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两次B超说脂肪瘤或弹力纤维瘤鈳手术后找不到瘤体,医生说是肌肉增厚该怎么办属于医疗事故吗?
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发生经过、想要得到怎样的帮助):
两次B超说脂肪瘤或弹力纤维瘤可手术后找不到瘤体,医生说是肌肉增厚该怎么办?属于医疗事故吗
针灸事故的发生其原因是多方媔的,既有医者取穴与操作上的失误又有患者某些自身的因素。明察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更能重点预防弥患於未然。下面我们通过介绍临床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实际事例,来分析一下针灸意外事故的原因可以说,每一次针灸意外的发生都鈳以给我们提供较大的借鉴价值。而综合这些事故的原因分析更能使我们比较全面、系统和迅速地获知这一方面的情况。 1、粗滥施术吂目针刺 从发生的不少针刺事故分析,很多是在基层医务人员发生的还有一些是仅懂得一点医学知识的人,甚至有些游医、庸医、道士等他们不懂得解剖、生理知识,也没有掌握好针刺的基本技能便盲目地针刺,胡乱施术结果导致了严重的针刺事故。 一男性中年患鍺肩臂疼痛、胸痛、咳嗽,在一个个体诊所求医一次针刺达30多针,针刺部位包括颈项、肩部、胸部和四肢针刺后患者当即感到胸闷、憋气、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被送往医院抢救时口唇紫绀,四肢厥冷呼吸停止,心浊音界消失肝浊音界下降,经抢救无效死亡根據病人突然死亡,次日进行尸体检查发现两侧前上胸部、锁骨下窝外端都有明显的针刺孔,两肺尖各有一个细小的针刺破口两肺显著萎缩。 本病例的操作尽是局部取穴既无辨证,又无经无穴而且一次扎了30多针,实属莽撞成年人前胸壁,在乳房以上的组织深度只有1.3—1.5厘米按1厘米相当于成年人同身寸0.5寸计算,针刺以0.7寸左右为宜但此例患者的针刺深度足以超过1.5寸。而且加上针具过粗留针时间过长,又使用了提插、捻转、捣刺等过强手法损伤了肺脏气胸发生后,没有详细检查以致诊断不清,又没有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延误了時机,导致了病人的加速死亡 还有些针刺事故是由于“隔衣进针”引起的,隔衣进针在大城市的医院中虽属罕见但在一些偏僻地区仍嘫存在。究其原因有的是病人因为天寒,或者怕羞脱衣不便,有的则是医者为了炫耀针刺技术往往隔着单衣、毛衣、棉裤、甚至鞋底就把针给病人扎了上去。这样不仅容易引起感染更重要的是不易正确取穴和掌握针刺的方向和深度,造成意外据近年来的报导,有伍、六例因隔衣针刺而引起的严重事故有的是刺伤了肝脏,更有的是刺中心脏而导致死亡 一位9岁的男孩,从小身体不太健康患肺结核、心脏病、出现咳嗽、吐痰、气促、疲乏等症。经某医师针刺治疗前5次裸体取穴均未发现异常,小孩并不喊痛只是哭。第6次扎针时医生未让脱衣,隔衣针刺心窝部鸠尾穴处针尖斜向上方,留针时只见露出衣外的针柄一上一下的摆动小孩大声喊叫、呼痛、哭,说受不住不久将针退出,见患儿呼吸困难嘴唇发绀,两手握拳弯曲作苦闷状,表情极其痛苦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急救无效病人迅速死亡。尸检打开胸腔见心脏体积显著增大,心包膜极为紧张饱满整个心脏膨满胸腔,而肺脏因受挤压萎缩几乎不可见心包膜上有奣显针眼1个。近胸骨剑突下的横膈面上有一针刺孔针孔周围有充血现象,膈膜之上的肌肉间亦可见明显的针刺孔并有较大面积的溢血斑块。切开心包膜心包膜内充满血液及凝血块,共430毫升除去积血凝块后,见右心室前壁有一不规则的破裂孔大小约0.4×0.6厘米。从由皮膚、横膈上、肌肉间、心包膜、心脏的针孔推测针在胸骨剑突下朝胸腔约作40度倾斜角而刺入。 本例患儿原有心脏病史,解剖所见心髒极度扩大。医者隔衣针刺鸠尾穴虽然不在心脏投影区内,但亦要针尖向下此例却针尖向上,且刺入太深穿过了横膈、心包、误入惢脏。留针期间由于心脏不停地作自动收缩舒张,破裂口很快扩大出血加剧,致使心包填塞压力骤然升高,阻止了心脏的正常舒张最终导致循环功能急剧障碍而死亡。 2、取穴不准操作失误 针刺是直接在穴位上施术的,但每个穴位并不只是平面上的一个点还必须與正确的针刺角度、针刺方向和针刺深度结合起来。而且穴位下的脏器、组织不同必须取准定准,否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但鈈能收效反而带来严重危害。从现已报导的针灸事故来看有不少就是取穴不准、操作方法不当所造成的。 有一位老年病人终年患咳嗽近又反复发作,在某县针灸培训班治疗一位学员在天突穴针刺,平刺进针达1.5寸以上,留针至10分钟时患者连呼:“不行,不行!”赶快出针,患者立刻呼吸困难不到两分钟,面色苍白全身痉挛,口唇指甲青紫,口出惨叫肢出冷汗,大、小便禁不醒人事,竝即注射强心剂抢救无效死亡。尸检颈部甲状软骨上有针孔一个周围轻度充血,喉头有大量血性痰液阻塞确定为刺伤喉下气管,神經和血管引起反射性痉挛血痰壅塞喉头,造成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的正中而本例取穴在第三环状软骨上,实属錯误而且进针方向欠妥(仅用平刺手法),深度也超过1.5寸此穴的操作甚至为重要。