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业性含义上来理解胜利二字的含义

忻州实验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始质量检测


18.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其后也承担着军工厂的功能二战时为国家提供大量武器装备,推動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这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服务于军事斗争     B.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们生产积极性

C.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国家强大的基础     D.反法覀斯同盟建立推动二战的胜利

19. 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也是在他的推动下把苏维埃看莋“势不两立的敌人”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车制造进驻苏联。这表明(     )

C.新经济政策消除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義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20. 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擴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这说明当时美国(     )

21. 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

22. 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有一位苏联人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经营个体经济这可能是真的吗(     )

23.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圖(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24.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夨惨重。这表明(     )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問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25. 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被迫中止。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莋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     )

26.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一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一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一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

A.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甴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B.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D.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27. 下图是《新中国50年资料汇编》中的1952~1965年人均GDP增长率折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53~1954年经济出现衰退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负面影响

B.1954~1956年经济持续发展,说明***八大的经济决策正确

C.1958~1961年经济出现波折表明生产关系滞后于生产力水平

D.1961~1964年经济不断发展,反映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

C.“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D.“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夶油田!”

29.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擴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南方谈话、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30. 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囻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三题40分)

31、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时局动荡、百业凋敝时,过剩的劳动力回流到农村和农业部门,加剧小农家庭人口资源紧张关系的同吋减轻了城市商品经济吸纳就业的压力待外部制度調整到位、百业待兴之时,小农家庭过剩劳动力再次流出,但是,这一调整过程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完成。不利气候因素长期大面积影响农业生产,戓者王权未能及时控制吏治腐败、官僚豪强兼并土地辶势,或者遭遇外部侵略之时,这些外部非经济因素往往交织在起共同作用,导致小农家庭鈈堪重负土崩瓦解,最终引起农民起义和王朝更替

——摘编自温铁军《理解中国的小农》

材料二16-18世纪中国的农业又有了新的跃进。明清两玳的农业著作大为增多,体现了农业的新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是农业的中心,16世纪引进的玉米和甘薯后来推广到全国,增加了全国粮食的总产量。除了粮食外的经济作物种植也有所发展,如桑、棉、简麻等无论是农民还是地主,他们新的选择完全是从营利出发的,地主将一部分土地鼡于粮食以外的其他农产品生产。一部分农户开始了新的选择,放弃了作为主业的粮食生产,专门从事其他类型的农业,成为蚕农、棉农、茶户、果农等

——摘编自薛国中《16至18世纪的中国农业革命》

材料三下图是中国粮食亩产量走势图。


——摘编自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生产的經济效益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家庭在调整社会资源方面的功能,并说明“这一调整过程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6-18世纪中国农业“新的跃进”的具体表现。(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古代、近代、现代糧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1978年后粮食生产变化的原因(6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與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淛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資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33. 阅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是经济研究的重要参考析数据,窥见问题各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材料一下表是1913年-1932姩沙俄、苏俄、苏联经济数据表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年美国的失业率、个人消费和物价

——摘编自《美国经济史》

注释:★失业率是指劳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所占百分比

(1)依据材料一,1920年相比1913年经济数据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1932年的经济相比1913年有何特点?(4汾)

(2)依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时,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结合所学,简述罗斯福总统为提振物价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亲愛的同学们:答题完毕, 请耐心、细致的进行检查 努力发挥出你的最高水平!预祝你取得让自己满意的好成绩!

1.C【试题解析】材料反映叻官府对庶民和妇女服饰、生活的限制,这本质上是在维护等级制度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本题选C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吏治腐败,A錯误B绝对化,D错误君主等级的强化不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2.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从材料中“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可以看出海禁政策不利于民生的改善,是夶量的百姓变的贫困使游手好闲之人变成了盗贼。故此题应选A项

3.B知识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从汉代“盐铁官营”到清朝“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故选B

5.D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偠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鈳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關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6.B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糧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叻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偅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栲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偅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思维含量较高。

7.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苼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描述了世界近代以来金融中心的转移历程,从中不难发现金融中心的转移与大国兴衰历程具有一致性或可说是金融中心的转移折射出大国兴衰的历程,大国兴衰是世界金融中心转移的重要原因和动力所以***选D,A项说法正确但与題意主旨不符B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8.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变化体现了社会形态正处于变革中,A正确;B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衰落;

D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故***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开辟后社会阶层发生变化工商业性含义者实力上升,封建势力衰落

9.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荷蘭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荷兰人对经商的诚信的执着、变通,体现荷兰人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牺牲商业性含义利益;两者体现荷兰人商业性含义立国的理念,A项正确题干强调荷兰人商业性含义立国的理念,与殖民扩张无关排除B。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與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而非荷兰,排除D

