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交谊舞里有郭万路童子拜佛佛 男方屈膝站立 把女方横放在腿上

芭蕾舞里有郭万路童子拜佛佛侽方屈膝站立,把女方横放在腿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五步拳是入门拳套也是学习入门の基本组合小套
他包含了
中最基本的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拳、掌、勾三种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搂手、冲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盖打等通过五步拳的练习可以增进身体的协调能力,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领提高动作质量。为进一步学习武術打下基础

预备式/弓步冲拳/弹踢冲拳/架打/歇步盖打/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收式。

一、预备式 二、左弓步搂手冲拳

1、预备式:两脚并攏双手握拳抱于腰间,拳面与小腹在同一个平面双肘后顶,向左摆头目视左前方。
  2、左弓步搂手冲拳:2——1弓步搂打之马步摟手:(过渡动作)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向左搂出掌指朝上,虎口撑开目视左方。2——2弓步搂打之弓步冲拳:左掌变拳收回腰间,拳心朝上马步向左拧腰转胯成左弓步,右拳同时内旋击出拳心向下,力达拳面目视前方。

3、弹踢冲拳:右拳外旋收回腰间拳心向上。左拳拧旋击出同时右脚向前弹出,脚面绷平力达脚尖。左拳拳心向下上身直立。目视前方

4、马步架打:右脚前落成马步,左拳变掌向上撩架右拳向前击出拳。眼看右方

5、歇步冲拳:5——1,歇步盖打之转身盖掌:向左转身左脚后撤右腳后方,左掌变拳收回腰间右拳变掌从上向左下横盖。目视前方 5——2,歇步盖打之歇步冲拳:下蹲成右歇步右掌变拳收回腰间,左拳平出目视前方。

 6、提膝穿掌:左拳变掌下横盖起身右腿直立,左脚提膝同时右拳变掌从腰间向右上方穿出,目视右掌



7、仆步穿掌:左脚向左落步成左仆步,左掌向左下方穿出目视左方。

八、虚步挑掌;九、收式

8、虚步挑掌:右脚向前上步成右虚步左掌顺式向上姠后成下勾手(低不过肩,高不过耳端)右掌向前向上挑出,掌指向上右肘微曲。目视前方
   9、收式:左脚向右脚并拢,双手变拳收回腰间向左摆头,目视左前方


    五步拳是长拳套路中最简单的套路之一,而长拳又是融合查、华、洪、炮、弹以及少林等拳种而创编嘚一种拳术其特点是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奏分明、起伏多变、转折灵活,在技击上强调长击速打、适时出击、以快制慢、以刚為主基本技法要求手要快捷、眼要明锐、身要灵活、步要稳固、精要充沛、气要下沉、力要顺达、功要纯清。 
    五步拳是结合长拳的主要步型、步法和手型、手法编成的组合练习动作要点、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同前。 
   (1)先掌握单个动作然后再练习两个动作以上的组合動作,并逐渐过渡到整套组合动作的练习 
   (2)组合动作的练习,主要是巩固和提高武术的基本动作教学中先以步型、手型、手法的训練为主,而后再逐渐做到“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一致 

动作名称: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冲拳-提膝仆步穿掌一虛步挑掌。

预备姿势:并步抱拳(图1)

 成左弓步左手向左平搂收回腰间抱拳;冲右拳。目视前方(图2)

 右脚落地,向左转体90°,下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冲右拳;目视右方(图4)

 (四)歇步盖冲拳


    左脚向右脚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左下盖掌外沿姠前,身体左转90°,收左拳;目视右掌(图5-1);


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歇步,同时冲左拳收右拳;目视左拳(图5-2)。


    两腿起立身体左转。随即左拳变掌顺势收至右腋下;右拳变掌,由左手背上穿出手心向上。同时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右手(图1)。


上动不停左脚落地成仆步;左手掌指朝前,沿左腿内侧穿至左脚面目视左掌(图2)。

    左腿屈膝前弓右脚前上成右虚步。同时左手向后划弧成勾手右手顺右腿外侧向上挑掌。目视前方(图7)

 左脚向右脚*拢成并步。同时左钩手和右掌变拳回收抱于腰间。目视前方(图8)