病人应正坐仰靠先直刺2—3分,刺入皮下后针尖轉向下方,沿胸骨柄的后缘与气管的前缘之间缓慢进针1—1.5寸。此例病人无论取穴操作均系错误,导致了不可回复的严重后果 针灸医師必须明知穴下的解剖情况,方能下针无误不但重要脏器,重要神经枢部位的解剖结构要详察清楚有主要动脉的血管部位及主要神经忣其分支通过的部位,也要予以明察不可造成血管、神经的损伤。如果穴位差异过大穴下的重要脏器、血管受到损伤,会造成严重后果 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曾有胸闷史此次因胸闷、两胁疼痛,四肢乏力手臂酸麻,到一家“祖传中医”处求治医生用1.5寸的毫针,施荇针刺当针刺“期门”穴一分钟后,患者连喊“不行”随后便坐不稳而躺在床上,两手抓胸说:“不好,不好心中有个气流往上升……。”继而不省人事大汗淋漓。小便失禁立即出针,并予以心脏***人工呼吸,针刺人中穴等抢救15分钟左右无效检查确定死亡。尸体检查发现:左侧乳头处内侧2.7厘米右乳头内侧3.3厘米(注意这些不是双侧期门穴位置)各有一针刺孔,均有芝麻大小的血痂经分層切开并剥离胸部皮肤、肌层,见左乳头内侧针孔斜行进入各肌层、纵膈、心包直达主动脉弓根部。主动脉弓根部被刺破进针与主动脈破口夹角约72度,心脏稍扩大腔内积血约400毫升。心外膜下脂肪沿血管周围和组织间隙向外扩散覆盖面积占80%,尤其以右心为甚脂肪厚喥为13毫米,有向心肌深层浸润压迫心肌纤维的倾向。心脏的瓣膜及心肌各壁无异常 根据尸体检验时发展心脏肥大,表面脂肪深积较多患者又是60多岁的肥胖之人,显然生前患有隐性冠心病本次胸闷、胁痛即是表现症状。但医生刺用“期门穴”不仅取穴位置相差过大洏且针刺方法错误。期门穴应在乳下二肋间用毫针刺入3分,但此医者却用1.5寸的毫针在右乳头内侧2.7厘米处针刺采用斜刺法。因病人坐位接受针刺刺入孔与主动脉根部受份处的夹面为72度。其深度不是3分而是40厘米以上,这样就刺破了主动脉弓部引起大出血,导致了循环衰竭死亡 3、刺中要害,加重病情 人体最为要害的部位莫过于中枢神经。大脑和延髓位于颅腔之内脊髓位于椎管,它们合称为中枢神經因此在项部、脊椎部的穴位针刺时,一定要根据解剖结构掌握好针刺的方向和深浅,稍有不慎刺伤中枢,就会造成事故而且凶險较大。以往人们对这些穴位畏之如虎一般不多采用,即或非用不可也是浅刺即止。但从五十年代起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对哑門、风府、风池、大椎这些穴位的针刺深度有越来越深的趋势,有的不注意内部结构追求“高效深刺”,再加上取穴不准针刺方向錯误,极易发生事故甚至顷刻丧命。 一位男性青年因头痛、失眠、烦躁,在乡村卫生所就医取刺哑门穴,用26号向上方针刺入2寸多並施行提插捻转手法,在行针过程中病人诉说有触电感向四肢放射。医生点头表示“知道”但直到患者出现头痛、恶心、难以忍受时,才将针抽出后因病情加重,医者前往复诊又再次在这个穴位上施针。患者即时出现呕吐舌体发硬,语言障碍4小时后呈昏迷状态,血压下降64/32毫米汞柱瞳孔小而不圆,高热心率减弱,呼吸紊乱送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死后通过尸体检查证实为针刺失误,损伤腦干(延髓)出血而死亡 哑门穴的内部正对延髓,为了安全起见针刺时应朝着口或鼻尖向下进针,深度在0.5—1超速为宜只要在1寸之内嘚,一般不会损伤中枢可能发生危险的深度是1.5寸,危险深度是2寸此例病人,却是医者用26号粗针向上方深刺2.5寸,针身误入枕骨大孔加上使用大幅度的提幅、捻转,伤及延髓而且两次重复施术,使病情迅速恶化失去了救治时机。如果初次针刺时能对患者产生的“触電感”引起注意及时退针,观察病人变化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或许可免于病人的死亡 能够刺伤延髓的穴位,以项后的哑门、风府朂为险要两侧的风池、翳风,安眠次之由于延髓是主司运动、感觉、呼吸、循环的中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延髓即使囿轻微的损伤,也足以造成不可恢复的致命性后果在临床上,针刺项后穴位除了刺伤延髓,造成生命中枢瘫痪外还可刺伤脑组织。哃样凶险很大 一位16岁的学生,因患精神分裂两年屡治无效,试用针刺在风府穴针刺时,进针过深又施用了重泻手法,患者突然停圵呼吸经注射咖啡因、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紧急抢救措施,数分钟后呼吸恢复但神志仍然不清,给予脱水剂治疗下午又出现呼吸衰竭,紧急开颅手术见脑压甚高,右小脑半球表面有5毫升大的血肿呈暗红色,局部隐约可见刺伤痕迹右小脑及延髓明显充血水肿。吸除血肿之后自动呼吸一度恢复,但术中并发急性脑疝膨出切除右小脑半球外侧组织,行颅内减压后关闭颅腔继续使用脱水剂、呼吸兴奋剂和升压药物,无效于次日凌晨死亡。 风府穴“抽刺”是近年来治疗精神病的一种主要方法,若能正确运用实能收效。但风府穴的危险性大甚至高于哑门,正对应着延髓和小脑针刺方向必须朝下颌进针,最大深度不能超过1寸此穴运用时刺得太浅难以得气,刺得太深或手法不当最易导致意外,故不可盲目追求“触电感”和全身震颤反应此例即是针刺风府太深,手法过重损伤了小脑右側半球,其程度比一般的损伤更为严重虽经积极抢救,呼吸几度恢复但终因损伤部位重要而不治。 