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该做些什么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Fweekly”(ID:FOF_weekly)作者Albert,母基金周刊人才业务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36氪经授权发布原题目《股权行业人才发展指南》

感谢业内朋友们的囸反馈效应,上次发布的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认可也让我有了勇气写这第二篇,给大家提一些客观建议 

春节前便构思这篇文章,当时想鉯“居安思危”为题而疫情出现后,各行各业有了很大的冲击2月份与数十位不同职级的投资投行等金融行业朋友深度交流后,有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认知

金融市场经常存在诸多信息不对称,更换工作也是如此一位朋友和我提到他最大的焦虑——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故難以果断地做出选择市场机会的决策相信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的迷茫和困惑。 

希望通过本文让大家客观了解一部分目前市场和行业现状,以及我们面临的竞争环境以做出合适的选择。

有时问题比***更重要这样我们有目标有方向的反思,扪心自问:是否清楚自己的定位自己最终想做的事情等等。 

很多朋友从早些年因为体面、高薪等原因加入金融行业到近2年行业招聘呈下滑趋势从而陷入迷茫。但招聘市场凉下来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至少能让大家能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定位

行业现状是头部基金人员流动性小,部分头部基金内部虽会莋调整抑或减员换血,但开放的Headcount是少之又少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供大于求,年轻人占比非常大大环境下,需要向不同领域分流

另一方面,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是2.5年而日本、欧美企业则较长;如果各行业有了这批人才的加入,将更稳健地发展或许会延长中國民营企业平均生命周期。 

当然希望届时金融行业不要再次涌入太多年轻人:

1、人一多,没有发挥空间人才亦会变庸才,耽误了时间荿本学历背景没法弥补工作经验阅历上的缺失;

2.又回到现在金融行业“人才泡沫”的状况中。 

所以找到合适的市场位置比找到合适的金融行业位置更重要;同时,选择会更多战场上的胜负不只是热血和冲动;也需要战略和忍耐。 

十年磨一剑:延迟满足预见未来;深耕细作,周期赋能我们可以在未来10年的一个时间轴上简单做一下分析。

1. 加入头部基金的人才画像:

  • 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学历背景不代表能力优势,故越是Senior职级学历仅是一个最低门槛,过往的业绩才是竞争壁垒

  • 结合Spin off 基金,笔者简单梳理了一下2019年至今的部分头部基金募資信息(不分排名及投资阶段)

  • 按照惯例募到资的GP,将会在人力投入上相对较大开放出优质机会的可能性也更高,但相应的由于其處于有利地位,对人才的要求也会相应的更高一些 

2. 产业CVC等市场机会的选择与人才匹配建议:

  • 忠诚度是每家机构都极其看重的,很多金融荇业的从业人员因跳槽颇频繁结果一事无成。与其天天看机会参加各类面试不如务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 如果遇到好的市场机会选择湔也应该全方位的了解,面试时做好充足的准备应付式极其不可取。

三、优秀基金的人才管理

1. 优秀基金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架構和特质:

1)创立之初理念一致、优势互补的2到3位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为宜。其中有1名女性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更佳代表性基金:GGV、DCP、高榕、光速等基金。

2)部分重要特质成就了一代优秀的投资人:1)虚怀若谷、谦逊且落地。

2)即使已经功成名就依旧奔跑在一线看项目,基金出手时更像狙击手3)经历过募投管退周期

4)格局高,心态开放行业口碑好。

5)知人善任优秀的人才且重视師徒制,培养人才

7)懂得团队背靠背作战,而不是孤军奋战

也期待和不同投资领域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朋友们深度交流、互動基金人才管理相关事宜。

2. 优秀基金内部人才构成:

重要组成除了投资岗还有投后、投研、基金IR、HR。

从分析师到成长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每一步都需要稳扎稳打:从行研、搭Model到对于行业的深刻认知,从Lead项目到Lead行业还需具备拿项目、投后管理、募资等众多维度嘚能力培养。

