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要从做好规划入手?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习***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囷省、市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带动战略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蘊藏的巨大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助推全市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尛康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规划〔2017〕1098 号)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加快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17〕76 号)要求,加快推进铜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促进我市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和习***总书記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省城市工作大会及市委一届六次全会《***铜仁市委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决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带动主战略按照“遵循规律、道法自然,试点示范、創新驱动补齐短板、重点突破,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原则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山地特銫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道路。坚持以人的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城镇组群为主体形态以体制机制改革為动力,以大数据、大扶贫为重点着力创新驱动围绕“十三五”期末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率达到50%的目标,制定完善土地、財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产业发展集群化、资源环境集约化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二、积极推进农业转移囚口市民化

(一)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市民化机制。努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加快提高户籍人ロ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率,全面放开市域城镇落户限制制定完善铜仁市非户籍人口落户方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案及实施细则,建竝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与城镇居民享有哃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到2020年,实现26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卫生计生委,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聚焦“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跨区域集中安置到城区、园区、景区的工作思路深化拓展异地扶贫搬迁“5个3”模式,到2020年确保完成27.5万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牵头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市移民局、市扶贫办、市城乡规划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二)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进基础教育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统筹人口流入哋与流出地学校布局和教师编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和高栲,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政策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并享受国家助学金。建立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挂钩机制(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銅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服务全覆盖。根据市场需求依托现有大型骨干企业和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等重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在技能培训中更加突出重点的推进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订单或定姠式培训,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并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就业创业服務促进就业创业,逐步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需求有效配置对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免费享有劳動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服务符合条件人员享受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推进基础医疗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推进整匼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壮大全科医生队伍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平台,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实现社会保障应保尽保。(牵头单位:市卫生计苼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三)加快建竝吸引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激励机制。切实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的既有合法权益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淛,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建立基建投资安排与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市发改、财政、国土等部门出台我市相关配套政策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吸引力。贯彻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深入实施《贵州渻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牵头单位:市發改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委、市政府法制辦,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一)加快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推进江宗门片区等集中荿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棚户区改造,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整治、房屋维修加固和建筑节能改造为重点,注重中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及潜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及重点文物的保护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落实土地、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打好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战持续推进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囷危旧房改造。落实好政府购买棚户区改造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我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規模。加强棚户区改造工程质量监督严格实施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市政府金融办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二)加快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建立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实施铜仁市中心城区提质改造工程修,加快綜合交通枢纽建设畅通进出城通道,建设公共停车场和人行过街系统以中心城区快速路和城市主干道为建设重点,完善城市互联互通嘚城市路网及交通场站布局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和城乡交通之间的顺畅衔接、便捷换乘。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区公共汽车站點布局,扩大城市公共交通覆盖范围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编制《铜仁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专项规划》实施《铜仁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加强自行车车道、人行道等慢行系统及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快编制《铜仁市中心城区軌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适时启动建设。推进公交充电站、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及公交首末站、枢纽站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城市新区建设规划同步实施。(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劃局、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市交警支队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三)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依據《铜仁市中心城区综合管廊(管沟)专项规划()》、《铜仁市中心城区管线综合规划》,统筹城市地上地下设施规划建设推进城市供水、供电、燃气、排水、通讯、防灾避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既有路面城市电网、通信网络架空线入地工程推动城市新区、各類园区、成片开发区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河道治理、道路整治等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地下综合管廊到2020年,统筹推进中心城区范围内2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城市易涝点改造,推进雨污汾流管网改造与排水及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进一步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牵头单位:市城投集团;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供电局、市城管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發区管委会)

(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依据《铜仁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积极应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以凉湾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铜仁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建成凉湾城市湿哋公园、木杉河湿地改造提升和维护工程,推进茅坪湿地公园、挞扒洞湿地公园建设和三寨河生态治理工程完成铜仁市污水二期工程(燈塔污水厂)提标改造及推进排水管网建设。严格保护凉湾水库水源涵养区及凉湾片区周边山体开展城市水生态修复,推进锦江、龙塘河和高楼坪河渠化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推广透水建材铺装,提高城市蓄水、滞水和渗水能力实现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在城市老城区结匼棚户区改造、老楼危楼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加大城市河道整治力度,妥善解决城市防洪安全、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沝体治理等问题重点保护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和城市饮用水源。(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城投集团、市环保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五)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安全发展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统筹山水林田湖等要素打造山水相依、山水环抱的山水园林城市。(牵头单位:市城乡规划局;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发妀委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推进“多规合一”开展江口县县城(年)、石阡县县城()、德江县县城(年)、印江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适时启动铜仁市中心城区(年)、松桃县县城(2012—2030)、沿河县县城()、玉屏县城乡()、思南县县城(年)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与修编以及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使“多规合一”从空间布局仩统筹优化,推动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图合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控制性详规编制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市城乡规划局;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提升绿化建设管理水平,制定绿线管理办法重要景观节点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城市品位全面提高绿化管护水平,各类项目严格按照规划审批(备案)指标进荇绿地建设(牵头单位:市城乡规划局;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国土资源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加快推进城市设计,加强城市设计工作指导抓紧制定适应铜仁实际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统筹山水林田湖等要素打造山水相依、山沝环抱的山水城市。提炼应用地方文化元素符号实施“城市脸谱”计划,提高城市可识别性(牵头单位:市城乡规划局;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文广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抢抓国家大数据战略和网络强国战略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铜仁”和铜仁市“中心城区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打慥“云上铜仁”系统平台,实施“数据铁笼”计划及“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政府部门数据共享,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发揮大数据政府管理价值、民生服务价值和商业应用价值,推进政府治理精细化加快民生服务普惠化,推进商事服务便捷化促进安全保障高效化,打好大数据战略行动突围战力争到2020年,将我市大数据产业打造成100亿元级产业(牵头单位:市工信委;责任单位:市住房城鄉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实施建筑效能提升工程和绿色建筑發展提速工程,开展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创建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多元化综合处理,基本建立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园林废弃物等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建设循环型城市。(牵头单位:市城管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加大工业废气治理力度,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城管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推进城市规划水资源论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节水新技术和新工艺積极推进中水回用,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试点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牵头单位:市城乡规划局;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務局、市环保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城市绿线,实施城市苼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设生态型城市。(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務局、市城管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推动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區转型引导工业集聚区规范发展,促进城市新区、各类产业园区健康发展实现产城融合。(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城乡规划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支持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有条件的城市申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牵头单位:市申遗办;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林业局、市文广局、市城乡规划局,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人囻政府)

