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县西巷济洛路127号建设银行周末可以打征信报告吗

商圈名称商圈描述小寨商圈小寨商圈号称西安的“潮流地标”、“时尚之地”被誉为古城西安的“三里屯”,是仅次于钟楼的西安的“副中心”东起大雁塔北广场,喃至长延堡西到吉祥村,北至南二环路长约4.3千米,宽约1.8千米总占地面积约7.74平方千米,商业总营业面积超过120万平米囊括赛格、金莎、百盛等6家大型购物中心,7家高档写字楼2个小区,20多个大中院校及科研所坐拥长安中路、雁塔路、朱雀路、南二环等多条西安城市主幹道与周边区域连接,交通条件甚是便利商圈定位具有都市时尚的中低端现代化区域商业中心,主力目标客户群是15~35岁的周边的高校大學生及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时尚小白领一族消费群服务半径辐射整个南西安城和长安区,对西安市及郊县的年轻客户群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钟楼商圈钟楼商圈是西北最大、最具影响力、历史最悠久的商圈,是西安市政治、文化、经济的聚集地以钟楼为中心,东至东门西至西门,南至南门北至莲湖路,长约2.7千米宽约2.2千米,总占地面积11.3平方千米商业总营业面积250万平米。囊括开元商城、世纪金花、百盛等10家大型购物中心20家高档写字楼,钟楼、鼓楼、城墙等6个著名文化旅游景点坐拥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北大街等多条西安城市主干道与骡马市、回民街等3条大型商业步行街,50多条公交线路在此停靠地铁2号线与1号线在此交汇,交通条件甚是便利商圈定位东大街年轻、时尚、综合步行街,南大街高档次、世界品牌西大街中高档大型商场、综合步行街、特色餐饮,北大街电讯业、大型电器连锁、金融业、娱乐业主力目标客户群是西安市消费者、周边县市人群和旅游者,服务半径辐射整个西安市区解放路商圈解放路商圈是向周边辐射形成的商业聚集区,不仅是西安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对外窗口还是西安的门户和经济、文化、旅游通道。以解放路为核心东起尚勤路,西至尚德路南至大差市,北起火车站长约1.9千米,宽约1.7千米总占地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商业总营业面积超过70万平米区域内有萬达??银泰、民生等5家大型购物中心,10家高档写字楼6个小区,距离西安火车站仅500米坐拥西五路、解放路等多条西安城市主干道,54条公交線路在此停靠地铁1号线与4号线交汇于商圈中心,交通条件甚是便利商圈定位中低端现代化区域商业中心,主力目标客户群是中高收入群体及外来流动人群服务半径辐射 东西安城和新城区,对西安市及郊县的年轻客户群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长乐商圈长乐商圈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基地,以服装鞋帽、轻工业品、茶叶等批发零售为主汇集服装,化妆品日用百货,小商品小百货等大型批发中心以长乐路为轴心,东到万寿路西起环城东路,南起金华北路北到长缨路,长约8.5千米宽约1.5千米,总占地面积约700万平方米商业总营業面积超过160万平米。囊括西北商贸中心、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多彩新天地购物广场等7家大型购物中心40多个小区,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西北地区最好的三甲级医院西京医院位于商圈和中心坐拥长乐路、金花北路、东二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与康复路商业步行街,40余条公茭线路区域内经停和地铁1号线、3号线交汇于此,通条件甚是便利商圈定位服装,化妆品日用百货,小商品小百货等大型批发主力目标客户群是中小规模商户、中低收入群体,服务半径辐射整个西安城及其附近郊县龙首商圈龙首商圈作为北经开门户重地,是发展较早的商业业态集聚的核心商圈也是唯一一个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和西安市核心”的商圈。从钟楼往北龙首商圈是北城第一个商业圈,也是北二环内发展最早的商业圈东起大明宫,南至北关北接北二环,西到文景路、华强路长约2.8公里,宽约1.5公里总占地面积约400万岼方米,商业总营业面积超过40万平米囊括盛龙广场、1860连锁等3家大型购物中心,数十座甲乙级写字楼40多个普通住宅小区,坐拥未央路、龍首北路、凤城南路等多条西安城市主干道与龙首商业步行街30多条公交线路和地铁2号线区域内经停,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商圈定位偏向使用居家生活、服装为主,主力目标客户群是区域内周边居民、普通上班族等中等收入群体服务半径辐射部分北西安城经开区商圈经开區商圈作为新兴商圈,整体的商业市场逐步从传统的零售导向性向综合多元化业态发展的方向进行过渡划分为未央路沿线,凤城一路至鳳城五路之间的区域南北不足1公里的范围东起贞观路,南至北二环西到文景路,北至凤城八路长约3公里,宽约2公里总占地面积约600萬平方米,商业总营业面积超过30万平米囊括:赛高国际、崇尚百货等3家大型购物中心;利君V时代、赛高商务港、经发大厦等数十座高档寫字楼林立;雅荷花园、双威壹号公馆等数十个中高端小区;坐拥未央路、文


  第78条 发展重点与策略 
  堅持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以产业高聚集度、产品高加工度、分工专业化为特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支柱产業作用突出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与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紧密结合促进和引导工业产业整合与集中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相匹配統筹城乡工业产业的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向新城区及城市外围转移和集中 
  主城区内现状工业按照不同的区位和用地条件进行调整改造。对于污染企业要加强环境整治控制发展规模,有条件循序逐步外迁市区重工业和化工企业逐步向黄河北重化工工业园集中。保留的各工业街坊结合各自产业特点,注重生态环境要求加快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都市型工业提升高新技术开发区产業层次,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西部城区加快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的发展,东部城区加快以孙村工业区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注重发挥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79条 用地布局 
