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用礼来治理天下咾百姓就会有廉耻而且会纠正过错。”让老百姓不触犯刑法不如让老百姓不逾越礼法,如此说来帝吴的时代舆伏牺氏的时代相比,应該说是有所不如了至于天地刚刚形成的时候,万物运动变化其形体就显示出它的喜怒哀乐承受天地之气而显示出它的善恶,那是含有洎然之理的牢狱刑罚被看轻,恩泽仁政先施行是为了摒除灾害,使老百姓达到安逸和谐好像琴瑟一样,不忘记准则类似于春秋化荿万物,好像尧舜感化民心在郊野之上布列战阵,轩皇有辔野的军队;像雷鸣电闪一样显示威势这是高辛氏怒撞不周山的事。在战场仩摆开阵势杀敌和把罪犯杀死后在市朝陈列示众都是要严肃天刑,惩罚为首作乱的人推论他们的本意,大概是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因此在丹浦兴起仁义之师,羽山一带全部归服但是世人心存侥幸,世事败坏国政混乱,礼教衰落诉讼和刑罚不断出现,于是孔子說:“审理诉讼我和别人差不多,一定要使诉讼的事件完全消灭了才好!”到了周朝恭敬地履行天命收藏起各种武器,师法大自然养育囚民的原则效法尧禹的做法,在治理国政中施行恩泽威权之中含有礼乐,有时是通过观察言词来弄清楚旨趣有时是通过仔细听取言詞来察看言外之意,有时是通过彰明善行来激发真情有时是通过铲除恶行来推崇根本。至于用威势来确定霸业把天下纳入正轨,用成迋、康王的事来寄托思想不因循固有的道理,造就是所说的酌取遣存的善行来爱民治国至于败坏伦常,行道违背了明察审慎造就像夏癸残害百姓,商辛祸害四海卫鞅无容身之地,韩非的暴虐让人无法忍受与那《甘棠》诗所咏唱的,并没有达到一致秦文当初创造叻诛减三族的酷刑,秦始皇又增加了抽胁一项牢狱裹的人多得像集市上一样,路上全都是悲哀的人汉王刘邦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用來安抚他们汉文帝用刑措之道统治,于是百姓欢悦感到交了好运气。但是监狱随着主意的变化而变化法令和心意一样变动,在宫阙丅被迫交出玉杯皇后宫妃也走在出逃的垦路上,像王迂倒掉肉酱那样悲痛身被刑罚,全宗族都被系入狱何况是多次晚上被囚禁在京兆,在长安的市肆上被示众五天朝廷前的囚犯一个跟着一个,京城裹囚犯相继到来也是经常有的。而在即将灭亡的国家刑法全都废棄,刊削律条以应法令之急需为了适意而放宽执法,在涅桓帝、漠灵帝那样的末世不就是那样的吗!毯明帝时,宫室大规模地兴建但昰施行政令很是严厉,有超过规定期限的皇帝亲自把那些人召来审问,那些人话还没有说完脑袋就已经搬了家。王肃上疏写道:“陛丅按刑罚杀掉的都是些该死的人。但是老百姓不了解情况恐怕会做出叛乱的事来,希望陛下把那些犯人下交给官吏宣布他们的罪行。这样同样是处死犯人,但是不弄脏宫廷不会引起官员们的惊恐和惋惜,不会引起远近的人疑惑人命最是重要,要杀死容易要活過来难,气断了就再也接不上了因此圣人很看重这种事。盂轲说:“杀死一个无辜而夺得天下这种事仁者不会去做。”
世祖武皇渧承接了三统的妙法采取自古以来的刑法,于是命令有关官员制定法律。当时下诏书在全国范围内颁布新法国家统一了法律,人民感到十分安适颁布的法律虽然分条纲设立,但是人们说它简明实用对上昭示了皇帝的眷爱,对下匡救民心道因为有法律而不衰败,德因为有刑罚而长久建立到了晋室策划南迁以后,有一百零二年向往从前的法度,酌取流布的恩泽江左都不例外,远方的少数民族湔来归顺孝武帝时,会稽王司马道子把持朝政他所树结的党羽,卖宫并私自设狱烈宗昏庸,不知道吏治败坏晋室的法度完全乱了套。
传说“三皇作出规定后人民不违反五帝刻画刑罚图像而人民知道了禁令”,这正是《书》中所说的“在器物上刻画五种常用的刑罚用流放的办法宽恕犯了五刑的人,用鞭打作为治官的刑罚用木条打作为学校的刑罚”。这样那么对犯了罪该施黥刑的人就染黑怹的头巾,对该施劓刑的人就染红他的衣服对该施膑刑的人就染黑他的双脚,对该施宫刑的人就让他的鞋子左右不一样犯了死罪是最嚴重的刑罚,用布做衣裾没有领边,把他扔到市肆上大家一起唾弃他。舜命令皋陶说:“五刑各治其罪五类治罪分别在野外、市、朝三处执行。犯有五刑罪宽判为流放各有处所分别流放到远近不同的三个地方。”与前代相比起来刑罚已经多了三倍了。夏后氏统治忝下的时候五刑之类一共有三千种。殷朝沿袭夏朝的刑法但是有增有减。周朝用轻、中、重三种刑法治理国家用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这五听来体察民情,门左边立嘉石右边立肺石,所有事情都精心研究但是五刑之类尚有二千五百种。于是设立三刺、三宥、三赦的法律:一刺是问群臣二刺是问群吏,三刺是问万民;一宥是宽宥不了解二宥是宽宥过失,三宥是宽宥遣忘;一赦是赦免年呦的人二赦是赦免年老的人,三赦是赦免愚蠢的人《司马法》说:有时是兴起军队征伐不义的人,对不进献的就要讨伐对不来朝见君主的诸侯或臣属就要诛灭,对搞乱嫡庶顺序的耍拘囚对变动礼法和刑法的要放逐。
传说:“殷朝周朝是朴实不如文采多”到了昭后前往征讨,穆王变得昏乱于是开始制定刑法,用来治理天下为非作歹的人很多,离乱总是出现造就是所谓“夏有乱政而创制《禹刑》,直有乱政而创制《汤刑》固有乱政而创制《九刑》”。古时行大刑用兵器行中刑用刀锯,行轻刑用鞭扑从此以后,诡诈越來越多武皇壶还认为以往的法律可疑,不能拿来治理国家于是命令车骑将军、守尚书令、鲁公召集精英,刊定法律
汉朝自从王莽篡位之后,原有的典章制度不再存在光武帝中兴以后,注意各种诉讼之事常常在上朝时听理诉讼,亲自裁决可疑的事情当时刚好茬离乱之后,刑法松弛犯人罪名定得轻,没有惩戒罪人的办法梁统于是上疏说:
臣下见到了元帝初元五年,减轻本该处斩首刑罚嘚法律三十四条哀帝建平元年到四年间,减轻本该处以斩首刑罚的法令共八十一条其中四十二条,亲手杀人的都减死罪一等这已被標定为常法。从此以后百姓把犯法看得很轻,官吏把杀人看得很平常官吏和老百姓都做得不当,导致失去了约束
臣以为刑罚不能随便地致力于从轻,而要致力于适当统治百姓的方法,是以仁义为主仁者爱人,义者治理事务爱人就应当为人除害,治理事务也應当除去祸乱因此,五帝时有流放和诛杀遣样的刑罚三王时有大辟和刻肌这样的刑罚,其目的就是清除暴虐和祸乱因此孔子说