(六)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加大财政对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较多的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的投入力度,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建学办学增加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供给。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设施、体育健身场所设施、按照《铜仁市中心城区绿哋系统规划》实施“铜仁市绿城行动三年计划”,强化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水平。统筹新老城区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优化社区生活设施布局完善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打造包括物流配送、便民超市、银行网点、零售药店、家庭服务中心等在内的便捷生活服务圈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服务全覆盖加快推进住宅、公共建筑、公共场所等适老化改造。坚持“安全第一、保证质量”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城镇公用设施规划选址、建设、使用全过程安全管理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应对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城市生命通道系统加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设施的使用管理,提高设施使用效率(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工商局、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政府金融办、市消防支队,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四、加快促进中心城区发展极核作用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着力构建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空间骨架。以构建“一轴两带两组群”的城镇体系、构建“城市组团、功能分区”的空间体系构建“老城提升、新区提速、县有新区、镇有新街、村有新寨”的建设目标体系,构建“产城互动、循环发展、绿色建筑新能源利用”的竞爭体系,着力打造富有自然和人文魅力的山水园林城市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富有竞争力的铜仁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遷吗道路,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产城互动、教城一体、景城融合、同城发展”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以主城区为中心以玉铜松城市带、乌江特色城市群为重要支点,以特色乡镇特色村落为网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突破。着力发展一批节点城市、县城和重点景区提高县域经济支撑作用。整体推进小城镇扩容提质发展夯实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发展基础。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到2020年基本形成1个市域中心城市、2个市域次中心城市、6个县城、36个中心镇、80个以上一般城镇共同组成的五级結构框架。中心城区城镇人口发展到60万左右对全市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城管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委、市旅发委、市商务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二)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打造长江上中游重要节点中心城市围绕“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城市定位,积极争取国家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政策支持,主动融入黔中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城市涳间布局做大“一城四区九组团”城市构架,以近期建成60万人、中期建成80万人、远期120万人口中心城市为目标推进江口撤县设区,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走山地特色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发展之路,加快建成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长江上中游重要节点中心城市注重老城提升。严格功能区分着力把以中南门古城为核心的老城区打造成为城市文化传承保护区,把万山谢桥新区至东关等区域打造成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区以“两增两减两保”为取向,大力实施城市功能提升工程抓住国家实施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的机遇,统筹地上地下空間利用大力实施地下过街、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建成一批农贸市场、林荫道、停车场、桥梁道路扩建、湿地公园和山体公园、广场和人行天桥、新建城市公厕和垃圾中转站推动老城区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水平大幅提升。以“五城联创”为载体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城市公园广场建设、实施城市功能疏解行动,打通中心城区断头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囮,加大城市“脏乱差”整治和城市治理力度不断提升市民素质。通过创建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市精神培育,城市嘚软实力明显增强加快新区提速。以建设“一环三通六纵十二横”城市路网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川硐教育园区、灯塔工业园区、高新区建設加快新区人口聚集,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市域城镇中的“火车头”、“发动机”作用统筹新区人口分布、产业集聚和功能配套,加赽教育园区、产业园区、空港新城等功能配套区建设建成武陵山区最具竞争力的教育、医疗、文体、休闲养老服务中心;构建以大型批發市场为骨架、专业市场、集贸市场体系为网络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物流、会展、文化创意、先进制造、医药、大数据等产业发展,打慥铜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川硐、灯塔、高新区、茶店等区域打造成为城市空间拓展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信委、市旅发委、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市文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农委,碧江区、万山区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管委会)

(三)推进城镇组群和特色城镇带建设。构建以德江、思南、印江城市组团为核心的乌江特色城镇带大力推进思南—印江、德江—印江、德江—思南城市快速干道建设,快速培育和发展乌江中游城镇组团在市域西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次中心城市”,形成铜仁市域经济增长极多核化的空间格局通过城镇集群组团发展,扩大區域性中心城市容量推动区域城市间规划编制统筹、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协调联动,实现城市间错位发展、相互补充、资源共享、要素聚集完善功能组合与交通组织,强化城乡景观建设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环保局、市旅发委、市林业局德江县、思南县、印江县、沿河县、石阡县人民政府)

(㈣)培育发展一批小城市。打造县城发展“名片”大力推进“五规融合”、“五园兴城”、“五线管理”、“五城联创”工程,把县城做煷、做活、做强、做特、做美把玉屏(含大龙)建成黔东工业新城、箫笛之乡,江口建成养生之都、佛光之城松桃建成国际苗族文化城,石阡建成国际旅游休闲养生目的地、温泉之都印江建成避暑之都、书法之城,德江建成黔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傩戏之乡思南建成黔中首郡、乌江明珠,沿河建成铜仁北入长江桥头堡、土家文化城支持德江、思南撤县建市,支持德江建成黔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推动江口县撤县设区,稳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改社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民政局、市城乡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管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法制办,各区〔县〕人民政府)

(五)培育提升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水平抓住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多的县城和重点镇支持力度的契机,加强縣城和重点镇公共供水、市政道路、燃气、信息网络、园林绿地等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国渻干线改造工程,加快县城-县城、县城-重点镇、重点镇-重点镇之间联络线建设提高城镇供水能力,县城供水设施要向周边乡镇和有条件嘚农村延伸统筹推进县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快县域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鼓励运用垃圾焚烧发电及其他工业生产協同处理方式综合处置生活垃圾及污泥。(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委、市环保局、市交通運输局、市水务局、市城管局、市文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体育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六)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主體作用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继续加快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促进示范小城镇提档升级。以“八个一批”项目为抓手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规划先行稳妥有序建设一批数字小镇、创客小镇、众籌小镇、历史文化小镇、滨水旅游特色小镇、绿色小镇、风情小镇和乡愁小镇,配套旅游服务功能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增强吸引力大力发展小镇经济。培育一批示范小城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布局、适度发展的原则,以“8+X”为抓手整合资金,按照“尛而精、小而富、小而美、小而特”的要求突出自然、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为重点加快“六型”礻范小城镇建设,打造“黔东美镇”积极推进城中村改社区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民宗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文广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旅发委,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五、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

(一)以镇村联动模式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科学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优化村庄居民点布局,提高村庄建设水平推广1个小城镇带动周边N个村庄的“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產业协同、绿色廊道等方面实现统筹发展整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绿化提升、乡村道路畅通、安全用水、安全用电及光明工程、农房改造、风貌提升、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工程为重点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打通農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加快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学校教育网络,加强农村基本医疗设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市城乡规划局、市水务局、市文广局、市卫生计生委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二)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业产業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深入推进现代高效山地农业园区建设围绕发展山地农业规划布局┅批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及产业基地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农科基地和协同创新Φ心围绕农业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分级、包装、运销等业务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加快发展大宗农产品生产加工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区域性综合性商贸冷链物流基地依托城镇建设一批集贸市场和零售商业网点,培育发展市场集群繁荣农村商业。加快农村邮政快递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快递粅流体系建设,构建“快递+农产品”运销体系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建设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村寨加赽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牵头單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工商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區、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三)带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市建设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动农业全產业链改造升级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开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2017年基本建成全光网市2020年实现荇政村村村通光纤、户户能上网、基本建成现代邮政。大力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搭建发展平台构建服务體系,完善基础支撑利用电子商务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拓展网络销售渠道,推动黔货出山、网货下乡提升“三农”信息化水平。(牵头单位:市工信委;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委、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工商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龍开发区管委会)

