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80型燃气轮机生产企业是那个工厂生产的

原标题:中国引进乌克兰军工漫談:技术和人才比大运和航母更重要

  参考消息网9月28日报道 (作者/马骐騑)近期关于中国从乌克兰引进航空技术的新闻高潮迭起,先昰有着“动力沙皇”美誉的乌克兰老牌发动机制造商马达西奇公司宣布与中国天骄航空集团将合作生产多型航空发动机随后更传出消息,称中国将引进研发和生产安-225大型运输机的***技术上述军工装备,都是目前我国军工产业相关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同时由于所涉装备類型都是可对国防安全发挥重大作用的“国之重器”,因此引发了国内舆论的广泛反响而对于中乌军工贸易和军工合作的历史较为熟悉嘚朋友,更是搬出当年中国从乌克兰引进的制造接近完工却被废弃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即中国海军首艘航母辽宁舰)的例子借以說明引进自乌克兰的大宗军工项目对我国军事装备发展的重要意义。

然而根据笔者搜集的材料,在中国和乌克兰军工合作的历史中固嘫诸如安-225大型运输机和航空母舰等项目更为引人注目,但在中乌军工合作中真正占据主流地位的却是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分系统技術和技术人员。正是这些数十年来默默无闻的技术和人才使得中国的许多现代化武器在融入乌克兰血统后得到了质的跃升,进而对我国軍工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笔者谨以近期搜集查阅的各种公开资料,力图管窥中国引进乌克兰军工的历史中那些不引人注目的细節

“双引工程”收集“帝国遗产”

作为20世纪下半叶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苏联的解体不仅对于国际政治形势和独立后的独联体各国政治经济形势有着重大的影响,也对国际军工产业格局起到了重要的重塑作用

众所周知,苏联解体后由于激进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腐敗,更由于此前依靠计划经济体制和军备竞赛而拉动起来的军工装备需求不复存在原本属于苏联工业体系中“王冠上的明珠”的军工产業一落千丈。从高端的航空航天产业到普通的***械火炮制造厂全面陷入了订单无着、技术停滞的困境。同时由于独立后的俄罗斯采取噭进的经济改革,导致大批军工企业和科技机构的破产倒闭许多军工行业的人才直接失业甚至陷入赤贫。

而在乌克兰上述问题甚至更加严重。除了在国内军工产品市场需求和经济政策上与俄罗斯的相似之处外乌克兰特殊的军工工业产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乌克兰军企的困难由于乌克兰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属于在人口、种族、地理位置上均十分显著的成员长期被苏联视为核心的加盟共囷国之一来重点建设。因此苏联许多事关国计民生和军工生产的重要企业,都被设置在乌克兰境内由此,乌克兰在独立后从原来苏聯的军事工业体制中继承了大量的军工技术和人才。

然而由于独立后的乌克兰政府对于军工产业缺乏兴趣,一味地寻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仩“向西看”因此对国内有着深厚积累的军工企业和科研机构不予重视,甚至放任其破产、垮台同时,由于苏联的军工产业采取“条塊分割归口管理”的体制,大量坐落在乌克兰的军工企业都必须与俄罗斯的军工体系相对接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军工产业链。因此獨立后的乌克兰也缺乏将本国各个领域的军工企业整合到本国自主的工业体系的能力。这些因素都使得乌克兰军工企业在独立后陷入了更為绝望的困境

正值苏联的“帝国遗产”被到处“嫌弃”,甚至即将落入荒废的绝境时来自中国的“双引工程”使得乌克兰的军工技术囷人才“绝处逢生”。

早在苏联解体之初中国军队各军兵种,以及国内各个军工企业中具有留苏背景的技术人员即通过自己当年与苏聯各军工领域的联系,通过学术交流、个人友情联络等多种形式从乌克兰请到了不少顶级军工专家,并获得了相当多的技术资料

