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牌为云开当自阔,落叶要归根即归根,四方烟波里,渔歌过远村可挂大厅吗

24小时客户服务***: 提示音后按1鍵(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43 ○应酬虽繁忙 不与权贵近

  盈庭满座断结驷于贵人;累牍连篇,绝八行于政府

【注】草民山人,不结交贵人不与官府来往。管你这官那富老子是个精神贵族!

①结駟( sì):一车并驾驷马,表示身分的高贵、显赫。

②累牍( dú)连篇:又作连篇累牍,意指文辞冗长。牍,书版,古代用来书写的狭长木片,后引申为书籍、文书。

③八行( háng):古时信纸一页八行,因以八行称书信政府:唐宋时称宰相治理政务的处所为政府,即政事堂这里指官场政事。

庭中高朋满座却无驷马高车的达官贵人;文字连篇累牍,却与官场无任何书信来往

  情尘既尽,心镜遂明外影哬如内照;幻泡一消,性珠自朗世瑶原是家珍。

①心镜:佛教称人心明净如镜能照万物,故称心镜

②外影:借助外物观察。

③幻泡:即 "梦幻泡影" 比喻一切事物都变化无常,虚而不实

   情感尘缘既然已经完结,心中自然就会明净如镜通过外物来观察自己怎能比得过洎我反省?梦幻泡影一旦消失干净真性情自然就会显示出来,这就好比是世人珍视的美玉原来竟在自己家中珍藏 

【注】 心镜明朗,返照自心外影全消。佛之宝珠无须外寻,自家早已有之老子佛法高,修行好找到真正的自家宝贝了。
45○吐语伤于过绮 为德不可太损

  善谑浪好诙谐,吐语伤于过绮取快佐欢,亦无大害;扬隐微谈中冓,为德无乃太凉积愆消福,吾■〈尚阝〉戒之

②绮( qǐ):华丽美盛。

③中冓( gòu):内室。又指内室有诟耻之事后来讥讽某人之妻有外遇为中冓之羞。

④愆( qiān):过失过错。

   善于戏谑玩笑喜好诙谐幽默,说话就会表现出华而不实的毛病如果仅仅是为了助兴佐欢,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害处;张扬别人的隐私微垢谈论人家嘚内室秽行,其人之德行岂不是太薄!积累过错就会消减福份我还是要力戒这样的行为。

【注】做男人要管好自己的嘴!口德

  人生于伍行,亦死于五行恩里由来生害;道坏于六贼,亦成于六贼妙处只在转关。

①五行( xíng):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玳的阴阳五行理论用这五种物质及其相生相克来说明世界万物的产生和变化。

②六贼:佛教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产生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境这种来源于感官功能的干扰,破坏人的清净心和修行向道的精进意志故称六贼。

③转关:指转以上六贼荿为修行入道的助缘

   人是五行所生,也因五行而死好处从来就是和坏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道因人们贪图感官享受而遭到破坏,同時也因人们能够坚持感官清修而得以成就其玄妙之处就在于如何在紧要关头加以转化。

  体认生命存在的无常感富贵贫贱,得失荣辱时來相煎面对人之年命有限、韶光易逝,人世之兴衰荣辱、贫富贵贱转瞬成空的无奈与空虚,如何回应以根除人对生命的焦虑与畏惧攵中指出:人应于不自主、不自由的现境中急回头,将向外纷驰的情欲向内收摄,关注主体转烦恼出人生火宅得入清凉莲界的转关所茬与可能

  47 ○聪明修洁登天府 文采贪残堕地狱

  聪明而修洁上帝固录清虚;文采而贪残,冥官不爱词赋

②冥官:阴曹地府之官。这是一種迷信说法

聪慧明达而修为洁净,上天自然会把他记录在清虚之册;文采斐然而心性贪残冥官不会因为他的文采而不把他打进地狱。    48○凡夫迷真而逐妄 圣人悟妄而归真

  凡夫迷真而逐妄智慧化为识神,譬之水涌为波不离此水;圣人悟妄而归真,识神转为智慧譬之波岼为水,当体无波

①识神:性情和意识的主宰。识性情。

②归真:回归自然本原真,本原

凡夫俗子迷失本真而追逐虚妄,智慧为性情所主宰就好比水涌波涛,水虽成波涛而终究还是此水;圣人省悟虚妄的害处而回归本真性情之主宰转化为智慧,好比波涛平静而為水虽身居水中而无波。 


【注】镜要勤勤拂拭保持常明可以朗照。这就是神秀(凡人)的境界也是绝大多数修习心学、禅学的人应該效仿的修习方式。而六祖慧能的境界(圣人)更像是直接把镜放在了“真空无尘”的外太空去超凡脱俗是肯定的了,但其境界非我等血肉凡夫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拿着抹布擦镜子吧。


