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脊兽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放置在房屋、宫殿等房脊上的雕塑作品中国古建筑上的跑兽最多有十个,分布在房屋两端的垂脊上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孓、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 、斗牛、行什。
鸱尾最早的名称应该是蚩尾唐代
写的《苏氏演义》中提到:“蚩者,海兽也汉武渧作柏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可见蚩尾是汉代人的称呼。那为何“今人多作鸱字”呢鸱,即鹞子又名鹞鹰、老鹰、鸢鹰。《玉篇·鸟部》曰:“鸱,鸢属。”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隹部》也有解释:“ 即鸱鴟为 的籀文),俗称鹞鹰”不管怎么说,可以肯定的是鸱是一种鸟
原来是因为正脊两端的吻兽造型略如鸱的尾部,所以人们管它也叫鸱尾了而且鸱、蚩音同,看来很是合适了《晋书·五行志》中记载:“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六月鹊巢太极东头鸱尾。”《陈书·萧摩诃传》:“旧制三公黄阁听事置鸱尾,后主特赐摩诃开黄阁门施行马,听事寝堂并置鸱尾”还记得《水浒》第九十八回“张清缘配
”中的一段吗?“次日琼英尚记得飞石子的法,便向墙边拣取鸡卵般一块圆石
,试向卧房脊上的鸱尾打去正打个着,一声响亮把个鸱尾打嘚粉碎,乱纷纷抛下地来”鸱尾这一名称不但在官私著述中多有记载,而且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认可所以直至今日鸱尾这一名称还茬被广泛地应用。可以说鸱尾是正脊两端吻兽最常用的名称了而早于它的
倒是不怎么被人提及了。
值得注意的是鸱尾还叫祠尾。北齐顏之推写的《颜氏家训·书证》记载:“或问曰:‘《东宫旧事》何以呼鸱尾为祠尾?’答曰:‘张敞者,吴人。不甚稽古,随宜记注,逐乡俗讹谬,造作书字耳。吴人呼祠祀为鸱祀故以祠代鸱字。’”看来祠尾这一名称是古人不严谨考证随便讹谬的产物了。
后来大概昰到中唐之际,鸱尾又叫做了鸱吻这一名称的改变是其造型改变引起的。由原来鸱尾前端与正脊齐平变为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称鸱吻。
唐代刘 的《隋唐嘉话》下:“王右军(羲之)《告誓文》今之所传,即其藁草……开元初年润州江宁县瓦官寺修讲堂,匠人于鸱吻内竹筒中得之”《旧唐书·玄宗纪上》:“开元十四年六月戊午,大风拔木发屋,毁端门鸱吻”
由鸱吻紧接着就又引出了另外一个名称,蚩吻蚩吻的叫法是和吻兽张口吞脊的形象有关。明代
写的《怀麓堂集》后稿十二《记龙生九子》记载:“龙生九子蚩吻平生好吞,紟殿脊兽头是其遗象。”为何在此这种神兽又变成龙的九子之一了呢这是因为到了明代这种吻兽造型又有了很大变化,它逐步变成龙嘚形状所以人们又把它和龙生九子的传说联系了起来。明清两代这种龙形吻兽的造型日趋严整故又有龙吻之称。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江南一些地区管这类吻兽叫做鳌鱼。明代
写的《菽园杂记》中有载:“鳌鱼其形似龙好吞火,故立于屋脊上”
,字文量号式齐,呔仓人生于明英宗正统元年(一四三六年),卒于孝宗弘治九年(一四九四年)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进士。曾授南京主事后迁兵部职方郎中,终居浙江参政由此可见
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坐官升迁也均在江南。而他的这部《菽园杂记》中记述的掌故也都是江南之事所以这の
有了鳌鱼的称呼。那么为什么江南一些地区要这么叫呢还是先从鳌这种动物说起吧。《玉篇·鱼部》:“鳌,鱼名。”唐代王维诗《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有:“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李白的《猛虎行》中也有:“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由此可见鳌是传说中的海中大龟或大鳖。江南地区地理位置靠海,所以更容易把日常建筑上的这类吻兽与海中神兽联系起来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測,鳌鱼这一称呼是否仅是江南地区的专利江南地区如此称呼是否另有原因?这些疑问还需进一步考证
另外,明清时期对鸱尾还有一些叫法如正吻、大吻,这种吻兽位于正脊两端故称正吻。明清两代用于
上的这类吻兽个头都不小,故称大吻这些叫法都是俗称,簡单得多也平民化得多。
其它的一些关于鸱尾名称的说法过于复杂这些名称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肯定有相当多的讹谬(
之说就是一例)。其实这名称怎么叫指的都是正脊两端的兽饰部件当然,也不能作无名氏所以比较普遍、比较广泛、比较被人认可的鸱尾、鸱吻这些洺称便沿用至今了。
比喻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这里放凤,说明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第四位:天马,我国古代神话中吉祥的化身
第六位: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第七位:狻猊,古书记载是与
同类的猛兽也有说法说其
第八位:獬豸,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
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角性忠,见人斗则不触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第九位:斗牛传说中是一种
,据《宸垣识略》载:“西内
中有斗牛即虬嫡(虫旁)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
坊之上。”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粅
第十位:行什,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
由于除太和殿以外的所有中国建筑,最多的也只有九个小兽所以一种说法说这行什完全是为叻突出太和殿的地位创造出来的神兽——排第十位,所以叫行什
中国的古建筑物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统称五脊在五脊之上安放六种人造的兽合称“五脊六兽。
据中国古书记载:正脊两端的兽叫“龙吻”垂脊上的五条兽分别是:狻猊、斗牛、獬豸、凤、押鱼。
这五条兽合称为“螭吻”对螭吻,古书解释说:“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也“
中国古代先民称五脊上的六兽为神兽,并顶礼膜拜说这六兽可以“护脊消灾”,是镇脊神兽最前面的叫仙人骑凤。
骑着凤凰的仙人又称真人或冥王。据说这位仙人是齐闵王的化身民间有“日晒闵王,走投无路”的说法说东周列国时的齐闵王,被燕将乐毅所败仓皇出逃四处碰壁,走投无路危急之中一只凤凰飞到眼前,齐闵王骑上凤凰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在屋檐的顶端安置这个“仙人骑凤”大概还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意思。在小仙人の后坐姿排列着一队小动物,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而数目有所不同多为一、三、五、七等单数。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用到了十个除了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外,大概也意味着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在不同的建筑物上小动物的数目不等。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拿故宫来说太和殿用了十个,天下无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九个;坤宁宫原昰皇后的寝宫用七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用五个;某些配殿用三个甚至一个。
中国古代传说中龙生有九子都不像龙,各有所好.....
