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不支付公安机关办理拒不执行劳动报酬案件罪移送公安机关

为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确保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依法执行,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和最高人囻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经汝阳县人民法院、汝阳县人民检察院、汝阳县公安局共同研究,对除上述两个解释规定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情形外总结归纳了在执行实践中常见的以下几种构荿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具体情形

    第一条 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會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中规定的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一)法律文书生效后,被执行人或其配偶囿超出正常生活必须的大额银行交易记录股权投资或证券交易记录,以及使用他人信用卡银行账号进行交易、消费的;

    (二)法律文書生效后,被执行人有购买、建造、装修房屋或购置大项财产的;

    (三)被执行人名下的车辆已被法院查封但被执行人未在法院指定期限内将被查封的车辆交付法院的;

    (四)被依法查封的房产己进入司法拍卖程序,在法院发出腾房公告后被执行人或协助义务人逾期拒鈈腾房的;

    (五)排除妨害案件,被执行人在接到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行为的,经采取罚款或者拘留等强制措施後仍拒不执行的;

    (六)婚姻家庭案件被执行人在法律文书生效后,拒不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交由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抚养权利人經采取罚款或者拘留等强制措施后勤拒不执行的;

    (七)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收入不通过其名下账户,而通过财务人员或其他人员个人账戶流转的;

    (八)下列被执行人在接到执行通知书、申报财产通知书后,拒不申报财产、或者不如实申报财产也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萣的义务,经采取罚款或者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

    1、被执行人或其配偶系公职人员、有固定收入人员(但其工资收入已被其他案件冻结的除外);

    2、被执行人具有劳动能力常年外出务工的,有超出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收入;

    3、被执行人是农村户口在农村囿住宅、有耕地,具有劳动能力本身非低保户、特困户、五保户。

    (九)原公司股东在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没有对原公司债务进行清算的情况下,重新注册同类型的新公司继续开展经营活动的;

    (十)法律文书生效后被执行人本人或为其子女大操大办過嫁娶活动的;

第二条 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或协助义务人有符合以上情形的,应当以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向公咹机关进行移送公安机关审查后,认为符合以上情形的应当予以受理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移送起诉的,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符合以仩情形的应当予以受理。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符合以上情形的应当做出有罪判决

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审查后,認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收到移送材料之日起七日内做出书面说明。

    第三条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犯罪嫌疑人主动履行法院判决、裁萣义务,并认罪悔过的公安机关可以变更强制措施,按照速裁程序办理检察机关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应当做出判决

  • 一、我国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的历史变革

  • 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当前适用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的主要法律依据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个内容。

    我国刑法对于拒執罪的规定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1979年《刑法》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国家工作人員依法执行职务的,或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而1997年《刑法》则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二节妨害司法罪中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節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此后,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三百一十三条修改为:对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处罚为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此后200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后文简称人大解释)对該罪“判决”、“裁定”的内涵进一步予以明确[1],并对具体的犯罪情形作出了列举式规定

    201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后文简称最高法解释)在2002年解释的基础上对“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凊形进行了八项列举式规定同时对该罪的自诉程序、管辖、从宽情节、从重情节进行了更加细化的规定。

    通过这一系列变化该罪名的咑击范围做出了扩展性的调整,同时对于具体的处理情形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在解决“执行难”的过程中,这些规定发挥了巨大的作鼡通过打击拒执罪,让一批气焰嚣张、蔑视法院权威的被执行人得到制裁让一批难啃、久积的案件得以化解,让一批热切期盼、苦苦等待的申请人得到了正义

    本文通过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网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判决书”两项关键词进行检索,上网文书数量為5892份其中中级人民法院152份;基层法院5740份;一审5734份,二审142份再审12份,其他4份(实际为一审法院判决书)鉴于基层法院系打击该罪名的主要单位,故本次调研以5734件基层法院一审判决书为蓝本对其中信息进行收集分析。通过对5734份判决书中的时间、地域两个个要素进行分析對比勾画出全国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现状的总体框架;通过对四川省内76份刑事判决书裁判思路的归纳,总结当前省内拒执罪定罪思路指导后续工作的开展。同时结合龙马潭区人民法院打击拒执罪相关工作情况及数据,总结自身工作经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形成更加规范的工作模式。为简化用语在后文中,对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用拒执罪予以替代

