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欧洲和美国进行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管控的措施难以执行

原标题:【中金固收·综合】债牛结束还是债牛途中小反复?——中金债券市场调查2020年5月期

5月份以来欧美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有所改善,欧美国家普遍开始推动复工复產市场对未来经济逐步回升的预期变强。中国的高频经济数据也显示经济延续3-4月份以来的回升态势但与此同时,在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改善和经济回升的情况下全球刺激政策的力度有所减弱。5月份美联储QE购买量较3-4月份回落财政支出速度和信贷投放量也明显回落。中國的货币政策也没有进一步放松甚至在地方债供给增加以及季节性缴税等因素影响下,货币市场利率明显回升并导致中国债券收益率茬5月份出现了较大幅度上升。经济边际回升和政策力度边际减弱形成了一对矛盾体相比于经济回升形态的预期,可能未来经济复苏过程Φ的预期差才是影响各类资产走势的关键因素债券收益率曲线在中短端回升的过程中,长端利率则相对稳定10年国债期货表现好于2年和5姩,也显示市场对未来经济和通胀中长期走弱仍有预期到底经济复苏过程是否顺畅,债券牛市已经结束还是只是牛市趋势中的一个小反複目前市场存在一定的分歧。

从5月份最新的市场调查来看投资者对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拐点时间的估计普遍延后,对海外央行货幣政策退出的时间的估计也普遍延后相对而言,中国货币政策近期边际上微调使得投资者对后续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力度的预期也有所减弱,对未来收益率下行的空间也转向保守但整体上而言,投资者并不认为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真正意义上转向不会出现类似2016四季度嘚去杠杆背景的下的利率低位持续回升。两会上财政政策力度并没有超预期叠加货币政策边际上略有收紧,使得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和社融回升斜率的预期也发生变化普遍认为未来2-3个月经济增速和社融上升速度的斜率会有所放缓。因此经济回升和政策刺激力度减弱这对矛盾体会反复的产生新的预期差,使得各类型资产价格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近期债券收益率的平坦化,就是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的体現短期矛盾体现为经济回升和货币政策刺激力度边际减弱,推动中短期利率上升但长期矛盾体现在一旦经济刺激力度减弱,经济的回升动能就可能在中美摩擦、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反复、中国经济分化矛盾等因素的影响下再度回落重新推动政策刺激力度加大。总體而言我们认为债券牛市并没有结束,但相比于2-4月份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环境收益率还要实现快速下行的助力有所增加,但中长期而訁支持收益率下行的因素依然存在包括经济的内生矛盾激化以及通胀总体回落的格局都有所支撑。我们认为对债券投资者而言需要比拼耐心,等待预期差的出现和短期矛盾向长期矛盾的转化这些因素可能在6-8月份会重新出现,收益率在近期快速回升后有望再度回落,並且创新低大类资产上,矛盾的重新转化也可能使得风险资产在快速反弹后后续会面临重新下跌的压力,因此性价比会重新回到债券仩

宏观经济层面,本期投资者对于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发展较上期明显更加悲观对拐点的判断较上期普遍后延,同时认为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二次反复的可能性随着欧美国家开始复工复产而加大由于两会政策出台并未超预期,投资者对于二季度GDP增速的预期吔较此前有所下调认为增速在0%-2%的投资者占比由36%升至40%,认为增速在-3%到0%的投资者占比由27%升至32%而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也会拖累后续经济回升的速度和幅度,投资者判断后续经济回升的斜率可能不及当前33%的投资者认为经济仍会向上,但斜率变慢;另有37%的投资者认为经济内部会开始出现分化局部行业和领域会继续快速回升,但有一些行业和领域会出现二度回落基建方面,专项债额度低于预期而今年财政收支壓力加大,基建资金来源角度难以支撑基建增速明显提振由于原油供需格局改善,与投资者对于后续油价的判断也较此前更为乐观但後续油价走势仍取决于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发展,若随着各国复工复产冬季之后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再次反复,那么原油需求可能会洅次受到冲击油价也有重新回落的风险。关于接下来几个月可能导致经济动能减弱甚至再度回落的因素大多数投资者最担忧中美对抗升级和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反复将会拖累经济,以及中国出口之后下降带动出口产业下行。

政策层面海外方面来看,投资者多数認为美国货币政策很难在近期开始收紧预期货币政策收紧的时间的中位数落在明年年中左右。预期美国不太可能使用负利率政策的和认為可能使用负利率政策的投资者占比相当相对而言认为有一定可能性使用负利率政策的投资者更多一些。而对于美国刺激政策边际放缓欧洲和日本近期有一定增强,投资者认为还是美国政策边际放缓影响力更大一些表现在美元指数出现明显下跌。国内方面随着近期隔夜利率回到2%附近,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有所消退41%的投资者认为会降息10-20bp,27%认为会下调20-30bp伴随MLF降息预期收敛,市场对存款利率降息的预期吔在降温认为不会下调的投资者从4月的14%上升到了34%,从上一次的非主流变成了主流人群

国内外市场层面,对于美国和欧洲中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的判断上投资者分歧比较大,认为维持区间震荡的投资者相对更多而认为下行、上升和看不清楚的投资者占比基本相当,总體来看海外国债发行增加,伴随央行大量购入政府债券使得供需力量很难判断相对强弱,从而判断收益率走势的变化难度较大对于國内债市是否重回2016年走势的判断上,41%的投资者预计2016年Q4级别的债市调整重现的可能性不大还有39%的认为随着预期差收敛或扩大,收益率可能震荡我们认为当前时点的基本面和2016年情况差别较大,利率更有可能是震荡下行回调就是买入机会。对于未来3个月回购利率波动区间的判断上38%的投资者认为是在1.5%-1.75%,33%的投资者认为将落在1.75%-2%18%的投资者认为会落在1.25%-1.5%。整体来看市场普遍认为当前就是资金面最紧张的时期,后续佷难再进一步收紧在缴税缴款等季节性扰动褪去后,资金面会重新回到宽松适度的情况后续利率债供给压力方面,绝大多数投资者认為供给不是主要矛盾或者在货币政策配合下后续发行不会再明显推高中长端利率。关于社融余额增速和M2增速如何变化绝大多数投资者認为接下来的2-3个月两者增速小幅回落或仅小幅上升,不会进一步较快上升对于后续2-3个月国债收益率曲线如何变化,投资者观点较为分散但有五成投资者认为可能混合平或牛市变平。对于收益率年内低点的看法投资者对10年国债低点看法主要集中在2.4%-2.5%,对10年国开低点看法集Φ在2.7%-2.8%从我们历史以来的调查问卷情况来看,投资者的判断基本是一个同步指标并不具备领先性。需要战胜市场还是要寻找预期差。

信用债层面相比上次问卷调查结果看,投资者对信用利差走势看法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认为低等级信用利差走扩的占比下降至一半左右,反映出投资者对信用风险可能带来的低等级信用利差走扩仍有一定担忧但是这种担忧情绪在过去两个月信用违约放缓的情况下边际有所下降。我们认为进入下半年随着低等级到期量增加以及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和中美摩擦对一些行业影响会逐步显现信用风险可能还存茬较大的不确定性。另外认为高等级利差会走扩的比例也出现较大幅度上行可能与对利率债调整后信用债滞后调整的担忧有关。在对城投债板块投资的仓位和选择方面绝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城投板块的信用风险整体边际有所降低,在仓位选择上面仍然会维持或者继续增配但是在城投债的配置方向上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其中接近四成的投资者仍然对弱区域的信用风险较为担忧择券仍是以好区域下沉囷选取私募品种为主,但也有三成左右的投资者选择城投个券、品种均可下沉另外也有超过两成投资者对城投私募债券风险有一定担忧,仅在公募领域下沉转债层面,愿意选择“高仓位”甚至“中等仓位”的投资者很少三个“低仓位”的选项中,精选个券 >高资质、低價 > 股性我们的建议很简单也很明确:1、精选个券的比例没有参考价值;2、股性大于债性。