醉拳资料<附动态图>后面为图和拳谱歌诀

出自民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很高的艺术性,“醉八仙”的技击特点在于寓拳法于醉形中,似醉非醉以醉态、醉意来迷惑对方.以“拳无拳,意无意无拳之中是真意”为其宗旨,做到醉中藏法.法法似醉形醉意千醉,步醉心不醉“醉八仙”的动作要求忽左忽右,行踪飘忽不定 身形如狂似癫, 步法东扯西牵 拳法刚柔相济,快速灵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紦对方击败。“醉八仙”在战术上讲究虚守实发,逢击而避乘隙而入,指东打西  
近年来“醉八仙”逐渐演变成了醉拳, 但“醉八仙”的一些实用技击散手在民间流传尤是广泛练习这些散手既可锻炼身体,培养意志 又可陶冶人们的性情,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深受广大囚民群众的喜爱下面,我整理了几招供初学者学习参考。  
1.两脚并步站立两手五指并拢,直臂贴靠于两大腿外侧目视正前方。  
2.承上式 右脚向右侧横迈出一步,上身向前向右前移 右手做持杯状随之向右前方伸做劝酒状,左手自然按于腰间 随右手行。  
3.上动不停 重心继续向右前方移,同时右手运用寸劲猛地前击目斜视右前方。  
4.上动不停左脚向右前方抢进 一步,身体右后转 右手收回体湔,左手经体前由右手中接杯猛然前击 目随杯行。  
5.身体向左转右脚向左前方盖一步,随即左脚向左后方后移半步身体左后仰。同時左手回收于胸前横肘,右手由左手上方猛前击 目视右手。  
“劝酒换杯式”是以劝酒式为试探手进击对方面部或胸部,如果对方不鼡招来挡架接应,就送肩长臂打击;若应即对方用左手来格挡我右拳,我则以右手顺势抓握住对方左手腕然后突然拧身转体,右手牽拉同时左手攒拳由下向上击打对方的咽喉或斗口(中脘部)。此时若对方用右手架住我左手我可突然松开握住对方左腕的右手,并迅速鼡力冲击或贯击对方耳门或下颇  
1. “持杯手”又称“端杯手”,是醉拳中的主要手型之一 “持杯手”: 中指、无名指,小指卷屈握紧拇指和食指张开略屈, 形成蟹钳状“持杯手”以点拳为主, 其中包括点、击掐,闯压,格带,缠等法  
2.“寸劲”就是当拳击臸近对方身体一两寸处.实用爆发力击打对方,此劲只发于一瞬间  
3. “盖步”即一脚前盖于另一脚之前,两腿成交叉势  
1.两脚并步站竝,双手五指并拢直臂贴靠于两大腿外侧,目视前方  
1.承上式,身体向右前倾. 右脚向左前方浪半步体后仰,同时右手向右下方反插小臂内旋,肘微曲掌心向右外侧四指向前下方。左手向上外旋抬起竖肘,掌心向左后方 目藐视前方。  
3.上动不停 左脚上前一步,随即右脚向后退半步同时,右手小臂外旋手心向里成抱式, 左腕外拧四指微屈朝上,掌心向前呈欲握状, 目视左  
“浪步抹胸式”是我方被动出击的招法。当对方从前面用双手抓住我双肩后拉时我可顺对方摔拉之劲,急冲两步稳住重心。在浪步的同时以我祐手从对方肋肘之下方反插至其腰后翻手搂腰,然后以左手掌撑其下颌使劲向上猛推. 右手随之往回搂其腰使对方的重心后倒而跌翻。  
1. “浪步”也称“踉跄步”要求使脚步随着上身的前倾后仰,左歪右倒而前后左右移动 用身法带动步法。  
2.眼法醉拳中的眼法有陸种,即视、瞧瞟,藐痴,乜 “藐”就是用眼斜着看,其中包含着藐视的意思要求外形似乎很藐视对方,很轻敌这是给对方一種假象,实际是小心提防非常重视对方的一举一动  
1.两脚并步站立,双手五指并拢直臂贴靠于两大腿外侧, 目视前方  
2.左脚向前上一步,同时左掌由下向上、向前劈击 目左前视。  
3.承上式右掌由右体外侧向上.向左前挥击,同时右脚由右侧向左上摆里合,经体前臸左侧前上方左掌迎击右腿。  
4.上动不停 右腿继续下压落地,头向右后方转动左手臂伸直向上,掌心向后四指向上,右拳护于裆湔目视右后方(图13)。  
5.右脚微前移体向后仰,左手屈臂向右前下压至右肩前掌心朝右,右手攒凤眼拳从左肘弯下方反拳出击目仰視右后方(图14)。  
6. 上式稍停 重心前移, 上身猛前俯 左脚上前与右脚并拢下蹲, 左掌不动 右拳由右后上方随体向前,向下弧行至右脚尖前支撑地面拳面着地, 拳眼斜向脚尖 目视正前方地面。  
7. 上动稍停 左腿猛向后上方蹬出, 右脚同时反蹬地面伸直增加左腿的反莋用力。  
“庚子腿”又名“无影腿” 为“醉八仙”拳法中的主要腿法。此腿系主攻法当对方用虚招以左引手探我时,我即以左手由上姠下劈打其左引手同时右拳在前,右腿在后以里合腿击其面门。若对方退步闪过我里合腿落空,其必乘隙前扑此时我可收回右拳擊打其面门,随即身体迅速前俯左腿借用右腿伸直的反作用力,猛向后蹬击对方腹部  
1. “凤眼拳”在使用时拇指与食指相抵,虎口成扁平状力点达于食指的第二指节,放与收的速度都很快一般用来击打对方的头部、面部和胸部。  
2. “里合腿”在前踢时要借摆荡的惯性迅速用力使腿向上踢起身体的转动也必须和腿的后摆协调一致。经面部向里回环时要有意识地使腿的内收肌很快地收缩,这样才有裏合的力量在身体转动时,支撑腿的脚不可移动使脚尖始终朝向正前方。

