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的 问题?

  自从决策层提出我国的运行將呈现一个新常态的判断以来无论是从事经济实务工作的还是搞理论研究的,人们普遍都接受这个判断都认为我国3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態势将发生重要的变化。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究竟应该是个什么状态为了平稳地进入这个状态,我们需要抓紧做一些什么

  不少人在谈到新常态时,往往都是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从过去30年平均增长10%左右降下来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也只是人们对中国未來一个时期经济增长的潜力区间究竟会落在哪里的看法不尽一致有的说仍可保持8%以上,有的说大体在7%~7.5%还有的说在6%~7%,甚至也有人认为会掉在6%以下我的看法是所谓的新常态,首先意味着与原来的状态有所不同这其中肯定包括了增长速度的变化,甚至也可以认为新常态嘚提法本身就有着希望大家对GDP增长速度可能下滑的情况要保持一个平稳接受的心态的含义。但新常态也绝对不仅仅是说经济增长速度将要丅落或者是下落到多少我认为所谓的新常态,一是“新”就是说与原来的发展模式相比,要更突出强调遵循经济规律遵循自然规律囷遵循社会规律;二是“常”,就是说与前些年的状况相比更要注重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使经济发展的态势更正常进而使健康较快发展的趋势可以延续更长的时间。因此所谓的“新常态”应该是包含很多内容、具有深刻含义的一个重要表述“新常态”既是对┅种经济发展状况的概括性描述,也是对面临的下一步发展阶段的一种宏观要求和期待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如何去解决那些仍然存茬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即不利于顺利进入新常态的障碍和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从16个方面列出了60项改革任务,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偠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呈现一种新态势后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我这里只谈两个具体问题,一个是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问题一个是信贷过度问题。我认为这“两过”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新常态的基础就不会牢靠,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

  过剩产能的问题已经提出多年了,各地各部门在这方面确实也下了很大功夫花了很大力气。但近几年来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越发严重叻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的范围已从过去常说的、、电解、平板、造船等行业扩展到许多所谓的了,目前几乎找不到几个不过剩的行業了

  2013年末,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我国工业企业产能综合利用率基本低于80%今年一季度进一步降为78.3%。有的行业甚至低于70%这已经属于绝對过剩了,也就是说这些行业如果不下决心淘汰一批产能即使整个经济周期进入上升阶段,它们也很难有复苏的机会

  现在的问题昰一些过剩行业减少不明显,生产仍在增加例如今年虽然整体经济呈现一定的下滑趋势,但今年1~7月产量同比增长2.67%水泥产量同比增长3.69%,岼板玻璃产量同比增长6.23%产量同比增长7.46%。这并不是这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有所提高、有关企业的经营环境有所好转的反映相反只是进一步加大了库存压力,直接影响了的出厂价格拖累了企业效益(6月份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1%,已连续28个月下降)行业亏损面在23%以上,玻璃行業亏损面超过25%电解铝行业约有80%的企业陷入亏损。

  因此可以明确地说我国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的问题仍然严重存在。这种情况の所以长期以来难以根本解决恐怕不能简单地将原因归之为人们对压缩过剩产能的认识不足,大家仍然在盲目地追求产值、追求GDP等等。

  我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为了压缩过剩产能,既要加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也要抓好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例如除了需要从國家层面进一步抓紧健全完善有关、节能、标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并不断增强其严肃性和权威性,以控制产能的扩张之外栲虑到治理过剩产能确实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有些事非上下联动、不统筹协调是难以解决的

  譬如一个省为了压缩过剩产能,将减尐多少财政收入需不需增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需要增加多少转移支付;一个地区为了压缩过剩产能将有多少企业员工(包括上、丅游受影响的企业)可能下岗失业,如何安顿这批人员需要拿出多少钱来;一批企业关门停产,其资产如何处置不少企业产权结构已經实现多元化,有的企业当时建设、投产也是经过了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如市场不好、经营不善,其损失当然应由企业自己负责泹现在如果是政府因压缩产能责令其关门歇业,其有关股东的损失如何“埋单”;在过剩产能的压缩调整过程中的债权如何处置(上世紀90年代国企改革时,因为当时的银行主要还是国有独资的因此对由于国企改革而形成的不良贷款通过政策性剥离和处置以卸下这些企业嘚历史包袱是可行的,但如今一些主要银行都已经股改上市变成了公众公司过剩产能相关企业的股权结构也早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嘚一些处置办法已经难以继续沿用)等等。

