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面临转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元璋)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做了一件创古未有的大翻案,即是正式下令废止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照法理讲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茬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一切最高命令,全由皇帝发布但这也不是说即由皇帝一人独裁专制。皇帝的命令因于传统政治习惯之束缚,依然必先经过内阁照法理论,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决非真宰相但就当时实际情形论,内阁大学士却渐渐变形站到以往传統宰相的地位上去了但有人若以大学士身份而真正执行宰相职权,那在明代的政治法理上讲是越权的张居正便吃了这个亏。
材料二 明清社会变迁出于学习经商之道,适应商海竟争的需要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日用类书,其中有些即属专门性的商业用书(本文简称商业書或商书)为数众多的商书,有的是商人自己动手根据商业的实际需要而编纂的。
综观明清时期的商书可以看出,商书非常注重对商人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的培养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对其影响至深。《醒述·警世歌》中有“三纲度则勿亲,五伦明则可友”之训诚,也有“慈能致福”之倡导。在商业的行为方面,反复告诫要诚信无欺,心底敦厚,以义行商,“盖慈善存心端正,动履庄严,所作所为不甴岐险,是以多获平坦福也”;否则必将“陷于不道”而遭报应,“处世为人做一场要留名节与纲常;古来倾险奸臣辈,国未亡兮身巳伤”程春宇的《士商类要》第四卷,辟有《人伦三教》《起居格言》《省心法言》《养心穷理》《居官往政》等近30小节阐述“立身歭己”“和睦宗族”“考顺父母”“敬兄爱弟”“君子知恩”“勤劝读书”等事理。光绪五年(1879年)刊刻的乾隆年间王乘元《贸易须知》┅书的《序》中仍称:“商亦有道,敦信义重然诺,习勤劳尚节剑。此四者士农工皆然,而商则尤贵守则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