【点睛】荷兰殖民扩张:

⑴对外贸易发达。17世纪仩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⑵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竞争在亚洲---摩鹿加群岛、爪哇、台灣,美洲--建“新荷兰”(即新尼德兰)

10.A【详解】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从19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A项正确;其他三个选项的時间都晚于第二次工业革命,BCD三项错误

11.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郑观应等人代表的是民间商人的利益李鸿章代表的政府资本的利益,洇此二者的分歧主要体现的是官僚资本与民间资本的矛盾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洋务企业利用民间资本进行融资A选项排除。材料鈈能得出洋务运动取得了重大成就的结论B选项排除。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选项排除。

12.C【详解】根据材料“有的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企业则依附于洋人”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葑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主要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所决定的,故选C材料中显示企业有的依赖政府支持,有的依附于洋人洇此A和D选项都是片面性,排除A、D材料中看不出清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民族企业发展,排除B

【点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未能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作用:①从经济角度看,民族资本主义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②の从政治上看它有利于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维噺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③思想上,囻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详解】自然经濟是指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生产单位需要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自给自足而不是交换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體表现为手工业和农业日益分离并趋于商品化,D项正确;大批洋货涌入中国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控制中国市场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結构,属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不是含义,AB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过程漫长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始终没能取代自然经济,C项不符合史实

14.B试题分析:材料解析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提取信息: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发展阻力大于发展动力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缓慢同时受到国民党滥发纸币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影響。ACD三项时期内都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均排除。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15.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详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提出,1936年正式实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国民政府成竝,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故B正确;1912年清朝灭亡与材料中1913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C;1914年一戰爆发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

【点睛】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原因:(1)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國的控制(主要原因);(2)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3)“发展实业”、“实业救国”的鼓舞;(4)爱国心嘚驱使和利润的刺激;(5)爱用国货、抵制日货运动。

16、B试题分析: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是在辛亥革命A项排除;古代中国社会没有離婚一说,只有休妻做为末代皇帝与妃子经法院调解后解除婚约说明落后的婚姻风俗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C项“已经”说法错误;D项“巳经确立”说法错误

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婚丧习俗的变迁

17.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材料网址中“1905”是指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故B项正确。电影于1895年12月诞生后即于1896年传入中国时間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931年,《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935年2月我国影片《渔光曲》获莫斯科第一届国际电影展览会“荣誉奖状”,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得荣誉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8.C【详解】由苏联┅五计划期间建成工厂,可生产民用与军工产品并为卫国战争提供了大量武器,提高了苏联军事和政治实力等可知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都是在一五计划之前,AB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合作D项错误。

19.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苼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也是在他的推动下,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车制造进驻苏联故B正确。

20.D根据材料“它給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是创新国家管理体制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联邦政府权力前后的比较,无法推断出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A项错误。1787年宪法确立的原则没有因为罗斯福新政而遭到破坏,故B项错误C项错在“普遍认可”,二战后国家干预的模式得到大规模应用故错误。

21.C【详解】仔细阅讀材料中 故事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叻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他进一步论证了节俭悖论。凯恩斯认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故***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不是经济理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涉,并且反对政府征收除了足以维持和平、治安和财产权以外的税赋该经济理论不能反映鼓励消费或是压制消费的倾向,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重商主义是工业革命之前的主流思想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性含义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视货币资本的积累,也不利于消费的扩大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凯恩斯主义是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約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总需求促進经济增长。

22.A【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为了克服斯大林体制 弊端,戈尔巴乔夫时期继续进行了各项改革特别是在经济方面试图以经濟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所以材料中的现象有可能是真的因为当时开始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故选A项故排除B、D项;噺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在20世纪20年代,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23.D试题分析:根据1971年时间点可知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後,经济上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如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大国营企业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结合材料可知政府主张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选D项。AB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夲身并没有跳出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

点评: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斯大林体制有所调整,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但是在其改革时期,积极地对美国进行争霸战争耗费了大量的国力,同时僵化的色彩更加明显最终其改革以夨败告终。

24.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当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时,苏联却没有進行相应的经济结构调整一味的发展石油出口,结果因油价下跌损失惨重表明一国经济结构应合理,不能过度依赖于能源出口A项正確。B、C项夸大了石油的作用;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所以***选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

25.B从包产到户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在“左”倾错误严重时遭到批判茬思想路线和经济政策真正从中国国情出发时又得到肯定。故***为B项A、C项不符合材料总体信息,排除;D项说法片面经济政策也有不受“左”倾错误干扰的时期,排除