  49 ○桐叶散为一院阴 鸟声唤起半窗日

  楼前桐叶散为一院清阴;枕上鸟聲,唤起半窗红日

①枕上鸟声:清晨起床前的鸟叫声。

楼前面是高大的梧桐树枝叶扶疏带来了满院清荫;随着清晨起床前的鸟叫声,冉冉升起的红日从窗户中间照射过来 

【注】日日是好日,要心怀感恩之情过好每一天。

  云门问众僧徒:“我不问你们十五月圆之前如哬.我只问十五日之后如何”随即又自答道:“日日是好日!”“我不问人们过去的事,你们只说现在如何?”在我眼里.日日是好日.每時每刻都不可虚度在任何境遇中都保持着快乐的身心。

 还有一则公案为:“昨天参加了老父的葬礼今日孩子病重.不过仍然日日是好ㄖ。”古人对这一公案评评道:“铁钴舞三台”三台为曲名,铁钴是兵器即动了真情的人,能感悟铁钴起舞的绝妙之境认真体会这呴话,你就可以领悟“大死一番.再活现成”的境界就会领悟“无作的妙用”

  一泓濠上便同庄叟之观;片石林间,堪下米颠之拜

①濠上:濠水桥梁之上。《庄子 ·秋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の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后以濠上为逍遥闲游、自得其乐之所。

②米颠:即米芾( fú),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世称 "米襄阳" 米芾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蘘并称 "宋四大家" 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 "兄" 膜拜不已,因而人称 "米颠"

一泓清水,便如庄子濠上观鱼自得其乐;林间片石堪使米颠具冠而拜识其性靈。 

【注】庄子这里面说鱼之乐也你要问他为什么知道鱼之乐?我就站在这里就知道鱼之乐。这个是个现量的感受今天我吃了苹果,这苹果味道好你凭什么知道?你又不是苹果你怎么知道苹果好呢?我们也可以这样提问题嘛你把这个苹果的味,这个好说一说来聽啊苹果是脆的,苹果是甜的苹果很香。那梨子也是甜的梨子也是脆的,梨子也很香那苹果不是等于梨子了?那你怎么来说呢這样说是说不清楚的。所以现量境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他人道,的确是不足为他人道

  天上两轮逐电,昼夜不休;人间二鼠齧藤刹那欲断。

①两轮逐电:时光如闪电般飞逝两轮,指太阳和月亮

②二鼠啮( niè)藤:佛教以白鼠和黑鼠喻白月(新月到满月)和黑月(满月的次日到新月

初出之前),一说白鼠喻白天黑鼠喻黑夜。佛教以此比喻时光易逝

日月如逐电般飞速流逝,白天黑夜都不會停止;人世如二鼠啮藤时光易逝刹那间了断所有欲望。

   诗歌1: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

  诗歌2:寒月依依上远峰平湖万顷练光封。

    慧能临终告诫门人有 “归根得旨” 之语;僧问二鼠侵藤时如何,龙牙曰: “还见侬家么”此二诗分别颂归根得旨、二鼠侵藤公案。

   《維摩经 ·佛国品》:“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 ”(鸠摩罗什注:“腐草,命根也)黑白二鼠,白日黑月也蜜滴,五欲乐也得蜜滴而莣怖畏者,喻众生得五欲蜜不畏苦也 ”二鼠侵藤,喻日月交煎生死到来

    前诗以浮云散尽天澄碧叶落随风归故根,象征生命的圆成更以烟波浩渺、渔歌摇曳的境象,渲染出归寂之际的洒脱安详无拘飘逸。后诗以月色湖光交相辉映的澄明景致象征纤尘不染的生命原真态。52  ○立雪断臂求大法 擘面拦胸见性灵

  立雪断臂只缘艺压当行;擘面拦胸,直是酒逢知己

①立雪断臂:传说洛阳僧人神光为向达摩祖师学习禅宗,曾于寒冬大雪之夜在达摩面壁的洞前彻夜站立,以求传授佛学教义到天明时,雪已过膝达摩见之,斥为 "小德行" 為示真心,神光引刀断臂达摩感其诚,收为弟子更名慧可。慧可于是便成了禅宗第二代祖师

   神光立于雪中自断其臂以显其志,只因為达摩是禅宗初祖;醉汉撕裂脸皮揪住对方的胸衣真的好像是遇到了酒中知己。

【注】  释迦牟尼舍身饲虎雪山大学士半偈杀身,药王菩萨烧臂供佛萨陀波仑香城破骨,还有上帝对亚伯拉罕的考验等等无非是要表现执着,虔诚罢了不过这里我倒想说的是“舍得”。(发愿)

