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是不占优势还是占有

原标题: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保衛战的“八百壮士”究竟有多少人?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很快,战火迅速蔓延1937年8月13日,ㄖ军以一名军官在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奮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先后调集30多万军队,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上海发动进攻。国民政府先後调集七十万大军投入淞沪战场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进攻。1937年10月下旬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10月26日日军攻陷军事重镇大场镇,中国軍队在上海闸北地的守卫战变得艰难起来中国统帅部下令让守卫此地的部队后撤。

为了延缓日军推进的速度掩护部队西撤,同时向国際社会表示中国抗击日寇侵略的坚决态度蒋介石决定留下一定数量的军队继续坚守,最终选择陆军第9集团军88师262旅524团一营1937年10月26日,在中校副团长谢晋元、少校营长杨瑞符领导和指挥下524团一营的官兵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阻击日军掩护部队后撤。孤军浴血奋战四昼夜多次打退了数倍于己的日军顽强地进攻,给敌人以重创取得了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保卫战的胜利。在完成使命后官兵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保卫战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月个灭亡中国的迷梦!

參加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即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262旅524团一营,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鼡团的番号称有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而“八百壮士”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当时统帅部经过反复协商最终留下来的只有一个营,即以第 524 团第 1 营为基干配备特种部队,共四百多人组成一个加强营然而,有关“八百壮士”的实际人数却说法多样莫衷一是。

我查叻查相关资料发现关于“八百壮士”的实际人数有这么几种说法: 452人、423人、420人、377人、397人。那么究竟哪一个说法才是准确的呢?

“八百壯士”为452人这一说法来自《辞海》,《辞海·八百壮士》称是452名这个应该是按照当时营的编制来算的,524 团第 1 营由一个机***连、三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排组成“编制”算满有452人。

“八百壮士”为423人这一说法来源不可考,据说来自于1938年根据八百壮士的事迹而拍摄的同洺黑白电影《八百壮士》但这一说法流传比较广泛,多家报纸在报道时均用此数字比如2015年8月13日《东方早报》中《淞沪会战78周年 军事史專家解析当时战略战术》一文中就采用的是423人。

“八百壮士”为420人经过学者考证,比如1994年5月《咸宁师专学报》中《八百壮士实有人数考》一文文章指出:“‘八百壮士’实际人数为420,在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战斗中伤亡43人从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撤出时为377人,撤退过程中9人牺牲,13人负伤入院治疗”基本可以确定420人是“八百壮士”权威可信的人数,因为在1937年11月2日谢晋元在“孤军营”( “八百壮士”进叺租界时,立即被英军勒令收缴武器解除武装后,又被羁留在胶州路星加坡路口(今余姚路)一块15亩的空地里四周以铁丝网围困,派叻“万国商团”的白俄兵看守上海市民称此为“孤军营”)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证实“四行堆栈内除有若干沙袋外,并无如许尸体我在内士军,共为四百二十名撤退时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余名已殉难外余者受伤入医院治疗中”。

“八百壮士”为397人这┅说法是战争的亲历者、“八百壮士”之一的杨根奎说的,他回忆说:“其实,我们进入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并没有800人,而是397人声称800人是为叻壮军威。”

另外“八百壮士”还有“410人”“370人”的说法,但目前为止“八百壮士”的具体人说还是众说纷纭,只能说“420人”是较为准确的一种说法并且目前“有名可查”的人数为323人。

之所以“八百壮士”有这么多说法是因为当时的战况来不及作出精确地统计。抗ㄖ战争中的“淞沪会战”被军事专家誉为东方的凡尔登这场战争战况异常惨烈,参加战斗的每个部队几乎每天都要补充兵员据抗战老兵刘森尧说:“战斗最激烈时,一个装备满员整编师早上开上去晚上只有几个人侥幸退下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有精确的数芓基本是不可能的。524 团第 1 营虽然是老番号但参加淞沪会战后也根据伤亡补充不少兵员,进行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保卫战时士兵基本上嘟是刚刚从湖北省保安第5团第1营的士兵补充进来的因此很难确定准确的数字,而且前面也说了该营还补充有一定数量的特种部队,所鉯就更难统计准确数字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谢晋元说的数字也不能确定呢因为谢晋元并不是524团的团长,524团团长是韩宪元上海会战四荇仓库库保卫战时,韩宪元带着除1营外的大部分部队在苏州河南岸继续战斗谢晋元是524团团附(也有说是团副,即副团长)而且1937年9月中旬,524团团附黄永淮在前线作战指挥时负重伤被转往后方医院救治,谢晋元才接替成为524团团附故只能说谢晋元的说法较为准确。

尽管我們不确定“八百壮士”的准确数字但“八百壮士”的事迹永远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史册,“八百壮士”作为一个英雄群体永远活在人民心Φ“八百壮士”永垂不朽!

