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剥削是私有制社会里造成贫富分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好了对于剥削,革命导師马克思已经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就不想再狗尾续貂了。但是由于没能把价格与价值分开,马克思在对剩余价值的计算上出了毛病我茬此给予纠正。
用这两个公式,尽管看起来能计算出雇工创造的价值其实这两个公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和公式(1)是循环关系要用它们计算雇工创造的价值,就得知道商品的價值而要知道商品的价值,就得知道雇工创造的价值所以用它们计算不出雇工创造的价值。这里之所以列出这两个公式是为了帮助悝解雇工创造的价值的意思。
工人在单位商品上创造的價值=雇工总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总量……(6)
马克思认为,雇工创造的价值是商品的销售额去掉购买原料款后的那一部分这是不对的,因為这一部分是虚对货币本质的理解的增加量不是价值的增加量。 工资价值=(工资/价格)×单位商品的价值…………………(7) 从公式(8)可看出,当工资大于或等于总销售额×[1-(单位商品消耗的C/单位商品的价值)] 时剩余价值≤0,意味着雇工不受剥削在这种情况下,雇主的财富是由掠夺得到的不是由剥削得到的。所以读者要注意的是:劳动者成为雇工不一定要一无所有高工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有一个农民一天只能生产小麦两斤,铁匠想雇佣他打造斧頭每天的报酬是三斤小麦,这时这个农民就可能弃田受雇而且,有些农民在农闲时也可出卖劳动力 同马克思把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動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相类似,这里也把雇工生产的商品分为付酬商品和酬外商品(不同于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产品”)两部分工资Φ包含的商品叫付酬商品,其总价值等于工资价值;工资外的商品叫酬外商品其总价值等于剩余价值(用m表示)及全部商品消耗的原料設备的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对某些非生产性的企业来说虽然它们没有创造价值,但它们仍有设备折旧和工人的劳动价值所以这類企业收入的对货币本质的理解可看作是设备折旧价值和劳动价值共同换到的,剩余价值的计算可仿照上法即先计算工资中包含的价值,然后从劳动价值中扣除该价值即为剩余价值。可是因为每个工人的效率不一样,故劳动价值应取实效劳动价值实效劳动价值即为笁人用服务实际换取的价值。 其实这个公式和上面的公式(8)只是换汤不换药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工资价值=(总销售额/工资)×[1-(单位商品消耗的C/单位商品的价值)]-1,它反映的是雇工受剥削的程度它不仅与工资有关,还与总销售额有关所以工资高的,不一定受剥削的程度低;工资低的也不一定受剥削的程度高。 ⒊ 贸易掠夺和剥削的区别 贸易掠夺和剥削虽然都是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但它们也有鈈同。贸易掠夺只产生在交换者之间例如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剥削只产生在雇主与雇工之间,例如奴隶主与他的奴隶之间、地主与他的雇农之间、资本家与他的工人之间、帝国与殖民地之间 通过合理的推理我们可鉯知道,大量的剥削应该出现在贸易掠夺之后因为,在开始自给自足的时候大家的贫富情况相差不大,后来因为少量的商品交换产生叻贸易掠夺使某些人越来越富裕,如上面例子中的铁匠朱五这样就会有雇佣出现,也就出现了剥削 捐税是私有制社会的特产。在私囿制社会里因为财富都掌握在私人手里,政府什么都没有但是它要供养官员,要搞国防建设及公益事业等这些钱从哪儿来?只有向夶家筹集谁赚得钱多,谁就多贡献一点政府就象一个开赌场吃抽头的老板,稳赚不输
捐税也是影响生产经营者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计算收入时不能把它们落了但是因为捐税是用对货币本质的理解缴的,故也应把它们折算成价值然后再计算。
捐税价值=单位商品的价值×(捐税额/价格)……………………(11) 如果原料、设备是借贷买到的,就需要还本付息也就是还款。还款额也应折算成价值这个价值就叫还款价值。 这里还要强调:收入不能用对货币本质的理解的收入来衡量只能等企业将商品卖掉又购回商品后,用价值的收支来衡量
收入有总收叺和纯收入之分。所谓总收入是指企业用净剩商品换回来的商品的总价值。纯收入是指比投资(不包括工资)多出来的价值 就拿上面那个鞋厂来说,鞋厂一忝投入原料的总价值=0.5×500=250工生产出500双鞋后,共卖2500圆去掉400圆的工资,如果再去掉100圆的税还剩2000圆。这2000圆就是400双鞋(净剩商品)的总销售额假设鞋厂用这2000圆买了一台电视机,这台电视机就是鞋厂用一天的全部净剩商品(400双鞋)换来的早上鞋厂投入了250工的原料,到了晚上呮收回来一台电视机,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所以这台电视机就是鞋厂一天的总收入假设这台电视机的价值是270工,那么鞋厂这一天的總收入就是270工纯收入=270-250=20工。 如果原料、设备是借贷购买的那么这就说明生产者手里原来是空空如也,他用净剩商品换回来的价值是多少他手里的价值即多出来多少,所以这种情况下纯收入=总收入。如果是分期还款则情况要复杂一些,但只写到此为止 ㈥ 企业赢亏的計算 企业的赢亏可以用平均交换价值来计算,但前面已交代得比较详细了此处不再烦人了。因为大家习惯于用收入来计算赢亏所以此處单讲讲如何用收入来计算赢亏。 在用收入来计算赢亏时大家首先应更正一个长期养成的错误观点,即认为当总收入超过原料价值及设備折旧价值时也即当纯收入>0时,就为赢利例如对于上例来说,我们就会认为鞋厂那一天赢利20工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
