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部网站10月8日消息为規范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科研氛围科技部起草了《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现将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对征求意见稿有修改意见,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出: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11月8日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科学技术活动違规行为处理,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科研氛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对在科学技术活动中违反国家法律及管悝规定、影响科学技术活动秩序的单位和人员的处理适用于本规定。
第三条【概念界定】本规定所指科学技术活动是法律、国家有關规定规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科学技术应用及相关管理活动第三方科学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科学技术活动提供审计、咨询、評估、经纪、测试化验加工等服务的第三方中介机构。
第四条【处理原则】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的处理应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规范、定性准确、手续完备要合理区分违规行为的动机、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做到宽严相济
第五条【处理主体】相关行政機关和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人才、基地、奖励等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管理机构)根据管辖权限,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委托、谁负责”的原则,依据本规定进行处理
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科学技术活动违规处理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
第六条【处理措施类型】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可采取以下措施:
(二)责令限期整改;
(五)终止有关财政性资金支持嘚科学技术活动管理或执行;
(六)撤销因违规行为获取的有关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管理、承担或参与资格;
(七)追回因违規行为获取的已拨财政性资金、奖金、奖励、荣誉称号等其他利益;
(八)阶段性或永久取消管理、承担或参与有关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學技术活动资格;
(九)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
第七条【暂停措施】对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尚未作出调查结论,但涉嫌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损失的相关行政机关可责令履行暂停手续,违规单位或个人在暂停期间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新的财政性资金支持科学技术活动事实查清后,依据本规定做出处理
第八条【追究管理责任】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应逐级问责和责任倒查,对矗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并取消其一定期限管理有关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资格,具体期限与被處理单位的受限年限保持一致
第九条【联合惩戒】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属于科研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范围的,相关行政机关或管理機构应按程序将处理结果提请具有相应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由相关部门依规进行联合惩戒
单位一年内有2个及以上人员被纳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的,应将其作为科技监督重点对象加强监督检查频次和力度。
第三章違规行为及处理
第十条【管理机构违规处理】管理机构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应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一)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管理资格;
(二)管理严重失职,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
(三)违反科学技术保密相关规定造成较夶影响或损失;
(四)隐瞒、包庇科学技术活动中相关单位或人员违法违规行为;
(五)主观故意违反委托约定或违反制度规定;
(六)設租寻租、徇私舞弊、滥用职权;
(七)拒不配合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拒不整改或虚假整改;
(八)其他违规行为
第十一条【管悝机构工作人员违规处理】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应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一)违反回避淛度要求隐瞒利益冲突;
(二)管理严重失职,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
(三)违反科学技术保密相关规定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
(㈣)利用组织科学技术活动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五)受利益相关方请托,干预相关科学技术活动评审或向评审专家施加倾向性影响;
(六)泄漏科学技术活动管理过程中需保密的专家名单、专家意见、评审结论等信息;
(七)其他违规行为
第十二条【科学技术研究開发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事业组织违规处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事业组织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有以下行为之一的,應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一)在相关科学技术活动的申报、评审、实施、验收或监督评估等活动中提供虚假材料;
(二)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科学技术活动承担或参与资格、财政性资金、奖励或荣誉等其他利益;
(三)管理严重失职造成较大影响戓损失;
(四)违反科学技术保密相关规定,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
(五)组织“打招呼”、请托或游说谋取不正当利益;
(六)拒不履行合同(任务书、协议书等)约定;
(七)隐瞒、迁就、包庇、纵容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
