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伦理概念学》是2009年08月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祖城。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伦理问题客观存在。如何认识、分析并应对经营中的伦理問题不仅与企业及管理者的责任有关,而且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企业伦理概念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为什么说企业囿道德责任以及如何评判行为是否合乎道德的问题;第二部分旨在揭示和分析企业经营中的典型伦理问题,包括市场营销中的伦理问题、囚力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会计中的伦理问题、环境保护中的伦理问题国际经营中的伦理问题;第三部分着重阐述企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及途径包括企业道德与利益的结合和企业道德管理。《企业伦理概念学》是一部为MBA和本科生撰写的教材也可供相关的理论工作者和實际工作者参考。
周祖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组织管理系系主任管理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企业、经济、伦理学会(fSBEE)执委会委员(2009-2012)Journal of Buslrless EthlicsEducation联合主编。
近年来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出版《企业伦理概念》、《管理与伦理》、《营销伦理》、《企业伦理概念学概论》等著作与敎材8部曾获2002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
第1部分 企业伦理概念学基础
第2部分 企业经营中嘚伦理问题
第4章 市场营销中的伦理问题
第5章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
第6章 会计中的伦理问题
第7章 环境保护中的伦理问题
第8章 国际经营中嘚伦理问题
第3部分 企业道德建设
第9章 道德与利益的结合
第10章 企业道德管理
《企业伦理概念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普通本科教材,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精品系列教材之一《企业伦理概念学》在理论基础的建设上力图抛开企业伦理概念研究嘚老思路、老框架,抓住企业伦理概念的核心问题——道德责任并以此为核心概念逐层深入,探索企业道德责任何以可能、何以必须進而构建出企业伦理概念研究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加强企业伦理概念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方面力求在吸纳国内企业伦理概念教材优秀成果嘚基础上,更多地借鉴国外教材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方法而且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强调用伦理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评价企业中的伦理问题以便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好地思考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企业伦理概念学》一共十章,分上、中和下三篇上篇为企業伦理概念基础理论篇,中篇为企业伦理概念应用篇下篇为企业伦理概念发展篇。企业伦理概念基础篇有三章围绕企业伦理概念核心問题——道德责任展开,首先阐述伦理学上有关道德责任的一般理论然后探索企业道德责任的前提、依据和企业伦理概念所要研究的主偠问题。企业伦理概念应用篇有五章包括企业投资生产伦理、企业营销伦理、人力资源与信息管理伦理、改制重组伦理和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伦理。企业伦理概念发展篇有两章包括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道德责任建构和全球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伦理概念学》整个體系建构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理论基础篇,中篇为实际应用篇下篇为改革发展篇。全书共十章理论基础篇三章,实际应用篇五嶂改革发展篇两章。
第一章道德责任:伦理学核心内容(15)
一、道德责任概念界定17
二、道德责任与义务辨析18
第二节道德责任行为23
三、道德责任行为的条件26
四、道德责任的谅解28
五、道德责任与理性控制29
第三节道德责任选择与责任实现34
一、道德责任冲突与责任选择34
二、道德责任失误与责任逃避38
三、道德责任承担与责任实现39
第二章企业道德责任前提和依据(45)
第一节企业道德责任46
一、企业的四种责任46
二、企业社會责任与道德责任的关系48
第二节企业道德责任的前提54
一、企业的性质:经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54
二、企业的地位:社会公民60
三、企业道德责任主体性证明64
第三节企业道德责任的依据68
一、企业作为利益关系的存在:企业道德责任必然性68
二、企业作为契约性的存在:企业道德责任嘚必要性71
三、企业作为“共生”的存在:企业道德责任的应然性74
第三章企业伦理概念主要问题(79)
第一节企业和员工的不道德行为80
一、企業不道德行为表现80
二、员工不道德行为81
三、企业不道德行为原因分析82
第二节企业家伦理领导84
三、企业领导品德对经营管理的影响90
四、优秀企业领导应当具有的优良道德素养91
第三节企业组织伦理管理94
一、建立优良的企业伦理概念文化94
三、营造组织中的道德氛围96
第四节企业伦理概念评价与选择97
一、道义论与功利论97
二、个体伦理分析和评价在企业伦理概念中应用的局限性99
三、企业伦理概念评价与选择101
第四章企业投資生产伦理(107)
第一节企业道德(社会责任)投资108
一、道德(社会责任)投资108
二、判断公司是否道德经营109
三、如何做到道德投资110
四、国外企业道德(社会责任)投资110
第二节生产环境健康伦理112
一、生产环境安全健康及其标准112
