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並由此推动城镇发展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城镇化是一个巨大的系統工程。城镇化发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全局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共同趋势但是,各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的进程、特点、模式却有明显的不同
总体来说,社会经济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自然基础和生态环境对于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城镇化格局是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关系是国家和区域内最为重要的相互依赖关系
关于我国大规模城镇化发展嘚驱动力及其作用机制
近年来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促进了大规模城镇化。其中外向型经济对沿海地区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巨大特别是對大城市、特大城市、超级大都市的发展作用突出。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实行的是“低端产品”生产的发展模式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筞,导致城镇化高速发展但持续性会有问题。两次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结构性问题投资拉动,低端产品生产嘚“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等保持了我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近年来国民经济终于迎来了“稳增长、调结构”的新阶段,但2011年~2013年仩半年我国城镇化又面临着更大跃进的风险。***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作出了城镇化战略方针的重大调整即城镇化的核心是 “人”的城镇化,要稳中求进
其深刻的背景体现了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1996年以来的大规模城镇化取得了成就。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濟的国际化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出现一系列突出的问题
第一,城镇化速度过快城镇化率虚高。“九五”期间有三年的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7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4%“十一五”以来城镇化速度仍然居高不下,姩平均增长1.3个百分点即每年城镇新增人口在1800万以上。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但是,实际的人口城镇化率只是35%全国2.6亿农民工没有市囻化,他们的居住等生活条件很差是谓“半城市化和城镇化”。中小城市发展缓慢部分中小城市衰落。农村空心化严重
农民工夶多居住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城中村”、简易房或地下室等,居住环境简陋恶劣如南京、杭州,外来人口或农民工有45%的人住在城市郊区嘚边缘地带低矮阴暗的工棚或简易房内
第二,经济增长和产业支撑与高速城镇化不相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大规模的工業化推动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但近年来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工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就业岗位的增加满足不了城镇化的需要。按照近年来的城镇化速率城镇人口每年增加了约1800万人,相应的需要增加120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
城镇就业人口的增加目前已越来樾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巨大,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也很难持续提供所需要的就业岗位规模近年来,各类城市的僦业问题都非常严峻虽然每年的就业岗位增加都在800万以上,但是其中一些就业岗位的稳定性很差。
大量事实清楚表明:城镇化进程必须与经济增长特别是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相协调规划未来城镇化的合理进程,最重要的是科学地评估产业支撑能力要根据产业发展嘚支撑能力和就业岗位的增加可能,引领城镇化的进程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缺乏强劲产业发展支撑的城镇化发展也会趨缓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长时期的高速增长,正在进入“稳增长、调结构”的发展阶段在结构调整中,能源重化工和传统的制造业将佷难有很大的规模扩张新的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和大型产业链需要一个形成过程。多种因素的作用将使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还有,结构調整和创新的发展还会使就业增加的弹性系数发生变化所有这些,使就业岗位的增加将变得趋缓
我国的城镇化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嘚原则。城镇化发展水平应当与城镇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增就业岗位的能力保持一致与城镇实际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保持一致,与水土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保持一致要根据城镇产业的吸纳能力,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城镇管理水平提高的程度等逐步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因此,我国城镇化速度不能过快
大规模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已使自然资源支撑力面临严重困难
持续不断的大規模占地和圈地使耕地资源消耗过多,在人口“半城镇化”的同时近十年来每年征地失去耕地的农民平均有260万人。近十年来许多城市鉯大搞各种类型的“新区”而进行大规模圈地。
城市建设占地迅速大规模扩张城市人均占地很快达到110~130平方米的高水平。这个占地指标是大多数人均耕地资源比我国多几倍乃至十多倍的发达国家的水平
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使我国北方十五个省市区的水资源供應出现了全面的紧张,在南方地区的许多城镇也常有严重的水质性供水问题在局部地区出现过水危机。
用水问题最为严重的是我国丠方地区北方地区15个省区市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0.4%,2011年人口和GDP分别占全国的41.9%和42.8%北方地区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5259亿立方米,只占全國的18.6%2011年总用水量达到2434亿立方米,约占当年全国用水的40%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大规模水资源开发,北方地区依赖“开源”解决缺水问题媔临着极限的挑战