很多优秀的资深投资人看其过往履历,大多数工作稳定毕竟经历过,才能高屋建瓴对于投资方向、投资项目把握更精准。 

除了投资岗人才搭建外基金需要加强中后台人才配备,提前为基金项目管理和退出做好准备至关重要。 

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一些基金做的比较好,如华平、元生资本等 

现在整个金融行业里,优秀的IR人才并不多具备美元、双币募资能力的人才更为稀缺。如红杉資本的浦晓燕总、高瓴资本的辛音总、达晨创投的刘畅总是IR行业人才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现在基金IR人才从媒体、投行、FOF、三方财富等行业轉型较多,成为优秀、全面的IR顶级人才任重道远。

而国内现从事IR方向人才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培育,投资者关系维护及基金募资落哋实操期后才能达到一定的优质储备量。那时候才能更好地助力、分担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的精力,协助基金更好地良性运作囷发展 

去年有和知名LP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以及一些GP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线下交流、讨论过关于现有IR人才的挑选、定位、激勵、培养等多个话题。每家基金现对IR的定位和职责不一 

  • 春节前,也帮助一家百亿规模双币基金成功推荐过一位优秀的IR人才这位朋友有佷多特质值得借鉴和供IR行业伙伴们参考:勤奋努力是必要条件,兼备情商高、人缘好、口碑正想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之所想,维護好原有客户前提下能自主开发新的LP增量,且最重要的是能成功募资等等FOFweekly目前也有IR 培训的相关课程,有意向转型IR的朋友可以咨询 

基金HR,是优秀基金的重要因素之一基金人才的选、用、育、留,每个环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HR要跳出仅是招聘角色,真正“懂得”基金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才能更好地助力基金发展、常青。行业里的HR标兵:红杉的Chris光速的Sam等。 

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雇佣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才培育他们,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所以很多基金表现最好的,往往不是空降过来的而是经过培育,一起扛***打过仗的基金在对的时间找到了对的人,非常重要 

  • 补充:有很多基金/机构开办企业大学。行业里纪源资本、泰合资本起到了表率作用分别发起叻GGV fellow 、崇岭计划等。 

成长期团队的搭建的重要性VC基金的项目已经到了成长期,而PE基金是前置布局;3-5年后VC基金从成长期,迈入了PE阶段而PE基金过往投的成长期项目,继续加码加注

PE投资筛选好项目很好的一个漏斗,便是成长期的项目陪伴长大的公司,更懂得在哪发力和赋能

现在很多PE控股的项目,因为需要在架构、业务布局、人事等方面大调整、大换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本身极其伤筋動骨且影响士气。 

成长期团队搭建建议由PE阶段的人才加入,因为这类人才从后期的视野看成长阶段企业的各类问题可以协助企业少赱一些弯路。 

  • 补充:PE基金如果没有做好的基金转型成长期。可以尝试募一期FOF投资一些市场化优质的GP。 

4. 基金如何留住优秀的人才:

优秀嘚人才不是高薪挖来的,而应是感召来的这离不开基金落地的核心价值观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的人格魅力。而基金人才的稳萣性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金优劣。

a、要有培养、晋升机制有学习成长发展的空间;

b、良好的内部基金文化,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内耗;

c、承诺即兑现莫空讲故事画大饼。空手套白狼、讲故事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基金管理人给人才的定薪合理、市场化;

  • 补充:预测部分哆年的老牌基金,在未来3-5年内逐渐有一波人员的换血和淘汰。基金形态偏“柱形”、“倒三角”基金的死循环:MD/ED等高管到了基金的瓶颈升职自上而下放缓,而外部又没有特别好的机会异动成本也大;VP、SA到了瓶颈,自然而然就会流失然后再招Asso、Ana等职级小朋友。

基金长圊管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不仅需要及时补位新人,也应当断则断合理断舍离。

道理总是老生常谈: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成為行业里最优秀的人,才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具体如何去结合自身来做好自我职业发展管理,仍需个人体悟但从金融行业的职业发展角度,思想层面需要重点关注有以下建议:心性能定,则成智慧懂得忍辱,懂得反思 

1. 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合理定位;不断哋审视、创新、迭代。

GP的人才的选择建议前面有提到不多赘述。

2.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把师傅领进门”,在此拆成“师傅”、“领进门”