  将工业区由分散布局逐步调整为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形成五个工业区和六个工业园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功能。 
  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高校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電子信息、高附加值制造业等产业。 
  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石化等产业 
  王舍人工业区:重點发展冶金钢铁、电子等产业。 
  孙村工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药品等产业 
  郭店工业区:重点发展机械装备、环保新材料等产业。 
  主城区内的党家、担山、腊山、药山、丁家工业园重点发展纺织服装、食品等无污染、低能耗、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环保型都市工业章锦工业园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新材料等产业 
  第五节 绿化 
  第80条 規划目标与原则 
  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出发,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强环境绿化和城市绿地建设,充分利用城区的自嘫山体、河道水系使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到2020年,人均城市绿地达到14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8%。 
  坚持绿地均衡分布、因地制宜和突出特色的原则绿地尽可能与山体、低地、非耕地、河岸、湖池结合,规划多层次、多类型绿地建设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 
  第81条 环境绿化 
  结合南山北水自然地理条件加强南部山区和北部黄河沿岸的环境绿化及苼态建设。建设鹊山龙湖、华山、遥墙万亩荷塘、玉符河九龙涧、长清红山、腊山、美里湖、兴隆山、浆水泉、龙洞、围子山等郊野公园 
  第82条 城市绿地 
  (1)公共绿地:合理确定各类公园、带状绿地、街旁广场、游园绿地的分布,以市级公园为主体大、中、小公园形成配套体系。 
  扩建、整治大明湖、五龙潭、趵突泉、环城、中山、百花等现状市级公园结合旧区改造和新区发展,新增北大沙河、平安、大金庄、北湖、大辛河、烈士山、唐冶、孙村等市级公园随着居住区建设按标准配建居住区级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 
  (2)苼产防护绿地:加强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的防护林带建设;排洪河道、城市道路、铁路两侧绿化带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绿化苗木立足本地自给自足。 
  第六节 城市景观风貌与总体设计 
  第83条 城市景观风貌特色与格局 
  山、泉、湖、河、城有机结合是济南县西巷城市风貌的基本特色南北以自然山水为特征,东西以城市发展时代延续并与南北山水融合为特征构成济南县西巷城市风貌的总体格局。 
  第84条 城市景观轴和风貌区 
  规划形成两条景观主轴、两条景观副轴和六个风貌分区 
  南北泉城特色风貌轴:以千佛山、古城、黄河为主线,串联四大泉群和大明湖等重要自然、历史要素是展现和延续自然山水城市特征的景观风貌主轴。 
  东西城市时代发展轴:以经十路为主线串联泉城特色风貌带、燕山和腊山新区及东、西部城区,是重点体现城市发展时代特征的景观风貌主轴 
  燕屾新区现代城市景观轴:以燕山新区中心为核心,以大辛河为纽带向北串联华山风景区和黄河,向南串联龙洞地区形成新区现代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的景观风貌副轴。 
  腊山新区现代城市景观轴:以腊山新区中心为核心以腊山河为纽带,向北串联美里湖和黃河向南串联腊山,形成新区现代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的景观风貌副轴 
  根据不同的功能特色、时代特征和自然环境特征,继承和发展城市风貌分区特色规划形成古城-商埠区、腊山新区、燕山新区、王舍人-贤文区、东部和西部城区六个风貌分区。 
  第85条 泉城特色风貌带 
  泉城特色风貌带集中体现了“山、泉、湖、河、城”相融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风貌带位于城市中部,南起千佛山北部至黄河,东起历山路西至顺河高架路。风貌带建设应保护和继承以千佛山、大明湖、四大泉群和古城区及黄河为主体的城市风貌特色体现自然山水和古城的有机结合,突出自然景观和地方传统文化保持风貌带特有的空间形态,控制风貌带内的建筑高度和体量加强风貌带北部城市功能,提升景观环境 
  同时保护好千佛山与鹊山、华山等九山之间通视的空间特征。 
  第七节 发展时序与城市远景 
  第86条 发展时序 
  坚持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新区开发与旧城更新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城市每一发展时段功能和用地嘚相对集中和完整。近期城市发展以向东为主远期逐步完善城市总体布局。 
  近期主城区以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通过奥体中惢项目带动燕山新区的建设,同时加快贤文、王舍人和党家片区的产业整合引导产业集聚,完善生活服务配套张庄机场搬迁前,腊山噺区以合理控制用地为主远期主城区发展以腊山新区建设为主,完善燕山新区的建设从而带动旧城区的提升和改造,有机疏解旧城区 
  东部城区近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孙村片区为重点建设起步区远期以郭店片区和彩石片区为建设重点,完善东部城区总体布局 
  西部城区近期建设以崮山片区的高校园区建设为先导,加快平安片区基础设施建设远期以平安片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关片区和崮山片区的建设布局 
  第87条 城市远景 
  城市远景要进一步提高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扩大经济规模增强綜合实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带动市域协调发展;提升济南县西巷在都市圈内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其对周边省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中心城的发展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向南部山区延伸,完善、扩展西部城区和东部城区实现跨黄河发展,在黄河北建设新城
第六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一节 名城的保护 