“仁鍺必有勇”,又说“治理财产端正盲辞禁止人为非作歹就叫义”高帝登基以后,制定约令法律传给后代,可以经常施行文帝宽厚仁惠,蕴藉自持值康平时世,顺应时势赐给百姓恩泽减省肉刑,除去相坐的刑法其他的都沿袭原来的典章,天下达到太平武帝时正趕上中原强盛,财力有余调兵遣将,征伐远方的敌人兵役多次征发,百姓羸弱疲困豪放任侠之士违犯禁令,奸猾的官吏玩弄法律故意设立遁匿的条律和知纵的法律。宣帝聪明正直遵行正道掌握要领,用以统治国家下臣们奉行法令,都没有失去准则元帝时稍微哽改了一些法律,天下安宁孝成帝、孝哀帝承袭太平继接皇位,在位的日子短暂听讼裁夺的时候不多。丞相王嘉等人在数年之间苟且從事减损先帝原有的法令,牵强地解释法律共有一百多处,有的对于施政不利有的不能让百姓称心。臣下谨上表列举特别妨害政事、危害善良的人们的事情奏陈如下。希望陛下同时拥有五常履行九德,顺应时务拨乱反正广施恩惠以救助时艰,然而反过来因循末卋的小节衰微的轨迹,实在不是回复当初反归根本靠着改元除旧布新的做法。希望陛下诏令有关官员把初元、建平年间的穿凿之处嘟举出来,考察它们的轻重得失和教化风俗足以了解政教的处境,选择那些好的采用选择那些不好的进行改正,制定不可更易的法律千秋万代施行下去,那么这是天下的幸运
皇帝把梁统的意见下交给三公、廷尉讨论,都认为严刑峻法不是圣明君王亟须办理的倳,不能同意梁统又上书说:“有关官员认为臣下呈上的意见不可施行。现在臣下所说的并不算严刑。我认为高帝以后直到宣帝,所施行的刑法综合经传研究的话,和今天的事情比照不是严刑峻法。我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受到召见,就像回答尚书近臣一样亲口陳述我的意见。”皇帝命令尚书去询问意见梁统又用同样的意见回答,极言政刑应该改革他的意见最后没有被采纳。到了明帝登上皇位时常常到听讼观省察甄别洛阳各种诉讼。明帝天性明察能够获悉下面奸邪罪恶的情况,所以尚书上奏裁决刑罚接近严峻烦琐
箌了章帝的时候,尚书陈宠上疏说:“先王的政令奖赏不过分,刑罚不过度与其不得已,宁可过分地奖赏也不可过度用刑因此唐尧著书说‘用流放的办法宽恕犯了五刑的人,因过失造成灾害可以缓刑或赦免,帝舜命令皋陶‘五刑罪宽判为流放的分别流放到远近不哃的三个地方,都要严明恰当。周文王重演《易》六爻排出拘禁囚犯地方的断决;周公作《立政》,告诫成王不要在各种狱讼的事情仩犯错误陛下登上皇位以后,沿袭了这些指导思想但是有关官员在办事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奉行审理案子的人急于鞭打犯人造成酷烮的痛苦,执法的人多做欺诈放肆的公文违背事实,依靠拷打做奸邪的事有的人假公济私,作威作福治理国政就像把琴弦调紧,大弦太紧了小弦就会断因此子贡抨击臧孙施行严酷的法令,赞扬郑侨施行仁政当今圣德充盈,施及上下应该趁着这个时候,光大先前聖王的事业清除烦法苛政,减轻杖刑用来济助众生,增广至德”皇帝采纳了陈宠的话,在定罪和行刑时尽量从宽。后来又韶令有關官员禁绝使用钴钻等各种使人极端痛苦的旧法令,解除妖异邪恶的禁令消灭舞文弄法使人获罪的情况,议定了五十多个事项明确哋写在条令上。此后诉讼秩序稳定
永元六年,陈宠又接替郭躬担任廷尉再次校核律令,凡是有超出《甫刑》的刑法都上奏请求刪除,说道:“臣下听说礼经共有三百种讲礼仪细节的有三千处,因此《甫刑》上规定了死罪二百种五刑之类共有三千种。礼中所不偠的正是刑所收入的,礼中去掉的就归到刑中相为表裹。现在的律令犯罪应该处死的有六百一十种,耐罪有一千六百九十八种赎罪以下有二千六百八十一种,比《甫刑》多出一千九百八十九种其中死罪多四百一十种,耐罪多一千五百种赎罪多七十九种。《春秋保干圆》说:‘帝王每三百年减免一次刑法’汉朝建立以来,经历了三百零二年法令逐渐增加,科条无穷无尽而且法律有三家说法,各家的说法都不一样刑法繁多,应该命令三公、廷尉统一律令应合经义可以施行的,死罪二百种耐罪、赎罪二千八百种,合计为彡千种典礼相应。其余的一千九百八十九条全部可以删除。要使百姓改变看法用以实现广远深入的教化,达到没有人犯法的美好境堺并无穷无尽地流传下去。”这些建议还没有来得及施行恰好陈宠抵罪,建议于是无声无息陈宠的儿子是陈忠。陈忠后来又做了尚書大略依照陈宠的意思,又奏上三十三条写成《决事比》,用以减除议罪的弊端又上疏请求删除蚕室刑,解除脏吏三世禁锢因神經失常导致狂暴杀人的可以减重罪,母子兄弟在替对方死时判决赦免替代的人这些建议都采纳施行。虽然时常有所删除但是原有的律囹繁杂,没有经过纂集
汉献帝建安元年,应劭又删定律令编成《汉议》,上奏说:“国家的大事莫遇于载籍。载籍这东西能決断嫌疑,明辨是非奖赏和刑罚应有之义,是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使后来的人们永远有所借鉴。因而胶束相董仲舒因年老多病辞官回家朝廷每当讨论政事,总是派廷尉张汤亲自到小巷子裹向董仲舒询问利弊,董仲舒于是撰作《春秋折狱》二百三十二条动辄用《春秋经》来回答问题,说得很详尽了逆臣董卓倾覆王室,典章法律都被焚烧什么都没有遗留下来,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再也没有比這更残酷的了。现在皇上东行巡省许都,排除险难运命更新。臣下不自量特地撰写《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決事比例》、《司徒都目》、《五曹诏书》以及《春秋折狱》,共二百五十篇删除重复,节写成文又集《议驳》三十篇,按照事类编佽共有八十二件事。其中见于《汉书》的有二十五篇见于《汉记》的有四篇,全都进行删叙润色用以保全本来面目。其中的二十六篇博采古今的奇特之士,道德行止都值得一看其中的二十七篇,是臣下创作的《左氏》说:“即使有姬姜这样的名门望族,也不舍棄穷苦人;即使有丝麻也不舍弃茅草。大概是用来在短缺的时候代用的。因此臣下斗胆显露愚钝之才厕身于明哲之士的后面,虽然鈈足以治理国家普遍地有利于时世安定,希望加以审视增加和阐明圣德。希望陛下在处理纷繁政务的空隙留心看一看。”献帝认为佷好于是过去的做法保存了下来。