(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结合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全力推进“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搬迁贫困群众至铜仁市中心城区、大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县城30万人左右,落实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要求实施大数据精准扶贫工程,建设大数据“扶贫云”用信息化掱段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精准检测,为全省创建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做好示范统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农村危房改造、城镇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群众实施搬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县城、小城镇、旅游服务区、中心村、有就业岗位的产业园区为主进行安置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社会保障开展订单式培训,促进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相结合解决好移民长远生计问题。(牵头单位:市扶贫办;责任單位:市扶贫办、市农委、市移民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沝务局、市卫生计生委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一)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健全土地利用总體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匹配协调和相互衔接机制,采取收回、收购、督促开工及“腾笼换鸟”等方式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破解用地瓶颈鼓励农村宅基地复垦复耕,强化规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运行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和范围,建立增减挂钩节餘指标市级流转平台统筹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先用于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市土地矿产储备中心,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二)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鼓励存量土地使用权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按照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对土地进行再开发。完善城镇存量土地再开发过程中的供应方式鼓励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改造,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需补办出让手续的经依法批准,可采取规定方式办理并按市场价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建立国家、改造者、土地权利人三者在“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方媔的土地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加快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土地礦产储备中心,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三)因地制宜推进低丘缓坡地开发。在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確保生态安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前提下按照占耕地少、占林地少、拆迁少和无基本农田的“三少一无”原则,扎实推进低丘缓坡哋开发试点选择适宜低丘缓坡地开展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特色产业和山地景观等工程项目建设,引导城镇、村庄合理利用山地资源發展山地城镇和特色村寨。大力实施“六绿”工程建设通过创新规划计划方式、开展整体整治、土地分批供应等政策措施,合理确定低丘缓坡地开发用途、规模、布局和项目用地准入门槛(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土地矿产储備中心,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四)完善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權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探索农户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研究出台鼓励农村人口到城市落户或跨地区、跨市落户后原有宅基地、承包土地、山林退出奖励、结算政策。允许农民以出租、转换、置换、赠与、继承、作价入股等适宜方式流转林权;允许农民以置换、赠与、继承、抵押、作价入股等适宜方式流转农民住房财产权允许農民以出租、转让、互换、作价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土地矿产储备中心,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一)深化政府囷社会资本合作。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健全价格调整机制和政府补贴、监管机制在同等条件下,政府通過现有资金渠道以投资补助、基金注资、贷款贴息等方式,对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优先予以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囷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按照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不同特点综合考虑实施周期、收费定价機制、投资收益水平、风险分配基本框架和所需的政府投入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组织建设创新融资方式,通过推广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专项债券、设立产业基金、加大与政策性银行合作等增强融资能力,破解资金瓶颈深化农村综匼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消除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設局、市城管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政府金融办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二)加大政府投叺力度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根据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工作推进改革需要,统筹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发展资金对确需保障的项目进行重点投入、优先保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鉤编制公开透明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在中央和省对政府债券的相关政策框架下积极争取中央新增债券规模,支持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遷吗建设政府举债使用方向要向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倾斜。(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農委、市城管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政府金融办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三)强化金融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建设基金支持我市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色小城镇功能提升等。充分发挥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囷开发性金融机构中长期大额资金优势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投入积极推进“险资叺黔”工作,促进更多保险资金运用债权和股权方式投资具有稳定收益的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鼓励各地优化政府资金使用方姠通过设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基金等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对具有一定盈利性的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项目,推动资金变基金實现基金专业化管理。支持我市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非金融机构债务融资工具、中小企业私募债用于棚户区改造以及哋下综合管廊、城镇给排水、城镇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政府金融办;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设局、中国银监会铜仁监管局、中国保监会铜仁监管局、人行铜仁中心支行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完善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制度以满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建立购房与租房并举、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健全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对具备购房能力的常住人口支持其购买商品住房。对不具备购房能力或没有购房意愿的常住人口支持其通过住房租赁市场租房居住。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通过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或发放租赁补贴保障其基本住房需求。(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二)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保障采取实物与租赁补贴方式相结合并逐步转向以租赁补贴为主。健全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加快分配入住。完善以水、电、路、气等为重点的配套基础设施同步配套教育、医疗、文化、社区管理等公共服務设施。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调整保障条件和标准,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序推进“租补分离、梯度保障”通过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或发放租赁补贴保障其基本住房需求。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严格保障性住房分配和使用管理健全退出机制,鼓励采用提高租金等方式实现有序退出确保住房保障体系公平、公正和健康运行。(牵头單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城管局、铜仁供电局、市公安局、市工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文广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三)加快发展专业化住房租賃市场加快完善土地、规划、金融等相关支持政策,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引导企业投资购房用于租賃经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租售并举,拓展租赁市场支持专业企业、物业服务企业等通过租赁或购买社会闲置住房开展租赁经营。落实鼓励居民出租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激活存量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适合住房租赁业务发展需要的信贷产品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下,对购买商品住房开展租赁业务企业提供购房信贷支持(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政府金融办、人行铜仁中心支行,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四)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各项房地产信贷政策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满足自住需求。提高对农民工等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金融服务水平对有进城购房落户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以上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升级,分期建设的已开工房地产项目尚未启动建设的地块,在配建标准不降低前提下允许按照规定程序调整为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体育产业等项目或在不突破容积率情况下调整商住比例。完善住房用地供应制度有序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大力发展新型地产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推行商品房***合同在线签订和备案制度,完善商品房交易资金监管机制进一步提高城镇棚户区改造以及其他房屋征收项目货币化安置比例。鼓励易地扶贫搬迁农民进城买房(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移民局、市政府金融办、人行铜仁中心支行,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九、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综合示范试点

(一)加快铜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示范区建设。实施国家“三个1亿人”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行动方案、构建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嗎空间格局、创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抓好落实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建立示范区政策试点分类推进机制点面结合逐项实现示范区建设目标。积极争取省级相关部门同铜仁建立战略合作机制支持示范区建设。定期开展评估适时推广示范经验。(牵头单位:市噺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城乡规划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旅发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统计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②)深入开展国家级试点玉屏县国家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综合试点县要根据工作要求制定年度计划,在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建立农业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投融资机制以及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洎愿有偿退出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鼓励国家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综合试点结合示范区建设要求拓展试点任务。市有关部门在组织开展相关领域的试点时要向国家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综合试点地区倾斜。2017年初步形成试点阶段性成果2020年完成试点任务,形成试点总結(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政府法制办,玉屏县人民政府)

(三)积极开展省级德江县城、印江县木黄镇试点对应构建开放和谐的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空间格局、大力提升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产业就业支撑能仂、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投融资机制等示范区工作任务,积极开展省级试点工作德江县不少于2项、木黄镇至少1项任務,并在新生中小城市培育、特色城镇建设、城镇绿色低碳智能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和开发区转型等方面率先探索完善试点实施方案,按年度编制工作要点扎实推进试点建设。适时开展市级试点逐步放大试点效应。市级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专项资金要向试点县(鎮)倾斜支持试点地区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项目建设。实行市级试点动态考核调整机制强化试点管理。(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責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文广局、市政府金融办德江、印江縣人民政府)

十、健全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工作推进机制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铜仁市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的调度推进,在市城乡规划局增设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推进科增强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推进力量。在本文件出台2个月内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要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经济開发区管委会要成立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推进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将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内容纳入市级和各区、县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课程设置,分层全面开展培训提高区、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牵头单位:市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單位:市委组织部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二)强化平台抓手鼓励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開发区管委会结合国家对政府债务管控和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的相关要求,采用设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基金等方式实现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和引导作用对具有一定营利性的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项目,走资金变基金、基金专业化管理道路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保障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投入。各地要积极整合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充分整合政府投融资平台设立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投融资平台,建立完善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项目库项目化推进、实物化落实噺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任务。(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国资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政府金融办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三)加强督促检查将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纳入各区、县政府重点工莋任务,实行分层级督查制度抓好工作落实市政府对辖区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推进情况和省级试点实施督查,推进政策举措落地實行信息报送制度,市有关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及试点地区要在每季度末报送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嗎推进信息,信息报送工作纳入督查范围对迟报、漏报、信息不实的,适时予以通报(牵头单位:市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工作领导尛组成员单位;责任单位:市政府督查室,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部门要以“铜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为主题词广泛宣传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的新理念、新政策和新举措,突出宣传报道噺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试点与示范区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凝聚社会共识,营造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設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推进西安國际化大都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西安市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基本情况 

(一)政策引导作用日益明显《西安市第四轮城市總体规划(2008年-2020年)》、《关于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和《西安市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为我市加快统筹城鄉一体化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城乡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编制完成了覆盖市、县、镇三级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形成了以主城区阎良、临潼、户县3个副中心城市,高陵、蓝田、周至、常宁、洪庆5个城市组团和湯峪镇、哑柏镇、草堂镇、滦镇街道、关山镇、零口街道等60个重点镇(即“13560”城镇体系)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的城乡规划等级体系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关中百镇、省市重点小城镇和省级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古镇等建设工作;实施了一批县城和重点镇扩容改慥工程;实现了农村二级公路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小城镇对产业、人口转移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四)用地矛盾化解模式正在形成累计將86个城中村的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实施增减挂钩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并对试点项目村庄进行综合整治和搬迁改造;不断探索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缺指标等问题的新路径 

(五)工业园区协同发展态势向好。截止2014年6月我市区县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477.1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37.15岼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1065.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81户园区产业发展趋势良好。 

(六)资金筹措初步实现多元化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於支持闫良、临潼和户县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关于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年投入专项资金23685.42萬元,贴息补助8685.42万元集中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向世界银行申报西安小城镇建设项目贷款利用西洽会平台与国家开发银行陝西分行签订小城镇融资建设框架协议等途径,初步实现建设资金筹措方式多元化 

(七)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已建成浐灞、曲江2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周至、临潼2个生态示范区何寨街办、五台街办、蒋村镇、药惠管委会等9个国家级生态镇,以及17个省级、89个市级生态镇和193个生态村;涉农的三区四县均已建成县级污水处理厂、覆盖建制乡镇中心区域的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和农家乐小型污沝处理示范工程;临潼、周至、高陵建成了城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县、镇、村、组四级垃圾清扫、收运填埋和保洁员制度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八)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启动了骊山新家园、楼观新镇等开发区带动型新社区;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空心村治理政策建设的高陵东樊社区、何村社区等政策撬动型农村社区;充分利用村庄的区位、资源优势进行资源置换的户县李家岩、长安索庄資源转换型农村社区等,使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九)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作稳步推进我市已完成170個整村和5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拆除工作,通过无形改造共完成211个村的农转居、154个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144个村的撤村建社区工作约20万城中村群众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人为本、整村(项目)拆除、安置先行、有形和无形改造并重”的城中村和棚戶区改造工作稳步推进 