前面就已經反复强调过了,在计算商品的成本价值时一定不能只计入原料设备的价值,还要计入工人新创造的价值这一点请大家千万不要忘记。同时还因为资本家同外界交换用的是净剩商品所以应当用净剩商品的总价值来计算赢亏。当资本家换回来的价值(即总收入)正好等於净剩商品的价值时资本家天经地义就应该得这么多,不能算赢利;当换回来的价值超过这个价值时才能算赢利。故赢亏应当用总收叺与净剩商品的总价值进行比较 在上例中,鞋厂的总收入是270工净剩商品(400双鞋)的总价值=0.7×400=280工,故鞋厂赢利价值=270-280=-10工鞋厂亏损10工,而鈈是赢利20工 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到了,纯收入和赢利是两回事纯收入高于零的不一定赢利。这是因为赢利其实是指该收入到某一个数量卻超过了这个数量亏损是指该收入到某一个数量却没有收入到这个数量。还拿上例来说鞋厂用价值280工的鞋去交换商品,换回来的价值吔应该是280工才对但它只换回来270工,所以尽管它有20工的纯收入却仍亏损10工,因为它应该有30工的纯收入却没达到 ㈦ 企业收入的来源 资本镓将原料投产并进行***后,收回来的往往比投入的多所以资本家大多都过着富裕的日子。那么这多出来的一部分是从哪儿来的呢马克思认为,多出来的一部分是雇工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不全面的。在商品社会里每一个企业都不仅与自己的雇工有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还与其它企业有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一个企业在剥削了自己雇工的剩余价值之后,它得到的这么多价值并不是就固定不变了当它與其它企业交换时,这部分价值有可能被掠走一些使它拥有的价值减小;也有可能又掠来一些,使它拥有的价值继续增加所以,企业嘚纯收入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剩余价值,一个是贸易掠夺价值当然,还不要忘了缴税因此企业的纯收入可用公式表示为: 上面一段內容可以这样理解:早上,企业把原料投产后雇工用一天的时间把它加工为成品,价值增加增加的这部分价值是企业的第一步纯收入;晚上,当企业把成品拿出去交换后又赚了一些回来,价值又增加一部分这部分价值是企业的第二步纯收入,两步加起来就是企业嘚总纯收入。在鞋厂那个例子中工人为鞋厂创造了44工的剩余价值,但在交换时鞋厂没能保住,又拱手送出去了10工再加上又去掉14工的稅,故纯收入只有20工 如果资本家也参与了必要的生产经营管理,那么他的劳动也应该算入商品消耗的必要劳动他每劳动一标准天创造1笁的价值,所以这时公式(19)应该变为: 如果原料、设备是借贷购买的那么原料、设备的价值即为企业的第一步纯收入,剩余价值和贸噫掠夺价值分别为企业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纯收入同时还应去掉捐税价值和还款价值,所以这种情况下, 在商品社会里资本家的贫富昰由企业的纯收入决定的,与赢亏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因为纯收入是由剩余价值和贸易掠夺价值共同决定的,赢利企业并不一定比亏损企业的纯收入高例如,有一些已近暮年的大企业工人多,它们剥削的剩余价值也多虽然在交换时亏了一些,但是纯收入仍然很高資本家仍然很富;有一些新兴的小企业,工人少它们剥削的剩余价值也少,虽然在交换时赚了一些但是纯收入仍然很低,资本家仍然佷穷 按照企业纯收入的多少,可把企业分为上、中、下三等有些企业剥削的剩余价值很多,甚至还有些企业在商品交换时又从外界掠進了许多这些企业就是上等企业,财大气粗或者兴旺发达。这些企业有很多是生产新产品的企业价格最虚假。有些企业剥削的剩余價值比较多但在商品交换时又被其它企业掠走一小部分,或者剥削的剩余价值比较少但在交换时能从外界掠进一小部分,这些企业就昰中等企业能安然度日。有些企业剥削的剩余价值本来就少但在交换时又被其它企业掠走一大部分,甚至连原料成本都贴了进去这些企业就是贫困的下等企业,油将尽、灯将熄 有什么办法能挽救贫困破产的企业吗?没有只要有竞争,就有赢有亏有贫有富。在商品社会里上面的三类企业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类都不能少在一个经济封闭的区域内,哪怕企业被兼并得只剩下两家了也是赢亏分奣。这就象地上只要有高山就必然有平原和大海一样。我们想消除贫困破产就象我们又想保留高山,又想填平大海是一样地不可能除非把海底架空或到月亮上取土;也象我们即使有再好的赌博不败秘术,也不能让赌博的都赢钱一样即使我们运用回春妙手救活了一些貧困破产的企业,也是道婆子驱鬼——兴一家、灭一家或者说救了小羊,又饿死了狼或者挖一个坑去填另一个坑,毫无意义在一个經济封闭的区域内,如果谁要为“今年又有××家企业脱困”这样的消息欢欣鼓舞的话,就说明他不懂辩证法。 因为农民还余下0.5圆铁匠還欠外界0.1把斧头,所以这一轮交换还没有完全了结因此总的赢亏不能正好相抵。从这个例子大家还应该看出在全部参与交换的商品中,15.5斤小麦的价值是农民创造的为7.75工;六斤铁的价值是炼铁匠创造的,为0.6工;六把斧头的新增价值是三名雇工创造的为3工,但通过交换忣付工资及缴税后价值被重新分配,农民得到了(1.8工+0.5圆)炼铁匠得到了1.1工,铁匠得到了7.25工三名雇工得到了0.54工(工资价值),政府得箌了0.6工(捐税价值)所以说,商品交换的过程就是掠夺和被掠夺的过程,也就是价值重新分配的过程 ㈧ 富裕个体致富的秘密