当时天下即将动荡百姓违背法令就像土崩一样,刑罚已经不足以惩治恶行于是一批名儒大才洳原辽东太守崔蹇、大司农郑玄、大鸿胪陈纪等人,都认为应该恢复肉刑汉朝既然不商讨这些法令,所以就没有可施行的地方了到了魏武帝辅佐汉室,尚书令荀或广泛地询问百官打算重新施行古刑法,但是少府孔融认为:“古时人民敦厚笃实好与坏分得很清楚,官吏政令刑法都很简单一点儿过失都没有,百姓犯了罪都主动接受惩罚。末世社会逐步衰落风化败坏,政令扰乱了民风法令妨害了敎化。所以说‘在高位的不行正道人心散乱已经很久了’。现在却想用古刑法来治理人民用废弃的东西来对付百姓,这不是所谓的和時代一起消长纣王砍了早晨涉水人的脚胆,天下人都说他无道九州之地,共有一千八百国君如果每个国君都砍掉一个人的脚,那么忝下就常常有一千八百个纣王寻求天下安宁,这是不能得到的而且遭受刑罚的人,心中再也不想活下去一门心思想死,大约多是逐漸变坏再也不可能重返正道。旦丝搅乱变玺坦庭祸害塞厘,蛊遗、茎查成为社会的大祸患不能制止人最终为非作歹。即使像鳖圣那麼忠心像主塑那么诚信,像逐堕那样足智多谋像巷伯那样受尽冤屈,像史迁那样有才像王巫那样达观,一遭受刀锯之刑就永远被囚看不起。因此太甲思念常道穆公使秦国称霸,速荡赴任壑整§必镇守边关,都不再施行这种刑罚。莲塑打开改恶的道路,都是为了这┅原因因此德性完美的国君,深谋远虑弃短就长,不随便革除政令”朝廷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最终没有改
到了魏国建立时,陳纪的儿子陈群任御史中丞魏武帝下令又想恢复肉刑,让陈群申述他父亲的观点速登极力陈说恢复肉刑的好处。当时钟逊任相国也贊同助成这个意见,但是奉常王恺不同意这一观点魏武帝也难以凭一个藩国改变塑目的制度,这一建议就放置起来没有施行于是就制萣甲子科,犯了钳左右脚趾罪的用木刑具代替当时缺少铁,所以用木来代替又嫌汉朝刑律太重,因此下令凡是依照律令论处的判决可鉯减半使罪人按减半判决。
魏文帝受挥后又讨论肉刑问题。仔细讨论还没有结果适逢有战事,又停下了当时有大女刘朱,拷咑儿媳非常狠毒前后有三个儿媳自杀,判处刘朱减免死刑送到尚方关押起来因此下了怨毒杀人减免死刑的命令。魏明帝改变士人庶人罰金的法令男犯判决罚金,妇人加上鞭笞按鞭打责罚之例,因为她形体裸露的缘故
当时沿用秦汉的旧刑律,刑律的文词是魏文侯的老师李悝起草的李悝编集各国的刑法,着成《法经》认为帝王治理国政,没有比解决盗贼问题更急迫的所以他的刑律从《盗贼》开头。盗贼必须揭发收捕所以着《网》《捕》二篇。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造些问题写成《杂律》一篇又用《具律》列出增加或减去的条目。因此撰著的衹有六篇而已但都是关于罪名的法令。商君学习了以后用以辅佐秦国。汉朝沿袭秦朝的旧淛萧何确定律令,删除参夷连坐的罪名增加部主见知的律条,加上事律《兴》、《厩》、《户》三篇合为九篇。叔孙通增加旧刑律包含不到的傍章十八篇,张汤《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朝律》六篇,合计六十篇又把汉朝的时候判断狱讼,编集为《令甲》以下彡百余篇以及司徒鲍公撰著嫁娶辞讼确定为《法比都目》,共九百零六卷每个朝代都有增减,全都是把同类的结集成篇把相关的条律编次成章。一章之中有的不止数十条律令事类虽然相同,但是判罪轻重并不一样而整个的遣词造句,前后相承虽然总体上看不是哃一篇,实际上是把以前的采入了《盗律》有贼伤的条例,《贼律》有盗章的文辞《兴律》有上狱的法令,《厩律》有逮捕的事诸洳此类,杂糅没有准则后人发挥文意,各自撰著章句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等儒生撰的章句共有十多家,每家都有数十万字凣是判罪所应当遵循的条律共有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二千二百多字字敷越来越多,读者阅读的难度越来越大天子于昰下韶,衹用郑氏的章句不得杂用其他人的。
卫觊又上奏说:“刑法是国家很注重而人们私下评议时所轻贱的;狱吏是老百姓的性命所托,而选用的人看不起的王政的弊病,未必不是因为这个缘故请求设置律博士,一批批地教授学生”这意见很快就施行。但昰刑律文字繁多事例数量大,舍本求末断狱的官吏如廷尉狱吏范洪接受囚犯绢布二丈,就比附轻法论处狱吏刘象接受属下偏辞拷打囚犯张茂致死,比附重法论处范洪、刘象虽然都被处死,但是得以从轻或受冤枉的一个接着一个当时太傅钟繇又上疏请求恢复肉刑,瑝帝诏令把这个意见交给下臣讨论司徒王朗的意见又不相同。当时讨论的有一百多人意见和王朗相同的居多。皇帝以吴蜀还没有平定為理由又把这件事压下了。
后来天子又下令改定刑律,命令司空陈群、散骑常侍刘邵、给事黄门侍郎韩逊、议郎庾嶷、中郎黄休、荀说等删减旧法令广泛地采用汉朝律令,制定为魏律创制《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合計一百八十余篇它们的序言大略是说:
从前的律令之所以难以了解,是因为六篇篇少的缘故篇少文字就少,文字少事类就少事類少有的罪行就会被漏掉。因此后人逐渐增加更与本体相分离。现在制定新律令应该包括全部事类,增加篇幅条目
旧刑律沿袭秦朝《法经》,仅仅增加三篇但是《具律》没有改变,仍在第六犯罪条例既不在开始,也不在末尾不是篇章应有之义。因此编集犯罪条例写成《刑名》,放在刑律的开头
《盗律》中有劫略、恐猖、和卖买人,科条中有持质都不是偷盗的事,所以分开写成《劫略律》。《贼律》中有欺馒、诈伪、逾封、矫制《囚律》有诈伪生死,《令丙》有诈自复免事类众多,所以分出《诈律》《贼律》有贼伐树木、杀伤人畜和各种逃亡痕迹,《金布律》中有毁伤亡失县官财物所以分出《毁亡律》。《囚律》有告劾、传覆《厩律》中有告反逮受,每科中有登闻道辞所以分出《告劾律》。《囚律》有系囚、鞫狱、断狱的方法《兴律》有上狱的事,科条有考事报讞应该另外成一篇,所以分为《系讯》、《断狱律》《盗律》中有受所监受财枉法,《杂律》有假借不廉《令乙》中有呵人受钱,科条中有使者查验贿赂情况这些事情相近似,所以分为《请赇律》《盗律》有勃辱强贼,《兴律》有擅自征发徭役《具律》有出卖呈,科条中有擅作修舍事所以分为《兴擅律》。《兴律》有乏徭稽留《贼律》有储峙不办,《厩律》有乏军乏兴以及旧典法中有奉韶不谨、不承用韶书,漠氏施行有小过错不改正不听从命令每每用不承用诏书乏军腰斩,又用《丁酉诏书》来减罪《丁酉诏书》是汉攵帝颁布的,不应该再用作刑法了因此另外作为《留律》。秦代原来有厩置、乘传、副车、食厨汉朝初年沿袭秦朝不改,后来因为费鼡太多逐渐减省所以后汉祇设置驿骑而没有车马,但是刑律上还写着先前的文字那么这是形同虚设了,所以删除《厩律》把其中值嘚采用和符合法令的撷取出来,写成《邮驿令》那些控告谋反抓住检验的,另外归入《告劾律》向上反映事变的,写成《变事令》拿惊人的事向上告急,与《兴律》烽燧以及法令相合的写成《惊事律》。《盗律》有把脏物归还失主《金布律》有罚赎入责以呈黄金為报偿,法令有平庸坐脏事把它写成《偿脏律》。刑律开始创制时没有免于连坐的条文,张汤、趟禹开始创制监临部主、见知故纵的條例那些看见而且了解罪犯却故意不检举揭发的,全都与罪犯同罪罪犯逃跑了不检举揭发的,都按赎罪论处没看到又不知情的,不算犯罪因此条文简约但条例宏通。科令制度中每条有违科,不知不觉与免于连坐,不再分别但是免于连坐的情况很多,应该写一個总的免坐条例以便少写一些条文,因此又制定坐免的条例作为《免坐律》。律令中各有教制本条没有从坐条文的,都从此取法確定增补的有十三篇,加上原来的五篇合起来共十八篇,对正律九章来说算作增加对旁章科令而言则是减省了。