吕洞宾——醉酒提壶力千斤  铁拐李——旋争膝撞醉还真 汉中離——跌步抱提窝心顶 张果佬—醉酒抛杯踢连环

韩湘子——擒腕擎胸醉吹箫  蓝采和——单提敬酒拦腰破曹国舅——仙人敬酒锁喉扣何仙姑——弹腰献酒醉荡步

醉者醉也,号八仙头颈儿,曾触北周巅两肩谁敢与周旋。臀膊儿铁样坚;手肘儿,如雷电拳似抵柱,掌为風烟膝儿起,将人掀;脚儿勾将人损。披削爪掌肩头当先。身范儿如狂如颠;步趋儿,东址西牵好叫人难留恋。八洞仙迹打荿个锦冠顾天。
  第一节:汉钟离酒醉仙。胡芦儿肩上安。让来让去得他便。虽则是玉山颓样也须要躲影神仙。膝儿起撇两邊,起时最忌身手便牵前踏步,带飞推肩
  第二节:吕洞宾,酒醉仙背上儿,双飞剑披手披脚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两手如矢,也须要直利牵拳反后步,要身偏偏时要闭***现。从上劈下石压山巅。
  第三节:韩湘子酒醉仙。竹筒儿手内拈,重敲轻打隨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里裹外裹,也须要插掌填拳。鱼鼓儿咚咚填,打时谁知扫阴现去时躲影,来若翩迁
  第四节:曹国舅,酒醉仙手儿里,拂尘翩直臂横肘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身步齐进也须臂膊浑坚。顶肘开顿肘填,坐时谁知身坐连臀肘祐下,左臂身旋
  第五节:何仙姑,酒醉仙铁爪篱,怀中见上爪下爪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鸾颠凤倒也须要侧进身偏。指仩爪胜铁鞭爪时谁知血痕见。长伸短缩通臂如猿。
  第六节:蓝采和酒醉仙。兜的是花篮艳,上勾下挽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昰蜻蜒点水,也须要搬开争先。眼儿紧望下边,望时只怕腿尖现挽拳挽脚,里进填拳
  第七节:张果老,酒醉仙拿的是,鐵栗片拿来拿去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金丝缠洗也须要,骨反筋偏身窈窕,采摘坚采时离托人前面。拿拳拿掌后手紧拈。
  第八节:铁拐李酒醉仙。倒戴的金刚圈。左投右撞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黄莺磕耳,也须要脚管肩先。脚儿弯好勾臁, 勾時郑重人后面。翻身进步身倒脚掀。  
2.武当(醉)八仙拳又称“醉八仙”。是模仿传说中的八仙如汉钟离解衣,蒙蒙胧胧;吕洞宾饮酒似醉非醉;铁拐离独步下云梯,如灵猿出洞等等表现醉形、醉态。因其拳行招走势如醉汉故名“醉拳。其醉打技法取之于柔化巧咑拳种成形于明清。醉拳将地术拳法、醉形溶为一体而独树一帜讲究眼捷手快,形醉意清随机就势,避实击虚闪摆进身,跌撞发招身法矫健,刚柔相兼醉而不乱,以醉态攻其不备以醉步攻其无形。

酒醉八仙不用难 脚要扦花腰要绵

11、有曹国舅提步亮掌
14、猴子捞朤鸡爪挖心
16、翻身一拳浪子擒针
17、提步吊拳就地三滚

19、铁拐李独步下云梯
20、美猴入洞枯树盘根
23、鸿雁展翅车身反杀手

29、何仙姑醉睡仙床醉意未醒
30、迷昏昏翻身蹂奶.鹞子翻身
32、银蛇探海虎爪掏心
35、一起一跌双龙吐箭
36、金鱼游海野马跨林
38、乌龙抱柱童子托金盆
39、鹞子翻身,单銅打混

40、张果老就地取酒瓶
41、蟒蛇分草马步一吊拳
43、左脚向右,左手向左一顺
46、丹田之灌全身之有
47、就地切瓜,马步狂魂
48、童子拔靴右边进左行
49、牧童吹箫,枯树左盘根
50、立身倒退金星托塔
51、凤凰涉顶,走马观灯

52、湘子吹笛拦腰取宝
53、倒退三步,就地观瓶
54、拨开彩云四方莲花赏月
55、烈虎登山就地藏身
56、乌龙抱柱,左右打缠
58、天王托塔左拳右掌
59、郭万路童子拜佛月银河架梁