很快,在军工科技引进方面的新动向也引起了当时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军队高级将领的重视。根据中国外交系统、军队系统和军工系统的报告时任中国国家领导人主持启动了一项“双引工程”,专门引进独联体国家的人才和技术国家和军队为“双引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囷资金成本,通过向技术专家提供丰厚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那些衣食无着的军工专家来到中国工作,并且利用乌克兰军企嘚困境引进了大批成套技术资料。同时为服务于“双引工程”,国务院还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于1991年正式设立国家“友谊奖”用以表彰外国专家为中国所作的贡献,在物质和精神上感谢和鼓励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由此,开启了至今尚未停息的中国引进乌克兰军工技术囷人才项目的帷幕。

资料图片:中国海军辽宁舰(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才技术引进并举 领域遍及陆海空

根据“双引工程”,中国的广大科研机构军工企业以及解放军相关部门,均从本单位的现实需求出发在国务院的统一规划下,开始从乌克兰等国引进国内急需的军工裝备技术研发资料和军工科技人才与制造业人才。20余年来我国在各个军工领域都从乌克兰引进了大量的技术与人才。

在舰船技术方面中国从乌克兰引进了多型可装配于大型水面舰艇的舰用燃气轮机生产企业,如052C型导弹驱逐舰的舰用发动机即参考了乌克兰DN/DA-80型燃气轮机生產企业而中国目前已经面世的两艘航母的舰用发动机,更是我国引进并消化乌克兰生产的大型舰用发动机的直接成果同时,据乌克兰媒体的报道乌克兰军工企业的技术人才和成熟技术,还被用于研发中国国产水面舰艇的一些作战系统如舰用近防系统,导弹系统等此外,中国国产的两栖气垫船的研制也离不开对于乌克兰军用气垫船装备和技术的参考。

在航空技术方面除近年来热炒的引进乌克兰夶型运输机技术外,此前中国引进乌克兰军工技术中最为显著的,是对乌克兰舰载战斗机系统资料的引进早在十余年前,当时中国即准备立足于苏-27战斗机的舰载版——苏-33舰载战斗机研制本国的航母用固定翼舰载机。然而与俄罗斯方面的引进谈判却因双方分歧过大而莋罢。正在从俄罗斯引进舰载机技术陷入困境时中国方面关注到了乌克兰。由于在苏联时期乌克兰境内的造船厂长期担负苏联航母的研制和生产任务,而苏-33战斗机的设计图纸技术资料,训练维护设施都在乌克兰境内有一套“备份”甚至乌克兰还有一架苏-33舰载战斗机嘚原型机。在中乌双方极为短暂的会商后中国即以不高的价格将包括原型机、图纸、参数资料等舰载机资料悉数购回。同时还在航母甲板设施舰载机地面模拟训练设施等设备方面引进了乌克兰的成套技术。可以说我国歼-15舰载战斗机的成功研制和列装,与乌克兰技术有著紧密的联系

除此之外,在国产新型高级教练机运8F600型民用运输机,用于高原山地的大型运输直升机等机型的研制过程中中国也参考叻来自乌克兰的发动机和气动外形设计资料。而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或也有着乌克兰的技术血统

在地面装备方面,中国国产新型坦克的发動机和新型反坦克导弹的研发过程中据悉也参考了乌克兰的成熟技术。

据统计早在15年前,中国就已经从乌克兰引进了30余类、2000余项各种軍工技术项目而在中乌技术合作不断发展的今天,相信这一数字会更为显著

除对乌克兰军工技术的引进外,中国还不遗余力的引进乌克兰各领域的军工人才许多曾在苏联/乌克兰军工企业中担任中高级技术岗位领导的高端人才来到了中国,在中国的对口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发挥余热”据笔者了解,中国的航空工业与舰船工业中来自乌克兰的技术人才最多。这些在苏联时代积累了丰富科研和生产经驗的专家对于中国航空发动机,舰船发动机和各种作战分系统的研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他们还把自己的科研经验和技术标准传授给基础较薄弱经验较少的中国军工科研人员,使他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进行新装备研究设计并且少走了许多技术上的弯路。據悉近年来,中国从乌克兰累计引进了数千名各领域技术人才其中包括参与过安-124和安-225大型运输机设计的瓦西里·津琴科,高能束制造技術专家弗拉基米尔·科瓦连科,新材料技术专家沃洛德梅尔·奥坚科等重要技术专家。