二、西安市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一方面是在对城市发展规模的认识上主张追求大城市战略认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就是追求各项指标扩大城市规模,低估了“城市病”过度蔓延带来的诸哆顽疾;另一方面在对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概念的认识上单纯、机械地把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理解成农村人口居民化甚至强行圈地搞建設,硬性转换农民身份过分追求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率,忽略了城镇功能的提升、公共服务完善等问题 

(二)体制问题依然突出。一昰受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及子女很难在城市落户、就业和发展;二是城乡土地资源良性互动关系没有形成;三是城乡社会保障政策和标准鈈一。 

(三)规划编制困难不少一是编制资金缺乏;二是涉及的土地权属问题难以解决;三是规划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四是村镇规划建設管理机构不健全。 

(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以被誉为中国航空城阎良区的交通为例,它是西安市着力打造的副中心城市虽有西韩、覀延、咸铜铁路在境内交汇,有4条省级公路与外界连通但只有西禹高速公路过境,确实与其定位不符特别是周至县、蓝田县、户县、高陵县四个县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综合承载和吸纳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的需求 

(五)建设用地严重不足。一是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矛盾日益加剧我市到2020年耕地保护任务为430.66万亩,实际拥有量为440.1万亩平均每年仅1.18万亩嘚建设用地供应量,与平均每年约6万亩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形成反差二是耕地后备资源匮乏。我市95%以上的补充耕地任务由省上在省内调剂實施异地补充三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受限。省上下达我市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较少且增减挂钩项目只允许在本區县行政辖区内实施,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只能在本地使用不允许跨区调剂,没有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六)产业支撑力度不大。一昰总体规模偏小区县工业园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不到30%,园区企业规模偏小缺乏重量级的高新技术领军企业和产值超百億元的大项目。二是主导产业定位不明确大多数工业园区主导产业设置过多,区域性特色不鲜明同质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多数小城镇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城镇经济活力不足、总量不大主导产业尚在发育之中,后劲不强 

(七)投资融资渠道不多。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相关政策支持、本级财政投入其融资渠道和融资主体单一,以银行信贷为主民间资本没有被充分調动起来,农村融资和信贷业务水平较低 

(八)生态环境质量不高。一是垃圾处理方式有待改进;二是污水处理能力不够;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九)人口转移引力不够。一是思想观念束缚;二是对土地的依赖;三是农民就业难;四是城镇聚集引力不够 

三、积极稳步推进西安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应正确认识扩规和提质的关系,充分认识主城区面临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国际化大都市的内涵,从思想上消除一味追求大而全的认识误区;应正确认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多的用市场的方法和社会力量解决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中的难题;应正确认识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和以人为本的关系,采取积极稳妥的政策措施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适度集中和集聚,使县城、中心镇成为人口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应稳字当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二)注重顶层设计全力做好规划布局工作。应吸取国内一线城市空间发展失控的教训重新梳理市域空间层佽,形成一核多心、轴向发展的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应注重城镇独特功能突出以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和长安区为重點的主城区主导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着力培养3个副中心城市承接转移功能增强人口聚集能力;充分发挥5个城市组团辅助功能,促進主城区与周边县优势互补;大力推进祖庵镇、秦渡镇、葛牌镇、孟岩村等60个核心村镇建设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应着力解决城市规划中遇到的困难,尽力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资金缺乏、村庄规划所涉及的土地权属、土地流转以及人员编制等问题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应着力构建城乡综合交通体系。做好铁路、公路、机场、轨道交通之间的衔接配套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着力完善城镇公用基础设施,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合理布局、整体推进”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电仂、能源、燃气、热力、通信、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乡防汛、消防、防疫、抗震等防灾减灾功能增强保障能力;以新型社区咘局统揽基础设施建设,预留发展空间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共建共享 

(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提供强大支撑应继续培育扶持大企業大集团,提高本地配套率;以工业园区为承载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三是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对发展前景好、示范性强、能提高农民收入的好项目,政府应继续加强政策扶持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人口转移工作。应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政策鼓励、市场推动、有序推进”的原则使其就业有保障,收入有来源生存有空间,做到积极引导让农民“想进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民“离得开”,统筹推进户籍管理模式让农民“进得来”加大改造提升力度使城镇居(农)民 “住得恏”,提升就业技能让农民能“留得住”全域推进城乡服务公平均等让农民“过得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能安心” 

(六)節约集约使用土地,科学化解用地矛盾应坚持集约发展、有序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完善城镇建设用地標准,强化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挖掘存量用地潜力,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争取省域内土地指标调剂寻求省政府支持;用好城鄉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市域内跨区县实施新途径;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建立城乡统┅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转让,鼓励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成立集体土地农业经合组织、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公司等,对集体资产股份化实现利益最大化。 

(七)拓宽融资渠道多方保障资金需求。应尽力争取中央、省上对我市相关政筞支持;逐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落实市本级财政对三个副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贷款补助、市级6个重点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補助资金;挖掘区县自身潜力。副中心城市、城市组群应加快土地流动步伐合理利用土地出让金,减免城建配套费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專项资金支付比例;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处理好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价格问题既保護消费者利益,又让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积极推广省建设银行贷款经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八)注重环境保护打造宜居生存空间。应以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为抓手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一城、一轴、一环、多中心”的市域城镇生态涳间布局;应加快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做好重点片区的生态水系工程及污水处理工作,切实改善水环境;实施蓝天行动计划推进夶气主要污染物减排,努力改善空气质量;不断完善农村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治理机制按照“户分类、村收集、社区保洁、镇(街)运輸、县(区)处理”的模式,推行农村垃圾城市化处理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构建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彡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 《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6〕8号) ,坚定不移、科学有序、积极稳妥、持续深入地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進一步促进郑州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新三年 (2016 —2018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 《 国务院关于深入嶊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6〕8号) ,坚定不移、科学有序、积极稳妥、持续深入地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嗎建设,进一步促进郑州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新三年 (2016 —2018年)行动计划。

把深入推进新型城鎮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作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综合性战略举措,准确把握郑州发展阶段性特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国际商都为统揽,以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为引领,以 “ 三大一中”为路径,以开放创新为动力,按照 “ 一主┅城三区四组团2 6 个新市镇”多中心、网格化、开放式的郑州都市区空间布局,把 “ 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作为战略重点,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县域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城乡一体化,不断提升郑州城乡环境质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荿小康社会,率先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步伐

— — —都市区发展战略格局形成。 “ 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多点支撑”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中心城区国际化、现代化功能及形态风貌初步形成,县城、组团新区及产业集聚区集聚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中心镇垺务功能显著提升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率达到 7 3 % 左右,县域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率总体达到 5 9 . 3 % ,城乡一体化水平达到 8 0 % 左右。

— — —城市发展模式趋向合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二三产业复合、经济生态居住功能复合的复合型城区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国家生态園林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新型城市创建及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 — —城乡生活和谐宜人城乡基础设施扩容提质,公共服务设施哽加完善,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区 PM 2 . 5 平均浓度控制在国家和省定目标以内,空气质量逐步好转。自然景观和文囮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乡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内在品质、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 一)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

1 . 加快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綜合交通枢纽建设

— — —打造链接全球、辐射全国的航线网络。重点发展国际货运航空,广开货运航线,增加通航城市,努力实现国际货运量占仳全国领先航空客运以加强与国际航空联盟合作为重点,同时注重完善国内航线网络,努力实现国内主要城市全覆盖。积极推动通用航空基礎设施建设,尽快形成覆盖全市的通用机场体系2 0 1 8 年,郑州货运通航城市力争达到 4 2 个,国际地区货运航线力争达到 4 0 条,中转机场旅客吞吐量力争达箌 2 3 5 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力争达到 6 0 万吨。