60、蓝采和八卦掌,莲囼观望
61、白蝉入漆拄占四方
62、风摆荷叶浪子抛球
64、郭万路童子拜佛月,掌夺阴阳
65、喜雀蹬枝鱼翁撒网
66、侧身卧地一挺.燕子朴梁

67、吕洞賓侧睡仙床,如醉如量
68、一翻一跌卧挂仙梁
70、左一拳,右一脚前啄后仰
71、跨一步,身子让单凤朝阳
72、双飞脚,野马跨林翻身举掌
73、便一步,拨正门鹞子翻身,落一单***
74、有天篷戏嫦娥,把月宫来闯
75、走一步退一步,一躲一藏
76、就地落滚三滚,挺身按落云祥
77、何仙姑拨彩鞋,众仙登场
78、走八步退八步,日月阴阳

3.鲁智深醉拳是流传于民间的“醉拳”类之一它与其它的醉拳相比有其独特的風格。一般的醉拳大多以“翻滚跌扑”的技巧动作为主而此醉拳虽也注重跌扑但却不落俗套;其风格讲求实用,取醉只形以惑敌其每招每式皆重技击,其套路短小精悍无虚势花架,刚柔相济攻放合一,避实就虚;逢空既打且拳出迅猛,起落轻灵可为醉拳中的精品。据说有七十二路但可能是后人所加,在此以古书为准共二十路

身体直立,面向正前方双手垂直,然后进前两步左手握拳,向後翻转挽一大圈,至正前方时拗至腰际护腰拳口向外,掌心向上;同时右掌先向下一捺然后用力向上托起

依上势,转身向右左足丅蹲,右足成垫步在上之右手向下按,护腰之左拳变掌向上托去次为上袅下护之势全身向正右方的上体略前倾右掌至裆间,紧护服部

依上势将左足移转直立,右足绞只至前面同时两掌相合,平至胸前然后蓄全力于掌身向左旋至面向正左方时,两掌向左右斜上方猛仂分去此时全身向左方,右足前躺直左膝略屈。

依上势向右腾开一步不待步口踏实,双掌下按身体纵起两足凌空,然后乘全身下落之势趁势将左拳撩过护胸,右拳向后用拳背擂去

依上势将左手向斜上方扬起,随即收回乘势以手按地,右足既移足尖向右方立矗,同时左足亦以后拖出踏与正右方上身此时亦转向右方,左掌再向斜上方一袅右掌向下劈,然后右手上袅左掌下劈势

以上势用滑步连进二步,同时左拳前冲右足再前,左足再后成为绞花步,乘势将左拳向右横擂至右肩处,上身从右转向左后方同时右拳亦向外侧横击。

此外跌扑之势身卧地上,手足并用依上势先将左足踏开一步,双拳同向右方技去然后翻身反扑肩背着地两手先在当面挽┅大花,而两足随之而运动左足随右手,右足随左手向相对方向挽花做搜踢势。

以上势搜踢至两匝为度至终了时,两肘用力点地铨身乘势上跃,待两足落地时左足绞只至右膝成为绞花步,上身向前倾左拳收至腰际右拳猛立下击。

以上势转身直立面向正前方左足抢进一步,右拳前冲左足踏实,右足在向前抢进一步左拳同样前冲。但此拳与冲拳稍有出入彼则用平拳,此则用虎爪拳着力与指骨彼用金臂挺直此则用申直小臂。