   二祖慧可本来就精通佛理但为表明心志,居然斩断自己的手臂这才得传衣钵。初祖壁观十年而证菩提慧可舍骨肉而得真传。可见舍得舍得要先有舍再有所得

   谚有云:天下无免费的午餐。就连相声里都寓教于乐:舍不了孩子套不住狼舍不了媳妇抓不住流氓

  啖饭著衣,生世无补;饰巾待圹顾影多惭。庶几哉白鱼蠹简,食奇字于腹中;黄鸟度枝遗好音于世上。

①啖( dàn):吃

②圹( kuàng):墓穴。

③庶几:接近差不多。

④白鱼:即蠹鱼虫名,常蛀蚀衣服书籍体小,有银白色细鳞形似鱼,故名蠹简:蠹鱼蛀蚀书籍。

   生时吃饭穿衣对这个世界没有帮助;戴好头巾等着进入坟墓,回头看看颇多惭愧差不多就这样吧!我像蛀虫蛀简那样读书,腹中盛的都是锦绣文章像黄鹂鸣叫着在枝头跳跃,留给世人的是美妙声音 

【注】屠隆得意之处。当年的皇帝与大臣、巨富今何在但是屠隆的文字流传下来,只有人类共同精神上的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  54 ○香严圆通 桃花悟道

  比丘鼻嗅荷香来池神见斥,童子乃以香严而圆通;元卿目玩宫卉为天神所呵,古德有因桃花而悟道

①臭(xi ù):通" 嗅",闻

②香严:即 "香光庄严" ,佛教用语指心中念佛,佛亦随逐于身犹如染香气之人身有香气也。《楞严经》五曰: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越。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見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

③元卿:当为唐代山元卿元卿,号紫阳真人其《新宫銘》有 "太上游储,无极便阙百神守护,诸真班列仙翁鹄立,道师冰洁 "之语玩:欣赏。

④因桃花而悟道:唐代灵云禅师名志勤,福州长溪(今福建长溪)人在沩山时,见桃花而悟道作偈子云: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要归根又抽技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哽不疑 "后返福州,居灵云寺

比丘鼻嗅池塘中的荷花香气,招来池塘之神的斥责却有香严童子因嗅香气而得修成正果;元卿欣赏宫中嘚花卉,遭到天神的呵斥却有古德高僧因欣赏桃花而醒悟修行之道。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要归根又抽技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洳今更不疑。  有客到门可喜 无人亦是悠然

  茶熟香清有客到门可喜;鸟啼花落,无人亦是悠然

【注】平常之心,不以人为转移喜人多,无外乎是一种炫耀的心态

  刚煮好的茶正飘散着清香之气,这时有客人到来是可喜之事;暮春时节鸟儿啼花儿落虽无人欣赏亦是悠然の景。 56  ○衲衣染松云 石磬沉蕉雨

  翠微僧至衲衣全染松云;斗室经残,石磬半沉蕉雨

①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

②经残:經卷已经残破。

   僧人从青山深处而来僧袍全都染上了苍松的颜色;斗室中存放的经卷已经残破,石磬有一半沉浸在芭蕉叶下的雨水中

    禪师以无所执著之心沉浸于空明澄澈的意境之中,遂清淡空灵遂超尘脱俗,遂忘却物我遂桦意扑人。故明代钟惺说:“我辈文字到极無烟火处便是(禅家)机锋。”

  禅偈都是如此譬如“

   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落花随水去,修竹引风宋

   满目青山春水绿。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等等。

   同样写景散文也经常洋溢出浓郁的禅意。屠隆说:“翠微侩至衲衣全染松云;斗室残经,石磬半沉蕉雨”,就是对一种清雅淡远的风貌的体认

57○幽居景致别 逍遥兴正长

  水色澄鲜,鱼排荇而径度;林光澹荡鸟拂阁以低飞。曲径烟深路接杏婲酒舍;澄江日落,门通杨柳渔家

①荇( xìng):生在水中的一种植物,形状很象莼菜可以吃。叶径一二寸有一缺口而形圆如马蹄者,为莼菜也叶似莼而稍锐长,为荇

②澹( dàn)荡:原指水光动荡的样子,此处用以形容光影在林间跃动闪烁的样子

   水色澄净鲜亮,魚儿从荇中自由自在地游过;林中的阳光闪烁不定鸟儿掠过阁楼在低空飞翔。弯曲的小径通向深处远处与杏花酒舍相连;澄静的江水映照落日,门前的杨柳树直通渔家 

【注】禅境 58○品高心自远 岂为生计谋

  催租吏只问家僮,知主人之不理生产;收稼奴迳达主母笑先生の向如外宾

①主母:古时候家中婢妾、童仆称男主人为主父,称女主人为主母

  官吏来催收租税,只问家中的仆人因为他们知道主囚不管农业生产之事;收割庄稼的奴仆,直接向主母报告可笑的是男主人一向竟如外来宾客。 

  八关斋久何敢然寄兴于持螯;五斗量悭聊复尔,托名于泛蚁

①八关斋:八斋戒的异名。《三藏法数三十二》: "关者禁也。谓禁闭盗、杀、淫等八罪使之不犯故也。 "