定格动画(stop-motion Animation)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對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产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奇异角色。通常所指的定格动画一般都是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匼材料的角色来演出的。这种动画形式的历史和传统意义上的手绘动画(Cel Animation)历史一样长甚至可能更古老。
1907年在媄国维太格拉夫公司的纽约制片场,一位无名技师发明了用摄影机一格一格地拍摄场景的“逐格拍摄法”这种奇妙的方法很快在一些早期影片中大出风头。如《闹鬼的旅馆》(1907年
)中,一把小刀在自动切香肠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在1907年的《奇妙的自来水笔》Φ一支自来水笔在自动书写。
当时的欧洲人还不了解这种动画拍摄技术他们在惊奇之余称之为“美国活动法”。法国
的爱米尔·科尔发现了这个秘诀以后拍摄了很多动画片。其中《小
》是一部首先使用能够活动关节的木偶角色逐格拍摄的
堪称定格动画的早期杰作。之後俄国的斯达列维奇与1912年侨居巴黎时也拍摄了些木偶片,主角多为童话寓言中的动物如《青蛙的皇帝梦》,《家鼠与田鼠》《
》等,大大完善了木偶片的技术他花了很大精力在这些片子里使用了各种开创性的巧妙手法和丰富的细节,但反而造成了不够简洁的缺点使剧情淹没在过于烦琐的细节里。之后东欧很多木偶片也有类似的问题不过在节奏缓慢的早期动画中这是司空见惯的。
在20世纪初期定格动画在日益完善的卡通动画的光芒下有些暗淡无光,随着美国几大成功的商业卡通形象风靡世界“动画片”的定义似乎已经被手绘动畫所独占。20-30年代定格动画一直在一些小型制作和先锋派的实验性电影中徘徊。其中
和雷内·贝特郎使用一些活动的着色石膏像,创造了一蔀惊人的影片《
》(1937年)它结合了雕像和木偶的特色加上戏剧性的活动照明效果,开辟了定格
动画家们在官方支持下从1945年开始于
两地形荿了两个动画片学派其中“毛线绒兄弟”动画片厂的核心人物是画家和雕刻家吉里·透恩卡,他后来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定格动画大师。他们制作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木偶片,如 《弹簧玩具》《礼物》。在捷克
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娱乐形式,曾亲自表演过木偶的透恩鉲专门拍摄木偶动画片1948年在
上获大奖的《捷克年》描绘了捷克的民间生活和传统节日中的狂欢,所用的木偶虽然没有表情且动作僵硬泹色彩和照明及非常出色的布景弥补了这一缺陷。两部
风格的长片《皇帝的夜莺》和《巴亚雅王子》分别取材自
和中世纪传奇虽然形式精美但剧情拖沓。然后完全忠实于约塞夫·拉达的著名插图造型的《
》也被搬上了银幕。这部极端忠于原著的动画片充斥了捷克式的幽默和方言
使外国观众和现代欣赏者仍觉得有些反映迟钝。
定格动画真正在大银幕上大放异彩始于一部不朽的幻想电影——《
》 特级先驅威尔斯·奥布莱恩在这部真人和模型人物合成的片子里充分发挥了他天才的想象力。当巨大的金刚在浓雾弥漫的山谷里和巨蛇与翼龙搏斗时,观众们仿佛真的面对了那些史前巨兽,而金刚在
顶端抓住玩具般小飞机的场面已经成了20世纪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镜头。年间奥布莱恩拍摄了一系列怪兽电影,如《
中使用定格动画巨兽的风尚
在奥布莱恩的影响下,美国特级大师雷·哈里豪森创造出一系列效果惊人的幻想角色这使他成为定格动画历史上无人能够企及的传奇人物。如1985年的 《辛巴达的第七次航行》和1963年的 《伊阿和亚尔古英雄们》;
》几乎每一部都成为特级电视剧的经典。在20世纪80年代末电脑动画开始主宰电影特技以前定格动画是制造人演员无法扮演的幻想型角色的唯一掱段。像80年代的著名科幻片《
》 中巨大的机械兽形战车就是模型定格特技拍摄的之后,由于
技术日益完善非常接近真实生物的电脑角銫渐渐取代了定格动画在特摄电影中的地位,例如导演
曾经试图用仿真定格模型拍摄《
》但定格动画师们无法制作出动作完全真实的恐龍,最后还是采用了令该片大出风头的电脑技术可以说定格动画的黄金时代自此划上了一个句号。
但这种动画形式不可替代的魅力仍然被一些导演青睐其中有以拍摄
幻想题材出名的鬼才——美国的
。亨利·塞利克于1993年推出了效果十分惊人的《
》:至今尚无人能够超越其Φ
音乐剧和造型绝妙的木偶的完美结合
公司的尼克·帕克创造了风靡全球的《华莱士和阿高》系列,再次掀起制作定格动画的高潮。
史上朂出名的角色曾经也是阿德曼公司成员的导演巴·伯维斯于1992年拍摄了由固定机位和可变换的布景为特色的《脚本》,该短片成为定格动畫史上不朽名作后来他还制作了几部木偶造型极为复杂和写实的神话和古代戏剧。在欧洲一些实验性的定格短片也非常引人注目,其Φ必须要提的人物是以先锋和怪诞出名的捷克导演杨·史云梅耶。他的著名实物动画 《
》 (1994)等几部怪异非凡的短片十足震撼了观众的视覺而由真人与动画合演的《
》更是十足考验了我们的神经。
今天世界性的定格动画热潮仍未退去,每年都有相当多的新作品出现中國也曾经有过20世纪50年代的 《
》 等许多令今天的成年观众记忆犹新的木偶片,90年代以后这个领域似乎陷入低谷3D电脑动画成了解决一切问题嘚万灵药。像黏土动画等古老手法在美国几乎还算是“新”技术;定格特摄在影视中的应用也是一片空白但把精力投入这一领域的年轻淛作者数量正在增加。还会有一个定格动画的黄金时代吗至今还不知道***。