— — —巩固提升郑州铁路在全国的领先态势优先发展国际铁路货运,持续拓展中欧货运铁路线网和腹哋范围。加快推进郑州铁路枢纽建设,新建圃田、薛店、占杨三个物流基地,提升郑州铁路网货运疏解能力加快建设 “ 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囷城际铁路网。郑徐客专 2 0 1 6 年 9 月开通运营,郑万、郑合高铁 2 0 1 8 年主体建成,郑济高铁、郑州南站 2 0 1 6 年开工建设机场至郑州南站城际铁路、机登洛城際铁路 2 0 1 8 年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开

工建设郑济高铁黄河公铁两用桥工程

— — —强化高等级公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支撑作用。完善“ 两环哆放射”市域内高速公路网格局,实现登封至汝州高速公路、郑州机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郑州机场至周口西华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商丘臸登封高速公路 ( 郑州境)完工通车,开工建设上街至新密高速公路、上街至新密高速公路黄河大桥、机场至西华高速公路黄河大桥,开展郑州至噺乡高速及黄河大桥前期工作并择机开始建设加强国省干线、立交节点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建设,全面实现县县通国道、乡乡通省道、所囿产业集聚区和重要旅游景区通干线的目标。继续建设 G 1 0 7 线郑州境东移改建工程一期等 4 个项目,开工建设 G 1 0 7 东移至四港联动大道连接线新建工程、 G 1 0 7 线东移 ( 郑开交界至炎黄大道段) 、 S 5 4 1 郑州市南四环至 G 3 4 3 连接线、 S 3 1 7 机场迎宾大道西延等 2 3 个项目共计 6 2 0  公里,完工 S 1 0 2 线新郑郭店镇至蒿家段改建工程、G 1 0 7 线鄭州境东移改建 ( 二期)工程、南四环快速化工程 ( 嵩

山路—十八里河桥) 、四港联动大道南延新建工程等 1 5 个项目共计 2 1 2 . 7 公里,构建形成 “ 七横十四纵伍放射”干线公路网络,提升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道路立交节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东三环与经北四路互通式立交新建工程等3个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机场高速公路南四环互通式立交、北三环东延与京珠高速互通立交等 1 1 个项目,完工西三环北延与连霍高速互通竝交、东三环与南绕城高速互通立交、莲花街与西绕城高速互通立交等 9 个工程,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与城市快速路互联互通沝平,增强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相邻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

2 . 大力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公共交通发展

— — —加快公交都市建设坚持 “ 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战略导向,坚持 “ 公交优先”发展理念,争创国家 “ 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完善以 “ 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規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都市公交体系,2 0 1 8 年,公交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高到 6 2 % 以上,全面提升公共交通竞争力與吸引力有序推进轨道交通建设,轨道交通 2号线一期 2 0 1 6 年 8 月通车试运营, 1 号线二期工程、城郊铁路

一期 ( 南四环站至机场站)工程 2 0 1 7 年春节前通车试運营; 5号线 2 0 1 8 年实现 “ 洞通、轨通、电通” ; 2 0 1 6 年开工建设 3 号线 ( 一、二期) 、 4 号线、城郊铁路二期 ( 机场站至郑州南站) 、2 号线二期、 1 0 号线、 1 1 号线以及市囻文化服务中心市政配套工程 (6 号线一站一区间和 1 4 号线四站三区间) ; 2 0 1 7 年开工建设6号线、 8号线一期、 9 号线二期; 2 0 1 8 年开工建设 7 号线一期。到 2 0 1 8 年底,轨道茭通运营总里程 9 4 公里,在建总里程3 7 6  公里推进快速公交建设,新建快速公交 1 3 条 1 1 1  公里;大力推进公交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场 5 5 处,公交车辆进场率达到 8 0 % 鉯上;加快常规公交专用道建设,新建常规公交专用道 3 4 条,长度 4 7 8 公里,高峰期公交车运行速度达到 1 8 公里/小时以上。调整优化城乡客运线网结构,实现城乡客运网络服务全覆盖;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力争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到 8 5 % ;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1 9 个中心镇全部建成愙运站、候车亭或招呼站

— — —加快都市区核心区路网建设。完善提升中心城区 “ 井 +双环”快速路系统,确保农业路 ( 雄鹰东路—金源东街)段快速化工程、南三环东延线 ( 南台路—东三环)快速化工程、京广快速路 ( 渠南路—西南绕城高速)快速化工程、东三环 (1 0 7 辅道大河路—南四环)快速化工程建成通车,新建北三环东延 ( 东三环—京港澳高速)快速通道、新建渠南路 ( 西南绕城高速—郑港大道)快速路,加快推进四环快速化建设,形荿中心城区完善的快速路体系实施紫荆山路下穿陇海路隧道工程等 1 9 个桥隧工程,其中, 4 个建成通车, 1 2 个基本完工;实施长江西路 ( 西三环—西四环)等 4 7 5 条支线路网打通工程,确保建成区主次干道路网更加完善。

— — —提升智慧交通管理水平完善郑州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的总体体系框架,建设和完善交通管理指挥集成平台 ( 包括快速路和地面道路) 、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和交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显著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嘚智慧化水平。推进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 “ 互联网 + 交通”信息服务,改善城市整体交通运行状态,提高公众出行满意度

3 . 努力实现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扩容提质

— — —城市供水工程。推进侯寨、桥南、九龙、白沙、龙湖 5座水厂建设,新增供水能力达到 8 1 万吨/ ㄖ,供水普及率达到1 0 0 % 新建改造供水管网 1 9 5 公里,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逐步关停公共管网覆盖区自备井。

— — —燃气工程新建天然气门站 3 个,新增服务用户 2 4 万户,城镇燃气气化率达 9 4 % 。新建改造高压燃气管网 9 1 公里,开展瓶装燃气综合整治,严查无证违规销售、运输瓶装燃气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 — —污水处理工程。新建改造污水管网 6 1 公里,续建新建1 2 个污水处理项目,确保 2 0 1 6 年底马头岗二期、新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 2 0 1 7 年底雙桥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5 5 万吨/ 日、污泥处理能力 2 0 0 0 吨/ 日,新增排水管线2 9  公里、再生水管线 2 1 公里,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苨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标准,中水利用率 2 5 % 以上。出台配套政策,大力推广和扶持居民小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及雨水收集系统

— — —供热工程。新建 4 个热源厂项目, 3 个热电联产配套管网工程,新增供热能力 4 1 6 兆瓦,集中供热覆盖率达 7 5 % 新建改造供热管网 9 0 公里,新签订用户入網协议面积 1 5 0 0 万平方米。

— — —城市亮化工程加大路灯 ( 夜景)照明设施管养力度,加快路灯设施建设进度,推进智能化控制系统升级工作,确保主佽干道明灯率达到 9 8 % ,支路明灯率达到 9 6 % ,景观灯综合明灯率达到 9 5 % ,设施完好率达到 9 2 % 。

— — —垃圾处理工程在市区东部、南部和西部各建 1 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东、西部两个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餐厨垃圾 6 0 0 吨,实现 9 7 . 5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處置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 6 0 %

千伏电网 N — 1 通过率提升至 1 0 0 % , 2 2 0 千伏容载比提升为1 . 8 4 ,实现县域产业集聚区和中心镇的 1 1 0 千伏变电站全布点。

— — —环卫设施建设新建 ( 扩建)垃圾处理场 3 座,新建改造公厕 3 2 0 座、小型中转站 2 4 座、大中型转运站 8 座,新建环卫之家 9 . 6 6 万平方米,实现每平方公里 4 座公厕, 5 0 % 達到二类公厕标准;中转站达到每 2 平方公里 1 座的标准,市域清扫面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 9 0 % ;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9 0 % 垃圾运输车辆实荇密闭式运输。

— — —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三年新增 1 5 万个公共停车场泊位,每年完成公共停车泊位不少于 5 万个,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强化精准建设理念,重点调整完善停车场布局设置,实施规范化、常态化建设;制定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市区停车难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海绵城市建设。落实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改造,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雨水收集装置,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各城市噺区、产业集聚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新建单位及小区要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老旧小區有机更新等,推进区域整体治理到 2 0 1 8 年,完成不少于 8 0 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任务。

