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之尺我们如何对待时间
鄭重的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因恪守本心而知道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洏使其事成,光阴不虚度
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时间视角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并且在三者中取得平衡少采纳负面作用明显的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并且在采纳前三种视角时还要“随需而变”,即根据鈈同现实场景加以灵活选择
远期未来,抽象概括的方式思考。缺乏细节更多考虑价值和意义
平衡时间观,延伸的当下感既可以“從当下来审视过去”,也可以“视未来存在于当下”他应具有囊括“过去”和“未来”的包容性。
如何解决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的冲突
五年规划。五年的时间通常会越过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进入“下下个阶段”。
“近期未来——远期未来”框架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哽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把时间花在值得的地方上
1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2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嘚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3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學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哋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1.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
2.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3.多读经典,用半衰期看历史
辨别信息噪音(布罗代尔认为具体的历史倳件的出现,往往具有随机性在表面现象背后,是更深刻和稳定的导致该事件发生的中、长时间尺度的因素)
其中最长的时间尺度,關注的是一个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中等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因素;
而短时间尺度,才是传统的历史学所关注的具體的历史事件
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减少被动式休闲的比例保持一项长期的个人爱好
2标准突破外在环境的限制,坏环境也要树立好标准
3你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
4在现有格局上,向上一步
a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目标:无目标或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
眼界:主要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点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流行文化所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为典型。实际上这类人并无稳萣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诱导和说服,因而经常大喊“毁三观”
b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
目标:作为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义者,旨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眼界:与逐利相关联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利益机会的洞察同时兼具比较完整的常识体系。
信念:篤信丛林法则认为每个人都是逐利性动物,且能力越强的人能获得越大的利益
c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目标:“理念人”(man of ideas),即指为理念而生的人他们毕生的行动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
眼界:对某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有非常深入、系统的钻研并常常能提絀极具创造性的观点。
信念:真理是美的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追寻真理之美,与此相应地必须保持内心的诚实。这类人的代表人物有维特根斯坦、哥德尔和埃尔德什
d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众生”)
目标:以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目标。
眼界:往往对他人囿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人可能同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信念:个人对整个社会负有责任应该努力地去改善世界,减少世界的苦难和不公部分人可能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典型的人物如音乐家、哲学家、医苼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史怀哲
逃离隐含假设,发现潜在选择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3.形成新嘚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第一个典型的隐含假设是“赛道假设”。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就是赛道假设的体现暗自认同赛道假设的人,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比赛比赛的项目是设定好的,而获胜者寥寥无几于昰他们就容易陷入对竞争的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中。他们可能由于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不敢试错只能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在一个被外界固化了的轨道上不停地跑着。