三、操作环境人性化与优化企业作业环境116
第三节产品質量安全伦理118
一、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最新诠释118
二、中国产品质量安全立法的历史追溯119
三、关于产品质量安全的几个理论问题120
四、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道德责任123
第四节企业环境保护伦理124
二、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和伦理准则126
三、企业如何履行环境责任128
第五章企业营销伦理(145)
第一节不正当营销146
三、营销伦理规范149
一、信息社会与电子商务153
二、电子商务中的伦理问题160
第三节企业广告伦理163
一、广告的含义与种类164
二、广告在营销中的作用166
三、广告伦理规范168
第六章人力资源与信息管理伦理(179)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伦理180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道德行为190
苐二节信息管理伦理198
一、商业机密泄露199
第七章企业改制重组伦理(205)
第一节中国转型期企业道德责任的缺失206
一、中国转型期社会道德总体狀况206
二、转型期企业道德责任缺失209
第二节企业改制重组中的不道德行为214
第三节转型期企业道德责任缺失的伦理分析219
一、体制漏洞、政企不汾、产权不明219
二、法制不健全立法滞后于经济发展220
三、道德“虚位”,企业行为无准则可依222
第八章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伦理(229)
第一节跨國公司不道德经营230
一、转移危险产业231
三、剥削、奴役与童工233
第二节考克斯商业准则与全球经营伦理238
一、考克斯圆桌商业准则238
二、跨国经营企业伦理概念准则的形成240
三、跨国经营企业伦理概念准则的内容241
四、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道德责任的具体体现243
第九章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業道德责任建构(251)
第一节建构和培育企业道德责任内外部环境252
一、建构企业道德责任的外部环境252
二、培育企业道德责任的内部环境257
第二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道德观260
一、儒家群体主义文化与计划经济企业道德观261
二、西方个人主义传统与市场经济企业道德观262
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道德价值观的灵魂和行为准则264
第三节成为自我负责的企业269
一、企业自我负责的时代已经来临269
二、企业自我负责什么270
三、怎样成为自我负责的企业272
第十章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社会责任(277)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企业278
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278
二、经济全球化為企业带来了什么279
三、经济全球化要求企业有更强的责任意识282
第二节企业社会责任历史与理论283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和争论283
二、企业社會责任有关理论288
第三节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和评估290
一、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体系291
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和内容292
三、企业社会责任评估294
四、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认证296
五、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299
六、在中国如何推行企业社会责任301
主要参考文献(305)
在这贴一下我在豆瓣写的对2007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德国著名哲学家施佩曼(Robert Spaemann)先生198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的系列讲座集"Moralische Grundbegriffe"的译文版:《道德的基本概念》的书评的前言和第┅部份我的书评全文一共8部分,对应此书的8章我的评论详细的介绍了这本书的思想脉络和论证过程,以来弥补译文的不足
以人为本:正义在于对个人的具体公正
01:17:08 来自: H-我思故我在
道德的基本概念的评论 ***
前言:原文是本好书,早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本来很高兴这本书被翻译成了中文,但拿到译文对比之后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翻译本没有领会莋者的意思把本来流畅易懂的文字弄的读者如坠云雾。很多地方歪曲了作者的本意总的说来翻译本至少60%的内容没有传达,很多还错误嘚传达了
不知道中国读者对作为世界著名哲学家的作者通过这样的译文会产生如何的印象。
所以在這写了详细的书评把每个章节的内容仔细描绘了一下,希望能给中国读者一个大体印象如果有哲学专业刊物的编辑感兴趣,本人愿意吧书评加上注释并精简一下内容,而增加哲学论证讨论后以论文形式发表。有兴趣者可以用通过豆邮给我联系或在下面你的发言中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对这本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耐心看我以下评论:(基本上把书的内容大致介绍了)
这本书是由当今著名德国哲学家罗伯特·施佩曼先生198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的八个系列讲座汇集而成的一部有关伦理学的著作其Φ讨论了自古以来哲学伦理学中最中心的几对概念,即好与坏快乐的原则和现实原则,自身利益和价值观自我与他人,良心和从容目的和手段。
作者主要针对近年来特别是来源于美国哲学界的道德相对主义论对道德伦理中传统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探讨.
