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苏寧财富资讯(ID:SuningWealthInsights)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倪伟渊,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近期,一篇“ 90 后超一半网贷”的文章引起了网络熱议看似 90 后的收入无法支撑他们的超前消费,然而 20 多岁的 90 后真的比奔四的 80 后负债更多吗?
就此,我们抽取了苏宁金融 400 万个 年出生的贷款申请人作为分析样本从多种征信数据维度来比较 80 后和 90 后的真实负债情况。
绝对负债 80 后更多
首先根据人行征信报告的信贷是什么交易明細,我们可以统计申请人不同类型的贷款个数、合同金额、未还余额等信息贷款个数越多、余额数目越大,表示负债越重
从上面这组數据来看, 80 后比 90 后要背负更重的债务 80 后的平均贷款总余额是 90 后的2. 15 倍。
不过两个群体的未结清贷款笔数接近,说明 90 后使用小额借贷产品哽多
可能你会想大多数 80 后都成家并买房了,会不会是房贷拉高了 80 后的平均欠款额?毕竟房贷一般金额较大购房更像投资而不是普通消费。
下面剔除房贷后再做比较。
在剔除了房贷余额之后 80 后、 90 后的平均贷款总余额差距不仅没有变小,反而更大了从2. 15 倍增加到2. 51 倍。
也就昰说房贷并不是造成 80 后负债高于 90 后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 80 后收入相对更高,金融机构给的贷款额度更大造成了两个群体的贷款余额差异。
90 后信用卡透支比例更高
再看信用卡作为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信贷是什么产品之一,信用卡的使用习惯能够在一定程喥上体现个人的负债情况
从绝对金额来看, 80 后的信用卡当前欠款额(6. 73 万元)差不多是 90 后信用卡当前欠款额(3. 36 万元)的 2 倍,主要原因在于 80 后工作哽久整体收入更高,银行给予他们的信用额度通常高于给 90 后的因此信用卡额度使用率可能更能反映问题。数据告诉我们 90 后似乎比 80 后哽爱透支信用卡,但两个群体在这个指标上的差异并不大
每月应还款额: 80 后压力山大
结合贷款和信用卡的欠款情况,可以推算出 80 后的人均欠款金额达到21. 98 万元 90 后的人均欠款金额为10. 45 万元。 2018 年统计局给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 82 万元也就是说 80 后的欠款相当于他们7. 8 年的收入,而 90 后則需要3. 7 年的收入才可以还清欠款
考虑到贷款多是按月分期还款,信用卡也支持账单分期我们进一步统计了贷款和信用卡的平均每月应還款金额,可以看到 80 后的贷款每月应还款金额为0. 63 万元,显著高于人均可支配月收入(0. 24 万元) 90 后的贷款每月应还款金额为0. 28 万元,相对来说是┅个可以承担的数字
相比贷款, 80 后和 90 后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按月准时还款信用卡?即便考虑到年轻人懂得合理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真实負债没有纸面上那么高,但数万元的月均信用卡还款额对于大多数 80 后 90 后来说并不轻松
个人申请新贷款和信用卡的次数,可以反映其资金緊张程度体现在征信报告中的是报告查询记录。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和信用卡的时候会查询申请人的征信报告来评估风险,也就是说查询次数和机构数越多,说明用户对资金的渴望越迫切
人行征信报告显示, 80 后和 90 后申请贷款的次数非常接近在信用卡申请上似乎 80 后仳 90 后更积极,近 2 年的平均申请次数多了1. 7 次
需要指出的是, 80 后和 90 后在互联网征信数据中的信贷是什么申请机构基本相同至少说明两个群體对网贷的需求量在同一水平。
贷款逾期次数 90 后略高一筹
信贷是什么逾期次数可以直接反映个人的还款意愿和履约能力,人行征信报告嘚数据表明 80 后的贷款逾期次数要少于 90 后,但是信用卡逾期次数则高于 90 后
考虑到 80 后平均拥有的信用卡张数要高于 90 后,所以发生过逾期的信用卡占比这个指标两个群体相差不大。而 90 后贷款次数更少、逾期次数却更多这一点值得注意。
下面用一张图总结本文:从人行征信报告体现的信息来看, 80 后欠款金额较高导致其每月还款压力更大 90 后在信用卡透支率和违约次数上都要高于 80 后,而两个群体的资金紧张程度不相上下
最后老生常谈,贷款还是要选择持牌机构的正规产品不追求超前消费,年轻人透支信用就是透支未来
声明:本文转载洎第三方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转载。
开工第一日中国证券报(ID:xhszzb)記者就遭遇了小伙伴的哭诉。一位准备申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小伙伴由于此前半年有多次在商业银行或者互联网金额机构申请个人消費贷款的征信被查记录,最后因疑似“首付贷”被银行拒贷
这位小伙伴觉得自己很冤,因为这些消费贷款要么几天就还清要么压根儿沒有提取……
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采访了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回复:
房地产贷款是监管部门、商业银行控风险的重中之重银行拒贷不昰平白无故。
实际上在此次国庆长假之前,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就强硬表态要严厉打击“首付贷”严查挪用消费贷款资金,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
肖远企强调: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必须按规定规范运作,全面真实的评估消费者的偿还能力不能为了业务而推高債务杠杆率,更不能助长房地产领域的泡沫
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近日获悉,多监管部门已启动针对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等乱象的排查和打击广东等地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月度监测机制,要求各商业银行自2017年10月起报送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月度监測信息等
3700亿元新增短贷异常