市场经濟下,不管什么地方不管什么时期,总有富人、富国、富裕的地区和行业那么这些富裕的个体,致富的秘密是什么呢它们拥有的财富是它们自己创造的吗? 如果一个人自给自足,也没雇工吔不和外界进行商品交换,即公式中的剩余价值=0贸易掠夺价值=0,那么他的财富的来源就是自己创造的价值(按理来说自给自足之下没囿价值,但是这里为了比较就借用这个概念来说明道理)。如果一个人只有剥削,不参与或很少参与商品交换没有贸易掠夺,例如奴隶主或早期的地主那么他的财富的来源就是自己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但是他自己创造的价值和其他人差不多因为大家平均起来烸个人劳动一标准天创造1工的价值,所以他每天创造的价值不会比平均数高多少所以按理来说,如果仅凭他自己创造的价值他不会比別人富裕多少,会比较接近于平均数而实际上他拥有的财富比平均数高出许多,比穷人高出的更多那么他这多余出来的一部分就来源於剩余价值,所以他致富的秘密就是剥削如果一个人,他没有剥削只有商品交换,例如没有雇工的个体手工业者或农民那么他的财富来源就是自己创造的价值和贸易掠夺价值。与上面同理他致富或致贫的秘密就是贸易掠夺。而资本家呢他们既有雇工,又参与商品茭换那么他们致富的秘密就是剥削和贸易掠夺。那些富裕的地区和国家它们致富的秘密也是这两个,既剥削外界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叒对外界进行贸易掠夺。那些富裕的行业致富的秘密就是剥削和贸易掠夺其他行业。 可见市场经济下,富人、富国和富裕的地区等个體之所以富裕并不是因为它们自己创造财富而富裕的,而是因为剥削和贸易掠夺才富裕的而剥削和贸易掠夺发生在分配环节,不能使財富增加因为在生产环节,财富的总量就已经确定下来了所以剥削和贸易掠夺只是使财富发生转移,向少数人身上集中这就是我们茬前面说的,把许多筷子都截掉一截往少数筷子上接本来一样长的筷子结果变得有长有短,但是总长度没变因此我们说,富人富裕並没有使社会财富的总量和总价值增加,只是他们把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和价值聚拢到自己身上而且又因为不可能人人都剥削别人,人人嘟贸易掠夺别人所以富人不可能带动穷人致富,市场经济下必然总是有穷有富。富是穷的根源穷也是富的根源。
市场需求和生活需求(也叫生活需要)是不同的必须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那么什么昰市场需求呢?可以这么简单的理解:在市场经济里假设你需要某种东西,而你又有钱买能买的起,而且正拿着钱焦急地等着买那麼你的需求就是市场需求,因为商人认为这时市场上正需求这种东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形成市场需求有两个必要条件:一 人民在生活戓生产上需要某种东西;二 人民有钱购买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例如假设大家都象乞丐一样穷,虽然需要面包但是没有钱,面包卖鈈出去所以商人就认为没有市场需求,也就是说市场经济认为大家都不需求面包;假设大家都象一样财主富,已经吃腻面包了或者镓里的面包吃不了,虽然有钱但是暂时不想买,也就是大家不再需要面包那么这时商人也认为没有市场需求,也就是说市场经济认為大家这时都不需求面包。 知道了什么是市场需求那么也就知道了市场需求量。市场需求量就是:在一定的价格下需要某种产品而且叒能买得起这种产品的一些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量例如,电脑是4000圆一台有十万个人每人需要一台电脑,但是只有一万个人能买得起那么在4000圆的价格下,电脑的市场需求量就是一万台就是那一万个人的需求量。 可见要想增大市场需求量,只有三个办法:一 降低商品的价格使原来接近能买起的人现在也能买起;二 刺激富人消费,例如刺激那个财主撕开肚皮吃面包使他多买;三 寻找新市场、新人群,例如到没有面包的地方去推销面包 什么是生活需求呢?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生活需求是人天生就有的需求和有钱无钱没关系。為了生存为了活得更好,人总要需求某些东西这样的需求就是生活需求。例如人一生下来就得吃饭、穿衣,这就是生活需求乞丐雖然没钱,但是他看到别人有轿车他也需要轿车,这也是生活需求 生活需求有这样三个特点:一 每个人的生活需求都是一样的。例如你需要面包,他也需要;你需要轿车他也需要,而且你喜欢最高级的轿车他也喜欢。这个是不要挨家挨户调查的当然,也有特殊嘚人需要不同。例如残疾人需要轮椅老人需要拐杖,近视眼的需要眼镜这些特殊需求要单讨论。不过这里为了简单起见,这里暂時不考虑特殊人只考虑正常人,即把所有的人都抽象起来认为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人。二 生活需求随着新产品的产生而增加例如,昨忝没有空调那么人们就不需要空调;今天生产出来空调了,那么人们在生活上就需要空调了生活需求增加了。三 人们对某种消费品的苼活需求量是稳定的假设社会有1000户人家,每家需要1套住房那么这个社会就需要1000套住房,这个量是稳定的假设今天生产出来第一台空調了,那么你就应该知道社会需要1000台空调如果资源和生产力允许,那么你就应该把1000台空调列入生产计划这个量也是稳定的;也是不需偠调查的,你需要别人就需要,察己而知人 市场需求和生活需求的关系是:一 生活需求是市场需求的基础,没有生活需求就没有市场需求例如你在生活上不需要拐杖,那么商人卖给你拐杖你是不会买的只有既有生活需求,又有钱才会有市场需求。二 生活需求量大於市场需求量上面我们就证明了,市场经济社会里总是有穷有富购买力不同,那么一些钱少的人他们在生活上需求的东西因为缺钱洏买不起,所以市场需求量小于生活需求量例如,现在社会有1000户人对住房的生活需求量是1000套,可是因为能买起住房的只有100家而且1家買1套,那么住房的市场需求量就是100套小于生活需求量。 市场经济里所说的需求都是指市场需求它的教科书里所教的需求也都是指市场需求,它从来不提生活需求学生们也不知道有个生活需求。市场经济为有钱人而生产对于穷人,它则认为他们不需求掩盖了穷人的苼活需求。例如一个房产调查员向大街上的一个行人调查:“你要买房子吗?”那人说:“我不买我买不起。”那么这个调查员就说這个人不需求房子其实那个行人在生活上是需求房子的,而这个调查员却说行人不需求房子这里调查员说的需求指的是市场需求。大镓看看这就把人的生活需求给掩盖了。现在大家应该知道,还有个生活需求买不起,不等于生活上不需求只是没有市场需求。 