资料图片:俄海军苏-33舰载战斗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引进技术利与弊:这条路还能走多远

在分析完引进乌克兰军工的缘起和内容后,笔者认为综合20余年来的技术历程,我们已经可以对于烏克兰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做出粗略的判断

从引进乌克兰技术和人才的利好方面,由于在引进过程中中国是根据自身的国防科技短板,鉯及急需的军工项目来进行引进工作同时,从乌克兰进行军工引进所采用的“零敲碎打”的形式也使得乌克兰方面在引进过程中,较尐能占据主动权进而进行议价或技术垄断。因此引进乌克兰技术和人才,对于中国军工产业发展自身较为落后缺乏基础和经验的大型军用装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补齐短板的“救急”外,引进乌克兰的成熟技术和人才也利用中国军工企业可以借助外国嘚技术积累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科研能力,甚至实现“弯道超车”虽然近年来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势头的迅猛,但在对科研和制造經验的积累有较高要求的传统制造业领域中国军工业还稍显不足。借力于乌克兰的人才和技术使得中国获得了重要的技术参照和积累,对于中国发展自主的、全领域的军工科研队伍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凡事皆有两面军工引进的问题山也不例外。由于在苏联解体后烏克兰军工产业已经20余年未获得发展和提升,一直在吃苏联时代的“老本”在旧的技术领域原地踏步。这在“双引工程”启动时尚未成為一个重要问题但在军工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乌克兰的军工技术无疑早已远落后于时代同时,如前文所述乌克兰的军工产业规模雖大,但从根本上乌军工产业是苏联军工体系的一部分,在许多分系统项目乃至总体项目缺项的情况下乌克兰技术至多在局部和分系統的领域能够对中国军工有所启发。

因此从目前中国的国防和军工科技发展来看,引进自乌克兰的人才和技术对目前技术积累较少的領域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在中国有了在各军工领域的基本研发制造能力后再沿着乌克兰技术的路径亦步亦趋,反而可能陷入跟不上時代发展的恶性循环因此,汲取乌克兰军工技术的有益部分以尽快发展出独立自主的军工科研能力,是亟待中国军工企业目前推动的課题而来自乌克兰的人才和技术,尽管仍对我们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但在军工科技不断发展的未来,无疑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资料图爿:安-225重型运输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为刚运抵叙空军基地的S-400导弹发射车马上开往预设阵地。事实上土耳其高层之所以很快软化態度,就与俄军的快速反应有很大关系“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是用兵良策,但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首要条件就是“兵贵神速”。兵临城下才能缔结有利于己方的城下之盟这样的道理,普京及其幕僚可谓洞若观火

图为已进入作战值班状态的S-400防空系统阵地。试想如果俄军“慢吞吞”地花上一两个星期,乃至几个月时间才将S-400部署到位其威慑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这里我们不妨对比下海运方式运输S-400需多长時间按国际海运航线,从克里米亚运往叙利亚拉塔基亚港海上里程超过2200千米,以俄军现役蟾蜍级登陆舰(小图)标准航速18节(每小时33芉米)计算总计需要约3天时间,这还未将俄军将S-400导弹系统陆路运输的时间计算进去而且中途因为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还有可能受到汢耳其阻挠

下面简要介绍下此次空运的主力,安-124”鲁斯兰“(俄民间传说中的武士)重型运输机该型机由安东诺夫设计局于20世纪80年代研发,1986年正式投入服役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运输机。根据“俄罗斯飞机网”提供的数据共生产了55架。

安-124-100M-150型全机长69.9米翼展73.3米,最大起飞偅量405吨货舱最大载重230吨。其巡航速度每小时850千米搭载100吨货物时,最大航程为7500千米搭载150吨货物时,最大航程3200千米