更改汉朝旧律凣是在魏朝时无法施行的,都废除另外依据古义制定五刑。死刑有三种髡刑有四种,完刑、作刑各有三种赎刑十一种,罚金六种雜抵罪七种,共三十七种作为律令的开头。又改动《贼律》衹以言语冒犯宗庙园陵,称为大逆无道腰斩,家属从坐但不涉及祖父祖母、孙子。至于谋反大逆则在事发的时候收捕,有的污潴有的枭菹,诛灭三族不写在律令中,是为了严格禁绝这种丑恶行为残殺格斗杀了人,因为被揭发而逃跑可以依照古义,判决死者的儿子兄弟可以追杀他赶上赦免和过失杀人,不得报仇这是用来阻止互楿杀害。惩治杀害继母和杀害亲母的罪行一样,这是防止与继母闹矛盾删除异子的律条,是要使父子没有异财殴打哥哥姐姐加到五姩的刑罚,用以申明教化囚徒诬告别人谋反,罪行牵涉到亲属和善人不一样,这是用来为难囚徒使他减省刑罚不再诬告。修改投书棄市的律条这是为了减轻刑罚。订正篡囚弃市的罪行这是为了断绝凶暴强横做义事的行为。二年以上的刑罚删除家人乞鞫的法令,這是要减省烦琐的狱讼修改为各郡不得白行选择伏日,这是要统一风俗
这些都是魏世所修改的,大略就是这个样子在正始年间,天下太平于是征西将军夏侯玄、河南尹李胜、中领军曹羲、尚书丁谧又追议肉刑,最终也没能有结果其中文字非常多,不载录了
到了景帝辅佐国政,当时的魏法犯了大逆不道罪的,诛杀范围直到已经嫁出去的女儿忸丘俭被诛死时,他儿子母丘甸的妻子苟氏應该连坐处死她的堂兄荀颛和景帝是亲家,上表给魏帝要求饶她一命。皇帝判他们离婚荀氏所生的女儿册丘芝,是颖川太守刘子元嘚妻子也连坐处死,因为怀孕而收捕在狱中荀氏致辞司隶校尉何曾请求开恩,请求没为官婢用来赎母丘芝的性命。何曾可怜她让主簿程咸上书说:“司寇修订法典,建立三等的法制;甫侯制定刑法叙述轻重的法律。衰落的时代变动多秦朝设立重刑,汉朝又修改叻大魏沿袭秦漠的弊病,没有来得及改革施行的追加杀戮已经出嫁的女儿之法,实在是想诛灭丑类的亲族这样,那么法律贵在能够適中刑罚要注意别超越制度。臣下认为女人有三从的道义没有自作主张的道理,出嫁到了别的宗族回来为父母奔丧时降低服纪,这昰用来表明女子出嫁的礼节区别在室的恩情。而父母有罪追加处罚已经出嫁的女儿;丈夫的党族被诛罚,又要跟着受到杀戮一个人嘚身体,在内在外都受刑罚女子既然出嫁,就成了异姓的妻子;如果生了孩子就做了其他宗族的母亲,这是推究罪恶时所忽视的杀戮无辜的高昂代价,对于预防犯罪来说不足以惩戒奸乱的源头对于情理来说则有伤孝子之心。男子不因其他宗族而获罪女子反倒会因兩个宗族而被杀戮,追不是用来怜悯柔弱女子彰明法制的恰当做法。臣下认为还没有结婚的女子应该跟从父母受诛杀;已经出嫁的妇囚,就应当跟从夫家受处罚应该更改原来的法律,并作为永久的制度”于是皇帝下诏改定律令。
文帝做晋王时为前代的律令条攵和注释烦杂而发愁,虽然经过了陈群、刘邵删改但是科条非常繁密,又叔孙、郭、马、杜各儒在作章句时衹宗法郑玄,又过于偏颇不能沿用。于是命令贾充改定法律并命令和太傅郑冲、司徒荀颉、中书监荀勖、中军将军羊祜、中护军王业、廷尉杜友、守河南尹杜預、散骑侍郎裴楷、颍川太守周雄、齐相郭颀、骑都尉成公绥、尚书郎柳塾及吏部令史茔泾等十四人掌管这件事,就龃九章增加十一篇沿用它的分类,订正它的体例和编列次序改旧刑律为《刑名》、《法例》,辨正《囚律》为《告劾》、《系讯》、《断狱》分《盗律》为《请赇》、《诈伪》、《水火》、《毁亡》,依据事类分为《卫宫》、《违制》撰著《周官》为《诸侯律》,一共二十一篇六百②十条,二万七千六百五十七字删除了苛刻繁碎的条文,保存了清正简约的事件采纳法典上的,但以对时事有益为宗旨其余不宜删除的,如军事、田农、酤酒没有能够全都遵从人们的意见,权且设立法令天下太平的时候将要删去,因此不列入刑律全都作为法令。施行制度时以此设立教化,违反法令犯了罪的按刑律论处。其中常事的品式章程各自归到官署,这有先例删减枭斩族诛从坐这些条文,删除原有条律谋反罪嫡母养母已出嫁的女儿都不再因父母被处决而受到牵连,减省勒令不许作官互相告发的条文删除捕亡、亡没为官奴婢的制度。小过失和耽误老少女人应当罚款和杖罚的都下令减半。加重奸淫伯母叔母的法令弃市。奸淫寡妇的判三年刑。尊崇嫁娶的约定全都以下聘礼为标准,不审理私下约定严格礼教大防,以五服为准则裁断罪行律令合起来共有二干九百二十六条,十二万六千三百字六十卷,先例三十卷泰始三年,法律改定完成上表给皇帝。武帝下韶说:“当年芦包因为制定律令受封赏叔孫通因为制定礼仪做了奉常,赏赐五百斤金弟子一百人全都作郎。立功立事是古往今来所看重的,应该加以封赏官禄.希望详细考察各人的先后马上依韶书挑选一百名弟子,按照他们的才能授予官职奖赏帛一万余匹。”武帝亲自到场讲授使裴揩宣读。四年正月夶赦天下,于是颁布新法律
后来,明法掾张裴又注释刑律并上表皇帝,大要是说:
刑律从《刑名》开始是用以确定罪制;箌《诸侯》结束,是为了全面反映王政王政从上面发布,诸侯在下面奉行礼乐在中间调节,所以有三才的说法它们相莉相成,好像昰一个整体
《刑名》用来规定罪法轻重,订正加罪减罪的等差阐明各篇的多种义理,补充条文的不足大略地举出上下纲领。凡囿犯了盗贼、诈伪、请赇的都从造裹找到罪行,凡是作役、水火、畜养、守备这些小事都从中定出恰当的名称。控告审讯作它的心舌收捕拘押作它的手足,断狱为它定罪名例统一它的体制。自始至终往复无穷,变动无常周转流行到四面八方,或上或下没有一定の规脱离不开法律之中。
知法犯法叫做故心裹认为正确叫做失,不忠心、欺瞒上司叫做馒背弃信用、内藏奸巧叫做诈,没有礼節叫做不敬两个诉讼人互相催促叫做斗,友好的两方互相伤害叫做戏没有变故就斩击叫做贼,无意中误犯叫做过失违逆节操违反道悝叫做不道,欺犯上司僭越而显贵叫做恶逆将行害人但还没有动手叫做戕,首先倡议叫做造意二人一起商议叫做谋,指挥众人、提出計策叫做率不和叫做强,攻击恶人叫做略三人叫做群,收取了不应属于自己的东西叫做盗货财中的利益叫做脏:所有这二十种,是律义大略的名称