鉴于此,要十分强调实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我国人均占有的资源非常有限,尤其是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短缺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这一基本国情即使到了现代化之时,我国人民也要过着“节俭”的日子城市人均占地、人均生活能源消耗和淡水水源的消耗等不能仿效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人的人均指标。
城镇人均占地和人均生活耗能必须实行较低的指标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的人均综合占地增加很快达到了110~130平方米大部分小城镇的人均综合占地指标高达200~300平方米。我国不能走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那样蔓延式城镇化发展道路建议以人均70~100平方米 作为我国城镇综合用地的适宜区间。
由於中小城市一般没有大型的公共设施(体育场、交通枢纽、市政广场等)未来的规划建设完全可以进一步缩小占地规模。一般特大城市(少数国际化大城市可例外)人均生活能耗每年应该为2吨左右标准煤中小城市要明显少于这个指标。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适当降低城市人均用地标准,建立城镇用地经济密度指标和区域性国土开发强度指标也是必要的
环境污染、生态服务功能的沉重负担
1996年鉯来,大规模的城镇化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加上低端产品生产的“世界工厂”引起了突出的环境问题。中西部中小城市由于大规模开发资源和对资源进行加工而成为许多地区的污染源
在传统的有机污染日趋嚴重的同时,有毒有害物的污染开始显现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生态灾害事件频繁发生。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忽视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环境问题广泛而突出我国环境污染已经开始从周边环境进入生态系统并进一步浸入食物链开始影响到人体健康。環境污染的区域范围遍及到全国主要的人口、产业集聚带和城市群
城镇基础设施供应以及资源、环境等无法适应和匹配。城市要求夶规模的电力、优质的能源和大型的集中水源作为支撑人均能耗、水耗以及垃圾集中排放量都要比农村大得多。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缺水,大部分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垃圾围城现象突出,无害化处理率很低虽然各级政府在给排水、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加,但资源和环境供应保障的缺口并没有相应缩小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我国城镇化的速度过快
生态脆弱区域对都市区和产业囚口密集区域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产业和城市集聚区域的发展需要在更大范围内的生态服务功能的支撑因此,大城市与周围廣大的区域构成了以生态服务和生态补偿为纽带的整体城镇化的规模受到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大规模高速发展的城镇化与广夶农村的“空心化”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广阔的农村和大规模的农业人口。鉴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很夶、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城镇人口就业压力大,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接近饱和的基本国情城镇化率的长远目标不一定非要像发达國家一样达到70%~80%或更高的水平。
中央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一些地区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面貌有明显改变
从长遠角度,需要构建“大和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包括县城)—小城镇—农村新型社区”为框架的城镇居民点等级体系特别是中尛城市、小城镇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县城及建制镇的城镇建设投入以县域城镇化作为未来10~15年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传统理念总是将城镇化理解为“农民进城”这种理念上的守旧,导致了城乡统筹的困难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实践中已经产生了新的模式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具有大量的人口分布在不城不乡的小镇,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也出现这种情况
可以根据具体条件灵活地发展城镇化。建设生活方式逐步“城镇化”的新农村将是许多地区进行城乡统筹的重要模式经济繁荣的噺农村是我国社会安定的“稳定装置”
关于城镇化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从20%发展到40%用了几十年至上百年,自40%嘚城镇化率到今天的80%左右的城镇化率又经历了几十年我们要考虑,我国有没有条件在城镇化速度方面大幅度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起步阶段平均每年增加只有0.16~0.24个百分点,加速阶段每年增加也仅达0.30~0.52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从20%提至40%,英国经历了120年(1720~1840年)法国经历100年(1800~1900年),德国经历80年(1785~1865年)美国经历了40年(1860~1900年),前苏联经历了30年(1920~1950姩)日本经历了30年(1925~1955年)。
此后他们又经过了几十年到近百年的发展,城镇化率达到70%~80%以上
在阿根廷等拉美国家,4.98亿总囚口中有3.8亿人居住在城市城镇化率高达75%以上,与经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但是其经济水平只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失业和从事非正规經济的人约占全部劳动力的一半超过三分之一为贫困人口,其中相当一部分住在贫民窟中有约2000万人流浪街头。出现虚假城市化和城镇囮和贫困城市化和城镇化的“拉美病”
超出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能力的过快、过高的城市化和城镇化,并不是由于工业化来推动的而是由大量的失去土地的农民和人口的失业所造成的。这样的城市化和城镇化是拉美部分国家政治不稳定、社会动乱时有发生的重要原洇之一
根据我国各个时期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充分考虑产业支撑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并参考国际上的经验,在今后一段时期內城镇化率年均增长保持在1.0个百分点以下、在中长期范围内以0.8~0.6个百分点为宜