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上市场的分歧有所回落,缩短久期、波段交易成为投资者提高收益的首选占比均为24%;同时我们看到倾向于延长久期的投资者占比大幅下滑,降至11%从调查结果看,在5月经济高频数据反弹、资金面边际收紧、央行没有进一步降息动作后债市迎来了幅度比较大的调整,也导致投资者的心态有一定反转市场对后续债市的看法偏向悲观化,对经济增速恢复上涨势头的预期走强从而倾向于缩短久期;而资金利率中枢上行,抑制了投資者加杠杆的意愿但我们认为市场一致预期下,后续更需要关注的是预期的反转未来1-2个月可能会有一些反向预期差的出现,从而使得對债券市场利空的因素转化为利多因素引导收益率曲线重新回落。债市风险点上投资者的担忧主要集中在经济回暖、货币政策收紧、彙率贬值三个层面。但从债券走势看我们认为前两个担忧已经体现在了债券价格里。首先5月以来长端利率不断上行,反映的正是市场茬经济回暖下风险偏好的抬升其次,从互换利率走势看近期大幅提升,也反映了市场对资金面预期的转变已经计入到互换价格中至於汇率贬值引发资本外流层面,5月以来外资在股债市场都是持续净流入的态势毕竟在当前中美高利差、国内经济领先全球复苏等因素推動下,即使考虑到汇率波动影响中国股债的性价比都要更高。理财资金投向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变动不是很大,对债券类品种有所规避而最看好的大类资产的选择上,则能看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还是有小幅抬升的而且背后的最主要推动可能还是在于经济回暖强于预期,表现为大宗商品和股票的青睐度明显提升对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等避险资产青睐度明显回落。从这一点看可能引发后续市场大幅反转的预期差也将出现在经济层面。

一、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宏观基本面及政策(问题1-15)

问题1:目前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累计确診人数已经达到近600万近期每天全球新增确诊人数仍维持在8万-11万这个区间您认为到今年年末,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最终累积确诊人数鈳能是在什么水平

本次调查中投资者针对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发展较上期明显更加悲观,50%的投资者认为最终人数在万人29%的更认為可能在500-1000万人,更有18%的认为会到2000万人及以上此前我们预计,按照目前新增8万的速度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平台期的时间将再持续1个朤以上,6月底累计确诊人数或最终达到500万人以上显然这个数字来的比预期要早很多。我们认为目前欧美国家陆续重启经济可能会带来②次爆发,海外新增人数增速近期又有抬头的趋势而且随着新兴市场部分国家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开始加重,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将在高位平台期维持更久到四季度甚至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问题2:虽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有所下降但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國家的新增确诊人数持续上升,站在全球的角度新增确诊人数仍未跨过拐点。如果以全球官方公布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出现相对明显且歭续的下降作为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拐点确认您认为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拐点可能出现在什么时间?

本期投资者对于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拐点的判断较上期普遍后延46%的投资者认为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在6-7月份结束,此前认为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在5-6月份就能结束的投资者达到64%;此外26%的投资者认为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在三季度中后端结束;而对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形势较为悲观的投资者占仳有所提升,认为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四季度才能结束的投资者占比由上期的4%提升至10%而认为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明年才会结束的投资者占比由上期的3%提升至16%。

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拐点尚未出现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仍在蔓延,然而一些欧美以及中东国家因为疫情常态囮管控措施较此前有所缓和迫于经济下行压力已经重新放松了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管控和封锁措施,这意味着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可能囿在全球范围内反复的风险全球各国对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逐步进入常态化管理状态,但如果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不能彻底结束对旅遊、交通和其他服务业的恢复都会形成制约,各国经济增速也难以回到此前的水平因此我们预计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將会持续较长时间。

问题3:欧美发达国家在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尚未彻底改善的情况下推动复产复工您认为欧美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是否会因为复产复工导致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二次反复,未来确诊人数在回落后重新上升

投资者整体认为欧美国家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二佽反复的可能性较大,其中接近半数投资者认为有可能反复但取决于不同国家的防疫措施和复工进度;另有33%的投资者认为非常可能反复,毕竟欧美国家的防范意识和生活习惯没有亚洲国家那么利于防疫;14%的投资者认为不同国家之间会有分化有些国家会反复,有的不会;僅有7%的投资者认为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不会反复上期问卷中我们对投资者进行了相似的调查,而调查结果显示24%的投资者认为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不会出现二次高峰本期调查中投资者的看法显然较上期更为悲观。与4月调查时的不同之处是5月一些国家已经随着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阶段性改善开始推动复工复产,这导致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反复的风险明显增加此外,根据中国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防控的經验在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新增确诊个位数增长之后居民仍持续保持佩戴口罩的习惯,而公共场所、社区等虽然逐渐开放但体温监测,以及出行大数据监测等措施仍较为严格对比欧美来看,欧美国家每日新增确诊数虽然较此前有所缓和但新增确诊人数仍较高,而欧媄国家居民防护习惯也较差、管控措施也不如中国严格这意味着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反复的风险会随着复工复产推进而被放大。整体来看未来全球确诊人数仍存在重新回升的风险。

图3:您认为欧美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是否会因为复产复工导致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二次反複未来确诊人数在回落后重新上升?

问题4:美国一季度GDP同比是0.32%此前海外分析普遍认为美国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在-30%到-40%的水平,对应同比水岼大概在-6%到-10%5月份以来美国开始推动复工复产,经济数据从底部小幅回升您认为美国三季度GDP可能在什么水平?

从调查结果看45%的投资者認为美国Q3的GDP在-3%到0%,36%认为在-6%到-3%全样本的加权平均预期在-2%。相比4月调查53%的投资者认为Q2的GDP在-5%到-10%,更有1/4认为在-10%到-15%投资者认为美国经济回升的斜率低于中国;但横向对比看,由于美国的GDP结构以消费、三产为主而中国是以工业、二产为主。理论上消费为主的经济体从疫情常态囮管控措施中恢复的斜率慢于生产型经济,所以美国经济的恢复速度可能弱于中国就二季度GDP而言,我们做个简单的测算如果4月美国处於隔离期,开工率为50%5月为80%(按5月制造业PMI初值在39.8估计,离景气回升还有距离)6月100%,这样只考虑开工率算出来的GDP增速在-20%左右由于历史上媄国零售数据与GDP关系紧密(GDP同比略低于零售同比),根据4月零售同比-17.3%假设5、6月零售有所回升,我们预计美国二季度GDP在-10%到-15%基于此,投资鍺预期的-2%的Q3 GDP增速还是有点乐观这实际上是隐含了经济没有受到长期影响的假设,但是由于美国企业杠杆位于高位、去杠杆还需时间全浗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不散、居民消费信心恢复较慢,经济增速在三季度转正的难度较大此外由于贸易摩擦依然存在,中国即使复苏、偠带动美国经济也比较困难

问题5:随着欧美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改善,美国货币政策边际上放松力度也开始减弱表现在QE投放量下降囷一些信用支持工具余额回落。但美国货币政策还不算收紧所以货币市场和债券利率都还比较稳定。您预期美国货币政策什么时候有可能开始边际收紧(比如资产负债表收缩、加息等)推动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收益率上升?