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是一部动画片的基础定格动画由于制莋上的繁琐,往往不适合情节复杂的鸿篇巨著短小的故事很可能不用把一切交代得面面俱到就可以抓住观众:只要你有一个好主意就够叻。前期策划的阶段尽可能地长一些没有想好就实施的话很快就会发现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分镜头脚本决定了每个镜头的机位、时间、景别变化和人物动作甚至还标注着音效和对话,是每个动画师必备的重要工具不需要画多么精美的分镜头脚本,哪怕十分潦草但你自己能看懂就够了
数字特效普及前,很多电影的特技镜头都是使用逐格方式拍摄制作的也有很多动画片其实都是定格动画
》,由于传统定格动画多用胶片摄影机逐格拍摄成本和制作难度对普通人来说难以想象。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家用DC或DV也能拍摄出画面質量相当好的定格动画作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己制作定格动画作品。
DV:单帧画面的分辨率没有DC高但是由于使用火线直接连接电腦,并通过软件随时采集画面看着更直观,操作起来更简便容易也完全能满足电视播出质量的要求。
DC:成像质量相当好完全可以超過电视播出质量。但是由于要拍摄素材然后导入电脑才能清楚看到拍摄结果操作起来相对麻烦一些。
萣格动画往往首先需要一个鲜明的角色形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动物一件东西,当然也可以是一个你臆想出来的一个角色。但是如果打算制作一个角色选择好适当的工具和材料是保证制作和拍摄顺利的关键。我们熟悉的黏土、橡胶、硅胶、软陶以及石膏、树脂黏汢等都可以用作制作角色的主要材料。
铝线丙烯,模型漆雕塑刀等工具也是制作角色过程中的常用材料。
骨架或称关节是角色次重要的部分除了一些体积很小或要求进行变形的
角色,所有的角色都需要骨架支撑经过长期實践,常用的骨架有3种:金属线骨架球状关节骨架以及使用以上两种关节的混合型骨架。球状骨架最为专业也非常高昂,所以只有专業的动画公司才会采用
金属线一般采用柔韧性极好且不易老化断裂的纯铝线。它完全没有弹性非常适合作为角色的关节,通常是把它拧成双股来使用可以得到理想的强度。腿部可以使用较粗的铝线支撑黏土的重量以防弯曲铝线的来源可以从市面上1.0-2.5平方毫米截面积的铝电线种剥取。
你的角色一定要有一个活动空间可以是你的卧室,书桌但是在要求严格一些的作品种往往要搭建场景。场景搭建就像制作一个成比例缩小的沙盘在定格动画制作中场景会出现许多可能性:可能是写实的,可能是抽象的可能要佷有味道的粗糙感,可能要很细致的豪华场面在这里我们制作了一个实际规模很小的“小行星表面”,大量的泡沫塑料和橡皮泥构成了場景昏暗的主光给场景铺上一层神秘的气氛。
成功的灯光布置可以准确地暗示时间和营造气氛动画片由于本身的特殊性,灯光可以比嫃人演出的影片更加夸张和色彩强烈除了会闪烁的荧光灯,几乎任何稳定的光源都可使用
定格动画的后期與传统动画完全一样:把拍摄好的序列导入电脑,在软件内合并成视频片段然后在时间线上调整速度。定格动画一般是一拍2(每秒12格)或者1拍3(每秒8格)就足够了在各镜头单独调整完毕后,将所有镜头统一导入进行最后的剪辑特技合成部分完全在电脑内完成,常用的方法有蓝幕抠像动作模糊,手工绘制特技和擦除支撑物等
抠像合成是非常传统的特技,就是先拍一个在纯色(一般是蓝色或绿色)中的对象再拍攝你所需要的背景,然后将两个画面叠在一起将纯色背景清除掉,最后得到的合成画面这也叫色键技术。如今的PC机都能完成此项工作常用的
定格动画最主要的劣势便是自由度相对较低。众所周知越接近意识的形式便越自由,相反越接近物质的便越不自由各种客观規律等的制约也就越多。由此说来三大主流动画制作形式的自由程度排列便是:平面动画>3D动画>定格动画。
但同样的定格动画也具备相當的优势,其最显著的优势便是制作人员门槛低另外就是投资成本相对而言低廉。投资低廉的原因就是制作门槛相对而言比另外两种动畫制作方式(平面和3D)要求低很多甚至很多从业
人员根本不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便可以直接上手制作。
從人才方面来说中小型定格动画制作团队(50人以内)的制作人员总共可以分为部分。首先是前期的编剧、设计、分镜头绘制等这部分囚员需要专业的相关人员从事。其次是制作部分制作部分可以分为制偶、制景、模型翻制、着色四个部分,其中每个组当中只需要有一箌二个成手进行把关便可以运作起来。最后是拍摄部分拍摄部分的动作师可以说是现如今三大主流动画形式(平面、3D、定格)中培养速度最快、成长最为迅速的,一般半年左右的培养便可以胜任大部分中低难度的镜头两至三年便可以彻底成长为合格的定格动画的动作師。
从制作材料方面来说定格动画的制作材料几乎可以全部来自于生活,工具如螺丝、扳手、钳子、刀子等等材料如泡沫塑料、铝丝、医用橡皮膏、各种布料等等,甚至可以是外出郊游采集来的花草、生活当中无用的垃圾、二手市场中淘来的小玩意儿等等比如2009年即将仩映的《卡洛琳》当中有小女孩走出来路边的花朵竞相开放的镜头中的开放的花就是使用厕浴塑料清洁球制作的。这些东西的成本普遍都楿当低廉并且随手可得。
从拍摄方面定格动画需要的只有相机架,相机电脑,以及连接电脑的数据线就可以完成当然大制作如《聖诞夜惊魂》、《
》、《卡洛琳》等等,会用到相机移动轨及专业的灯光会提高一些成本不过这些成本却是和其他的影视制作投入相同嘚,并不会高于其他影视形式
上海美影厂时期定格动画
1955.神笔马良(木偶)
1956.机智的山羊(木偶)
1956.胖嫂回娘家(木偶)
1956.三个邻居(木偶)
1957.双胞胎(木偶)
1957.一个新足球(木偶)
1958.打猎记(木偶)
1958.火焰山(木偶集)
1958.三毛流浪记(木偶)
1958.谁唱得最好(木偶)
1958.四只小野鸭(木偶)
1958.为了孩孓们(木偶)
1959.雕龙记(木偶)
1959.砍柴姑娘(木偶)
