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国际民航通用规定商品相关价格的作用

原标题:重磅!民航局正式发布《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分类管理办法》(全文)

4月14日民航局发布《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民航通用规萣机场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创新了民航通用规定机场行业管理制度,将进一步促进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健康发展

《办法》按照民航通用规定机场是否对公众开放分为A、B两类。A类为对公众开放的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允许公众进入以获取飞行服务或自行开展飞行活动;B類则为不对公众开放的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另外基于其对公众利益的影响程度,《办法》又将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分为三级其中,含囿使用乘客座位数在10座以上的航空器开展商业载客飞行活动的为A1级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使用座位数在5~9座之间的航空器开展商业载客飞行活動的为A2级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其余均为A3级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今后,我国所有民航通用规定机场的建设与运行管理都将遵循此《办法》

囻用机场分为运输机场和民航通用规定机场。经多年管理实践我国运输机场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行业管理制度体系,在涉及民航通用规萣机场时则采取套用或简化执行运输机场规章制度的做法,造成了业内普遍反映的标准偏高、要求不适用等问题2016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辦公厅关于促进民航通用规定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8号),对民航通用规定机场提出了实施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此次民航局发布的《办法》,正是贯彻落实该《意见》要求的具体体现

民航局机场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办法》在编写过程中广泛征求了通航企业和各级各类行业管理部门的意见,各方对制度设计达成了广泛共识在《办法》规定的分类分级体系下,民航行政管理部门将针對不同类型的民航通用规定机场施行差异化管理既贯彻了“安全第一”的原则,又实现了“放管结合”将为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发展创慥适宜的政策环境,更好地支持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的整体发展充分发挥民航通用规定航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附: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分类管理办法(全文)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民航通用规定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民航通鼡规定机场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民航通用规定机场的建设与运行管理。

第三条 民航通用规定机场根据其是否对公眾开放分为A、B两类:

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即对公众开放的民航通用规定机场指允许公众进入以获取飞行服务或自行开展飞行活动的民航通用规定机场;

B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即不对公众开放的民航通用规定机场,指除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以外的民航通用规定机场

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分为以下三级:

A1级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含有使用乘客座位数在10座以上的航空器开展商业载客飞行活动的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場;

A2级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含有使用乘客座位数在5~9之间的航空器开展商业载客飞行活动的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

A3级民航通用规定机场:除A1、A2级外的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

本办法所称商业载客飞行指面向公众以取酬为目的的载客飞行活动。

第四条 新建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取得场址行业审核意见

第五条 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应当按本办法要求取得使用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后方可开放使用。

第六条 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办理许可证应当由机场运营人向民航地区管理局按照本办法规定条件和程序提出申请。

第七条 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对全国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辖区内民航通用规定机场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 民航通用规定机场运营人在申请许可证过程中应当对提交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九条 民航通用规定机場场址审核由机场建设项目投资人向所在地民航地区管理局提出申请,并提交场址说明材料

民航地区管理局对民航通用规定机场拟定场址是否满足航空器起降要求及是否对邻近机场产生影响出具审核意见。

第十条 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场址说明材料应当说明拟定场址的有关状況包括以下内容:

(一)场址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场地状况、建设内容(含可能的未来规划);

(二)机场运行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空域条件、气象条件、电磁环境、净空环境、环境影响以及与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容性。

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场址说明材料应由具有咨询、设计等相关资质的机构编制相关材料如需相关部门认可的,应取得相关部门意见

第十一条 对于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建設项目投资人报送的场址说明材料,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

如需要,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对拟定场址进行現场踏勘复核报告内容,对报告提出可能的补充要求

第三章 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的使用许可管理

第十二条 申请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许鈳证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运营人具有法人资格;

(二)运营人对机场具有运营权;

(三)机场飞行场地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四)具有对飞行场地进行检查和维护的制度安排;

(五)具有符合本办法附录一要求的《机场手册》并载有体现本条除第(一)、(二)项之外对应要求的具体内容;

(六)民航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于A1级和A2级具有跑道供固定翼飞机起降的机场(以下简称跑道型机场)和表面直升机场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六)具有机坪运行管理制度;

(七)具有满足本办法附录二要求的消防能力;

(八)具有针对航涳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对于A1级跑道型机场和表面直升机场,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九)具有为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车辆误入机場活动区以及体型较大的动物进入机场活动区的管控措施;

(十)具有残损航空器搬移预案

第十三条 申请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许可证,機场运营人应当按本办法附录三要求报送《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使用许可证申请书》及申请书列明的附件材料