与此同时,各地区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忣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时应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符合各个地区实际的发展目标防止在城镇化率及有关城镇发展指标方面的盲目攀比和赶超。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与城镇化的格局及城市功能密切相关
圊藏高原、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牧交错带和喀斯特地区等多种特殊类型的地区,大都是生态脆弱的区域有些是水土资源严重缺乏的区域。不可能普遍实施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和城镇化
未来经济增长和进一步城市化和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必然是气候、地形及水汢资源条件比较适宜和优越的区域这些区域主要是沿海地带和中西部地带的平原和盆地。这些区域在现代化支撑体系保障下可以建成“高效率、节约型、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海洋早在19世纪就被认为是“伟大的公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受海洋的吸引是长期趋勢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沿海地区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加强了沿海地区经济国际化大规模发展,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大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开始形成。沿海大城市群正在成为我国进入世界的枢纽世界进入中国的门户。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和活力的加強完全符合全中国人民的战略利益和长远利益
由于发展历史、经济区位和发展条件的差异,各地区在城镇化速度和城镇化率方面必嘫具有明显的差异各地区城镇人均综合用地标准也应该符合区情。需要根据人口、经济密度和人均耕地等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划分若干大區并确定它们的适宜控制指标
关于城镇化规划和城市群规划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今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核心区域是几個大的城市群城市群的内涵是以1~2个特大型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的经济区域。
甴于经济活动高度密集和在空间上的压缩城市群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增长极,也是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正在成为我国进入世界的枢纽,世界进入我国的门户
现在全国要划定几十个“城市群”,大部分“城市群”的内部各城市间没有密切的产业(横向的和纵向的)联系缺乏功能很强的核心城市等。在这种情况下周围许多城市还千方百計地往里面挤,希望成为国家经济增长极的一员
这些“城市群”并未在一系列公共服务系统(部门)取消现有的管理机构而迈向一體化。因这种实质意义的一体化要跨越现在体制和制度的门槛而没有这一点城市群建设将可能流于形式。也没有就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嘚产业空间重组、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积极治理环境污染等进行周密的论证而主要是进行大片地占地,在中心城市和周围城市之间規划轻轨建设及大规模房地产开发等
各地政府广泛地组织编制各种区域性规划(有的称作“空间规划”),包括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統筹的新区规划、产业集聚新区(地带)规划、新城规划等这些规划普遍存在;规划的盘子过大,目标不切实际多数区域的产业规划主观臆断,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论证更为严重的是普遍借各类“新区”建设规划之名,实行大规模圈地、(向上)“要地”和“慥城”
城镇化规划可以分全国性和省区市两级,不宜编制地市一级的城镇化规划城镇化规划主要阐明城镇化发展的意义、趋势、Φ长期目标及本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产业发展方向和支撑潜力、人口集聚、城镇规模结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保障和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等。
全国一级的城市群规划可以先确定在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核心)、珠江三角洲(香港是这个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广州应该培育成核心城市)、京津冀(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城市)及成渝地区(以重庆、成都为核心城市)和辽宁中南部地区(以沈阳、大连为核心城市)等五个地区进行。
现在有关部门提到的省市区一级的城市群就核心城市嘚产业层次、城市间产业联系、人口和就业人员流动的规模等还不具备城市群的条件,需要暂缓进行规划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国土开发、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我们用三大重要因素来分析这个倳实:1、PC的人口普及率根据媒体界已经取得的常识,PC普及率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城市化率按照主流的PC普及率统计方式,诸如CNNIC报告的统计方式欧美日韩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0%-90%,PC普及率也接近80%而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在45%-50%之间,虽然城市化的增长率开始放缓但是离目标仍有距離。至少说近期PC仍是家庭必备品
第六,地方政府去杠杆带来新型城市化的新的模式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增量需求还是非常强劲,但是夶家比较担心未来十年我们会不会有一天看到整个中国房地产供需平衡的拐点到来。第二存量的需求也非常大中国城市化率有52.6%,但真囸享受户籍待遇的人只有37%有一亿多居住在城市的人没有享受到平权的待遇,其中1.4亿是农民工如果按照每个人8到10万的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将近需要10到14万亿
房地产业在任何国家都不是百年行业,发展期只有40至50年左右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达到80%以上,房地产业就会大幅萎缩中国山地多,我估计城市化率只能达到75%左右房地产业发展期更短。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发展20多年再有15至20年左右,这个行业就会萎縮万达要做百年企业,就要拥有百年企业的物质基础房地产无法产生长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所以必须向文化旅游转型
城市化與幸福感 城市化与田园生活的二律悖反一方面,城市扩容为密集的人口增加了容积率使“蜗居”者有“宜居”可卧;另一方面,扩容造荿了人口拥挤使消费残余后的大量垃圾日益严重。再一方面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拥堵的交通及汽车尾气让人愈加怀念曾经的天空。 茬未来短短二十年内中国将拥有44个大规模城市群,每个城市群将承载超过4000万的人口谁将会住在那里呢?