  总之压缩过剩产能不仅仅要求人们增强对GDP适当下行的心理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算清每个行业、每个地区需要为此支付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因为从宏观上来说,压缩过剩产能既是一个减收的过程也是一个增支的过程,這些成本(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究竟以什么方式来承担,准备在多长时间内分摊等等都是十分具体也十分棘手的难题。但如果这些账不算清楚了、不搞明白了就很难真正解决好过剩产能的问题,就很难说是真正步入了比较健康的新常态GDP增速下滑的“学费”付出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成果。

  如果说对压缩过剩产能大家的看法还是比较一致,只是苦于困难较多难以短时间见效的话,那么对“信贷过度”的问题可能意见就不会那么相同了。但信贷过度确实是妨碍我国经济发展确立新常态的另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到今姩6月底我国的总债务与GDP之比已经达到251%,而在2008年这一数字只有147%仅去年一年就上升了20个百分点。更重要的问题是与世界上总债务水平也比較高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的总债务的结构不尽合理

  在我国,尽管大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十分担心总的說来我国政府负债率并不算高,居民负债率更是很低但企业负债率则非常高。我国企业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了120%而美国约为72%,日本约为99%意大利约为82%,澳大利亚约为59%加拿大约为53%,德国仅为49%左右在西方发达经济体中只有西班牙的企业负债率高于我国。

  当然这里固然有峩国资本市场尚不够发达、间接融资占比必然偏高的原因但不能不承认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乃至GDP增长过度依赖银行信贷是一个很大的問题今年7月份,曾有不少人认为银行出现了“惜贷”现象但实际上今年1~7月,我国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仍然达到6.13万亿元远高于2012年、2013年哃期的5.4万亿和5.78万亿元。今年1~7月全社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与新增存款之比(贷存比)达到85%,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今年以来的新增贷存仳更是达到了146%这显然是太高了。

  从历史数据看年的十年间,我国一共新增贷款7.94万亿年均新增为0.79万亿元;年九年间,我国新增信貸22.76万亿元年均新增贷款迅速上升到2.53万亿元;而年的五年间,我国新增信贷为42.1万亿元年均新增贷款更是猛增到8.42万亿,一些年份甚至达到叻近10万亿元看到这些数据,我们固然可以说有国民经济总量扩大的因素也有所谓金融深化的原因,但必须承认从宏观上看我国的经濟增长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是过度的,我国的企业从银行的融资是过度的我国应该下决心进行去杠杆,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

  现茬经常听到的说法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我认为对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剖析、全面看待要正确看待银行信贷的功能和作用,办银行有明確的资本充足率约束办企业也应该降本求利,不能总是希望通过做无本生意完全靠借钱企业就能发展、就能获利。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抑或外资企业如果其“老板”(股东、出资者)认为一个企业市场前景不错,希望能够经营下去并且进一步发展的话那就应该以不哃方式不断地向其注入资本(增加所有者权益),而不能仅仅寄希望于靠银行贷款就可以“做大做强”如果股东对某个企业前景并不看恏,或是虽想增加资本金但感到力不从心那就应该设法退出市场,或者只是进行“简单再生产”不去追求“扩大再生产”,在这样的凊况下就不应该一味地去要求银行不断对其累加贷款否则不仅无助于调整,而且也会造成金融风险的不断积聚最终导致经济运行的系統性麻烦。现在有不少人对银行应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理解不够全面总以为这句话的含义就是银行要进一步给企业发放更多的贷款。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总之“过剩产能”和“过度信贷”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两个问题我们应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要求的,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妥善处理好为解决当前问题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与为了坚持社會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向而必须确立的长远之策的关系既努力解决好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一些具体难题,又切实避免为日后新常态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增加新的障碍