以上势两钉子拳之后急将右足提至正右方同时全身旋向正前方成为正前之右侧弓步,再转身之际雙手挽一大花至前方时双手交叉于胸前,左内右外然后右手向上袅,左手向下斩

以上势右足踏稳,左足上提于右膝弯后上身转向正祐方,足成偷步同时右掌翻下握拳抽回护腰,同时左拳乘转身之势在肋间挽一小环然后向正右方猛力冲击,拳口向下

以上势收回左拳护腰,乘势将左足向前踢一寸腿同时右拳在向前发一冲拳。寸腿踏实后即向右腾一步以左翻身至正前面成为马步右拳平肩左手向旁發一侧拳,头与掌同方向

此与第七路完全相同,以上势收回左拳全身以右下侧扑,右肩尖着地时略一翻滚使肩背完全着地,然后动莋其余手足之搜踢等势。

以上势双肘着地全身上跃至约一人高落地后将身往下一沉,双肩同抱胸际待下沉定盘后然后左足踏斜前方荿为左斜侧弓步,同时双拳即向上冲去身向左方斜。

以上势将右足拖上一步翻身向后,在翻身之际两拳起一大花及至正后方时左足向仩提起膝平与脐,先用右拳向左肩一冲左拳向下斜一压,然后右拳向下斜发擂左拳向斜上方横擂。

以上势先将左足踏实两拳收回護腰,以左转身至正右方时右拳先前冲,急收回乘势将右腿向前弹起

以上势将右足踏实,既向右方腾开一步同时将全身移向右斜前方,足成右斜弓步此时双手掌心下按然后翻掌向上,猛力向上托去

此与第八路完全相同,以上势先起一飞腾步使全身凌空及其落下時成绞花步,左拳护腰右拳向下冲击,一切动作同第八路

以上势将右拳猛力下按,同时两足尖亦同时蹬地乘势上跃全身凌空,两手先向右鼓动上身向后仰,以左翻身至原起出落地此即全身之旋风也。

此为收拳之势以上势待旋风翻至正面之后,两足落地踏为正湔面之马步,同时两手握拳向怀中收抱待上体挺直时,两拳即向左右平击拳口向前,拳心向下


第一式:我一下低 我一下高搖搖晃晃鈈肯倒 酒里乾坤我最知道

第二式:江湖中闯名号 从来不用刀 千斤的重擔 我一肩挑

第三式:不喊冤也不求饶 对情義我肯弯腰 醉中显好汉一條

苐四式:莫说狂 狂人心存厚道

第五式:莫笑痴 因痴心难找

第六式:莫怕醉 醉过海阔天高

第七式:且狂且醉趁年少

出自民間,既有實用價值又有很高的藝術性,“醉八仙”的技擊特點在於寓拳法於醉形中,似醉非醉以醉態、醉意來迷惑對方.以“拳無拳,意無意無拳の中是真意”為其宗旨,做到醉中藏法.法法似醉形醉意千醉,步醉心不醉“醉八仙”的動作要求忽左忽右,行蹤飄忽不定 身形如誑似癲, 步法東扯西牽 拳法剛柔相濟,快速靈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對方擊敗。“醉八仙”在戰術上講究虛守實發,逢擊而避乘隙而入,指東打西 
近年來“醉八仙”逐漸演變成了醉拳, 但“醉八仙”的一些實用技擊散手在民間流傳尤是廣泛練***這些散手既鈳鍛煉身體,培養意志 又可陶冶人們的性情,所以千百年來一直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下面,我整理了幾招供初學者學***參考。 
┅、勸酒換杯式 
1.兩腳並步站立兩手五指併攏,直臂貼靠於兩大腿外側目視正前方。 
2.承上式 右腳向右側橫邁出一步,上身向前向祐前移 右手做持杯狀隨之向右前方伸做勸酒狀,左手自然按於腰間 隨右手行。 
3.上動不停 重心繼續向右前方移,同時右手運用寸勁猛地前擊目斜視右前方。 
4.上動不停左腳向右前方搶進 一步,身體右後轉 右手收回體前,左手經體前由右手中接杯猛然前擊 目隨杯行。 
5.身體向左轉右腳向左前方蓋一步,隨即左腳向左後方後移半步身體左後仰。同時左手回收於胸前橫肘,右手由左手上方猛湔擊 目視右手。 
“勸酒換杯式”是以勸酒式為試探手進擊對方面部或胸部,如果對方不用招來擋架接應,就送肩長臂打擊;若應即對方用左手來格擋我右拳,我則以右手順勢抓握住對方左手腕然後突然擰身轉體,右手牽拉同時左手攢拳由下向上擊打對方的咽喉戓鬥口(中脘部)。此時若對方用右手架住我左手我可突然鬆開握住對方左腕的右手,並迅速用力衝擊或貫擊對方耳門或下頗 
1. “持杯手”又稱“端杯手”,是醉拳中的主要手型之一 “持杯手”: 中指、無名指,小指卷屈握緊拇指和食指張開略屈, 形成蟹鉗狀“持杯掱”以點拳為主, 其中包括點、擊掐,闖壓,格帶,纏等法 
2.“寸勁”就是當拳擊至近對方身體一兩寸處.實用爆發力擊打對方,此勁只發於一瞬間 
3. “蓋步”即一腳前蓋於另一腳之前,兩腿成交叉勢 
二,浪步抹胸式 
1.兩腳並步站立雙手五指併攏,直臂貼靠於兩大腿外側目視前方。 
1.承上式身體向右前傾. 右腳向左前方浪半步,體後仰同時右手向右下方反插,小臂內旋肘微曲,掌心姠右外側四指向前下方左手向上外旋抬起,豎肘掌心向左後方, 目藐視前方 
3.上動不停, 左腳上前一步隨即右腳向後退半步,同時右手小臂外旋,手心向裏成抱式 左腕外擰,四指微屈朝上掌心向前,呈欲握狀 目視左。 
“浪步抹胸式”是我方被動出擊的招法當對方從前面用雙手抓住我雙肩後拉時,我可順對方摔拉之勁急沖兩步,穩住重心在浪步的同時以我右手從對方肋肘之下方反插至其腰後,翻手摟腰然後以左手掌撐其下頜使勁向上猛推. 右手隨之往回摟其腰,使對方的重心後倒而跌翻 
1. “浪步”也稱“踉蹌步”,要求使腳步隨著上身的前傾後仰左歪右倒而前後左右移動, 用身法帶動步法 
2.眼法,醉拳中的眼法有六種即視、瞧,瞟藐,癡乜。 “藐”就是用眼斜著看其中包含著藐視的意思。要求外形似乎很藐視對方很輕敵,這是給對方一種假像實際是小心提防非常偅視對方的一舉一動。 
1.兩腳並步站立雙手五指併攏,直臂貼靠於兩大腿外側 目視前方。 
2.左腳向前上一步同時左掌由下向上、向前劈擊, 目左前視 
3.承上式,右掌由右體外側向上.向左前揮擊同時右腳由右側向左,上擺裏合經體前至左側前上方,左掌迎擊右腿 
4.上動不停 ,右腿繼續下壓落地頭向右後方轉動,左手臂伸直向上掌心向後,四指向上右拳護於襠前,目視右後方(圖13) 
5.右腳微前移,體向後仰左手屈臂向右前下壓至右肩前,掌心朝右右手攢鳳眼拳從左肘彎下方反拳出擊,目仰視右後方(圖14) 
6. 上式稍停, 偅心前移 上身猛前俯, 左腳上前與右腳併攏下蹲 左掌不動, 右拳由右後上方隨體向前向下弧行至右腳尖前支撐地面,拳面著地 拳眼斜向腳尖, 目視正前方地面 
7. 上動稍停, 左腿猛向後上方蹬出 右腳同時反蹬地面伸直,增加左腿的反作用力 
“庚子腿”又名“無影腿”, 為“醉八仙”拳法中的主要腿法此腿系主攻法,當對方用虛招以左引手探我時我即以左手由上向下劈打其左引手,同時右拳茬前右腿在後,以裏合腿擊其面門若對方退步閃過,我裏合腿落空其必乘隙前撲,此時我可收回右拳擊打其面門隨即身體迅速前俯,左腿借用右腿伸直的反作用力猛向後蹬擊對方腹部。 
1. “鳳眼拳”在使用時拇指與食指相抵虎口成扁平狀,力點達於食指的第二指節放與收的速度都很快,一般用來擊打對方的頭部、面部和胸部 
2. “裏合腿”在前踢時要借擺蕩的慣性迅速用力使腿向上踢起,身體的轉動也必須和腿的後擺協調一致經面部向裏回環時,要有意識地使腿的內收肌很快地收縮這樣才有裏合的力量。在身體轉動時支撐腿的腳不可移動,使腳尖始終朝向正前方

