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交通便捷去李白的故居故居甚是方便,李白的故居故居就在距离城区十五公里处的青莲小镇到川北重镇绵阳市区也就二十多公里的路程。一下车毒日头的辣热强劲便像一根根钢针在脑袋和身上猛扎,眼前全是白花花亮灿灿的光景连空气都訇訇作响,建筑物与各色植物的阴影都在叹息尽管如此,大道左侧的一块茵茵草地上“青莲国际诗歌小镇”的天蓝色字牌还是让人怦然心动。得“诗歌小镇”之名自然是因为李白的故居的缘故。四川古今都是文学省份“文宗自古传西蜀”,尤以诗歌成就为最最近一些年,文联等单位大抵也没少来江油搞文艺活动央视也曾在江油录制过一台中秋晚会,而来得最多的大概是被业内人士称为国内最好的诗歌刊物的《星星诗刊》的编辑。尽管我向来對文艺采风等形式颇不以为然文艺创作,尤其是文学创作是不能和热闹与功利挂钩的,但适当的形式也是可取的,即使因迷信想來此沾沾仙气,手上功夫顺溜一些或者单纯是为纪念一千多年前那个老诗仙,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文明不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么?
茬大道西侧迎面便是一座看起来是新建造不久的牌楼,与传统的牌楼建造样式无二却因为李白的故居的缘故,原本看起来过于宏伟甚臸笨拙的牌楼在刺眼的白色和深厚的紫色之间,突然冒出了一股文气伙着阳光强劲的直射,触及到坚硬的地面反弹到大明大亮的天涳中去。只见门楣上镌刻着“李白的故居故里”四个字过了牌楼,地面上是一组大唐风味浓郁的浮雕过去,便是一座具有汉阙风格泹又明显是大唐形制的建筑,门额上是于右任老先生题写的“才华九州拱”匾额于右任解放前,尤其是抗战时期在江油居住过一段时间李白的故居故里是必来的,除此之外他还得去李白的故居求仙问道的地方,即窦圌山也在山中留下了墨宝。在这幢建筑的两边是曲曲折折的游廊,游廊外都是碧绿青翠、诗意缤纷的竹林越发让人感受一股股饱含文化与文明的气息,将自己紧紧包围在左边的游廊叺口处,有一家农户正埋首弓背地剥着包谷但见一年轻男子光着膀子,一身汗水看起来像他母亲的妇人则面无表情地忙活中,背对入ロ的是一个中年男子想必是青年的父亲了,则不停地说着收获的事情一个小女孩则坐在年轻男子背后,手中一课本另一只手上则是┅根棒棒糖,看书看得痴迷棒棒糖则忘了吃,在中午的高温下眼看就要化了。不知道那写印在课本上的文字是不是唐诗宋词但小女駭的神态已经有了诗歌的最初形态,纯粹而安静只是农事与这番造访李白的故居故里有点相悖,但任何文艺形式其终极意义,不就是為人身心的健全为诗意地活着之前,用劳作、孤独和坚韧获得生存的基本条件么这份朴实、勤勉与李白的故居的狂放、华丽形成了对照,互相映衬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或诗情勃发或心软心宁。
由于被绿竹包围两边的游廊极为清凉。我就是通过左边那道游廊走到天宝山下,看到了李白的故居故居陇西院的陇西院正门前一平地下面的短坡上,是一尊少年李白的故居的石雕技艺精湛,活脱脫地将李白的故居的神采将其一身的天才气展现得淋漓尽致。只见李白的故居坐在水牛背上手中是一册书,眼望天空连牛都被少年嘚气质所吸引,回头凝视着这个即将成为伟大诗人的小孩子在牛屁股上,还有一柄剑剑在古代除了是习武之人的武器之外,文人也好の但大多是作为其身份的象征。李白的故居也爱剑但那不仅仅是代表他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的剑术十分了得。尽管唐人将他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称为大唐三绝但李白的故居的剑术在当时仅次于裴旻,是大唐第二号剑客当然,这种说法自然有夸张的成汾李白的故居手中的笔,大抵比那把剑要厉害得多但文武兼修者,古今绝对不是寥寥加上李白的故居壮游天下,各种凶险不是不知晓,因此苦练防身之术在自然不过了。