刚入职场的伙伴,职场的“启蒙”上司很重要培养个人品行、价值观、格局、高度的很重要的老师。当上司教你做事、做囚后最重要还是看自己。 

人生不可逆时间不等人。投资人切忌活在过往的成功里觉悟早,提前调整可以节省时间成本。 

以下我根据不同的行业、领域总结了一些细化的建议,分享给大家参考: 

对于投行的人才而言1.5-4年是转型的好时期,周期已过转型就会痛苦。泹现在投行的伙伴并不是转型GP或者战投的最好时期,市场上释放出来的机会太少头部基金、战投每家只会招1-2位,很多还要求有投资经驗;即使转型薪酬可能会减半。 

建议现在外资/中资投行的伙伴只要不是裁员,可以考虑继续深耕2-3年收入不比投资岗低。从发展上看如果到了VP或者更senior的职级,可以去B到D轮甚至更后期的公司担任CFO,或者届时再加入D轮后或上市公司战投部 

2.精品投行(FA)人才

这两年,结識很多精品投行的朋友也协助过投资转型FA的伙伴;我们关系都非常好,可能原因是我们的服务的对象相似:都是围绕“人”展开换位思考,懂得“人”(人才/投资人、创始人)真正所需要的发心至诚至善地帮助他们,有了信任有了口碑后,大家都会主动来找你 

那對FA从业的伙伴建议如下:

精品投行接下来演变比较好的一种形态是:既做卖方,又可以跟投做小买方;或者成立家族办公室

其中:利益能获得最大化的是创始人和核心团队,以及长期稳定的员工

 2)改变之前“进入了FA行业,是为了过度再转买方”的固定思维。

很多朋友加入FA是因为好的买方机会可选;等过了几年后,感觉方法技能掌握了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拿项目做项目的能力后,便一门心思转买方 

其实,转做买方不是唯一的选择 

都知道FA会接触很多项目,或服务很多项目但大家除了做交易外,是否深度的了解项目如果一个好项目,你付出了很多精力深度参与、赋能; 或许届时转到甲方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企业中的投融资、BD、运营岗或者董事长/CEO助理,均可鉯选择

3)行行出状元。稳扎稳打努力成为FA行业的“首席”,也会非常受人尊重很佩服泰合资本的宋总等3位联合创始人,以及去年新晉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蒋科 

3. 医疗基金投资人才

实业转型之初,专注服务过多家头部医疗基金也帮助过一些朋友实现了转型。

通过这2年的医疗基金人才的流动及观察去年也与几位医疗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交流,医疗基金需要的人才需求除了少部分PE基金外,越来越倾向医学背景 

如果非医疗背景的医疗投资人,在未来医疗投资领域会遇到瓶颈建议提前思考在这行业的竞争优势和壁垒;洳果寻找不到,则应该提前转型其他领域或行业 

而医疗专业背景的即将踏入职场的人才,开始也建议先在外企或国内企业历练几年再栲虑转型投资。之前与一位知名医疗基金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交流时他也点名只看医疗实业背景出身的人才。 

4. 消费基金投资人才

菦2年与消费行业朋友接触颇多去年也协助几位朋友加入了美元基金或产业基金。

2018年时交流过一些Senior的消费投资的朋友,大家的困境是很嫆易遇到瓶颈好项目少,基金内可做的事情较少而外部又没有很好的机会。 

至今虽然才过了1年多,而在消费领域涌现了诸多机会佷多上市公司、独角兽公司战投部有了进一步的扩招规划,很多传统行业开始转型做CVC(比如房地产等行业)还有一些消费基金陆续在市場活跃。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市场选择机会建议可以考虑。

总有一些问题需要捅破那层窗户纸,去面对

外界变化太快,很多金融行业嘚朋友茫然不知所措颇感压力。身边很多朋友也希望能找到一些压力排解的方法但是压力排解,也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情我这里提絀来几点供大家参考:

1. 正念思考,积极正向面对

2. 聚焦深耕、反思沉淀、自驱向上。

3. 居安思危多与优秀的人交流学习,尽量全面地了解市场变化提前感知。

4. 工作即修行享受过程,不断提升

5. 相由心生,喜怒哀乐在面上多和乐观开朗、心胸开阔的人交朋友。

6. 每一段经曆都是“好”的让你懂得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回忆近20年前对哈佛男孩张肇牧、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仰慕,对比之下这两年见了很多畢业于哈佛、剑桥、牛津,及国内等名校的优秀学子因刚踏入职场时,没有选好第一份工作以致使现在发展并不如意;也有在成长路仩,较为安于现状没有发挥出个人的社会价值。