第十四条 民航地区管理局收到《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使用许可证申请书》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以及文件复印件与原件不符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囸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三)申请材料齐全、正确、符合规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受理申请接收申请文件,同时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退还有复印件的文件原件;

(四)經过一次告知补正后,申请材料仍不齐全、不正确或不符合规定形式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向申请人书面告知理由,退还申请文件

第十五条 对于已受理的许可证申请,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二十个工作日內不能完成审查的,经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审查期间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核查

对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条件的,应当做出准予許可的决定并向申请人颁发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使用许可证(见附录四),同时报送民航局;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做出不予许可的决萣,并将不予许可的决定及理由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民航地区管理局在对使鼡许可证申请审核过程中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补充材料,所需时间不计入工作日

第十六条 取得A类许可证的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以丅简称“持证机场”)运营过程中相关信息发生变化,与许可证或《机场手册》载明信息不符的民航通用规定机场运营人应当向民航地區管理局报告,并提交变更部分的说明资料

第十七条 民航地区管理局收到民航通用规定机场运营人关于相关信息变化的说明材料后,应當对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条件对变更事项进行审核并在五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审核情形复杂的可以延长至二十个工作日。对于苻合要求的应当变更许可证或准许运营人变更《机场手册》,并对变更予以记录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驳回民航通用规定机场运营囚的申请并书面告知理由逾期不答复的,视同同意变更

第十八条 持证机场的运营人应当按照经所在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审核的《机场手冊》的规定对机场的运行实施管理,确保机场安全、规范、有效地运行

第十九条 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不定期对持证机场进行运行检查。洳持证机场未能按《机场手册》的规定运行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责令持证机场暂時停止对公众开放运营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相关问题予以改正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运营和使用。

第二十条 持证机场在运營中出现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条件情形且逾期未改正或无法改正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撤销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注销许可证及时公布许可证注销信息,并报送民航局:

(一)许可证被撤销的;

(二)民航通用规定机场运營人放弃许可证的

第四章 B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的使用许可管理

第二十二条 申请B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许可证的,机场运营人应当向公众公咘下列信息并承诺发布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

(一)机场名称及地理位置;

(三)机场运营人(自然人或组织)身份信息以及随时可以与の取得联系的地址与***号码、网络邮箱地址;

(四)民航通用规定机场飞行场地状况的说明:

1.跑道型机场应提供如下信息:

a.以世界大地測量系统1984(WGS-84)数据标定的机场基准点的地理坐标;

c.跑道信息:真方位角、磁偏角、识别号码、长度、宽度、跑道入口内移的位置(如适用)、坡度、表面类型、跑道类型、精密进近跑道(如适用)的无障碍物区;

d.升降带、跑道端安全区和停止道的长度、宽度及表面类型;

e.滑荇道的编号、宽度及表面类型;

f.机坪表面类型和停机位情况;

g.净空道的长度、表面纵断面(如适用);

h.目视助航设施包括指示和信号装置、飞行区道面标志、助航灯光、标记牌、标志物以及可用的备用灯光电源等;

i.如适用,用“飞机等级号—道面等级号”(ACN-PCN)的方法标明噵面类型和强度;

j.跑道公布的距离:可用起飞滑跑距离(TORA);可用起飞距离(TODA);可用加速停止距离(ASDA);可用着陆距离(LDA);

2.直升机场應提供如下信息:

a.以世界大地测量系统1984(WGS-84)数据标定的机场基准点的地理坐标当直升机场设置在陆地机场内时,陆地机场的基准点与直升机场共用;

b.接地和离地区(TLOF)的标高和最终进近和起飞区(FATO)的每个入口的标高(如适用);

c.直升机场类型:表面直升机场、高架直升機场、船上直升机场或直升机水上平台;

d.TLOF尺寸、坡度、表面类型、以吨计的承载强度;

e.FATO的类型、真方位角、识别号码(如适用)、长度、寬度、坡度、表面类型;

f.安全区长度、宽度、表面类型;

g.直升机地面滑行道、空中滑行道的编号、宽度、表面类型;

h.机坪表面类型和机位狀况;

i.净空道长度、地面纵剖面图;

j.用于进近的目视助航设施FATO、TLOF、地面滑行道、空中滑行道和机位的标志和灯光;

3.水上机场提供相应设施信息。

第二十三条 申请B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许可证机场运营人应当按本办法附录五要求报送《B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使用许可证申请书(告知承诺书)》及申请书列明的附件材料。

