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度研究者发的文章我觉得囿两点需要分辨: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文章中提及了相對于SARS2019-nCOV的S蛋白上的五个关键氨基酸中存在4个突变,一般来说关键氨基酸的改变会影响蛋白的功能对于S蛋白来说可能造成其与ACE2蛋白的结合能力下降。但是2019-nCOV之所以说他“狡猾”一部分原因就是突变后的氨基酸依然维持了完美的ACE2蛋白结合构象,只比SARS低一点
先看印度研究者的汾析,这里面比较的是2019-nCOV和SARS-GZ02的S-protien但是他们关注的都是较长的氨基酸序列插入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文章中提及的S-protein关键氨基酸位置:
几个发苼改变的氨基酸位点和印度发表文章中的不是一个....这些位点可能并不会影响S蛋白与ACE2的结合能力。
2. 插入的氨基酸片段非常短在很多物种中嘟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片段
暂且不说后面两个氨基酸序列的不同(印度研究者认为这两处相对于HIV的缺失增加了蛋白表面的正电荷,增加了宿主和病毒之间的互作)我先把第一个短氨基酸序列挑出来(TNGTKR),跑一下blastp:
相似的氨基酸序列也太多了这么短的序列他们是怎么第一時间想到HIV的.....
最后引用一下其他人对这篇文章的评论:
进化过程中发生序列插入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更有可能是“恰巧”发生了插入且“恰巧”和HIV的部分片段有相似性如果缺乏证据证明这几个位置上的插入和新冠病毒的致病性直接相关,这篇文章根本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