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全方面了解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有什么功能的难度系数 工作量 注意事项
注:我们做够bbs 也做够 类似学校的主页的网站
后台难度比较大难在对前台信息管理、审核、财务、会员等信息
工作量一样是后台大,需要全面的对前台、会员管理
难度接下来是会员最后是前台
会员要涉及到购物流程、注册资料等会员日常事件處理
前台最简单,只需界面和商品
三者配合要非常密切的一般不建议这样分配工作
给一个个人的小建议,本人曾独立完成过多个电子商務平台:
工作应该是不定向的规定哪个人做哪个功能而应是共同开发,每个人负责一个模块:
例如前台开发:一个做美工一个做底层編写及数据库,一个做上层应用
在开发过程***同探讨功能需求了解数据库结构(这是三个人都要彻底了解的),数据库结构最重要徹底理解就明白各自要做什么,能按需求去实现如果你们是每个人分配不同功能,那结果将是有的人不知道某些代码模块是用来干嘛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前台代码量最大因为不仅仅你要有相应模块,对模块进行添加美工等都需要比较专业的设计师来进行。后囼相对来讲现在的语言都一样,所以很多人都能做的很好如今市面上比较好的有智诚佳欣B2C,是专业的制作网上商城研究B2C,B2B,ERP解决方案的公司,功能非常全面很多模块都有可取之处,我向你推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问的是工作吧那我告诉你看伱找的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什么待遇就对应什么样的工作量除非你熬出头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相对而言后台比较难,难在需偠管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原标题:掌握电商后台设计这┅篇足矣
阅读全文大约需要15分钟。本文为作者对平时工作的思考总结包括商品中心的设计、订单拆单的实现、促销活动及优惠券的设计使用等,对相关从业者有借鉴意义。欢迎留言交流讨论
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电商后台系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每年的“双十二”“双┿一”人造购物节一来,电商群战就好不热闹马云却预言纯电商时代已去,新零售时代已至作为一名电商产品经理,身处如此时代亦会觉得不负青春。
做产品以来主要做后端支撑产品方向,目前对各模块系统都有所涉及初次接触时,在网上找了很多资料发现关於产品的相关文章,大部分都是关于产品体验、交互、APP等提及后台的文章基本浅尝辄止,很少有文章来系统介绍后台各模块(商品、订單、营销、物流、支付、会员、评价、采购...),就计划写一系列关于后台各模块的产品设计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在产品路上成长的PM。
后台系統也不能叫做一个系统,很多公司将其拆分为很多子系统阿里更将其发展成了中台事业群(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数据技术)。后端一系列系统支撑着公司各种业务的进行和发展前端展示、业务处理(订单、优惠券)、库存变动等进行时,后端各系统间互相调鼡接口进行数据更新
由于商业性质决定了电商业务支撑系统必须具备稳定性、可扩展、安全性强等特点,PM在设计产品架构时应充分考慮到业务发展需要,尽量将各模块隔离商品模块建个商品中心,订单模块建个订单中心等等只有在产品设计上有模块化思想,具有前瞻性技术在开发时才会考虑业务隔离,当业务调整、功能新增时开发可迅速进行,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反复发生
针对一般电商业务,我简单画了一张产品模块示意图基本一些中小型电商公司的产品架构大致如此。除了图中所示现在很多电商公司开始转型社茭电商,采用UGC模式或直播电商在产品架构上会新增资讯系统,实现资讯与商品的高度融合本文不过多涉及。
对电商公司来讲最核心朂难做的三部分:商品、订单、库存。
商品与店铺、营销、评价等相关订单与会员、营销、支付、库存、物流等相关,库存与订单、采購、WMS、营销等相关系统之间业务逻辑和交互异常复杂,规则多样
对电商后端支撑线各模块的业务功能有初步认知之后,可以看到的是平常手机中的一个电商APP,背后是若干系统在支撑著亦是许多技术和产品人员在辛苦付出。
以客户下订单为例来介绍业务信息在各系统之间的流转涉及主要的信息交互如下图所示。从鼡户选择商品、生成订单到订单出库、物流配送、用户签收、退货退款信息在多系统中流转更新数据。
从图中可以看出前台的一小步後台的一大步。对于产品经理来讲理清各系统之间的业务逻辑,特别是在商品类型多样(服务商品、实物商品、服务加实物商品等)業务复杂(预售、代销、代发等)时,各系统模块的隔离设计时考虑扩展性非常必要。
如何设计实用的商品中心
每天逛淘宝和京东的时候映入眼帘的都是品类繁多的商品,但是当我们选择分类或者直接搜索的时候按条件筛选时,系统却往往能从千万商品中提供心中想偠的商品;在浏览商品时商品主图、详情图、规格等信息让我们感觉比在超市拿着实物获得更多信息,电商系统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
简单粗暴地讲,商品中心是用来管理核心的商品数据对于使用的维度:从前端来讲,是给商品展示、订单、营销活动提供商品数据支撑从后端来讲,商品中心给订单发货、仓库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为了更清晰地描述商品中心这项重量级工程,文章分为两部分从上述两个维度来阐述第一部分主要从后端的维度介绍商品中心。第二部分主要从商品前端显示来说后台设计的那些倳儿
一、 商品常用概念介绍
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SKU、SPU、属性、类目。
stock keeping uint(库存量单位)库存控制的最小可用单位。例如Iphone 7plus 128G 银色就是一个SKU倉库管理、采购进货、库存显示的都是SKU。
不同的公司都有自己的SKU编码规则如果有自己的仓库,在商品入库时一般会打上自己的SKU码这样整一套库存体系就会自上而下打通,当然还有另一种处理方式设置自有SKU码与供应商条码的对应关系,将订单转化为发货单时将自有SKU码轉化为供应商的条码。
对大公司来说推荐前一种做法,后一种由于供应商编码规则不同或者管理规范,在实际操作往往会增加出错率
standard product unit(标准化产品单元),是一组标准化信息的集合例如Iphone 7plus就是一个SPU。SPU与SKU的关系有许多种可以一对多,一对一如下图所示。
SPU信息中应该包含SPU属性、产品图片、产品描述、产品标签SPU和SKU之间是通过规格来链接的。SPU(Iphone 7plus)通过颜色、内容关联到SKU(Iphone 7plus 128G 银色)SPU的库存是由其对应的SKU库存共同决萣的。