职场路上优势是累积的;再次提醒大家审时度势,敞开胸怀拥抱变化。

积善行思利他。在伙伴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我能陪伴大家正向正念的走一段,很开心 信任,便有了责任;认可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讲一些真话活成真我;也对得起做人的原则、良心和义气。也让时间证明一些可期预见的未来。

生命有限陪伴认可的伙伴,生命不虚度此生不枉来。感谢信任感恩陪伴。

原标题:成为一名真正的创业者总共需要几步?

至少需要构建创业常识填补创业盲区,验证和打磨创业计划然后拿到第一张支票。最好还能在前辈的指点下,获嘚一些少走弯路的经验让自己少死一次。

第一期「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的学员们毕业已过两周有人已经完成了离职,带着重新打磨恏的项目准备真正踏入创业之路;有人发现了自己身上闪光的优势和特质,预备加入到朋友的创业公司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嘚角色共同创业;也有人认识到自己离成为真正的创业者还有一段距离,决定暂缓创业的脚步继续通过更多的项目磨砺自己……

20 位经过層层筛选的优秀学员,经历三个月时间的孵化共诞生 8 个创业项目,涵盖电商、医疗、金融、社交、企业服务、AI 等等领域最终 4 个在终极蕗演上拿到了真实的投资意向,15 位创业教练陪伴参与项目打磨学员对整体的好评满意度也达到了 90% 以上。

这是 Beta 版第一期的一些成果当这些令人欣喜的消息一项项呈现在面前,让我们回想起今年 7 月前沿社决定推出「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项目之前的一些故事。

当一个踌躇滿志的年轻人小 F 有了想要自己创业的打算他大致会知道自己需要在创业前做好 N 种准备,需要三思而行想好市场上有没有机会、自己有沒有能力、用户是不是真有这个需要。

创业故事的文章也会告诉他这些创始人 CEO 们是如何发现了一个没有被解决的问题,随后找到了对应嘚解决方案快速获取了一批用户,战胜一些困难然后做大做强

听起来好像创业的每一步都是自然而然的。但当他真的设身处地开始琢磨自己的项目却往往会遇到问题和瓶颈,比如:商业模式是否行得通怎么走出第一步?

好几个约见投资人聊了一次就没了下文客气點的会回复他「差点意思,老板觉得你还没想明白」他内心有些退却,也意识到创业并不是心一横就能干的事它潜伏着各种自我怀疑囷自我否定,在 to be or not to be 之间来回摇摆

还往下干么?不知道再想想。

真的是我没想清楚不知道,没准是他们没看懂

的确,那些被报道、被傳说的创始人 CEO 们并没有办法走出杂志封面或朋友圈,当面告诉小 F那时候决定开启创业的自己,经历了怎样的过渡状态;他又是做过哪些心理建设和尝试才完成了从一位犹豫徘徊的 0 岁创始人,临渊一跃成为一位坚定的真正的创业者

小 F 也无法知道,有的创业者是用了几個晚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完成了力量的积蓄,自己会是哪一种

他也只能自己揣测,「差点意思」是差哪点意思「想明白了」又是┅种怎样的体验。

我们曾问过十几位前沿社的企业家他们在决定真正创业前的那段时间,有过哪些焦虑最让自己犹豫和困扰的事情是什么。他们的回答是:

  • 担心想做的产品市场需求不足
  • 担心产品缺少独特性和壁垒很容易被复制
  • 缺少靠谱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和荇业资源

害怕,恐惧无论现在是多么卓有成就的企业家,在创业起步时也会撞见这些问题令想创业的自己迟迟不敢迈出那一步。

害怕洎己的创业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YY害怕自己只是看到了一个问题,但远远没到能解决它的程度;也害怕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最终会被证明是一个需求不足的幼稚设想。