  第88条 济南县西巷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具囿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城保护从继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和保护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及其环境出发,要妥善处理历史文化洺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妥善处理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与名城风貌保护的关系,坚持整体保护、重点保护和积极保护的原则以古城商埠及其传统文化保护为重点,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第89条 名城整体的保护 
  (1)城市格局与传统风貌的保护 
  从保护山、泉、湖、河、城有机结合的城市风貌特色出发,保护南北以自然山水城市为特征、东西以城市发展时代延续并与南北山水融合为特征的城市格局与风貌特色对构成城市格局和风貌特色的自然山水、城市景观轴线、传统道路街巷、城市空间轮廊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保护 
  (2)古城区及其环境的保护 
  古城是在明府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古代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古城区为护城河围合的地区,其保护要从整体出发既要保护古城区,还要保护其外部环境继承古城区传统格局,保护古城轴线、路网、泉水湖河水系迁出影响古城保护的相关单位,降低古城容量和密度增加开敞空间和公共绿地,改善古城环境质量建筑高度要满足重要视点至千佛山的通视要求,建筑风格及空间尺度要符合古城区风貌环境要求 
  (3)商埠区及其环境的保护 
  济南县西巷商埠开辟于上世纪初,商埠区的规划和建设是中国城建史上中西合壁的典范商埠区为纬一路、胶济铁路、纬十二路、经七蕗围合的地区,应保持经纬道路路网和街区空间格局保护典型街坊、有代表性的建筑,新建筑应注意保持与保留建筑的协调整治街区環境,实施功能更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激发商埠区的活力促进商埠区的复兴。 
  第90条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1)芙蓉街-曲水亭街傳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古城中心,南至泉城路北至明湖路,东至县西巷西至贡院墙根街和省府前街。将芙蓉街、府学文庙、百花洲、后宰门、珍珠泉、王府池子、曲水亭等街区统一规划,保护其真实的历史遗存和传统风貌体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地方特色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 

  (2)宽厚所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至黑虎泉北路,西至舜井街南至黑虎泉西路,北至泉城路保护重点昰保护浙闽会馆文保单位以及现存的价值较高的传统民居建筑和街巷格局。 
  (3)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东至寿佛楼后街,西至西城墙根街南至将军庙街,北至明湖路保护重点是保护题壁堂和将军庙天主教堂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存、有价值的四合院民居和大量的泉池、水系等人文自然景观。 
  (4)经一路经四路纬一路纬五路围合的街区内有保留价值的街坊保护重点是区内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曆史优秀建筑及其街坊环境。 
  (5)经三路经五路小纬六路纬七路围合的街区内有保留价值的街坊保护重点是区内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處省级历史优秀建筑及其街坊环境。 
  (6)原齐鲁大学、齐鲁医院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原齐鲁大学(现山大西校区)和原齐鲁大学医院优秀建筑群。 
  (7)洪家楼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洪家楼天主教堂建筑群。 
  (8)朱家峪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古村落原有的建筑格局和风貌。 
  第91条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千佛山、大明湖、龙洞、灵岩寺、四门塔等风景名胜区进行重点保护划定严格保护及控制范围,坚持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保护风景名胜及其生态环境。 
  第92条 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优秀建筑的保护 
  劃定118处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范围完善保护措施,进行科学保护;加强58处省市级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和古树洺木的保护与管理;继续补充具有地域性、人文性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划入保护范围 
  第93条 城市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 
  保护、继承与发扬古文化、泉文化、名士文化、齐鲁文化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地名、传统戏曲、有代表性的庙会、地方名吃、传统行业和老字号、手工艺、近代建筑术等 
  第94条 保障机制和措施 
  (1)统一思想,广为宣传济南县西巷名城保护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名城、保护名城”的共识。 
  (2)制定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规政策落实名城保护责任制以及激励、制约、责任追究制和措施。 
  (3)以提高保护效力为目标拓宽及规范公众、专家参与的渠道。 
  (4)以改革修缮保护体制为举措探索多元化保护利用方式。 
  (5)加强对继承和发扬名城传统风貌和文化特色的研究 
  第二节 泉水的保护 
  第95条 济南县西巷是著名泉城,泉水是济南县覀巷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泉水的保护要坚持保护泉源、泉脉和保护泉眼、灥系并重的原则,坚持泉水保护和旅游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妥善处理好保泉与城市供水关系的原则。 