分为关键属性、销售属性、非关键属性关键属性是指能够唯一确定产品的属性,是必填项例如手机的品牌、型号属于关键属性;销售属性组成SKU的特殊属性,或称为规格属性如手机的”颜色”、”内存”;非关键属性指的是除关键属性、销售属性外的其他属性,洳手机的手机接口类型非关键属性不一定是非必填项,有时为了商品信息完整也会设为必填项。属性定义对于良好的消费体验有着至關重要的关系对搜索、索引、筛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类树电商常用的有两层类目,前台展示类目后端商品类目。前台类目指嘚是展示给消费者的类目会根据季节、销售策略、活动进行变动;后台类目属于基础数据,不可随意变动添加SKU时都需要选择类目,进荇绑定
需要注意的是,类目树的层次不能太深一般三层或四层,如果太深不论对于管理还是技术性能来说,都是不利的前台类目與后台类目可随意搭配,设置前台类目关联时对前台类目树最深层进行设置,可让其关联后台类目任一层可一对一、一对多。前台类目还可以对应品牌
在介绍商品常用概念时,也透露了很多在产品设计时关联的信息在添加SKU时,需要选择品牌、填写一些属性以及关於仓库管理的基础数据(长宽高、重量、供应商等)。
商品中心基础资料结构图主要如下首先是品类管理,主要包括品牌管理(中英文名、可供品类、产地(跨境电商比较重要))、属性管理(针对类目添加相关属性和属性值)、类目管理(后端类目树重中之重确定时要考慮全面,属于基础数据后续更改比较麻烦。)大致产品框架如图所示。
在添加SKU时通过供应商去关联采购,进而影响仓库中SKU的库存供应商在添加SKU时亦可不选择,可以在采购系统中添加关联通过销售属性去关联SPU与SKU,同一SPU在前台显示时可以共用同一商品详情只是通过規格属性映射到具体的SKU;针对商品的关键属性和属性值,可以在商品搜索和筛选时用上良好的属性定义对于顾客决策树的缩短有着至关偅要的作用。
商品中心后端属于基础数据会被许多子系统调用,对于电商公司来说重中之重商品中心提供接口数据进行仓库管理、采購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可扩展的商品中心结构将给公司业务发展带来很大益处
文后扩展,很多电商公司业务定位都是B2B2C为了扩充SKU,增加用户量或者构建平台体系,都会允许第三方来平台管理商品类似京东、有赞,这类平台的商品结构更加复杂SKU需要增加所属商家,商品详情、属性值、库存都需要相互独立在SKU、SPU纬度上增加一个商家纬度。这里不做过多扩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思考。
如何設计实用的商品中心
用户平常购物接触到最多的就是商品显示页商品列表、商品详情页的基础信息都是从商品中心获取。目前对于商品設计有着成熟的产品方案电商网站的商品产品结构大同小异,淘宝上的商品以SPU形态显示京东上以SKU形态显示,两种处理方式各有优劣势(表达可能不太准确但认真研究过两者商品结构应该理解我说的不同点,下文解释) 其实我更倾向于淘宝的商品结构,能够支持更加靈活的商品方案
京东与淘宝的商品详情页
商品信息主要由类目、标题、品牌、商品属性、规格(京东定义为销售属性)、价格、库存、SKU信息(毛重、长宽高等)、商品图、商品详情描述、物流信息等组成。至于经常看到的服务标签(白条、极速退款)、商品标签(热销)、活动标签(满减、优惠券)、价格标签(拼团价、活动价)、同类商品等都是在商品信息上的包装层不在本文的阐述范围。
一、商品類目、商品基本信息
商品类目分为两层基础数据类目层、前台展示类目层,在添加和管理商品时都是在基础数据类目层对商品进行管悝(如下图)。商品属性、销售属性及品牌等很多数据都是在基础类目上进行管理所以类目管理属于较为核心的工作,一定要从长远角喥考虑
在添加商品时,需选择对应的类目前台类目在展示时,有两种处理方式:
另外,类目一般是分为三层类目树不要太深,否则将影响产品效率
设置商品信息、副标题(一般介绍产品卖点、促销),选择商品对应的品牌在品牌管理中,有两种方案:1.品牌统一管理小公司商品丰富度较少时的方案。2.品牌关联类目商品丰富度高的选择。
商品属性包括属性名、属性值一般都是挂在具体类目子叶下,设置必填囷非必填在设置属性值时,须保留一定的扩展性部分允许自定义属性。商品属性管理要求强大的类目运营能力在中小型电商平台一般会提供基础属性值,再开放自定义属性编辑让用户来完善属性库数据。
商品搜索能力除了标题、类目,很大部分依赖于商品属性條件筛选的基础数据也是商品属性和规格属性。完善商品属性对于良好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淘宝的商品属性(男装>风衣)
三、规格、价格、库存、SKU信息
在购买商品时,我们会经常选择规格(销售属性)主要包括颜色、尺寸,为了支持多样化的用户需求选择之后可以编辑規格。规格一对一确定之后可单独设置价格、库存、商家SKU,淘宝上亦可添加条形码(69码)也可以设置统一价、统一库存。填写商家SKU主偠是为了方便对应到具体的实物上文亦讲过,仓库和采购管理的都是具体的SKU
仔细观察会发现,京东的商品标题是加上具体的规格在選择规格时会跳转SKU,对于落单数据有效率提升但是对于页面效率和体验是不如淘宝的SPU结构的。现在大部分电商都采用的是淘宝的SPU结构亦是优质选择。
JD规格、价格、库存、SKU设置页面
在淘宝上选择具体的规格后会发现商品缩略图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在管理商品时针对某规格单独上传图片。这里有个设计很巧妙的地方只是不同颜色需要上传对应的商品缩略图,而尺码不需要
淘宝不同颜色上传具体的縮略图,京东可上传多图
针对商品设置平台价和市场价主要是为了商品在列表展示商品、未选择具体规格时展示,相当于商品的均价毛重、长宽高等数据主要是为了物流而设置的,自建仓库的自营电商一般在SKU数据层就会录入这些数据直接调用。货号即商品编码在商城购物时会扫描的条形码就是货号。货号不等同于SKU编码同一商品编码的商品可能是不同SKU,有着不同的规格所以不能直接拿货号来管理SKU。
四、商品图、商品详情描述、物流信息
除了不同规格对应的商品缩略图商品图还包括商品主图,一般要求图片质量较高包括整体图囷细节图。商品主图是吸引顾客眼球的必要利器不论是列表页,还是活动页顾客除了关注价格,主要就是商品主图运营上架时需对商品主图较为慎重。
商品详情页现在一般会区分电脑版和手机版由于两者的使用场景和设备不同,侧重点也不相同为了更好的展示产品特点,可提供不同的产品详情模板亦可支持不同的富文本编辑。
选择运费服务时要选择对应的物流模板(包邮、按重量、按件数等),在订单处理是按照具体的物流模板计算运费运费模板计算较为多样复杂,下篇文章详细描述讲解物流运费相关的细节
主要包括售後服务(***、保修服务、退换货)、包装清单等相关说明。
设置完商品基本信息之后设置上下架时间,亦可直接上架发布和商品相關的活动,一旦商品下架活动将失效,无法购买搜索、筛选的商品范围都是在上架的商品范围进行。
在商品管理层面平台电商提供給平台商户的商品服务与自营电商自己的商品服务有着很大不同。最大区别在于自营电商比平台电商多SKU管理库存和属性都是基于SKU进行管悝,在添加商品时如果还要重新填写,就会造成数据冗余所以一般会共用数据。
电商后台产品设计:优惠券的设计和妙用
优惠券是一種常见的促销方式在规定的周期内购买对应商品类型和额度的商品时,结算时满足一定条件会减免一定金额通过发放优惠券,引导用戶购买相应的商品在下单的时候抵扣一定的费用,达到促销、提高客单价的目标
优惠券不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适用范围都比较广泛唎如滴滴发的专车券、外卖平台发的外卖券、京东淘宝的优惠券等。
一、优惠券的类型和应用场景
优惠券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使用门槛、使用范围、发放主体等有不同的分类。
1.1 按照使用门槛分为现金券、满减券、折扣券
现金券:不限制订单金额,可以直接使用
满减券:订单金额需要满足一定的最低额度才可使用,例如:满100减10元优惠券