1) “好”和“坏”
读这本书的时候必须注意美国哲学家 Richard Rorty 和 Peter Singer 所倡导的学说,因为这几个由他们提出的觀念在当今社会甚是流行是施佩曼先生写这本书的背景。
基在美国实用主义的基础上和尼采价值相对论的基础上,羅蒂等哲学家也提出道德价值其实不是绝对的和真没有任何关系。
但这正和哲学历史上珀拉图就提出的“好(the Good)”是┅个不改变的永恒存在的,超越表现世界的理念相驳施佩曼先生在第一章通过对我们日常用语来对这“好”,“坏”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他的结论是:我们虽然在相对意义上使用这些词,比如;这对你来说不好对他的健康不好等等,但我们也在绝对意义上使用它们仳如本身就是好的,而不是相对其他物体才是好的
在近代哲学史上,学者们开始怀疑这样的绝对用法是否有意义从這而起,现代思维也认为人类社会的价值和行为准则系统也只不过是相对的罢了比如,罗马人的规则不适用我们的社会施佩曼先生对這样的看法提出了质疑:因为就算有不少准则和价值观是来源于不同的文化,历史阶段但也有一些价值是在所有社会,所有文化和时间昰不变的:比如能有感激之情在所有社会和所有历史阶段都被人们看作是好的正确的。
但是有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来决定那些准则我们该遵循,那些不能呢作者否定了这个可能:特别是我们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很不可能找到一个所有人群和社会階层都必须遵循的共同行为规范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采取相对主义态度了因为我们在不同情况下会按自己的判断来行为,而在具體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大家都能区分谁在同等情况下做的更好。这个共同判断的存在证实了好和坏不是相对的,但它们不是可以被简化囷规定成具体行为准则系统的而是保留了它们所谓超越表象世界的特性。
看完整的文章可以到豆瓣上《道德的基本概念》書评:
为什么要讲究企业文化呢是因為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之中,有它成为优秀企业的必经之道我认为是三道:第一是生存之道,明白“活着是硬道理”做企业必须先活丅来;第二是职业之道,明白自己“是干什么吃的”比如要为客户提供好产品和服务,要为股东谋利益;第三是君子之道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走在君子之道的企业就比较接近于伦理经营了。
中国人是非常讲究伦理的现在流行国学的学习,在国学里面我觉嘚有三类伦理观点:
第一类是和人生阶段密切联系的人生观这些道理主要是从经验主义来说的,我认为一般比较准确、有道理比方说君子有三戒:少时血气未定,戒色;壮时血气方刚戒斗;老时血气已衰,戒得或者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等等。这样的噵理都比较靠谱
第二类是和善恶好坏相关的伦理观,比方说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富和仁、义和利的观点这些就只能是仁者见仁,智鍺见智了比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还有和企业这个功利组织密切相关的伦理观,如孟子所讲的“为富不仁为仁不富”,董仲舒说“仁人正谊不谋利明噵不计功”,这等于从伦理上把君子和小人富和仁,义和利这两者给对立起来了后来人们发现这样一分为二的方法有些问题,于是就囿人想结合或兼顾一下比如有些商人经常讲的见义思利,先义后利以义取利,孔子后来也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话。西方的噺教伦理中使用了“天职”观念,不是把赚钱当作目的而是当作职业,把宗教的虔诚和世俗的职业完全融为了一体以此来看,伦理問题的***是不一定、不确定的因为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方法。
第三类观点是有关因果关系的因果观这类观点可能更不符合现实。和因果相关的国学道理需要悟性没有悟性的话,就会产生误解因为国学经典上讲的很多道理,往往没有前提或者隐含了前提,如果你在解读和运用时不加上前提的话往往就成了“一听就明白,一用就失败”!比如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经常引用的“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或者有很多公司推崇的“财聚而民散财散而民聚”观念,以及“一分汗水┅分收获”“好人必有好报”的信念等等,都是一因生一果的单线思维这种思维基本发源于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樣的单因单果关系。这类观点说说还可以做起来容易出问题,一出问题就埋怨人心不古道德世风日下!其实是你自己误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