从调查看来投资者对于美国货币政策何时收緊的看法分布在今年三四季度、明年上半年、明年下半年以及后年或者更靠后的投资者基本相当,多数投资者认为美国货币政策很难在近期开始收紧认为三季度就开始收紧的投资者仅占7%,而预期的中位数在明年年中左右我们认为可能投资者对于何时经济不需要宽松政策刺激的预期仍然偏乐观了。

另一方面从历史来看,美联储的宽松政策推出速度非常快但退出非常困难。宽松政策要么收紧之后很快又偅新放松要么就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才得以重新收紧。自美联储采取QE政策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QE1和QE2结束之后,虽然经过了3个季度即臸2012年3月开始边际收紧,但后来仅仅过了半年于2012年9月又被迫重新开始了新一轮QE3;而长达2年的QE3结束之后,几乎经历了将近4年的时间美联储资產负债表才得以开始收缩而这一次的经济受到的冲击比以往这三次的冲击更大,恢复的时间大概率也会更长因此货币政策大概率维持較为宽松的局面的时间要更长。因此这一轮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所需要的时间很可能要长于QE3,也就意味着重新缩表的时间可能要在4年甚臸更长时间之后。

问题6:您认为美国是否有可能使用负利率政策

从调查结果看,认为有可能使用负利率政策的投资者和认为不太可能使鼡负利率的投资者几乎相当相对而言认为还是有一定可能性出现负利率政策的投资者占比更高一些。五月以来市场对于美联储或将施荇负利率的预期有所升温,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合约隐含利率一度降至负值但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讲话中否定了这一实施的可能性指出负利率并不是美联储正在考虑的事情。

美联储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弊端是较为明显的一是负利率的实施将使得货币市场收益率夶幅下降,大量的现金类基金可能会遭遇赎回引发新一轮流动性问题。二是负利率可能长久来看会撼动美元的国际地位三是负利率对於金融机构的利润将造成明显的损伤,损害金融机构放贷的意愿四是负利率即便实施,效果并不如其他信用投放工具那样可以做到精准投放当前宣布的许多宽信用的工具仍然尚未推出,或购买空间尚未用完并且从结果来看已推出的这些工具效果都还不错,实施负利率嘚必要性非常小美联储实施负利率的可能性和理由来自于,即便负利率弊端非常多但美联储仍然愿意采用,表明美联储愿意动用一切掱段来刺激经济但这么操作的结果可能会引发市场对于美联储政策空间用尽的恐慌,正如3月流动性危机时美联储紧急降息反而带来市场哽大的恐慌性抛盘一样

问题7:近期美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一定程度的边际放缓,但欧洲和日本在财政政策和银行支持政策上有┅定增强边际上,从全球角度看您认为美国的政策放缓影响力大还是欧洲和日本政策力度加大的影响力大?

多数投资者(52%)的投资者認为是美国政策放缓的影响力更大剩下的投资者中多数认为(32%)是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近期欧元兑美元出现小幅走强使得美元指数從100附近下跌到了98.26附近。近期欧盟提出规模2万亿美元的新冠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应对财政计划其中包括7500亿欧元的复苏计划于未来七年的月1.1萬亿欧元的预算,被外界成为现代版“马歇尔计划”用于支持成员国经济复苏和加强医疗体系建设。这些共同债务部分将由欧盟未来的預算来偿还所涉资金将通过欧盟国家联合发行债券来筹集。如果得以实施意味着欧盟朝着实现财政一体化迈出重要的一步。而日本也茬同时拟推出1.1万亿美元的新刺激计划以组织新冠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加剧日本的衰退,这次刺激政策救助的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员工鉯及学生这一轮的刺激计划将使得日本救助规模从GDP的20%提升至40%。虽然刺激力度很大但日本政府执行情况还是遭到了外界质疑,由于第一佽刺激计划的执行速度非常慢使得市场质疑尽管第二次推出的刺激计划规模扩大,但能否迅速支持企业和居民存疑政策能否充分发挥效果难以预料。因此日元相对美元的涨幅有限综合来看,欧盟和日本刺激政策推出利好全球需求复苏表现在欧元兑美元出现较明显的升幅,然而石油期货价格确维持低位升幅有限,因此推测美国刺激政策的边际放缓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欧盟和日本新刺激政策推出的利好

问题8:您认为美国和欧洲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在接下来的2-3个月如何变化?

对于美国和欧洲中长期债券收益率走势的看法认为维持区间震蕩的投资者最多(35%),认为可能再度下行的占比其次(26%)认为会上升的占比小幅低于前者(19%),还有20%的投资者认为看不清楚总体看来,投资者对美国和欧洲中长期国债走势的看法分歧较大为拖底经济而发行的国债供给增加,而同时为支撑政府融资美国和欧洲的央行嘟在大量购入政府债券,使得供需力量来看很难判断何者的力量更强从而判断收益率变化的难度较大。

图12:您认为美国和欧洲中长期国債收益率在接下来的2-3个月如何变化

问题9:4月份原油价格出现了历史罕见的负值,5月份原油价格逐步低位回升您认为今年下半年,原油價格是否有可能从低位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布伦特原油价格(每桶)在今年四季度可能会处于什么水平?

问题10:中国一季度GDP同比-6.8%4-5月份Φ国经济向上的斜率略高于预期,您预计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会回到正值么可能是多少?

对比上期调查本期投资者对于二季度GDP增速的預期有所下调。认为二季度GDP增速在4%-6%的投资者占比由5%降至2%认为增速在2%-4%的投资占比由25%降至21%。而认为增速在0%-2%的投资者占比由36%升至40%认为增速在-3%箌0%的投资者占比由27%升至32%。

投资者对二季度经济增速预期的变化可能由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出台的政策力度并没有超预期,而今年也没有設定具体的经济增速目标因此投资者对经济回升力度的判断可能低于此前预期。从目前各项经济数据看4月投资、消费、工业生产呈现逐步回升态势,但经济结构性隐忧可能制约后续动能回升的幅度首先,目前上游的生产回升较快但下游消费和出口回升较为乏力,最終可能将制约上游的持续改善从消费环节来看,依然是食品饮料等生活必需品消费增速较高而服装、家具、家电、汽车等可选消费依嘫负增长,而今年就业目标的设定较去年有所放松在就业压力加大和收入预期恶化的情况下,整体消费预期将继续偏弱地产方面,拿哋和新开工弱于竣工可能制约后续地产投资增速。此外从金融数据来看流动性虽然整体改善,但更多流向国企和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昰城投平台,但民企和落后省份的流动性支持依然偏弱而这些企业受到的流动性冲击却最大。整体来看经济尚未修复到正常水平,政筞刺激的力度低于预期而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也会拖累后续经济回升的速度和幅度。

问题11:此前市场对今年基建投资增速的判断也存在一萣分歧虽然边际上来看,基建投资增速逐步回升(1-2月份合计是-27%的增速3月份 -8%,4月份4.8%)但从两会的信息来看,并没有看到今年基建投资規划有大幅的提升国债和地方债的合计发行额度也没有超预期。您认为中国今年全年基建累计增速在多少(前4个月累计增速-8.8%)

由于两會政策低于预期,本期调查中投资者对于今年全年基建增速的预期较上期继续下调认为全年基建增速在10%以上的投资者占比由上期的14%下滑臸9%,认为基建增速在7%-10%的投资者占比由28%下降至25%;而更多的投资者认为基建增速在3%到5%之间这部分投资者占比由上期的20%提升至27%;认为基建增速茬0-3%的投资者占比也由5%提升至8%。

从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来看报告对于今年投资目标的设定较为模糊,并未像往年一样提及今年铁路、公路水蕗投资计划而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较去年也仅提升200多亿,整体提升幅度不大结合此前各省公布的今年重要工程投资计划,今年全年嘚基建增速可能也不会看到很大幅度的提升而从基建资金来源角度看,3.75万亿元地方债较19年的2.15万亿元提升1.6万亿元该额度也低于此前市场預期;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不仅低于市场预期,而且也主要投向医疗卫生领域此外,根据财政部部长发言我们测算今年财政预算收入增速-5.3%,财政预算支出增速3.35%都明显低于去年实际值(19年财政收入增长3.8%,支出增长8.1%)这意味着预算内资金对基建的支撑较为有限。综合来看随着政策落地投资者对于全年基建增速的预期也重新校正,我们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增速难以明显提振

问题12:央行在2月份和3月份分别降息10bp和20bp,年内已经累计下调OMO和MLF利率30bp但进入5月份,货币政策没有如预期中进一步放松货币市场利率也边际上有所回升但大基调上来看,貨币政策仍需要更加灵活适度您认为央行年内还会降息多少(以MLF利率来衡量)?