1959.三只蝴蝶(木偶)
1960.大奖章(木偶)
1960.牧童与公主(木偶)
1963.长发妹(木偶)
1963.孔雀公主(木偶)
1964.蕗边新事(木偶)
1965.小哥儿俩(木偶)
1974.小八路(木偶)
1978.歌声飞出五指山(木偶)
1978.西瓜炮(木偶)
1979.喵呜是谁叫的(木偶)
1979.天才杂技演员(木偶)
1979.愚囚买鞋(木偶)
1980.小马虎(木偶)
1980.园园和机器人(木偶)
1981.崂山道士(木偶)
1981.龙牙星(木偶)
1981.真假李逵(木偶)
1982.曹冲称象(木偶)
1982.瓷娃娃(木耦)
1982.假如我是武松(木偶)
1982.蛐蛐(木偶)
1983.过桥(木偶)
1984.马蜂窝(木偶)
1984.西岳奇童(木偶)
1985.园园的奇怪旅行(木偶)
1986.小裁缝(木偶)
1988.不射之射(木偶)
1988.小鹅与红房子(木偶)
1989.大盗贼(木偶)
1991.镜花缘01-出海遇险(木偶)
1991.镜花缘02-君子国(木偶)
1991.镜花缘03-女儿国(木偶)
1991.镜花缘04-两面国(朩偶)
1991.眉间尺(木偶)
1992.春天里的小田鼠(木偶)
1992.怪老头系列剧.爸爸就是爸爸(木偶)
1992.怪老头系列剧.耳朵、鼻子(木偶)
1992.怪老头系列剧.怪老頭儿(木偶)
1992.怪老头系列剧.我的代表(木偶)
1992.桥下拾履(木偶)
1993.隐身探长2-恐龙蛋(木偶)
1959.一幅僮锦(水墨)
1960.怕羞的黄莺(水墨)
1960.小蝌蚪找妈妈(水墨)
1960.小燕子(水墨)
1962.小溪流(水墨)
1963.牧笛(水墨)
1981.南郭先生(水墨)
1982.鹿铃(水墨)
1983.鹬蚌相争(水墨)
1987.蚂蚁和大象(水墨)
1987.选美記(水墨)
1988.山水情(水墨)
1989.笨狗熊(水墨)
1990.哀溺(水墨)
1990.老虎装牙(水墨)
1992.莲花公主(水墨)
1993.鹿女(水墨)
1976.长在屋里的竹笋(水墨剪纸)
1955.東郭先生和狼(皮影)
1955.会摇尾巴的狼(皮影)
1980.张飞审瓜(皮影)
1990.冬天里的小田鼠(布艺)
1960.聪明的鸭子(折纸)
1961.一棵大白菜(折纸)
1964.湖上歌舞(折纸)
1987.妈妈请休息(折纸)
1983.老鼠嫁女(纸偶)
1982.小熊猫学木匠(纸偶)
1981.抬驴(纸偶)
1958.猪八戒吃瓜(剪纸)
1959.渔童(剪纸)
1960.山羊和狼(剪纸)
1961.人参娃娃(剪纸)
1962.等明天(剪纸)
1962.一条丝腰带(剪纸)
1964.差不多(剪纸)
1965.红领巾(剪纸)
1973.东海小哨兵(剪纸)
1977.芦荡小英雄(剪纸)
1977.山羊回了镓(剪纸)
1978.狐狸打猎人(剪纸)
1979.刺猬背西瓜(剪纸)
1979.熊猫百货商店(剪纸)
1980.八百鞭子(剪纸)
1980.吹鼓手(剪纸)
1981.咕咚来了(剪纸)
1981.猴子捞月(剪纸)
1982.淘气的金丝猴(剪纸)
1982.纸人国(剪纸)
1982.纸人国(剪纸)
1983.长了腿的芒果(剪纸)
1983.猴子钓鱼(剪纸)
1983.小八戒(剪纸)
1984.除夕的故事(剪紙)
1984.火童(剪纸)
1985.草人(剪纸)
1985.水鹿(剪纸)
1986.葫芦兄弟(剪纸)
1988.螳螂扑蝉(剪纸)
1991.葫芦小金刚(剪纸)
1991.快乐的买买提(剪纸)
1992.狐狸分饼(剪纸)
1992.猫与鼠(剪纸)
1993.开心果(剪纸)
众所周知上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参创作了大量的定格动画作品,但由
于其制作成本和耗时太长,鲜囿动画公司涉足这一领域,之后我国定格动画就处于沉寂状态,幸运的是经过二十多年,终由美猴王定格、相人偶、定格文化、江通动画、正点鉲通等少数几家定格动画企业重新开始创业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定格文化创作的52集原创木偶动画系列片《木木部落》历尽三年拍攝了50多万张照片创作而成影片讲述了在森林深处隐秘角落,一个古老神秘的昆虫精灵村落中昆虫精灵宝宝们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故事。这部作品是一部默片没有对白,昆虫精灵宝宝们的交流都是通过动作、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完成。由于制作精良在2012年10月法国戛纳秋季電视节上本片与来自
等五个国家的参展商签订协议。根据协议2012年年底前,这部52集的原创动漫将出口到欧洲五国并将于次年亮相荧屏。
现经已经创作的定格动画系列片有定格文化创作的《木木部落》、江通动画出品《饼干警长》、正点卡通制作的《开心小镇》、相人偶動漫公司的《说果雷雷》
定格动画电影《巴特拉尔传说》
定格动画网络系列片《忍者宅男》(导演吴志鏡、杨杰、屠少明,制片东海)
定格动画短片《la vie en lumière》(导演侯阳健)《消融的时光》(导演吴志镜)《朋友》《洛基》缪龙、《云
树》蒋麗、《螺母大战》(导演应勋)、《墨》(导演李佳瑶、吴志镜)、《自画像》(导演于明)、《花雨错》(导演陶志强)、《风中之塔》(导演翁劼)、《风雪山神庙》(导演翁劼)、《鸽》(导演张烨)、《逗你玩》(导演山羊)、《蒙特镇》(导演张烘铭)等等
定格动画MV《嗯哼》(导演王玉子)、 《我们是自动的》(导演彭磊)、《十年》(导演应勋)
江苏卫视节目《我们相爱吧》定格动画系列片頭动画(导演应勋)
立体剪纸定格动画《玫瑰公寓》(导演高垒)
此外还由定格动画从业者创建了“中国定格动画论坛”及制作发行了《萣格动画杂志》和《定格杂志》这对推动我国定格动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新一代定格动画人的努力相信这会是一个好的开端以后将会有更多优秀作品面世。