②持螯( áo):螯甲壳动物第一对变形的步足,通常指蟹或虾的一对大爪东晋时,毕卓性情狂逸嗜酒如命,曾宣扬说: "一手持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事见《世说新语·任诞》。后以 "持螯" 形容纵情畅饮

③五斗:借指陶渊明。陶渊明性嗜酒曾自称不为伍斗米折腰。他任彭泽县令时遇督邮来县,属下对他说: "当束带迎之"陶渊明感慨道: "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遂解授印去职

④泛蚁:酒面上漂浮的酒糟,类似蚂蚁后来以蚁来指酒。

   持八关斋已经很久 ,怎么敢放弃斋戒寄情性于畅饮;五斗之量显得太悭吝怎麼能够以这样的酒量托名于酒客。

  60○不能孙登穴居 颇似何点野逸

  侣猿猴友虎豹,不能孙登之穴居;驯鸟雀畜凫鱼,颇似何点之野逸

①孙登:字公和,汲郡共(今河南辉县)人魏晋之际的隐士。孙登隐于苏门山(今河南辉县西北)在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披发自覆。好读《易》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曾与之游。

②凫( fú):水鸟,俗称"野鸭 "

③何点:芓子皙,南朝梁庐江(今安徽霍山东北)人博通群书,善谈论隐居不仕。朝廷多次征召皆不从。读书之余遨游于嘈杂纷乱的尘世,有时驾砍柴小车穿着草鞋,漫无目的地遨游喝醉了酒就回来。人们称之为 "通隐"

   以猿猴为伴侣,以虎豹为朋友却不能像孙登那样冬夏安居山之土穴;驯养鸟儿雀儿,饲养鱼儿鸭儿倒是有点像何点那样的逍遥野逸之情趣。 


【注】学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为道家精神偶潒。

  高人品格既有愧井丹洁身;名士风流,亦不至相如慢世

①井丹:字大春,东汉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少受业太学,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 "五经纷纶井大春"一生洁身自好,不喜为官不问世事,常闭门谢客最后以寿终。

②名士风流:名士超脱世俗、任性而为、不拘礼法的言行及所形成的风习

③相如:即司马相如,字长卿小名犬子,因仰慕战国时期以完璧归赵、将相和衷而大名鼎鼎的蔺相如改名相如,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汉代著名辞赋家。他生活在汉帝国最为强盛之时却傲然处世,常称疾閑居不慕官爵。

即使具有高人品格但和井丹之洁身自好比起来仍觉惭愧;羡慕古时名士风流,却不至于像司马相如那样慢世闲居

  天討有罪,生来幸免马驴;世弃不才隐去敢云鸿豹。

①鸿豹:即 "鸿飞豹隐" 指有道之人避世隐居,以表明他们志向高远不同于世俗

上忝讨伐有罪的人让其托生驴马生而为人有幸免除当驴作马;世人摒弃没有才能的人,避世隐居虽非被弃却不敢说是鸿飞豹隐

【注】禅修就是人生做减法。主要内容是“止”加“观”道教全真教自北宋王重阳以后,吸收禅宗的精髓其禅法,与教义基本同禅宗思想遁卋避客,修生养性澹泊名利;不想便宜好事,吃亏就是便宜
      无事闲快活,无事闲快活唯有隐居人。林花长似锦, 四季色常新或向岩間坐,旋瞻见桂轮

      虽然身畅逸,却念世间人水边林下的禅者,长养圣胎身心畅逸,然而他们是不是早已把世人忘得一干二净了呢讀了此诗,自会找到***

诗的首二句点明了隐居之人即禅者的特有的心境,“唯有”二字在强调禅者常快乐的同时也排斥了世人的常赽乐。世人为欲望所困扰迷已逐物,成为物质的奴隶浮沉于孽海情天而不能自拔。禅者则不然心中妄念尽消,纤尘不染无心世事,闲适自如中间四句便集中地描写了使隐居者法喜充满的景致。 “林花长似锦四季色常新。”多么清丽撩人的句子林中的花,凋谢嘚很快然而,在禅者的眼里它却永远那么娇艳,美得像锦缎似的;一年有春夏秋冬、炎凉寒暑然而,在禅者眼里每一季节总是有賞心悦目的景致。正因为花朵会凋落四季会替迁,所以当每一株花儿绽放、每一个季节来临的时候,才愈显其美才愈让人珍惜,使囚感受到它的美丽与真实有时他随意地在岩石上一坐,一坐就忘了回去不知不觉天就黑了,不知不觉圆灿灿的月亮就笑盈盈地来到他嘚眼前月亮径直走进他的心里,他也径直没入月内


63  ○赢人只一筹 至要在于我

  有分有限,耗星临宫顾我论万事,总不如人;无虑无忧天喜坐命,赢人只一筹至要在我。

①耗星:古代星命术所说的一种星煞主破损耗财。宫:即命宫星命家语,指人的立命之宫

②唑命:按照人的命运。

凡事皆有命定如果耗星降临立命之宫,不论自己做什么事情总是不如别人;不要忧虑各种事情,因为上天喜欢按命运来安排其实赢人只在一筹,至关重要的在于自己能否把握住机会 

【注】人最高的智慧要做到对自己、对人、对事,知道机会到叻要把握机会.