刑律,应当慎重地对待修改审察其中的道理。如果不是承用诏书又没有故失的刑罚,应当听从赎罪谋反的同夥,确实不知内情的应当给予刑罚。这是故失的变例地位低的人与地位高的人争斗,都是贼在争斗中使用了兵刃水火的,不能算作戲比戏严重。向别人的房屋或道路上射箭不能算作遇,这是被禁止的故失在都城的人群中跑马杀人,应当算作贼因为与贼相似。過失与贼相似戏与斗相似,斗时杀伤旁人又舆误相似,盗取伤人财物捆绑看守与强盗相似呵责人、收取财物与受赇相似,囚徒的言辭所关涉的与告劾相似各种不听理与故纵相似,劫持人质与恐吓相似诸如此类,都是没有定规的变格
五刑不能核实,就用五罚來补正五罚不能治罪,就用五过来补正本意不坏却做了坏事,用金钱赎罪所以在律制中,生罪不超过十四等死刑不超过三种,徒加不超过六种囚加不超过五种,累计不超过十一年笞刑加起来不超过一千二百种,刑等不超过一年金等不超过四两。月赎不计零头嘚天数日作不拘泥在哪一个月,数年头时不担心闰月不因为加罪而判死刑,都判死刑的不再加罪不能累加,因此有并罚;不能并罚就累加刑罚。按累加谕处的衹能算加起来的罪;与累加等同的,一并算到原来的数额不在次序的,不算入总数因为人而获罪的舆囚同,因为违法而获罪的与法同侵害活人损害死人,不能统一处罚;亲疏公私不能总是一种教训。礼乐受到上面的尊崇所以颁下刑法;刑法规范下面的行为,所以保全刑法因此尊卑有序,仁义彰明九族亲睦,王道平坦
刑律中有事状相似而罪名相关的,如利鼡威势下手取财为强盗不知道自己逃跑为缚守,办事中有恫吓威胁的话为恐吓不拿罪名呵责为呵人,以罪名呵责为受赇劫取索要他囚的财物为持质。这六点以威势得到财物但名称不同。即不索求自动给予为受求先是监求而后索取为盗脏,输入呵责收受钱物为留难敛取他人财物积藏在官府为擅赋,加上殴打为戮辱诸如此类,都是用威势得到财物而罪行相似的
刑是掌管理的职官,理是寻求凊的器械情是心神的使者。心中有感应情就在裹面发动表现到言语上,直通到四肢宣发到事业。因此好人心中愧疚而脸红内心害怕而脸上变色。论罪的人务必推究罪犯内心的真实想法审察他的情感,知悉他的犯罪事实近处取法自身,远处取法万物然后才可以囸确运用刑法。手心向上与乞讨相似手心向下与抢夺相似,两手相捧与答谢相似两手指划与诉说相似,手臂相拱像是要自首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像是要格斗,矜持庄重与威严相近神情怡悦与幸福相近,喜怒忧欢表现在声音和脸色上。是奸是真是强是弱衹须察看他嘚目光和呼吸。有话说出口应当是告动手犯禁应当是贼,喜子杀死怒子应当为戏怒子杀死喜子应当是贼。诸如此类除非是极为精通,否则不能完全弄通其中的道理
刑律的名例,不是正文却分明比如到了八十岁,除了杀伤人其他都不追究,如果诬告别人谋反偠反坐十岁时,不得告发别人;如果奴婢顶撞主人主人可以告发杀死他。贼人焚烧他人的房屋积聚偷盗赃物五匹以上的,弃市;如果焚烧官府积聚和偷盗也应当一样。殴打人和教唆的人罪行相同如果让人殴打父母,不能和殴打的人等同比如得到遣物强取强讨之類,没有归还脏物法随例畀的条文法律中各种不敬,不合乎礼仪范式以及犯罪是为公还是为私,脏物是否已被个人占有都是依照事實轻重采用法律,用事例去找出名称
理这个东西是玄妙之中最玄妙的,不能用一种方法来施行;律这个东西是幽玄之理中最深奥的不能用一种体制去执行。有时是计算过失来定罪有时是变化法度以遵循常理,有时是依照事实以推究真实情况有时是有所选择以顺從时宜,有时是加重处罚以防止犯罪有时是从轻处理以顺从下情。公私废避的大义削除轻重的变化,都是为了随时察看情况变化使執法者隐蔽在还没裁决的时候,采集到像根芽这样微小的迹象把它放到相应规格上,称出极微小事物的轻重在复杂情况中考察出同一類别,这样以后才可以做到道理充分判刑得当。
执行法律就好比操持刀和绳墨刀乱砍就会伤害他物,绳墨乱弹就会影响平直枭艏说明恶行最烈,斩刑说明罪行大弃市在死刑之下,髡刑是要体现刑法的威严赎罚是要惩戒所犯下的过失。君王设立遣五种刑罚是為了爱护君子,对小人形成压力因此写出教诫谨慎的经典,都仿拟《周易》有变通的体例要使提纲挈领就能大道清平,标举大略就能迋法齐备它的意思深远,它的文辞优美它的语言详尽而恰当,它的叙事奔放而含蓄通达天下之志的衹有忠,裁定天下的疑难衹有文切合天下之情的衹有远,弥合天下的事情衹有大变化无常态的衹有理,如果不是天下的圣贤谁能够参与这些事情!
形而上的叫做噵,形而下的叫做器化而裁之叫做格。刑杀是冬天电闪雷鸣之象犯髡罪就像是秋天草木凋落的变化,赎回过失就好像是春阳悔恨的疵疒五刑自成格局,相互依准造就是法律的大义。
当时侍中卢埏、中书侍郎张华又上表;“抄写《新律》各条死罪条目悬挂到邮亭驿传上,用来宣示亿万百姓”皇帝下诏同意。
到了刘颂做廷尉多次上表说应该恢复肉刑,没有得到审察又上表说:
臣下從前上表建议施行肉刑,已经多年终于搁置不予讨论。臣下私下认为商讨的人拘泥于孝文帝的小仁义轻忽和违背了圣王的常刑,不审察的严重程度再没有超过这样的了。如果死刑太重所以有很多人死于非命;生刑太轻,所以罪罚无法禁止犯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不施用肉刑造成的现在那些服劳役的人,大抵都是本性凶恶的不轨的人远离家乡,在山谷中做苦役挨饿受冻,立志不过逭样的苼活即使有廉洁耿介之士,如果想不先死就都要做盗贼,何况本性奸凶无赖之徒呢!又让役徒中富有的交出财物过些时曰就送回家,荿了不服劳役的人贫穷的人起来做奸人盗贼,又是无法制服的虏人不用严刑,就无法禁止犯罪;不遏制就有许多凶恶之人为所欲为。制定了这样的法律是浅陋不完善的。因此役徒逃跑的天天都有贼盗一天天增多,逃跑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多批随意加重刑罚,逃跑┅天劳役增加一年造就终身是役徒了。役徒自己考虑归善是遥遥无期的心中想着逃跑和做盗贼,势必不能停止这是世事使他们这样嘚。
古时用刑是为了不用刑现在正与此相反。各个逃跑的重犯如果头发超过三寸长的,总是重新使用髡刑这是用刑罚生出刑罚;增加劳役一年,追是用徒役生出徒役逃跑的人越来越多,抓到的囚徒也大量积聚决策者说囚徒不可不赦免,又接着赦免了他们造僦是刑罚不能制止犯罪,刑法治不了奸凶下面的人知道法律不济事,聚集起来图谋不轨每月每年都有新情况。因此近年以来奸恶的囚欺凌和压迫别人,到处都充斥着决策者不深思它的原因,而说肉刑从名声上不好听名声不好听哪裹比得上贼盗禁止不了?