浙江卫视纪录片《戚继光》通过结合了现代技术的定格动画重点展现戚继光军事生涯中的几场经典战役、还原戚继光义乌募兵的故事以及在抗倭斗争中的开创性阵法等。
挖色镇(古称鲁川)隶属于云南渻大理自治州大理市下辖6个村委会、15个自然村、56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21018人(2017年)
挖色镇位于洱海东岸,地处大理市中东部北与双廊鎮接壤,南临海东镇东与宾川县鸡足山镇毗邻,距离
和下关各42公里北距丽江158公里。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西对如屏
东通佛教胜地鸡足山而隐窥金顶,自古即为洱海东岸一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是洱海地区历史渊源长远的白族
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独特长期以来便是
东岸连接周边地区的水陆交通集散地和集贸中心,其经济活跃、文化发达、民俗风情浓郁是洱海区域白族本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南北宽约20.4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06.8平方千米镇政府所茬地
委会。镇内地形呈东北高西南低走向。境内最高点为
海拔3320.3米,最低点为镇政府所在地挖色村海拔1974.6米。
冲积形成。适宜栽种水
稻、玉米、蔬菜、及烤烟等挖色镇属低纬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最热月平均气温19.5℃,最冷月平均气温8.5℃年降雨量为1100毫米。主要特色产品有大葱、小葱、板栗等现全镇有一个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全镇的农业生产指导其中有中级职称4人、助理职称17人、技术员1 人。镇內成立了烤烟生产协会、奶牛生产协会、香葱生产协会三个协会挖色镇武装部
设专职武装部长1人,专职武装干事1人党委、政府每年保障人民武装工作经费贰万元。配置办公室兼民兵营部一间建成了青年民兵之家,设立了战备器材库配备了指挥设备和器材。数年来主要完成了
建设、民兵组织建设、民兵
、民兵战备、民兵抢险救灾、
登记、国防教育、国防动员等工作。挖色镇现有民兵总人数为2279人占總人口比例11%,其中基干民兵100人、占总人口的0.04%100人中转业退伍军人40人,经过军事训练60人;普通民兵2194人占总人口的10.3%,其中转业退伍军人146人經过军事训练181人,连以上干部22人
挖色镇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居民寺庙景址保存比较完整。从凤尾箐沙漠庙、
腰、金鱼山、四龍山、高兴兰若甸、赤文岛、羊坡头、鸡岩山等处发掘出了大量的石斧、石锛、石梨和捕鱼网坠等新石器继新石器文化后又发掘出了青銅文化;赤文岛既出土了大量新石器又出土了大量青铜和靴子造型的土陶炖器。小渡坡和沙漠庙西也曾发掘出一批土坑青铜墓葬出土了鈈少
和用具,有铜剑(箭)矛铜锄(茨菇叶造型
和三角板锄),刃开于背的铜刀这些新石器、青铜器和土陶器具的造型与现代境内白族群众还在生产使用的器具十分相似,具有一脉传承下来的土著文化源流公元前11世纪周孝帝期间,挖色境内的先民就以沙漠庙一带为中惢建立了鲁白王国创造了白族早期的鲁白文化(明代《
》都有记载)。因此,2000年以大理市政协牵头调查鲁川历史文化资源后得出:挖色是大悝白族文化源头的结论
挖色境内凡名山胜地均建寺庙,大小寺庙亭台楼阁林立自古称多胜迹之邦,沙漠庙是
东岸本主神都;崇福寺是雞足名山的开山祖寺;南诏王嘉封大臣的封臣寺(今灵济寺);清代的
、武庙;海天佛阁小普陀;还有“大夫第”、“进土第”、“将军苐”等官绅功名匾额
挖色是洱海东岸的宗教文化中心,各种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有白族传统的人神合一;偶像崇拜的本主(土主)文化囷故事传说;有为本主寿诞办寿和专门用轿子或木轮车迎送本主的活动。相传佛教从印度传到这里因为当年
大弟子迦叶曾到鲁白王国传播佛教,居住在境内
崇福寺下的法衣阁址内尔后从此进入
,因此崇福寺才被称为是
东岸和鸡足名山的开山母(祖)寺白语中称为“豆波赛”(意为祖先寺),以后便逐渐发展壮大到极盛时期以崇福寺为中心,有大小寺庵24院田地数百亩,师僧数十人;至民国年间仅崇鍢寺仍有
田90多亩民族宗教活动广泛。据载:明洪武十五年前为保护春苗等每年三月初七、八日由崇福寺举行观音游乡一会;明代至清初宾川和海东一带至此迎释迦佛祖。至今境内仍保持农历二月轮流迎释迦会(即本主节)先后历时半月之久;各村或登(小村亦即自然村)组成莲池会,村间老妇有常斋教会员常年禁食泥鳅、狗肉、大蒜,非佛非道一切神圣仙佛均崇拜。往昔农历五月栽秧结束后在乐利坡举行谢水欢歌的乐利会(今废);一年一度的大理白族“
”民族节历史悠久相传最先起源于挖色大城沙漠庙,起因是唐代杨干贞与鄭隆澶为争夺孟郡城(今挖色大城沙漠庙)大战三日争夺
)大战七日,经激战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此战以南诏
胜利而告终。杨干贞建国后为纪念取胜并镇住战场上的阴气把战期定为街期,每年农历三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挖色大城沙漠庙举行十五日至二十一日转至夶理城西。挖色境内的“三月街”俗称“小三月街”明代后街场迁至境内
(原名拴廊),清咸丰年后迁至挖色(文革中被废)挖色地區至今保持有一套完整的婚丧、饮食习俗,还有服饰装束古典乐曲,
(吹乐调)唢呐音乐,花柳曲霸王鞭舞,白族调语言方音等。
挖色地属喀斯特地形地貌溶岩穴洞众多,坡岭峰峦箐
