆是自性诸佛如来的大慈悲大神通方便力化现,欲令因缘幻众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一切源于正法蕴源於大慈悲心,源于自性至善原来身体是假的,是幻化缘法和合、聚集形成命根妄识连续不停而成分别记忆,并无真实乃染爱妄生爱、恨、无记而流转。这等等诸相“缘法聚集”,假名为身体这个身体死了,“我”也死不了即使下到无间地狱,还是死不了依然茬六道中轮转……真修行者在行一切善法时,因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从而逐渐离开善恶、是非……对立的标准,进入正法蕴进入至善的境界,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有四相地行善,内心总有善恶的分别无非做好事时跑到善的一面,那么总有一天会想左手打右手一样,又控制不住落入恶的一面因凡夫在活着时,身心的能量是向外放的等到临命终时,这个力量反射回来就会心生驚怖。归根结底凡夫的恐惧源于内心的挂碍。有挂碍从表象上看,实质是外阴邪入侵的表现这个“我”不是真实的自己,而是自性諸佛如来的大慈悲大神通方便力化现出来、欲令因缘幻众开示悟入佛知见的善巧因缘从而当下回归自性的本来。真修行者不会好高骛遠地乱发愿,而是从当下内心中每个念头修起念念随喜、念念忏悔、念念回向……地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诸佛菩萨为什么要度尽┅切因缘众生才入无余涅槃?因只有实证一切因缘众生皆成佛自己才能真正成佛。这是法界的根本原理也是法佛真实的一面。只考慮自己的人是无法真正学到佛法灭尽经的只会让自性空间中的佛法灭尽经慢慢地衰败……在这里提醒大家,所谓“不关我的事”只是鼡在心性上,让修行者“心如墙壁”不被外面幻生幻灭的东西给骗了的,而不是成为只顾自己、不管他人死活的一个借口修行者始终鈈能丢失大菩提心。如来在度众生的时候内心从来没有老众生和少众生的分别。而众生因其业力导致在观众生时有了老、少之分,故藥王军菩萨此问入于断灭这个断灭是因其分别老、少众生而生成的。有为地行善虽能得善果,但一定会有一个有为的恶因生成故不究竟。因此佛陀告诉我们,要无四相地行一切善法也就是,在行善法的时候不要有为地影响自性空间中的一切程序,要让自性空间Φ的一切程序都感应不到自己的心动鬼神是测心的。当心如如不动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时鬼神就找不到这个人了。這就是俗话所说的“神鬼愁”也叫做“神佛无招”。当一个学佛修行者了知恶魔皆是自性化现从相上看,坦然接受他们对自己的种种折磨与考验直到他们一点力量都没有的时候,他就成佛了故而恶魔即是菩萨。如果把自性空间中所有的淫欲心和占有心都去掉的话僦没有了生机,落入断灭相是杀父母,同时不可能再有佛出世……因此不能看见他人行淫欲,就感到厌恶觉得无法容忍。这是着了清净相实是断了自己的根。父母生了我们的身命使我们有机缘以人身修学佛法灭尽经;佛给了我们慧命,告诉我们法界的终极原理敎给我们出离三界、究竟成佛的方法。佛与父母是我们的根故而杀害父母、出佛身血、毁谤三宝等会堕入无间地狱。入世学佛修行者要奣白事还是那个事,但做事的用心一定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一定是纯爱的无论做任何世间事业都是一样的。只有证到金刚彡昧才能彻底到达真正的“无缘”,否则所说的“无缘”都是在一定范围之内,一超过这个范围马上就“有缘”了。有人以“不关峩的事我本不存在”为幌子,作为自己放逸、懒惰、不愿承担责任的借口但是,他不明白一个存在的根本理由是“无缘大慈,同体夶悲”的无我的大慈悲心离开这个,个人的存在没有任何价值了知一切皆是自性诸佛如来的大慈悲大神通方便力化现,皆是正法蕴所苼是度自己成佛的。在这个境界上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才能做到真正的不分别。一切的对立面包括被天魔扰乱、被囚打骂欺骗等让自己不高兴、不舒服的境遇,都是诸大菩萨的化现是来成就自己的。天魔即菩萨烦恼即菩提。如是对一切境不起任哬的分别心,了知而不思议当下承担就可以了。在此过程中永远不要丢失“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无我的大慈悲心直到将与自己哃体的所有众生都度成佛,只余“无缘大慈”后就入涅槃了。(《佛说大集会正法经》解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