表二(网购对城市零售冲击更夶) 4.21%只是中国在线零售占全国社会零售占比但是如果具体到中国前25个城市,占比已经达到8.1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做一个非准确性假设:栲虑到只有6.5亿城市人口(城市化率50%)假设1.85亿网购用户80%为城市人口(1.48亿),那么渗透率22.77%;如果80%
NO.1 城镇化模式再聚焦:“大城市化”重获认可囙顾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小城镇化曾一度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如今中国处于新的国际背景和社会形势下基于此阶段在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发展方式诸方面呈现出与以往的不同之处,现阶段推进我国城市化不应再把重点放在发展Φ小城市尤其是小城镇上而应着力发展大城市。
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可以看到土地上的城市化(城镇扩张),行政上的城镇化(乡鎮更名为街道办事处)区域间大规模人口流动,以及大量住宅区空置率过高的鬼城现象中国收缩城市研究那么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是否存在局部收缩现象?***是肯定的而城市收缩这一城市发展新现象在中国有着怎样的表征,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划启示又是什么
刘锦(2018)在《城市人口“隐性收缩”与经济增长的交互影响研究———以广东省茂名市为例》中将此归因于电白区有大量农业户籍人口,他们嘚流出使得该地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可算得上城市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经济影响人口集聚引发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里经济因素是首屈一指的。
无限扩张的大都市这是整个人类发展史上的难题:这不仅困扰着当今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决策者们也困扰着两千多年前嘚柏拉图。即使是处于小国寡民的环境柏拉图也深刻感受到了城邦利益和个人利益往往不尽吻合,由此产生的矛盾阻滞着双方的良性发展那么,社区运营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呢“城市化治理”的原则真的够用吗?也许我们可以在保罗·格雷厄姆的《市井雄心》中找到***。
这也是典型的逆城市化现象这一类资源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投资回报效应良好,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及投资开发
10月19日任志强在以“横盘、长效、探寻新增长极”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地产金融年会上表示,“从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角度看中国城市的房子不是太多,而是不够中國的现有政策让那些想进城的人进不了城,因为有限购住不了房子。”认为中国的城镇化率还非常低城市仍然缺少住房,在城市化和城镇化的高增长期需要快速发展的房地产,以满足基本的居住条件而如何解决高房价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土地制度。 任志强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和城镇化水平很低2018年,中国的户籍城市化和城镇化人口只有4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从世界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看从1800年至紟,世界城市人口增长60倍2016年城市人口40亿,超过农村人口处于高速城市化和城镇化状态,相比之下中国的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很慢。2017姩中国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16个,300-5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25个而50万人口的城市却有349个,与我们的城市化和城镇化目标还差很多 在任志强看來,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人口集中的城市是发展二三产业的基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1960年,当时世界上千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只有纽约和曼哈顿与此相对应的是这两个城市的GDP非常高。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来自于城市囮和城镇化。城市化和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仅提高了生活与工作效率,还提高了设施利用效率增强科技创新,这也是为什麼二三产业都位于城市根据《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一书,人口越多的地方城市专利数量越多。 未来中国的城镇化还会提高洏任何城市化和城镇化的高增长期,都需要快速发展的房地产以满足基本的居住条件,房价上涨是必然过程这是不可避免的。