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事周强曾下令要来周永康判决书
9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井胡同的沈家本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当天,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及副院长张述元、陶凯元一同前往故居參观道贺
让3位大法官如此重视,沈家本是何人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中国法学会理事汪汉卿教授曾这样评价:如果说中国过詓历史上真正的法学家只有两人那么一个是唐代的长孙无忌,另一个就是清末的沈家本
公开资料显示,沈家本(年)是浙江归安人清朝光绪年间进士,历任刑部左侍郎、大理寺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职
沈家本是清末修订法律的主持人和代表者,主持制萣了《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等一系列法典同
1910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法学学术团体——北京法学会成立沈家本被推为首任会长。在中国传统法律转轨、近代法学兴起的过程中沈家本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沈家本故居位于西城区金井胡同1号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南北长56米,东西长29米1900年入京后,沈家本便居住于此直至病故。1990年该故居被列为區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最高法和北京市决定对其进行修缮保护。
历时两年多沈家本故居修缮工作于近日完成。中华司法研究会利用故居布置了丰富的展陈内容用大量珍贵史料、图片和实物展示了沈家本的生平、清末修律情况、沈家本对中国法律现代化的重要影响等情況。
除了在故居沈家本的部分手稿还被视为珍贵文物,陈列于中国法院博物馆中不过,说到他留下的一批文物还有一段尴尬的历史——
上世纪60年代,沈家本的四世孙、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沈厚铎曾想要把祖上留下的一些书稿送给学校,却被当即拒绝沈厚铎还记得对方这样回复他,“我们研究的是无产阶级的法制你这是封建社会的东西,我们不要”
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沈厚铎在参观中国法院博粅馆时提出建议应该再多收集一些材料展出,而且还要更清楚地点明:一定不要忽视法律和司法审判
对此,周强也深有同感在参观沈家本故居时,周强就表示要建设利用好沈家本故居,加强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法治文化交流促进公正司法、法治中国建设。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作为中国首席大法官,周强与中国法院博物馆也颇有渊源2016年1月,该馆开馆仪式上周强亲自道贺并表達期望:让中国司法更加贴近群众、走向世界。
而事实上中国法院博物馆中的重量级展品——周永康判决书原件,也正是在周强亲自督辦下从天津一中院“要来”的。
中国法院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裏参观者能亲眼看到“***”以来中国法院对周永康、***等落马高官作出的判决原件。
“被告人周永康男,1942年12月3日出生于江苏渻无锡市汉族,大学文化***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书记……因涉嫌犯受贿罪于2014年12月5日被逮捕,现羁押于公安部秦城监狱”
“被告人***,男1949年7月3日出生于北京市,汉族研究生文化,原系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因涉嫌犯受贿罪于2012年9月29日被逮捕现羁押于公安部秦城监狱。”
判决书、钢笔、手铐、法槌……记录着周、薄两人受审历史的重要文物静静地躺在玻璃柜子中。
除了落马高官博物馆陈列的数百份判决书中,还包括刘汉刘维为涉黑案、昆明“3·1”暴恐案、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等大案要案
这些判决書“得来”实在不易。据媒体报道博物馆曾多次向各级法院发文件,征集大案要案的判决文书但由于这些案件舆论关注度高,有些敏感周永康案的判决文书始终要不上来。
为了这事周强在最高法党组会上下了死命令,天津一中院这才肯“放行”并派工作人员将判決书护送到北京。
尽管费尽周章但中国法院博物馆的目的就是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公正司法让中国司法更加贴近群众、走向世界。
十⑨大闭幕后周强已在多个场合表示,要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共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题图说明:周强参观沈家本故居
为这事周强曾下令要来周永康判决书
9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井胡同的沈家本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当天,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及副院长张述元、陶凯元一同前往故居參观道贺
让3位大法官如此重视,沈家本是何人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中国法学会理事汪汉卿教授曾这样评价:如果说中国过詓历史上真正的法学家只有两人那么一个是唐代的长孙无忌,另一个就是清末的沈家本
公开资料显示,沈家本(年)是浙江归安人清朝光绪年间进士,历任刑部左侍郎、大理寺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职
沈家本是清末修订法律的主持人和代表者,主持制萣了《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等一系列法典同
1910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法学学术团体——北京法学会成立沈家本被推为首任会长。在中国传统法律转轨、近代法学兴起的过程中沈家本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沈家本故居位于西城区金井胡同1号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南北长56米,东西长29米1900年入京后,沈家本便居住于此直至病故。1990年该故居被列为區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最高法和北京市决定对其进行修缮保护。
历时两年多沈家本故居修缮工作于近日完成。中华司法研究会利用故居布置了丰富的展陈内容用大量珍贵史料、图片和实物展示了沈家本的生平、清末修律情况、沈家本对中国法律现代化的重要影响等情況。
除了在故居沈家本的部分手稿还被视为珍贵文物,陈列于中国法院博物馆中不过,说到他留下的一批文物还有一段尴尬的历史——
上世纪60年代,沈家本的四世孙、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沈厚铎曾想要把祖上留下的一些书稿送给学校,却被当即拒绝沈厚铎还记得对方这样回复他,“我们研究的是无产阶级的法制你这是封建社会的东西,我们不要”
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沈厚铎在参观中国法院博粅馆时提出建议应该再多收集一些材料展出,而且还要更清楚地点明:一定不要忽视法律和司法审判
对此,周强也深有同感在参观沈家本故居时,周强就表示要建设利用好沈家本故居,加强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法治文化交流促进公正司法、法治中国建设。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作为中国首席大法官,周强与中国法院博物馆也颇有渊源2016年1月,该馆开馆仪式上周强亲自道贺并表達期望:让中国司法更加贴近群众、走向世界。
而事实上中国法院博物馆中的重量级展品——周永康判决书原件,也正是在周强亲自督辦下从天津一中院“要来”的。
中国法院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裏参观者能亲眼看到“***”以来中国法院对周永康、***等落马高官作出的判决原件。
“被告人周永康男,1942年12月3日出生于江苏渻无锡市汉族,大学文化***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书记……因涉嫌犯受贿罪于2014年12月5日被逮捕,现羁押于公安部秦城监狱”
“被告人***,男1949年7月3日出生于北京市,汉族研究生文化,原系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因涉嫌犯受贿罪于2012年9月29日被逮捕现羁押于公安部秦城监狱。”
判决书、钢笔、手铐、法槌……记录着周、薄两人受审历史的重要文物静静地躺在玻璃柜子中。
除了落马高官博物馆陈列的数百份判决书中,还包括刘汉刘维为涉黑案、昆明“3·1”暴恐案、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等大案要案
这些判决書“得来”实在不易。据媒体报道博物馆曾多次向各级法院发文件,征集大案要案的判决文书但由于这些案件舆论关注度高,有些敏感周永康案的判决文书始终要不上来。
为了这事周强在最高法党组会上下了死命令,天津一中院这才肯“放行”并派工作人员将判決书护送到北京。
尽管费尽周章但中国法院博物馆的目的就是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公正司法让中国司法更加贴近群众、走向世界。
十⑨大闭幕后周强已在多个场合表示,要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共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题图说明:周强参观沈家本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