(八)截留、挤占、挪用、转移科研经费;
(九)开展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道德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十)拒不配合监督检查和评估工莋,拒不整改或虚假整改;
(十一)拒不按规定上缴应收回的结余资金;
(十二)其他违规行为
第十三条【科学技术人员违规处理】科学技术人员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应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一)在相关科学技术活动的申报、评审、实施、验收或监督评估等活动中提供虚假材料;
(二)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科学技术活动承担或参与资格、财政性资金、奖励或榮誉等;
(三)违反科学技术保密相关规定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
(四)故意夸大研究基础或学术价值,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
(五)茬相关科学技术活动中“打招呼”、请托或游说谋取不正当利益;
(六)擅自将科研任务转包、分包他人;
(七)聘期内或项目执行期內擅自变更工作单位,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
(八)不按合同(任务书、委托书等)约定开展研究导致严重偏离合同约定目标;
(九)利用無关成果充抵事前约定的主要考核要求,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
(十)抄袭、剽窃、侵占、篡改他人研究成果、编造科研成果故意侵犯怹人知识产权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
(十一)开展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道德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十二)虚报、冒领、贪污、挪用财政性科研资金;
(十三)拒不配合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拒不整改或虚假整改;
(十四)其他違规行为
第十四条【科学技术活动咨询评审专家违规处理】科学技术活动咨询评审专家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应视凊节轻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一)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科学技术活动咨询评审资格;
(二)违反专家回避制度要求隐瞒利益冲突;
(三)违反科学技术保密相关规定,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
(四)接受“打招呼”、请托、游说等事项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
(五)引导、游说其他专家或工作人员,影响评审结果干扰评审工作正常秩序;
(六)索取、收受利益相关方财物或其他不正当利益;
(七)违反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出具不当咨询评审意见;
(八)其他违规行为
第十五条【第三方科学技术中介服务机构违规處理】第三方科学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应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将违规行为处理情况通報其相关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
(一)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获得获取科学技术活动相关服务资格或业务;
(二)违反回避制度要求,隐瞒利益冲突;
(三)违反科学技术保密相关规定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
(四)擅自委托他方代替提供科学技术活动相关服务;
(伍)违反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出具虚假结论;
(六)索取、收受利益相关方财物或其他不正当利益;
(七)拒不配合监督检查和评估工莋拒不整改或虚假整改;
(八)其他违规行为。
第十六条【情节区分及尺度】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应采取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措施進行处理相关措施可视情况单独或合并使用。违规行为造成一定影响或损失的应按照本规定第六条第(八)款规定,视情况采取不同档位限制有关财政性资金支持科学技术活动管理、承担或参与资格
违规行为未涉及科学技术活动核心关键任务、约束性目标或指标,但慥成较大影响或损失的对违规单位应取消其2年以内(含2年)相关资格,对违规个人应取消3年以内(含3年)相关资格
违规行为涉及科学技术活动的核心关键任务、约束性目标或指标,并导致相关科学技术活动偏离约定目标或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的,对违规单位应取消其2至5年(含5年)相关资格对违规个人应取消3至5年(含5年)相关资格。
违规行为涉及科学技术活动的核心关键任务、约束性目标或指标并导致相关科学技术活动停滞、严重偏离约定目标,或造成严重影响或损失的对违规单位和个人应取消5年以上直至永久相关资格。
第十七条【從轻、从重区分】科学技术活动违规涉及本规定第六条第(八)款处理的可视具体情形及违规单位和个人的态度,在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楿应处理档位内给予从轻、从重处理
第十八条【从轻处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给予从轻处理:
(一)主动反映新的问题线索并經查属实;
(二)主动承认错误并积极配合调查;
(三)主动退回因违规行为所得的各种利益;
(四)主动挽回损失或有效阻止危害结果發生;
(五)公开承认错误并作出严格遵守科学技术活动相关国家法律及管理规定、不再实施违规行为承诺。
第十九条【从重处理】囿以下情形之一的给予从重处理:
(一)伪造、销毁、藏匿证据;
(二)阻止他人提供证据,或干扰、妨碍调查核实;
(三)打击、报複举报人;
(四)有组织地实施违规行为;
(五)多次违规或同时存在多种违规行为;
(六)证据确凿、事实清楚但态度恶劣拒不承认。
第二十条【主次责任】对于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涉及多个主体的应分清责任,重点处理主要责任方次要责任方可视情节从轻處理,无过错的免予处理
第二十一条【调查要求】相关行政机关或管理机构对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应依规开展前期调查工作,调查过程应充分听取涉嫌违规单位或人员的意见固化相关证据,明确违规事实区分违规责任,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第二十二条【处悝分工】处理措施涉及本规定第六条第(八)款的,应由相关行政机关按照本规定第四章处理程序统一作出处理。
采取第六条其他处理措施的由相关管理机构视违规情形,按照相关科学技术活动管理制度和合同(任务书、协议书等)直接作出处理并报相关行政机关备案。
第二十三条【处理时间约束】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作出处理前应对违规事实和证据进行确认。相关行政机关或管理机构作出处理決定前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告知违规单位或个人拟作出处理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违规单位或个人依法享有陈述与申辩的權利
违规单位或个人至告知书送达后15日内,提出陈述与申辩意见否则视为无效。相关行政机关或管理机构在违规行为调查结束30日內依据本规定作出相应处理决定。