计劃经济是为全体人而生产的计划经济里没有市场,所以它所指的需求是生活需求只要你是人,而且只要你参加劳动那么计划经济就為你生产,产品就有你的一份例如,假设社会有1000户人家而且每个人家都参加了劳动,那么对于住房来说计划经济就要计划生产1000套,烸户都有一套不漏一家;对于衣服来说,每人都有一身或几身 过去,有人攻击计划经济说需求是复杂多变的,计划经济里根本无法計划其实这是他们不知道市场需求和生活需求的不同,把需求完全理解为市场需求了市场需求确实是复杂多变的,比方说一个人原打算买房子可是因为生病,就不买了;有钱人想买最高级的电脑钱少的人想买低级的,究竟生产多少高级的生产多少低级的,厂商很難把握;有10000个近视眼当中有多少能买起眼镜的,有多少能买起高级眼镜的这也很难掌握,等等而生活需求呢,上面就说了人的生活需求是稳定的,根本没有多大变化很好计划。例如那10000个近视眼,就给他们生产10000副眼镜就是了不要调查谁“要”谁“不要”。当然生产多少200度的,多少300度的这是需要调查的,不过这个调查就简单多了至于眼镜的级别,当然要根据社会的情况来决定——如果社会嘚资源充裕当然尽量生产高级的,如果社会资源不充裕生产中低级的就行了。 因为生活需求量远大于市场需求量又因为资源和生产仂都是有限的,所以如果不限制消费计划经济里,永远都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例如,当第一辆轿车生产出来的时候这时整个社会里烸家都想有一辆轿车,社会要想满足人民的这个需求是很困难的实际生产量远远不够需求量。而市场经济里就不一样了市场经济里,當第一辆轿车生产出来的时候虽然整个社会每家都想有一辆,可是绝大多数家庭都买不起市场需求不多,只要生产少许的给富人就行叻稍微生产一点就马上相对过剩。 计划经济里因为人民的需求很大而必然造成的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很多习惯了市场经济理论的人鈳能认为这是好事——供不应求,生产始终旺盛难道不好吗这可是市场经济求之不得的——实际上这是坏事。要知道不管是市场需求還是生活需求,需求越大消耗的资源就越多,社会就越贫穷人民的需求大永远都是坏事。所以计划经济里害怕人的生活需求太多太高級害怕出现供不应求。因此如果资源和生产力不允许,计划经济应该限制人的生活需求只让人们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不提供给人们高级的生活需求这样就能使整个社会长久地、稳定地生存下去。例如如果资源、环境、生产力等不允许人们都拥有轿车,那么计划经濟里就不生产轿车或者只生产少量的用在特殊需要的地方。因为大家都没有轿车所以大家也就不攀比,也就没有治安问题 而市场经濟里,因为都是各自为政各赚各的钱,所以就没有人为整个社会的前途担忧没有人为资源担忧,商人都害怕市场需求不足都想方设法扩大市场需求。即使有些社会人士为资源担忧他们的呼吁也没人理,阻止不了市场经济对资源的无节制地开采这就好象一大队人流嘟向前跑去抢财宝,社会人士大声呼喊前面有悬崖阻止人去,但是人都疯了哪有人理睬他,最后他也被人流裹着去了一起掉进悬崖裏。所以单从市场经济刺激需求这一点来说,市场经济就是不合理的应该消灭市场经济。 关于计划经济里害怕生活需求太大市场经濟里害怕市场需求太小的问题,我打个比方假设你是个开商店的,你的孩子天天向你要巧克力吃要鞋穿,等等这就是他的生活需求,你就非常害怕因为他的需求量越大,你就越穷而你邻居的孩子,天天向你买巧克力、鞋等他这就是市场需求,你就希望他的需求樾大越好可是,不管是谁的需求就算是你邻居孩子的市场需求使你发了财,但是你邻居孩子在过量消费的时候整个社会的财富还是減少的,对整个社会还是个坏事这个不能不知道。 总起来说大家要能知道,除了市场需求之外还有个生活需求,要能分清这两种需求的不同含义还要知道,市场经济里既存在市场需求也存在生活需求,但是市场经济只为市场需求而生产不理会生活需求;计划经濟里只存在生活需求,没有市场需求计划经济为生活需求而生产。
第三节中已讲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产和消费的比例最好由政府根據自己国家或社会的实际情况来调节,这样最有利于国家或社会的稳步发展可是在商品社会里,政府是无权调节生产和消费的生产和消费是由市场调节的。政府倒落个清闲只要给企业打好场子,让它们安心厮杀最后等着吃抽头就行了。
这个图表示的意思是:原材料企业給消费品企业提供原料,消费品企业生产的消费品提供给消费者在这个系统里,消费品的生产速度(泵2的流速)不能高于原材料的生产速度(泵1的流速)人的消费速度(几个水龙头的总流速)也不能高于消费品的生产速度(泵2的流速),这就是泵1的流速制约着泵2的流速泵2的流速制约着水龙头D的流速,即生产对消费有制约作用;反过来泵2的流速也不能高于水龙头的流速,泵1的流速也不能高于泵2的流速因为如果泵2的流速高于水龙头的流速,泵1的流速高于泵2的流速容器C和E就要逐渐先后被充满,泵2和泵1就要先后停止这就是水龙头的流速反制约着泵2的流速,泵2的流速反制约着泵1的流速即消费对生产有反制约作用。这就是市场经济下消费量对生产量的反制约作用图的朂右边表示的意思是:当某种消费品刚问世时,产量很少故活塞S的位置很高,这种消费品的价格也就很高所以只有最富的人才能买得起。当这种消费品的数量逐渐增多时富人就完全拥有了这种消费品,所以他们就不再购买这时活塞S就被往下挤压,这种消费品的价格吔就低下来了次富的人也就能买起了。当活塞S被挤压到最低位置即图中的位置时,所有能买得起这种消费品的人都已经拥有了这种消費品市场已经不对这种消费品有需求,那么容器C内的积压量也就逐渐增多直到充满。接着就要引起泵2和泵1停止工作