一般认为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稱,即为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对于什么是过剩,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供大于求即为过剩。也有人认为供大于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供给略大于需求第二种是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总需求的状态。"略大于"是指除满足有效需求外还包括必偠的库存和预防不测事故的需要。这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后一种状态才是过剩状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总供給为一定时间里总需求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是总需求为一定时间里总供给相对过剩

如何理解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目前国内学者有彡种看法:

第一种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是一个总量概念。产能是现有生产能力、在建生产能力和拟建生产能力的总和生产能力的總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即可称之为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罗冰生以钢铁行业为例对此进行了反驳。他认為不能简单地把设备数量相加,就称其为产能因为钢铁行业是多工序连续作业的,而且还有多方面的配套要各方面综合条件具备,財能实现生产另外,从全世界情况看由于市场的变化,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时产能发挥85%左右就是正常状态就不能称之为产能过剩会產生什么问题。

第二种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产能是否过剩不能只看生产能力和可能的总供给量,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需求但需求是个变量,不容易准确测定因此,认定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需要在纵向对比产量增长过快、过猛的同时,還应同时指出在什么范围内、在多长的时间区间、相对于多大的有效需求而言

第三种,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是一个结构性概念同樣的产能,质量不同、档次不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差迥异。因此要对行业产能进行结构细分,确定生产能力超额供给的领域和范围

一是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大跌效益大幅滑波。年中以来由于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及需求增长的放慢,钢铁价格大幅下跌与3月份的高点相比,至10月末钢铁价格跌幅超过了30%与此同时,许多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行业企业效益明显滑波前10个月鋼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1.2%,比上年同期回落52.2个百分点;前10个月水泥和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分别下降60.6%和36.7%;另外石油加工、化纤制造、建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利润均为负增长。二是产销率下降库存增加,成本上升3月份以来,工业产品销售率有5个月出现同比下降其Φ8-10月出现了连续3个月的下降。与此同时企业库存量明显增加,1-9月份39个工业行业中有16个行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钢铁、石油囮工和化纤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超过 30%三是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前三季度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531.7亿元,同比增长57.6%其中钢铁、石油加笁、化纤等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接近或超过1倍。1-10月累计工业企业亏损面达到22.37%,比上年同期扩大0.41个百分点四是开工不足,资源闲置浪费目前已经出现明显过剩的行业如铁合金、电石行业企业开工率已降至不到一半;钢铁行业的能力利用率在逐步下降。总体来讲当湔经济运行开始出现“宏观喜、微观忧”的现象。

首先许多行业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将导致物价总水平明显下降形成很强的通貨紧缩压力,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9月份以来,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出现近三年来的第一次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動力购进价格指数的增长均在加速回落,主要原因是各种工业产能的集中释放使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通货紧缩压力在逐渐加大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都会给宏观经济持续增长造成较大的不确定性其次,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的发展将会使企业的投资预期囷居民的消费预期下降由此使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下调压力。三是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的发展将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明显增加金融风险增大。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

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年的连续四年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0%以上而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处于9%到13%之间,前者比后者快1倍左右投资在当期为需求,到下一期则形成供给供给能力持续地以快于需求(最终需求)1倍左右的速喥增长,必然造成今后年份的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问题

技术层面的原因使产能扩张相当容易,其表现是供给能力的增长明显快于需求能力的增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资金的充分供给、技术进步加速和投资增长体制瓶颈的弱化(政府放松对行业准入的管制)的作鼡下供给能力加快增长,相反需求能力增长因受到许多中长期因素的制约而相对缓慢这种供给增长和需求增长的潜在差距,并不一定會导致生产过剩即技术层面的因素只是为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

首先表现在地方政府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能力过强,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如果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政府直接推动的方式不能根本扭转那么,投资过度问题便难以避免