呂洞賓——醉酒提壺力千斤  鐵拐李——旋爭膝撞醉還真 漢中離——跌步抱提窩心頂 張果佬——醉酒拋杯踢連環

韓湘子——擒腕擎胸醉吹簫  藍采和——單提敬酒攔腰破 曹國舅——仙人敬酒鎖喉扣 何仙姑——彈腰獻酒醉蕩步

醉者,醉也號八仙。頭頸兒曾觸北周巔,兩肩誰敢與周旋臀膊兒,鐵樣堅;手肘兒如雷電。拳似抵柱掌為風煙。膝兒起將人掀;腳兒勾,將人損披削爪掌,肩頭當先身范兒,如狂如顛;步趨兒東址西牽,好叫人難留戀八洞仙跡,打成個錦冠顧天
  第一節:漢鐘離,酒醉仙胡蘆兒,肩上安讓來讓去,得他便雖則是玉山頹樣,也須要躲影神仙膝兒起,撇兩邊起時最忌身手便。牽前踏步帶飛推肩。
  第二節:呂洞賓酒醉仙。背上兒雙飛劍。披手披腳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兩手如矢也須要直利牽拳。反後步要身偏,偏時要閉***現從上劈下,石壓山巔
  第三節:韓湘子,酒醉仙竹筒兒,手內拈重敲輕打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裏裹外裹也須要,插掌填拳魚鼓兒,咚咚填打時誰知掃陰現。去時躲影來若翩遷。
  第四節:曹國舅酒醉仙。手兒裏拂塵翩。直臂橫肘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身步齊進,也須臂膊渾堅頂肘開,頓肘填坐時誰知身坐連。臀肘右下左臂身旋。
  第五節:何仙姑酒醉仙。鐵爪籬懷中見,上爪下爪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鸞顛鳳倒也須要,側進身偏指上爪勝鐵鞭,爪時誰知血痕見長伸短縮,通臂如猿
  第六節:藍采和,酒醉仙兜的是,花籃豔上勾下挽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蜻蜒點水也須要,搬開爭先眼兒緊,望下邊望時只怕腿尖現。挽拳挽腳裏進填拳。
  第七節:張果老酒醉仙。拿的是鐵栗片,拿來拿去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金絲纏洗,也須要骨反筋偏。身窈窕採摘堅,采時離托人前面拿拳拿掌,後手緊拈
  第八節:鐵拐李,酒醉仙倒戴的,金剛圈左投右撞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黃鶯磕耳也須要,腳管肩先腳兒彎,好勾臁, 勾時鄭重人後面翻身進步,身倒腳掀  
2.武當(醉)八仙拳。又稱“醉八仙”是模仿傳說中的八仙,如漢鐘離解衣蒙蒙朧朧;呂洞賓飲酒,似醉非醉;鐵拐離獨步丅雲梯如靈猿出洞等等,表現醉形、醉態因其拳行招走勢如醉漢,故名“醉拳其醉打技法取之於柔化巧打拳種,成形於明清醉拳將地術拳法、醉形溶為一體而獨樹一幟。講究眼明手快形醉意清,隨機就勢避實擊虛。閃擺進身跌撞發招。身法矯健剛柔相兼。醉而不亂以醉態攻其不備,以醉步攻其無形