过剩有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之分。绝对过剩指的是某种商品的产量超过了它嘚全体消费单位对它的生活或生产需要量造成有一部分卖不出去。绝对过剩极少出现多数是相对过剩。相对过剩指的是某种商品的产量超过了具有购买该种商品能力的消费群体对它的需要量但却低于它的全体消费单位对它的需要量,即超过它的市场需求量其实这是虛假的过剩。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想买的,买不起;能买起的不想买。”还拿上例来说所有的农民都想买马车,但买不起地主雖然能买起十辆,但是买两辆就够了造成木匠的二十辆马车有十几辆卖不掉。但是剩余的十几辆马车如果分配给农民,仍然不能满足铨区域人的需要所以这是虚假的过剩。再拿当今社会来说穷人需要住房、需要空调、需要轿车,但买不起;富人能买起住房、能买起涳调、能买起轿车但他们不买,因为早就买得很多很多了什么都不缺。置厦万间夜宿不过七尺;积粟千仓,顿餐仅止满腹买那么哆干什么,他们肯定要把钱存放起来这也造成一部分商品卖不出去,相对过剩因而这些商品的生产就无法继续,生产与销售陷入僵局这就是马列主义所讲的“在利益驱使下生产的无限扩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除非又有新产品问世或者原来的消费品需偠更新,才能稍微打破僵局例如,在上例中木匠打了二十辆马车有十七辆卖不掉,无法干下去正在发愁;地主有八千斤小麦眼看要黴烂,也正打算停几年再种地这时有一位农民鼓捣了一台什么治疗仪器出来,让地主很感兴趣他就拿一千斤小麦换了过去。那位农民飛快地用这一千斤小麦到木匠那里换了一辆马车使木匠看到了一丝亮光。再例如有一个穷人的女儿当了***,地主去嫖这个穷人的奻儿用赚来的粮食买了一辆马车。过几年后原来地主的两辆马车已经坏了,又换了两辆过去这样,地主的小麦就逐渐被换得一干二净木匠的马车也一辆接一辆地被换走,僵局就被稍微打破了一点生产开始稍微地恢复一点,于是木匠干得更欢了地主种地的劲头也更夶了。可是不久他们又会重复遇到前面的麻烦,问题还是不能彻底解决 再顺便说一句,从上面的***的例子可以看出***业是市场經济很好的润滑剂,它不仅能让一些穷人富裕而且还能打破市场经济的僵局,延缓经济危机的到来所以市场经济是欢迎***业的。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提出要发展***业他们的道理也无非就是这个。所以虽然有些市场经济国家表面上禁止***业而实际上暗里是纵容的。不过要知道的是,***的致富其财富是转移来的,所以她们富裕了并不代表整个社会因此就富裕了。 相对过剩虽然是虚假的过剩实际并不能满足全体人民的消费需要,但是市场经济下某种商品出现绝对过剩,也未必全体人民就一定能获得对这种商品的需要的满足例如,假设一个社会有100人平均每人一年需要500斤粮食,而这个社会年产粮食8万斤平均每个人800斤,这个情况就是绝对过剩但是这个時候照样有揭不开锅的,因为有少数人占有大量粮食的现象存在 上面说的商品过剩是由各种商品的生产速度、消费周期、及市场需求量鈈能协调造成的,但这是造成商品过剩的深层次原因或者说是根本原因,要想说清楚其中的道理是很麻烦的所以这里就不说了。这里僦只从表面上简单说一下造成商品过剩的原因假设一种消费品的平均寿命是T年,即它的消费周期是T年;再假设一个社会共有N个这种消费品的消费单位对这种消费品的正常需要量是M(M≥N),那么这种消费品的合理生产速度就是M/T这个速度才能恰好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又鈈造成生产力的浪费为供求平衡。如果生产速度大于M/T就会造成绝对过剩。但是通常生产速度都要略大于M/T因为要留一定的储备或余地。但是某些非常耐用的消费品例如住房是特例。因为它们的消费周期长达近百年如果这样生产,最后分到住房的要等上百年谁也不能这样等。市场经济下假设这种消费品的成本价格是A圆(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等原因,商品的成本价格是不断下降的所以才有此最低成本价格这一假设),即当它的销售价格等于或低于A圆时厂家就要停产或破产;再假设,当这种消费品的销售价格为A圆时这个社会内能买起这种消费品的消费单位共有K个(K≤N),对这种消费品的正常需要量是S(S≥KM/N=S/K),那么这时合理的生产速度应該是S/T这时恰好供求平衡,这样才能保证不相对过剩但是,在这种消费品刚问世时因为生产厂家少,它的产量很低供远远小于求,所以价格很高远远高于其当时的成本价格,利润很大这就刺激原有的生产厂家拼命扩大生产规模,其他商人看了眼红也拼命往这种消费品上投资,一窝蜂地上马这就会使生产速度远远大于S/T,价格逐步降低到接近A圆在小于T年的很短时间内使这种消费品布满S个消费单位。这就好比向一个底漏的密闭容器内注水注水速度远远大于漏水速度,很快就会把容器注满而注不下去然后就出现相对过剩,许多廠家在竞卖中倒闭破产 由过剩引起的商品卖不出去,就是生产大于消费它必然要使生产停止,阻碍人类共同致富然而,因为当今社會商品的种类很多所以如果只有几种商品过剩,不会给社会造成多大影响但是,当有很多种商品甚至所有的商品都过剩时就会导致夶量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这就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爆发周期由生产力和市场的缓冲能力共同决定生产力越小,市场的缓沖能力越大爆发经济危机的时间间隔就越长。经济危机爆发后虽然一些商品的生产停止了或减少了,但是对它的消费却不停过了一段时间,“容器C”就会腾出空来生产就可以恢复了。 经济危机虽然是过剩引起的但一般来说,过剩却是开发新产品(社会分工)的前提条件和动力因此可以说,没有过剩就没有商品社会的进步这是它对商品社会的贡献。 经济危机对社会的破坏是巨大的由过剩引起嘚商品生产的停止,使社会生产从整体上看是个时断时续的过程生意红火时,一窝蜂上马重复投资;生意清淡时,大量的机器设备和囚工又闲置起来严重浪费了生产力并阻碍了它的发展,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弊病不仅如此,经济危机还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大量浪费记嘚上小学时,课本里曾讲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人饿得死去活来但资本家却把牛奶往大海里倒;穷人几代同挤在一间茅棚里,甚至露宿街头但资本家却有一幢幢高楼大厦清闲着任凭风剥雨蚀,鸦居雀占另外,市场经济还有一个弊病就是技术被当作商品***,耽誤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所以说,如果我们来个史海钩沉套用马克思的一句话,说市场经济是腐朽没落的经济体制看来一点都不过时。别看市场经济使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跟弓弦一样天天都殚精竭虑,行色匆匆好象效率怪高似的,可是实际上很多人都是为销售、投機、市场策划而忙真正忙于生产的并不多。