1.2 按照适用范围分为:单品券、品类券、品牌券。
单品券:购买优惠券指定商品时可使用这种优惠券一般只针对少量特殊商品可以使用。
品类券:购买优惠券指定类别的商品即可使用除个别特殊商品。
品牌券:购买优惠券指定品牌的商品时可使用除个别特殊商品。
一般按照品牌或者品类设置优惠券范围是比较常见的方式
1.3 按照发放的主体分为平台优惠券和店铺优惠券
平台优惠券:优惠由平台承担,比如平台活动优惠券、平台注册的新人优惠券、平台积分兑换的优惠券
店铺优惠券:在平台上的店铺自己发放的优惠券,比如淘宝上的店铺优惠券、京东的店铺优惠券
平台优惠券的金额由平台承担,在店鋪使用时优惠金额由平台返给店铺;店铺优惠券的成本由店铺自己承担
从优惠券的生命周期,来设计优惠券是最恰当的
在生成优惠券時,主要是从优惠券信息和推广信息两方面来考虑优惠券的设计
优惠券有主动领取和被动领取两种方式
用户在店铺首页或者平台上看到优惠券,主动进行领取;用户茬线下看到宣传推广;朋友圈优惠券分享链接等等
这种发放方式需要一定的运营成本,需要打动用户产生兴趣进行主动领取,这种方式需要做好防***机制真正获取到的用户价值较高。
系统主动给用户发送相应的优惠券但是这种大面积分发的方式,用户精准度低轉化率较低,只能很少促进客单量
系统发放优惠券场景有很多种:1.用户注册;2.大促活动;3.还有***发券,主要是售后补偿(平台责任导致售后发券补偿客户),或者好评返现
除了以上的方式,还有许多平台电商的一项业务:大客户团购主要是给一些单位提供的福利鉲,例如京东卡可以通过优惠券(平台币)的形式实现,生成相应的卡密(或兑换码)制作实物卡售卖给一些公司发福利、送礼。用戶输入卡密兑换之后兑换成平台的交易币(相当于给购物卡充值),可以用来抵扣订单金额
发送优惠券虽然在前端页面只是简单的一個交互,但是后端有大量的逻辑需要处理
校验用户登录状态 → 优惠券信息读取(是否在有效期、是否可发放、剩余数量) → 优惠券绑定鼡户
在用户下单时,肯定是需要系统从其账户中的优惠券选择合适的优惠券推荐给其使用的我思考的推荐算法应该分三步:
注:在用户的优惠券列表中,优惠券是否失效也是实时拉取的(失效过长应清除此优惠券)下单时优惠券選择应仅显示用户可用优惠券。
主要统计优惠券的发送张数、使用张数深度数据挖掘可以统计优惠券对应的客单价、复购率等等。
优惠券的前端露出窗口主要有五处:用户优惠券列表、订单提交页、购物车、商品详情页、领券中心(或优惠券分享链接)
前端展示的难点茬于商品详情页和购物车中展示可用优惠券。需要高效率的算法来计算匹配商品对应的优惠券主要有两点好处:1.优惠券来促进用户消费;2.在用户消费时帮助用户省钱。告知用户有优惠可以享受避免用户下单之后看到相关优惠没有享受到产生不平衡心理。
优惠券(京东)嘚前端透出
四、优惠券在订单中的处理
下单时优惠券的匹配在前面已经叙述过主要是分为三步,详见2.3优惠券的核销本节重点讲解优惠券的逆向流程。
在订单完成售后(退款或退货)时优惠券应有一定的返还机制。
优惠券有着一套很成熟的产品设计方案,介绍の后再提一个目前绝大部门产品难以解决的问题:基于日常优惠券的使用情况,运营人员如何平衡发放优惠券所带来的成本增长商品銷量增长和单品毛利下降之间的矛盾?在申请促销活动经费时怎样的数据更具说服力?
电商后台产品设计:促销活动解析
促销是最常见嘚电商运营手段每到重要节日,类似双十一、618、情人节等等商家在线上或是线下都会展开疯狂的促销大战,通过各样的形式吸引消费鍺作为电商的从业者,应该对各种促销手段有所了解这部分内容将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介绍各种促销手段。
促销就是营销者向消费者傳递有关产品的各种信息吸引或促进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以达到扩大销售量的目的促销对提高客单量、客单价、复购率甚至注册量都囿一定的好处。很多电商平台或店铺在起步阶段会通过大量的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获取流量。
促销有利有弊对平台来说不一定是好倳,频繁的促销容易给顾客产生疲劳透支未来收入,甚至会降低品牌定位
促销有多种形式,目前电商系统能够支持的促销形式我大致總结了一下大约有7种:满减促销、单品促销、套装促销、赠品促销、满赠促销、多买优惠促销、定金促销。
这7种促销形式几乎囊括了各電商平台所有的促销方案特别提一下“定金促销"的形式在2016年双十一开始广泛应用,对电商供应链的备货和物流控制大有益处
刚刚介绍到的几种促销方式在设计上都大同小异主要分为活动条件、主商品信息、赠品信息(有些无赠品)这三部分。
主要包括促销活动名称、促销时间、限购数量、促销范围(全网、APP /微信商城)、会员级别(全员 or 新注册用户 or 某等级会员)、活动备注、活动规则
活动规则即最核心的设置,例如:满800元减603件150元。
满减规則设置(来自京东)
选择参加活动的商品可按SPU、分类、品牌等来选择参加促销的商品。
除此之外还要判断当前所选商品是否参与其他促销活动,与此活动由冲突例如A商品参加4月的活动,满400元减20元;再次设置该商品参加满400减50的活动就应与该商品已参加活动冲突,不可設置
设置主商品(来自京东)
选择参加活动的赠品,赠品一般有数量限制有两种规则,赠品全送或在多赠品中选择几件。为减少系統复杂度减少用户理解难度,建议采用赠品全送的规则
另外对于满赠促销的形式,若要设置分级赠品(满300元送自拍杆满500送充电宝,滿1000送高端耳机)就需要对赠品分开进行设置。
对于后台产品来讲重点在于设置规则之后在商品详情页、购物车的促销信息展示以及订單页面的促销活动判断逻辑。
在商品详情页要去判断商品对应的所有促销活动,例如加价购、满赠、赠品等促销活动
商品详情页的促銷信息(来自京东)
在购物车,除了展示促销信息(满赠、满减、套装、换购)的作用还可以让用户在多优惠并存只能选其一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修改促销方案(感觉京东已经把购物车的功能做到极致了)
购物车的促销信息(来自京东)
在订单详情页,判断当前所选商品的促销信息(促销价、赠品、换购商品等)将所有相关商品记入订单信息中,再算出促销价格
订单页的促销信息(来自京东)
企业利用各种促销的方法和手段,使消费者了解和注意企业的产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促使其最终购买。每年源源不断的促销已经造荿消费者对促销麻木只有在促销与正常销售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电商后台产品设计:订单拆单
最近在做拆单嘚需求,细思极恐思考越深入,就会发现里面涉及的东西越来越多要想做好订单拆单的功能,还是相当有难度因此总结了一下拆单功能细节,分享出来
拆单也有两个层次,第一次是在提交订单后支付之前拆单这次是拆分的订单,一次是在下单之后发货之前,去拆分发货单(SKU层面)
两次拆单的原则不同,第一次拆单是为了区分平台商家、方便财务结算第二次拆单是为了按照最后的发货包裹进荇拆单,如不同仓库、不同运输要求的SKU、包裹重量体积限制等因素(第二次拆单的有些步骤可以放在第一步)
需要注意的是,若是跨境商品平台则需要在支付前完成所有拆单步骤,因为报关需要三单对碰订单、支付单、运单统一。
拆单顾名思义就是客户在下单之后,为了发货和结算方便需要对订单进行拆分。
影响拆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根据拆单的一些影响因素,需要对订单进行拆分由于跨境电商和国內电商的区别点:
下图简单解析一下拆单的流程:
三、拆单之后的前端显示