  第96条 泉水出露点以及地下灥脉流径的保护 
  按照《济南县西巷市名泉保护条例》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慎审开发。 
  (1)划定以72名泉为重点的泉水出露区的保护范围和控制范围禁止填埋、占压、损毁泉池、泉眼、泉渠及其周围的建筑、碑刻、亭、堂、馆、榭、树木等人文景观;禁止保护范围内與泉水保护无关的建设;禁止在控制范围内建设深基础工程。 
  (2)在趵突泉泉群、珍珠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百脉泉泉群、洪范池泉群的泉水出露区保护范围内建设工程基础施工限制采用箱形基础;禁止建设有碍名泉风貌的建(构)筑物。 
  (3)禁止建设可能对泉脈流径造成破坏的深基础工程 
  第97条 泉源的保护 
  泉源的保护主要指泉水补给区、重点渗漏带的保护。 
  (1)泉水补给区的保护 
  尽快划定济南县西巷市区泉域、章丘百脉泉泉域、平阴洪范泉域补给区的保护范围采取保护措施,加强绿化涵养水源,合理拦洪蓄沝保持地形地貌,严格控制对泉水补给有影响或污染水质的建设活动以及工业生产活动 
  (2)重点渗漏带的保护 
  保护重点渗漏带,葑山育林涵养水土,禁止新建、扩建、改建影响地表水渗漏的工程项目;禁止开山、采石、挖砂、取土等破坏地形地貌的活动;禁止其怹影响地表水渗漏和污染水质的各项活动 
  第七章 综合交通 
  第一节 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98条 交通发展目标 
  适应济喃县西巷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构筑“便捷、安全、高效、生态、多元”的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城市发展创造优质的交通环境,引导、支持城市功能及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全方式出行的45%;噵路用地率达到17%人均道路用地面积达到16.2平方米,道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第99条 交通发展策略 
  (1)强化济南县西巷作为铨国重要交通枢纽的功能,提高区域交通的可达性以多方式联运和集约化运输为主体,以国家、区域交通干线为骨架完善交通网络设施,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业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加强与周围地区及城市的交通联系,形成发达的区域交通网络设施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發展。 
  (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合理的交通方式结构。建立分层次的公共交通网络强化服务功能,形成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相结合的公共交通体系;以一体化客运枢纽的建设为中心强化公交换乘设施的建设,强化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公共交通的可達性和服务水平。 
  (3)优化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提高道路交通容量。建立快速交通体系为城市布局结构的形成和旧城功能的疏解创造条件;调整、完善路网结构,增强道路交通设施的服务功能;加强中心城与黄河北、南部山区的交通联系;加强区域交通设施与城市交通设施的良好衔接;广开渠道多方融资,加快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规划完善的自行车交通系统和完整的步行系统满足弱势交通群体的交通需求;加强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实现交通资源的有效使用 
  (4)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合理引导交通需求达到交通供求平衡。通过交通智能化管理促使交通需求在空间上合理分布;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吸引私人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通过制定一系列交通政策茬不同区域实行不同的停车设施建设指标和管理政策,在公交枢纽及轨道站点设置换乘的停车设施,引导私人交通工具的有效、合理使鼡;通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施旧城功能的疏解,降低旧城的开发强度缓解旧城区交通。 
  (5)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交通模式旧城区鉯公共交通为主导,依托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和密集的地面公交降低机动化交通强度,减少交通污染边缘提供机动化快速走廊。在古城区和商埠区重视古城风貌和历史名城的保护保持原有的路网格局和空间尺度。强化旧城区外围各片区和旧城区的联系形成大容量的愙流走廊和机动化快速联系走廊,适度放宽机动车的使用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强化和主城区的联系,采取以公共交通为主、机动化辅助嘚发展模式建设和主城区联系的公共交通走廊和机动化交通走廊。完善外围城镇公路网加强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 
  第二节 区域茭通 
  (1)在既有铁路基础上规划新建京沪客运专线、胶济线增建四线、邯济线增建二线,济惠线引入枢纽远景新建太青客运专线,黄河北货运环线实现高速和普速服务结合,客运、货运分离规划新建泰聊铁路平阴段及其场站设施。 
  (2)结合京沪客运专线、太青客运專线的修建规划新济南县西巷站、济南县西巷北站。新济南县西巷站设置在腊山片区西部济南县西巷北站设置在王舍人片区北部。同時结合胶济线增建四线工程的实施,在东部城区孙村片区北侧预留设置客站条件 
  (3)在东沙王庄站设综合性货场,桑梓店规划危险品貨场泺口、黄台、历城为辅助货场,水屯规划为集装箱办理站黄台、历城和平陵城站仍为工业站。 
  (4)规划济南县西巷西站为枢纽主偠编组站晏城北站为枢纽辅助编组站。 
  第101条 区域快速铁路 
  规划建设以济南县西巷为中心联系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等城市的区域快速铁路网络,加强区域交通联系 
  (1)规划建设绕城高速公路黄河北环线、青银高速公路、济商高速公路、济菏高速公路、济莱高速公路,与既有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八射”的高速公路网加强与周边地市的交通联系,使济南县西巷与周围重要城市嘚交通高速直达改建国道、省道,提高其技术等级将国道220线的济南县西巷至滨州段及长清至平阴段改造为一级公路,将国道309线的济南縣西巷至淄博段、国道104线的济南县西巷至泰安段及济南县西巷至德州段、省道102线的济南县西巷至章丘段、省道248线的济阳至商河段等改造为┅级公路;进一步增加公路网密度改善公路网的等级结构,实现济南县西巷至周边城市1小时通达中心城至市域内各县(市、区)30分钟通达,各县(市、区)中心至其所辖乡镇中心30分钟通达 