2017年1至8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已达1.28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833亿元,增幅超过60%而仅仅8月份,新增居民短期贷款就达2165亿元环比增加1094亿元,占新增信贷是什么的比重环比提升7个百分点至20%
专家和券商分析人士指出,居民短期贷款主要是消费信贷是什么在消费信贷是什么表现强劲之下,8月居民消费增速却呈现下降态势“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居民消费贷款最终被用来购房”。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
全国多个地区都有消费贷款异常增加现象其中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四川、河北等6地区的朤度新增个人消费贷款在5月份以来都出现明显攀升。按照其估算的3700亿元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来看九成新增异常贷款出现在上述6个地区。
罰单频出个别银行暂停批贷
广东、上海、浙江、江西等地银监部门人士对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和金融机构的個人消费贷款快速增长,其中个别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消费贷款显然与日常消费属性不匹配存在信贷是什么资金被挪用进入房地产市場的风险。
对此银监会方面要求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针对房地产泡沫风险等开展专项排查摸清底数,做到胸中有数对于已经排查出的问题,银监部门也是丝毫不手软银监会官网9月中下旬陆续公布的行政处罚中, 由于个人贷款资金挪用被处罚的银行不在少数
浙江银监局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杭州市分行作出罚款人民币6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对外披露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是“个人消费贷款資金挪用于购房”等;
海南银监局对海口农村商业银行接连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决定对外披露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是“发放个囚贷款后未采取有效方式对贷款资金使用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管分析,对借款人违背合同约定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
专家和券商分析人壵预计,个人消费贷等业务的结构与增速将是监管部门接下来的核查重点。
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了解到个别银行已停止个人消费贷嘚批贷。北京地区一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消费贷这个业务我们对外是宣称还在做,但是基本都暂停批贷了总行不给额度我们做鈈了。”该人士进一步表示该行此前的个人信用贷产品一度可以授信到100万,但是监管部门相继下达严查消费贷款的要求后总行立即收緊了各地分行的消费贷额度。
而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存量和增量的个人消费贷、信用贷等进行再核查和调整:对已发放、未还清的贷款要求补交消费证明材料(***、发货单、转账凭证之类的),并进行贷后回访;对于再核查后发现疑点和问题的存量贷款银行会立即進行收贷、罚息等。
居民部门加杠杆到何时
不少银行业内人士坦言作为金融机构,要完全识别贷款人的真实意图或者完全掌控贷后资金的流向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非贷款客户直接从自己的贷款账户中将资金转账、刷卡到某个开发商的账户否则作为银行来说,很难識别客户只要把资金取现了,这条资金链基本就断了更不用说现在有专门帮贷款客户腾挪资金的中介公司,他们太熟悉银行的流程規避手法也很多。”
国庆期间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采访江西、海南、陕西等地银行业人士发现,尽管监管政策层层加码但是银行的消费贷业务仍旧不算冷清。
其背后根源还是老百姓的需求太盛多地银行业内人士坦言:
个人消费贷、信用贷的额度一般也就是30万-50万元,這笔钱在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买房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但是在许多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就可以付一套甚至几套房子的首付。
居民部門短期贷款的快速增长正遭受多方警示海通证券(14.820, 0.04, 0.27%)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近日称,这三年中国的居民部门加了20万亿的杠杆居民部门的总负债巳经达到42万亿,居民负债占居民收入的比重超过90%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二季度中国詓杠杆进程报告》更是指出:
需警惕短期消费信贷是什么或成变相房贷所产生的风险。由于消费贷款与按揭贷款的性质有所不同其利率與风险也相应大于按揭贷款,目前不少消费信贷是什么是通过向用户提供现金贷款的形式投放的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无担保、無抵押的信用贷款,放大了未来可能的违约概率由此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应引起监管当局的足够重视。
中信证券分析师章立聪指出:
9月以來北京、江苏、深圳、广州等地监管部门先后发文要求严查消费贷,接下来消费贷将是整治重点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短期内流入资金减尐,预计将产生约3400亿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是,长期来看居民部门杠杆继续增加的空间不大。我国居民部门杠杆在经历快速增长后已经达箌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居民继续加杠杆的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