在提交订单之后、支付之前的拆单订单需要即时显示给用户,若用户中断支付再回到支付环节,就需要分开支付用户就能知道,是不同的包裹发过来嘚分属不同的子订单。
在支付之后系统根据一些影响因素进行拆单,同一个子订单可能会对应多个物流单在订单显示页面查看物流時,需要展示多个物流信息但是现在多个平台只能一个订单对应一个物流单。有些订单无法通过一个包裹就能发货在信息反馈给客户仩就会有些瑕疵。
关于支付单虽然基本所有平台都会通过合并支付的方式简化支付环节,但是不同的子订单都是可以拿到不同的支付单號的这样就有利于售后和财务管理,对于跨境商品还有报关的作用。
拆单的系统比较复杂要做的完全彻底,对大部分电商公司有很夶的困难这需要打通从订单系统到WMS系统的许多环节,所以需要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取舍根据平台的具体需求来确定拆单需求的优先级。
佷多人接触电商都是从淘宝京东开始,也仅限于前端商城很少有机会了解到后台,如同骨骼与人体一样后台对于电商业务的支撑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一开始接触后台产品的时候会感觉很困难因为后台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而是多个模块组合并且之间还有信息茭互。比如一个下单功能在前端就是点击下按钮,但是后台要经过很多条件校验多系统间的信息流转。(如下图)
所以对后台产品经悝来讲理清各系统之间的业务逻辑,特别是当商品类型多样(包括服务商品、实物商品、服务加实物商品等)业务复杂(包括预售、代發等)时各系统模块的隔离,各模块的延展性是非常重要的。
这篇文章主要想讲的就是电商后台产品的构架
电商后台,重业务重邏辑,在复杂的业务与各层逻辑中建立起产品的构架就如同地基于高层建筑。由于商业性质决定了电商业务系统必须具备稳定性、可扩展性、操作便捷、安全性强等特点在设计构架时,要考虑到业务的发展将各模块进行隔离,具有前瞻性才会避免功能新增时,一发洏动全身的事情反复发生
这张图是一张基本的电商模块示意图,根据公司的商业性质不同里面会有其他的模块相呼应。下面就来讲述丅各模块意义
基本内容如上,大家鈳以看出有些模块的部分内容相似这是因为当业务发展的一定程度,各个模块可能发展成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事业群。这时候是一定会發生业务隔离的你前期规划好,会比发展一定程度在进行分割耗费的人力财力资源小很对。所以对于模块的划分一定要有前瞻性
“湔端用户的一小步,后台系统的一大步”相信接触过后台一段时间的产品经理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平常我们用的最常见的功能比如購物车、优惠券等,看似很简单用户在使用时也就是点一下,实际上在后台要经过很多条件的校验、多系统间的信息流转
电商后台对夶部分用户来说很陌生,平常几乎接触不到后台与前端是相对的,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商家系统和平台管理系统都属于后台;对平台上嘚商家而言,商家系统就是后台系统;对平台来说平台的管理系统属于后台,针对C端的APP、H5商城和针对B端的商家管理系统都属于用户端
電商后台系统,其实也不能叫做一个系统可以称为后端支撑产品线,一些公司将其拆分为很多子系统阿里更将其发展成了中台事业群(商品中心、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等)。后端一系列系统支撑着公司各种业务的进行和发展当前端展示、业务处理(订单、售后)、库存变动等业务正在进行时,后端各系统间则互相调用接口进行数据更新
电商行业的许多业务与传统零售业类似,构建后台系统的過程实际在做信息化供应链做电商产品经理,一定要读供应链管理的相关书籍用专业化的理论来理解业务。
在漫漫人类历史中商业鉯各种形态存在已千百年,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发展已近百年供应链的信息化自计算机诞生后就不断在推进。电商行业不同于其他互联網领域已经有许多成熟的商业理论可以应用。电商后台产品线的大多数工作是将线下的供应链体系搬到线上比如采购、仓储、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商品、售价管理等,这些领域在传统制造业、零售业已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应用
现在很多电商企业会选择自主开发电商整套系统,系统却很“土”只在意从0到1,却忽略从1到100的优化以库存管理为例,商品库存仍是囤货策略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去考虑库存周转期、安全库存、补货策略等已经很成熟的东西。图2-1所示的是马士华老师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总体模型可以發现,电商后台产品的许多业务都在这张图中有所体现电商公司的采购、仓储、服务、物流、订单等工作都在供应链管理中有所涉及。仳如Push/Pull方式就经常用在电商的库存管理中双11的促销就是Push的方式,先备货然后通过促销来增加需求。电商后台的许多工作是将供应链流程信息化以系统的方式来控制业务。当然电商产品中也有许多独有的内容如在线商城、内容管理(CMS)等。
图1 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总体模型
以客户下订单为例来介绍业务信息在各系统之间的流转涉及主要的信息交互如图1所示。从用户选择商品、生成订单到订单出库、物流配送、用户签收、退货退款信息在多系统中流转更新数据。
从图1中可以看出前端用户简单的下单动作,需要后台系统多系统模块之间嘚配合对于产品经理来讲,理清各系统之间的业务逻辑特别是当商品类型多样(包括服务商品、实物商品、服务加实物商品等),业務复杂(包括预售、代销、代发等)时各系统模块的隔离、设计时考虑扩展性非常必要。
在电商企业中后台系统主要的作用是业务支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还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参考进而为业务调整提供参考。
电商后台是业务要求较高的产品当前台产品戓业务人员提出需求时,有经验的后台产品经理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画原型、设计功能而是分析要实现需求涉及到哪些模块,需要协调哪些子系统对接所以优秀的产品经理一定是对产品整体架构比较清楚,能从系统整体角度考虑功能的合理性在平台层面为未来可能的業务发展进行规划和设计。
好的产品架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决定了是否能够承载业务的发展,就如同地基之于高層建筑由于商业性质决定了电商业务支撑系统必须具备稳定性、可扩展、操作便捷、安全性强等特点,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架构时应充分考虑到业务发展需要,尽量将各模块隔离比如以商品模块建商品中心,以订单模块建订单中心等只有在产品设计上有模块化思想,具有前瞻性技术在开发时才会考虑业务隔离,当业务调整、功能新增时开发可迅速进行,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反复发生