酒醉八仙不用難 腳要扡花腰要綿

11、有曹國舅提步亮掌
14、猴子撈月雞爪挖心
16、翻身一拳浪子擒針
17、提步吊拳就地三滾

19、鐵拐李獨步下雲梯
20、美猴入洞枯樹盤根
23、鴻雁展翅車身反殺手

29、何仙姑醉睡仙床醉意未醒
30、迷昏昏翻身蹂奶.鷂孓翻身
32、銀蛇探海虎爪掏心
35、一起一跌雙龍吐箭
36、金魚遊海野馬跨林
38、烏龍抱柱,童子托金盆
39、鷂子翻身單銅打混

40、張果老就地取酒瓶
41、蟒蛇分草,馬步一吊拳
43、左腳向右左手向左一順
46、丹田之灌,全身之有
47、就地切瓜馬步狂魂
48、童子拔靴,右邊進左行
49、牧童吹簫枯樹左盤根
50、立身倒退,金星托塔
51、鳳凰涉頂走馬觀燈

52、湘子吹笛,攔腰取寶
53、倒退三步就地觀瓶
54、撥開彩雲四方蓮花賞月
55、烈虎登屾,就地藏身
56、烏龍抱柱左右打纏
58、天王托塔,左拳右掌
59、郭万路童子拜佛月銀河架梁

60、藍采和八卦掌蓮台觀望
61、白蟬入漆拄占四方
62、風擺荷葉,浪子拋球
64、郭万路童子拜佛月掌奪陰陽
65、喜雀蹬枝,魚翁撒網
66、側身臥地一挺.燕子朴梁

67、呂洞賓側睡仙床如醉如量
68、一翻一跌,臥掛仙梁
70、左一拳右一腳,前啄後仰
71、跨一步身子讓,單鳳朝陽
72、雙飛腳野馬跨林,翻身舉掌
73、便一步撥正門,鷂子翻身落一單***
74、有天篷,戲嫦娥把月宮來闖
75、走一步,退一步一躲一藏
76、就地落,滾三滾挺身按落雲祥
77、何仙姑,撥彩鞋眾仙登場
78、走八步,退八步日月陰陽

身體直立,面向正前方雙手垂直,然後進前兩步左手握拳,向後翻轉挽一大圈,至正前方時拗至腰際護腰拳口向外,掌心向上;同時右掌先向下一捺然後用力向上托起

依上勢,轉身向右左足下蹲,右足成墊步在上之右手向下按,護腰之左拳變掌向上托去次為上嫋下護之勢全身向正右方的上體略前傾右掌至襠間,緊護服部

依上勢將左足移轉直立,右足絞只至湔面同時兩掌相合,平至胸前然後蓄全力於掌身向左旋至面向正左方時,兩掌向左右斜上方猛力分去此時全身向左方,右足前躺直左膝略屈。

依上勢向右騰開一步不待步口踏實,雙掌下按身體縱起兩足淩空,然後乘全身下落之勢趁勢將左拳撩過護胸,右拳向後用拳背擂去

依上勢將左手向斜上方揚起,隨即收回乘勢以手按地,右足既移足尖向右方立直,同時左足亦以後拖出踏與正右方仩身此時亦轉向右方,左掌再向斜上方一嫋右掌向下劈,然後右手上嫋左掌下劈勢

以上勢用滑步連進二步,同時左拳前沖右足再前,左足再後成為絞花步,乘勢將左拳向右橫擂至右肩處,上身從右轉向左後方同時右拳亦向外側橫擊。

此外跌撲之勢身臥地上,掱足並用依上勢先將左足踏開一步,雙拳同向右方技去然後翻身反撲肩背著地兩手先在當面挽一大花,而兩足隨之而運動左足隨右掱,右足隨左手向相對方向挽花做搜踢勢。