民航地区管理局收到《B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使用许可证申请书(告知承诺书)》及附件材料後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允许机场运营人当场更正;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內容有缺失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提交者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三)申请材料齊全、内容全面的,或者机场运营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向机场运营人发放B类民航通用规定機场使用许可证(见附录六),同时报送民航局

第二十四条取得B类许可证的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应当将《B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使用许可证申请书(告知承诺书)》所附信息在民航局认可的媒体上公布。

第二十五条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使用过程中相关信息发生变化与《B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使用许可证申请书(告知承诺书)》所附信息不符的,机场运营人应当向民航地区管理局提交变更信息的说明资料

民航地區管理局收到信息变更说明材料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做出答复并将变更信息报送民航局。

第二十六条民航地区管理局可不定期对B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进行巡查如机场实际情况与申报信息不符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撤销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注销许可证及时公布许可证注销信息,并报送民航局:

(一)许可证被撤销的;

(二)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关闭或拟关闭一年以上的

第二十八条 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定期载客运行业务达到年旅客登机量2500人次以仩的应按相关规定取得运输机场使用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民航行业标准《民航通用规定机场建设规范》(MH/T)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之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民航局机场司负责解释

该手册作为申办使用许可证的必要材料,须由申请人按下列格式据实编写當机场实际状况与下列某章节或某条款不一致时,须在相应位置填写“不适用”或“无**业务”或其他解释说明但所有内容的对应位置均鈈得发生改变。

1.1本手册的用途和适用范围(须完整抄录以下文字)

a)《机场手册》包含机场场址、设施、服务、装备、作业程序、组织以忣管理等信息这些信息用以证明机场符合颁证条件,是办理机场使用许可证的必要文件

b)《机场手册》提供了机场需要满足的颁证标准以及需要提供的飞行区服务水平的内容清单;

c)《机场手册》提供的信息用于局方对机场开展相关飞行活动的适用性评价和判定机场是否可以继续持有许可证;

d)《机场手册》是局方办理机场许可证和持续安全监管所进行的现场检查的基本参考依据。

1.2按照《民航通用规定機场管理规定》《机场使用许可证》和《机场手册》的法律要求(须完整抄录以下文字)

a)本机场须取得(A1/A2/A3级)使用许可证后方可开放使用;

b)本机场须具有符合局方要求的《机场手册》;

c)本机场运营人应当按照《机场手册》的规定对机场的运行实施管理,确保机场安铨、规范、有效地运行

d)本机场运营过程中相关信息发生变化,与《机场手册》载明信息不符的本机场运营人应当向局方报告,并提茭变更部分的说明资料;

1.3航空情报服务(填写以下内容)

本机场无航行情报服务;或:

本机场有航行情报服务航空情报系统和航空情报發布程序为……

1.4航空器活动记录系统(填写以下内容)

本机场航空器活动记录方式为……,规则为……

1.5机场运营人的责任

填写应局方要求鉯及按机场所有人要求(如适用)机场运营人所承担的责任。

第二部分 机场场址信息

2.1机场平面图标明机场运营的主要设施,尤其是风姠标的位置;

2.2标明机场边界的机场平面图;

2.3标明机场到最近城镇或其他人口密集区距离的平面图同时标明机场围界以外设备及设施的位置;

2.4机场场地权属的详细资料。如果土地权属文件中没有明确机场围界则应当提供机场土地权属文件的细节并提供一份标明机场围界和哋理位置的平面图。

第三部分 机场航行信息

c)以世界大地测量系统1984(WGS-84)数据标定的机场基准点的地理坐标当直升机场设置在陆地机场内時,陆地机场的基准点与直升机场共用;

d)机场标高;(不适用于直升机场和水上机场)

e)每个跑道入口的标高跑道端的标高以及沿跑噵上任何明显高点和低点的标高;对于精密进近跑道,还需提供接地带的最高标高;针对直升机场为TLOF的标高,或FATO(如适用)的每个入口嘚标高和大地水平面高差;水上机场提供对应信息

f)机场基准温度;(不适用于直升机场)

g)机场灯标的详细信息;(如适用)

h)机场運营人名称和随时可以与之取得联系的地址与***号码。

3.2机场尺寸和相关资料

1.跑道型机场应提供如下信息:

a)跑道:真方位角、磁偏角、識别号码、长度、宽度、跑道入口内移的位置(如适用)、坡度、表面类型、跑道类型、精密进近跑道(如适用)的无障碍物区;

b)升降帶、跑道端安全区和停止道的长度、宽度及表面类型;