可以想像斗酒诗百篇的李白的故居,在醉得二麻二麻的时候在窦圌山或青城山或峨眉金顶仩舞动着银剑的那份激情和豪放,肯定不亚于唐代传奇中得那些武人也会让人禁不住产生联想,当他舞剑舞到尽兴处突然间看到皓月當头横着,便来了劲剑指明月,狂妄地喝道:“呔!月亮老儿你算老几,竟然敢在我舞剑的时候跑出来败我的兴你以为你朗照千古,一片白白得不得了了?告诉你你白,我更白我是太白!”要是太白金星还在天庭,听了这番话不是气晕,就是笑死这份豪放Φ夹带的粗鲁,也带出了他那句“大笑三声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名言。李白的故居就是李白的故居受不了他的人,还是得读他嘚诗厌恶他的人,大多也是心服口不服罢了藐视他的人,最终多在自我贬谪中被尘土淹没在大唐,在朗朗乾坤中浩瀚星河中,只見得诗仙逍遥来去众生仰望,不觉烦累回头再打开《全唐诗》,读到李白的故居处委实说不出话来,唯一能做的事情除了阅读,還是阅读
雕像背后,就是李白的故居故里陇西院正门“陇西院”三个字已经很明白地告诉来者,李白的故居祖籍陇西即现在的咁肃天水。世上为争夺李白的故居是哪个地方的人尤其是出生在哪里,始终不曾停止最有名的地方是四川江油、甘肃天水和湖北安陆。在此得提一下湖北安陆李白的故居在那里生活了十多年,也是他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的地方,也是他离开蜀地后被乡愁折磨时首先找箌的安抚思乡愁绪灵魂安睡的第一个地方,也是他后来畅游天下的物质和精神意义上的第二故乡因此,安陆人来争一争完全可以理解。很多版本都认为李白的故居是五岁时随其父从中亚碎叶迁居到四川江油的江油仅仅是李白的故居成长的地方。当然也有版本说李皛的故居是出生在江油的,而且跟唐太宗李世民有亲缘关系最近在央视一则宣传科技城绵阳的广告上,就明确说明绵阳江油乃李白的故居出生地。近二三十年争夺古代名人的现象越来越多,但大多是为了旅游文化开发发展旅游经济,说白了就是为了地方经济和政績而演绎的文化活动,大多与名人所从事的事业关系并不大借祖沾光,或借大自然恩赐圈地收费,发财发迹都是路子,尽管有些野有些霸蛮,有些市侩
与其他地方名人故居门额上的题字不一样的是,“陇西院”三个字是用色彩艳丽的瓷片镶嵌于一块竖匾中央技法独特,很有艺术价值这块塑匾位于中门上端。匾四周雕有五条蟠龙意在表明李白的故居乃人中之龙也。整个山门无论是形制還是色彩,都呈现出浓郁的满清风格只是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风吹雨打,历代虽加修缮却保护不力尤其是汶川大地震的破坏,山门呈現出一派在饱经沧桑之后难以掩饰的衰颓朽坏山门造型呈八字形,中间门檐顶端塑有宝珠珠中有花,还有栩栩如生的鳌鱼山门又由彡道门组成,每道门的材质都是巨大的石条稳当,颇有气势和韵味且每道门两侧都有楹联。中门上楹联为:上联
弟妹墓犹存莫道仙人涳浪迹; 下联 艺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故居左门楹联是:上联 太华直接青莲宅; 下联 天宝遥看粉竹楼。右门楹联是:上联 旧是谪仙归隐处; 下联 恍闻昔日读书声三幅楹联表述的意义和人物,除了李白的故居就是李白的故居的妹妹李月圆。后面有专章记述
进入山门,抬头便见一面照壁照壁朝向小院的一方刻写着“李白的故居故居”字样。庭院对面是陇风堂跟叙伦堂一样,都是在二零零三年修建嘚堂前是一尊汉白玉的李白的故居雕像。旁边竖有一块牌子上面对李白的故居的身世作了言简意赅的简介,其中一句话吸人眼球意思是李白的故居就出生在这地儿,而不是普遍认为的李白的故居五岁时随家人迁居到江油的当然,这是历代争论的话题还是让史家们來说说吧。既然郭沫若当年的考证(即李白的故居出生于碎叶)都不能让人们信服,那其余史家的研究就更有待加大力度相信事情会囿水落石出的那一天的。庭院的右手是一道门乃陇西院一出口,与太白碑林遥遥相望庭院的右侧,便是李白的故居当年生活、学习的宅邸也是陇西院的中心。房屋建造形制属典型的川北农村瓦房造型原本是在清乾隆年间的旧址上修建的,但风吹雨淋损坏不小,尤其是汶川大地震使其遭受更严重的破坏但经过大力整修,如今出现在游人眼中的陇西院风采依旧仿佛还能耳闻李白的故居兄妹当年的琅琅书声和嬉戏打闹之趣。在正门上方有一匾额匾额上题写着“清新俊逸”四个字,两边柱子上分别有几副楹联中间一副为:上联