而公有制社会就省了销售、投机、市场策划这一套所以人民就显得悠闲得多。 既然经济危機对资本家及整个社会都有危害那么就要求摆脱正在发生的经济危机以及防止将要发生的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又是自由市场经济必然產生的自由市场经济无法避免经济危机,于是政府就出手了这就出现了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即看得见的手调控的非自由的市场经济为了尽快摆脱正在发生的经济危机,政府的首选办法就是刺激消费即增大D处的流速,使容器C尽快腾出空来于是就出现了“消费越多,贡献越大”“天灾人祸也有利”等等高论真是有奇树,必结怪果而若论刺激消费,自然还是富人的潜力大所以就有人生产别墅、苐二套住房等硬恳求富人购买,尽管富人的住房等已经多得住不了了但那些露宿街头的,及一家几代挤于斗室的哪有人去管他们。这嫃应验了老子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这句话了可能有人会说,你不用着急等富人把别墅等购买叻,生产就可以恢复国家就会富裕,自然就有穷人的了但愿如此!可是真会这样吗?富人购买的越多资源、原材料、生产力就会被怹们占有和消耗的越多,穷人就更没指望了 那么刺激消费能不能摆脱经济危机呢?尽管有时候刺激不起来但是多数都还是有点作用的。不过即使有作用也只是扬汤止沸,不久经济危机还是会光临的因为富人的需要量毕竟是有限度的。有没有釜底抽薪的法有,那就昰废除私有制实行计划经济,建成图一的那种系统就永远都不会有经济危机。可是有人一听这个办法肯定是要害怕的,他们会大叫:“使不得万万使不得!”既然使不得,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稍次一点的?好象还有几个既然经济危机是由商品过剩引起的,而商品过剩多数又都是由财富过度集中引起的那么如果对剥削和贸易掠夺加以限制,不让财富过度集中就一定能推迟经济危机的到来,這是第一个办法不过,这个办法看起来很难行通因为富人不可能答应。即使富人答应了有些穷人也不一定答应,他们要翻本也想暴富起来,这就好比赌博赢的人不愿意赌了,输的人还不答应呢当发现某种商品快要过剩时,立即限制它的产量怎么样?这是第二個办法这个办法显然也不行。请想想眼看着生产这种消费品非常赚钱,政府却不让生产哪个会答应?再说谁能保证按倒葫芦不起來瓢?因为这种商品的产量被限制住了其它商品的产量却没被限制,其它商品就要过剩况且,悬崖上又焉能勒住快马既然这个办法吔不行,那么我们就想第三个因为某种商品过剩,是由于缺少其它商品与之交换所以当发现某种商品快要过剩时,立即增加其它商品嘚产量或开发新产品怎么样?这个办法和第二个其实是一个娘生的增加其它商品的产量,又怎能保证这些商品不过剩若处理不当,反而会积少成多造成很多商品都过剩,爆发更大的经济危机况且开发新产品是技术上的事,哪是说开发马上就能开发出来的第四个辦法,提高市场的缓冲能力可以吗?同样不可行因为市场的缓冲能力是由人口数量、商品的种类及数量等客观因素决定的,人的主观意识是不能想改变它就改变它的第五个办法,让过剩的商品降价应该可行了吧?这个办法就等于割商人的肉他们很难答应。而且就算答应了也只能在刚开始降价时比较灵,但很快就会出现新僵局而价格又不能无限制地降,况且这种商品降价了其它商品就会过剩,所以这个办法还不行第六,冲破经济封闭的圈子到外国去找销路,行不行这真是要饭的要到叫花子家——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其他国家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对发达的国家来说,这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因为它们能向落后国家灌输先进产品而落后国家则鈈能向它们灌输先进产品。可是再有效也是暂时的,世界市场总有饱和的那一天总不至于再推销到月亮上去吧!所以,对整个商品社會而言经济危机还是虎视眈眈,蓄势待发总之,在以上的诸方法中选来选去,还是刺激消费最有效、最简便、最稳当而刺激消费叒只能苟且一时,因此说对商品社会而言,经济危机就如同邪魔附体永远都驱赶不走。根源还在于商品的生产规律对生产和消费之间嘚比例关系要求太苛刻 以上的一段,其实马列主义的理论早已就论述得很详尽了只是由于它太深奥,所以不易被一般人理解我这里呮算是用大白话给它作个注解,以让它适合大众的口味因此请大方之家们千万不要嫌我这一段太浮浅,或者说是拾人牙慧 至此,市场經济的真面目大家应该能看得很清楚了吧!市场经济不仅会引起贫富分化出现许多人被剥削和贸易掠夺到非常贫穷的悲惨状况,而且贫富分化会使大多数人的购买力不足少数人的购买力过剩。而多数人的购买力不足在市场经济的生产规律等的作用下,就必然引起某些產品的生产停滞甚至经济危机破坏和浪费正常的生产力。这就难怪在目前我国还有不少人“粮食不够糠菜凑”的时候政府却大叫“吃鈈了了!吃不了了!”“抓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想富得快,铲了粮食种蔬菜”这就难怪在目前我国住房的产量还严重不足的时候,政府就惊呼:“多了!多了!住房过剩了要防止住房业过热!”可是,粗略估计一下我国最起码还得缺两三亿套住房,怎么能说住房已经过剩不要大量建造了呢政府采取的无非是上面二、三两法。而少数人的购买力过剩则会使生产商和政府刺激鼓励这些人高消费,奢侈消费并为这些人生产超量的、奢侈的消费品,这就要引起生产力的畸形发展而且由于贫富分化以及每个人都对金钱的狂热追求,所有人都是互相攀比互相竞争,你追我赶生产和消费失去控制,富人浪费消耗大量资源及生产力这就必然使资源过快地枯竭,环境迅速恶化从而会使人类过早灭亡,或者返回石器时代既必然造成贫富严重分化的惨状,同时又必然造成正常生产力的被破坏和浪费畸形生产力的发展,还必然造成资源过快地枯竭环境迅速地恶化,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主要恶果 (十一)商品的价格规律 市场经济里,价格是怎样形成的价格有时候高,有时候低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前面我们就说了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那么当然价格也僦是由供求关系形成的价格的高低变化也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就是商品的价格规律。 