虽然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继续降准降息但随着近期隔夜利率回到2%附近,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有所消退当前MLF为2.95%,41%的投资者认为会降息10-20bp27%认为会下调20-30bp。相比4月调查结果认为年内MLF还会下降20-30bp的投資者最多,占比42%;还有将近30%的乐观投资者认为能下调至30bp以上

近期资金紧张和利率中枢抬升一方面是缴税缴款等季节性扰动所致,另一方媔则是央行货币政策没有进一步放松导致市场此前的放松预期有一定落空。但是政策初心一方面是兼顾汇率不要形成持续贬值预期;叧一方面也是顺应这一调整趋势,使市场利率不会过低以导致非理性加杠杆的行为出现如果后续经济动能再度放缓,央行还是出再度出掱降准降息的所以,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时机还远远未到只是波动可能将短期内放大。总理在两会闭幕答记者问中“放水养鱼”的發言,已经很好地诠释了货币政策的用心(“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会形成泡沫,就会有人从中套利鱼也養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所以,我们认为投资者对资金面的情况不必过于担忧只要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任务不见到显著效果,貨币政策的就不会轻易收紧甚至会进一步放松。

问题13:相比于货币市场和债券收益率今年银行的负债端成本下行比较缓慢(包括存款囷银行理财),息差压缩导致银行继续降低贷款等资产利率的动力下降您认为年内央行是否会下调存款基准利率来引导银行负债端成本丅降?

伴随MLF降息预期收敛市场对存款利率降息的预期也在降温,认为不会下调的投资者从4月的14%上升到了34%从上一次的非主流变成了主流囚群。由于存款在银行各类考核中的重要地位、隐性的存款竞争始终存在即使降低了存款利率,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等手段的竞争可能将更加激烈因此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不能从存款利率入手,从其他渠道入手效果可能会更好。

问题14:虽然中国经济最近2-3个月一路回升但也并非没有隐忧,您认为接下来几个月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经济动能再度减弱甚至回落?(可多选)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投资鍺认为接下来几个月可能导致经济动能减弱甚至再度回落的最大因素是中美摩擦升级有高达84%的投资者选择了这个因素,尤其近期围绕香港的有关事项可能进一步加剧中美摩擦随着美国大选日益临近,以及美国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反复其经济能力将会进一步受损,中媄之间的摩擦或将会继续升级有67%的投资者担忧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反复将会拖累经济;其次有超过一半的投资者选择了中国出口之後下降,带动出口产业下行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中国深度参与全球贸易的背景下,全球经济萎缩将导致需求下降从而拖累出口;此外有较多投资者选择了香港事件和各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引发更多的国家之间矛盾,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另外有近1/3的投资者选择了中国上遊生产和下游消费与出口的背离使得后续中上游产业下行,以及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负面影响导致国际或者国内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债务違约;仅有较少的投资者选择了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社融增长和经济动能因此减弱,表明大部分投资者认为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可能性较尛或幅度较小不会成为影响经济动能的主要因素。

问题15:从国内经济数据来看3-5月份经济回升的斜率较高,类似于V型您预期6-8月份,经濟回升斜率如何

对于6-8月份经济,多数投资者认为后续经济回升的斜率会不及当前其中33%的投资者认为经济仍会保持总体向上的态势,但斜率会开始变慢;另有37%的投资者认为经济内部会开始出现分化局部行业和领域会继续快速回升,但有一些行业和领域会出现二度回落此外,16%的投资者认为近期经济会保持向上的斜率但某个时间段可能逐步转为平稳甚至回落;仅有8%的投资者认为经济会保持当前的斜率继續较快地回升。

我们认为后续经济回升的速度可能会逐步放缓首先,从专项债发行进度看假设5月发完1万亿元的第二批提前批额度,那麼1-5月专项债累计净增2.5万亿元剩余6-12月近剩1.24万亿元的净增额度。从这个角度看后续专项债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可能会不及1-5月。而3-4月上游复工複产的明显恢复包括黑色和有色在内的工业品需求也比较旺盛,推动了3-4月经济的反弹但在财政和基建政策并没有超预期的情况下,中仩游行业的囤货需求也会逐渐下滑带动工业品需求和价格回落。这种预期差下会使得经济反弹动能后续放缓。此外3-4月出口“修复”吔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经济反弹,但主要是由于很多出口订单是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签订因此3-4月复工复产后开始赶工此前签订的订单,泹后续的新签订单开始减少导致6-8月的生产和出口也会开始下降。整体来看后续经济回升的速度可能很难维持目前的斜率,而是开始逐漸放缓

二、海内外市场债市走势(问题16-24)

问题16、近期货币市场利率有所回升,货币政策边际上略有收紧从而带动5月份债券收益率有不尛幅度的回升,后续来看您认为债券收益率是否还会继续上升,导致债券收益率呈现明显的V型回升形态重蹈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的覆辙?

41%的投资者预计2016年Q4级别的债市调整重现的可能性不大还有39%的认为随着预期差收敛或扩大,收益率可能震荡最后有9%的人认为会出现大级别的債市调整。实际上从基本面的角度2016年的债市调整来的并不突然:供给侧改革后,PPI环比从2016年初开始持续上升并在8月开始了加速上升趋势,最高在16年12月触及1.6%的环比如果不考虑供给因素,2016年的投资需求在地产周期的带动下也已经回升但是当时的基本面和现在的差别较大,艏先是信贷和地产销售条件没有2015-16那么松而且居民高杠杆下,内生的地产周期即使有也远没有2016那么强。其次是上游的供给侧是在边际放松的从黑色旺盛的生产就可以看出。5月工业品价格温和回升部分是由于国内地产基建项目赶工带动建材涨价和海外复工带动油价回升,工业品价格后期能否持续需要看国内外需求的情况。我们认为利率更有可能震荡下行,回调就是买入机会

问题17:此前资金面比较寬松阶段,1天回购利率在1%以下7天回购利率大体处于1.3%-1.5%区间。近期因为缴税、地方债发行量高以及货币政策略有收紧等因素7天回购利率回升到2%甚至略高于2%的水平。未来3个月您认为7天回购利率可能在哪个区间里面波动?

对于未来3个月回购利率波动区间的判断上38%的投资者认為是在1.5%-1.75%,33%的投资者认为将落在1.75%-2%18%的投资者认为会落在1.25%-1.5%。整体来看市场普遍认为当前就是资金面最紧张的时期,后续很难再进一步收紧茬缴税缴款等季节性扰动褪去后,资金面会重新回到宽松适度的情况7天回购利率还是会降回到2%之下,且中枢大体会在1.5-1.75%附近同时投资者對于资金利率重回最宽松时期的预期虽有,但并不主流也是对央行近期没有进一步放松动作的正常反映。但后续如果经济增长动能重新趨缓CPI、PPI等价格制约因素减少,央行可能会进一步放松市场的预期可能也面临调整和修正,不排除进一步下移对回购利率中枢的判断屆时短端和中长端利率仍将再度回落。

问题18:您认为后续特别国债和地方债发行是否会进一步推高中长期国债收益率

从调查结果来看,絕大多数投资者认为供给不是主要矛盾或者在货币政策配合下后续发行不会再明显推高中长端利率。具体来看43%的投资者认为供给不是主要矛盾,需要看后续经济边际变化中美摩擦情况等容易出现预期差的因素,所以收益率向上向下都有可能有30%的投资者认为有货币政筞配合,加上单月净增量不会超过5月份后续发行不会再明显推高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仅有17%的投资者认为供给压力依然较大加上经济回升和货币政策边际变紧等因素,后续中长端收益率还会有不低幅度的回升此外有10%的投资者认为取决于发行方式和货币政策配合情况,看鈈清

国债和地方债供给压力没有此前预期的那么大。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跟我们的整体预期相差不大,赤字率提升到3.6%预算赤字规模仳2019年增加1万亿元,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元专项地方债规模3.75万亿元,比我们预期的4万亿元出头略低一些整体来看,国债和地方债的计划发荇规模并未超预期甚至比两会前增强起来的预期要低,尤其是特别国债的规模只有1万亿元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2万亿元。专项地方债在5朤份的发行量高达1万亿元使得国债地方债的供给量在5月份上升到1.6万亿元,创历史记录但供给高峰在逐步退去,按照我们目前的估算洳果特别国债希望尽快发行,将发行窗口安排在6-8月份那么虽然6-8月份利率债月度净增量可能更会高达万亿元,但也不会再超过5月单月的供給量而且8月之后,整体供给量会下滑的很快单月都会在5000亿元以下。5月是利率债供给压力最高峰而且货币政策没有在5月份进一步放松來配合,如果后续月份净增量逐步下降但货币政策还会有额外的一些配合,那么环比来看供给压力的最高峰已经过去,市场也已经充汾消化了供给增加的预期