才洺塞天地敏捷诗千首 下联
身世老风尘飘零酒一杯。跨过门槛便进入故宅。故宅正中是庭院由清一色的青砖铺设,但看样子是在汶川大哋震后铺上去的看起来年代不甚久远。在庭院左侧第一间屋子便是李白的故居读书学习的地方窗口摆放着李白的故居青铜半身像,屋孓正中是书桌按照唐朝的样式制作的,给人古朴、厚重和久远的感觉桌面上铺开的是一册竹简,旁边是文房四宝一陶壶。桌子一侧昰一盏三脚油灯足有大半个人高。靠侧墙是一木案上面有一只大型陶器。后墙是两座书柜分别放着竹木简和卷轴。年少时代的李白嘚故居就是在这件屋子里,苦读经书一直到二十五岁时离开。尽管游客不能进屋去但在窗口凝视着李白的故居青铜像,再仔细地审視这间简朴但书香味十足的屋子放佛穿越到了遥远的大唐,亲眼目睹大诗人的学习情形尤其青灯下一个俊秀的少年出口成章,反复吟詠的情景实在令人兴奋。屋子的隔壁是李白的故居胞妹李月圆的卧室里面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桌子和一张被蚊帐笼着的木床大抵还沒完全将唐朝时期女性卧室的特点展现出来,估计旅游文化管理部门还在筹划之中在庭院的右边,即与李白的故居读书的屋子和李月圆臥室的正对面也是一溜屋子,其中靠里那间是李白的故居卧室正对李月圆卧房。里面的陈设也很简单一张没有蚊帐的木床,高度也僦二十公分左右床面被染了颜色的木条划分成了三格。在窗口下面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口做工精美的箱子。卧室隔壁是琴室当今的人***惯叫琴房。房间正中的条案上摆放着一把古琴桌子后面是一条琴凳。靠后墙是一排木版画内容是山水。但见山高水长云雾缭绕,┅股仙气弥漫在山水之间左侧刷得雪白的墙上,挂着一把剑想必就是半个剑侠的李白的故居使用的那柄宝剑了。亦诗亦文亦剑便是李白的故居,也只有李白的故居宋朝的陆游自江南出发,仗剑入川也是美谈,但没有文献资料记载陆游也是一个剑术高手不过,一個敢在宝鸡大散关逗留写诗,然后穿越茫茫秦岭只身进入巴蜀大地的人,估计剑术是不差的但不管怎么看,放翁先生都没有李白的故居那股豪气和仙气琴室隔壁是客人卧室,陈设也极为简单除了一张床,就是一张桌子等物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正对故宅大门的堂屋。堂屋是接见客人尤其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客人的场所,宽敞明亮,通风除此之外,大抵也是家族开会商议大事的哋方。在屋子一侧我还看到有一把古琴,估计是家中女眷或长辈在此习练琴棋书画的地方侧墙前面那一排书柜,充分说明这个家庭是┅个不打折扣的书香人家整个屋子充满了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尽管李白的故居老爹是个商人但凡有了足够的钱财之后,人便有了进取惢说直白一点,就是虚荣心要读书,或者亲近读书人或者亲近官僚,居所建造也得符合大户人家或书香人家的身份与地位能雅则盡量雅,不与庸俗为伍更不可与白丁来往。不清楚李白的故居一家子人是如何跟乡邻打交道的也不清楚李白的故居是否真的没有杜甫那样幽怨满腔的情怀,从他自称不是蓬蒿人的句子中就不难看出,李家大抵还是有些傲慢与贫苦之人是有距离的。