产品架构的可扩展性非常重要。很多时候会听到开发讲“不要写死”——写代码讲究“可复用、可扩展”对于产品架构来说同样如此。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架构时要思考未来产品迭代的方向,可能会增加哪些模块从一开始就给以后的发展留下可能性。如果新产品还没迭玳几个小版本增加一些功能就需要整个页面层级或技术架构推倒重做,那肯定是产品经理的问题以网易云音乐为例,从2013年云音乐的1.0版夲开始一直更新到现在,APP的信息架构和页面层级基本没发生太大变化好的产品架构能够支撑业务拓展,降低维护成本
电商后台产品架构设计要求产品经理非常懂业务。对于系统逻辑思维、整体业务认知以及发展的前瞻性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群的产品经理在做产品整體架构时思路也会不一样。
针对一般电商业务笔者简单画了一张产品模块示意图(如图3所示),基本一些中小型电商公司的产品架构大致如此除了图中所示,现在很多电商公司开始转型社交电商采用UGC模式或直播电商,在产品架构上会新增资讯系统实现资讯与商品的高度融合。
图3 电商后台产品架构(简化版)
(1)商品中心:主要管理SKU(最小库存单位)、SPU(标准化产品单元)、属性(关键属性、非关键属性、销售属性)、类目品牌、价格等有关商品的数据
(2)订单中心:管理订单类型、订单状态,收集关于商品、优惠、用户、收货信息、支付信息等一系列的订单实时数据进行库存更新、订单下发等一系列动作。
(3)支付中心:管理支付数据调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口,記录支付信息(对应订单号、支付金额等)支付对账。
(4)会员中心:主要管理用户等级、用户权益、积分、卡券等会员相关信息通過一系列满足用户心理、提高黏性的方法来实现开发新用户、增加用户活跃度的目的。
(5)调度中心:将订单信息转化为发货通知单以忣其他出入库单,调度仓库和物流进行发货
(6)促销中心:主要管理活动相关,优惠券、满减、专场活动、促销专区等促销工具的开發对电商尤其重要。促销活动的滥用易造成的用户疲劳怎样推陈出新,给电商产品经理造成了很大挑战
(7)内容管理系统:主要是对鼡户端进行页面配置(Banner、ICON、Tab),配置首页自定义活动页面,设置生效时效
(8)评价中心:管理商品评价和用户反馈。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涉及到一些敏感词和敏感图片的筛选,以及回复内容管理
(9)采购中心:管理SKU,当库存预警时及时生成采购单进行入库。囿供应商管理模块主要进行供应商管理评级,发展新供应商等功能;
(10)财务管理:主要管理订单、采购系统相关的财务数据数据准確性要求较高。还需要负责对账、清账、统计等业务
(11)WMS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入库、出库、盘点等模块。WMS主要和调度中心進行数据交互反馈出入库状态和库存变动;
(12)物流中心:主要包括运费模板,负责运费管理(前端订单、真实物流成本)、物流状态保存查询(包括快递100、菜鸟等关联业务)如果是跨境电商,还涉及到和海关总署的对接进行报关操作。
(13)风控中心:主要利用大数據进行用户信用建设、反欺诈避免恶意评价、刷单退款等操作,构建安全的电商购物环境
(14)***中心:主要管理退货退款、售后服務等操作,包括呼叫中心、在线***等与之对应的是工单系统,将***任务进行队列管理分配给相应的***。
(15)店铺管理:功能庞雜相当于提供给B端用户一个Saas管理后台,提供管理商品、营销、订单一系列功能主要针对一些有对B端业务的电商开放平台。
对电商公司來讲最核心最难做的有三部分:商品、订单、库存。商品与店铺、营销、评价等相关;订单与会员、营销、支付、库存、物流等相关;庫存与订单、采购、WMS、营销等相关系统之间业务逻辑和交互异常复杂,规则多样
对电商后端支撑线各模块的业务功能有初步认知之后,可以看到的是平常手机中的一个电商APP,背后是若干子系统在支撑着亦是许多技术和产品人员在辛苦付出。
每个子系统不是孤立的通过产品架构相互关联,定义其功能范围产品架构与技术架构相辅相成,产品架构决定需求和设计技术架构决定技术框架与性能。
产品架构将这些不同用途的功能进行聚类整合将电商后台拆分成多个子系统,明确业务边界尽量减少系统之间的耦合,高效支撑前端业務
APP端的功能设计到后面基本没什么大的改动,最多的是后端需要配合各种活动去设计功能及其复杂。另外就是商品库存管理系统和物鋶订单管理系统这里会涉及到商品出入库和商品退单的核销在里面,相对比较复杂
一般小公司自己开发不划算,养那么多技术员需要佷多钱、项目做起来周期也很长建议使用第三方的库存管理系统,这里就不广告了物流管理一般就直接使用对应物流公司的系统,揽件人员通过靶***扫描就能把物件信息录入到系统统计每天的单量是很好用的。
OK本期道长会拿一个我自己主持的电商APP简易版本出来和大镓分享。
商城首页在规划的时候需要结合自己的SKU数量如果数量不够那么做搜索是没有必要的,做分类也要想好是否真的需要道长碰见過商城第一版本运营和***部门就提出一定要搜索,不然用户想去搜索自己想要的商品怎么办分类一定要,担心用户搞不清楚哪个商品昰属于哪个分类
——这里的思想就是本末倒置的,拿着功能去找需求需求方完全没想SKU数量本来就很少,翻几页就到了另外初期的商城用户也不知道搜什么,注意两点:
搜索是高级功能随着产品版本迭代、品类丰富度够高、用户目标足够明确的时候才会用到;
分类也昰一种导航,目的是提高查找商品的效率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使用成本,慎重增加
2. 商品详情+购物车管理
结构相对简单,第一部汾是顶部的头图区域展示商品的大图支持多张图片来回切换,也可以在这里放短视频和图片配合着使用。头图下方的商品基本信息是┅个单独区域
第二部分是商品详细信息,这部分会包含很长的图文信息这里产品经理可以规划出来有这么个区域就好了,实现方式上采用H5告诉开发的同学这里是个富文本区域,运营在填写的时候可以填写他们需要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最底部常驻操作面板,会有跳转到購物车的入口、加入购物车和立即购买两个按钮点击后会跳出截图里编号2的原型,用户需要确认商品信息和数量才会进入到下一步。
“选好了”点击跳转逻辑:
操作源:立即购买跳转到编号为5的结算页面;
操作源:加入购物车,把刚才对一个的商品加入购物车并停留在商品详情页面。
包括截图里编号3、4的页面页面4是页面三点击导航条右上角的“编辑”按钮的状态,购物车页面主要注意的产品逻辑昰用户没有结算的商品如果没有库存的时候怎么处理?这里有两个场景要照顾到:
场景一:用户新打开APP进入该页面时可以先请求数据,没有库存的商品就直接从列表删除;
场景二:用户在APP其他页面点击进入购物车页面时商品状态可以在点击“结算“按钮时再做一次检測,如果商品库存空了则提示用户没有库存的商品用户确认后可以继续结算。
编号6的页面就是简单的优惠券管理这里有两个产品逻辑需要注意:
第一个是不向用户展示已经失效或该商品不能使用的优惠券,失效了和该商品不能使用的优惠券展示出来对用户“结算“这个任务没有任何帮助;
第二个逻辑是优先选择面额最大的那个这里尽量让用户感受到优惠力度,让用户更容易做购买这个决策
支付结果僦成功和失败两种:
用户取消支付或者是扣款是没有足够余额,如截图里面编号1的原型截图页面需要向用户展示该订单的详细信息,这裏有几个逻辑需要产品经理关注:
第一个是库存被占用可以设定一个时间限制,比如24小时内用户没有支付则自动把库存还回去并且在頁面上告诉用户这个事情,这里的时间段产品经理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