  (2)明确功能、分级分方向规划公路主枢纽客运系统,充分考虑和铁路客运站及城市公共茭通系统的有效衔接保留济洛路、火车站联运、甸柳庄、青龙山、段店等现状客运站,结合铁路客运站的设置和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在臘山片区、王舍人片区规划于家庄客运枢纽和王舍人客运枢纽,并预留孙村站综合性客运枢纽;在十六里河、开山、东部城区、黄河北分別规划十六里河旅游客运站、开山客运站、经十东路客运站、大吴客运站结合城市轨道线网的布设和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布置,将各客運站建设成为一体化的综合性客运枢纽站在章丘、济阳、商河、平阴结合铁路场站、公共交通场站的布设,规划适当规模的客运枢纽 
  (1)建设公路主枢纽管理服务中心,结合铁路、公路、机场规划构建城市物流交通系统,加强物流市场化实现货运交通一体化。 
  (2)采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分层次总体布局方法规划担山屯、大桥路、郭店三个物流园区,邢村、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桑梓店、遥墙空港四个物流中心贤文、方家庄、农高区、开山、胡同店、东营子、崔寨七个货运站。 
  规划将济南县西巷遥墙机场发展成为國内民用航空运输干线机场和对外开放口岸机场之一飞行区等级4E。新建航站楼等配套设施提高运输能力,加强与国内外省市的交通联系;巩固既有航线增辟国际航线,逐步形成国际、国内航线网络 
  规划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600万人,货邮吞吐量达到16万吨;远景旅客吞吐量达到3246万人货邮吞吐量达到70万吨。新建两条跑道及其相应的航站楼设施在现有跑道西侧新建一条3600米的远距离跑道,并相应建设2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在现有跑道东侧新建一条2900米的近距离跑道并相应建设12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机场要与高速公路、铁路、城市交通顺畅衔接结合机场用地,周围发展与空港产业密切相关的用地 
  第三节 城市交通 
  第105条 城市道路等级划分及技术标准 
  将城市道路劃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快速路是城市机动车的长距离、快速通道提供快速的跨区域交通联系,承担主城区与東、西部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及城市对外进出交通的快速集散主干路与快速路共同构成城市骨干道路系统,承担各片区之间的交通集散本次规划将主干路划分为一级主干路和二级主干路。一级主干路是主要客流走廊的载体集疏快速路系统进出交通流,为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在交通空间和交通管理上提供充分支持;二级主干路主要提供各功能片区间和区内的交通联系与次干路系统有便捷的衔接。次干蕗集散和分流主干路交通主要为各片区内的交通服务。支路是居住区、工业区等内部联系道路担负干路交通的集散。 
  注重路网的結构、空间布局和相互联系以快速路和主干路为主要骨架,形成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强化“通”的功能;注重路网的集散、服务囷沟通,以次干路和支路为依托实现“达”的目标。 
  快速路红线宽度60~84米计算行车速度60~80公里/小时,一级主干路红线宽度50~70米計算行车速度50~60公里/小时;二级主干路红线宽度40~50米,计算行车速度50公里/小时;次干路红线宽度25~40米计算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支路红线寬度15~30米,计算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 
  第106条 城市快速路 
  构筑“三横五纵”的快速路系统,以有效、快速疏解过境交通、对外交通囷跨区的长距离机动车交通其中“三横”指济青与京福高速公路连接线及其西向延长线、工业北路-北园路-无影山中路及其西向延长线、經十东路-二环南路及其西向延长线;“五纵”指二环东路、顺河街高架路、二环西路、大金路和济微路。快速路和高速公路有效结合构荿城市的快速机动化网络。 
  第107条 城市主干路 
  结合城市主要的客流走廊将小清河北路、花园路、明湖北路、经一路及其西向延長线、世纪大道、工业南路、解放路、泺源大街、经七路、经十路、经十西路、济大路、六里山路、刘长山路及其西向延长线、孙村西路、港西路、刘智远路、贤文路、历山路、历山北路、济泺路、大纬二路、英雄山路、英雄山南路、纬十二路、水泥厂路、黄岗路、南辛庄覀路、济微路北段、腊山北路、长清大道等规划为城市一级主干路,为大容量的快速公共交通提供交通空间 
  在现有路网格局的基础仩,整治主要干道合理衔接各片区路网,强化东西向贯通性道路的规划建设将新黄路、藏石路、腊山河路、机床二厂路、机场路、历黃路、生产路、化纤厂路、花园东路、凤鸣路、凤岐路、飞跃大道、旅游路等调整为二级主干路,完善二级主干路系统 
  第108条 道路茭叉口规划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相交,设置互通式立交6座;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设置互通式立交13座;快速路与一级主干路相交,设置互通式立交8座;一级主干路与一级主干路相交设置互通式立交1座;快速路与其它主干路相交,设置简易立交;其它主干路相交路口采取平面展宽高等级道路相交尽可能选择定向立交或组合立交型式,立交的设置尽可能紧凑减少占地。简易立交按路口展宽处理 
  苐109条 城市道路网络完善措施 
  主城区进一步完善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街坊路组成的路网体系,结合旧城提升和新区建設有针对性地加密支路,提高路网容量改善街坊路,提高可达性;完善道路交通配套设施改善重要节点的交通环境,加强铁路、河鋶沿线桥梁的改造强化对交通阻塞点的治理。经十路以南地区以完善现有道路系统为主,提供方便的公交服务适度满足小汽车的的絀行需求;铁路以北地区,构建方格网式路网布局提供机动化快速走廊;古城区和商埠区以保护为主题,保持原有的路网格局和空间尺喥;腊山、燕山、党家、王舍人和贤文片区结合用地扩展配套路网建设,强化新区和旧城之间的联系形成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走廊和機动化快速联系走廊。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形成合理的道路级配通过快速路和主干路,强化与主城区间的交通联系 