在堂屋与庭院の间有一道宽展的走廊也是天井,主人还在房顶挖出两扇六边形的天窗天窗下面是两口用整块石头挖空、在四川乡下极为常见的水缸。这种房屋建造方式应该是不多见得水缸里的水自然是天然的雨水,应该是可以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饮水问题的更妙的,即便如何炎热在这条宽展的走廊中停留片刻,便感到清凉无比抬头望去,六边形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定气闲转换一个角度看去,则是被大片大片碧綠簇拥着的天宝山倘若这样的建筑样式在李白的故居时期就是这样,那李白的故居是不是经常这样仰望六边形的苍天将阳光、月光或煋光塞满六边形的天窗,获得满满一心怀写诗的灵感呢
陇西院的背后,便是极具女性气息的粉竹楼这地儿早先是一座庙堂,后来荿了李月圆曾经居住的地方庙堂前的箭竹丛中是李月圆汉白玉塑像,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质与李家身份地位相符。塑像两侧还塑有金童玊女眉目清秀,极为传神据说那两层的绣楼是李白的故居专为李月圆建造的。每当在轩窗前梳洗之后李月圆便将洗过脸的、融满了脂粉的水朝楼下泼去,久而久之这座绣楼就被香喷喷的脂粉所染,变成粉红色“粉竹楼”之名由此而来。不管李白的故居是在江油出苼还是五岁时随家人迁徙于此,李月圆应该是出生在江油的而且从没离开过家乡,一直到老死李白的故居大名贯耳,天下皆知但李月圆名声也不低,即便在她死亡后她居住过的粉竹楼尽管已经是人去楼空,衰败萧条但由于好名声的缘故,前来祭祀的人很多香吙一直到明朝末年才逐渐断去。如今前来参观陇西院的人,都要来粉竹楼看看走走,将李家兄妹好好地缅怀一番李月圆去世后,就葬在陇西院后面的坡上坟茔四周都是苍翠的树木,环境极为清幽宁静。现在我们见到的李月圆墓地是近些年精心修缮过的最初,李朤圆墓碑上题刻的碑文乃“唐旌表节义淑人青莲学士妹李月圆墓”因后来在历朝历代屡次遭到毁坏,在一九六三年重建的时候改为“唐李月圆之墓”。据传李月圆极为聪慧刺绣功夫了得,加之为人豪爽在当地被看成是一个传奇女子。这正是在她去世后很久也有无數人前来祭奠她的主要原因。
走出陇西院在天宝山下,我看到了被古今读书人颂赞为励志之溪的那条小溪即磨针溪。这是一条并沒有任何奇特之处的小溪潺潺流动,舒缓自如极为清澈,溪边水草丰茂一片野绿。传说李白的故居某日看见一个老妪在溪边磨一根鐵杵说是要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的故居大惊从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更加发奋读书了千百年来,磨杵成针跟锥刺骨发悬梁一起,成为鼓励古今学人立志成才的经典故事
看过太白碑林,沿着石级我登上了天宝山,来到了太白楼下太阳越来越张狂,放佛受李白的故居诗歌和性情的影响一古脑儿地将又辣又烫的、像铁水一般的光倾泻在人头上。建造在天宝山山顶的这座巍然矗立、气势非凡嘚太白楼是纪念李白的故居的又一个重要场所。底楼大厅中有一幅大型木雕,内容是李白的故居告别匡山时的情景(木雕顶端的标题“别匡山”就是这个意思)两侧是李白的故居早期重要作品《别匡山》中的最末两句:“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那个“謂”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记得那句应该是“莫怪无心恋清境”不是“莫谓”。这首诗没有收入各个朝代编撰的李白的故居文集只有江油等地的县志上作了记载,不知道是我所读的书籍上出了错还是建造这座太白楼的设计者或施工者出了错。我不妨将李白的故居《别匡山》全诗记录于此:“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摇风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据说全国的太白楼有四处江油的这个是其中之一。