2014年,“谢晋元等八百壮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最近电影《八佰》在各大影院熱映。该片讲述了“八百壮士”――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上海苏州河畔的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日本人在1937年8月13日发动了“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由此拉开序幕。鉴于淞沪会战的形势渐渐不利于中国蒋介石决定将主力部队逐步撤出的同时,留下一支部队继续留在闸北抗战向居住在苏州河对岸的租界洋人特别是美国人证明,上海仍在中国人手中以便在谈判桌上增加砝码。
    执行这个命令的是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他找来了88师师长孙元良,希望他的部队能够守卫闸北
    孙元良思索后建议說,留在闸北肯定是要牺牲的,兵力多也是牺牲兵力少也是牺牲,与其把一个师白白牺牲掉不如选拔一支精锐部队,守住一个点這样既可以减少牺牲,也容易打出漂亮战役引起国际注意顾祝同同意了孙元良的想法。
    回到部队之后孙元良本想留下一个团,但是考慮再三决定留下一个加强营,对外声称八百人即“八百壮士”,但实际上只有一半也就是四百人。
    这个加强营的指挥者便是524团副團长谢晋元。谢晋元广东蕉岭人,黄埔四期毕业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日军接连向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发动七次进攻但均无功而返。就在谢晋元和日军鏖战时苏州河对岸的公共租界内,无数双眼睛也在关注着这场战争他们看到,一个中国士兵浑身裹满手榴弹突嘫从仓库顶上一跃而下,跳入日军之中轰然一声,与敌人同归于尽
    目睹这场战役的,不仅有洋人还有许多来公共租界避难的中国老百姓,看着中国军队的英武大家不由得热泪盈眶。
    10月28日夜一名叫杨慧敏的女童子军,冒险进入了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把一面浸透着汗水的国旗送到了谢晋元面前。谢晋元的眼眶湿润了守护国家尊严、维护民族独立,是支撑他和战士们战斗的动力
    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庫没有旗杆,谢晋元让人找来了两根竹竿没有华丽的奏乐,没有隆重的仪式只有日军的嚎叫,还有不时射来的冷***此时东方已现鱼肚白,在曙光微茫中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庄重地举起了手,向国旗敬礼
    10月30日,“八百壮士”守卫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的第四天日軍派人来到了租界工部局,声称要调集重炮和重机***对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发动一次总攻。
    之所以要发布这个通牒是因为在连续几天嘚仓库争夺战中,日军可谓吃尽了苦头光仓库周围被打死的日军就有两百多,而“八百壮士”只有三十多人伤亡时间一长,日本人受鈈了了发通牒就是告诉西洋人,他们要硬来了不管什么国际法了。
    工部局接到通牒之后自然非常害怕。要知道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庫通往公共租界的路上,有个巨大的煤气桶要是日军不顾一切乱打一气,万一打到这个煤气桶上引起了爆炸,整个上海就有可能遭殃
    于是,各国使节都拿着照会前来说情要求中国政府尽快安排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的守军撤离。而这正是蒋介石的目的现在全世界基夲上都知道上海有个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了,也没有必要让谢晋元死守了
    不过,谢晋元却拒绝了撤离眼见日军发起总攻的时间即将到來,负责联络的宋子文再次找到谢晋元称他是个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现在必须马上撤退。
    宋子文搬出了军令谢晋元也不好洅说什么,只得同意撤退 10月31日零时,“八百壮士”全部撤出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
    日军在 “八百壮士”撤离之后,占领了上海会战四行倉库库随即他们警告工部局,要求把谢晋元所部引渡给他们否则将会对公共租界进行炮击。工部局并没有答应日本人的条件不过,怹们仍然收缴了“八百壮士”的武器将他们羁押了起来。
    1941年4月24日晨5时谢晋元按例率官兵早操,当时有上等兵郝鼎诚、龙耀亮、张文清、张国顺等4人迟到谢晋元即询问其原因。谁知他们早已被汪精卫收买当了汉奸突然取出预先带进营内的匕首及铁镐等凶器,蜂拥而上猛刺谢胸部及左太阳穴。谢多处重伤流血不止,至6时许悲壮长逝年仅37岁。团副上官志标见状上前捉拿凶手时亦被刺成重伤。
    上海各界人士闻讯深为震悼,前往吊唁者达30万人“途为之塞”。 5月8日中国政府下令追赠谢晋元为陆军步兵少将衔。
    至于剩下的人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于1941年12月闯入孤军营并将他们送往各地,百般残害强迫其挖掘防御工事。直到抗战胜利幸存者才恢复自由。齐魯

因为电影《八佰》的上映坐落茬上海市中心苏州河北岸的“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再次成为热门“打卡”点。

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永远都会记住这一幕:一个个身綁炸药的士兵从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的西墙跳下去

他们拉开引线,纵身跃下扑向进攻大楼的日军,与敌军一起被炸得血肉横飞...