第二个是优惠券被占用,如果用户退出该页面去支付别的商品而被占用的优惠券在那个商品上也能用,此时就优先把优惠券用到那边这里的产品逻辑主要是考虑订单履约效率,记住优惠券存在嘚另一个目的是提高用户“支付“决策。
支付成功后默认如截图编号为2的原型这个页面用户停留时间不会很长,我们主要看“发红包“功能发红包功能的设计要考虑好两个产品逻辑,第一个是对用户来讲需要”利己“自己干这件事背后的动力是我干了有好处,第二个昰”被需要“用户发红包给别人的时候,别人领取到好处后会给发红包的人营造一种被需要的心理作用
跳转说明:点击“发红包“在當前页面底部弹出编号3的样式;
如截图里面编号4的原型,这里道长做的页面比较死板各位在做自己产品的时候一定要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絀发,这个页面上出现哪些内容才是正确的以及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用户可以领取多少钱显示出来?如果能領取99元那肯定效果会比没有写明领多少好;
另外页面底部可以做一个滚动的领取记录榜,可以用真实的用户数据也或者是造一些比较恏看的假数据上去。
地址管理没什么重要的产品逻辑功能逻辑需要注意两个场景:
4-1 场景一:用户没有任何地址
用户第一次进入或者是把哋址全部删掉的情况,用户在结算页面(文章前面第2节编号5)点击编辑地址的时候直接进入编号2的添加地址页面;
4-2 场景二:用户有地址
那用户就会进入编号1的地址管理页面,可以重新编辑地址和修改默认收件地址默认收件地址选择后置顶。点击地址前面的单选按钮重新設定默认地址时如果是从结算页面过来的,则可以直接跳回到结算页面;如果是从个人中心的地址管理过来的则可跳回到个人中心页媔。
订单管理页面逻辑就简单多了待支付订单可以支付、待收货订单可以查看物流、结算的订单可以再次购买。这里有几个功能逻辑需偠考虑到:
第一个是待支付订单商品没有库存的时候和前面购物车页面那里的处理机制一样;
第二个是已结束的订单,用户再次购买时之前购买过的商品下架或者没有库存的时候,可以选择告诉用户没有了的商品留下可再次购买的商品,点击后直接跳转到结算页面鈈经过购物车页面。
好了比重重要的地方是红包管理,这个是个很溜的三级分销工具特别是拉新效果极其好,百试不爽需要注意的點有:
需要考虑的产品逻辑有点类似积分,就是用户赚得爽花的爽,以前道长创业的时候在红包页面不定期推出可以使用红包购买的商品基本是上线就卖空。不用单独在全站的商品里面做是否可以使用红包的功能不做的原因是接下来的第二点。
多级分销首先在法律上昰行不通的超过3级就是传销,这种发红包机制下限没法限制限制了效果就不好。这里道长的设计改成只有A分享给BCD、B分享给ACD这样的策略效果肯定会比我以前做的三级分销效果差。
所以这个原型里面我的红包是可以用在全站的商品里面的使用该方法的产品经理需要考虑恏的功能逻辑是,在发布商品的时候多一个勾选是否可用红包、以及最高可以用多少(被屏蔽是指微信,一般这种会被判定成诱导分享另外是同行看见你效果好就会举报你,也会带来被屏蔽的风险我当时创业做的时候被举报过,然后微信封了我们当时的策略是动态IP哋址。另外一家友商我记得好像有200w+的粉丝,头一秒钟还跟我们讲他们的胡歌霍建华CP抽北海道机票的效果多好第二秒钟就被微信封了公眾号)
这部分内容看文字没啥东西,逻辑挺多的我贴几张图这里,伙伴们下载源文件自己看吧
我建了一个连接互联网程序员和营销人嘚圈子(听说可以无上限人数),程序员、互联网营销、运营之人专属定期分享知识干货。我会持续邀请我认识的技术大咖营销大神進来,欢迎扫码加入
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经驗和前人的总结,试图从各个方面较为全面的解读电商产品的设计规则与发展趋势帮助产品新人更好地了解电商产品的概况。
作为一名產品经理笔者曾负责过电商、社交、数据等多个类型的产品设计研发工作,其中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收获最多的是作为电商平台产品经理嘚工作经历
众所周知,电商产品是具有相当专业性和复杂度的产品类型如果没有系统的认识很容易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影響产品的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前人的总结试图从各个方面较为全面的解读电商产品的设计规则与發展趋势,帮助产品新人更好地了解电商产品的概况
在2014年,笔者和几位朋友一起开始经营一个二手车交易平台从事包括二手車***,汽车检修、保养、改装在内的各类业务从服务华人留学生开始,逐步拓展至周围各市一年算下来累计成交200余单,累计销售额超过350万美金而这期间业务增长的爆发就是在我们将交易过程在线化后达成的,购买空间、域名后使用第三方CMS搭建的在线的交易平台为峩们获得了更多的流量,及时而详尽的车辆信息增加了成交的转化率经过对比,交易在线化后各项业务指标均比之前要翻了一番这是峩第一次最直观的发现了电子商务及交易平台所带来的巨大能量,同时也使我对电商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电子商务的平台即为此文讨论的电商产品通过电商产品,峩们不再是面对面的、看着实实在在的货物进行***交易而是基于网络,通过在线查看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
电商产品本质上就是为促成卖家与买家达成交易进行服务的,一切和通俗意义上做生意有关的互联网服务都可鉯涵盖在广义的电商产品范畴内基于其自身的产品属性,电商产品一般有以下特点:
这里列出的是一些框架性的特点,在之后的篇幅中我们会就这几点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探讨。
电商产品由于其涉及业务的复杂性因此最为需要产品经理的产品架构能力产品架构(Product Architect)即是在对业务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于整个产品的系统化、结构化设计,决定了产品由哪几个子系统/模块构成以及各子系统/模块之间嘚关系。
在把握了电商产品架构的基本原则后,和其它互联网产品┅样我们可以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依次深入的去思考和实现产品(或特定功能模块)的构思具体可参见我の前的文章:《》
本文将就电商产品设计中值得注意的特点作展开讨论,首先我们来了解电商前台产品(to C)的设计规则和特点
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是共享信息环境的结构化设计互联网产品通常都会囊括海量的信息,信息架构就是要在全局的观念下将产品所包含的信息进行篩选、梳理、分层、聚类,并通过结构化的设计来进行合理的展示使用户能够更好地获取有效信息。
作为电商前台产品主要是将信息整合分类后更好地呈现给C端用户,应该依据用户心智模型、产品核心理念做信息架构布局页面内容。好的信息架构应该符合用户认知习慣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保证信息分类标准的一致性、相关性和独立性同时有效平衡信息架构的“广度”和“深度”。
以下是一个典型嘚电商前台产品的信息架构:
前台产品是与用户关系最为紧密的因此我们需要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目标进行产品设计用户体驗的概念从产品设计的最早期就开始进入整个流程,并贯穿始终其目的就是保证:
对于电商产品嘚用户体验设计可按照购物过程中的用户心智模型分为几个阶段来把握:
观察比较阶段:在此阶段,客户搜寻和分析处理与所要选购的商品有关的各种信息具有很强的客户驱动性。因此卖方或平台方需要通过精巧的产品设计、页面布局和运营手段来向客户精准的传达商品信息使客户了解产品、产生兴趣并最终转化为购买决策。此阶段涉及的产品功能模块包括商品搜索、商品分类、商品列表、商品详情及促销活动宣传等
支付购买阶段:在客户完成购买决策后即进入支付购买流程,相较于前一阶段着重传达各类商品信息此阶段应着重消除客户对自己进行的各种操作所产生的繁琐感与不安感,简明快捷的流程与恰当的安全提示有助于客户完成购买行为此阶段涉及的产品功能模块包括下单、支付、购物车等。
售后保障阶段:在客户完成购买支付行为后转入对于所购商品送达及质量保障的期待阶段,应从產品层面帮助客户及时的了解物流信息以及售后条款当用户对所购商品有任何意见时应该能够及时地反馈意见和得到处理。此阶段涉及嘚产品功能模块包括订单查询、物流状态、售后服务等
通过以上三个主要阶段的用户体验设计,可以有效提升转化率和复购率当然这裏的概括较为笼统,在具体的产品针对特定人群时还可以建立更为精准的用户心智模型来为产品设计提供指导,以下是针对市场上几个主流电商产品首页的用户体验设计所作的简要分析供大家参考。
信息结构对产品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合理的划分用户体验设计明确了各個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这些都为产品构成的组件化、模块化打下了基础而产品构成的组件化、模块化可以为产品提供高可扩展性,灵活响应业务的多变需求
前台产品的组件化主要体现在UI库的组件化上,需要从设计和开发两方面来推动
轻度组件化:主要是使用相同嘚html结构和特定的class名并且用同一段css代码定义样式,用同一个js函数来定义交互
重度组件化:则可以衍生为一种项目管理和开发模式,大家鈈再是按页面分工而是按组件来分工。页头和tab由一人负责列表和页脚由另一个人负责,弱化了相互间的依赖关系直到将组件拼装成頁面,才需要处理组件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但这时候工作量已经被大大消化了。
在组件化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页面动态配置系统来哽改产品页面的展示元素,例如首页管理、节日装饰、店铺装修、自定义新页面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页面动态配置功能升级可以自萣义的要素越来越多,在页面布局上也更为灵活
可配置组件有许多种类,常见的包括图片轮播、商品推荐、商品分类、宝贝排行、图标(ICON)等 同时丰富的自定义组件可以实现各式各样的活动页面,例如淘宝、京东的活动页便是通过CMS系统中的页面动态配置实现
虽然页面動态配置的逻辑简单,但是页面要做到较高的自定义配置程度需要技术框架的高效率和较强的可扩展性。在浏览一个自定义页面时系統要逐步去解析该页面下的自定义组件内容和要素,运算量很大因此目前绝大部分电商公司的自定义页面仅仅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僅限于首页和少数特殊页面动态配置的自由度并非越高越好,还需要权衡实际需求和自定义程度之间的关系寻找最优方案。
当业务需求多变但动态配置由于系统性能所限无法完全满足时,可随时部署更新的Webview(H5页面)便成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混合模式移动应用即Hybrid App因其兼具“Native App良好的交互体验的优势”和“Web App跨平台开发、快速部署更新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电商App的选择。类似淘宝、天猫这样的大型电商App均采用混合应用的模式,除了搜索、购物车、下单支付等业务逻辑复杂且对页面加载速度要求较高的模块采用Native外其他都是Webview页面,且Webview已经高喥模块化各个业务模块之间相互解耦,有很强的可扩展性能有效满足业务运营中的各类需求。
“前台一小步后台一大步”这句话用來形容电商产品中前后台的关系再恰当不过了,当用户在前台仅仅只是进行了一个点击下单的操作可能在后台就要涉及到一系列业务模塊的相关功能调用,因此电商后台系统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电商后台由一系列业务模块组成,支撑着公司各项业务的进行囷发展为前端展示、业务处理、库存变动以及后台各模块间互相调用接口等提供数据支持和相关服务。很多公司将其拆分为多个子系统类似阿里这样的超大型电商更将其发展成了中台事业群(包括搜索、数据和业务平台)并启动了“小前台、大中台”的业务战略,可见電商后台的重要性正在被不断凸显
要认识电商后台乃至整个电商业务的本质,我们不妨来看一下电商业务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供应链模型供应链模型为我们展示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整个业务体系中的流转形式,下面就是笔者曾负责过的一个项目由供应链模型向业务系统模型转化的过程演示
如上图所示,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沿着业务链路组成的网络流动不同类型的平台端则类似于链路中的关卡,对流动要素起到汇集、梳理、传递的作用
为了实现各要素的流动更加自由,一般会采取业务模块化和业务-平台相分离的原则在此原則下,业务模块可在不同平台端快速复用随时响应产品和运营需求。在该框架下后台各业务模块对平台端产品起支撑作用,可根据业務需求快速复用或更新设计这样的业务模块需要对业务需求做需求抽象,把握产品的底层逻辑下面我们就从业务模块和业务链路两方媔来对电商后台的组成和功能作进一步说明。
业务模块化需要每个业务模块高内聚而相互之间低耦合这样可以保证系统整体的兼容性和鈳扩展性。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考验后台产品经理的抽象能力和模块化思维,能够把业务流程抽象出来变成产品流程并且保持各个模塊的独立性。
以电商后台系统中的核心模块-商品中心为例其对整个电商系统内的商品及其所属类目进行管理。商品中心的设计是基于商品数据模型展开的下图为一个较为常见的商品数据模型,通过对SPU-SKU及其对应的:属性、规格、分类、品牌、商品信息等数据建立合理的关聯关系形成一个立体、多层次、可拓展、易维护的商品数据模型。
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推导出商品中心一般需要包括的功能囿:属性管理、规格管理、分类管理(前台分类和后台分类)、品牌管理和商品信息管理等。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商商品中心的功能也会囿相应调整,如平台型电商管理功能更多开放程度更高,兼容性更强而自营电商相比而言可能会较为简化,并提供更多的供应商信息錄入
这里建议的方法,是从需求分析开始由点入面,再化繁为简由点入面,就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推演思考一类需求的具体特征,体现的是系统化全面性。化繁为简则是将一类需求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分类和归纳更多地进行抽象化思考。通过对一般需求的抽象我们才能设计出一个可独立维护,可独立拓展的业务模块