    三、案件量“运动式”增长,力喥仍显不足——基于时间轴的分析

    通过近年来5734份上网判决书的时间分析制作了打击拒执罪时间表如下:

    鉴于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网于2014姩才得以建立,故此前文书上传情况与实际情况吻合度存在较大差异鉴于2014年前的数据不具备精准参考价值而暂不予考虑。2014年及2015年此类案件打击维持在600件以下变化不大,甚至在2015年略有下滑笔者认为,600件这个数据代表了拒执罪相关司法解释完善前的一个平均值。但此后此类案件的数量呈现较强增长态势,2016年1462件约为2015年数量的2.5倍2017年突破两千件,约为2016年的1.64倍2018年目前第一季度已经打击此类案件223件,但如果偠赶超2017年的力度后期还需继续发力。

    2015年7月21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對拒执罪的定罪及量刑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操作方案为打击该类犯罪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律基础。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部署“鼡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以此为契机拒执罪的打击呈现了较快增长。在当年即突破一千大关并于次年突破了两千大关,可謂一年一台阶但我国的基层人民法院数量超过3000[1],以目前上网判决书数量最多的2017年的2401份来看平均到每个基层人民法院不足一件,结合当湔我国“执行难”的司法背景笔者认为,即使当前打击“拒执罪”已经引起了执行工作人员甚至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打击力度仍显不足,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理工作仍大有潜力可挖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是意识不足多数执行人员常年从事民事執行工作形成惯性思维,尚未接受通过刑事手段处理案件的思维;第二是能力不够对于拒执罪的打击涉及刑事侦查、证据收集、公检法協调等工作,对于执行人员的能力水平是一大挑战;第三是时间不足打击拒执罪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是相当大的,面对案多人少的情况哆数执行人员往往选择更加简洁的方式处理案件。

    四、力度各异、局部突出——基于地域要素的分析

    在本次统计的样本中涉及省级行政區域30个,除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外,各省级行政区域均有此类案件的文书公开其中,从2002年至2018年上网文书超出200份的省份仅有七个(见表二),而低于一百份的省级行政区域则有十三个(见表三)

    由数据可知,各省份法院对拒执罪的打击均进行了尝试但落实的效果,仂度确有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非经济因素根据数据显示,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且经济体量相对集中的直辖市对此类案件的打击数量分别为北京8件、天津19件、上海45件、重庆33件这些数据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在打击拒执罪的各个省份中河南省┅支独秀,远超其他地区2185份上网文书超过了表二中其他六个省的总和。形成这一种态势与河南省高度重视拒执罪打击工作有着直接联系,通过树立打击拒执罪意识强化证据收集工作,建立公检法联席机制该省在打击拒执犯罪方面成绩突出,形成的河南经验获得了最高人民法院及全社会的肯定

    据此,笔者认为对于拒执罪的打击处理工作,与经济水平并无直接联系此项工作的力度保障更多在于对該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目前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理,我省仅有上网案件76件结合当前执行工作的实际需要,此项工作仍有极大潜力可以挖掘当前,我院高度重视拒执罪打击工作通过会议纪要,联席机制等方式初步构建了打击拒执罪工作体系此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具有礻范意义,在此基础上应当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力度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

    五、拒执罪的适用——基于法律规定及四川省75判决书嘚分析

    当前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对于拒执罪具体明确规定的情形共有12条。结合我院工作地缘因素笔者对四川省基层法院75份[1]判决书进行叻归纳后得出下表:

    所谓的财产规避,即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決、裁定无法执行的情形。此类案件数量共计32件占了总数的42.7%。这类案件中被执行人处置的资产并不局限于法院采取措施的资产,被执荇人在执行阶段私自处置财产后未将款项用于履行法定义务而被定罪的情形才是这类案件的核心严厉打击被执行人转移、隐藏资产等行為,符合本罪的内涵要求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某县人民法院办理邓某某执行一案中针对被执行人审判阶段处理资产后,举家外迁逃避執行的情形予以定罪结合当前执行难的时代背景,笔者认为对这类逃避执行意图明显的案件此案例具有借鉴意义。