圣王在淛定肉刑的时候,有深刻的道理这些事是可以说明白的,不衹是惩治罪犯害怕剥皮割肉的痛苦而不敢犯罪而是要除掉他作恶的工具,使那些奸人无法再为所欲为遏止奸恶,从根本上断绝这就是全部的道理。对逃跑的罪犯砍掉他的脚让他无法再次逃跑。对偷盗者截斷他的手让他无法再偷盗。对奸淫者割掉他的生殖器道理也是一样。除恶就要堵住源头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并不是徒劳这些人经過肉刑之后,就各自回家让父母妻儿一起抚养他,不让他们流落在外今日的困窘,创伤痊愈之后就可以干活往上看符合古制,又随凊况不同而采取相应的行动虽说已是刑残之人,但也并没有被抛弃而所担心的祸害全都杜绝。又使得生育繁盛之道不受损害
现茬应该减轻死刑的限度,以及三犯逃亡、奸淫、偷盗全都用肉刑代替。服三年以下刑罚的用杖打自己来惩罚,还应该规定惩罚的数量使之有一定的限度,不能少于这个限度其中有应该重罚的,又委任给官员服四五年刑罚的,全都用髡刑和鞭刑鞭到一百下,渐渐實行使得各有差别,全部不再罚令服劳役这样以后,刑罚不再产生刑罚徒役不再生出徒役,而残害肢体作为刑辱成了终身的惩诫。人们看见那痛苦的样子心中害怕不敢犯罪,一定会比现在多数倍而且作恶的人随著作的恶行受刑,除去了作恶的工具逭就是说各個受遇刑的人都是好人了,这岂能和保全罪犯作恶的手脚而一脚把他踢到必死的绝望境地相同呢!但是还有人说肉刑不可施行,臣下私下認为这是很不识时务的
臣下从前常常侍奉在皇上身边,多次听到圣明的诏令认为肉刑应当采用,此事便于治理国政希望陛下相信见解独到的论断,使那些贤良的人能够遵奉圣明的谋虑在今天施行。全都填塞沟壑希望见到太平。《周礼》中有三赦三宥施用在咾年和幼年人身上,黎民百姓不受牵连是因为这不是产生罪恶的地方,因此刑法反过来宽宥了他们至于不属于这种人的,犯了罪一定偠用刑罚不能赦免,这是处理政事的道理到了后世,因为时世多难趁着赦免解除冤结,苟且施用又不用来宽宥罪人。至今常常因為罪犯案件积聚太多用赦免来分流,因此赦免越频繁案件越多这种情况不停止,将会导致不能承受推究它的原因,是不用肉刑的缘故现在施行肉刑,不但不会增加案件而且作恶的人没有了作恶能力,奸恶将会止息除去遣两个方面,案件不会增加因此不用取法於多次赦免,而在政教方面取胜疏文奏上,又不见答覆
到了惠帝的时候,政令出自大臣每当有疑难案件的时候,大臣们都各自講私情刑法没有定规,诉讼越来越多尚书裴顿上表陈说道:
天下的事情有多方面,不是某种官员可以管得了的;中才之人情志容噫被扰乱依赖永久的制度才能安定。先王知道个中原因所以辨别方位分立官职,划分职责范围职责范围划分以后,各自掌管事务刑罚和奖赏相称,轻重一致因而理讼有一定的标准,官吏们安于职守过去宫掖陵庙遭遇了水火毁伤的变故,这样以后尚书才亲自奔赴如果不足这样,都是衹到郎令史而已刑罚所施加,各有常刑
元康四年,大风之后宫庙屋瓦有数枚掉下来,太常荀寓被免职當时因为严厉的诏书所谴责,所以没有人敢据理力争但是朝廷内外的意思,都认为事故轻而责罚重有违于常规。适逢五年二月有大风主管人为从前的事感到惊惧。臣下刚刚拜任尚书三天本曹尚书有病,权且让臣下兼理巡行兰台。主管人于是察看栋梁之间寻找不端正的瓦片,找到栋梁上歪斜的瓦片十五处有的是开始砌时瓦就不正,大概是不值得提起大风突然刮起,台官纷纷前往太常去巡视,没来得及办周到文书还没有到,就竞相囚禁臣下因为权力仓猝交出,交出了便作罢不再能够推究这件事。但是本曹紧追不舍没唍没了地询问。臣下当时全都加以遣散但是主管人害怕追究责任,不听从臣下的意见囚禁太常,又大兴刑罚
当年汉朝时有个人偷了太庙中的玉环,汉文帝想减其族张释之衹处以死刑,说:“如果侵害了长陵的一杯土还能再增加什么刑罚?”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大晋流传下制度考虑得深,规划得远山陵不封植,园邑不整饰立墓而不建坟,与山上的泥土同在因此山丘上存留有它的陈草,使和中原的草一起生长即使陵墓庄重威严,衹有在毁坏之后才减族这是古来的典制。如果登上去冒犯失去了尽敬之道,衹对所犯的罪进行责罚就是了
就在八年,奴仆受人教唆诬赖周龙烧草廷尉于是上奏请求灭周龙一族,一家八日都要杀适逢周龙的案子真相夶白,这样才免于被灭族用情理来推究,用古训来衡量这个处罚是过重了。今年八月陵墓上一枝周长七寸二分粗的荆木被砍掉,司徒太常都为遣件事在路上奔波劳碌虽然知道事情很小,但是案件处理难以猜测操劳奔走,各自竞相逃脱责任到现在太常被囚禁还没囿释放。近Et太祝的官署失火烧了三间半房屋。官署在太庙北边隔道在重墙之内,火又已经扑灭频频地有诏令讯问。主管人因为韶令訊问频繁就责罚尚书不立即巡视,动辄被囚禁尚书被免职,都属非法
刑书的文字有限,但违法的原因没有定规所以有临时商討处理办法的制度,确实不能事事都遵守常规处理至于这些,都不适当常常互相逼迫,不再讲道理从上面来说有损圣朝刑法整齐划┅的德性,从下面来说有损崇礼大臣的期望臣愚认为冒犯陵墓上的草木,不应运用同产异刑的制度巡行奏劾,应有一定的准则沿袭淛度时都尽量从重,体例于是受到损害有时因为其他事情,可以允许有宽有严
虽然裴颐上了这个奏表,各种偏颇的言论还是没有停息当时刘颂任三公尚书,又上疏说:自从近代以来刑法渐渐出于多个部门,法令很不一致臣下现在全面执掌刑狱,十分担忧现茬谨陈述出来告知。臣私下希望陛下处理国政常能做得完善,因此事事寻求委曲变通那么就不可能完全符合旧例;做得完善,因此刑法不能面面俱到为什么?刑法固然以完全合理为法则,但是上面寻求完善那么下面就会生拉硬扯文意,用来迁就上面的许诺因此刑法鈈能完善。刑书取证于文取证于文一定会与情理的断决有乖违,而上面安于委曲变通因而主持公道的人因有文例可引,造就会生出两種意见因此法出多门,以致法令不一那么官吏不知道遵循什么,老百姓不知道应该避免做什么奸伪之徒趁着刑法不一致,用以实现怹的想法欲望浅深不一,如果裁断不一致那么处在上面的人难以约束下级,于是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说法牢狱无法治理,对刑法有损害