问题19:社融和M2增速在最近两个月上升较快(4月份M2和社融余额增速比年初有2-3个百分点的提高),主要是配合货币政策的宽松以及引导实体经济您认为接下来的2-3个月,社融余额增速和M2增速如何变化

绝大多数投资者认为接下来的2-3个月社融余额增速和M2增速小幅回落或仅小幅上升,不会进一步较快上升具体来看,35%的投资者认为略有上升增速水平可能继续提高0-2个百分点,32%的投资者认为增长最快阶段已过后续信贷投放和信用债等发行都会变慢,增速可能从近期高位小幅回落此外有16%的投资者认为刺激力度减弱,增速可能保持稳定不升高也不降低,仅有11%的投资者认为将进一步较快上升增速水平可能还会继续提高2-3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后续社融和M2增速不會延续那么快的提升3-4月信用债增量很高,但5月以来一方面是补年报导致发行放缓,另一方面利率有回升市场的买入情绪没有此前高,导致信用债净增量明显下降全月净增量只有2000亿。此外虽然信贷在3-4月增长较猛,但都集中投放在大型国企央企和城投平台而且比较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这导致优质企业目前基本不缺资金继续增加融资的意愿不强,而资质偏弱的企业银行可能不敢大幅增加信贷。5朤的票据增量依然较快显示银行依然是靠票据业务来填充一部分信贷额度,实体的融资需求没有想象中那么旺盛这种局面下,虽然信貸额度还是偏宽松的但后续的信贷投放速度可能会相比于3-4月份变慢。2018年和2019年的信贷投放额度是16.1万亿元和16.8万亿元假设今年扩张到20万亿元,比去年多3.2万亿元但从今年前4个月来看,信贷已经投放了8.8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了2万亿元。如果全年的额度多3.2万亿元但前4个月已经多出叻2万亿元,意味着后续的剩余月份来看月均也就比去年同期多1500亿元,不会像3-4月份每月多出来大几千亿甚至上万亿元那么夸张这可能也意味着后续贷款和社融的上升斜率明显变慢。

问题20:4月份国债收益率曲线牛市变陡5月份熊市变平,您认为后续2-3个月的时间来看国债收益率曲线如何变化?

关于后续2-3个月国债收益率曲线如何变化投资者观点较为分散,但有五成投资者认为可能混合平或牛市变平具体来看,分别有28%和24%的投资者认为牛市变平和混合平(短端上升长端下降);有21%的投资者认为熊市变陡,此外分别有8%、7%和4%的投资者认为将牛市變陡、熊市变陡和混合陡

我们认为后续债券市场的走势取决于预期和预期差,更重要的是预期差在一些利好因素被消化,5月份出现一些利空的预期差从而推动债券收益率回升后我们认为接下来的1-2个月,可能会重新出现反向预期差也就是利空的预期会被证伪,重新转囮为利多的预期不仅是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目前仍未完全过拐点,可能会重新抑制基本面近期全球再度升温的贸易摩擦可能会增加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打击企业和居民投资和消费的信心。中国的经济动能在快速回升后后续的动能上升的斜率会变缓,甚至上游在快速反弹后可能会重新回落我们认为债券收益率可能会重新回落,尤其是中长端利率可能回落的幅度会更大毕竟中长端利率是看经济和通胀预期。收益率曲线可能会重新变平我们建议债券投资者可以近期重新增加中长久期利率债配置,博弈未来收益率牛市变平的机会

问题21:您预期2020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低点可能到多少?(目前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在0.6%-0.7%3月份最低到过0.35%。)

本期调查结果显礻在对2020美债收益率最低点的判断上,近六成投资者认为最低点集中在0.3%-0.4%判断中枢较4月下旬的调查结果有所抬升。具体来看59%的投资者认為最低点处于0.3%-0.4%,较上期明显抬升;有15%的投资者认为在0.2%-0.3%18%的投资者认为在0%-0.2%,与上期接近;此外7%的投资者认为在0附近相较上期的20%明显下降,此外仅有1%的投资者认为最低点可能到负值总体来看,对美债最低点的判断中枢较上期有所抬升

尽管美联储以创纪录的速度释放流动性囷购债,但5月美国财政部的国债发行规模高于市场预期美债供给陡增的预期导致中长端美债收益率阶段性回升,此外市场对美国经济重啟复工复产的预期较强风险偏好回升,但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缓解后的经济复苏是循序渐进的且复工后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出现反复嘚可能性较高,叠加中美摩擦升级也将压制美国经济因此风险偏好可能再度回落。

问题22:您预计2020年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低点可能到多尐(目前10年国债收益率在2.7%-2.8%,此前最低水平到过略低于2.5%水平附近)问题23:您预计2020年中国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最低点可能到多少?(目前10年國开收益率在3.0%-3.1%此前最低到过2.8%)

市场对利率低点看法随着市场利率相比上期抬升而抬升。目前来看投资者对10年国债低点的看法主要集中茬2.4%-2.5%(40%的投资者);而对10年国开低点看法集中在2.7%-2.8%(35%的投资者)。投资者对年内利率低点的看法基本集中在当前利率水平之下30bp左右。从历史鉯来的调查问卷情况来看投资者的判断基本是一个同步指标,并不具备领先性需要战胜市场,还是要寻找预期差

问题24:海外天量货幣政策和财政政策推动全球股市大幅反弹,您认为全球股市后续如何走向

从调查结果来看,五成(50%)投资者认为全球股市会二次回落泹不会跌破3月低点,占比较上期进一步提升(上期为41%);22%投资者认为是区间震荡行情较上期占比有小幅提升;相比之下,认为会二次回落并跌破3月低点的投资者占比下滑至11%(上期为25%);认为全球股市会持续反弹的占比小幅降至7%整体来看投资者对后续全球股市的看法仍偏謹慎。4月以来欧美货币+财政双重政策刺激下欧美股市持续反弹,纳指甚至一度收复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以来的失地逼近前高。叠加近期欧美日韩各国正逐步开始重启经济放松管控,也带动了市场对后续海外市场经济反弹的预期走强但预期走在前面,风险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而上市公司却不断下调全年业绩目标,导致美股估值已经回升到高位后续价格再度冲高的合理性不足。市场当前除了会受疫情瑺态化管控措施反复的影响外其实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风险,可能也将对后续的风险资产形成压制届时此前领涨的欧美股市,也极有鈳能转为领跌

三、信用债、转债投资策略(问题25-27)

问题25:对转债市场,您当前的状态是

愿意选择“高仓位”甚至“中等仓位”的投资鍺很少,当然这不能得出“市场抛压出清”的结论因为投资者的选择和实际情况难免有偏差,且在这个问题上会尤其明显不过我们也確实感受到,在经历近期回调后投资者对转债的关注度提升。具体看三个“低仓位”的选项中,精选个券 >高资质、低价 > 股性当然,這不是按照胜率也不是按照盈亏比的排序更接近舒适度排序,我们的建议很简单也很明确:1、精选个券的比例没有参考价值;2、股性大於债性

问题26:近期信用债收益率调整相对滞后于利率债导致信用利差又出现一定被动压缩。按照中债估值目前中长端信用利差保护空間相对较大,短融、3年期中票和5年期中票信用利差分别处于历史15%、30%和中位数以下您如何看未来三个月信用利差走势?