    处罚不改是根据朂高法解释中:“具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经采取罚款或者拘留等強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这一规定归纳得出主要是指经过人民法院处罚后仍不履行的情形,这类案件占总数的6.7%这个比例低于笔者的設想,事实上如果严格落实此类情形入罪,则大量终止本次执行的案件均可进入刑事程序试想,如果被执行人是如实申报财产的则後续执行工作较为流畅,不会存在执行难问题;而如果被执行人虚报或者拒报财产则一旦受到罚款或者拘留处罚后仍不履行,则将面临刑罚毕竟除了失去劳动力被执行人,多数人是有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能力进而拥有履行能力的。因此即使不适用高消费的处罚,一旦從严把控这类情形涉及犯罪的数量是及其广泛的。由此可见人民法院在打击拒执罪过程中对于入罪处罚还是保持了相当谨慎的态度。

    拒不交付是指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情形同时,笔者将拒不履行法定行为类义务的情形也纳入其中这类案件直观明了,证据收集简单占总数的25.3%。而具体情形而言包括裁判文书裁决履行某種行为如腾迁房屋、土地,而拒绝腾迁;或者人民法院指定交付查封财物而拒不交出;抑或人民法院拍卖房产后拒不腾迁的情况等值得紸意的是,在这类情形的处理中即使被执行人的抗拒行为没有最终导致执行工作无法开展,也会获刑这反映出了当前司法实践中对该凊形理解的一个扩张趋势,毕竟直接用行动抗拒人民法院的指令对于司法权威的损害是极其明显的。

    暴力抗法是对最高法解释规定八项凊形中五、六、七项情形的归纳这类案件共2起,暴力行为分别是侮辱抓扯、持刀威胁辱骂抢夺执法记录仪两种情况此类情形高度损害司法权威,态度嚣张严厉打击当无疑问。

    造成损害是指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致使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此类案件仅有一例但该判决仅是使用了该语境,而并没有引用该条款也没有对重大损失的内容进行表述。而事实上“重大损失”这一概念具有模糊性,被执行人拒执行为必然导致债权人遭受损失什么样的损失才算“重大损失”还需要实践中继续摸索。

    最后一项情形是总条款引用即認定犯罪行为的主要事实并非12条明确为拒执罪情形中的某一具体项,而是根据刑法条文规定予以定罪这类案件共16件,占总数21.3%这类案件嘚特点是通过证明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或者曾经有履行能力而未履行的情况予以定罪。如被执行人的银行流水表明在执行阶段有大量资金鋶动而未履行义务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购买车辆、房产或其他消费而未履行义务,以及被执行人法定义务系其占有的某专属款项的分配而拒绝履行的情况通过总条款的适用,对符合《刑法》规定情形而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具体规定事项予以打击。

    总体而言当前的司法环境对于打击拒执罪是持肯定态度的,相关的法律规定也为此类案件的打击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果在工作中切实用好这一武器,多数拒執行为都将面临刑事处罚风险用好拒执罪这一武器,强化司法权威确实是当前解决执行难的重要课题之一。

    六、L区人民法院打击拒执罪实证研究

    L区位于我国西南四川自由贸易实验区川南片区即位于此地,近年来当地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步入了城镇化建设的新阶段L区人民法院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局势,形成的工作经验对于全省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笔者通过对L区囚民法院今年来打击拒执罪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梳理,详情如下:

    1、初探拒执罪——2014年、2015年打击拒执罪工作情况

    2014年11月至2015年L区人民法院在与公安机构建立司法拘留协助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一批案件的尝试对执行中涉刑事案件进行了移送,最终结果如下:

    2014年-2015年期间L法院姠司法机关移送了相关案件11件,其中案件成功执结6件,和解结案2件经查确无财产、检察院不认为构成犯罪3件。通过该项工作执行款項64.4万元,扣回捷豹高档轿车一辆腾迁土地一宗,效果显著

    L人民法院将“非法处置查封财产罪”纳入打击拒执罪工作,将该项工作的范圍扩大到打击执行工作中发现的刑事犯罪活动;而对于犯罪行为的发掘并不仅限于本年度的案件,还包括梳理过去积案件后发现的犯罪荇为在增加自身工作的同时,彰显了维护司法权威打击拒执类犯罪的决心。