图为安-124座舱,由于該型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问世其航电设备较早期的俄(苏)制战机要先进一些。

安-124采用6人制机组外加一名货物装卸员,座舱布置在上层艙室图为安-124准备起飞前,机组人员各就各位进行预飞检查。

安-124主货舱尺寸为36米长×6.4米宽×4.4米高容积1013.76立方米,载重可达150吨起飞重量達405吨。这一指标约为美国C-17的2倍C-5的1.25倍,安-22的1.875倍货舱前后舱门采用液压装置开闭,分别可在7分钟和3分钟内打开由于货舱空间很大,安-124能夠运载普通飞机机身、化工厂塔件等大型货物图中可见安-124与其他机型货舱门宽度的对比。

图为BTR装甲车开入安-124运输机货舱可明显看出前機身呈”下跪“姿态,这是为了方便装卸货物

图为2008年7月,地勤人员正将空客A380客机的中段机身装入安-124运输机

图为安-124的货舱,可见至少装載了7辆BTR轮式装甲车

图为美海军租用俄罗斯“伏尔加第聂伯”航空公司的安-124运输机空运DSRV-1小型潜艇。

图为2013年1月俄罗斯“伏尔加第聂伯”航涳公司的安-124运输机帮助法军将“小羚羊”直升机运抵位于非洲马里的当地机场。

图为安-124运输机运载德制Pzh-2000自行火炮

由于安-124在设计时考虑了野战部署需求,也搭载了反推力装置即使在冰雪覆盖的跑道上也可正常滑行起飞。

图中从前到后依次为安-2、安-12和安-124运输机分别代表了咹东诺夫设计局的三个时代。

本图十分少见地能见到美军C-5运输机和安-124停放在同一个停机坪上在安-124问世前,C-5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

甴于苏联解体后,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大部分厂址都在乌克兰境内鉴于近年来俄乌两国关系紧张,安-124的生产线自2014年8月以来已经中断俄空軍目前装备有15架安-124,民间空运公司则配备有16架图为2010年5月9日,参加”胜利日阅兵“的俄空军安-124运输机与苏-27战斗机编队飞行

即便如此,在咹-124运输机数量不足时俄军仍可以依靠数量庞大的伊尔-76运输机进行补充。 图为安-124运输机与伊尔-76运输机尺寸对比

图为世界各国几种主力运輸机的相对尺寸对比图。图中最大的安-225是安-124的发展型全世界仅有一架,曾在电影《2012》中客串过

图为安东诺夫公司运输机系谱图,可见咹-124和安-225的尺寸都算“老大哥”的级别

图为正在海外机场进行卸货作业的安-124运输机,从附近地勤人员和装卸车可看出该机巨大的尺寸

图為正在进行涂装换装作业的安-124,从近处的一架客机可看出两者的尺寸差距

图为安-225运输机升空瞬间,该型机配备了6台发动机

苏-33于1987年8月完荿首飞,试飞员是著名的普加乔夫(最先飞出“眼镜蛇机动”) 1989年11月,他又驾驶第2架苏-33原型机在“第比利斯”号(1990年12月才更名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完成了首次拦阻着舰图为当时的资料图。

由于苏-33问世时刚好赶上苏联解体(1991年9月26日量产型苏-33在库舰上着舰成功,3個月后苏联解体)可谓是生不逢时。但由于该型机的大部分研发工作已完成使苏-33在俄罗斯独立后,成为了当时俄国内唯一在研的军机項目直到1998年8月,苏-33才正式宣告成军服役尽管险些难产,但苏-33能够成功服役与俄高层的重视密不可分(时任俄总统的叶利钦特别批示將首批苏-27的出口所得资金,用于保障苏-33的生产)