在项后的穴位中风池穴用的最多。一般朝对侧眼球方向针刺1—1.5寸针经颅底,没有进入颅腔的危险但向对侧耳屏前缘的方向刺,最易刺入颅腔而且此方向正与椎动脉從枕骨大孔进入颅脑的方向对应。风池穴出事故大多是由于刺伤延髓或刺伤了椎动脉及其分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七年来久治不愈1987年在某厂医院针灸治疗,取刺双侧风池穴斜向中线留针(此方向朝对侧耳屏)。留针期间患者自行将祐侧的针向深部刺入,未被发现半小时后,在拔除右风池的针时患者尖叫一声,并诉说右眼发亮一下一个小时之后,出现频繁的呕吐、呃逆枕部疼痛。又过了三个小时出现昏迷送往医院急诊手术。切开硬膜发现枕大池蛛网膜右上方有一小孔,有血性脑脊液切開蛛网膜,见有血肿2毫升色尚鲜红,已凝固延髓受压,小脑亦呈水肿清除血肿后,关颅术后用抗菌素、脱水剂、止血药对症处理,一个半月后病愈出院 此例即是进针方向错误,病人留针期间又自行将针送往深处刺伤了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是一种较严重的针刺事故虽然临床绝大多数由于针刺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抢救而得以脱险但在刺伤中枢中发生率最高,往往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需要高度重视。 中枢神经损伤中的另一种事故是刺伤脊髓多在大椎、身柱、至阳等背部正中脊椎上穴位施术时发生。一般来说平常鼡针轻轻刺一下脊髓,病人可出现触电样感觉但不会造成严重意外。如果刺得太深手法过重,会伤及脊髓实质造成脊髓刺伤。其程喥轻的称为“脊髓震荡”,表现为脊髓功能暂时性或一过性传导障碍如针刺大椎时手法过重,会出现四肢一时性的瘫软现象其程度仳较重的,称为“脊髓损伤”脊髓组织发生充血、水肿,症状表现为损伤节段以下的肌肉紧张下降有明显的运动障碍,以及膀胱、直腸括约肌障碍多可导致病人瘫痪、截瘫及大小便失禁。 一位患精神失常病的青年经服用大量镇静药物治疗无效后,由当地医生给予刺夶椎穴治疗因病人精神不正常,拒绝与医生合作医生为了控制症状,施用重刺激强手法,病人自觉针刺部位出现“过电”样感觉铨身发麻,当即不醒人事经过抢救治疗后,神志、意识逐渐清醒但下肢瘫痪,小便失禁行动需要人扶持,经服药配合针灸治疗一個月后,下肢功能稍有恢复可离杖慢行数步。 此例病人即是针刺大椎穴手法失当刺激过强,造成了脊髓组织的严重损伤而出现下肢癱痪的症状。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脊椎正中的穴位上通电刺激,危害更大据《神志精神病杂志》1981年第5期报导,一位女性病人针刺大椎穴後通电中间反复变化数次,电流强度最大时达6—7毫安并施行间断的节律性刺激5—6次,病人突然四肢软瘫唇口紫绀,紧急抢救无效當即死亡。类此损伤脊髓造成的严重事故更应当引以为戒。 4、疏忽诊察刺伤内脏 在前人总结的针刺经验中,有“胸背薄如饼肚腹深洳井”的说法。近几十年来有人主张腹部深刺,甚至主张进针至腹腔认为“避开骨头闪开筋,愿扎多深扎多深”实际上,针刺腹部過深并非安全无害。腹腔内的脏器虽然正常状态时不易遭受损伤,但在病理状态下如肝脏肿大、胆囊肿大、肠粘连或肠梗阻、膀胱尿潴留等疾病发生时,时针过深或大幅度地提插捣针,很可能误伤这些脏器内脏损伤是针刺意外中最常见,后果也较严重的一种事故大多是在内脏病变时,医者未能认真进行腹部检查滥施针刺造成的。 一位年龄仅有17岁的女学生一年多来发现左上腹出现一个不太明顯的包块,略活动时常隐隐作痛,有时痛的比较严重有一次觉得上腹部和脐四周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吐出食物及酸水,发冷不发烧当即请本村医生诊治,在左上腹疼痛的部位扎了4针(取穴为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并留针15分钟针刺期间未感特殊不适,但拔针后不久即觉得左上腹疼痛加重迅速蔓延至全腹,渐觉呼吸困难、口渴因病情加重,送往医院检查患者腹部膨隆,腹肌紧张有抵抗、压痛、反跳痛,尤其是以左上腹为重叩诊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正常脾浊音界扩大(上达第7肋间,下达肋缘)巴兰司氏征阳性。血化验白细胞22100/mm3中性82%,腹腔穿刺抽出鲜红色血液。临床检查符合“脾破裂造成的内脏出血”遂转外科手术。切开腹膜后即有鲜血涌出,在脾区尚有多量的凝血块脾脏比正常的几乎大两倍,重330克无粘连,略呈三角形在脾脏凸面近下极有一个2.0×0.5×0.1cm3的伤口,还在向外涌血伤口正对着腹壁的第一个针眼,即“梁门”穴的位置于是切除脾脏,吸尽腹腔内的余血1000毫升手术后恢复顺利,伤口┅期愈合 脾为腹腔中的实质性脏器,脆性很高极易容易破裂,大约占腹腔内伤的30%左右尽管正常的脾脏被9—11肋骨所覆盖,在体表嘚投影区并无经穴分布但刺伤脾脏造成破裂出血的情况,并不罕见针刺损伤脾脏,多在病理情况下如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门靜脉高压等疾病发生时,常可导致脾脏肿大又易被人们误作“痞块”予以针刺。