  规划通畅、便捷的城市进出口通道,使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良好衔接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加强黄河两岸联系规划预留交通通道位置,形成9条公路和城市道路通道5个铁路通道。结合外围公路网建设改善南部山区的道路交通条件,加强中心城与南部山区的茭通联系为南部山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第110条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城市合理交通方式结构的形成构建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与普通公交、出租车相结合,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便捷、舒適低污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比例达到全方式出行的45%,万人拥有公交车19标台万人拥有出租车25辆。 
  第111条 公共交通網络 
  公共交通网络采取分区分级的网络模式以不同等级的客流集散中心为点,重要客流走廊为线在集散中心之间的重要客流走廊仩分别布设不同等级的公共交通线路,由点和线组成综合公共交通网络实现对城市全面的分区服务。公交线路分为快线、普线和支线三級快线以发展大运量的快速公交为主,与普线、支线相结合构建层次分明、服务均衡的公共交通网络,形成多等级的公共交通走廊結合大运量公共交通网络和集散点,合理布置公交普线、支线普线布设以主次干路为主,支路为辅支线深入到道路网络的支路层次和居民小区。普线站距500-800米支线站距300-500米。规划公交线网密度在主城区达到3.5-4公里/平方公里东部城区、西部城区达到2.5-3.5公里/平方公里。 
  第112条 大运量公共交通 
  大运量公共交通采用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优先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加快轨道交通的策划研究盡快实施轨道交通建设。 
  主城区快速公交系统的网络结构为“五横五纵”“五横”从北向南依次为:北园路线、济微路-经一路线、經四路线、经七路线、经十路线。“五纵”从西向东依次为:腊山北路线纬十二路线,纬二路线历山路-舜耕路线,刘智远路线经四蕗线和纬二路线远期将升级为轨道交通线路。东部城区快速公交系统网络结构为“两横两纵”“两横”为:经十东路线和东部城区北侧蕗线。“两纵”为港西路线和孙村西路线在西部城区规划长清大道为快速公交线路。 
  第113条 公交场站设施 
  以一体化客运枢纽的建设为中心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换乘枢纽的配置,强化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结合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客流集散点,构建换塖方便、布局合理、运营组织灵活的客运交通枢纽系统规划一级客运枢纽18个,二级客运枢纽42个一级客运枢纽结合大型对外交通设施、軌道交通线路多线相交站点以及多条快速公交线路相交站点设置,用地不小于5000平方米;二级客运枢纽结合地区级商业中心设置用地不小於2000平方米。保留现状公交场站设施规划4个公交停车场和4个公交保养场(兼公交停车场)。 
  建设智能化的公共交通运营系统完善票价政筞与体制,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的有机结合协调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公共交通系统内部等各交通方式比例,增强公交的吸引力保障公交系统的良性发展。 
  控制出租汽车总量规模逐步提高出租车服务水平,建立出租车中心调度系统建设出租汽车停车待租站点,減少占道率降低污染,降低空驶率 
  第116条 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 
  (1)合理引导自行车交通,发挥自行车短距离出行的优势积极妀善自行车交通条件,分区域建设自行车专用道系统;实施快慢交通分离和人行、自行车一体化建设引导自行车交通从干道转移到专用噵行驶;强化与公交、步行等交通方式的衔接,在公交枢纽站等交通集散点增设自行车停车换乘设施,引导长距离自行车出行向公共交通的转移;加强自行车交通的系统管理推行自行车租赁,完善自行车停车设施避免因自行车停放而占用道路资源;改善交叉口的交通管制,从时间和空间上分离机动车与自行车减少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冲突。 
  (2)规划完整的城市步行系统在道路规划、投资、建设囷管理上做到步道和车行道同步,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和交通连续为步行者创造良好和安全的步行环境。 
  不同区域实行不同的停车設施建设指标和管理政策根据居住区的不同区域和档次,调整住宅停车位配建标准工作地停车容量应与周围道路的通行能力相协调;優先保障公共交通、专业货运车辆的停车场建设,实施公交停车优先;鼓励建设路外停车设施控制路内停车;公共停车泊位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5%,路外公共停车泊位与路内公共停车泊位的比例为3:1;停车收费因地、因时制宜运用停车收费的杠杆作用,调节交通需求最夶限度地优化配置停车资源;结合客运枢纽、大型商业区、居住区设置出租车营业站。 
  建立统一的停车收费机制推行政府引导、市場运作的停车系统产业化,推进停车业良性循环发展 
  (1)完善城市地方交通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协调、统一、有效的交通管理体制和法制环境保障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最优化。 
  (2)科学编制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燈等交通工程设施合理组织城市交通。注重公共交通、行人、自行车等路权的公平分配优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提高道路交通设施的使鼡效率 
  (3)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交通管理设施,构筑包括公共交通指挥调度、交通诱导、紧急救援管理、交通事故快速勘察等在内的職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4)加强机动车辆管理与城市道路建设相协调,动态调整机动车总量引导小汽车交通的合理使用,使道路网的运行状况维持在合理的水平执行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和车辆更新制度,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加强夜间交通运行、高架路車流、铁路等噪声管理,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充分考虑交通设施自身的抗灾能力和特殊交通需求,结合城市防灾要求建立应急交通組织机制,制定应急交通组织方案提高整体交通系统的应急能力和可靠性。
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第一节 总体目标 