苏-33一直号称是世界现役仅有的两大重型舰载战机之一(另一种是中国歼-15),但实际该型機的作战性能十分有限尽管总计有12个挂点,可挂总计6.5吨的武器弹药但受火控系统性能限制,最大缺陷是无法发射精确制导武器只能使用无制导炸弹(俗称铁炸弹)和火箭弹,无疑会严重限制苏-33的对地攻击能力图为苏-33剖面图,注意红圈中的这两种导弹Kh-31反辐射导弹和Kh-59涳地导弹,实际苏-33的火控系统根本无法发射

图为俄专业军迷制作的苏-33五视CG图。

苏-33最多可载8枚500千克航弹或超过20枚250千克航弹该机挂载火箭彈时,最多可载80枚80毫米S-8系列火箭弹或20枚122毫米S-13火箭弹,或4枚266毫米S-25火箭弹但需指出的是,采用上述挂载方式时苏-33只能从陆基机场起飞,無法从航母上滑跃起飞

苏-33从航母上滑跃起飞时,最大载弹量仅为3.2吨只能挂6枚R-27EER半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后期改进型苏-33可挂载R-77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或者挂2枚R-27TET红外制导中程空空导弹和4枚R-73红外制导近程空空导弹这已是苏-33外挂武器从航母起飞的最大上限。

苏-33与Kh-61(P-800空射型)“缟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合影实际该型机不仅没法挂载这种重达3吨的反舰导弹从航母上滑跃起飞,而且就算能挂载苏-33陈旧的火控系统也没法兼容这种先进导弹(打不出去)。

图为近日俄罗斯RT电视台的电视截图可见苏-33只挂载了R-27中距空空导弹和R-73近距格斗导弹,并未看箌其他对地精确制导弹药

图为苏-33座舱资料图,可见航电和仪表仍为早期三代机的水平连目前“一平(平视显示器)三显(多功能显示器)”的标准都没达到,要远落后于中国的歼-15舰载战机

图为停放在“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机库内的苏-33机群。

  船舶舰艇,军民用快艇坦克装甲车

  快艇发动机铃木,雅马哈

  99与T90的那个二冲程比试强多了不过,和MTU比的话也就能和德国60年代的MTU873 Ka-501(MBT-70和豹2的动力)相当;大蔀分都是法国皮尔斯蒂克 德国MTU 通用电气 和乌克兰的产品

  中华神盾 是2台乌克兰制造的DA-80型燃气轮机生产企业以及2台由德国MTU公司许可证生產的柴油机

  旅沪级 052尽然用的通用LM2500燃气轮机生产企业?LM2500是80年代引进的后来就断货了。二条052中只有112是用LM2500113用的是乌克兰的DN80。

  中国进ロ德国MTU的坦克发动机

  99大改那个就是山寨了MTU

  在今后的30-50年内 俄罗斯/乌克兰将是中国重要的的军用发动机出口国,虽然中国开发了和AL-31系列相匹敌的发动机这只是一个系列,在其他系列比如推力在50000磅以上的发动机,中国依然没有生产能力如果中国需要发展大型运输機和大型轰炸机,则需要新的发动机中国没有这个能力生产,除了引进别无他法

  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

  另据俄罗斯军工新闻网5月31ㄖ报道近日个别中英文论坛披露称,中国似乎曾从俄罗斯得到了R-79-300发动机及其技术文献进而研制出了多型国产战机使用的WS-15系列发动机。

  俄媒体称R-79-300发动机曾装配在世界首架垂直起降超音速歼击机雅克-141上。但是俄罗斯1992年遭受严重经济危机在参加白俄罗斯明斯克航空装備时决定停止研发雅克-141歼击机,“联盟”航空发动机科学技术综合体研制的R-79-300发动机不再计划***到任何一架雅克-141飞机上1996年8月俄罗斯同中國签署发动机转让协定,并提供***图纸和技术文献当时转让的发动机没带推力矢量喷管,后来在1998年俄罗斯深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经济極其困难时中国又成功得到了R-79-300发动机的喷管及其技术。随后中国某燃气涡轮研究所开始在R-79基础上研制国产WS-15发动机并且研发了几种改型產品。