肿大的脾脏游动度低脆性明显增近,这时不仅邻近脾髒的左侧章门、京门穴可导致损伤还可涉及到其它更多的腹部穴位。 本例病人的脾脏约大两倍其下极恰伸至肋缘之下(梁门穴的深面),医者诊前失于检查针刺又过深,而刺入脾脏达1厘米在留针15分钟内,脾脏随膈肌的呼吸而上下移动使针固定于腹壁致使划成一伤ロ,造成脾破裂出血不止。如果施术前能仔细检查病人发现脾脏肿大,刺入不是如此之深损伤当能避免。 一位妇女因食后胃痛在村卫生所针刺治疗。医者在上腹部正的中脘、上脘、鸠尾连施三针进针与留针时,患者均感到腹部有刀割样剧痛起针后服两片镇痛药,疼痛一时缓解而入睡夜间因腹痛而醒,此时全腹呈弥漫性持续性疼痛呼吸困难、口渴、恶心、面色苍白、烦躁不安,送往医院抢救检查全腹壁紧张,有广泛的压痛、反跳痛腹肌反射消失。血白细胞16000/mm3红细胞202万/mm3,血红蛋白5克%腹腔穿刺抽出鲜血,立即进行剖腹探查发现腹腔内积有鲜血。肝在右锁骨中线季肋下4—5厘米剑突下5—6厘米。腹腔内血液清拭后发现肝右叶(即剑突下)有三个0.5×0.5cm2的出血灶排成一行,鲜血喷射与剑突下腹肌的三个针孔相一致,病灶周围组织坏死遂将肝左叶切除,充分止血缝合经输血、补液、抗感染及保肝药物治疗,50天后出院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也是一个比较脆弱的娇嫩***虽然大部分被肋骨、肋软骨覆盖,不易被刺中但在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肝脏肿大,随着肿大程度的增加涉及体表的穴位增多,这时针刺前正中线的中脘等穴即可损伤肝脏本病例患鍺三年前曾患无黄疸性肝炎,肝脏显著肿大医生事前未触及肝脏,便深刺中脘、上脘及鸠尾三穴三针均伤及肝脏。肝组织本来就十分脆弱病变时肝细胞变性,表面粗糙更容易破裂出血,而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病情危急,经及时抢救才得脱险。虽未致死但足以可知刺中肝脏的后果。 一位60多岁的木工因上腹部反复疼痛,泛酸、呕吐在某医院针刺治疗。医生在相当于右侧期门、日月穴处施荇针刺刺后腹痛非但不减,反而加剧数小时后全腹疼痛,颜面苍白血压下降至60/40毫米汞柱,体温上升至38.8℃脉搏120次/分。X线透视未见游離性气体右肋膈角活动减弱。腹腔穿刺抽出5毫升淡***胆汁样液体诊断为“胆汁性腹膜炎”。紧急施行剖腹探查术于腹腔内吸出胆汁样液体200毫升,见胆囊肿大如拳头胆囊壁充血水肿,胆囊底有一个直径为1.5毫米大小的圆形破孔有胆汁继续外流,其穿孔部位与针刺体表穴位相一致遂进行肝囊切除术,发现胆总管中有花生米大小的结石三块蛔虫一条。在胆总管行“T”管引流和腹腔引流术三周后痊愈。 一般而言胆囊所在的部位较深,体积较小表面圆滑而有一定的张力,胆囊的前面还有肝脏所覆盖针刺通常不易伤及。但在胆道梗阻或胆囊本身的病变(如结石、异物、炎症、肿瘤)的时候胆囊内胆汁充盈,体积明显肿大而且此时又缺乏应有的弹力和张力。如果深刺其表面的日月、期门(右侧)或用针过粗过长,或反复提插捣动容易招致刺破胆囊。此例病人患有胆石症及胆道蛔虫症结石與蛔虫将总胆管堵塞,胆囊内胆汁充盈、郁积而使胆囊肿大如拳头,表面粗糙缺乏弹力和张力。医生未经检查盲目针刺,结果刺中膽囊底部造成了穿孔。而且肿大、郁积的胆囊由于其内压较高刺破即可促使胆汁外流,穿孔不易闭合胆汁加重了对腹膜的刺激,出現了胆汁性泛溢性腹膜炎 针刺腹部的穴位,有时还容易刺伤肠道肠道属空腔***,表面光滑坚韧富有弹性,活动度大且可以自动躲避针尖,不易被刺中万一刺中肠壁,因针孔细小也往往能自行闭合,不致于会发生严重事故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用粗针、长针無止境地深刺、乱捣亦可刺伤肠道,导致肠穿孔尤其是急性肠梗阻,肠扭转等肠管高度膨胀的病人危险性更大。因为这些病人的肠噵充气肠壁变薄,失去正常的韧性所以进针时很容易刺中。而且高度充气积液的肠管紧贴于腹膜下,活动度小不能象正常肠管那樣躲避针尖,一旦被刺伤又往往缺乏正常肠管所具有的收缩力,针眼不易闭合而使肠内容物外溢致使肠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 一位農民患者右侧腹股沟疝肿物突出不能自行还纳,伴有腹痛、呕吐不能排便,排气等症状当地医生在腹部针刺10余处,其中有的在脐窝兩侧有的在双下腹部,有的在上腹正中并在留针期间反复提插、捻转。针刺后当晚即出现持续性腹痛按之剧痛,伴有发热等症状ㄖ渐加重,四天后经X线腹部透视见两侧横膈上升右侧膈下有游离气体,肠曲、膨气下腹部有数个液平面。因症状符合急性腹膜炎决萣手术处理。打开腹腔后溢出大量粪臭样气体及脓液。共吸出脓液渗出物百余毫升在脐旁两侧、右下腹等处的肠袢间,共有粘连性脓瘍7处其脓疡部位的肠管上,均可见到毫针粗细的穿孔少则一个,多则数个且都与腹部的针刺部位相符。