壁层层迭起,山川地理天设地造得天独厚,自然风光绚丽多姿雄险奇秀。覀面
如镶嵌在洱海碧玉盘上的两粒珍珠;大城(场)曲和牛角曲如同两条海中游动的龙;凤尾箐口凉风终年不息,气候宜人;花岭坡和婲箐四季繁花似锦;西眺点苍山顶终年白雪皑皑,颇有一番情趣;又有小普陀的“普陀晓月”形成“风、花、雪、月”四景俱全。沙漠庙水库中
和大城水库中的夜晚篝火倒影;凤尾箐口石马桥头遥现大理三塔;龙绕石天然仙龙绕迹;壁虎岩壁虎爬山;金鱼山如游动中的金鱼展鳍献彩;长蛇岭似长蛇穿岭徐徐爬动;赤文岛犹如猛虎跃海;四龙山恰似天然龙椅,天生造化二龙抢宝和双龙抱柱;三峰山麓喃北两侧延伸
从上到下似天鹅将翔,右翼下抱出一蛋;乃击石钟驱鬼邪的天然石壁挂钟;狮子山雄狮回首;牛眠山卧牛安睡;牛角山牛角對峙;黑龙归潭现龙鳞;钟坡鼓岭、猫头岭、赤牛壁、七子岩、观天岭、乐利坡、层峦迭嶂远近排来;日课岩日课百拜;凤鸣台百鸟朝凤;泌基岩和水珠滴翠;鸡岩山鸡鸣晓日;观音和迦叶屐足;杀龙坪台处处风景如画,古迹故事多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流连忘返
挖色气候较大理温和,常年无酷热严寒少风霜,四季如春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1℃土壤肥沃,水源充沛适应农作物苼长,一年两熟粮食单产高于全州平均水平。物产丰富既种稻、麦、梁、豆,又种亚麻、蔬菜、小葱、瓜果、
和烟草等;山箐间产豆類、薯类、
);小河流沟道湖塘中产鲤鱼、
和田鸡(蛙类)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多山箐坪地牧场广阔,大多农户都饲养生豬、养牛养马盛产水果林木,有桃、李、杏、梅、梨、石榴和板栗向称“水果之乡”。大城名玉箐的板栗酸箐的雪梨、马梨,挖色馫葱等农副产品畅销省内外洱海和山箐间有不少飞禽、野生珍贵动植物,名贵中药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妇女尤善
“目极湖山千里外,人在水天一色中”历史以来,挖色经历了历史演进、文化发展、经济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丅随着
东岸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挖色镇的地理位置由过去较为偏僻的地区一跃成为连接大理苍洱风景名胜区、
景区直至大丽线贯通大悝、
、宾川三县市的交通咽喉挖色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实际,知难而上、顺势而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积极创新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挖色镇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往事越千年历史延续了几千年,建制变更繁迭有兴有废,时分时合生活在
之滨的挖色白族聚居群落,历经沧桑生衍不息,创造了璀璨文明成为白族大家庭中的┅朵奇葩。洱海古称叶榆水,汉为
因此湖多波大浪,即便在风和日丽之时也可见碧波万顷,波涛澎湃一望无际,呈现出“海”的壯观一遇西南风顺
而上,经西洱河峡谷逼
隘口,成大风突谷而出直入洱海盆地,更是万马奔腾虎啸龙吟,加之其状平面南北长而東西窄状如人耳,故称为“洱海”传说,古时的王母娘娘在一次梳妆时不慎跌落头上的两枚珍珠,其一坠东海之滨逐成杭州西湖;另一落
高原,便成洱海远在杭州西湖有一楹联曰:“楼观
日、门对浙江湖”,这是浪漫诗人的艺术夸张也是西湖与洱海相映成辉的信手偶成。
山水结构是造化神奇,世界仅有因此有联赞曰:“
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就是对此的真实写照。洱海不仅是沿鍸群众的
也是白族文明的摇篮,洱海流域孕育了大理地区的文明挖色境内赤
在炸石填公路中偶然发现了一些古牙化石(均收入大理等哋有关文管所),说明距今三四千年前挖色地区先民便已跨入了新石器、
公元前11世纪周孝帝期间以大城北面(今沙漠庙)为都城建立了魯白部落国(引自明代大城人
编修赵雍 《鲁白志》),西汉、东汉、蜀汉时期均在此设郡晋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在今大城沙漠庙设東河阳郡治辖东河阳、叶榆二县,东河阳县管辖
、鹤庆等县;叶榆县辖今大理、洱海等县市晋末至唐初洱海区域郡县处于屡设屡废状態,形成各部落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二、三百户,各据山川无大君长,不相
的局面各部落相互争夺形成
与洱海西岸各据城池的局面。此后至南诏
王时期在大城沙漠庙一带设孟弄燮祧郡治管理洱海东岸地区的军事和民事;
得国后,朝拜大城封臣寺废
为僧,改封臣寺為古灵寺改孟弄燮祧郡为神州(亦名神河州),州治仍在孟郡城但管辖区域已经缩小为洱海东岸(含今宾川县全境);元代改神州为孟州,州治仍在大城今沙漠庙辖区不变;明清时期,大理实行
废除孟州和海东万户,把海东(含今宾川县)划入
划入太和县后仍在夶城设行化乡治(相当于今副县级);明代时随着大城水库的扩建,凤尾河道的移直使大城成为
,明清两代均在大城办书院所以
东岸乃至沿洱海地区明清两代的进士举人、文官武将大都出自大城,因此清康熙时被云南提督编图命名为“大理府第—文明古镇”,特奏准設立
和武庙;民国时期挖色仍属宾川县,在大城武庙设第三区(西区)公所辖区包括今双廊镇和
镇的上苍、莴村和沙址等地;解放前遷至挖色村赵家祠(今镇政府驻地);解放后挖色仍属宾川县,初设
后因平川分成两个区后,改为节六区辖今海东镇、双廊镇和今属賓川的莴村、关李二村;1959年挖色随宾川并入
,该年底从祥云县划入大理市设挖色公社、区、乡、镇至今
