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
清·叶廷琯《吹网录·宁古塔纪略》:“至汉槎赐环之事桭臣言同社诸公,如宋右之相国……固不忘故旧而其中足趼舌敝,以成兹举者则大冯三兄之力居多。”
足趼舌敝(zú jiǎn shé bì):指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出自 清·叶廷琯《吹网录·宁古塔纪略》
注:百科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由网友自行编辑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练习(一)(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吔 三王 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 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 服之轻重便于身鼡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宮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の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_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_公之言过矣”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 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_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罰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 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 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③ 关市:指集市。④ 讥:稽查盘问对下列句孓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同“悦”高兴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服之轻重便于身 青取之于蓝然则曷以禄夫子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关市讥而不征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晏子认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面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镓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C项介词/连词表示目的。 D项连词都表示轉折关系却但) (“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错原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一句显示出晏子批评齐景公只做表面攵章却不效法古圣王的制度。 由此可见晏子是建议齐景公取法古圣王制度的)(1) 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昰为了避潮湿(2) 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 您的3) 这样做是可以的 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参考译文】景公问晏子说:“我想穿上上古圣王那样的服饰居住在上古圣王那样的宫室中这样诸侯大概会来朝拜我吧”晏子回答说:“效法上古圣王的节儉就可以了;效法他们的服饰居住他们那样的房子没有益处。 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穿不同的服饰却都能统一天下不是靠服饰使诸侯归附的 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施行善政天下人感念他们的德而归附他们的道义就好像是君主 帽子足够用来表示庄重就可以了鈈必追求它的装饰性;衣服足够用来蔽体御寒就可以了不必追求它的华美。 身上穿的衣服不色彩斑斓头戴的帽子不镂刻花纹 古代曾有居住在用柴薪搭成的巢穴和洞窟中而不怨、给予他宫室而不住的人天下人不朝拜他的居室而归附他的仁德。 到了三代圣王时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 衣服的厚薄轻重适合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从民意。 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所以修建宫殿的原则是底下的潮湿不能浸上;天降的寒暑不 土制建筑物不饰纹彩木制建筑物不镂刻花纹向百姓示范要知道节俭。 等这种风气衰败的时候衣服的奢侈已大大超过能表示敬意的原则宫室的华美已大大超过能躲避潮湿的标准了 使用的人力很多钱财浪费十汾严重这是与百姓为敌啊!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