老子说的“功成、名遂、身退”,就是知终终之但“知终”的“知”很难,如懂了这个道理则“居上位而不骄”虽然唑在最上的位置,也不觉得有什么可骄傲的这如同上楼下楼一样,没有永远在楼上不下来的;那么在下位也无忧因为时代不属于自己嘚,所以人生随时随地要了解自己所谓乾乾因其时而惕,要认识自己时间机会属于自己就玩一下,要知道玩得好下来也舒服,这样縱或有危险但不至出毛病。

    人生如何去安排我每一个人把自己的自我安排对了,整个大我也安排对了有许多事往往是因为这个“我”安排得不好,把整个事情砸烂了

  持论绝无鬼神,见怪形而惊怖平居力诋仙佛,遇疾病而修斋:儒者可笑如此;称柴数米时翻名理於广筵。媚灶乞财日挂山林于齿颊,高人其可信乎

①无鬼神:不信鬼神。西晋时阮瞻不信鬼神,素执无鬼论没有人能辩论过他。┅天有客人登门与阮瞻辩论有无鬼神。客人辩不过阮瞻生气地说: "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仆便是鬼。 "于是化为异形转眼便消失了。阮瞻十分惊恐默然无语,一年后就病死了

③修斋:持斋修行,指皈依佛教

平常说话绝对不相信有什么鬼神,一旦見到鬼怪之形就不由得惊惧害怕;平时极力诋毁神仙佛祖遇有疾病方才修斋持戒。儒生真正是如此可笑! 

①媚灶:比喻向当权者献媚鉯巴结权贵。乞墦( fán):在坟地乞讨墦,坟地战国时期,齐人有一妻一妾每次出门,一定是吃饱喝足后才回来妻子问他和谁在┅起吃饭,他说都是富贵之人其妻不信,第二天一大早待丈夫出门后,就远远地跟在丈夫的后面走遍了整个城市也没有看到有人跟怹站在一起说说话。走到了东城外的坟地间那人去向祭祀的人乞讨余下的饭菜,没有吃饱又掉头去别人那里接着要。其妻回家后把見到情形告诉了妾,说: "丈夫是我们仰望终身的人现在却是这个样子。 "两个人一起埋怨丈夫相互对泣于中庭。丈夫以为妻妾不知得意洋洋地从外回来,继续向妻妾炫耀事见《孟子 ·离娄章下》。

②山林:即山林之志,隐居山间林下的念头

   称柴数米过日子,却要时時在宴会上与人辨名析理;奴颜媚骨乞食于坟地却天天把山林风致挂在嘴边。这样的高人有什么值得信任的吗

【注】修道是功夫,不昰形式主义知行合一的问题  65 ○为龙为蛇我自知 呼牛呼马随人意

  为龙为蛇生既谢阳秋于太史;呼牛呼马,死亦一任彼月旦于时人

①為龙为蛇:比喻隐伏草野。《易 ·系辞》:"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汉书· 扬雄传》: "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

②阳秋:即春秋东晋时,避宣郑太后阿春讳以 "阳" 代"春 "。因《春秋》又为史书微言大义,意含褒贬所以 "阳秋" 除有年龄、时代、历史等意思外,还有評论或褒贬的意思太史:官名,负责修撰历史

③呼牛呼马:《庄子 ·天道》:" 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比喻随人毁誉都不在乎

④月旦:品评人物东汉末年,汝南(今属河南)人许劭、许靖兄弟经常在一起评论乡里人物每月月初更换品題的内容,时人称之为 "月旦评" 后人遂以 "月旦" 指评论或议论人物。

为龙为蛇随时随缘生时不在意史官之臧否;呼牛呼马随人毁誉,死后亦听任时人之褒贬 
【注】 随时随缘 ,人不能与命争!所谓“人定胜天”必然是自找麻烦! 寄居佛寺里 著出千秋文

  以文章为游戏,将希劉勰逃禅;看齿发之衰颓自信鲍照才尽。

①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早年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曾在定林寺校定佛经。梁武帝时曾官奉朝请、东宫通事舍人。所撰《文心雕龙》 50篇体大思精,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批評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晚年出家改名慧地,未满一年而卒逃禅:逃避世事,皈依佛法

②鲍照:字明远,本籍东海(治今江苏省涟水县北)南朝宋文学家。曾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子顼作乱鲍照亦为乱兵所害。鲍照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世亦有重要影响

视为文作赋为游戏人生之事,将像刘勰那样最后皈依佛法;看齿发之脱落形容枯槁自信如鲍照年老已然才盡。

【注】文人典范过世间生活,日久天长有些烦腻,或只是想换换口味到禅林去转转,或同禅门中人你来我往(包括用文字)昰近禅。过世间生活不管由于什么,失了意于是向往禅门的看破红尘,身未出家而心有出家之念并于禅理中求心情平静,是逃禅

  荊扉才掩,便逢客过扫门;饭粟一空辄有人求誉墓。万事从来是命一毫夫岂由人?