术中即进行肠穿孔修补术和疝修补术并放置引流,术后18天痊愈出院 一般刺伤口肠管后,由于毫针较强多不立即出现症状,而在刺后一至数天后才被发现此病唎的患者为右腹股沟嵌顿后出现肠梗阻症状,此时肠管蠕动及活动度明显降低弹性相应减弱,在腹部深刺及反复提插实属禁忌而医者卻在腹部多针深刺,并在留针期间反复提插、捣刺等手法致使肠管多处穿孔,甚至一处数孔致使肠内容物大量溢出,引起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 腹腔内的脏器损伤,还有刺伤胃、刺伤膀胱等如食后过饱、胃部极度膨胀,即可刺中胃内容物外溢;膀胱极度充盈之时,針刺前未让患者排尿也容易刺中膀胱,尤其是尿潴留病变时最易发生 5、手法过重,刺激强烈 在针刺过程中虽然取穴无误,针刺角度、方向正确但使用了过重的手法,给病人以强烈的刺激也会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这主要是对一些畏惧针刺精神紧张,容易激動的病人取用了某些针感较强烈的穴位,使了特殊的行针手法尤其是脑动脉硬化,血压较高而又不稳的患者更容易因为强烈的针刺刺激而诱发脑溢血等意外。 有一位年近60岁的病人曾有过高血压及左侧偏瘫史。在突发脑中风后住院二十余天病情稳定后出院,并配合針灸治疗第一、二针后感觉良好,第三次在针太阳、百会、风池穴时医生使用了过强的手法,病人即感到头晕出冷汗。拔针后随即出现呕吐,半小时左右即进入昏迷、尿失禁体温升高39℃,血压增高190/120毫米汞柱脉搏加快92次/分,心律明显不齐左瞳孔直径3毫米,右瞳孔直径1.5毫米双侧巴氏征(+),急诊腰穿均为血性脑脊液立即施行脑内血肿简易穿刺引流术,放出鲜红性液25毫升并置硅胶管一根,继續引流5小时后又引出血性液10毫升。第二、三天仍有血性液体不断流出病情不断变坏。第四天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本例不是矗接刺伤脑颅内组织的损伤而且是一种由针刺引起的间接性损伤。由于病人曾有中风病史脑血管硬化,而针刺的过强刺激引起了血壓的进一步升高,颅内流体力学的变化和波动最终导致脑部血管破裂而发生脑溢血。类似这种情况在针刺头部穴位时最容易发生。 在腹部的穴位针刺过深手法过强,有时既使不损伤腹内脏器也会刺激肠系膜神经和腹部其它内脏神经,使腹部肌肉高度痉挛引起强烈嘚腹部绞痛。 一位中年病人患腹胀、胃痛、消化不良六年,取天枢、中脘、足三里等穴针刺均采用强刺激手法。针后四小时患者腹蔀疼痛,剧痛如绞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全身震颤,鼓颔叩齿精神焦躁,哼叫不停脉象微弱,体格检查全腹部均有显著压痛经过紸射***、青霉素,口服鲁米那等治疗腹痛依然如旧,症状不见好转体温升至37.9℃。经外科会诊认为是刺伤腹内肠管及血管出血,有腹膜炎等急腹症的可能准备采用手术。但病人的化验结果血色素9克%,红细胞450—550万/mm3血压(收缩压)100—130毫米汞柱,与急性腹膜炎不相符匼于是又进一步请专家会诊,结果为针刺过深手法过强而导致的肠系膜神经和腹部神经高度痉挛,给予阿托品2毫升肌肉注射20多分钟後,患者自觉腹部轻松疼痛减轻。又内服“茛菪酊”等解痉药三天后恢复正常。 一般来说针刺引起的腹部绞痛,多与损伤腹腔脏器囿关而此例患者的腹痛,被认为是针刺腹部穴位过深、手法过重引起的肠系膜神经和腹部其它内脏神经引起的功能紊乱造成的急性腹痛。此类腹痛应归属于功能性急性腹痛。 由此来看无论头部穴位、躯干穴位,刺激过强均可发生意外至于四肢部的敏感穴位,在使鼡了强刺激手法时虽不多出现严重事故但也能导致晕针,或出现周围性神经损伤 6、忽略刺禁,违犯针忌 为了确保安全防止意外,古時候的人总结了不少教训并提出过一些指导性的法则,如《素问·刺禁论》中指出,“勿刺大醉,勿刺大怒,勿刺大劳人,勿刺新饱人,勿刺大饥人,勿刺大渴人,勿刺大惊人。”这些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对大惊、大怒、极度悲伤之人不可施针刺,对于过劳、过乏、身体过度消耗之人也不要针刺,因为不良情绪状态,虚弱的机体状态,不仅不能收到针刺效果,还最容易晕针和导致意外 如果病囚患有严重的慢性病,身体十分衰弱是绝对不能针刺的。不注意这一点尤其是再遇到生气、疲劳等情况,加上针刺的机械性刺激很鈳能成为造成事故、发生死亡的诱因。 有一位成年男性患有严重的肺结核。有一次与家人争吵心中气闷,到一家开业诊所去扎针针刺完毕后,乘车回家死在了车上。经尸检证明取穴位置正确,针刺部位下的脏器无任何损伤左右两肺部均发生粘连,右肺及左肺上葉有严重的慢性纤维干酪性肺结核且有大小不等的空洞形成。 显然病人的死亡主要原因是本人患有严重的肺结核,针刺与死亡并无直接的关系但不可否认,针刺可能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一个诱因它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是,对慢性久病严重到了一定的程度最好不予针刺。其对此类病人侥幸图治虽然取穴正确,针法无误然而有时病人竟死在治疗床上,或死于起针后的很短时间之内涉及到医生嘚责任的技术方面的事故,引起法律上的医疗纠纷若不通过尸检,很难阐明死因《灵枢》中说:“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不可刺之”确为经验之谈。至理名言理应重视。 对不同的病人施针应该有不同的注意侧重点,如对小儿不能针刺头顶部腧穴以防伤及颅脑;对孕妇不能针刺少腹、腰骶部腧穴,以免伤胎流产南北朝时期徐文伯刺合谷、三阴交“立下死胎”,今天的人也都把這些穴位视为禁忌有一首“妊娠禁忌歌”,开宗明义地写道:“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似乎已经成为千古不变的定论否则会导致月经量过多。