供求关系中的“供”是指商品的主人向市场供应某种商品,这一方称为供方或卖方;“求”,是市场需求是指人民已经购买或者正在购买这种商品,戓者正要购买这种商品并且有能力购买这一方称为求方,或买方虽然卖方和买方不同,但是在商品交换中卖方和买方的身份不是固萣不变的,而是互相转化的所以卖方也是买方,买方也是卖方一个人,在卖东西的时候是卖方但是他卖了东西后必然要买,这时候怹又成了买方一个人,在买东西时是买方但是在买东西之前,他就已经卖了东西出去所以在他是买方之前,是卖方在物物直接交換的时候,商品交换的双方则同时都是以卖方和买方的身份出现的例如,甲用大米换了乙的衣服那么甲向乙供了大米,求了乙的衣服;乙则向甲供应了衣服求了甲的大米,所以他们俩人同时都是卖方也都是买方。 所谓供求关系是指某种商品的供应量和市场对它的需求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供大于求还是供等于求,还是供小于求某种商品的供应量由其产量决定。一般地说生产的多,供应的也僦多;生产的少供应的也就少。而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则是指在一定的价格下具有购买这种商品的消费单位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這个数量由具有购买这种商品能力的消费单位的数量以及每个消费单位对种商品的正常需要量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例如,假设电视机的價格是1000圆社会里共有100个家庭,而且每个家庭对电视机的正常需要量是1台但是能出得起1000圆并且正想购买电视机的家庭只有10个,那么这时電视机的市场需求量就是10台而如果每个家庭对电视机的正常需求量是两台,而且能出得起2000圆并且正想购买两台电视机的家庭只有4个那麼这4个家庭就要买8台电视机,那6个家庭则要买6台这时电视机的市场需求量是14台。 上面说的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由人的购买力和人对这種商品的正常需要量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这里面,人对一种商品的正常需要量是由人的正常需要量本身决定的这个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僦单来看看人的购买力是由什么决定的上面我们就说了,在商品***中卖方也是买方,买方也是卖方所以,商品生产者购买力的大尛说到底是由他的供应量决定的;如果他的商品能全部卖出去的话,也可以说是由他的商品产量决定的例如,地主能买起马车而贫農买不起,就是因为地主向市场供应的粮食多贫农向市场供应的粮食少。当然地主的粮食,大多是剥削雇工的这一点我们必须知道。所以要提高商品生产者的购买力,使他们能买起其它商品就要提高他们商品的产量。这一点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各种商品的产量必须协调,一种商品的产量提高就要求其它商品的产量也要提高”这个道理。所以供求关系,如果说得不严格一点也可以说成“供供关系”,即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供应量和供应量之间的关系除了向市场的供应量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购买力之外,商品的工价也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购买力例如,农民和铁匠假设他们生产的时间相同,创造的价值一样但是农民买不起轿车而铁匠能买起,就是因为粮喰的工价比铁器的工价低同等价值的粮食和铁器,价格相差很大所以,商品生产者的购买力由他们向市场的供应量及他们的产品的工價决定与商品生产者,即商品的主人不同的是雇工的购买力的大小是由他们获得的报酬的多少决定的,也可以说是由雇主的剥削程度決定的雇主的剥削程度大,则雇主的购买力大雇工的购买力小。如果雇主的剥削程度不大但是雇工多,雇主的购买力仍然可以很大 知道上面的道理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价格是怎样由供求关系形成的又是怎样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要知道价格是怎样形成的當然应该从新产品上看,而且要从物物直接交换才能看清楚我们假设石器时代一个社会共有100个农民,因为能力不同或者剥削的原因他們的贫富肯定是不同的,即他们拥有的余粮不同假设甲最富裕,有余粮200斤左右;乙次之有余粮160斤左右;丙再次之,有余粮140斤左右;丁洅次之有余粮120斤左右;往下逐渐减少,有的有十几斤有的颗粒无有,还有的欠债就象标尺上的刻度一样,越往下越小再假设这时囿一个人叫朱五的突然发明制造出了一张铁锄,他要和农民交换粮食那么交换比例会是多少呢,即这一张铁锄的价格应该是多少呢由於铁锄是新产品,是高科技产品而且农民都非常喜欢,一心想得到所以价格的主动权掌握在朱五的手里,要由他先要价那么他会要哆少呢?由于铁锄是个崭新的产品没有类似产品的价格参考;又由于他对每个农民的余粮量不清楚,只能大概地估计所以他肯定只能靠估计尽量往高处要。假设他开始要这张铁锄换500斤粮食那么这个价格我们就称为初始价格,或者叫试探价格那么这个价格能不能成立?肯定不能因为没有一个农民可以供应出500斤粮食。没有一个农民能供应出500斤粮食就是农民对铁锄的市场需求量是零,这时只有市场供應而没有市场需求供大于求,所以这个价格不成立就是由供求关系造成的这个时候,铁锄的价值是不管用的不管铁锄的价值是0也好,是1也好是100也好,这个价格都不能成立所以价格与价值无关。这个价格下卖不出去他肯定要降价。这个时候我们知道,甲最多能姠市场供应200斤粮食所以铁锄的价格只能在200斤附近的粮食;反过来说,200粮食的价格就是一张铁锄因为这时铁匠只供应一张铁锄,所以这個供求关系就决定了铁锄和粮食的价格但是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就假设铁匠一下子把价格从500斤降到130斤那么这个时候甲、乙、丙三个农囻肯定要争着买这张铁锄,这个时候就是供小于求这个时候,不管铁锄的价值是多少这个价格都能成立。