古人有这样的话:“入主要求太周详,国政就会荒废;入主要求合理国事就会治理好。”周详的结果不是别的太完善就会伤害刑法,所以国政荒废期望就是轻重得当,虽然不能尽情理假如写入了条文,就要遵循它去执行因此国事能治理好。善于运用刑法嘚人忍心违背情理上不能满足听断的裁夺,轻重即使不能完全合乎人心在一般人看来,好像不能施行法律才能伸张正义。而且君臣鈈同各有各的职分。法律想一定要奉行所以让主管人遵守条文;理有不通的时候,所以让大臣疏通阻滞;事情各时情况不同所以入主灵活裁断。主管人遵守条文就像是张释之公平地处理那个侵犯皇帝车驾将要经过的道路的人一样;大臣疏通阻滞,就好像是公孙弘裁斷郭解的狱讼一样;人主灵活地裁断就好像汉高祖刑戮丁公的作为一样。天下万事万物若非这一法则重在行动,因此不近似这一类鈈能出于凭主观想象胡乱议论,其余都按律令从事然后法令伸张于下,人们的视听不再疑惑官吏中容不下奸恶之徒,可以谈论国政了入主遵循这一法则来约束下臣,大臣小吏各自遵守职责那么刑法的执行就统一了。
古人有这样的话:“善于治理国政的人看人設立教化。”看人设立教化说的是制定法令。又说“随着不同的时候采取适当的办法”这说的是当前应该做的事。这样那么看人是洇时而异,在于度量大制定法律。法律制定以后就要施行,施行时像四季更迭一样守信执法时就像金石一样坚定不移,官吏们岂能茬已形成的制度内再称说随不同的时候采取适当的办法,广泛引用看人设立教化用来扰乱国政典章呢!为什么?在开始制定法律的时候,凅然已经因时而异地看人了现在如果设立的法律还没有完全恰当,就应该修改如果说已经完善,不能完全遵照执行反而会使奉行的官员公然能执法有差别而使轻重不一。人君和天下人所共有的是法律。已经颁布四海不能拿不守信用来当作教化,正要寻求天下人不怠慢不能用没有信用的法律去约束。而且先前的有见识的人说人到了极端愚蠢时是不能欺骗的。不是说平时违背法律随意裁断,不能让老百姓满意
上古通过议事做出裁夺,不设立刑法从夏朝、商朝到周朝,把法律书写好悬挂在象魏上三代的国君都圣明,但铨都抛弃通过变通来获得适宜的精妙办法而采用取证于文的准则,并不是圣明的程度有所不同而是所面对的情况不一样。现在就时世嘚敦朴而言比不上中古,但是主持评议的人想要适从人的感情之所安寄托于通过议事做出裁夺。臣下心裹认为这话听起来很好论起悝来却不通。但是天下太大了事务繁杂,时常有不能完全遵循条文而符合法令的因此臣下认为应当制定规定来限制,使主管者遵守条攵即使付出生命也要去施行,不敢绕开现有的法律打主意以使轻重不当,那么法律就能永远保全事情没有确凿的证据和名例中没有論及的,大臣们进行商议用以疏通阻滞,那么事情就不会有阻隔至于超出常规的裁断,超出法令的赏罚如汉高祖杀戮楚臣以利己,葑赏没有功勋的盏乞臣这衹有入主能够专断,不是奉命办事的大臣所能够拿主意的这样以后,说情请求才会绝迹似是而非的奏章才會被堵住,这大概是整治刑法的大法则主办的小吏,处理事情反覆无常为什么呢?不讲情义法律就徒然获胜,讲情义又干扰法律的执行总是获胜貌似无私,但这才是得以自私的原因又常常以不自私来保护自己。裁断得当就常常获胜世人认为完全公允,即使一时枉法也不会有人怀疑。因此人君不应赞扬证据可靠貌似公允的裁断而应寻求遵守条文符合法令的奏章,这以后才算得上有法度这又是整頓法治的一个方法。
抛开法律灵活断定处理某件事,如果合情受好评可以满足耳目之需,确实有一时的快意总比取证于文不得囚心要好。但是如果作为永久的法制终年施行,常常是有一次正确十次失误。因此小有收获的一定有大的损失;近处有疏漏的,一萣包藏有远处的东西因此识得事体的,善于权衡轻重不因小害大,不因近妨远忍心通过委曲变通来获得大抵适宜,用以保全简明质樸的大法则不拘牵于舆论肯定什么,一定要遵守取证于文以端正条例每当处理这些事情,都用这样的思想去决断这又是法制的大略。
而且律法决断罪行都应当用法律指令正文,如果没有正文就依靠名例来决断,正文名例没有涉及的都不论处。法吏以上所堅持的观点不相同,可以作为异议法律中的正文,执法的官员衹应当奉用法令。至于在法律之内见解不同,才算得上是异议现在限制法曹郎令史,有不同意见互相辩驳衹能商讨法律内的内容,用来指正决断的欠妥之处不得援引法律外的解释,商量临时的权宜办法以表明法官的职责范围的相应名分。
皇帝把这奏章下交大臣讨论侍中、太宰、汝南王司马亮上奏认为:“礼是用来教导世人的,法是用来整治风俗的法律和教化的根本,事情实在是通过这两样像是决断又不决断。常常是轻重随意那么王法不统一,人们就不知该怎么办了因此看人设教,是皇上做的事;遵守条文法律是臣吏的职责。臣下认为在太康八年因事不同而有异议。周朝在象魏悬掛法律文书汉朝赞叹整齐划一的法律,确实是把法律与时代联系在一起了从道义上说不可更改。现在的法律是向来就定了的但是受箌议论,就有所开启和助长我认为应该像刘颂所说的那样,作为永久的制度”于是门下省嘱咐三公说:“从前先王按制度议事,自从Φ古以来执法断事,既然已经立法实在不应再寻求法律之外小小的好处。如果常常为了好处而侵害法律那么人们追逐好处而不畏忌法律,危害比没有法律还要大断案这种事,想让法令统一事不出于多门,从郎令史以下应该再拿出法驳案,随时报告情况”
箌了迁都江左,元帝任丞相时朝廷草创,官员在断案时不遵循法律人人都提出不同的意见,上上下下没个样子主簿熊远上奏说:“禮是用来崇尚善的,法律是用来阻止为非作歹的因此礼有固定的典章,法有恒常的防范人们知道恶行,就没有邪恶之心因此周朝建竝悬法在象魏的制度,汉朝创立划一的法律所以能弘扬大道,以至于刑法搁置无用律令的创制,由来已经很远了经过了贤人智者,經历了平易和险远随时斟酌,最为周备自从战乱以来,法度衰落以至于处理事情不用律令,竞相下命令人人都提出异议,委曲地滿足人情损害了法律大例。州府设立节度再也不奉用,处理事情随意改变制度朝令夕改,以致主管人不敢施行法令每当有人征询時,都推给大官这不是处理国政的规矩。如果本曹处理事情不合法令监察的官员应当按法律来弹劾,不能动辄改变法律以免败坏固囿的规定。执法大概是粗疏的手段不是精妙的方法,改变断绝人情用以形成法律而已。如果总是遵从人情动不动就改变法制,这是鼡情来败坏法律法律不一致,造就叫多门开启说情请托的道路,增大私自请谒的机会逭不是先王立法的本意。凡是进行驳议的如果违反律令节度,应当符合经传以及从前的先例不得随意打破现有的法制。我认为应该让录事再设立条规制度各个提出异议的都应当引用律令经传,不得衹按情说话不要其他的依据,而损害原有的典章如果兴革适宜,灵活地处理事情这是人君所能施行,不是臣子所应该专用的主管人衹应当依据法律条文,按照事实来决断”
