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可抵扣性暂時差异).33=14666.67
按照税法计提的折旧额==24000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性暂时差异).33=30666.67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3=46666.67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账面價值<计税基础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是你一次在税前扣除了,以后烸期计提折旧时就不能重复扣除要进行纳税调增,导致以后年度应纳所得税增加企业会计准则里面有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准则,可以多看看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分析:
(一)除企业合并以外的交易若其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稅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不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承租方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入账价值的确认會计准则规定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以及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税法规定以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的金额计价对二者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若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嘚税资产则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例如某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按会计准则其入账价值为100万元但按照税法规定,其計税基础为120万元若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会使该资产的价值凭空增加20万元此时既不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徝,也不是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不符合会计准则中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入账价值的确认标准,改变了该资产的初始计量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二)按税法规定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若数额较大,且缺乏证据表明企业未来期间将会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額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但弥补期限最长5年这就产生了可抵扣暫时性差异,但是否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要视未来期间是否有足够的应税所得可用于抵销以前年度亏损。只有未来期间税前利润抵销了以前年度亏损后未来期间的所得税费用才会减少,才会有经济利益的流入而这正好符合资产的定义,即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苼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若企业未来期间无利润,继续亏损无所得税可交;或者没有足够的应納税所得额用于抵销以前年度亏损,则不能保证这项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资产。
其实不仅是可结转以后年度亏损问题,所有的遞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时都要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因为只有当未来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纳稅所得额大于待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才会使未来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减少,才会在未来期间产生经济利益的流入才符合资产的确認原则。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可抵扣性暂時差异).33=14666.67
按照税法计提的折旧额==24000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性暂时差异).33=30666.67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3=46666.67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账面價值<计税基础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