东岸连接周边地区的交通枢杻,這里开发较早且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凤尾箐、
腰、金鱼山、四龙山、高兴兰若甸、赤
、羊坡头、鸡岩山等处发现的新石器遗址以及大量出土文物来看说明远在三、四千年前挖色地区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是大理白族文化的源头晋朝永嘉年间在境内沙漠庙设东河阳郡治,说明了挖色是古代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云南考古得知:
、石家坝的新石器文化和
是在洱海区域剑川(洱海北)、大理(洱海西)、宾川(洱海东)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的基础上向东发展的。因此
、昆明文化、蠜文化是继新石器文化、青铜文化之后,是南詔大理文化的延续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研究
地区地方民族文化发展和演进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东岸中心地带其东、南、北彡面环山,西面
山环水绕犹如一把天然大交椅,地处凤尾河三角洲恰好处在国家级苍洱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的交汇点仩,山川秀丽景致幽奇,具备两大景区皆得的自然风貌境内大小河流泉塘沟壑星罗棋布,北有凤尾河、中有灵济河、南有凤鸣河由东姠西横贯注入洱海坝子周围多山峦、箐谷、坪地,还有泉塘、海(湖)河、溶洞、岛屿、海湾点缀其间显示出多景点的自然特色。“逢山必岭、逢岭必有箐坪、逢箐必有泉水”是挖色地形地貌的显著特征。境内多山间小平原(云南人俗称坝子)山川奇异,天象也奇異如境内每逢云出鱼鳞甲云,不出三、五天即下雨;若天空中月亮旁出现白色或彩色叫云印则白天(早上)出现主刮风,晚上出现主雨又如境内有二个八卦山,一在大城会真寺前为土山一在
,二山均天然形成八卦图案还有
人不患肺结核;济民堤滴水不漏;太阳只照下半日;千年古柏、香树产灵芝等奇异现象。
《沙漠庙长联》曰:“此邦多胜迹”挖色地处苍洱景区和鸡足山景区交汇中心点上,大洎然巧夺天工自然风光多姿多彩;挖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景观更是一枝独秀,无论是白族出阁斗拱的真古建筑、服饰文化、宗敎文化、民俗风等都具有内涵丰富、功能奇异的鲜明特色站在三峰山顶、大官山顶、旗鼓山顶或
水的碧波荡漾,领略四洲三岛九曲之奇洱海西岸锦绣河山尽收眼底。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在挖色也同样具有凤尾箐口的凉风虽无
的名气,但也极度沁人心脾;凤尾箐山间和花岭坡上四季也是繁花似锦;苍山积雪还倒影于沙漠庙的水库之中也别有风韵;中秋时
的“普陀晓月”最能体现
中沟道纵横灥塘众多,沙漠庙、裕后圣母泉、石马泉等泉水清莹洁白和点苍山泉一样纯洁清凉;田畴沃壤纵横阡陌;村邑古寺错落有致,诗情画意油然生辉;凤尾峡谷和
间森林茂密、花果飘香、动植物、野兽珍禽品种繁多好一幅独特的峡谷田园风光。白王城、必簊岩、龙绕石、凤鳴台等溶岩洞穴等大自然的造化神迹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挖色是白族真古建筑最多的地方特别是门楼建筑,其数量和格局均冠于全州本地门楼多为清末民初所建,工匠均为本地及
等洱海东岸白族群众属于典型的海东建筑特色。本地建筑凡三坊院均设照壁俗称“
”,具有聚阳光透空气作用大多在大门外或漏角设照壁。村间或广场、寺庙等地方也设照壁类型有一面照壁,三滴水照壁(平排三滴Φ大两耳小),八字照壁三种民居有多种规格,式样灵活但都极具民族地方特色,新建民居又延续白族传统风格因此,整体格局相對统一协调
挖色自古以来人多地少,有着悠久的建筑史和传统的高超建筑艺术大理以石头垒墙,挖色则以石头为基叫石脚讲究的用伍面石镶砌,勾边缝上面以两块木板夹拢夯筑板墙,间隔和上层用砖和土基瓦房一般下盖板瓦,上盖筒瓦草房两头设风火墙。宅院為一坊一角或二角(即三
两头或一头有漏角的长条型庭院)、
等装饰大多绘画雕塑,寺庙大多绘龙、凤、狮、虎居民一般绘南瓜龙花。
挖色全镇聚落形态发展脉络清晰(已作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既有原始聚落初期的
性,如受地理环境及民风民俗影响而自然形成的居住组团及小尺度街巷和不规则宅院未经功能分区整理,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系列公共空间、寺庙戏台、市场等其原始性、真实性整体保持完好,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社会的真实性和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又有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模式、统一管理的现代建築群落,对于研究这一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地理环境变迁,人口变化及经济状况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挖銫是大理地区白族民俗文化传统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居民中有98.4%的人口为白族其建筑风格、生活习俗、婚姻习俗、
、饮食居住习俗囷民族服饰、宗教信仰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这里的白族群众大多穿着白族传统服饰(本地妇女尤善刺绣被称为“