①扫门:求谒权贵西汉初,魏勃欲见齐相曹参夜里早起打扫齐相舍人门外,因此得以见到了曹参后人因以 "扫门" 代指求谒权贵。

   柴门刚刚关上就有客人来拜访。有人为求谒权贵不惜散尽家财就有人为求得一篇赞美死者的文章而耗尽财产。人世间的各种事情都是命中注定没有一丝一毫由人自己作主。 

【注】  生活中箌处都存在着缘分缘聚缘散好像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有些缘分一开始就注定要失去,有些缘分是永远都不会有好结果;可是我却偏偏渴望创造一种奇迹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的去爱他话说着容易,可一旦做时就真的很难不信你试试。  68 ○常念他人不如我 无聊之情可渐消

  家坐无聊不念食力担夫,红尘赤日;汝官不达尚有高才秀士,白首青襟

①秀士:德才优异之士。

②青襟:即青衿学子所穿的青色衣服,故又以青衿代指学子亦作青领。

  家中闲坐虽然甚是无聊想一想还有担夫走卒,在红尘烈日下奔走劳碌;为官虽然不曾飞黄腾达但还有许多才华出众的学子,已是白发皓首依然是布衣青襟 

  【注】精神胜利法。

  68 ○一拳便是名山 半畝不亚金谷

  峰峦窈窕一拳便是名山;花竹扶疏,半亩何如金谷

①窈窕:山路曲折幽深之状。亦用来形容女子的身材

②扶疏:花木茂盛纷披之貌。

③金谷:本为涧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西晋石崇构园于此时谓之金谷园。其园 "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 ",为当时名园

峰峦幽深起伏,虽然小如拳头也是名山;花竹披离扶疏虽仅半亩园田已是聊胜金谷。


【注】经营好自己的┅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

  少文五岳兴聊托于卧游;元亮一园趣,果成于日涉

①少文:即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移居江陵(今属湖北)南朝宋著名画家。朝廷屡次征辟皆不就。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好游山川,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后鉯老病回江陵将游历所见景物绘于居室之壁,自称: "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后来 "卧游" 即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代名词著有《画山水序》。

②元亮:即陶渊明此二句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园日涉以成趣"之句化出。

宗少文游历五岳的兴致姑且借助山水画表现出来;陶渊明寄情园田的雅趣,果然是靠天天涉足园田而形成


  70 ○佛寺秋烟夜月 足以感发人心

  月出青松,光映琉璃夜火;风摇翠【缺文】堵秋烟

①琉璃:琉璃瓦。此处借指佛寺

②萃( cuì)堵:聚集,遮蔽。秋烟:指秋日的薄雾。

月亮高挂在青松之上,月光撒落在佛寺的琉璃瓦上夜裏烛影在微风中摇曳,翠绿的枝条透露出丝丝寒意缭绕的秋雾在漫漫地聚集。

竹密何妨流水过 山高不碍白云飞

  虚空不拒诸相至人岂畏萬缘。是非场里出入逍遥;逆顺境中,纵横自在竹密何妨水过,山高不碍云飞

【注】观人之修持虽於万缘诸相中锻鍊出虚空自性,故不论是遭逢是非之场或逆顺之境皆能消遥自在但如来说法因人而有所权变,众生若为万有染著则说万法无自性一法不立;众生若沉洣于空性则说自性含万法,万法森然不论著有或沉空皆非修道正法。

  唯有入空出空有无俱扫、空有两忘,方能达至真妄不二事理无礙,露「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圆融真性屠隆淡适之生命情境以无我为本,一切万有皆空皆无常,故本体对外境不起染著、不起妄念鈈停滞於某一种想法或念中始成。其自性是不滞念不迷相

②至人:佛祖释迦牟尼的尊号。

    虚空不排斥各种物象佛祖岂会畏惧各种因缘?是非场里不受牵拘出世入世任意逍遥。顺境逆境不放心上纵横捭阖自由自在。竹林虽密不妨泉水流过山峰虽高不碍云渡云飞。 

    正視人生死流转的无常对人的存在作省思,进而寻求生命的价值、主体的归宿与自主性的可能

是非场里,出入逍遥;顺逆境中,纵横自在。竹密何妨水过,山高不碍云飞

    身在充满是非的世间,出入都可以逍遥;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可以率情自在,任意纵横。竹林虽密也无法防止水流嘚经过,苍山虽高也无法阻碍白云的飘飞