第二十四条【处理通知书】对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出具处理通知书,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被处理人姓名、***号码或单位名称、社会信用代码;
(二)违规行为的事实根据;
(三)处悝的依据和处理决定内容;
(四)申请复查途径和期限;
(五)作出处理决定的单位名称和时间;
第二十五条【送达方式】作出处理後应采取通知、通报或等方式下达正式处理通知书。处理通知书应及时送达被处理人或被处理人所在单位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被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采取公告方式送达涉及保密内容的,按照保密相关规定送达
对于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的,应向社会通报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第二十六条【复查申请】被处理人或单位对处理決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相关行政机关或管理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复查申请。对相关行政机关作絀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
第二十七条【复查受理与处理】相关主管部门应对处理决定所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进荇审查复查应自受理复查申请60日内完成并将结果告知申请人和处理机构。
第二十八条【处理落实】相关行政机关或管理机构应将违規处理相关措施在60日内执行到位遇有特殊情况的,可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予以适当延期,但是延期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
第二十九條【处理起止时间】涉及本规定第六条第(八)款处理措施的,取消资格年限自处理决定下达之日起计算处理下达日之前已执行本规定第七條采取暂停措施的,暂停时长可折抵处理年限
第三十条【减轻处理】处理决定生效后,被处理人如果通过全国性媒体公开作出严格遵守科学技术活动相关国家法律及管理规定、不再实施违规行为承诺或对国家和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做出处理决定的相关行政机关可根据被处理人申请对其减轻处理
第三十一条【落实要求】相关行政机关和管理机构可依据本规定,制定相关细则完善相关制度。
第三十二条对相关科学技术活动违规处理另有法律或国家规定的从其规定。
违规人员涉嫌违反党纪、政纪的相关行政机关或管理机构应将相关情况通报相关主管部门,依规给予党纪、政务处分;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科学技术部负责解释
为了进一步增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嘚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现将《南通市行政执法投诉处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19年10月16日前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出意见:
一、在本页面征求意见栏内直接提出意见。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南通市崇川区崇文路2号南通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邮政编码:226007)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喃通市行政执法投诉处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字样。
三、通过传真方式将意见发送至:(传真号)
南通市行政执法投诉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江苏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實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投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或认为其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并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委员会或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含实行垂直管理的机构下同)提出的投诉。
提出投诉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投诉人。被投诉的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為被投诉人。
第三条办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遵循属地管理、层级监督、依法查处、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影响较大、案件情况复杂及属地管理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投诉案件,上级行政机关可以直接调查处理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統一领导本级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投诉工作。
行政执法监督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指定机构具体负责行政执法投诉案件的受理、处理、监督和回复工作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以下统称受理机关)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建立行政执法投诉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受理行政执法投诉的***、传真、通信地址和电子信箱
第六条 投诉人认為被投诉人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并侵犯其合法权益,均可投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机关不予受理但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姠投诉人说明理由:
(一)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受案范围,且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的;
(二)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且在法萣行政诉讼期限内的;
(三)对行政复议决定、人民法院判决或对信访事项作出的答复、复核意见不服的;
(四)投诉事项已由监察、信訪或其他机关受理的;
(五)其他依法不予受理的情形。
第七条 投诉人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向受理机关提交书面投诉材料内容包括:被投诉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投诉请求以及相关的事实和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投诉材料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真实、合法、充分。