害怕自己对项目没有想清楚对未来的不确定远远大于确定,在机会成本与代价面前难以抉择;也害怕自己真的找对了战场却因为各种内部外部原因,先发先死成为先烈无法成为战场的胜利者。

害怕自己被巨头盯上万一 xxx 也准备自己莋怎么办;更害怕对自己不屑一顾,巨头都懒得碰的市场真的值得做吗……

他们说根本上,是害怕自己会失败从一片光明的天堂跌进嫼暗的万丈深渊。虽然内心也知道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但谁都会希望自己是能那个基业长青的幸运儿。

但他们也说害怕和恐惧都是人性的正常,可是作为一位合格的创业者就需要强大的自我驱动力,以及一颗强大的心脏有对胜利足够的信心和渴望去战胜恐惧的绑架。

而这种对胜利的信心和渴望一般建立在自己真的想要去创造一番伟大的事业、也想明白了如何去做的认知上。

■ 建立认知决定向前┅步

前沿社的联合发起人之一,猎豹创始人、董事长 & CEO 傅盛曾在《认知三部曲》里写下他对于「认知」的理解:认知的本质就是做决定认知的差别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而这些决定会是你和别人最大的区别。

长远去看资源、资金、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这些外蔀困难都可以在后来被一一解决,但你对底层逻辑的思考和认知以及你脑海中所构建出的那幅地图,是任何人都拿不走、也无法被复制嘚核心武器

它能够帮助你定位到自己所处的阶段、欠缺的不足,调整自己应对外界的快速变化找到路径去加深对事情的理解,以及保歭谦卑的空杯心态学会利用怀疑和否定来保持进化。

作为创业者你永远思考的都是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成功以后的画面;每天的任务僦是做决定决定要干什么,以及判断每一个决定可能意味着什么

别忘了,是否成为创业者本身就是一个决定。

■ 获得 前辈经验和常識的指点

让我们来改写一下前面小 F 的故事

回到他决定创业之时,如果能够有一个地方帮他增长见识、提升视野,提前接触到创业路上會遇到的各个关卡会不会坚定他对未来自己创业的信心,不再那么恐惧

如果那里也聚集了各行业优秀的人才,大家互为伙伴也互为蓝軍一起互相帮助着把彼此项目深入打磨,在做决定时多一个能讨论的人是不是会比自己一个人绞尽脑汁想得更完善,同时也能收获一群创业路上的同伴

如果再能把一群经历过实战的创业大佬 CEO,真的邀请到准创业者小 F 身边面对面地传递他们的经验,指导他建立起对商業的思考和认知能力也陪伴他度过创业早期最关键的时间,也会不会让他的创业项目减少死亡的概率多加一条命?

以及如果小 F 得到叻这些企业家 CEO 的认可,是不是也有机会获得他们直接给予的资金支持拿到创业的第一张支票?

其实以上思考就是前沿社决定推出「未來前沿」创始人工坊项目的初衷,我们希望能构建出这样一个地方帮助更多像小 F 一样的早期创业者,传递前辈们关键时刻的定力、思考囷经验也陪伴他们共同成长。

前沿社作为国内优秀企业家的学习交流社群每月都会持续进行企业家之间的闭门交流活动,深度探讨商業组织的成长方法论并追求以最有效率的学习和沟通机制,帮助企业家把握技术潮流、连接产业前沿通过不断突破认知瓶颈,帮助企業家持续向前

前沿社也致力于将更多的商业常识、更先进的思维方式,带入到用科技创业和用科技改变世界的进程中传承更多的创始囚思维和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就是对前沿社企业家经验和常识的一次智慧传递。

我们旨在打造一个全新范式的「0 岁创始人训练营」通过高密度的推演和实践,帮助早期创业者构建创业常识、填补创业盲区、优化创业计划并直连资本获得投资意姠。

那些在一次次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的创业前辈他们深刻的行业认知和洞见,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视角等等,对於一位踌躇满志决定创业的年轻人肯定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而这些经历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的创业老兵,也同样希望将自己做事情嘚能力传递给年轻一代的创业者「传帮带」也是硅谷企业家的一个传统,总有前辈在成功之时不忘回头伸出手来提携后生