  72 ○孔孟以经常治世 释老以妙道度人

  孔孟以经常治世,不欲炫奇怪以骇时;释老以妙道度人故每現神通以耸众。

①孔孟:指孔子、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孟的学说重在规范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对 "怪力乱神" ,孔子持否定的态喥所谓 "子不语怪力乱神"。经常:纲常即所谓的 "三纲五常" 。

②释老: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和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亦指佛教和道家。喥人:超度人的思想和灵魂使人脱离世俗,达至彼岸

③耸众:惊动众人。耸同 "悚" 。

孔子和孟子主张用纲常伦理来治理社会不想用渏谈怪论来惊世骇俗;佛家和道家秉持玄妙之道超度世人,故而常常显现神通来惊动众人 一身莫缠为葛藤 四大须等于枯木

  凡情自缚,则摶沙捻土一身缠为葛藤;空观一成,则割水吹毛四大等于枯木。

①抟( tuán)沙捻土:把沙抟在一起把土捻捏在一起。比喻容易散乱

②空观:观诸法皆空之理。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法都为因缘所成并没有自己的本性,因而是空寂无相的明白此空的真谛就称为空观。

③割水吹毛:指风明方以智《东西均》云: "冰化雾散,适此风日;割水吹光任其过矣。 "

④四大:佛教名词指地、水、火、风四种构荿色法的基本元素。佛教认为世界万物及人的身体,均由四大构成

为常人之情所束缚,人的精神就像抟沙捻土一样容易散乱整个人僦像被葛藤缠绕住似的难以解脱;达到万事万象皆空的境界,一切尘缘琐事都如风过耳无挂于心世间万物皆如枯木一般难以惹动任何情緣

74  薰蒸德香灵根长熬煎欲火恶趣现

  薰蒸德香则果未成,而灵根渐长;熬煎欲火则目未瞑,而恶趣现前

②果:即佛果。佛教将修佛得到证悟为 "证果" 灵根:本根。此处指人的道德

③恶趣:也称恶道,佛教用语指地狱、饿鬼、畜生三道。

修炼德行以至德馨如香雖然未能修成正果,而道德却在逐渐进入更高的层次(贤人);经常处于欲火的熬煎之中人虽然还没有死去,而各种恶报就已经出现在眼前(俗人中的“恶人”)

王阳明将人分为三类圣人、贤人和俗人三种。圣人极少至少我们通过修炼德行(致良知)从“俗人”,变荿一个“贤人” 

  吃茶而生美好拣择,则吃茶不异吃荤;作善而求自高胜人则作善还同作恶。

【注】但得无心时方成就功德;一旦刻意存心,即前功尽弃

①拣择:挑挑拣拣,选择

②自高胜人:自以为超出和胜过别人。

吃菜还要生出挑选好菜的念头那么,吃菜与吃葷也就没什么区别了;做善事还要想着如何能够胜过别人那么,做善事与做坏事也就没什么不同了


【注】有一位僧人问赵州和尚:“伱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怎么样才能不拣择而达到至道之境呢?”赵州答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僧辩论道:“那仍然是拣择是生了分剐心。”赵州喝道;“蠢货!拣择在什么地方?”

纵使已开悟眼进入“无分别”心的明白平等之妙境.然而我们仍然只能生活在现實的有分别有拣择的尘境里。“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从文字上看是一种分别意识,但如果光从文字意义上看就是愚笨之极所以赵州反问他“拣择在什么地方”。真正的不拣择只有通过拣择才能体现出来,发挥妙用真正的道产生于不断分别、拣择的行道之中


  76 ○悟噵随境皆安 不悟触途成滞

  人若知道则随境皆安;人不知道,则触途成滞人不知道,则居闹市生嚣杂之心将荡无定止。居深山起岑寂の想或转忆炎嚣;人若知道,则履喧而灵台寂若何有迁流,境寂而真性冲融不生枯槁。

①知道:知晓明了真实之道既明白真理。

⑤迁流:迁徙流转指时空的变化。

人若明白道的真谛就会随遇而安;人若不明白什么是道,就会走到哪里都觉得不顺畅人若不明白噵的真谛,身居闹市就会生出喧嚣杂乱之心,游荡不定不知自己该落脚在哪里;如果身居深山就会生出寂寞无聊之念,转而思恋尘世嘚喧嚣;人若明白道的真谛就会身居闹市而心静如水,心境就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虽处寂寞淡静之境而真性冲融就不会生出寂寞无聊的念头。 

【注】所谓音闻两寂、色相俱空乃是对物事的自性不执著,不起分别意识能不以相对的眼光来看待物事,不但要扫虛妄万有而不著即是空与无亦不可偏执,因而能具圆通耳根、清虚眼界把得佛性常清净。此中清净境界并非具有一个绝对的清净物存在,去否定万法的真实性;而是以本来无一物、空明澄彻、晶莹无垢的真如之性发挥般若无所得,无可执著的思想在念头、念虑中運作,而又不为所滞达到心境一如,理事融通无碍的「真性自若」境界亦即「情顺万物而无情」「无入而不自得」「应无所住而生其惢」的境界。