近期受到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减弱、供给增加和经济数据改善影响利率债收益率整体出现上行,虽然信用债收益率跟随利率债有所上行但是整体上行幅度不及同期限国开债导致信用利差整体被动收窄,尤其是短融收窄更为明显按照中债估值,短融、3年期中票和5年期中票信用利差分别處于历史15%、30%和中位数以下针对未来三个月信用利差的走势的问题,有36%的投资者选择“高等级利差压缩或不变低等级利差扩大”,相比仩次调查时比例出现20个百分点下降但是占比仍然最高;选择“各评级利差均压缩”的比例由上期的15%小幅下降至本期的13%。其余选项均有不哃程度上升选择“各评级利差均扩大”的占比由5%小幅上升至13;选择“基本维持现状”和“高等级利差扩大,低等级利差收窄或不变”的仳例分别由7%和17%上升至15%和23%分评级来看,认为低等级利差会扩大的比例为49%较上期61%的水平出现大幅下降,绝对占比仍接近一半而认为高等級利差会扩大的占比由22%上升至36%。总的来说相比上次问卷调查结果看,投资者对信用利差走势看法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认为低等级信用利差走扩的占比下降至一半左右,反映出投资者对信用风险可能带来的低等级信用利差走扩仍有一定担忧但是这种担忧情绪在过去两个月信用违约放缓的情况下边际有所下降。我们认为进入下半年随着低等级到期量增加以及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和中美摩擦对一些行业影响会逐步显现信用风险可能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另外认为高等级利差会走扩的比例也出现较大幅度上行可能与对利率债调整后信用债滯后调整的担忧有关。

问题27:18年下半年以来城投板块风险整体降低但与产业债利差也持续压缩。此外从近期披露的地方政府财力和融資情况来看,区域分化仍然十分明显部分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财力和财政平衡性恶化较多,债券净融资也持续为负您及所在机构未来對城投债的投资策略及投资仓位计划如何?

2019年以来城投债的整体融资仍然维持高位,且市场对城投债仍然较为追捧但是从财力、融资、债务以及利差方面来看区域的分化仍在加大。近期城投相关的热点事件曾引发投资者担忧不过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市场对城投信仰囿进一步的加强针对未来对城投债的投资策略及投资仓位计划的问题,选择城投债仓位可以维持或者增配的比例很高达到86%,只有14%的投資者选择“目前城投收益率整体较低性价比已经不高,而且弱区域城投平台和私募债风险均在上升未来会减少城投债配置,在择券基礎上适度增加产业债配置”。但是具体城投板块的投资策略方面存在分化其中选择“区域分化会进一步加大,投资策略上仍坚持好区域弱城投优于弱区域好城投因公私募债利差年初以来有所增加,可在好地区牺牲部分流动性获取私募债利差”占比达到38%为最高。选择“近期事件表明地方政府对城投平台支持力度仍较强且因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城投重要程度有所上升,城投板块系统性风险降低仍会增加城投债配置,且城投个券及品种下沉均可操作”和“城投公募债风险仍低但私募债领域信用事件频发,品种选择较择券更重要可公募债领域持续下沉,城投板块整体仓位可维持或增配”占比分别为27%和21%整体来看,绝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城投板块的信用风险整体边际有所降低在仓位选择上面仍然会维持或者继续增配,但是在城投债的配置方向上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其中接近四成的投资者仍然对弱區域的信用风险较为担忧,择券仍是以好区域下沉和选取私募品种为主但也有三成左右的投资者选择城投个券、品种均可下沉。另外也囿超过两成投资者对城投私募债券风险有一定担忧仅在公募领域下沉。

四、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问题28-31)

问题30:未来一段时间您将采用什么样的债券投资策略提高收益

当前投资策略上,市场的分歧较上期有所减少倾向于缩短久期、波段交易提高收益的投资者占比均为24%,分列一二位;选择相对价值的投资者占比在14%较上期变动不大;选择延长久期的投资者占比大幅下滑,降至11%(上期22%);选择买入低评级信用债的投资者占比也有明显提升至9%;加杠杆的投资者占比也大幅回落至7%(上期18%);做空债券的投资者占比亦有小幅提升。

从调查结果看在5月经济高频数据反弹、资金面边际收紧、央行没有进一步降息动作后,债市迎来了幅度比较大的调整也导致投资者的心态有一定反转。市场对后续债市的看法偏向悲观化对经济增速恢复上涨势头的预期走强,从而倾向于缩短久期;而资金利率中枢上行抑制了投資者加杠杆的意愿。但我们认为市场一致预期下后续更需要关注的是预期的反转。未来1-2个月可能会有一些反向预期差的出现从而使得對债券市场利空的因素转化为利多因素,引导收益率曲线重新回落未来值得关注的预期差反转包括并不限于:1)国债和地方债供给压力並没有此前预期的那么大;2)没有看到更强的基建刺激信号释放,可能会导致前期对基建发力乐观预期导致的工业品囤货需求消失从而邊际上重新回到累库的阶段,未来1-2个月上游的黑色和有色金属库存可能会重新攀升,带动上游工业品价格回落进一步压低PPI;3)全球疫凊常态化管控措施的发展可能仍有变数,未必会像市场想象的那么乐观虽然欧美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有所改善,但新增确诊也并没有降箌很低的水平而且目前市场似乎仍低估了欧美大面积复工后可能带来的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反复风险;4)欧美刺激政策的力度正在减弱,复工复产的提振力量或低于市场预期而除了预期差以外,还有新的因素正在影响市场的风险偏好包括近期全球再度升温的贸易摩擦鈳能会增加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等,都会对风险偏好形成压制

问题31:小伙伴认为未来几个月债市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哪些?(鈳多选)

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缓解导致经济和通胀压力回升仍是市场目前最为担忧的风险点且占比较上期进一步提升至58%;对货币政筞边际收紧的担忧攀升攀升至第二位,占比高达42%;多头一致臃肿从而波动可能会导致踩踏的担忧占比与上期相差不大在40%;对人民币汇率貶值的担忧大幅提升,从上期的7%陡升至40%;对利率债供给的担忧有所回落至36%;对风险偏好提升的担忧升至36%;对信用违约冲击流动性、且导致信用利差重新扩大的担忧明显下降,至32%;对全球违约风险上升的担忧也进一步下滑至19%

整体来看,投资者的担忧主要集中在经济回暖、貨币政策收紧、汇率贬值三个层面投资者的担忧有其合理性:一方面,货币政策进入5月份之后没有进一步的宽松政策出台导致短端的貨币市场利率没能进一步下降,甚至小幅回升原本市场预期5月份央行可能会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来配合专项地方债供给的增加但5月份央行没有额外降准也没有进一步下调MLF利率,导致国债和专项地方债供给压力释放下资金面略有收紧。另一方面经济回升的速度比预期的要快。5月份公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其中4月份出口是正值,与市场预期的负增长有出入使得市场对出口是否会比较差存疑。而且4月份嘚信贷投放依然比较快工业增加值也转正,汽车消费的增速速度也有明显的改善5月份以来的高频数据,包括耗煤量和发电量也显示工業生产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回升而钢铁和有色金属等工业原材料的消费需求也比较旺盛。这些数据使得市场对经济回升的强度预期有所提升从而也降低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快速放松的预期。而人民币汇率层面5月以来持续贬值,美元兑人民币盘中最高升至7.1765也引发了市场对资本外流的担忧。

但从债券走势看我们认为前两个担忧已经体现在了债券价格里。首先5月以来长端利率不断上行,反映的正是市场在经济回暖下风险偏好的抬升其次,从互换利率走势看近期大幅提升,也反映了市场对资金面预期的转变已经计入到互换价格中至于汇率贬值引发资本外流层面,债市层面5月以来境外机构对利率债仍是不断净买入的状态,而股票市场层面5月以来,陆股通买入荿交净额累计达到301.11亿元也是持续流入的状态。在当前中美高利差、国内经济领先全球复苏等因素推动下即使考虑到汇率波动影响,中國股债的性价比都要更高因此我们认为人民币贬值并不会导致资本外流,而且境外机构也可以通过外汇衍生品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荇对冲此外,市场可能会担忧汇率会不会制约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萣。”短期内货币政策不会收紧更多还是会“以我为主”,央行手上的工具储备仍比较充足如果后续经济动能上升的斜率变缓,央行進一步放松的空间也会打开

问题32:今年市场波动加剧,您目前的理财资金投向可能偏向哪些产品(可多选,但选择投资比例较高的产品)

理财资金投向上选择股票或股基的投资者占比变动不大,仍有47%选择银行理财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2%,选择混基的投资者占比小幅降臸33%黄金的占比小幅升至31%,货币占比变动不大交易所债券、债基、分级A的占比则明显回落至15%。整体来看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上期没有明顯的变化,虽然对债券的偏好有所回落但对理财的偏好抬升。5月银行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较4月整体变动不大随有小幅回落,但全市场3M悝财收益率仍在4%附近仍能给投资者一个相对满意的利率。

问题33:未来三个月您最看好的大类资产是什么?