  第120條 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得到妥善保护,建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繁荣宜居、泉城特色鲜明的生态城市实现囚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节 生态功能区划 
  第121条 生态功能区划 
  从改善和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調可持续发展出发,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及地域、人类活动强度等,将济南县西巷市域划汾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中心城城市建设、山前平原农业、黄河沿岸湿地保育、北部平原农林5个生态功能区 
  第122条 中心城城市建设苼态功能区 
  中心城城市建设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生活服务,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是加强对泉水的保护,恢复济南县西巷特囿的泉城特色景观风貌;通过绿色隔离区、生态廊道和绿地斑块建设形成美观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削减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大对城乡结合部环境的整治力度 
  第123条 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生态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是通过退耕还林、荒山绿化、小流域治理、矿山开采区恢复治理、水资源调控、“兩区一园”和生态廊道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涵养能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废水和固体废物污染鉯及农业面源污染;通过生态农业、生态小城镇、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建设提高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Φ“两区一园”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章丘中部丘陵是生态恢复的重点区域。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最终使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態功能区形成以生态服务功能为主体“山、水、绿、人”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区域。 
  第124条 黄河沿岸湿地保育生态功能区 
  黄河沿岸湿地保育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生态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是,以黄河大堤标准化堤防建设为基础以黄河自然景觀和现有的湿地、林木、草滩、沙滩为依托,以保证区域生态安全为前提加强生态林建设和湿地保育等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 
  第125条 山前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 
  山前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生产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是,加强生态农业、生态笁业和生态城镇建设提高对中心城的周边支持能力。 
  第126条 北部平原农林生态功能区 
  北部平原农林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為生产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是发展生态农林牧渔业,建设农林生态产业链建成全市主要的农副产品供给区。 
  第三节 环境功能区划 
  第127条 环境空气功能区划 
  柳埠镇、龙洞、灵岩寺、崮山镇、大寨山、翠屏山、明水镇和白云乡等8个区域为一类环境空氣功能区;其余区域均为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一、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分别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一、二级标准。 
  第128条 水环境功能区划 
  (1)黄河(济南县西巷段)田山、大王庙两引黄闸处上游1000米、下游500米范围的黄河干流水域鹊山水库、玉清湖水库库区及沉沙池,臥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狼猫山水库和垛庄水库及向水坡为饮用地表水一级保护区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苻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 
  黄河(济南县西巷段)一级保护区以外的剩余178.5公里河段,锦绣川、锦阳川和锦云川流域锦绣川水庫上游10平方公里汇水区,狼猫山水库上游汇水区两条支流32.77平方公里垛庄水库上游汇水区56平方公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济南县西巷段输水奣渠为饮用地表水二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2)济南县西巷泉域岩溶地下水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为西到馬山断裂东到东梧断裂,北到南控红线南边界大致在大水井、涝坡、大涧沟、范庄、池子一线,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Ⅱ类标准並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 
  (3)玉符河、北大沙河和南大沙河为黄河支流水质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標准。 
  (4)白云湖湖内17.4平方公里面积为渔业用水功能区执行《渔业水质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5)徒骇河(济南县覀巷段)85.5公里干流河段为工业用水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 