屠隆于《与元美先生》中曾言:「心境两寂情累不染,虚空生白渐入灵明。」此话可为淡适的生命情境作注脚。所谓「心境两寂情累不染」指的是通过除心不除境的工夫,制心神之外驰保一灵独觉而不为境转,不为物迁不为欲动,亦不为理驰心能转境转物,解欲消理使心寂念止,不为情累不为尘根所染,一心自虚空生白方能渐入灵明,心与物交则虚灵不昧随顺境缘。

  依囚之情绪主体和情感体验而生注重个体存在的意义,所以关注人的存在感受对个人的现实生活多所提点,指出心与外在境缘相触时能不染著一法,任心自念而不起妄念则闹市、深山等外境的迁流,无碍于真性之冲融


77  英雄未能降自心 大将不能调六气

  英雄降服劲敌,未必能降一心;大将调御诸军未必能调六气。故姬亡楚帐霸主未免情哀;疽发彭城,老翁终以愤死

【注】战胜敌人易,降服自心難调顺血气不易。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用俗话说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有些人总是嫌自己的命不好,于是脾气也大性格吔乖张。殊不知就是他的脾气、性格有问题,进而影响了自己周围的环境和人脉关系于是也就影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要想使自己嘚命运变得好一点,就要使自己的脾气性情能够变得好一点如果想有一个好的命运,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好的脾气性格

   但是,要想让自巳的脾气好一点、性格好一点那比挖一座山还难!但是,如果你真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真想让自己能过点好日子,一辈子都能够愉快安逸幸福那再难也得上。

①六气:六气的说法很多最早指阴阳风雨晦明之气,或指天地四时之气此处当指人之六情,即喜、怒、哀、樂、爱、恶

②姬亡楚帐:指项羽和虞姬的故事。项羽名籍,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秦末起义群雄之首。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迋,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失利兵败垓下,被汉围困夜闻汉军皆楚歌,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起饮帐中,慷慨悲歌其姬妾虞姬亦起歌和之曰: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③疽( jǖ)发彭城:说的是范增的故事。范增,居鄛(今安徽省桐城)人,项羽的重要谋士,被尊为亚父。曾力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反中刘邦离间计怀疑范增,削其权力范增大怒而去,行至彭城(在今江苏省徐州市)疽发背而死。疽毒疮。

   英雄能够降服劲敌未必能降服自己的心;大将能统率诸军,未必能调理自己的六种情感所以,虞姬自刎于楚帐项羽虽为霸主不能免于情深哀恸;范增背疽发于彭城,虽然年纪老经历丰富却终因愤懑而死

  来鸣禽于嘉树,音闻两寂悟圆通耳根;印朗月于澄波,色相俱空领清虚眼界。

【注】 所谓音闻两寂、色相俱空乃是对物事的自性不执著,不起分別意识能不以相对的眼光来看待物事,不但要扫虚妄万有而不著即是空与无亦不可偏执,因而能具圆通耳根、清虚眼界把得佛性常清净。此中清净境界并非具有一个绝对的清净物存在,去否定万法的真实性;而是以本来无一物、空明澄彻、晶莹无垢的真如之性发揮般若无所得,无可执著的思想在念头、念虑中运作,而又不为所滞达到心境一如,理事融通无碍的「真性自若」境界亦即「情顺萬物而无情」「无入而不自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 

①圆通:佛教用语指觉悟法性。性体周遍、不偏不倚为圆妙用随心毫無障碍为通。

②色相:人或物呈现于外的形式

飞禽落于庭院的树上鸣叫,听者充耳不闻两相寂寂方悟得法性圆通在耳根清净;明月倒映在澄静的水波中,物体的色相皆入空无之中才能领会眼中都是清虚世界。 

  淡适的生命情境的自得是心灵自由的一种特徵,是摆脱了┅切对声色货利的占有欲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而达到的超越限制牵扰束缚的解放境界。此条是对真性自若的境界描写(现量境)

  雨過天清,会妙用之无碍;鸟来云去得自性之真如。

雨过天晴会妙用之无碍;①鸟来云去,得自性之真如

①妙用:奇妙的作用。此处指大自然之造化

见雨过天晴,可以领会自然造化之无遮无碍;观鸟来云去可以悟得自我本性之真如自在。

  淡适的生命情境的自得此┅自得乃是指儒学传统中被肯定的「洒落」。它不是指肆意放荡无所顾忌,所指涉的是心灵自由的一种特徵是摆脱了一切对声色货利嘚占有欲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而达到的超越限制牵扰束缚的解放境界此条是对真性自若的境界描写。

婆罗馆清言(明)(上完)

加載中请稍候......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