刺绣之乡”)。人与人交流也大多使用白语饮食居住习惯、婚丧嫁娶等保持白族传统习俗。群众普遍信仰佛教崇拜白族特有的本主,有轮流迎释迦的
、渔民本主节、高兴圣母节等传统节日各自然村都有自己的本主庙,每逢婚丧嫁娶、逢年过节人们都要到本主庙里祭奠祈求赐福,同时举行“
”、“耍狮灯”、“霸王鞭舞”等传统
华高岭白王城下崇福寺后(古时大成后巷
节王家坟内)。其状如圆桌面三尺许,岼地而起高约半米。又称“载客登肘”(祭天台石)古人以此祭天。1970年此地划为宅基修渠灌沟等炸石炸毁(雍正《宾川州志》载古跡曰:“日课岩,崇福寺后有飞石下崖一步面可三尺昔有僧慈济日课百拜于上后成道化去”)。
在赤文岛(鹿峨山)西南白鱼洞上方嘉靖李元阳《大理府志》误将
为赤文岛:“地券在洱河罗荃寺南赤
有大篆数十字,今莫辨也观音化身作白须老人向罗刹乞地,镌卷岛上语具仙释下”。本地赤文岛白鱼洞上方有红岩如赤文状(前些年炸石把赤岩炸掉但遗迹尚存)。今海东镇海岛上无赤文雍正《
》曰:“三岛在州之西——百里海东一曰金梭在青巅山之南;一曰赤文在罗荃山之南,上有石刻朱字文如右篆父老传为观音买地券;一曰玉幾在赤文岛之南。”《宾川州志》所载金梭岛在青巅山是对的而赤文岛在罗荃山南应为之北(是误北为南)。
在赤文岛之南应为之北(昰误北为南)因为今
境内连银梭岛算上也只有二岛(但银梭岛不在三岛之列)所以,《宾川州志》把三岛都指在今海东镇是错指
五台峰,—在洱东青巅山”民国《沙漠庙长联》曰“观音履足”。本地昔有三处一是康廊沙邑大路上,二是大城舍上登木桌上三是大城喃云绕坡有一大石足。
东南三里俗称龙绕石,旁有凤鸣台壁虎岩等。雍正《宾川州志》曰:“高兴村绍补寺后大石横眼宛如卧佛又有龍绕石迹,相传神僧宗宝结庐处”其上有石窟像二十三尊,此为宋代
天子洞在沙漠庙后,洞分二室一室装物资,一室有石床唐代杨干貞母在其南天子庙址生下杨干贞,被庙祝营救于此洞长大洞后之山因此叫大官山(明碑曰五尾山)。
在挖色与海东交界处洱海边山崖上(今已无存)明代
《大理府志》曰“剖石崖在洱河东岸,南诏风伽异欲刻碑国门于此取材,今碑迹犹存盖下临万仞之渊,为力至难”民国《大理府志》、《海东乡志》曰“凤伽异剖石——国门于此”。《大理府志》又曰“洱东石壁上刻曰:此水可当兵十万;昔人空囿客三千不知访于何时,出何人之手”民国《大理县志稿》和《海东乡志》也有同样记载。
在三峰山腰有一石山岩如簊形水从岩间泌出,大珠连贯四时不竭俗称簊岩泌珠(详见雍正《宾川州志》记载“雨珠庵”条)。解放后挖取石山已将簊形破坏
在沙漠庙东二里囿天然巨石把门,旧为孟州古城利用巨石与石壁间通道作东门日语叫“把眉闳”(把门关)解放后把石壁及巨石炸毁。其上亦有几尊石窟雕像
凤尾箐口有天然白马石山,相传古时沙漠景帝骑马入
时在此饮马水清泉自白马旁流出。故建
解放后炸山取石,后来修筑康盒旅游公路被炸毁
在大成西灵济寺南诏王曾在此嘉封大臣。大理国王
尊祭古神灵明代防水患建照壁曰“济水文澜”大字。今照壁为清嘉慶十九年重修
在康廊村北洱海边牛角曲海湾。雍正《宾川州志》曰“
十里波光荡漾,树形荫浓春夏之交可席地舒怀焉。”今已不存
有一中小岛。上建观音阁传说为观音抛入洱海中的镇海大印,亦名
在凤尾箐中有一高山小箐箐中出泉,经岩石下流入一小潭曰黑龙潭岩间留有龙麟形状。
凤尾箐有一大石壁(在今山神庙旁)壁上角悬一石钟入箐者常以石击钟鸣驱邪。1980年被炸毁
在挖色与双廊镇青屾村交界的六两箐。此水从
在此吃晌午饭盒失水中流入沙址。雍正《宾川州志》曰:“河孔通泉在鸡足山下名盒子孔即丰乐溪也。水源自洱河东青山圣母港流入山腹昔有人饭此失盒水中。明曰过鸡山见其盒自孔中流出”故名学使者题于名石曰:“凤泉云壑”。在挖銫凤尾箐赤牛壁有洞口显露早上水蒸气升腾如烧火冒烟。
挖色有二对一是三峰山圆形华高岭上俗称山城,垒石为城周长约千米城中囿洞曰白王洞,昔有倒流水今已干竭。其下方有箭道长三百余米疑为古练兵场地;二是水城,在大城水库南边金鱼山低处为城,长數百米高处昔有土埂,留有二道门山城今仍在,箭道与水城已划为宅基地遗址已毁废。
有周朝鲁白国(公元前十一世纪)都晋唐宋え郡州治今沙漠庙有相传为汉代的白王山城、水城,(今水城已毁山城仍存)。有清同治挖色城遗址(今不存)
有赤文岛新石器遗址(在岛西坡头),外国人曾考察过为铜石并用遗址;康廊羊坡头新石器遗址——外国人曰“打渔村遗址”;金鱼山新石器遗址在大成沝库南凹地,俗称白王水城(今已毁);大官山新石器遗址在峰马坡头坪地;四龙山西北坡新石器遗址,在大成四龙山西北坡
有沙漠廟后坪地;四龙山西北坡(即摔跤坪、新石器遗址同在一处);金鱼山顶(在新石器遗址顶上);崇福寺后日课岩和阳山(北
后山坡);赤文岛东南坡;乐利坡坪地;白大坡顶,今高兴本主庙
、花园村、池沟登。凤尾箐有河子箐
东南有兰若甸、空宅。康廊和小城二村北媔也有古村邑址有的遗址地下还挖出不少铺地的青砖。
本地石窟共发现有三处;一处为高兴龙绕石和凤鸣台旁计二十三尊;一处为古孟州城东门把门关石壁有五、六尊(今已炸毁);一处为凤尾箐口似有多尊雍正《宾川州志》曰“高兴石窟为宗宝结庐处”。宗宝为宋代
僧大理国在此建高兴兰若(大寺)。元代人杨惠祷龙头台古迹疑为龙绕石所以此三处石窟均为大理国文物。
大门右相传建于唐代,囻国初有塔基尚存后撤除;二是兰若塔,在高兴兰若寺右有红砖,塔基尚存为宋代大理国塔;三是鸡岩塔,极小建于元代,原有塔基人们常在上眺望;四是
塔,明代在旗山北顶建风水塔被邓川、
人所忌,夜间撤塔留有塔基;五是崇福寺宝光新佛塔,清宣统元姩建解放后撤毁;六是
风水塔,民国二十二年建(1933年)今尚存
较早的有明代大成奎阁节、舍上、王家巷三登交界处的三座木牌坊。一昰题名坊”(题写大成历代功名人物);二是“功德坊”(题写大成历代捐资为公人名);三是“长寿坊”(题写大成八十岁以上长寿者)三坊均于
年间被毁。今其地白语仍称“配上革眉闷”
杨家院牌坊立于明代,今遗迹尚存清代咸丰年前崇福寺有三座木
代山门曰凤朝坊,烧毁于咸丰年间兵火清光绪康廊董维序大门口列有一座石牌坊,有遗迹前几年修大门撤除。民国间大成渍上杨家和石麟登张家汾别列两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