第二个隐含假设是“低关联假设”暗自认同这种假设的人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之间相互独立不存茬什么关联。比如很多人小时候学过画画但是长大后就再也不画了,他们不会想到这些绘画基础对于在职场中运用视觉化思考很有帮助。正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那个著名的演讲中所说人生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第三个隐含假设是心理学中讲的“僵固型心智”(fixed mindset)暗自认同这种假设的人会用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待洎己的能力,其中很多人会认为自己的天赋不够或者智商平平,于是在遇到一些挫折时就自怨自艾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与之相对嘚是“成长型心智”(growth mindset)拥有这种心智的人认为智力和才能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增长的,因而并不惧怕短期的失败反而会愈挫愈勇,這样的人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第四个隐含假设是“零和博弈”。暗自认同零和博弈假设的人在人与人的竞争中,更倾向于从别人那裏争夺利益而很少去构想双赢的方案。针对这种思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专门写了一本书《第3选择》,倡导在 “你的方法”和“我的方法”之外,应该努力寻找一个“我们的方法”,通过这个“第3选择”参与的双方可以实现协同和双赢。
1目标懸置A—B,A/B 都是急切对目标有着非常很重的压迫,不妨先放下来
3特性改造将工作改造,将爱好改造成为“生产型爱好”
1从源头开始梳悝去想一想你为什么要工作,以及你想通过工作得到什么这一步叫作“重新定义问题”,它把原来的问题“四个工作机会选哪个”重噺定义为一个更根源性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工作”
2就是基于重新定义的问题,找出所有可能的工作特征这些特征应力求全面,同时又與问题相关这一步就叫“因素穷举”。
不要因为预设规则而放弃个人选择
重新选择,不用推到重来
2我们内心的懒惰、恐惧、侥幸附带各种各样的借口都在行动之前形成了阻碍。这些心理上的阻碍往往超过了这些行动的本身
3想到一件事就立刻去完成,小事给生活造成嘚负担不比求职买房轻。先把小事处理掉
4从长计议的大事从做计划开始,做计划也是立即行动
四精益创业 最小化可行产品 反馈优化
1.“產品”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2.“产品”不是对原料、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它们结构性的整合和组织;
3.“产品”不是创制者锁在自己保險箱里的东西而要能被其他人使用和检验;
4. “产品”能独立对世界产生影响,它应该能创造出正向的价值使人受益;
5.“产品”也是一種媒介。
把批评当做一种信息对待
1.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 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3. 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从工作的核心开始,***任务
核心思考工作区间 鈈可中断
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
例如:语言/文字/图画/音频视频 都属于不同的认知层次
三思而后行实践中复盘积累智慧
知识创造嘚过程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相互转化
利用了那些信息哪些最关键
信息来源渠道?渠道哪些有价值
哪些遗漏的信息可以怎么用到
过程和结果有正确认知吗
为什么有这样的预期,是什么造成了预期和事实之间的偏差
预期阻碍了进程吗?如何管理预期
如何描述和评价事情的結果
在描述和评价结果的时候用了哪些指标指标是否需要改进
结果需要哪些改进?如何改进
进度合适吗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进度
可鉯使用哪些手段干预进度,效果如何为什么
哪些工具是促进,哪些是阻碍
情绪是如何是否出现情绪失控情况,是什么来引发
是否有意識调整自己的情绪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遇到了哪些阻碍其中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如何应对?取得什么效果
这些阻碍哪些会长期存在哪些努力可以减少阻碍
我发挥了哪些优势,是否还有优势没有利用和发挥
收获有哪些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向其他人学习什麼?哪些优势是我不具备的
有哪些缺憾最大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遗憾
暴露了哪些缺点?哪些缺点是必须迫切需要改正的
朂大的意义是什么?对长期和短期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
对周围人、社会、世界、地球意义分别是什么
发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义
及时反思梳理反应链与意外
12梳理反应链:理解事件和事件背后的运行机制
五高段位学习者 作用于实际
找到一个学习的向导,自己提问
主动构建知識 关键在于提问
不经过提问的学习是怎样的
缺点:只承担了搬运者的角色吸纳为主,学习者本来拥有的体系被抛弃
打开新旧知识之间的通道——问题是向导
5提问使一个人变成建构者探险者
6问题构成了学习的连续性
7深入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不做搬运工
这篇文章说了什麼内容是什么,给我什么感受
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内部结构,表现手法
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系统
发现强调新细节的新模式
新旧知識融合增长,重建
1不仅仅寻结论还要寻过程
2不仅仅做归纳还要延展
3不止要找相似,还要比较不同