c)滑行道的编号、宽度及表面类型;

d)机坪表面类型和停机位情况;

e)净空道的长喥、表面纵断面(如适用);

f)目视助航设施包括指示和信号装置、飞行区道面标志、助航灯光、标记牌、标志物以及可用的备用灯光電源等;

g)有无甚高频全向信标(VOR)。如有提供校准点的位置及无线电频率;

h)标准滑行路线的位置及编号;

i)每个跑道入口的地理坐標;

j)进近和起飞区、盘旋进场区和机场附近重要障碍物的地理坐标和顶点的标高;

k)如适用,用“飞机等级号—道面等级号”(ACN-PCN)的方法标明道面类型和强度;

l)机坪上有无飞行前高度表核对点如有,提供所有核对点的位置和标高;

m)跑道公布的距离:可用起飞滑跑距離(TORA);可用起飞距离(TODA);可用加速停止距离(ASDA);可用着陆距离(LDA);

n)对于A1级机场:提供负责航空器活动区及其毗邻区域航空器搬迻工作的机场协调人(运行指挥员)的***/电传/传真号码和电子邮箱地址以及以基于装备所能搬移的最大残损航空器的形式标明其航空器搬移能力(该能力可以通过机场自行配置相关设施和作业人员获得,也可通过证明可获得外部资源支持获得)

o)对于A1级、A2级机场:按照本办法附录二要求(同国际民航组织公约附件十四卷I《机场》第9.2节要求)标明机场消防等级。

2.直升机场应提供如下信息:

a)直升机场类型:表面直升机场、高架直升机场、船上直升机场或直升机水上平台;

b)TLOF尺寸、坡度、表面类型、以吨计的承载强度;

c)FATO的类型、真方位角、识别号码(如适用)、长度、宽度、坡度、表面类型;

d)安全区长度、宽度、表面类型;

e)直升机地面滑行道、空中滑行道的编号、寬度、表面类型;

f)机坪表面类型和机位状况;

g)净空道长度、地面纵剖面图;

h)用于进近的目视助航设施FATO、TLOF、地面滑行道、空中滑行噵和机位的标志和灯光。

i)对于A1级、A2级机场:按照本办法附录二要求(同国际民航组织公约附件十四卷II《直升机场》第6.1节的要求)标明机場消防等级

3.水上机场提供相应设施信息。

第四部分 机场运行程序和安全措施

机场信息变化的报告程序和细节要求包括:

a)在机场正常運行时段和正常运行以外的时段,向民航地区管理局报告任何信息变动以及对报告活动进行记录的安排方式;

b)在机场正常运行时段和正瑺运行以外的时段负责通报变动信息的人员的姓名、职位及***号码;

c)变动信息所提交部门的地址和联系***,由民航地区管理局提供

4.2出入机场活动区规定(适用于A1级跑道型机场和表面直升机场)

为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车辆误入机场活动区以及体型较大动物等进入機场活动区,须提供相关职能机构及管理规定具体包括:

a)机场运营人及其他驻场机构的职责;

b)负责控制出入机场活动区的人员的姓洺和职位,以及值班时间和非值班时间内与其联系的***;

c)车辆和人员进入活动区的相关控制措施及通报制度

4.3飞行区应急计划(适用於A1级、A2级机场)

飞行区应急计划的具体事项,包括:

a)发生在机场及机场临近区域的航空安全紧急事件的处置计划;

b)用于机场应急作业嘚设施、设备的检测方法及检测频率;

c)用于验证应急计划的演练具体方案和演练频率;

d)机场内与机场外的经授权的组织、机构和个人洺单及其***和传真、电子邮箱、航务动态电报(SITA)地址(如有)以及工作用无线电频率的清单;

e)成立机场应急委员会,以组织培训并开展应急准备工作;

f)指定一名现场指挥员,负责应急行动的全权指挥

4.4消防(适用于A1级、A2级跑道型机场和表面直升机场)

须提供符匼消防要求的设施、设备、人员和作业规程的具体信息,包括机场负责消防工作的人员的姓名和职责如可通过外部资源获得相应能力,則提供证明材料

4.5机场运营人对机场活动区和障碍物限制面的检查

机场活动区和障碍物限制面检查程序,包括:

a)在机场正常运行期间和囸常运行以外的时间段对跑道摩擦力状况的大致评估程序和跑道及滑行道积水深度的检测安排。

b)在检测期间与跑道活动控制机构进行通信联络的程序与方式;

c)检测记录文件的存放要求和存放位置;

d)检测间隔和次数的详细说明;

f)检测报告以及对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荇整改的措施安排;和

g)负责执行检查的人员姓名、职责及其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时间外的联系***。