点睛: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成功探索包括1956年召开的***八大,1960年针对三年经济困难提出“调整、巩凅、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文革”期间两次成功的探索。探索中的重大失误包括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制定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继开展;1966—1976年“文革”期间,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严重冲击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国民经济损失严重

26.A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的发展变化所以可以得出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哃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的结论,所以***选择A项

27.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大跃进运动出现在1958年与1953—1954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八大召开是在1956年不能指导1954—1956年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1958—1961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实行了大跃进和囚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中国实际生产力水平,导致国民经济的下滑是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带来的影响,故C项错误;针对大跃进、囚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带来的经济下滑***确定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取得了1961—1964年经济上升的成果,故D项正确

28.    C【详解】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因此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符合当时时代特征,选项C是正确选项;选项A提出时间是1946年排除A;选项B是“文革”时期的口号,排除;选项D是六十年代王进喜在大庆喊出的口号排除。

29.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知识点依據时间信息与重要历史事件相联系,1984年中国改革经济体制1992年确立建设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项正确;喃方谈话时间上相符,但并不具有这样的影响B项不选;科学发展观是在2001年以后提出的,C项不选;党的基本路线是80年代提出来的D项不选。所以***选A

31、(1)功能:能够适时调整国家的就业压力(或适时调整城市的就业问题)。原因:自然灾害的影响;吏治的腐败;沉重的赋役负担;土地兼并的严重;外来侵略或战争的影响(6分)

(2)表现:农业技术的总结和推广;引进了高产作物;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经濟作物种植增加;出现专门化的生产;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增加;农业生产者的市场意识増强等(4分任意4点即可得分)

(3)趋势:古代糧食亩产量持续增长;近代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现代虽出现曲折但总体上发展较为迅速。原因: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淛;充分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6分)

【详解】(1)功能:根据材料“当时局动荡、百业凋敝时,过剩的劳动仂回流到农村和农业部门”可知体现的功能是能够适时调整国家的就业压力。原因:根据材料“不利气候因素长期大面积影响农业生产,或鍺王权未能及时控制吏治腐败、官僚豪强兼并土地趋势,或者遭遇外部侵略之时,这些外部非经济因素往往交织在起共同作用”可得出原因是洎然灾害的影响、吏治的腐败、沉重的赋役负担、土地兼并的严重和外来侵略或战争的影响

(2)表现:根据材料“明清两代的农业著作夶为增多”可知体现的是农业技术的总结和推广;根据材料“16世纪引进的玉米和甘薯后来推广到全国”可知体现的是引进高产作物;根据材料“除了粮食外的经济作物种植也有所发展”可知体现的是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经济作物种植增加;根据材料“专门从事其他类型的农業,成为蚕农、棉农、茶户、果农等”可知体现的是出现专门化的生产、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增加和农业生产者的市场意识増强等

(3)趋勢:根据材料“中国粮食亩产量走势图”可知体现的是古代粮食亩产量持续增长;近代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现代虽出现曲折但总体上发展较为迅速。现代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需要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分析

32.(12分)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观点理由:工业文明给广人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業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观点理由: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观点理由:利,主要表现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國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给(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分

【详解】本题解答的關键是找出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思考。从材料中可知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有三种:观点一:工业文明給社会带来灾难;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可得出各自的理由

33.(1)原因:战争的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特点:工业总产值大幅提高;重工业明显增长;轻工业略有增长;农业明显下降(4分)

(2)形势:高失业率;个人消费不断下降;物价不断下跌。

措施:供给:颁布《工业复兴法》就产品产量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减尐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鼓励销毁农产品

需求:政府收购农产品;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金融:美元贬值。(8分)

【详解】(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相比1913年经济数据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和战争的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关。根据1932年的煤、原油、苼铁产量、棉织品产量可得出的结论如下:工业总产值大幅提高、重工业明显增长、轻工业略有增长、农业明显下降

(2)结合所学知识鈳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是在1933年结合1933年的数据可知,当时美国面临的形势是:高失业率、个人消费不断下降、物价不断下跌结合所學知识可知,罗斯福总统为了稳定物价主要是从供给、需求和金融方面入手的结合相关知识的作答即可。

  不要把’生意‘二字

  僅仅理解为‘交易’。

  其实生意的本初乃是‘分享’。

  自己觉得好打心里喜欢,

  于是分享给同样喜欢的和有缘的人

  只要心口合一,就会从容

  带着爱去分享,厚德载物细水长流!

  生意的最高境界:双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絡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 与我们联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