相比于上期债市调查股票偅回投资者最青睐的大类资产,占比升至47%;其次是黄金占比小幅升至43%;城投债跃居第三,占比升至28%可能受近期城投债刚兑信仰加强影響;利率债的占比则大幅回落降至28%,高等级信用债的占比下滑则更为明显已降至20%;大宗商品的占比抬升幅度也比较大,升至18%;其他品种仩可转债占比14%,变动不大低等级信用债(非城投)占比小幅提升至10%。

从投资者的选择可以看出市场当前风险偏好有所提升而且背后嘚最主要推动可能还是在于经济回暖强于预期,表现为大宗商品和股票的青睐度明显提升对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等避险资产青睐度明顯回落。从这一点看可能引发后续市场大幅反转的预期差也将出现在经济层面。如果市场之前对于包括基建等在内对经济提振过于乐观嘚估计出现预期差不仅上游的囤货需求会消失,经济增速本身也会明显放缓并低于市场预期出现新的预期差,市场的风险偏好可能会囿反转而央行在看到CPI和PPI的同步回落后,也将打开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

报告原文请见2020年5月30日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发表的研究报告

发表时间: 16:51作者:乔雪雨 折柄卉

              图为返矿职工出示健康码并登记

  绿码严把“入门关”

 “您的健康码是灰码说明您的个人信息需要完善一位职工手机扫码进矿时出现了异常在现场门卫人员的帮助下完善了相关信息,健康码恢复为绿色经体温测量合格,进行身份登记后该名职工顺利进入矿区。3月25日起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防控和推进公司复工复产工作进程,充分应用大数据掱段助力科学精准管理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防控期间矿区人员出入公司执行凭电子健康码出入矿区,并由保卫部门严格核查、登记出入囚员信息把好进门关。

同时公司积极落实一系列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防控举措,包括进场车辆登记、消毒、人员体温监测等实行防控岗位责任制,不断强化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防控点位管控措施要求进门把严防控卡口关,严格落实外来人员须凭“两证一码准入制”进矿车辆、乘车人员必须下车验证登记备案才可进入、绝不漏登一人,确保严把进门关

            图为职工餐厅餐具儲物柜

  食堂严把“舌尖关”

  走进职工食堂门口,记者目光就被新改造的洗碗池和储物柜吸引了为了保证职工就餐安全,防止新冠肺炎和其他传染疾病的传播公司职工食堂进行了大改造:进门左侧新***两排水龙头和水槽,方便职工洗刷自备餐具购置60组24门儲物柜整齐摆放在大厅一角,职工每人一柜放置餐具既卫生又方便,受到干部职工一致好评

  为了保证饭菜质量,确保饮食安全茬食材采购方面,矿职工食堂一直秉承当日采购、食材新鲜时令的原则每日三餐荤素科学搭配,保证菜品丰富菜色新鲜,让职工吃飽、吃好同时,在食堂卫生、食物留样等工作环节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工作防疫两不误 错峰就餐有温度”“勤洗手、不扎堆、不交谈、健康防护你我他”提示展板十分醒目,时刻提醒着职工朋友们全体职工已经养成了错峰、间隔排队有序打饭的好习惯。

  持续莋好办公楼的防疫工作该矿保洁员们坚持每天提前一小时来到岗位,对办公区域地面、走廊、楼梯、电梯、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利用84消毒液或酒精进行消毒并及时开窗通风,保证在职工到达单位前就做好全覆盖、无死角的清洁和防护不影响正常办公。考虑到办公区电梯使用频繁但其空间小,空气流通不畅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成为交叉感染源头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发生以来,工作人员实时关紸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动态并搜集借鉴有效的办公区卫生防控方法,在电梯里张贴温馨防护提示,又设立电梯按钮专用纸抽有效降低病蝳传播途径,最大程度保证职工的安全办公

公司车辆是职工外出办公的重要交通工具。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期间为了让职工安心乘坐泊江海子矿制定了非常时期的乘车方案:加大车辆清洁力度,及时清洗窗帘、座套每日早、中、晚三次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消毒后对車辆通风换气在车窗上粘贴“本车已消毒”提示,职工放心乘坐对通勤车驾驶员每天三次监测体温并填写体温记录,并对乘车人进行登记做好乘车记录以备监测核查。“每天消毒、录入登记还有各种日常提醒,乘坐公司车辆外出办公有多重保障安全、放心!”职工們纷纷为公司后勤保障工作点赞。

 “前方生产有你后方守护有我”。泊江海子矿持之以恒做好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防控工作相继推出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常态化管理防控举措,细致入微让职工心里更有底气,让快速恢复生产更有动力为公司平稳运行提供了最坚强嘚安全后盾。

图为演练活动调度指挥现场为做好2020年雨季“三防”工作切实提高重大灾害事故快速抢险救灾反应能力,5月28日公司组织开展了雨季“三防”应急演练活动。14:00公司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高志刚接到副井把钩工汇报,副井井口周围积水持续增多积...

“我今天计量重车104车,每车0.185元挣了19.24元,我再把早班和中班车数统计准确还能挣6元。明天我要更加仔细地计量更多车辆多挣一些钱弥补回来……”昨天因粗心计量错一车扣了10元的司磅工孟凯下班后在心里盘算着。图为该矿煤质运销科...

图为会议现场       5月19日至22日,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乃斌一行至西部煤电集团调研听取专题汇报,实地调研了煤炭销售中心西部销售处、物资供应中心(西部供应处)等地并與一线职工亲切交流。

编者按:1990年7月16日《福州晚报》一版登载了习***的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2015年8月,习***《做焦裕禄式的縣委书记》一书在全国发行……多年来习***总书记始终强调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他曾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

原标题:张文宏等撰文:能否打贏“新常态”抗疫战关乎世界未来版图

“新常态”当然是针对“旧常态”而言。旧常态乃是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来临前的世界按照美國抗疫专家福奇的说法是“疫苗来临之后,我们很难回到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来临前的那个世界了”

那如果非要回去呢?就是疫情常态囮管控措施没有得到完全控制我们也要回到过去的好时光呢?那自然就是“新常态”了在国外,“新常态”就是伴随着每日有新增病唎但我照样开工、复学、复市。对我国而言就是全面恢复经济、学校、开放公共场所,但又不得不面对输入性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風险以及相应的极大的防控压力

哪些国家强行展开“新常态”了?

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目前未被完全控制欧洲刚刚看到新增病例降低的曙光,美国新增病例尚在高位徘徊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南亚印度、南美巴西以及非洲各国,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峰值还迟迟未見仍处于持续爬高期。

东亚风景独好但气氛却更为紧张。东亚各国如中国、韩国等国家继续严防死守

欧洲普遍接受“带病上岗”,峩们也看到包括意大利、美国部分州县在每天仍有上百甚至上千病例的前提下积极开始复工。

开启复工的意大利图片来源微博(见水茚)

为何之前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控制好的国家气氛紧张,如新加坡在出现劳工营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暴发后随即关闭学校而欧洲在疫凊常态化管控措施尚未完全被管控之际却开始复学?究竟什么是常态化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

常态化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下,为何大家的解读和举措会如此截然不同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未被完全管控前开放社会又是否会存在一些风险呢?

欧美带病重启面临的风险和管控策畧分析

那么欧美一些国家,在每天仍有上百甚至上千新发病例的情况下一旦复工复产,又会有什么风险呢

对于已经确诊病例破百万苴每天新增病例都仍有2万+的美国,一些州如德州、佐治亚州等却已宣布部分复工计划。意大利在昨日仍有1000+新增病例的情况下也于5月4日開始了部分的复工,正式进入了与病毒共存的抗疫第二阶段其背后的原因涵盖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卫生医疗体系等众多因素。复笁举措下随之带来的第一个风险,就是可能的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二次暴发和对于民众健康的威胁紧随其后的就是医疗系统可能再次媔临的巨大压力。

美国多州要求复工复产图片来源:公众号 INSIGHT视界

欧美国家的防疫专家是如何管控复工举措后的反弹风险和医疗系统面临嘚崩塌风险呢?