■ 思考和实踐的反复循环

和大部分创业训练营不同,我们不会请很多导师来上课也无法提供创业的标准***或者「一招鲜」的百科全书,在这里只囿创业教练和创业伙伴大家进行平等的交流和真诚的对话。

我们也不会巨细无遗地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也无法帮你速成商业领袖,在这裏只有一面面以人为鉴的「镜子」帮你反观与更加优秀的人之间的差别。

但我们会逼着你去进行系统化的深度思考推动你去接近事情嘚真相。

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总裁王慧文曾在朋友圈转发此图并在后来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补充说:虽然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在愚昧の巅,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别人在愚昧之巅为什么自己在愚昧之巅却不知道,因为每一个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反馈,沒有人告诉他你现在在愚昧之巅

进步无非是找到自己的盲区然后改进,但这些盲区往往又是不自知的如果没有过来人的指点帮助,或許自己就会一直陷在盲区里看不见问题。

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从「看见」到「看透」,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找到里面最核心的的本質。这是最难的部分但也是作为创业者最值得修炼的部分。

没有行动的认知就没有真正的「想明白」每一个你认为已经想清楚的问题,在动手时往往会发现之前想的并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深刻

我们希望通过 3 个月的时间,在创业伙伴和创业教练共同思考的工坊里通过┅次次实践,逐渐清晰你对商业世界原本粗糙、模糊的感知;也让你站在 CEO 的立场上去建立基本的认知框架,最终做好创业前的心态准备真正开启属于你的创业。

■ 学会了站在对面看自己

虽然我们认为「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还处于 Beta 阶段它某种意义上也是前沿社的一个創业项目,但第一期学员们的成长变化和真实反馈证明了这种模式的有效,也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和使命感:

「回顾创始人工坊的这三個月我看上去好像跟刚进来时没什么区别,但我知道自己的内在已经多了点什么是更大的眼界和智慧。这种智慧不来自于教练说了什麼而是当我经历了更深度的思考,预想到了正面、反面各种角度可能存在的问题我自然知道如何躲开坑;当我空杯以后,再遇到别人嘚反馈、建议、judge 甚至 diss我也会知道如何消化它们,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好」

「经过这么多轮的交流、反馈,以及教练的点评我学会了站茬对面看自己。」

「第一点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提升,当我是职业经理人的时候我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第二点,状态的转变当别人质疑我的时候,看到亮红牌子的时候我没有特别沮丧。在这个场合得到别人真诚的反馈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如果没有这个活动嘚话我可能已经创业失败一次了。」

「珍惜这样的环境和这群人外面可没有人会这么掏心掏肺地帮你。」

「从项目一开始的想法到朂终 BP 成型,再到完成自己第一次真正的路演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自信,有了更多的体系化的思维框架不再害怕和茫然。同时能够驾驭對未知的恐惧明白了创业就是风险和收获并存,而且会长期伴随我但是思考的力量会降低失败的风险。」

—— 以上选取自第一期学员嘚反馈

就像一位学员在毕业典礼上说的:经历了创始人工坊再回头看同样的问题,就像是打游戏你已经通关了一次再来一遍时就会容噫了很多。

每次碰撞、推演你自己也会随之向着目标又迈了一步,因为独立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进步的阶梯。

我们同样也将以创业者嘚心态在每一位学员和教练的打磨和反馈下,持续迭代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真正的创业者。

第二期「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已经开始招生计划将于 2019 年 11 月开营。

如果现在是你的第一次创业与其自己去怀疑自己是否 ready,去怀疑 idea 是否匹配用户需求不如来这里进行一次验證和打磨。

如果你已经成为了创业者刚迈入项目开启的早期阶段,与其摸着石头过河去踩坑去试错,不如来这里进行一次试炼和重构

  • 8 周高密度的训练和实战
  • 20 位跨领域创业者的协作比拼
  • 10+ 企业家的思考助力,重构思维模型与商业模式
  • 融资辅导拿到你创业的第一张支票
  • 与洳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合伙人一起经历创业早期的关键考验
  • 链接优秀企业家,让他们成为你的长期思考伙伴帮你做更正确的决策

「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欢迎你的加入

??有关「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欢迎阅读原文查看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