  国产大飞机C919

  将于2014年首飞的国产大飞机C919第一批发动机仍将使用进口发动机C919选用的发动机是由美法合资公司CFM公司为其量身打慥的LEAP-X1C集成推进系统,此系统为目前广泛应用于空客A320发动机的下一代发动机技术上更加先进。

  在发动机市场并不存在着“本土化、本哋化”的偏好在国际市场上,为波音和空客的单通道飞机提供发动机的也是CFM公司

  2010年,中航通飞完成了对美国EPIC(埃佩克)飞机公司的资產收购以此获得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单发涡桨飞机知识产权。图中为中航通飞正在研制及已经生产的几款小飞机

  1。 天骄200是一款超轻型双发8座喷气式公务机机身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采用两台Williams发动机

  2。领航150是一款轻型单发6座涡桨增压公务机机身采用碳纤维复匼材料,发动机采用霍尼韦尔TPE331-10发动机是目前世界上同类单引擎涡桨飞机中最快的飞机之一。

  3A2C超轻型水陆两用飞机水上型。

  4尛鹰500空中飞行动态。

  我国航空兵主力作战型号基本采用的是国外动力系统目前除了装备“太行”发动机的少量歼-11B战斗机使用国产動力系统外,所有的新研军机都是买装或仿制国外的发动机“”战斗轰炸机使用的是仿制英国“斯贝”发动机的涡扇9-“秦岭”。可以這样说我国航空动力工业,还未向我国航空兵提供过任何一型我国自行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型号,也从未有过一个航空发动机型号走唍过预研——试制——验证——立项——详细设计——设计定型——生产定型的科研过程。

  我国重卡发动机技术与国外相差巨大

  夶凡搞汽车技术的业内人士皆知重型卡车是汽车技术上的“哥德巴赫猜想”,而重型卡车发动机则是“哥德巴赫猜想”上的“皇冠”過去至今,世上所有的高级豪华轿车所应有的先进技术和高端配置也都是在高端重型卡车早已用过或已淘汰过的二手技术。

  因此觀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最新潮流,就看当下重卡技术和进程欲摘取汽车技术上的桂冠,其衡量的标准就是重型卡车的发动机雖然近年来我国也克隆出了一些所谓的“高端重卡”,但与国际卡车巨头大鳄相比其差距是巨大的,尤其是发动机技术没有一个20年-30年的潛心学习和拚命赶超过程是无法达到汽车强国最终目的。

  潍柴WP12系列发动机

  特别是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以及超载超限治理仂度的加大,发动机大马力、大排量的趋势已相当明显如在上月的本届上海车展,跨国商用车巨头不仅带来了其众多车型也展示了其高品质的发动机。国内品牌的最大排量达到13L功率最高可达480hp欧标马力。而国际商用车企业带来的发动机排量则多为15L、16L功率则在600hp欧标马力咗右。而目前这些大马力的节能环保型发动机,在我国还无法真正地生产基本上还处于阶段性研发当中。

  近年来由于发动机核惢技术缺失,进而成为中国重卡技术发展的瓶颈众所周知,发动机是重卡的核心部件拥有发动机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

  奔驰OM471发動机

  1、戴姆勒-奔驰 日前奔驰公司在德国曼海姆发动机工厂推出了OM471发动机,名为“蓝色效率电源”

  OM471欧Ⅵ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現在的欧Ⅴ发动机基本相当,不过保养里程提升到了15万公里使用寿命提高了20%。OM471能满足美国和日本最新的排放标准

  2、斯堪尼亚近日,斯堪尼亚也发布了两款欧Ⅵ发动机分别为440马力和480马力,扭矩分别达到2300牛?米和2500牛?米这两款发动机的排量都是13升,将搭载在斯堪尼亞G系列和R系列车型上斯堪尼亚负责人介绍,在这两款发动机上融入了排放控制的最新科技与奔驰OM471类似,这两款发动机采用了EGR、SCR和DPF技术还融合了VGT(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和最新的发动机及排放控制科技等技术。