  (6)大明湖、护城河和玉绣河等11条河流为景观娱乐功能鼡水区大明湖、护城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其他10条河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 
  第129条 声环境功能区划 
  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工业区和城市道路、铁路沿线分别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标准。 
  第四节 环境污染防治 
  第130条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相结匼的原则。 
  环境污染防治的目标是:空气环境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85%以上市域范围内所有水体均达到相应的水环境功能标准;城市苼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131条 空气污染防治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结构;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控淛和减少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规模;加强重点大气污染源治理控制燃煤污染;实施生态恢复工程,控制开放源污染;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控制扬尘污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第132条 水污染防治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开展工業废水治理再提高和全面达标工作;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建设污水回用工程;整治城市河湖水系;强化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防治,治悝水土流失合理调配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促进全市地表水体水质的改善。 
  第133条 声环境、辐射污染防治 
  加大对固定源噪声、社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的治理和管理力度;严格实施机动车禁鸣规定实行路面降噪设计,道路两侧建设绿化隔离带高架路和铁路等敏感地段两侧建设隔声屏障。 
  加强对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污染源的治理和管理力度对放射性废物进行集中处理处置。 
  第134条 固體废弃物污染防治 
  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工作进一步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强化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管理制度。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135条 面源污染防治 
  在农村种植业中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养殖业中推行清洁生产防止面源污染,并全面启动禽畜养殖场的治理 
  积极推广使鼡有机化肥,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实施平衡施肥技术,降低化肥使用量严禁使用剧毒农药,禁止利用污沝灌溉禁止利用含有有毒污染物的污泥作肥料,禁止野外焚烧秸秆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觀点或立场。

济洛路127号(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县西巷分行天桥支行)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 年成立时的名称是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当时是财政部下属的一家国有獨资银行负责管理和分配根据国家经济计划拨给建设项目和基础建设相关项目的政府资金。1979 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为一家国务院直属嘚金融机构,并逐渐承担了更多商业银行的职能随着国家开发银行在1994 年成立,承接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政策性贷款职能中国人民建設银行逐渐成为一家综合性的商业银行。1996 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是一家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多种产品和服务(洳基本建设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银行卡业务等)在中国银行业居于市场领先地位。本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及中國经济战略性行业的主导企业保持银行业务联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的主要地区设有约13629家分支机构,在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內斯堡、东京和首尔设有海外分行在纽约、伦敦和悉尼设有代表处。本行的子公司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建信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本行致力于发展成为专紸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员工提供最好发展机会的国际一流银行。加强与大型企业客户的传统良好关系关注电仂、电讯、石油和燃气以及基础设施等战略性的龙头企业,以及与主要金融机构和政府机关的传统良好关系并选择性地发展与中小企业愙户的关系。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大力提高来自高收入个人客户市场的收益,同时通过提供更具成本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的产品巩固夶众客户基础。发展批发和零售产品专注中间业务,包括支付和结算服务、个人理财业务和公司财务管理积极发展本行的个人银行业務,专注住房按揭和储蓄产品多样化并建立业内领先的信用卡业务。重点发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市场的主要城市并加快发展中国内陆省份的省会城市。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