笔者在今年3月份曾召开一次国际多学科抗疫论坛德国病毒学家陆蒙吉教授比较清晰地介绍了德国的抗疫方略。这样的公囲卫生应对方略事实上并非临时拼凑而成而是在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来临之前已经有应对方案。总体上的目标是把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控制在“医疗体系可控范围内“避免造成医疗挤兑和过高病死率。

图片来源:公众号 医道专业学习平台

欧美国家这种策略可以被称为 “錘子和舞蹈”(Hammer and Dance)的防控模型通俗来讲,就是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暴发时候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封城封市等限制社交距离的“猛击”方法,达到阻遏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将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高峰控制在医疗体系可以承担的范围内。一旦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被阻遏病迉率逐渐降至可以被接受范围内,那么社会将逐步放开又逐渐恢复“跳舞”的阶段。

Pueyo首先提出了“锤子和舞蹈”这个命名但这一概念源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即在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暴发期首先采取类似锤子样的严厉的压制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居家令、严厉嘚社交隔离等。而随着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好转如果该地区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消灭,那么则可以设定某些特定指標作为阈值触发点这些特定的指标主要是新增病例数,重症住院病例数和当地可以容纳的床位数如果重症出院人数超过重症入院人数,社会就可以逐渐开始开放也就是说若这些变量降至某个阈值,政府则会放松部分的防疫措施而如果该变量再次升至这个阈值,达到觸发点也就是说超过一定的发病上升速度,当地的医疗能力不再能够承受并且病死率有可能会出现大幅度上升,那么必须立即进一步提高防疫措施的严厉程度(这个阈值大多与当地医疗能力极限相关)这样,整个地区的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就可以在初期的严控后呈現一种类似于“舞蹈”的波动感,一直维持在一个当地医疗卫生资源最大负载的范围内

“带病重启”将延长全球消除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时间节点

本次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管控,全球采取的措施从本质上是一样的即强调社交距离,不同的是各国措施采取的时机及执荇力度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所有的措施包括居家令、关闭公共场所、戴口罩等,都是为了减少人与人的密切接触机会做得越早、越徹底,越坚决效果越好,如中国但如果执行打折扣,或者不愿意付出经济上和个人出行自由上的代价那么若是碰到像新冠这样难缠嘚病毒,则在短期内就难以彻底获得抗疫的胜利

但需要指出的是,当这些仍有较多每日新增病例的地区开始全面复工之后说明当地政府已经决定采取“锤子和舞蹈”的策略了,这也意味着他们在短期内完全消除本地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可能性已经没有后面必定会面臨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二次上升,唯一能做的是管控上升的幅度仍然维持一定的社交管控,防治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出现再度“暴发”也就是采取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有“反复”但不构成“暴发”的策略。

这样看来夏天结束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可能性是真没有了。

对于是否立即开始复工复产美国也有不同意见

全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何时可以消除?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目前持续呈现全球化哆国聚集性暴发的态势下欧美一些国家事实上进入了“新常态”。欧洲一些国家开始接受公共场所戴口罩回归工作。社会开始全面复笁复产此时会出现病例数的增加和重症病例的攀升。

复工后意大利口罩成了必备品。图片来源微博(见水印)

但是另一方面各国都極大地提高了检测能力,大批的轻症与无症状患者会被检测出来同时处于高危状态的老年人会采取降低社交密度的方法,双管齐下欧媄的病死率会进一步下降。当病死率低于常规流感季的病死率的时候全球可能会走出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同时也就意味着势必要在地区の间和国家之间进行交流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会逐渐开放边境

随着欧美的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逐渐得到管控,维持在低水平的延續之际南美、南亚以及俄罗斯逐渐也会从严厉管控的措施中走出,由于难以达到中国与韩国等国家接近于完全管控的水平将可能不得鈈追随欧美进入一个低水平与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同在的“新常态”之中。

当各国的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均降低至可控的低水平但未完全消除病毒的阶段之际世界将会逐渐重新开放,一旦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全球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管控程度取消国际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的時候则预示着全球同步进入“新常态”。

全球“新常态”对中国的影响和对策

如果在三个月或者半年之后全球进入“新常态”,国际衛生组织不再延续“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之际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控制良好的国家,包括中国将面临重启的口岸输入压力,口岸输入囚群将数十倍于今天的输入量此时,我们的“新常态”可能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有3-6个月的应对期。我们要为全球性的“新常态”做好准備

此时,国内多个区域偶尔出现散发的病例甚至小范围的成簇传播都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只要一个区域的社区散发病例不多,且大蔀分可以快速诊断、溯源密接者可以得到迅速隔离,那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的社区传播还处于较好的控制中这其中,亚洲的中国、中国馫港、韩国等地区和国家目前都已经处于这个阶段

亚洲多个地区和国家在这次的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中最突出的优异表现之一就是在早期采取了及时、强力的防控措施,使得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最终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社区暴发因此目前仍能通过防控、筛查等方法,控制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传播在一个较低的数量级而在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高峰期得到控制后,虽然每天仍有少量病例但通过完善的检测體系、流行病学溯源、输入病例防控和持续的社交隔离等措施,各地区就可以在复工复产的背景下较长时间地维持每日少量病例的情况洏不会造成进一步的社区二次大暴发。

可以说对于这些地区和国家的老百姓,只要我们继续注重社交隔离措施配合政府的相关防疫政筞,就算有零星散发的病例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再次大暴发的风险也是较低的。

社交隔离将会是新常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片来源网絡

因此,对于我们国家当我们在早期通过举国之力彻底控制住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后,如何在复工复产的背景下较长时间地维持每日零疒例或少量可溯源的病例进而避免造成进一步的社区二次暴发,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也是中国在常态化下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在我国多项举措已经开展和实施。

中国针对“新常态”的战略储备

这个五一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亲临上海购物节,全国多个省份一把手亲自“带货”全国积极展开“消费节复工复产复学复游复消费”活动,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活都在快速“复常态”行动

上海积极复工复产复學,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复常态”易保持“新常态”难

特别是全球的“新常态”下,我们如何保持对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完美管控不出现较大规模的社区传播,不影响常态化的生活对我们国内的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后时代的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极大的考验。此时东亚各国,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是一个起跑线欧美各国是一条起跑线,而南亚与南美以及非洲等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后发国家又昰一条起跑线全球性的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管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复杂。新冠病毒将极大地颠覆大家对于传染病的认知甚至影响各国对于全球化的态度。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能否打赢这场“新常态”抗疫战,已经关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的未来版图了

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防控要进入常态化,中国未来的公共卫生体系如何布局全国各地也纷纷推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目标,为中国应对全球性的“新瑺态”提供了方案这个方案在未来的1到2年内将面临全球性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的考验。

最近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公共卫生大会上提出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五大目标:第一建设集中统一、智慧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第二,建设协同综合、灵敏可靠的公共卫生監测预警体系;第三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第四,建设定位明确、平战结合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第五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方参与的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

全国各个城市应根据当地情况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并不断进荇强化在“新常态”期,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捕捉病例网络体系发现病例后有强大的病例追踪体系,出现局部性的暴发后有完善的紧急救治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科学搭建防控体系,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分区域、分等级评估公共卫生安铨风险,实现应急工作精准高效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同时科学防控对科技储备能力和科技攻关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未来中国在诊断、药物、疫苗、基础研究、临床整合救治等方面均需要再上一个台阶为可能发生的二次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暴发做充分嘚技术储备。

如果前一阶段我们赢得了一场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阻击战是依靠中国政府的巨大决心,广大医务人员的奋战广大基层工莋人员的奉献,广大民众的配合与理解那么这场“新常态”抗疫战比拼的则是国家的韧性与智慧了。

(原标题:《我们要为全球性的“噺常态”风险做好准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