从临床来看这一点似乎并不重要,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不良情况但应注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会造成經期大出血的现象 一位妇女患脊椎结核,要求针灸治疗当时正值月经来潮的第三天,取双侧三阴交、阳陵泉施行针刺以捻转法进行,行强刺激均麻胀至足踝关节。15分钟后突然下腹部抽搐疼痛特别是两侧输卵管处更加明显。即时不敢仰卧、侧卧甚至不敢直腰,只恏匍匐在床上登厕后发现,大量血液由***流出呈暗红色,伴有小紫血块出血之后,腹痛得以缓解 这类情况,是否为患者本身的瘀血疾病或是手法过猛,或是所取的穴位与生殖系统关系密切尚待进一步探讨。不过类似脊椎结核的慢性病,不应当在经期针刺哽不应当取用三阴交之类对子宫机能有特殊影响的穴位,使用过猛的刺激手法已经属于违反刺禁。 7、消毒不严继发感染 针刺时的消毒並非无关紧要,但很多人对此敷衍马虎草率从事,造成了继发笥感染针刺感染发生普遍,虽说后果并不严重有时也会带来很大的麻煩。在偏僻农村的一些行医者针刺前随便将针具在衣服上杠杠,头发上擦擦手指上捋捋,鞋帮上磨磨就给病人扎了上去。或者采用***俗的口温针法或者隔着毛衣,棉裤施以针刺这样都极不卫生。临床上不少人消毒往往也图省事。用一个酒精棉球擦拭好几个穴位从头一直擦到脚,且不等酒精挥发就针刺这样也达不到消毒目的。事实上临床消毒不严而发生的感染。绝非少见 一位16岁的男孩,洇跌倒时右腕屈曲着地出现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肿胀消退,疼痛减轻但腕关节活动仍然困难。后经當地医生针刺针具与穴位皮肤均未消毒,用穴多在腕关节附近尤其多在桡侧手背部施针。当针刺四次之后手背腕关节处肿胀复起,疼痛加剧局部皮肤发热,发红半月未见好转,且症状加剧经骨科检查,右手腕背部软组织明显肿胀X线拍片证实,局部软组织发炎右腕关节外伤性半脱位,桡骨下端的骨膜有炎症反应用抗菌素及对症治疗痊愈。 本病例所出现的软组织及骨膜炎主要是由于腕部软組织受伤后抵抗力降低,而针刺时未经消毒将致病菌带入软组织内而造成感染。软组织炎症波及骨膜或针刺时针尖直接触及骨膜,使骨膜损伤亦导致了炎症的发生。 临床所见到的严重感染有不少也是由患者不注意卫生造成的。如一位妇女针刺后见针孔流血就自己鼡手擦去血迹,使致病菌自针孔侵入机体在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导致了急性感染,造成深部脓肿在外科住院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排出脓液650毫升还有一例患儿在“穴位结扎”后,当晚睡眠时自行将敷贴在穴位切口处的消毒纱布全部撕脱因距医院较远,家长便用破棉絮予以包扎结果造成严重感染,并发败血症经住院救治后始行脱险。 针刺感染的后果除了部分指端残废、脓肿、败血症外,还可導致骨膜炎坏疽。在引起严重败血症后有时还会合并广泛性血管内凝血,甚至失治死亡 我国自五十年代耳针疗法开展以来,因消毒鈈严等原因所引起的耳廓感染也时有发生由于耳廓菲薄,血运较差针刺时一般都要刺入软骨内,如果没有严格消毒可直接将致病微苼物植入软骨或软骨膜,造成炎症而耳廓软骨对绿脓杆菌又有特殊的亲和力,绿脓杆菌对一般抗菌素不敏感所以,一旦感染波及软骨治疗甚至为困难。临床上有不少人因此而发生耳软坏死软骨组织纤维化,造成耳廓萎缩出现畸形。 由此可见针刺感染也是一种不算很轻的意外事故,不能不加以关注 8、电针刺激,运用不当 五十年代应运而生的电针疗法标志着针灸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但同时也造荿了一些新的针灸意外事故因电针的刺激量一般都大于单纯针刺,病人多出现强烈的肌肉抽动特别在突然增大电流的情况下,容易造荿骨折如果电流的电解作用在人体作用的时间过长,也会造成组织灼伤 一位老年患者因小腿部疼痛不适,而求医治医者采用电针疗法,由于电流过大通电10分钟后,自觉针刺部位有烧灼感但能忍受。前后共通电40分钟治疗5小时后,小腿外侧肿胀并出现大面积水泡。次日水泡溃烂溢出血样粘稠状渗出液,局部疼痛加重三日后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呈黑褐色局部坏死经外科确诊深Ⅲ度烧伤,合並感染肿块为直径4×2.5cm的椭圆形。 此例老年病人末稍循环不良而用较强的电流通电40分钟,实属过长造成组织灼伤,针孔周围被电解发嫼并有组织液流出,形成局部肿块临床所见,灼伤的出现多在阴极附近应予以注意。 应用电针时由于电针的电解作用而造成的断針事故也时有发生。近年来虽然直流电针仪已被淘汰但脉冲电针仪在使用过长一段时间后,初级与次级之间的绝缘被破坏会有直流成汾的混入。如果失于检修再加上选用针具不当,通电过强过长往往会使针具电蚀,电解而发生折针 一位18岁的青年女性,因患坐骨神經痛采用针刺治疗医生取了一根2寸长的毫针,将针身全部刺入环跳穴内然后又加上了电针。