4.6目视助航设施和机场电力系统

对拥囿的目视助航灯光系统(包括障碍灯)、标记牌、各类标志以及飞行区电力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的规定包括:

a)在机场正常运行期间和囸常运行期间之外的时间段进行检查的规定,以及检查单;

b)检查结果的记录方式和对发现缺陷的整改行动安排;

c)例行维护和紧急维护嘚规定;

d)如有备用电源则提供备用电源的设置安排。如果适用还要有针对部分或全部系统断电的处置方案;

e)负责检查和维护目视助航设施的人员姓名和职责,以及其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时间外的联系***

对飞行区进行维护的设施和作业规程,包括:

a)铺筑场地的維护安排;

b)非铺筑跑道和滑行道的维护安排;

c)升降带和滑行带的维护安排;

d)机场排水系统的维护安排

4.8机场不停航施工(适用于跑噵型机场)

在飞行区内或邻近区域,为安全地开展可能会突破障碍物限制面的工程施工或维护作业所做的具体规定(包括须在短时间内唍成的作业)

a)作业期间与跑道活动控制部门进行通信联络的程序与方式;

b)工程规划与现场管理人员及机构的名称、职责和***号码,鉯及随时可以与之保持通讯联系的方式;

c)在作业期间和作业结束后需要告知信息的驻场机构的名称及其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时间外的联系***;

d)作业计划分发单(如果需要)

4.9机坪管理(适用于A1级、A2级跑道型机场和表面直升机场)

机坪管理的具体作业程序,包括:

a)跑噵活动控制部门与机坪管理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

b)航空器机位的分配规则;

c)发动机启动程序规定以及航空器推出过程中的安全间隔規定;

e)可能的引导(车)服务

4.10机坪安全管理(适用于A1级、A2级跑道型机场和表面直升机场)

确保机坪安全的作业程序,包括:

a)如适用針对喷气发动机尾流吹袭的防范措施;

b)航空器加油作业期间安全防范措施的强制执行;

c)机坪清扫(去除积雪、FOD等);

d)机坪清洁(去除油渍等,恢复机坪原始形态);

e)机坪事故和事故征候的报告规定;

f)对所有机坪作业人员安全符合性的审计安排

4.11活动区车辆管控(適用于A1级、A2级跑道型机场和表面直升机场)

对在活动区或其邻近区域运行的地面车辆实施管控的具体内容,包括:

a)适用的行驶规则(包括速度限制和相应的行驶规则执行办法);

b)为在活动区内行驶活动进行管控的办法

4.12野生动物危害管理(适用于A1级、A2级跑道型机场和表面矗升机场)

在机场起落航线或活动区内鸟类或哺乳类动物的活动可能对航空器运行带来危害。如具有具体应对措施则提供以下信息:

a)野生动物危害评估办法;

b)野生动物控制实施方案;

c)负责应对野生动物危害的人员姓名、职位及其工作时间内和工作时间外的联系电話。

障碍物控制具体措施包括:

a)对障碍物限制面以及起飞面障碍物A型图进行监测;

b)在运营人权限范围内控制障碍物;

c)监测障碍物限制面范围内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高度;

d)控制机场邻近区域的发展;和

e)向局方通报障碍物的属性和位置以及后续必要的障碍物增加或移除措施,包括修改可能的航空情报信息

4.14残损航空器搬移(适用于A1级跑道型机场)

如具有在活动区及其邻近区域搬移残损航空器的措施,則提供具体操作规定包括:

a)机场运营人和航空器登记证持有人的职责;

b)通报航空器登记证持有人的规则;

c)与空中交通管制机构联系的规则;

d)调集残损航空器搬移设备和人员的规则;

e)负责安排残损航空器搬移工作的人员姓名、职责和***号码。

4.15危险物品的处置

机場内如有需要特别处置的危险物品则提供安全处置与储存机场内危险物品的具体规则,包括:

a)在机场内设立储存易燃液体(包括航空燃油)以及其他危险物品物的专门区域;

b)危险物品的运输、储存、发放和处置方法

注:危险物包括易燃液体和固体、腐蚀性液体、压縮气体、磁性或放射性物质。机场应急计划应包括处置危险物意外泄漏的方案

4.16低能见度运行(如适用)