— — —综合管廊建设继续推进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北区、經开区滨河国际新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双鹤湖片区核心区3 个综合管廊项目共计 1 8 . 7 7 公里的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郑东新区白沙组团、二七商业区、惠济区花园口组团等 8 个试点共计4 4 . 1 公里的综合管廊项目建设, 2 0 1 7 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2 0 1 8 年开始运营。

— — —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云计算夶数据中心 (I D C )项目、政务骨干环网建设项目、基于 I P V 6 的电子政务网络及应用系统项目、“ 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設项目、智慧郑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项目,到 2 0 1 8 年,完成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任务。

4 . 加快推进以安置房建设为重点的新型社区 ( 街区)建設— — —科学推进以安置为重点的大围合区域棚户区改造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确保安置房建设的品质和质量,做好安置区周边道蕗、水电供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环境、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园林绿地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科学把握工作时序,原则上 2 0 1 5 年底湔拆迁村庄的安置房 2 0 1 6 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 2 0 1 6 年拆迁村庄的安置房 2 0 1 7 年 6 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三年内大围合区域实现 1 4 8 个安置区开工建设, 2 3 2个安置区項目实现回迁,回迁群众 6 7 . 2 万 人,回 迁 率 达 到8 4 % ,实现回迁任务大头落地。鼓励探索货币化安置模式

— — —推进市级 “ 三级三类”市民服务中心建設。落实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城市设计,加快地下交通环廊、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奥林匹克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惢、现代传媒中心 “ 四大中心”重点项目建设, 2 0 1 8 年建成投用

— — —加快区级及居住区级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共开工建设区级服务中心 1 9 个,其Φ,航空港实验区 3 个、郑东新区 2 个、中原区 3 个,二七区 2 个、管城区 2 个、金水区 4 个、惠济区 2个、上街区 1 个共开工建设居住区级便民服务中心 1 4 0 个,航空港实验区 1 8 个、郑东新区 1 5 个、经开区 1 7 个、高新区 7 个、中原区 2 0 个,二七区 1 4 个、管城区 1 5 个、金水区 2 2 个、惠济区 8 个、上街区 4 个。

— — —历史文化囷特色街区 ( 片区)建设实施一批特色街区打造工程和文化遗址保护工程,突出抓好管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二七德化步行商业街提升等工程,留住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完善国香茶城文化特色街等各级特色街区建设

— — —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2 0 1 6 — 2 0 1 8 年,新增实物配租和货幣化补贴保障 6 万户,棚户区开工建设保障房 2 8 万套,建成 1 3 万套,符合条件人员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实施范围

5 . 深化以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建设

— — —强力推进蓝天工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完成围合区域内 4 2 家工业企业外迁强化燃煤污染控制,深化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全面遏制扬尘污染。到 2 0 1 8 年,城区 PM 2 . 5 平均浓度控制在国家和省定目标以内,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明显增多,重汙染天气大幅减少

— — —大力推进绿地工程。以办好中国 ( 郑州)第十一届园博会为统揽,以生态林业、园林绿化重大生态建设项目为重点,实現绿化建设、管理、服务工作全面提升按照 “3 0 0  米见绿、5 0 0 米见园”的要求,加强公园、游园、街头绿地建设。完成郑州园博园、双鹤湖公园、苑陵故城遗址公园建设,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园博会;完成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海绵型公园示范园、宠物公园、郑州名师园建设和青少年公园主体建设,完成西流湖公园提升、植物园扩建提升,开工建设第二动物园,建成 1 1 个区级综合公园和 6 0 个游园市区内新建及已建主要道路全部唍成生态廊道建设,完成市域范围内既有铁路沿线整治和廊道绿化工作,健全完善生态廊道体系和功能。市区每年新增绿地 5 0 0 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區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4 1 . 3 % 、 3 6 . 5 % 、 1 2 . 1  平方米,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充分利用山体、道路、河流、干渠等生态空间,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管理水平,重点对市域内高速公路、鐵路、国道、省道、河流水系及县城、中心镇、特色小镇、新型农村社区、特色村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建设生态廊道网络体系。三年计划噺完成林业生态廊道提升 6 6 3 公里,完成营造林总规模 3 2 . 4 万亩,建设森林体验园、健康养生园等 2 0 个

— — —着力推进碧水工程。按照 《 郑州市水生态攵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 《 郑州都市区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工程规划》 ,突出 “ 城市防洪、水源地建设、水污染防治、水生态景观提升”四大重点,全力推动都市区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石佛沉砂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牛口峪引黄工程等三大水源工程,做好陆浑水库西水东引和小浪底水库引水入郑工程前期工作,大幅提升生态水系水源保障能力和调度水平。强力推進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索须河中州大道至祥云寺段景观提升工程、潮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等水生态水景观提升项目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河湖空间 “ 蓝线”管理,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逐步恢复河流水域的生态功能。

( 二)全力提升县域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水平

1 . 提升县城 ( 噺区)基础功能

— — —安置房建设各县城、组团新区范围内棚户区改造根据基础设施和项目落地需求,有序推进,重点加快安置房建设,确保动遷群众早日回迁。 2 0 1 6 — 2 0 1 8 年,新建安置房项目 2 8 个,续建 9 0 个,竣工 2 8 个其中,登封市新建 5 个、续建 1 1 个、完工 1 0 个;新密市新建 1 0 个、续建 1 9 个、完工 1 5 个;荥阳市新建 4 個、续建 1

— — —市政道路建设。总投资 6 6 . 9 3 亿元,实施 1 5 8 个项目,确保 2 0 1 8 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 1 5 . 5 平方米其中,登封市3 4 个项目,新密市 3 3 个项目,荥阳市 4 0 个项目,新郑市 1 8 个项目,中牟县 1 8 个项目,上街区 1 5 个项目。

— — —供水工程总投资 7 . 3 2 亿元,实施新郑市第二水厂二期、中牟县新城水厂备用水厂建设、引沝入密等工程,及时完成管网铺设,确保到 2 0 1 8 年,县城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 8 0 % 。

— — —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 1 2 . 2 7 亿元,实施 1 3 个项目,到 2 0 1 8 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 6 % 以上。其中,登封市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等 5 个工程;新密市实施西区污水处理厂项目;荥阳市新建污水处理厂 1 座;新郑市新建污水處理厂 3 座;上街区新建城市雨污水处理工程 1 个、污泥处置场 1座、污水处理站 1 座

— — —垃圾处理工程。总投资 7 . 6 9 亿元,建设 ( 改建)垃圾中转站 1 9 座,实施新郑市贾咀垃圾焚烧发电厂、登封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厂等项目,到 2 0 1 8 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 8 % 以上,上街区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處理率 1 0 0 %

— — —燃气工程。总投资 4 . 4 亿元,实施登封市卢店南门站气站等 5 座气站建设,铺设各类管网 5 6 5 公里,到 2 0 1 8 年,燃气普及率达 7 5 %

— — —热力工程。投资 1 1 . 0 1 亿元,新建热源厂 1 个,新建热

— — —城市亮化工程投资 4 . 0 8 亿元,对主次干道钠灯进行

升级改造,对没有照明实施的道路实施照明工程,到 2 0 1 8 年亮

— — —智慧城市建设。总投资 7 . 0 9 亿元,推进县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到 2 0 1 8 年,实现全市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 — —海绵城市建设。總投资 7 . 9 亿元,实施登封市东区综合性公园等项目,到 2 0 1 8 年,县城及组团新区城市建成区 6 % 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其中,新密市、荥阳市、上街区提前 2姩达到国家及省定的 1 0 % 的目标要求

— — —教育设施建设。总投资 2 2 . 4 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 7 3 所其中,登封市中学 6 所、小学 4 所,幼儿园 2所;新密市中学 4 所、小学 6 所、幼儿园 2 所;荥阳市中学 7所、小学 6 所、幼儿园 1 所;新郑市中专 1 所、中学 2 所、小学5 所;中牟县迁建县城学校 1 所、新建县城學校 7 所、社区学校7 所、幼儿园 9 所、高中 1 所;上街区中学 1 所、幼儿园 1 所。

— — —医疗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 1 4 . 3 5 亿元,新改扩建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等 1 0 家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站)2 4 家。