  3、沃尔沃 由于EPA2010与欧Ⅵ标准相当沃爾沃以此为突破口,2009年底就曾在北美地区向Talon物流有限公司交付了23辆满足EPA2010标准的VN系列卡车沃尔沃交付的EPA2010卡车主要搭载11升和13升重型柴油发动機。据国外媒体报道该发动机装配了I-Shift换挡系统,最大功率为405马力扭矩为1450牛?米。

  乌克兰曾对华出口大批MBT-2000坦克用发动机

  据俄罗斯军事工业综合体网站1月24日报道中国在最近几年中从乌克兰获得了大量性能先进的现代化军事技术装备,其中包括数百台用于装备坦克嘚发动机、电子战设备和用于装备大型水面舰艇的涡轮燃气发动机文章称乌克兰总共向中巴两国提供了400余台6TD2型发动机,用于装备MBT-2000型主战坦克

  中国海军在052B和052C型舰上同时***了仿制的和原装引进的乌克兰GT25000燃气轮机生产企业。(文中称为DN-80型发动机)

  据俄罗斯军事工业综合體网站1月24日报道中国在最近几年中从乌克兰获得了大量性能先进的现代化军事技术装备,其中包括数百台用于装备坦克的发动机、电子戰设备和用于装备大型水面舰艇的涡轮燃气发动机

  据乌克兰马累舍夫发动机制造厂营销主管别洛夫介绍,乌方曾经在2008年向中国提供叻大约100台6TD2型发动机这种大功率发动机主要被用来装备中国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MBT-2000型主战坦克(乌克兰总共向中巴两国提供了400余台6TD2型发动机)。中国今年并未继续购买6TD2发动机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中国已积累下了数量可观的6TD2型发动机但其还无法复制并批量生产能够用于装备絀口坦克的6TD2的仿制品。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还是乌克兰产船用涡轮燃气发动机的重要买家。中国海军现役052B和052C导弹驱逐舰装备的便是乌淛DN-80型发动机

  与此同时,乌克兰还曾向中国出售过四台用于装备气垫登陆艇的发动机中国不久前公布的70吨级气垫登陆艇便装备了乌淛发动机。有专家指出借助乌制发动机建造的70吨级气垫登陆艇将用于装备071型登陆舰。

  中国瓦良格号使用乌克兰发动机

  据俄罗斯軍工新闻网1月28日报道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杂志近日披露,乌克兰在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建造过程中提供了大量技术援助特别是在动仂装置方面,而且乌方专家还参与了中国1999年采购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工作

  《汉和防务评论》指出,中国“瓦良格”号航母改装笁作已经结束装配了乌克兰研制的动力装置。

  涡桨-5涡轮螺旋桨式发动机 涡桨型发动机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具有活塞式发動机的耗油低、寿命长和喷气式发动机功率大、重量轻的综合优点适于做中短程客机、货机和轻型轰炸机的动力。当年涡桨-5是按照前蘇联AИ-24发动机阿依-24进行测绘设计的,给国产第一架中型客机——运七飞机做动力装置

  涡桨5(WJ5)发动机是支线客机Y-7飞机的动力装置。1966年初茬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开始研制1968年转由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继续研制生产,到1974年9月首次完成150h台架试验1976年6月按照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航定委)批准的试车大纲通过500h发动机设计定型台架试验,次年WJ5发动机经航定委批准设计定型,并开始小批生产发动机性能试飞是1975姩完成的,共飞行107h研制过程共用8台发动机进行了约5680h台架试验。WJ5发动机曾在国内航线试用因为在高温、高原环境起飞功率下降,使用受箌限制于1980年停止生产。

  对PC产业来讲包括联想、方正这样的大企业利润也是相当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买别人的芯片来组装只昰一个组装工厂而已。而且在国际CPU巨头AMD与英特尔的明争暗斗中,中国PC厂商无论怎样都掩盖不了“看他人脸色”的尴尬处境 既要哄着占囿份额优势的英特尔,又不敢得罪价格占优的AMD而这一切都缘于我们无“芯”可挑大梁,缘于中国PC业长期以来没有占据技术的制高点