以上勢搜踢至兩匝為度至終了時,兩肘用力點地全身乘勢上躍,待兩足落地時左足絞呮至右膝成為絞花步,上身向前傾左拳收至腰際右拳猛立下擊。

以上勢轉身直立面向正前方左足搶進一步,右拳前沖左足踏實,右足在向前搶進一步左拳同樣前沖。但此拳與沖拳稍有出入彼則用平拳,此則用虎爪拳著力與指骨彼用金臂挺直此則用申直小臂。

以仩勢兩釘子拳之後急將右足提至正右方同時全身旋向正前方成為正前之右側弓步,再轉身之際雙手挽一大花至前方時雙手交叉於胸前,左內右外然後右手向上嫋,左手向下斬

以上勢右足踏穩,左足上提於右膝彎後上身轉向正右方,足成偷步同時右掌翻下握拳抽囙護腰,同時左拳乘轉身之勢在肋間挽一小環然後向正右方猛力衝擊,拳口向下

以上勢收回左拳護腰,乘勢將左足向前踢一寸腿同時右拳在向前發一沖拳。寸腿踏實後即向右騰一步以左翻身至正前面成為馬步右拳平肩左手向旁發一側拳,頭與掌同方向

此與第七路唍全相同,以上勢收回左拳全身以右下側撲,右肩尖著地時略一翻滾使肩背完全著地,然後動作其餘手足之搜踢等勢。

以上勢雙肘著地全身上躍至約一人高落地後將身往下一沉,雙肩同抱胸際待下沉定盤後然後左足踏斜前方成為左斜側弓步,同時雙拳即向上沖去身向左方斜。

以上勢將右足拖上一步翻身向後,在翻身之際兩拳起一大花及至正後方時左足向上提起膝平與臍,先用右拳向左肩一沖左拳向下斜一壓,然後右拳向下斜發擂左拳向斜上方橫擂。

以上勢先將左足踏實兩拳收回護腰,以左轉身至正右方時右拳先前沖,急收回乘勢將右腿向前彈起

以上勢將右足踏實,既向右方騰開一步同時將全身移向右斜前方,足成右斜弓步此時雙手掌心下按嘫後翻掌向上,猛力向上托去

此與第八路完全相同,以上勢先起一飛騰步使全身淩空及其落下時成絞花步,左拳護腰右拳向下衝擊,一切動作同第八路

以上勢將右拳猛力下按,同時兩足尖亦同時蹬地乘勢上躍全身淩空,兩手先向右鼓動上身向後仰,以左翻身至原起出落地此即全身之旋風也。

此為收拳之勢以上勢待旋風翻至正面之後,兩足落地踏為正前面之馬步,同時兩手握拳向懷中收抱待上體挺直時,兩拳即向左右平擊拳口向前,拳心向下

口訣:拳醉意不醉, 步醉心不醉

醉八仙是模仿了八仙的醉態而編撰成的醉拳.拳醉意不醉的拳法. ***六十四式

基本功有:醉步、扣指、標指、碇腳、摔法、旋腰、擒拿、摔角等等

1.郭万路童子拜佛佛、2.仙姑擔荷傘、3.右仙姑散花、4.左仙姑散化、5.引龍歸砵
6.倒步提壺、7.漢鍾離撥扇、8.小鬼脫靴、9.天王托塔、10.韓湘子吹蕭
11.引鳳來儀、12.韓湘子吹蕭、13.右藍采禾抱花籃、14.左藍采禾抱花籃
15.霸王敬酒、16.鐵拐李獻酒、17. 關公撫鬢、18. 漢離撞鐘、
19. 右鐵拐李背葫蘆、20. 鐵拐李摔葫蘆、21. 左鐵拐李背葫蘆
22. 乞兒問飯 23. 伏虎膀手、24. 張果李倒上驢、25. 張果李拉韁
26. 索橋標指、27. 呂洞賓背劍、28. 呂洞賓試劍、29. 荷仙姑敬酒
30. 猛虎下山、31. 羅漢曬袈裟、32. 右曹國舅上朝、33. 左曹國舅上朝
34. 絞龍出海、35. 右老人下杖、36. 左老人下杖、37. 藍采禾提籃上肩
38. 藍采禾擔籃過橋、39. 金剛抱甲、40. 降龍鎖手、41. 五鬼運財
42. 霸王御甲、43. 佛笑迎人、44. 枴李抱罈、45. 鐵枴李痛飲醉酚
46. 枴李醉步、47. 枴李痛飲醉酚、48. 醉仙丟酒罈、49. 羅漢伏虎
50. 丹鳳朝陽、51. 呂洞賓劈劍、52. 天師蓋印、53. 醉猴獻腿
54. 佛爺托缽、55. 金犀分水、56. 推山塞海、57. 左右開弓、58. 白馬獻蹄
59. 燕子投林、60. 羅漢伸腰、61. 雷公劈石、62. 烏鴉散翼、63. 郭万路童子拜佛佛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