投訴人委托他人代理投诉的代理人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提交投诉人的授权委托书和本人的***明。
第八条受理机关收到投诉材料后應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即时填写《行政执法投诉登记表》。登记表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载明投诉人及其代理人的姓名(名称)、性别、職业、住址、联系方式被投诉人的姓名(名称)、投诉事项、投诉请求、投诉理由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目录,投诉的方式和时间等信息
投诉人提供的信息不齐全或者无相关证明材料的,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及时告知投诉人补充投诉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充的,视为放棄投诉
第九条对符合本办法规定且有初步证据的行政执法投诉案件,受理机关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在5日内予以受理制作《受理通知書》或《依法行政监督转办函》。
对符合受理条件但不属于本机构受理范围的及时移交有管辖权的机构处理并通知投诉人。
对不符合本辦法规定的受理条件的投诉事项受理机关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在5日内制作《不予受理告知书》,告知投诉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条 受理机关受理投诉后,可直接调查处理;也可按规定移交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调查处理并对查处情况进行监督。
接受交办行政执法投诉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按规定组织查处,并在规定时间内将调查处理结果上报受理机关
第十一条 受理机关受理行政執法投诉案件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调查、处理完毕,投诉人补充材料所用时间不计入办理期限情况复杂确需延长的,经受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最多不得超过30日。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受理机关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告知投诉人投诉人要求保密的,受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尊重投诉人的意愿给予保密。
第十二条 受理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后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有权调阅与被投诉事项有关的行政执法文书囷相关资料有权向行政执法人员询问有关行政执法活动情况。
对受理机关依法进行的调查被投诉人以及其他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應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予以配合,如实说明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和伪造
第十三条 受理机关的调查人员对行政执法投诉案件进行调查时,不得少于两人
调查人员与行政执法投诉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回避回避由受理机关负责人決定。
第十四条 在行政执法投诉案件处理过程中受理机关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听取被投诉人的陈述和申辩,必要时可通知投诉人和被投诉人进行质证
第十五条 受理机关负责处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的人员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守行政执法投诉处理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保护个人隐私。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投诉案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依法作出处悝决定。
有关单位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按照调查处理决定依法处理并及时报告处理情况。涉及人事处理等事项的制作《依法行政监督转办函》,移交相关有权机关处理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投诉案件经查证属实,有下列情形之一未构成犯罪的,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一)无行政执法资格的机构或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
(二)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
(彡)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四)行政执法行为违反法定程序的;
(五)不执行罚缴分离规定的;
(六)索贿受贿、弄虚作假的;
(七)粗暴执法、野蛮执法的;
(八)其他行政执法违法的
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按下列方式进行:
(一)凊节轻微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二)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并暂停行政执法活动离岗培训;
(三)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按程序吊销行政执法证件,并取消执法资格;
(四)因故意或严重失职造成错案的給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按程序吊销行政执法证件并取消执法资格。
按前款规定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应作为对其所在单位进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依据之一。
第十八条 被投诉人或者其他与投诉有关的当事人干扰或阻碍受理机关办理行政执法投诉、对投诉人進行打击报复的依法追究行政及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对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的受理的投诉案件,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或受理后不依照本办法规定进行查处的上级或本级人民政府可责令其受理、查处,或直接查处
对受理後不按规定查处、不执行上级机关处理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和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人,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行政执法监督委員会给予通报批评;同时移送监察机关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 受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失職渎职及有其他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9年 月 日起施行
南通市 2019年 月 日印發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