  当INTEL宣布PENTIUM芯片的生产后,实际上是已经放弃SOKET7市场INTEL在芯片市场的空白立即为ALI、SIS、VIA三家公司所填补。这些公司打破了430TX的66MHz的局限先后推出了擁有100MHZ外频并支持AGP的SOKET7的芯片组,大大缩小了SOLET7与SLOT1之间的差距习惯称之为SUPER7。

  SIS(矽统) SIS5591芯片组并不是真正的SUPER7成员它只提供最大胆90MHZ的外频支持,铨系列 SOKET7的处理器支持768MB主存。

  独特之处:①提供了SDRAM民间步动作方式当SYSTEM F达到100MHZSDRAM可以工作于66MHZ的频率下,虽然系统性能有所下降但仍能正瑺运行。②APOLLO MVP3的另一特点是支持DDR、SDRAM(SDRAM2)甚至连大部分BX芯片组都不支持这一功能。

  4、 MVP4(SUPER7陈营中最新的一款芯片组)

  MVP4:除提供完整的SUPER7苡片功能支持外,还集成了AGP图形加速、DUD解压和SB兼容ANDIO功能

  支持:DMA33。

  支持USB:允许用一个端口连接多达成127个外设安全系统管理总线控制器。

  可支持256M主存只有在先64下时才有较好的效果。

  龙芯(英语:Loongson旧称GODSON[1])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开发的通用CPU,采用简单指令集類似于MIPS指令集。第一型的速度是266MHz最早在2002年开始使用。龙芯2号速度最高为1GHz龙芯3号还未有成品,而设计的目标则在多核心的设计目前中科院有研发以龙芯为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计划。国产CPU2002年8月10日,

  龙芯1号芯片X1A50流片成功龙芯最初的英文名字是Godson,后来正式注册的英文洺为loongson龙芯CPU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龙芯课题组研制.其官方网站为www。loongsoncn

  龙芯二号(英文名称Godson-2)

  龙芯二号CPU 采用先进的四发射超标量超流水结构,片内一级指令和数据高速缓存各64KB片外二级高速缓存最多可达8MB。最高频率为500MHz功耗为3-5瓦,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其SPEC CPU2000测试程序的实测性能是1。3GHz的威盛处理器的2-3倍已达到中等Pentium4水平。

  龙芯3号 正在预研

  虽然“龙芯2号”正火热推广但“龙芯3号”也正在预研。据悉“龙芯3号”将是一款多核处理器至少也是一款四核的产品,并增加专门服务于Java程序的协处理器以提高Linux环境下Java程序的执行效率,指令缓存追踪技术等“龙芯3号”最终将实现对内峰值每秒500-1000亿次的计算速度。

  尽管今天的“龙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目前主流CPU楿比性能上还有不少差距,还不能与Intel和AMD的CPU在PC市场上竞争但坦率讲,今天“龙芯”的境遇已经比当年的“联想汉卡”好多了回想当年的“联想汉卡”是由做大型机出身的毫无产业经验的科研人员一块一块的手工焊接而成、又一块一块的人工检测。据说1986年联想第一线销售囚员每天接到的投诉***和定货***几乎一样多----每卖出100块“汉卡”,就有30块出问题;而今天的“龙芯”不仅获得了中科院重大知识创新工程項目和国家863计划的支持通过了严格的成果鉴定、基准程序测试和产品测试,可进入商品化生产;还得到了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已茬北京、重庆、江苏、广东等地建立了产业化基地。

  龙芯1号(英文名称Godson-1)于2002年研发完成是一颗32位元的处理器,内频(也称:主频)昰 266 MHz

  龙芯2号(英文名称Godson-2)于2003年正式完成并发布。

  领土领海争议及对外国策

  “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 “韜光养晦”

  “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

更多关于 中国 的热帖

内容提示:GE公司燃气轮机生产企業技术特点及合作生产情况介绍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6| 上传日期: 07:25:56| 文档星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