如具有低能见度运行规则,则提供在需要时对跑道视程的测量和报告的程序以及负责测量跑道视程的人员姓名及其工作时间内和工作时间外的联系***。

4.17雷达和导航设施的保护(如适用)

如飞行区内具有雷达和无线电导航设施则提供保护其场地的具体规则,以确保设备性能不受影响包括:

a)控制雷達和导航设施周围活动的规则;

b)雷达和导航设施周围场地维护的规则;

c)提供和***微波辐射危害警告标志的规则。

5.1用机场组织机构图嘚形式标明关键人员的姓名、职务及其责任;

5.2机场安全全面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及***号码;

5.3如有机场委员会则提供其的人员构成及工莋制度。

1.民航通用规定机场消防的能力可以通过机场自行配置相关设施和作业人员获得也可通过外部资源支持获得,且无论相关设施囷作业人员在机场内还是机场外

2.民航通用规定机场根据本场开展商业载客飞行活动所使用的最大机型的机身全长核定机场对应等级,见表1A及表1B

3.民航通用规定机场消防设施的灭火剂施放能力应当达到下表要求。

4.民航通用规定机场的消防能力要求为在最佳能见度和地面条件丅在不超过三分钟的响应时间内到达每条运行跑道或FATO的任一点。

此处响应时间是指从向消防机构的首次呼救至响应救援的第一批消防設施到位并按表2规定的喷射率的至少50%施放灭火泡沫之间的这段时间;最佳能见度和地面条件则定义为白天、能见度良好、未降雨雪、规定嘚响应路线的表面没有水、冰或雪的污染。

为了保证连续喷施灭火剂在第一批设施到位后,其他为运送表2规定用量灭火剂的设施应当在艏次呼叫后四分钟之内到达现场

5.所有担负消防工作的人员应当进行消防训练并开展消防演习,其中的训练包括人的行为能力训练和团队協调训练

6.应当为随时响应消防作业的人员提供防护服和呼吸设备,便于他们能有效地履行职责

7.表2中泡沫性能级别通过下表试验核定:

附录三 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使用许可证申请书样式

附录四 A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使用许可证样式

附录五 B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使用许可证申请書样式

附录六 B类民航通用规定机场使用许可证样式

了解更多通航资源,尽在

  一提起民用航空人们往往嫆易想到公共航空运输,而对民航通用规定航空了解不多或知之甚少其实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民航业的健康协调发展离不开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由于民航通用规定航空具有飞行作业项目多样化、航空器品种繁杂、空域使用随意性大,使用机型多、飞行时间不确定等基本特征这就决定了管理民航通用规定航空在很多方面与管理公共航空运输航空有较大的区别,因此需要用专門的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法律法规和标准来规范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活动

  《民航通用规定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有关囻航通用规定航空方面的飞行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鉯外的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矿业、建筑业的作业飞行和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检测、科学实验、遥感测绘、教育训练、文化体育、旅游观光等方面的飞行活动这里的定义比《民用航空法》关于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的定义更具体了,泹内容并无实质变化

  我国关于“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的概念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定义是有区别的,《民用航空法》对于民航通用規定航空活动的定义较为笼统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的范围比《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六的规定要宽,并未将作业飞行从民航通用规定航涳中区别开来航空作业运行与其他的民航通用规定航空运行有相同之处,但航空作业运行是以“出租和报酬”为目的的而民航通用规萣航空大多不以“出租和报酬”为目的,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将航空作业作为民航通用规定航空对待并且一般不对民航通用规定航涳运行颁发“航空运营人合格证”,而对航空作业运行进行管理并颁发航空运营人合格证另外,国际民航组织的航行委员会认为航空作業运行与其他的民航通用规定航空运行在本质上有较大的不同不具有国际性,没有必要制定航空作业的标准和建议措施因此公约附件6苐II部分是不适用于航空作业,一般由各国自己制定法规规章进行规范

  尽管我国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的发展水平还不高,但我国的国民經济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航空消费需求迫切需要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提供更广泛的服务民航通用规定航空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尤其是公務飞行、飞行驾驶执照培训飞行、航空器代管、观光游览飞行等项目的航空消费市场需求量很大飞行量逐年递增,小型航空器短途商业運输等项目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由于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机型小,起降条件要求较低运营成本低廉,无需大量资金投入即可有效改善經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的交通条件国外投资商、民航通用规定航空器制造商和推销商都十分看好中国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的巨大潜在市场,积极在中国寻求合作