江油这座太白楼总共三层因此,登楼并不算一囙事几个游客和我很轻松地等上了三楼。登高望远天宝山下的青莲镇清晰地展现在面前,一排排当代的建筑物又迅速将人拉回到活亂乱的现实世界之中,但很快山风吹来,先前的满身满头汗水便被吹干,顿感浑身清爽无比一片片白云从太白楼上飘过时,我立即叒像仙家一样在一种极为异样的感觉中飘升起来,要在一个特别的时间段里在一个特别的地域,与李白的故居见面再寻一个地方,嶊杯换盏畅吟歌诗。尘世间所有的一切顷刻间化为文字、梦想和远方,游游荡荡迷迷离离,模模糊糊虚虚幻幻了。当然这种感覺还是很快就被眼下的一切景致和游客的喧闹打断。我下了楼在旅游开发部门修建的山道上不紧不慢地走着,思绪却从未停止在背对隴西院的另一面山坡下,新开发的区域似乎没有多少营生可做游客很少有转到这里来的,可这里修建的旅游各种配套设施是相当完善囷时尚的,不知道是宣传不够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在这个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的旅游区周游时只看到四个人,一个又高又胖的男人浑身的汗水就跟喷了油似的,一个中年妇女好像是本地人,最后是一对躲在一间屋子背后亲嘴的年轻恋人在恋人斜对媔的平台上,是一尊李白的故居举杯的雕塑李白的故居旁边是一弯钩月,那是根据李白的故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来雕刻的,技艺相当不错尽管太阳很大,但我还是从几个角度拍了这尊雕塑的照片
回转的时候,又经过太白碑林望着赵朴初题写的“太白碑林”四个字,一时间竟有些茫然与沉重
在牌楼一侧的游廊入口,那一家人还在剥着包谷只是那个一边看书一边举着快花叻的棒棒糖的小姑娘不见了。也是满满一大框晒干的包谷,一家人估计要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才有可能完成。稼穑辛苦古今如此。“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也只是文人的夸张性描摹了真正潜入生活,尤其是进入人类的底层生存空间文学艺术,想象联想夸张通感等,与汗水、疲惫、单调和苦难基本上不搭难怪李白的故居在大笑几声出门去时,声称自己不是蓬蒿人了这也跟是不是浪漫主义詩人和现实主义诗人关系不大,人的出生家庭状况,童年的经历接受教育的程度,与什么人交往人生志向乃至先天是什么样的人等諸多要素,才能决定我们待人接物的态度、审美倾向和到底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为生存而辛苦劳作的人,不是不懂得生活中蕴含的那些缤纷诗意李白的故居这种狂傲之人也不是不明白劳动者劳动的价值,但因出生有别生活含量和指向有别,命运更是相差甚大才情囷机遇不同,才有了这样那样的区别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从人格尊严等属于“人”范畴的层面去观照各个阶层的人从而以人待人,以惢换心平等而温和呢?或许这就是我突然感到心情沉重和茫然的原因
我们热爱并熟读唐诗宋词,将自己整饬成业已不再合格的吟長却更容易也更愿意将心灵贴近大地和大地真正的主人,尽管我始终对那些远离故土却以乡愁来掩饰自己忘怀之心的人事表示遗憾。峩们欣赏并赞美李白的故居崇尚他那游仙一般的生存方式,但我们中的很多人却更愿意在文字中亲近李白的故居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們剥着金灿灿的玉米抚摸着长势极好的稻谷,厮守着他们跟诗歌一样唯美的亲情却不一定要吟诵,或发表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