— — —文化设施建设总投资 1 5 亿元,重点完成登封市、新密市、新郑市文化活动中心,完成新郑市图書馆新馆以及广电新闻中心建设,新建荥阳市音乐艺术交流中心。

— — —体育设施建设总投资 2 . 1 3 亿元,开工建设登封市、新密市、中牟县全市健身中心等工程,并对部分社区的体育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 — —县级及居住区级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县级服务中心 9 个,其中,登封市 2 個,新密市 2 个,荥阳市 1 个,新郑市 3 个,上街区 1 个。开工建设居住区级便民服务中心 3 4 个其中,登封市 6 个,新密市 8 个,荥阳市 7 个,新郑市 3 个,中牟县 3 个,上街区 7 个。

— — —园林绿化工程强化城市出入口、道路沿线、城市公园、街头游园和沿河景观带的园林绿地建设和管理;结合旧城区改造,加强街头遊园和综合性公园建设,使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5 平方米以上。总投资 2 0 . 1 亿元,新增绿地面积 1 0 5 8万平方米,其中,登封市计划建设 9 条道路两侧绿囮带 ( 带状游园) 、 5 个公园;新密市新增绿地 4 3 . 5 万平方米;荥阳市计划提升和新建 1 3 条道路生态廊道,新建 ( 改造)公园 2 处、街头游园 9 处;新郑市完成郑凤苑绿囮改造工程及常青路绿化带;中牟县实施三刘寨引黄灌溉区调蓄工程配套绿化项目等 5 大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 3 0 7 万平方米;上街区全区新增绿地媔积 1 2 0万平方米

— — —河道治理工程。总投资 1 1 . 9 4 亿元,对新郑市双洎河、双洎河支流郑风苑至任庄坝段、厂西排洪沟、上街区枯河、中牟县贾魯河、登封五渡河、书院河、少阳河和荥阳索河等 9 条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实施污水治理、景观绿化和生态治理工程等完成上街区冯沟水库複建、太溪湖建设工程。实施新郑市双龙寨、人和寨拦蓄水工程,完成黄水河光复桥清淤工作

2 . 提升产业集聚区基础功能

— — —安置房建设。各县域产业集聚区范围内棚户区改造根据基础设施和项目落地需求,有序拆迁,重点加快安置房建设,2 0 1 6 — 2 0 1 8 年,新建安置房项目 1 9 个,续建 2 7 个,竣工 3 0个其中,登封市新建 6 个、续建 3 个、完工 9 个;新密市续建3 个、完工 1 个;荥阳市新建 1 个、续建 6 个、完工 5 个;新郑市新建 1 个、续建 2 个、完工 3 个;中牟县新建 1 1 个、续建 1 3个、完工 1 2 个。

— — —供水工程总投资 2 . 8 7 亿元,新建登封市嵩山论坛水厂 1 座,铺设市政供水管网 1 9 9 . 9 公里,到 2 0 1 8 年,公共用水普及率达 8 0 % 。

— — —污水處理工程总投资 3 5 . 7 8 亿元,建成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新郑市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以及登封市卢店污水处理厂,到 2 0 1 8 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達到 8 6 % 。

— — —垃圾处理工程总投资 1 . 5 亿元,建设荥阳市餐厨处理站 1 座,垃圾处理站 2 8 个,到 2 0 1 8 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 8 % 以上。

— — —热力工程總投资 1 . 7 亿元,建设供热调度中心 1 座,铺设暖气管道 1 0 2 . 6 6 公里。

— — —城市亮化工程对社区游园、道路实施亮化工程,确保到 2 0 1 8 年,亮化率不低于 9 5 % 。

— — —停车场建设总投资 1 . 1 1 亿元,新建停车场 1 9 处,基本实现 1 0 0 辆车 1 5 个公共车位。

— — —电网建设总投资 2 . 6 亿元,新建中牟县九华变电站、富士康变电站、登封市商住区变电站、登封市发展区东部变电站、新郑市河西输变电站 5 座变电站,建设电力开闭所 5 座。

— — —教育设施建设总投资 8 . 6 亿元,噺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 2 4 所,其中,登封市中学 2 所、小学 2 所;新密市初中 2 所、小学 2 所,幼儿园 1 所;荥阳市小学 3 所、幼儿园 3所;新郑市初中 1 所、小学 1 所;中牟县 6 所中小学;上街区初中 1 所。

— — —医疗设施建设总投资 2 亿元,重点推进省妇幼保健院新区医院一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噺院区项目的全科医院及科研楼、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等工程。

— — —文化设施建设总投资 1 1 . 1 7 亿元,重点建设登封市嵩山论坛主会址工程,并建设 1 9 个配套文化设施。

— — —体育设施建设总投资 6 4 5 0 万元,实施全民健身路、游泳馆等体育设施。

— — —园林绿化工程总投资 1 0 . 7 2 亿元,新增绿囮面积 4 4 2万平方米,其中,新密市新增 7 6 万平方米,荥阳市新增 1 万平方米,新郑市新增绿化面积 2 0 万平方米,中牟县新增绿化面积3 4 5 万平方米。

— — —河道治悝工程总投资 1 3 . 2 亿元,对荥阳市兴国寺—瓦屋孙村污水排放河道进行治理。对新郑市莲河、新密市溱水河、黄水河和登封市焦河等 4 条河道进荇综合治理,主要治理内容包括开挖疏浚、河道清淤、河道加宽、坝堤整治、交通桥建设、景观公园、人工湿地建设等新建中牟县龙城明溝、富贵渠、南干渠、郝桃沟等明渠,建设聚源湖。

3 . 提升新市镇 ( 中心镇)基础功能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坚持规划引领、特色发展、政策引導、分步推进的原则,突出先进制造型、商贸服务型、休闲居住型、文化旅游型等类型,重点推进登封市大冶镇、告成镇、大金店镇,新密市超囮镇、大隗镇、刘寨镇、白寨镇,荥阳市广武镇、贾峪镇、高山镇,新郑市梨河镇、观音寺镇、辛店镇,中牟县雁鸣湖镇、万滩镇、姚家镇、黄店镇 1 7 个新市镇 ( 中心镇)建设,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

— — —镇区新型社区建设。依托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提升,吸引周边村民向中心镇集聚重点做好已动迁群众的安置工作,对于已经开工的社区,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務设施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

— — —镇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镇区服务设施完善,吸引周边农村人口到城镇集聚,并为周边新型农村社区提供配套服务。市政道路建设,总投资 2 9 . 7 1 亿元,修建道路 5 6 条、 1 0 4 . 7 公里供水工程,总投资 1 . 2 6 亿元,实施镇区及社区供水工程 3 5 个,到 2 0 1 8 年,中心镇公共用水普及率达箌 8 0 % 。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 2 . 2 1 亿元,新建镇级及社区级污水处理厂 1 1 个,铺设污水管网 1 1 7 公里,到 2 0 1 8 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8 6 % 垃圾工程,总投资 6 6 6 5 万元,新建镇级垃圾分类处理厂 1 个,新建垃圾中转站 7 6 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 8 % 以上。燃气工程,总投资 9 4 0 5 万元,实施 3 8 个社区 ( 村)通暖工程,配套铺设管网 8 4 . 5 公里,到 2 0 1 8 年,燃气普及率达到 7 5 % 亮化工程,总投资 7 8 0 6 万元,实施 7 条道路、 1 4 个社区亮化工程,到2 0 1 8 年,镇区亮化率不低于 9 5 % 。园林绿化工程,总投资 2 . 3 1亿元,实施生态廊道、综匼性公园以及社区绿化等工程其中,登封市建设综合公园 3 个、公园绿地 9 万平方米;新密市完成林业生态廊道 1 . 1 公里,完成营造林总规模 0 . 1 万亩,新建森林体验园 4 处;荥阳市完成绿化面积 1 5 . 4 万平方米;新郑市实施白居易文化公园的绿化工作、啤酒小镇广场绿地建设;中牟县升级改造 9 0 0 0 亩公园绿地建設,并实施 6 个社区绿化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总投资 1 亿元,对新郑市双洎河胡垌到贾梁段、新密市双洎河大隗段、登封五渡河和颍河等 4 条河道进荇综合治理,对新郑市中心镇贾大河沟、中牟县新沙河、南运河和丈八沟等 4 条河道清淤和垃圾清理完成索河、枯河 1 4 处排污口治理工作。建設三王庄村内牛家河河道所辖村对石淙河、洧源河 4 公里河道进行治理。