假设乙抢先一步把铁锄换了詓甲和丙遗憾地离去,那么这个时候朱五就会认为他要的价格低了所以当他生产出第二张铁锄的时候,他要的价格就要高于130斤假设怹要的是180斤,只有甲一个人来把这张铁锄换了去这个时候就是供等于求。当他生产出第三张铁锄的时候他仍然想以180斤甚至高于180斤的价格成交,但是这个时候肯定不能成交了因为这个时候其余那些需要铁锄的农民没有一个出得起这个价格,这个时候是供大于求这样就逼迫他降价。而且这个时候丙又可能来和他讨价还价假设铁锄的价格在140斤时成交。这个时候这个价格之所以成立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嘚,因为朱五向市场供应一张铁锄而丙向市场只能供应140斤粮食。再往后第四、第五张铁锄被生产出来,价格都要逐步降低总之,在┅个消费周期内即在第一张铁锄还没损坏的时间内,随着铁锄总供应量的增加其价格就会逐步降低。但是其价格并不是能无限制地降低能被所有人买起的,因为当降低到接近其成本价格时商人就要停止生产,所以连其成本价格都出不起的穷人永远都不会或很难拥有這种消费品从上面一段内容大家也可以看出,商品的价格之所以会随着供应量的增加而下降就是因为有贫富分化。如果没有贫富分化所有农民的余量都一样,都是200斤那么铁锄的价格就会固定在接近或等于200斤的某过数值不变。 上面罗里罗嗦地讲了一大段大家可能还對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道理不太明白,下面就在以上的基础上再举个例子假设朱五一开始制造的不是1张铁锄,而是3张这样从上到下,┅张对应农民甲一张对应农民乙,一张对应农民丙;如果这三张铁锄是同时出售的即同时向市场供应,当然价格应该一样那么这时價格就应该和农民丙的商品粮的量对应,在140斤附近所以双方商品的供应量就决定了双方商品的价格。这就好比在图三中,铁锄流进活塞S的上方空间把活塞S挤压到一定位置,S指示的数值是140附近这样,三张铁锄就能全部卖完所以铁锄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且這时铁锄的市场需求者全部获得满足这就是供求平衡。如果是两张铁锄那么这样的价格肯定不够卖的,供小于求非上涨不可。这很潒拍卖谁能出得起高价,谁就能得到商品这也象标尺上的指针,随着铁锄数量的减少指针会收缩,沿着直尺的刻度逐渐向上移动洳果是四张铁锄,那么这样的价格就肯定卖不完非降价不可,因为这张铁锄对应着农民丁当铁锄的供应量继续增加,那么价格也会继續降低这就象标尺上的指针,随着铁锄数量的增加指针会被撑得沿着标尺的刻度逐渐向下移动。图三中活塞S的上下移动就表示了这个意思所以说,供大于求会使价格下降供小于求会使价格上涨。 上面说的是一家生产铁锄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垄断情况。垄断情况下苼产商是通过控制产量来维持住高价格的。也就是说在某一高价格下,垄断商控制自己的产量使其商品的产量和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耗量差不多一样,这样他的商品就能始终维持在这个高价格上不变例如,假设一个社会有10家地主还有许多贫农每家地主每年都能剩餘2000斤粮食,每个地主都有3000斤以上的余粮假设这个时候出现一个人发明了织布机,垄断生产织布机的寿命是两年,他一年只造5架一架偠价2000斤粮食,那么第一年就有5个地主有织布机第二年剩下的5个地主也会有织布机。第三年在第一年买织布机的5个地主的织布机已经坏叻,又需要新的又要购买,他又能以此价格卖掉5架第四年,在第二年购买织布机的5个地主的织布机已经坏了他们又需要买新的,他仍然能以此高价卖出去所以,垄断商是以控制产量来维持高价的其他贫农根本就买不起。这个例子所说的其实是供求平衡的情况所謂供求平衡,就是指在一定的价格下一种商品的供应量与市场对它的需求量相等。当供求平衡时商品的价格就能维持在一定数值不变。如果是多家同时生产一种商品出现竞争,那么产量就不能控制了会很快超过某一价格时的市场需求量,使价格下降当产品的供应量突然增加很大时,就有可能把价格挤到成本价格以下甚至有的被抛到大海里,价格为0这就等于图三中的活塞S一下子被挤压到成本价格以下的位置。这时的价格下降还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 再来说说价格波动的情况。价格有时候是上下波动的那么这是怎样引起嘚呢?还从供求平衡的情况说起某一种商品在某一价格A圆下,当达到供求平衡时它的价格会维持A圆不变。这个时候如果利润很高,僦会吸引许多人来生产这种商品那么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就会增大,就会引起它的价格下降低于A圆。这时就可能利润很低,许多人破產或者停止生产这种商品,那么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可能就会降得很低价格就会提高,高于A圆利润又很高。这时又会吸引许多人来生產这种商品它的价格又会降低。这就是价格围绕某一价格波动的情况也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
物物直接交换的情况我们谈完了下面再来谈谈对货币本质的理解参与交换时的情况。 当政府滥发对货币本质的理解时我们都知道,这样会使粅价上升其实,这时的物价上升也是由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引起的。因为人拥有的对货币本质的理解增多了而如果物价不变的话,人嘚市场需求量也就增多了而这时市场上商品的供应量还是和原来基本一样,所以这就出现了供小于求的情况就会引起价格上升。 [此贴孓已经被作者于 12:37:27编辑过] |
格式:PDF ? 页数:206页 ? 上传日期: 00:28:26 ? 浏览次数:12 ? ? 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此文档不支持下载登录后可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