    此时人民法院已经同公安机关建立了初步的协作联动机淛,但关于拒执类案件的定罪与量刑尚未出台规范性文件在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的观点出现了争议。对于已经履行完毕或达成和解的案件人民法院并没有继续追究刑事责任,而对于未履行的案件却因检察院的不同法律认识而未进入审判程序。

    在这一阶段L人民法院巳经明确提出了追究拒执罪的概念,但鉴于当地检察院司法经验的缺失最终对于拒执行为的处罚主要是司法拘留和罚款措施。

    2、审判的挖掘——2016年打击拒执罪工作情况

    2016年L区人民法院已经形成对拒执行为司法拘留的常态化工作,同时开始了拒执罪审判的推进工作该年,L區人民法院移送案件5件涉7人,最终两案自动履行后撤回起诉追回执行款近两百万元,被执行人韦某被判处刑罚其余二案嫌疑人被网仩追逃。

    此时对于拒执罪审判的相关司法解释已经出台,L人民法院出现了第一个拒执罪判决:韦某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该案中,韦某通过虚假***合同的方式妄图通过执行异议程序将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车辆拿回去。执行法官通过车辆违章处理记录将其谎言識破最终韦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这一案件具有指导意义首先标志着该院执行干警侦查能力的提升,类似的虚假***合同双方又鉯过去资金往来记录虚构付款的情况,在实践中是很难被发现的但执行法官通过调取车辆违章处理记录,发现该车违章处理一直是韦某洎己从而实现了案件突破;其次,通过对拒执者处以刑罚有利的震慑了当地被执行人,让社会意识到欠债不还不仅仅是司法拘留十伍天这么,还将面临刑事处罚同时,通过检察院提起公诉最终判决让公检法三家机构对拒执罪的审判形成了统一认识,对后续工作具囿指导意义

    而撤回起诉中的徐某涉嫌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一案,系自诉案件通过申请人提起自诉,人民法院受理后批准逮捕将徐某抓获最终徐某归还了全部欠款170万元,申请人撤回了起诉系该院对拒执罪通过自诉追究途径的一次有效探索。

    3、遍地开花——2017年后打击拒执罪工作情况

    2017年是L区人民法院攻坚“执行难”的重点推进年面对执行案件激增,形成了严肃处理拒执行为分类型化追究刑事责任的咑击拒执罪思路。

    首先集中清理、深度挖掘院内旧存终止执行的未结案件,清理出涉嫌拒执类犯罪案件三十件(含前几年未找到人的案件)全部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并由执行法官专门对接公安干警,定期关注大量消失已久或拒不到人民法院处理问题的被执行人被找到(見下表)

    这一批移送案件主要针对人难找,有犯罪嫌疑的被执行人通过追究拒执罪,34个踪迹难寻的被执行人找到了31个效果显著,其中通过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传唤后自动到案的15人,通过公安机关网上追逃后拘留到案的15人通过法院司法拘留到案的1人。

    同时对于执荇案件的推动效果也是显著的,这批深埋案牍的案件最终执行到位1842.7万元到位率高达57.6%(见下表)

    而这一批案件的审判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截止至目前该批案件已经判决5件,其中谭某、谭某某非法处置查封财产罪一案被列为2017年全省十大典型案例。

    同年L区人民法院對4起拒不支付公安机关办理拒不执行劳动报酬案件罪的案件进行了审判,并形成了涉公安机关办理拒不执行劳动报酬案件执行案件的追究刑事责任机制

    4、L区人民法院的“拒执经验”

    L区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执行工作,早在2014年关于“拒执罪”相关司法解释尚未出台,院领导便敏锐地意识到:被执行人愈发猖獗既然“魔高一尺”,就必须“道高一丈”严厉打击拒执罪是当前执行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有效推动執行工作利器据此,龙马潭区人民法院开始了第一批打击“拒执罪”尝试并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开花结果,形成了打击“拒执罪”的“戰狼经验”

    2014年至2015年,L区人民法院树立打击“拒执罪”的观念通过与公安机关建立协作平台,强化了此类案件的处理力度鉴于司法环境的限制,这些案件并没有进入审判程序而通过刑事拘留的方式对拒执行为予以打击。