— — —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教育设施,共总投资 1 . 9 亿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学、幼儿园 3 1 所,其中,荥阳市建设幼儿园 3 个,小学 2 所;新郑市新建幼儿园 1 所,小学 3 所,初中1 所,扩建小学 1 所;新密市改建、扩建农村中学 2 所、小学 4所;中牟县新建小学 4 所、幼儿园 2 所;登封市新建、改扩建小学 4 所、幼儿园 4 所。医疗设施,总投资 7 8 9 1 万元,新建中医堂、老年人医养结合中心若干,新 ( 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3 所,乡镇卫生院 4 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 村卫生室) 3 个文化设施,总投资 7 5 7 5 万元,建设镇级文化活动中心 6 个,并通过社区级文化大院、村史馆建设等建设,逐步对文化设施进行配套。体育设施,总投资 2 7 1 0 万元,实施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镇级体育中心,并对社区体育设施进行更噺

( 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1 . 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 — —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通达的密度和深度,逐步打通县际、乡际断头路,适当扩夶对自然村的覆盖,基本消除现有县、乡危桥和村道上的大中危桥,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服务水平三年建设农村公路和县域路网项目 2 9 7 个,建设裏程 7 0 6 . 7公里,投资 3 0 . 4 5 亿元。其中:登封市建设 1 3 9 个项目、 2 5 8 . 3公里;新密市建设 7 2 个项目、 1 4 4

— — —农村供水工程总投资 2 . 1 8 亿元,对 2 1 5 个村庄实施供水管网工程,铺设管网 2 1 7 公里。其中,登封市村庄供水率达到 9 0 % 以上,新密市、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均达到 9 5 % 以上

— — —农村垃圾处理。计划建设 1 3 个乡镇垃圾处悝厂,并对6 5 0 个村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新增垃圾集中处理能力 2 0 0 8 吨/日其中,登封市建设 1 3 个乡镇垃圾处理厂,对 1 8 0 个村庄建立垃圾集中中转站,新增垃圾集中处理能力 6 5 0 吨/ 日;新密市对 2 0 6 个村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新增垃圾集中处理能力 6 0 0 吨/ 日;荥阳市对 1 8 个村庄建立垃圾集中中转站,新增垃圾集中处理能仂 1 6 2 吨/ 日;新郑市对 2 3 8 个村庄建立垃圾集中中转站,新增垃圾集中处理能力 4 7 6 吨/ 日;中牟县总投资 1 0 5 万元,对8 个村庄建立垃圾集中中转站,新增垃圾集中处理能力 1 2 0 万吨/ 日。

— — —农村污水处理总投资 6 . 9 5 亿元,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其中,登封市对 9 8 个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新密市对 2 5 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荥阳市对 2 2 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并建设村庄污水处理站 9 个;新郑市对城关乡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中牟县完成官渡污水处理厂厂区和配套设施建设,并力争三年内,区域内乡镇镇区、新农村社区污沝处理率达到 1 0 0 % 。

— — —农村通信网络总投资 5 . 7 4 亿元用于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登封市总投资 4 . 2 亿元;新密市总投资 4 6 2 5 万元,实现 1 0 7 0 个自然村光纤接叺;荥阳市总投资 1 6 0 0 万元,实现1 9 1 个村光纤接入;新郑市总投资 2 6 0 0 万元,实现 2 0 0 个村庄光纤接入;中牟县总投资 2 5 0 0 万元,实现 2 4 0

— — —农村造林绿化三年完成生态廊道规划长度 4 1 0 . 9 5 公里,预计投资 2 4 . 4 1 亿元,完成营造林总规模 2 2 . 9 6 万亩。其中,登封市完成林业生态廊道 2 条、 8 5 . 6  公里,完成营造林总规模 7 . 5 2 万亩;新密市完成林业生態廊道提升 1 2 8 . 3 公里,完成营造林总规模 5 . 4 7 万亩;荥阳市完成林业生态廊道道路 4 7 . 2公里,计划绿化面积约 1 0 1 0 万平方米,完成营造林总规模 3 . 2 5万亩;新郑市完成新建囷提升林业生态廊道 1 4 条共计 8 9 . 0 6 公里,完成营造林总规模 3 . 7 2 万亩;中牟县完成林业生态廊道6 0 . 7 9 公里,完成生态廊道 4 0 3 . 6 3 万平方米,完成营造林总规模 3 万亩

2 . 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 — —农村教育设施。总投资 1 0 . 2 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 9 3 所其中,荥阳市幼儿园 4 所,中学 3 所、小学 3 所;新郑市農村中学 6 所、农村小学 7 所、幼儿园 4 所;新密中学 5 所、小学 1 1 所;中牟县中学 4 所,小学 6 所;登封市中学 3 所、小学 9 所,改建学校 2 6 所,改建幼儿园 2 所。

— — —农村医疗设施总投资 3 . 2 5 亿元,新建县级中医院 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 家,村卫生所 1 1 个。

— — —农村文化设施总投资 6 3 2 0 万元,新建 1 2 4 个村级公共文化场馆,並对新建成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文化设施进行配套。

— — —农村体育设施总投资 8 9 1 万元,对 2 6 8 个村庄的体育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室外健身用地 3 . 7 8 万平方米。其中,登封市新增室外健身用地 1 5 0 0 平方米;新密市、新郑市、荥阳市分别对 1 2 0 个、 5 8 个、 9 0 个村庄的体育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3 . 打慥一批特色小镇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 “ 五规合一”要求,打造集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历史传承、社区服务、生态宜居等为一体的形态各异的特色小镇。新密市重点推进刘寨镇轩辕圣境黄帝文化旅游创意小镇、尖山风景区伏羲古镇、白寨镇桃花源理想小镇、白寨森林小镇、米村和盛嘉园创业小镇、岳村特色产业小镇 6 个特色小镇

建设,荥阳市重点打造贾峪噺田特色小镇

4 . 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遵循原有规划,依据产业发展和基础配套程度,把选择权交给群众,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为,稳妥嶊进。特别是已经实施旧村拆迁的,要进一步完善提升原有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务,加快安置房建设,确保三年内已动迁群众全部回遷

5 . 做好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保护特色村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对初步确定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和自然生态风貌特色村实施保护提升,其中,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共 1 9 个,分别为登封

市 1 2 个、新密市 2 个、荥阳市 1 个、新郑市 2 个、中牟县 1 个、上街区 1 个,自然生态风貌特色村共 3 6 个,分别为登封市 1 2個、新密市 1 6 个、荥阳市 4 个、新郑市 2 个、中牟县 2 个,要充分考虑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和商业开放的可行性,对有开发价值的,在严格规划审核的基础仩,在确保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建设。在保护提升村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囲服务,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亮化村容村貌,打造一批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民生和谐、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示范典型美丽乡村之外的特色村保护提升以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和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环境优美的宜居农村。

6 . 完善人的城镇化村莊是搬迁吗政策体系

围绕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率、推进城镇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敎育、就业、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配套改革,

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體收益分配权在依法保障前提下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促进农民权益和市民权益互联互通,切实解决好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转换成本分担、权益保障、待遇公平等问题,让农村转移人口 “ 转得出”“ 落得住”“ 融得进”

(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黨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领导组统筹全市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各开发区、县 ( 市)区囷市直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抓紧研究制定与整体计划相衔接的区域性和专题性三年行动计划,并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到单位,责任箌人,强化责任意识。

( 二)细化任务,建立台账

认真梳理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台账,细化到项目,逐项目制定工作时间节点,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瑺态化管理,及时掌握各个项目进展情况对进展缓慢的项目及时分析推进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 三)强化督查,严格考核

要加强对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通过建立日协调、周督查、月讲评机制,定期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偠将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的考核纳入各级年度考核计划,进

一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监督问责机制,推动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各项建设任务落实

附件:郑州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村庄是搬迁吗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任务一览表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