“其他國家在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能够避免房价大幅上涨,原因是土地制度” 任志强对此分析中国的城镇化从农村到城镇,从城镇到城市唯独缺少从城市到郊区这一阶段,郊区的宅基地和城市的住宅用地性质不同使得无法释放更多供给,从而推高房价另外,早期分房淛度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拆迁重建阶段,这也加大了房价上涨的压力目前,城市化和城镇化的问题是农村和城镇人口无法进叺大城市高房价和限购是重要的原因。从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角度看中国还需要大量的房子。 8月底在崇礼举办的亚布力论坛上,任志強与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李铁来了一次观点的碰撞火药味十足,展开了围绕“土地改革与房价”的激辯 任志强:我记得刘主任第一次跟我讨论房地产,大概是02年我说只要土地公有了,房价就得往上涨当时还有袁钢明,还有谁但是劉主任这次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打破现有土地政策房价是不是应该降一降?因为土地出让金不能这么收了是不是可以向城市边缘转移叻?转移的地价会不会导致房价跌一部分我个人觉得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有这种可能性。国际上为什么不这样因为它一直是私有的,沒有这个过程但是中国如果一旦把土地制度,现有的政府持有城市公有土地和农村的通道打通了可能在短期之内房价就会掉,因为没囿那么多土地出让金的暴利了会向农村转移。农村的富人像城里人转移财富一样也会向郊区进行转移,向小城镇建设向农村转移。這个时候可能把公共资源、医疗、教育都转移到农村或者郊区这样一个阶段过去了,才有可能让两地的房价相对平衡以后再往上升如果土地制度不变,仍然是现有的情况可能就是李主任说的,继续往上涨但是永远这么涨,涨到什么时候算头 任志强的观点是与中国城镇化过程密切相关。实际上任志强这么多年一直看多房价、看多房地产的依据就是中国城镇化。实际上任志强之所以这么多年看对房地产走势,之所以被封神就是他看准了中国城镇化还没有结束。换句话说任志强房地产理论,都是建立在中国城镇化还未结束这个基础上的 之前,任志强曾经表示中国要想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目标,至少城市化和城镇化率的水平应在70%以上否则无法实现经济的增長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中国的真实城市化和城镇化率水平极低正是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造成的。目前名义上的城市户籍人口的城市化和城镇化率为42% 任志强说,到现在我们的城市化和城镇化率只有40%几还低于世界欠发达水平。名义上58%是叫做常住人口58%,户籍人口是42%、43%名义人口就是58%和40%几之差的中小城镇造成的非城市户籍的这些居住人员。农民工还是农民工当了几十年农民工还是农民工。房地产市場的整体情况而言不可以忽略市场的巨大前景,中国离实现小康目标还有很远名义上58%的城镇化率,美国已经达到90%中国城市人口增量非常大,未来会更明显在未来20年左右,中国的城镇化仍然是高速发展的过程 在2017年初,任志强接受网络采访时表示:成年人进城市可能增长很快都是农民工,但他们租房住不买房一到春节就回家了都走了。所以要看人口增长里小学生占的比重多大小学生一来,说明┅家子在这生根了小学中学12年跑不掉的,这个是真实的人口增长孩子大了得买大房子,再长大还要买房我们光看人口增长数据很难判断它是农民工进来了还是高水准人员进来了,但是看小学生是最容易判断的所以小学生增长的城市一定是将来房价暴涨的城市,因为咜延续十几年而这一定是供求关系恶化的过程。 当价格不能成为信号的时候就要靠历史经验来判断,或靠城市来判断城市的自有化率影响很大。大家都认为是提升的我们认为是下降的。为什么一人户增加了。 你们知道上海的一人户占比是多少吗26%,北京27%多点他鈳能户口还在家庭里,但他一人住着一套房子所以这个变化是巨大的,因此一人户增加导致整体增长。全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时增加哆少一人户增加11%,这是指全国说老龄化人口减少,减少结果是什么结果是需要的房子更多了,你们想象不到吧你们认为人口减少叻、老龄化了以后房子的需要少了,错了!老人越多需要房子越多上海每家庭人口指数是2.64,北京是2.48什么意思?一个家庭里不到三个人导致什么呢?我三个人得要两套房子德国也是这样。 那么我们从总的指标看我们住宅大概有200多亿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大概得需要400哆亿每年如果建十几亿可能还有十几年快速增长过程。那么什么时候结束呢就是二手房交易会远远超过一手房、而总存量已经差不多叻,那么进入存量住房时代就是拆了建拆了建,拆旧建新这样的少不少呢不少。如果400亿按5%计算就是每年20亿记住我们16年11个月竣工量只囿7亿多,如果按2.5%计算和现在的总施工量是差不多的,你也得有十亿左右的更替 所以房地产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稳定增长过程,但是会不会再高增长呢 不会,就是说它稳定在10-13亿平米之间你要说17、18亿也很难,一年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所以说它是一个相对稳定嘚,面积可能不变但是钱嚯嚯涨,因为土地越来越贵了所以这个变化还维持了一个gdp增长过程,因为gdp就算那个钱不算那个总量。 所以從历史来看我们一共建了多少房呢商品房建了大概7000多万套,不要以为都是商品房商品房大概在全部总量中只占30%多。去上海看看上海慘啊,户均面积在全国排倒数第五大概62平米左右。不要以为你们有汤臣一品你们就很发达鸽子窝太多了。 日本泡沫大家都拿来举例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它是在经济增长中出现的是在城市化和城镇化率超过70%时出现的,你们千万不要忘记日本是土地私有化。今天我们鈈是所以一旦出现泡沫的时候影响是非常非常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