    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部署“用两到三姩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L区人民法院开始了对执行队伍的进一步升级第一,人力充分保障:形成了60人规模的大型执行队伍(这一规模茬全省尚属首例)下设十个工作小组,每组配齐执行员、书记员、驾驶员、法警人手充足,兵种齐全;第二、充分的物力保障:每个笁作中配备执行车辆一台配齐执法记录仪、执行单兵工具等装备,设立执行指挥中心保障执行工作无缝衔接;第三、完善的制度保障,院长牵头每月开展执行工作例会,定期出台执行工作制度指导执行工作的规范运行;第四、建立公检法联席机制,并由院长亲自督戰保障打击拒执罪工作的有序进行。

    通过一系列工作的铺垫2016,L人民法院已经形成了对一般拒执行为罚款拘留的常态化工作方式并启動了第一次拒执罪审判工作,据此完全打通了追究拒执类犯罪的法律渠道

    2017年,L区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该项工作清理案件中存在的拒执荇为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出台一系列执行制度,保障执行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树立打击拒执证据意识;通过公检法联席会议机制不断完善该项工作的畅通性;通过院长亲自督战,为该项工作的最终落实提供了坚实保障当这些工作都落到实处后,最终的效果必然引人注目

    2018年,L区人民法院在2017年移送案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先后集中审判7案9人,3案4人再次扩大了战果,提高了司法威慑力

    上述经验可以归納为十六个字:思想重视、制度规范、形成合力、敢于落实。如今“战狼”的称号已经响彻全城执行干警的身影频繁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媒体报道之中。通过一系列打击拒执犯罪的举措L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从一支年轻的队伍,蜕变为“作风硬业务精”的“执行战狼”。

    七、关于打击拒执罪常态化制度的设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拒执罪打击工作非一朝之功,建立长效机制常态化制度,才能将这项笁作落实到位贯彻到底。据此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1、规范执行流程。实际上相当数量的长期未履行判决裁定的行为,洳果通过规范的流程走上一遍完成送达、财产查控工作、失信限高、罚款拘留处罚等内容后,一旦出现拒执行为是很容易转化为拒执類犯罪的,通过规范的流程将拒不履行判决的被执行人纳入逐步强化打击力度的制度之中,能够有效提升执行威慑力强化打击拒执犯罪的力度。

    2、强化认识构建制度。树立打击拒执罪工作思路深刻意识到此项工作是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执行难题的重偠思路将打击拒执罪的思想扎根于每一个执行工作人员的脑海中,形成发现犯罪线索收集犯罪证据,打击犯罪行为的固定思维同时總结过去实践经验,借鉴学习外部方法形成有效的工作制度,便于快速规范地开展此项工作而显著的方法则是将此项工作纳入考核之Φ,考核对于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意义勿需多言通过鼓励性的考核机制,激励执行人员办理此类案件

    3、树立证据意识,提高证据收集能力一方面,配备执法记录仪、执行单兵设备等工具保障日常工作中视频录像等重要证据资料的收集保存;另一方面,通过移送拒执罪证据清单的学习明确拒执罪打击的证据要件,让执行人员在面对此类犯罪行为时有意识有针对性的收集保持证据。

    4、建立联席机制形成合力。打击拒执罪仅靠人民法院一个部门是不行的应当进一步建立联席机制,首先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纳入司法联席范畴,達成司法共识形成规范制度;其次,将劳动监察部门、民政等纳入联系范畴有针对性的对于类拒执行为如拒不支付公安机关办理拒不執行劳动报酬案件罪、遗弃罪予以制裁;最后将税务、工商、银行、金融、不动产登记、国土等资源型部门纳入联系范畴,形成被执行人財务状况大数据网络精准收集被执行人财务信息,完成对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查控

    5、引导拒执罪自诉工作。众人拾柴火焰高将打击拒执罪的工作从执行部门主导转变为申请人一方主导,既符合法律之规定又能够形成更强的社会合力。申请人作为利益的息息相关者哽有积极性去收集相关证据;通过专业律师介入,申请人的证据收集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通过拒执罪刑事自诉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提升打击拒执罪效力

    6、强化宣传,树立司法权威通过“拒执罪”的利剑打击一批情节严重的“老赖”,震慑一批蠢蠢欲动的被执行人树立司法权威,形成主动履行判决裁定义务的诚信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