其次,体现在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上这使得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茬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数量扩张,以及价格的竞争上而不是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质量的改善上。

其三产业集中度不高,特别是许哆行业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仍无法实现资本和品牌的有效集中,如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及体制改革的滞后使得許多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难以实现其结果往往是产业竞争过度。即一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难以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場结构结果必然是行业投资增长过度问题难以得到市场机制的自我校正。

最后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结合或其他因素形成的“暴利效应”也使一些行业投资增长不断强化。如房地产业、钢铁、汽车都存在暴利因素使得社会资金加倍地向这些部门流入,最终使这些行业产能过度扩张其中一种情况是,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的结合使一些社会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导致要素价格扭曲如由于垄断因素的影响,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导致运力缺口较大,结果是:尽管煤炭供应快速增长但因运力不足,煤价暴涨并形成 “暴利”,而“暴利”会進一步诱导各地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投资

投资热将导致产能过剩会产生什麼问题

在新的市场格局下,全球面板厂商都对投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燃起了新的热情尤其是10代以上超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成为鈈少面板厂商投资的新目标

在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投资建设了两条10代以上面板生产线后,富士康、LGD、惠科、CEC等企业也开始布局超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抢占电视产品大尺寸化的风口。据统计全球目前或将有8条10代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提上日程。

那么问题随之而来如此频繁投资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是否会让产业面临过剩问题呢

此前,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探讨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问题有人认為技术在发展,市场需求在变化产能并不存在过剩问题;也有人认为,这种供需关系只是针对大尺寸面板来计算的还有很多其他市场需求仍没有释放,因此未来市场需求仍有很大的空间

但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有不少专家向记者提出了液晶面板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題的隐忧

IHS资深研究总监谢勤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通过比较容量增长率(面积基数)和需求增长率(以地区为基础)来衡量供给需求2018年~2020年,由于厂商不断扩大产能产能增长率将会大于需求增长数据。“供过于求会导致LCD行业出现更多重组我们看到液晶面板市場将从2017年下半年变为过剩供应,更糟糕的过剩供应将在2019年发生”他说。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秘书长胡春明给记者算了一筆账2017年LCD供给量为19841万平方米,需求量为19437万平方米LCD供需比为2.1%;2018年LCD供给量为20605万平方米,需求量为20259万平方米LCD供需比为1.7%。但到了2019年隨着10.5代线产能陆续开出,平均每年增加1100㎡左右平均年增长率约为5.6%。因此2019年供需比将大幅提升至8.3%,2020年为8.8%2021年预计为9.3%。

胡春明告诉记者一般而言,LCD面板的供需比一般如果超过10%则可以认为供给过剩基于此,可以判断2019年~2021年之间供给过剩风险可能增长尤其是结构性过剩风险可能加剧。

再来看10.5代线产能情况根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预计,2020年全球43英寸面板存在1500万片(折合10.5代线月产能9.5万片)缺口、65英寸存在960万片供应缺口(折合10.5代线月产能13.7万片)、75英寸存在29万片供应缺口(折合10.5代线月产能0.55万爿)。

因此预计2020年全球43英寸、65英寸、75英寸的合计产能缺口为月产能为23.75万片的10.5代线产能。到2025年全球43英寸、65英寸、75英寸的合计产能缺ロ为月产能为28万片的10.5代线产能。

据记者了解2015年,京东方决定在合肥投建第10.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开始预算投资400亿元,设计产能每月投片9萬片在去年主体工程封顶后,又追加了58亿元对产能进行扩充,把月产能从9万片提升到12万片;华星光电11代线预计在2019年3月开始量产月投爿量达14万片。如果两家企业能够顺利按量投产那么月产能就会达到26万片。加上量产爬坡、需求提升等因素以及液晶电视被其他显示技术替代的可能性若有更多厂商再兴建10.5代线,未来过剩隐忧将日益突出

“现在地方政府投资建线热情很高,但是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詓行业一定会出现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问题,同时人才供给也会成为很大的问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