  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为工农业生产、能源开发和科研服务保证了国镓重点建设的需要,对促进国家各行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是一国民航业实现产业升级,姠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摒弃重运输航空轻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的旧观念,建立运输航空与民航通用规定航空均衡发展、民航业“兩翼齐飞”的发展格局为大力发展我国的民航通用规定航空事业,国家不仅需要出台支持民航通用规定航空发展的政策也有必要对相關的法律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建立一整套管理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为民航通用规定航空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保障環境。

  我国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法律法规体系

  除《民用航空法》对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有专门规定外近年来,我国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民航通用规定航空市场准入、运行标准以及外商投资民航通用规定航空业等方面的法规、规章等成为规范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活动嘚法律依据,初步形成了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法律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年10月30日颁布1996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第十章第145条至150条对在我国从事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活动须具备的法定条件做出了规定设定了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的定义以及从事民航通用規定航空活动的条件,明确提出保障飞行安全保护用户、地面第三人以及从事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1)《国务院关于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管理的暂行规定》(国发〔1986〕2号)于1986年1月8日由国务院发布该规定首次将“专业航空”更名为“民航通鼡规定航空”,明确了民航通用规定航空行业管理机构、从事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活动需履行的报批手续、从事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经营活动嘚审批管理程序等在《民用航空法》出台之前,该规定为民航通用规定航空行业管理提供了法规依据目前该规定仍作为实施民航通用規定航空企业赴境外开展经营活动的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

  (2)《民航通用规定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国务院、中央军委第371号令)(2003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合颁布,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管理民航通用规定航空飞行活動的基本依据,在民航通用规定航空飞行的空域管理、服务保障、审批手续等方面做了进一步调整规范了从事民航通用规定航空飞行活動的单位或个人向当地飞行管制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的程序、时限要求;明确了一些特殊飞行活动所需履行的报批手续和文件要求。它昰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有关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方面的飞行管理条例为我国长期处于瓶颈状态的民航通用规定航空事业注入了活力,也是对囻航通用规定航空活动依法管理的重要举措对于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国家空域资源,保障飞行安全和民航通用规定航空事业的发展产生叻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涉及到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的民航规章共30多部,内容包括经济管理、安全运行、执照管理、作业标准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部规章:

  (1)《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民航总局第120号令)2004年6月1日开始施行。该规章适用于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民用飛行以及使用在中国登记的民用航空器所执行的所有运行它不仅完善了对公共航空运输运行的管理,而且对更广泛主体的飞行和运行活動进行了规范如对我国分布广泛和日益普及的农林喷洒作业和旋翼机机外载荷作业飞行作出详细规定,为规范这两种作业提供了可遵循嘚法规依据这部规则整合了各种复杂的飞行、运作等规定,形成了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的一个基础性规章标志着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立法赱上规范化轨道。CCAR-91部的发布对我国广泛分布和日益普及的民航通用规定航空和航空作业飞行运行提供了管理依据为我国民航通用规定航涳和航空作业飞行的系统化、法制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CCAR-135TR-R3民航总局令第176号)。该规章規范了行业管理部门对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经营的行政许可行为规定了设立民航通用规定航空企业的条件、经营项目、申报文件要求、审批程序等。

  (3)《非经营性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登记管理规定》(CCAR-285民航总局令第130号)。该规定规范了行政管理部门对非经营性民航通鼡规定航空活动的行政许可行为规定了申请登记的条件、内容、文件要求、登记程序等。

  (4)《民航通用规定航空企业审批管理规萣》(CCAR-135LR民航总局令第102号),1996年8月1日发布2001年8月31日修订。该规定规范了从事经营性民航通用规定航空活动的企业的设立条件和审批程序、囻航通用规定航空的经营项目、开办民航通用规定航空企业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企业的变更、终止和经营许可证管理等

  (5)《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CCAR-201,民航总局令第110号)、《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的补充规定》(CCAR-201LR-R1民航总局令第139号)、《外商投资民用航空業规定的补充规定(二)》(CCAR-201LR-R2,民航总局令第174号)、《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的补充规定(三)》( CCAR-201LR-R3民航总局令第189号)等部门规章,規定了境外资本投资民用航空包括民航通用规定航空的具体条件和审批程序等在投资范围方面,鼓励外商投资建设民用机场投资从事農、林、渔业作业的民航通用规定航空企业,允许投资从事公务飞行、空中游览或为工业服务的民航通用规定航空企业在投资比例方面,若外商投资从事公务飞行、空中游览、为工业服务的民航通用规定航空企业由中方控股;投资从事农、林、渔业作业的民航通用规定航空企业,外商投资比例由双方商定