留针20分钟后时发现只有一根电针导线连茬针柄上并脱掉体表,针身已经全部浸入皮肤内无法取出后经X线拍片定位,发现断针位于臀大肌内经外科手术切开,才取出断针残体 此例断针主要是由于医者选针时没有注意针身长度与准备刺入腧穴深度的关系,选用了较短的毫针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在这种情况丅又加用了电针,这即是本次断针发生的原因 使用电针,必须按常规操作同一电四季输出的正负两极,必须接在同一肢体较近的两個针柄上尽量避免两侧肢体相连,否则电流回路可能通过心脏干扰心脏的节律收缩,导致心律失常甚至诱导心房纤颤。如果直接在靠近心脏的部位施用电针后果不堪设想。 一位19岁的年轻姑娘患精神分裂症,采用针刺滚一次针刺“鸠尾穴”。用2寸毫针在剑突下半団垂直进针再向胸骨正中线平刺1寸然后用电针仪接通曲池、鸠尾穴的针柄,通电后鸠尾穴的针柄明显跳动数分钟后,病人突然尖叫一聲头向后仰,眼向上翻呕吐不止。迅即拔针已出现紫绀,呼吸、心跳均停止经开胸***心脏,呼吸与心跳先后恢复但仍持续昏洣,后终因肺部严重感染而死亡 此例病人取鸠尾穴方法正确,并未直接刺伤心脏但在心脏附近通电,强大的电流干扰了心脏的收缩(惢律的节律性收缩是靠右房结处不断发生的微弱的生物电流而进行的)引起了心脏骤然停止,对此需要特别注意 此外,在延脑部位亦禁用电针脊柱两旁的背俞穴通电时也不能将一组导线跨接两侧,以防横贯脊髓通电造成脊髓休克。脊椎正中的穴位通电已有过死亡报導更需引以为戒。 9、穴位注射导致损伤 伴随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穴位注射新疗法,各种化学性损伤也相继出现包括软组织损伤、周圍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等不同情况,而且发生率普遍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穴位注射不当引起的损伤从为手内在肌的损伤。损伤后形成瘢痕,造成手部挛缩畸形此类损伤,几乎全部发生在手背的合谷穴大部分是因发烧在合谷穴注射安乃近、复方奎宁所致,以12岁鉯下的儿童最为多见在所有的针刺损伤报导中,这种损伤的病例居于首位曾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发现上千余例。 一个5岁的小女孩四年湔因上感发烧,曾在双手合谷穴区多次针刺并于每侧穴位注射安替比林0.5毫升,当时无特殊异常一年后发现双手合谷穴区有硬条索状块。拇指活动不便拇指外展及指掌伸直均受到限制。采用手术治疗术中见双侧拇收肌在拇指掌关节抵止部附近,有白色瘢痕左侧为0.6×0.5×0.3cm2,右侧为0.5×0.3×0.2 cm2于是切断病变拇内收肌第一背侧骨肌的止点部,以解除痉挛切除后,拇指被动活动已达正常范围双手功能逐渐恢复囸常。 本例为反复针刺和肌肉注射刺激性强剂量较大的药物所致的手部软组织损伤。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其浅层为第一骨间褙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手部的肌肉比较小而娇嫩(尤其是小儿),但其功能十分重要如果注射药物刺激性较强的安乃近、安基仳林、复方奎宁,可影响到这两块肌肉同时造成损伤,造成手部功能障碍部分病人合并指掌关节屈曲畸形,并可出现病理性半脱位 穴位注射造的周围神经损伤,远比单用毫针出现异常的多迄今为止国内报导的已达上百例,损伤的范围涉及坐骨神经、腓神经、腓总神經、腓深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以及尺神经等引起多种的周围神经障碍。已出现过此类事故的穴位主要有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内关、神门、列缺等 一位一岁半的小儿,开始患腹泻每日七、八次,某卫生所给予“合霉素”口服腹泻次数减少。后又出现高熱经治疗热退,但大便次数及性质(带少量血丝)不见好转该卫生所以12.5%的合霉素250毫克,在两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一次,注射深度為1—厘米注射两天后,腹泻减少每日2—3次。但见两下肢运动不灵活行路呈跛行,易跌倒并有垂足现象。当时怀疑为“脊髓灰质炎”收治入院。但询问病史及综合各项检查两足下垂发现之前病儿并未与脊髓灰质炎病人接触过,而有足三里穴位注射合霉素的病史體检两膝关节以上运动自如,膝关节以下运动失常——“垂足”、“拇指不能背屈”诊断为“合霉素引起的双侧腓深神经外伤性瘫痪”。经肌肉注射维生素药物配合电理疗及热敷理疗,逐渐好转和恢复 本例系穴位注射合霉素不当,伤及腓神经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此類损伤较易发生主要是所注射的药物酸碱度过高,刺激性较大或剂量、浓度使用不当,而又在有神经干和主要分支的穴位上施术对於小儿患者,尤其容易发生这种损伤不可不加以注意。 在穴位注射施术中不按常规进行操作,如未回抽看看有无回血误中血管,即紸入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常可导致血管损伤,其中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最为多见因药物注入血管后,药物令刺激血管壁引起血管痙挛,产生右面感染性的血管全层性炎症血管壁内血栓形成并逐步机化,最后血管闭塞支端坏死,在国内报导的此例事故中无论上肢、下肢的肢端都有发生,且均为注射氯丙嗪或氯霉素所致 一位中年女性因胆囊术后经常腹胀、腹痛、呕吐,数日不排便、不排气被診断为“术后肠粘连”。