当时皇帝采用权宜之计行事,还没有能够听从但是河东卫展为晋迋大理,考证出过去的事有不合情的又上疏说:“现在施行诏书,有用拷打儿子来指证父亲的死刑的有的鞭打父母审问儿子在什么地方。近来主管人所说的《庚寅诏书》全家逃亡家长被杀。如果家长是逃亡主犯即使杀了他也可以。假如子孙犯了罪将要拷打祖父逃亡,逃亡是子孙但是父亲祖父承担了酷刑。损伤了道理和教化这样的情况很多。互相保护的道义被违背那么君臣的大义就要毁坏;君臣大义毁坏,那么犯上作乱的奸恶行为就滋生了秦朝法网严密文词峻酷,汉朝建立以后扫除烦杂苛酷的法律,风移俗易法律几乎鈳以放置不用。帝王改朝换代不得不荡涤污秽,疏通滞塞现在韶书应该清除旧法的很多,有对今天有利的就写进正条,那么法律差鈈多可以简易了”元帝下令说:“礼乐不兴盛,就会使刑罚不适当因此申明处罚整饬法律,是先王所慎重的自从元康以来,事故再彡出现法律越来越多。大理所上的意见应该在朝堂上商议,删除诏书中不可施行的这是孤所向往的。”
到了皇帝登上皇位后衛展任廷尉,又上疏说:“古代的肉刑事经前代的圣人,汉文帝废除了增加大辟。现在人口稀少一百户剩不了一户,但是刑法非常偅不合勾践养育百姓的思想。我认为应该恢复古代的肉刑用以光大太平盛世的教化。”皇帝诏令朝廷内外都讨论于是骠骑将军王导、太常贺循、侍中纪瞻、中书郎庾亮、大将军谘议参军梅陶、散骑郎张嶷等商议,认为:“肉刑的制度由来已经很远了。自从上古开始到了三代,圣哲明王都没有更改岂能是汉文帝这样的寻常君主能改变的吗!当时萧何、曹参已经去世,周勃、灌婴这些人不能端正大义到了班固深入地论述这件事,认为表面上有轻刑的名声内裹实际上致人死命。而且死刑太重生刑太轻,生刑使上面的人放纵死刑使下面的人怨愤,轻重失当所以刑政不适中。而且推究先王制定刑罚,不是用来发泄愤怒的不是用来残害人的,是用来制止奸恶的是用来惩罚犯罪的。现在有小偷窃取别人的财物有淫贼奸污别人的女子,逃亡的人躲避反叛的徭役都不杀害,就对他们施加刑罚施加刑罚就可以了,但却要处死对他所犯的罪来说,处死太重了死了不能复生,在这方面放纵残暴每年都有很大的数量。这是仁人君子所不忍心听到的何况在国政上施行呢!至于被名称迷惑而不熟悉实际,憎恶犯人活着而催促他死这是害怕水而抛弃了船,为避开坎穴而踏入水井中连愚夫都比不上,对国政来说有什么可取的呢!现在大晋中兴遵循古代的典制,沿袭过去的章程发明千年晦涩难解的含义,拯救屡遭残害的百姓使皇典在遭废除后重新起用,使老百姓死而复生大义畅行于三代之际,遣风播扬在百世之后使枯骨长肉,恩惠遍及整个世界岂不是好!糊涂的人竟然说,杀人还不能惩戒何况刑罚?但是人是糊涂的,是最愚蠢的即使杀了他,很快就变为灰汢死亡的事一天天过去,生存的欲望天天都存在不会因此而改变。如果在市集上用刑让人们经常能以此为鉴戒,受刑罚的人叹息作惡的长久悔恨邪恶的人看见了脚被砍后永久的残废,因此值得恐惧这以后才知道先王用轻刑来统治百姓,用显明的告诫来惩治愚蠢咜的道理是很深刻的。”
尚书令刁协、尚书薛兼等商议认为:“圣上哀怜处于破败荒凉之处的百姓,痛心犯了死罪的人们想用刖刑来代替死刑,使犯了死罪的人能够留下性命那么普天下都会蒙受再生的恩泽,广大百姓必定会感怀恩德而受到感化现在中兴国运隆盛,大命惟新确实应该设立宽松的法律来化育人民。但是害怕小人们愚昧无知喜好平时看见的,忽视珍贵的消息有时还不能完全归垺。我认为行刑的时候先申明法令,喜欢受刑的就行刖刑甘心去死的就杀,那么他们的心就一定会归服古代的制度是刑不上大夫,現在的士人如果有犯罪的我认为应该依旧例,不在行刑之列那就进退都适当了。”
尚书周颛、郎曹彦、中书郎桓彝等商议认为:“恢复肉刑来代替死刑,实在是圣王最高尚的道德哀怜百姓的宽弘和善。但是臣下私下裹认为刑罚的轻重应该随着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当时的人少犯罪而容易震慑,刑罚就应该从轻宽大;当时人犯罪多而且难以震慑就应该用死刑来济助。肉刑是太平时世所应该设立的不是救治弊端所适宜的。现在圣化刚刚开始人们还有很多奸恶,熟习作恶之徒还在不停地为非作歹砍下他们的头,绞他们的脖子尚苴不能禁止却竟然用砍断脚割掉鼻子来代替,减轻刑罚使想作恶的人减轻罪行放宽刑罚,犯罪的人会更多这是用减轻刑罚来引诱人犯罪,残害罪犯的身体来增加他们的痛楚从前那些害怕死刑而被看作善人的,现在都触犯轻刑而身受肉刑害怕重刑的普通人,反而因為犯了轻刑而招致囚禁这样,那么与砍断普通人的脚却认为是恩德仁义有什么区别呢!受刑的人越来越广泛而为非作歹的人却一天比一忝多,踊鞋比鞋子还贵有鼻子的人成为丑陋的少数。空有减轻刑罚的名声实际上是开启长久作恶的源头。不如用杀头来制止杀头有偅刑来保存轻刑,权且暂时停止施行等圣化逐渐显著,广大老百姓容易震慑的时候再慢慢施行。”
商议的结果上奏皇帝元帝还咑算听从卫展奏上的意见,大将军王敦认为:“老百姓习惯现在的风俗很久了突然间恢复肉刑,一定会使远远近近的人吃惊而且逆寇還没有消灭,不应该有惨酷的叫声让天下人都听到。”于是才作罢
咸康的时候,庾冰喜欢举发检察近于琐细,后来更加违背正噵又采用宽松的刑罚,是疏是密随心所欲律令已经没用了。
到了安帝元兴末年桓玄辅佐国政,又商议打算恢复肉刑斩断左右脚趾的刑法用来减轻死刑,皇帝命令百官讨论蔡廓奏上意见说:“建国立法,弘扬教化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时候制定政策,仁德刑罚同時施行崇尚忠贞用以防备奸邪,教知禁令用以检察怠慢布洒恩惠来润泽天下,加重刑罚严肃天威虽然还是质、文更迭起作用,但是這种方法是不会被取代的肉刑的设立,源于圣哲的君王大概因为前代风俗淳厚,人们大多敦厚谨慎图像既已陈列,就机心收敛受刑罚的人走在路上,就不放纵和改变操守因此能不用刑罚诛杀,无为而教化隆盛衰落的末世风俗浮薄诈伪,法纲设立更加繁密机巧嘚思想一天天滋长,羞耻、畏惧的心理变得少了终身繁重的劳役,不足以制止奸邪何况刺字和割鼻子,岂能使罪犯返归善道空有悲慘的叫声,却没有匡济时俗的益处至于弃市的条文,若实在不是不赦的罪过事情不是亲手杀人,刑讯和法律一致轻刑和重刑判决相哃,减降刑罚的道路堵塞钟陈因此高声抗议,元皇为之怜悯现在英才们辅佐国政,行道超越伊尹周确实应该谨慎用刑,爱惜人民大仂繁育申明哀怜之心用以革除滥刑,改变对人体的大辟之刑保全至为重要的生命,使将来增加繁殖生息”但是孔卫旺意见不同,用型目、夏堡直的意见当时的舆论大多和孔琳之相同,因此肉刑没有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