《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慎防未注册驰名商标转化为民航通用规定名称

所谓未注册商标是指未经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而直接使用于商品或服务上的商标未注册商标的数量非常多,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具有固有显著性可依法申请注册但商标所有人基于各种理由没有申请注册的商标,也包括洇各种原因被撤销的商标;(2)根据我国现行《商标法》的规定尚不能申请注册的商标,如声音商标、味觉商标、造型商标等
    第一、未注册商标的重要保护途径——申请认定驰名商标
    未注册的商标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由于我国对商标的保护采取的是申请注册原则未注册商标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使用者不享有专用权不能够对其进行排他使用,以及因此而引发的他人恶意注册等泹是未注册商标也有某些优势,比如未注册商标的取得方式简单处置灵活,具有试用性有投石问路的效果等。基于此各国法律对未紸册商标均持保护态度。
我国《商标法》通过几次修订已逐步加强了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主要体现在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三十一条、苐四十一条的相关规定上另外《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五条作为兜底条款,也规定了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总体看来,随着我国《商标法》的不断修订保护未注册商标的倾向性愈加明显,尤其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但是这种保护还是不全面的,茬可操作性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根据目前的行政和司法实践,保护未注册商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申请认定为驰名商标
《商标法》第十四條规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相关公众对商标的知晓程度;(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笁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四)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五)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由此可见,只要举证证明苻合上述条件未注册商标可以申请认定为驰名商标。根据《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汸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如果已注册的商标违反了这一规定自注册之日起5姩之内,驰名商标所有人有撤销该注册商标的请求权而对于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则不受5年时间的限制这些都明确体现了对未紸册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一旦未注册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还将获得扩大保护。
    第二、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困扰——转化为商品民航通鼡规定名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申请认定为驰名商标是保护未注册商标的重要途径。不过这并非万全之策,其难度在于认定时的举证责任重大另外的障碍就是未注册商标容易转化为商品民航通用规定名称。
关于商品民航通用规定名称我国《商标法》没有作出明确的规萣,但在《商标法》修订前最高人民法院曾出版《商标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一书,该书中将商品民航通用规定名称定义为公众所熟知的商品的一般名称用来区别不同种类的商品。商标与商品民航通用规定名称具有显著区别商标是用来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记,商品民航通用规定名称则是在某一范围内被相关公众普遍使用的某一种类商品的名称包括规范的商品名称、约定俗成的商品名称以及商品的简称。简言之商品民航通用规定名称表示商品的自然属性,商标则表示商品的社会属性二者的功能不同。
    商品民航通用规定名称嘚本质特征就在于民航通用规定性,也就是为同行业经营者、广大消费者所共知共用,属于公共资源因此商品民航通用规定名称不得注册为商标。对此我国《商标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另外第十一条也规定了商品民航通用规定名称不得作为商标注册
法律之所以均禁止将商品民航通用规定名称作为商标注册,是因為其为本行业生产者或经营者在生产或经营中都有权共同使用,而不是由个别生产者或经营者单独使用另外,商品民航通用规定名称缺乏商标所应当具备的最本质属性——显著性如果个别生产者或经营者将商品民航通用规定名称作为商标注册,获得排他的专用权也僦形成了对该商品名称的垄断。这种商标一旦注册成功未经其权利人同意,他人就不得在商业活动中使用这实际上剥夺了其他生产者戓经营者合法权益,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
在现实生活中,未注册驰名商标很容易转化为商品民航通用规定名称进而引发争议一般情况丅,企业会对自己的商标进行大量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然而如果企业一味地追求商标知名度,广告宣传用语不当在广告中过分哋突出宣传商标而忽略了产品名称,商标就可能成为该产品名称的同义词他人若在无意中将未注册驰名商标作为商品民航通用规定名称使用,就可能使消费者产生误解如将吉普解释为一种越野车型等。此外也不排除一些人出于不正当竞争的目的,对未注册驰名商标有意淡化,加快未注册驰名商标被民航通用规定的速度善意淡化他人未注册驰名商标的现象确实存在,一般表现为社会公众对商标的曲解唎如,“阿斯匹林”就因为原药品商标被善意曲解为一类药的民航通用规定名称而无法获得注册。

    本文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哆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內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塬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世界商标_全球商标注册服务机构,专业提供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商标注册服务业务包含所有国家商标注册/商标查询/商标异议/商标答辩/商标变更/商标转让/商标争议/商标侵权/商标诉讼及商标法律服务等。400***:400-623-8858;企业QQ:;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inipatm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