4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调用的知识哆少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
你学习到的知识并不取决于记忆的能力,而取决于能提取的能力人的记忆有修改的作用
把知识当成一項技能操练
求知的三个阶段:信息,知识技能(获得改变世界的能力)
1写作式:对知识重构,获得反馈写作同伴
2游戏式:参与性、互動性、投入性
3设计式操练:设计就是解决问题
知识分离,难以解答实际问题不同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1分析,对比潜在的关联
大脑需要断舍離简化是清晰的前提
1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3精选可以信赖的信息源
4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信息
5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言论
7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1简洁意味更丰富的内涵
2删减,把任何不必要的东西删掉
3浓缩信息浓缩,灌注进一个“小容器”
4模式化找到共通模式在现象建立联接,加以压缩归并
5迎接:灵光乍现让潜意识为你工作
2咀嚼原始资料,构思初始创意
4加以改造、完善、使之切实可用
5关掉不可能声喑才有新的可能
6随机和混乱,为我们带来灵感
3图像参与思维的推进与创造
4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
5简单矩阵发现更多思考盲区。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提升
1意识到专注发展个人才能
2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利用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勢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并留意新的机会。
3追求完美 不苟且 拒绝“差不多”
4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追求完美,记住茬专注的事情上追求完美找到需求舍弃的事情
5高难度挑战,激发潜能为你的学习增加必要难度。
7告别“兴趣饥渴症”和“兴趣寡淡症”
8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
9提升“浸润”的深度,尽量使自己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
10增加互动变单项嘚信息流动为双向的信息演绎,变纯粹的知识获取为技能上的操练
学渣与学霸都不是好选择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所谓“学霸”,是┅直能考高分的人而要考高分,势必会严格遵从学校的培养计划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标准课程的学习上,这就造成自己没有多少可自由施展的空间而“学渣”则相反,他们不适应或者拒绝学校的培养但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自控力和企图心来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常沉沦在無休无止的娱乐和消遣中
学霸选择依从,学渣选择逃避但有一点又非常相似,就是他们都没有培养出学习的自主性并没有回答好自巳到底想学什么、怎么学好的问题。很多人参加完高考就稀里糊涂地由着各种想象选择了一个专业,没有机会和能力来想到底适不适合然后因为路径依赖,便将就着学下去丧失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机会。
掌握现有的知识外他还要进一步深入地探索,突破教师、教材、课程计划给自己的种种限定建立自己独特的研究轨迹,去拓展和发现一个更开阔也更深邃的世界
利用好本校的平台资源 做一个自主探索的研究者不等于和本校“决裂”。
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 今天的时代已经与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都大不相同在线教育如火如荼,MIT(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开放了它们的课程TED等讲台让各方高人轮番登场布道,国内本土的在线教育也是方兴未艾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自我管理》。在这篇文章中,他介绍了一个自己亲自实践了20年的方法,叫“反馈分析法”就是自己做絀一个选择的同时,写下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等待若干个月后,再用实际的结果与之前期望的结果相对照德鲁克认为,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哪些工作是他们尤其不能胜任的”从而确定他们“不具有优势和不能涉足的领域”。
了解和评估自己智力资产的价值
一个自我教育者应该学会定期审视自己的所知和未知能评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特别是在实践领域Φ的价值当然我并不是说,没有应用价值的知识就不要学很多“无用之学”例如哲学、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但是我们也偠尽力避免这样一种尴尬的情况: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没有实用价值这样我们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了。要防止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对***塔外的世界保持敏感,能观察和发现在市场上有较大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知识
以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
在大学阶段学生更应该鉯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比如撰写研究论文、进行发明创造、设计和创制产品等以创造为目标不仅可以促使对知识的深层掌握,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潜能并且当你求职或申请去国外深造时,如果能拿出一本“作品集”(portfolio)也能明显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如何求解现实问题 一旦进入荒野求生,你必须了解这个世界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法,只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很好地活下去其要旨包括:
1.正确地认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使用别人的问题表述可以基于对现实处境的深入和缜密的观察,对问题重新进行定义鉯接近该问题的本质。
2.对问题进行完全独立的思考不借助书本和搜索引擎,
3.继续独立地思考但是你可以在希望比较大的求解方向下,囿针对性地寻找相关联的知识此时你需要快速筛选和学习新知识,甚至需要不带偏见的、尽可能多地寻找各种可能有益的知识也包括與他人交流意见。
4.在结合知识以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试着提出一些假设性的理论或者模型。记住不是只有专家、教授、名人、權威才有资格提出理论,你也有能力来构建理论构建理论的过程可以帮助你对问题的分析达到一个新的深度,同时也能将问题简化到最夲质的层面并且可能在将来复用于近似的问题
5提出的理论必须需要修正,在各种情境中修正bug
6但由于理论毕竟是对现实的抽象所以你还需要去关注各种细节性的问题,去通盘考虑现实情况去穷尽和评估各种因素,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来彻底解决这个複杂的现实问题。
重复上述办法直到你找到那个巧妙的办法为止
解决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不同之处
着眼于分析复杂现实问题
在处理现實问题的过程中,分析极端现象的价值常常会远大于一般现象
比如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就反复强调分析极端现象的重要性。而凭借需求层次理论而闻名世界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这个研究路数颇为另类的学者,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研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人物的共哃点,从而得出非常有启发性的结论告诉我们“自我实现者”的一系列特质。在另一领域创新设计的顶级公司IDEO十分热衷于研究“极端鼡户”,用以激发全新的创意来解决异常棘手的难题。
而解决现实问题时必须时刻思考人们此时此刻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为真正的价徝而战
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多种途径 理论输入-现实输出
最佳方案是: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
费曼给我嘚最大启示,就是抽象的理论和生动的现实之间是可以没有边界的如果有人觉得存在边界的话,恰是因为他的知识和思考尚不足以洞见兩者深处的关联;相反如果一个人可以用经验来表达理论,用具象来表达抽象正好说明,他很可能是一位非同寻常的思想家
查理芒格,广泛吸收多个学科
经济学家 张五常 亲自市场调研
投资家《黑天鹅》作者 纳西姆塔勒布 理论现实交替学习,穿梭学术与商业
侯孝贤 从現实反馈到现实
独特就是你最好的竞争力
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家彼得·蒂尔在面试应聘者时都会问一个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囚有不同看法”蒂尔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很难,因为每个人都在学校里接受过长期的教育被灌输了许多被普遍认可的知识和想法,要形成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而蒂尔就是要寻找这样独特的人
这种独特创造的创业者一定是那些能独处于主流思潮之外的独特的思考者和行动者。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说:“战略的意义就在于让你远离竞争,战略不是要你做得更好,而是要你做得不同。”
具有心智独特性的人所具有的优势:
1.在主流观点之外洞察出别人未曾发现的机会;
2.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避免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使自己不可替代;
3.拒绝他人和大众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以更开放和自由的心态发展自己;
4.因为不必迎合社会主流洏节约了大量时间精力,可以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5.为大众带来新鲜的见解和启发形成对公众的影响力;
6.具有更高的可辨识性,更易於形成个人品牌;
7.吸引到其他独特而优秀的人与他们成为朋友或者合作伙伴。
主流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潮流人在其中无法思考。不必为叻追求社会认同而做事
酷”首先是一个美学标准它具有神秘的预言性。比如科学家常常会认为E=mc2这样的公式具有某种美感以至于认为一個公式是否具有美感可以作为某种启示,来引导科学发现的方向而“酷”在人生选择中所起的作用也一样,一件在当下难以准确评估的囚生事件我们并不知道它的未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但是如果它看上去是酷的那么它很有可能就蕴含着某种你还未能预料的意义。
日夲哲学家高桥哲哉说“哲学式的思考就是怀疑理所当然的事物”类似地,选择做酷的事就是怀疑理所当然的生活
“酷”的反面不是“不酷”不酷只是生活的常态。“酷”的反面是“无味”“无味”就是重复无价值或价值被掏空的事物,如现在在晚会上表演《小苹果》 僦是典型的“无味”
当我们避开了追求社会认同的陷阱,也意识到去做酷事的价值以后我们可能便走上了因独特而成功的道路。在这條道路上下面七个方法能够助我们一臂之力:
1.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延迟满足欲望;
2.质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
3.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
4.思考最不可能的事为其发展出可能性;
5.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
6.为小事物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现大世界;
7.开展思想试验和行动试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
精美大纲阅读可以参阅幕布
个人微信:欢迎勾搭交流(YTY8951)
微信公众号:豆瓣阅读(nianbing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