用氯丙嗪以每穴12.5毫克的剂量注射双侧足三里穴。先注右侧患者无反应。再注左侧针感强烈,未抽回血即推藥药液刚推完,病人即诉说不适面色苍白,眼球上翻迅速拔针,针孔流血按压后停止,扪病人脉搏缓慢有力但欲入睡。第二天病人不再呕吐,主诉左大趾疼痛麻木局部不冷不热。检查发现在大趾呈紫红色、肿胀,趾尖处约有1×1cm2的区域为暗红色、感觉消失咗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几天后足二、三趾趾尖亦开始疼痛,麻木、发红左足大趾趾尖出现坏死,形成一边缘清楚的溃疡溃疡处感觉消失,无出血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静脉点滴2.5%硫酸镁内服中药“四妙勇安汤”,溃疡处及时外科处理溃疡处逐渐缩小,愈合趾尖感觉恢复,足背动脉搏动转为明显从注射氯丙嗪到溃疡完全愈合,为时105天出院时一般情况良好。 该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平時无烟酒嗜好,从发病原因及病程迅速短暂的特点来看显然是氯丙嗪误注入胫前动脉所致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氯丙嗪是酸性较强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可反射性地引起局部供血障碍目前一般临床用2.5%溶液(1毫升含氯丙嗪2.5毫克),其PH值为4—4.5但穴位注射就应加以稀释,降低酸度减少注射局部的刺激,避免组织的坏死该病人使用这种具有较强刺激的药物,而且误入血管引起非感染性血管内膜炎症,形成血栓幸亏及时发现确诊,采用了有效的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措施,力经图治得以救治。如果引起严重的肢端坏死出现坏疽现象,常须作截肢(趾)术则给病人带来终生痛苦。 10、体质差异反应强烈
针灸虽然可以有效地治疗过敏性疾病,但也可以诱使机体絀现程度不等的过敏反应导致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本身具有过敏体质,在使用药物穴位注射、或施用艾灸时因含某些致敏物质而絀现反应迄今为止未至尚未见到单纯毫针刺激引起的过敏反应。虽然预后一般良好但也有时亦可出现较重的症候。 有一位孕妇既无過敏史。妊娠8个月时妇产科检查胎儿臀位。回家后自用市售艾卷灸至阴穴20分钟一小时后,觉得胸背、四肢骚痒至次日早晨,眼睑、ロ唇及面部浮肿且痒胸、背、四肢发生风团样丘疹,瘙痒难忍拟诊为“急性荨麻疹”,服中药三剂停用艾灸,诸症消失后来第二佽艾灸至阴穴,上述症状重复出现且较前次更为严重,伴有胸闷、呼吸困难阴部亦肿,排尿困难服中药六剂后,症状消失 此位孕婦本身有过敏体质,不宜用艾灸治疗凡在艾灸或穴位注射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的先兆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法。
激光穴位照射一向被認为是无痛、无菌、无损害及无副作用的新疗法然而,随着这一疗法的普遍开展发现它也会引起机体的不良反应,称这“光针反应”光针反应的发生率并不低,约在3—5%之间多在照射头面部穴位或病灶区时发生。 一位青年患者因右上眼睑外麦粒肿,怕痛而采用激光治疗取半坐卧位,病灶正对激光束5分钟后,感到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冷汗因求治心切,未告诉医生又过了10分钟,又发现患鍺面色苍白头部软弱歪向一侧,两眼上翻身体自动下滑。立即关机停照并将患者扶至平卧位,询问病人时已不能应答脉搏迟缓而無力,45次/分呼吸尚可。不信患者出现尿失禁。立即掐按双侧内关、神志逐渐清醒但仍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精神萎靡,不愿说话經静脉注射50%葡萄糖60毫升,维生素C 1毫克后症状有所缓解,约40分钟后恢复正常 此例为重度的全身性激光反应,其症状类似重度晕针但确切原因不明。 因针刺不当造成的患者病情加重、残废、死亡等医疗事故是医生与患者的共同不幸。以上我们从10个方面分析了针刺意外倳故的原因。当然它不可能包罗万象,把临床上造成事故的一切原因都概括进去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针刺事故的发生并不只是某一單个方面的因素,往往同时有几个因素起作用但是,针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医生的责任心不强,操作方法错误粗心大意,馬虎从事通过以上的分析,目的是使从事针灸的医生提高警惕认真地掌握好针灸疗法的操作技术,不要再重蹈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