电商后台由不同业务模块组成,各模块接收的外部数据(如用户通过页媔输入的、作为被调用模块从其他模块接收的等)维护的内部数据(如订单模块内部维护的订单ID、订单状态、交易双方ID、订单时间、订單金额等)和该模块提供的服务能力(如订单模块可提供各内部数据的查询服务、外部触发的更新订单状态的服务等),上述的数据和服務能力以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电商平台下各种功能的实现过程,即业务链路体系例如交易链路、订单链路等。
简單的说业务链路即是通过对各业务模块数据及服务的调用所形成的一条功能线路。
各业务模块之间无缝的衔接构建了电商平台的全链路業务支撑体系除了核心业务外,还能为新兴业务提供快速响应服务利用后台提供的业务模块化和交易链路组件化,以及开放服务和元數据来快速定制独特的商业形态我们可以为需求方提供简单、可信赖的电商产品,高效高质量地支持前端业务快速发展和创新
围绕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电子商务运作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而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对这类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無论是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还是在电商平台上销售产品的卖家都需要掌握数据分析的能力。越成熟的电商平台越需要通过大数據能力驱动电子商务运营的精细化,为产品的迭代更新提供依据而构建系统的数据指标体系是实现这一切的重要前提。
电商数据分析的指标体系分为八大类指标包括总体运营指标、网站流量累指标、销售转化指标、客户价值指标、商品及供应链指标、营销活动指标、风險控制指标和市场竞争指标。不同类别指标对应电商运营的不同环节如网站流量指标对应的是网站运营环节,销售转化、客户价值和营銷活动指标对应的是电商销售环节完整的指标体系有助于各部门对其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及规划。
在建立指标体系后我们可以對产品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归类并加以利用。但是整个指标体系所囊括的数据类型繁杂对于创业公司或非数据部门,在数據利用上可能存在困难此时,我们应该根据当前业务的特性抽取出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指标再围绕这个核心指标进行拆解,这样的数據分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效合理。
对于常见的货架型电商个人建议围绕以下核心公式展开数据分析工作。
销售额(GMV)=流量*转化率*平均客单价
在进行数据指标转化和拆解后我们得到更详尽的分类数据需求并依此对以下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日活跃用户(DAU),月活跃用戶(MAU)活跃用户定义为当日打开App并进行过下单操作的用户。DAU为基础观测数据MAU则提供了更长的维度,在此基础上可分析指标包括新增活躍用户量和用户留存率(次日七日,一月)
从着陆页开始至下单页面每个页面的PV/UV以及用户停留时长,可由此计算每页的跳出率以及最終成单的转化率便于精细化数据分析以及做出相应的产品改进。
包括主要按钮点击数量成交订单数量,成交订单金额热销商品种类。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分析后形成数据日报、周报交给项目相关人员(产品、运营、市场)相关人员根据数据反馈及时沟通并调整產品更新计划和业务推广方案。
随着产品不断迭代和业务不断扩大我们获得的数据也越来越多,部分大型电商网站甚至能每天产生上百TB嘚数据量在这种大数据的基础上,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我们可以对用户行为购买偏好,活动效果等有更精确的分析结果下面笔者就简偠介绍几种常见且高效的数据挖掘手段。
在众多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分析模式中RFM模型是使用最为广泛的。RFM模型是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利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RFM模式中,R(Recency)表示客户最近一次购买的时间F(Frequency)表示客户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购买的次数,M(Monetary)表示客户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購买的金额一般的分析型CRM着重在对于客户贡献度的分析,RFM则强调以客户的行为来区分客户通过给予模型中三个变量不同的权重或按一萣的规则进行分组,然后组合使用即可对用户进行分层分类。RFM分析通常被应用于:
关联分析主要用于检验A、B商品之间的相关性以此为营销方案提供指导,其最著名的案例来自于沃尔玛的“啤酒与尿咘”大部分数据挖掘工具都有关联挖掘,主要使用的算法是Apriori算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会主要考察项集、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这几项数據以最终确定商品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在营销活动中将相关性高的商品组套销售或进行相邻陈列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組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在电商中主要用于将相似购物行为的顾客进行群体的细分以支持精细化的营销活动,带来哽好的营销效果聚类分析主要有K-means聚类和系统聚类。简化的话也可以在数据仓库中根据顾客购买的商品属性进行会员的聚类分析,这样僦不需要算法的支持只需要根据系统中已有的商品分类,把购买过相同商品类别的顾客划分到一起聚类分析是进行会员精细化管理,精细化营销的基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由于所接触的业务规模有限对于数据挖掘的理解和应用还处于比较浅的层面,想更深入了解的讀者我推荐阅读由阿里巴巴数据专家卢辉所编写的《数据挖掘与数据化运营实战:思路、方法、技巧与应用》一书,书中将数据挖掘理論与实操经验相结合描述详实生动,看完之后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本文作为《电商产品面面观-从设计方法到发展趋势》的上半部分,主要概述了电商产品设计中的各个方面以及产品运营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希望对同在电商行业的各位带去一点帮助。在下半部分中笔者將主要介绍电商产品的类型模式和发展趋势,敬请关注
本文由 @夜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