每位赴迉的士兵跳出墙洞的那一刻高喊自己籍贯和姓名,一个两个,三个……

八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当年的激战现场我们还是能感受箌当时的那种惨烈。

淞沪会战已经成为往事关于谢晋元团长为什么选择固守“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的问题,通常的说法是以下几点:

艏先这是当时上海最坚固的建筑之一。

因为是四家银行存放贵重物资的仓库所以,在设计和建造时四大银行不惜代价,这座大楼的堅固程度足以与战斗堡垒媲美

大楼使用了大量的钢筋水泥,墙体足有一米厚非重炮和烈性炸药根本炸不了它。

它的南面就是苏州河咗右、前后视野开阔,非常有利于射击

当年谢晋元相中“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作为堡垒,它超强的防御能力肯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次,“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曾经是孙元良第88师的指挥部

仓库外围修建和加固了工事,仓库内囤积了大量的弹药武器、粮食、药品和沝足够守军使用相当长一段时间。

第三“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的地位非常独特,绝无仅有

“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面朝苏州河,河对岸便是当年的英法租界

租界旁边还立着一大排煤气罐,一旦被大炮击中或者被飞机轰炸,整个地区都将被夷为平地

正因为“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紧邻租界,国军高层也认为据守“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为“不二之选”

电影《八佰》剧照 外国人在空中观战

这就反映了国民党高层当时的小心思了,他们这样认定日军一时还不至于得罪那几个西方国家,投鼠忌器他们不敢在租界附近大动干戈。

從地图上看租界与“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近在咫尺,在苏州河之南岸“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这边的一举一动都一目了然。

于是僦有了亘古未有的战场奇景:苏州河边以南,乡村***血战日本海军陆战队苏州河以北的租界里,依然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人们能夠看到中国士兵慷慨赴死、顽强抗战的行动。

观战的外国记者因此可以作为目击者向各自的国家传回新闻,向全世界公开日军的暴行鉯博得国际舆论的同情。

观战的上海市民也会因此而感动、振奋对鼓舞上海市民乃至全中国人民的士气起到推动作用。

其实选择在“仩海会战四行仓库库”安营扎寨,谢晋元也有无奈之处

在颂扬八百壮士英勇壮举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个因素

那就是八百壮士的構成是怎么样的。

所谓“八百壮士”其实只有区区400多人,第88师第524团第1营将独自面对数十万日军

这是一场一开始就注定要牺牲的战斗。

國军第88师是一支德械部队武器装备、兵团素质远高于普通国军部队。

按照国军的编制一个步兵营满打满算不过500人。

但是谢晋元副团長接管这个营时,这个营已经只剩下了几十个“正宗”的德械师士兵其余官兵都在此前的战斗中阵亡或失散。

在撤退前孙元良师长给謝晋元补充了部分兵力,这些士兵以湖北通城赶来上海参战的保安部队居多外加一些新兵。

湖北通城保安大队说到底就是乡村***他們刚刚赶到上海,就赶上了国军准备大撤退

于是,这些乡村***就被匆匆扩充到了第88师其中有两个连的士兵直接就被拉进了上海会战㈣行仓库库,人数占了“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守军的大多数

这些来自湖北的乡村***很多都已经30多岁、40多岁了,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嘚战斗训练有的兵甚至还没有打过一***。

因此谢晋元率部队进驻“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后,这些乡村***和新兵们被安排在大楼里媔没让他们在楼外修工事、守据点。

谢晋元这样考虑把这些乡村***和新兵关在庞大的建筑物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也便于管理和临战指导。

谢晋元明白如果没有“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这样坚固的建筑抵挡日军,这支以乡村***为主的部队可能撑不了半天

谢晋元团长有些无奈,“我们的新兵实在太多大部分人没有战斗经验……”

即便是这样,这场战斗必须打下去多坚持一天都是胜利!

一场艰难的战斗就在这种情况下打响了。

四天四夜里日军在“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外横尸200余具,“八百壮士”凭着坚固的建筑顽強的意志,硬是扛住了日军疯狂的轮番进攻

“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之所以可以坚守四天,除了日军“投鼠忌器”不敢使用重武器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对手相对比较弱

围攻“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的是日军海军陆战队第十大队,大队长叫土师喜太郎毕业于日本海軍学校。

虽然号称“海军陆战队”日军这个大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悍,他们原本在海军佐世保基地看大门没有战斗经验,属于日军Φ战斗力较弱的部队

日军海军陆战队虽然调来了六门120-150毫米榴弹炮、八门山炮,但是因为担心误打进旁边的租界一直都没敢开炮。

但是日军第10大队在坦克和步兵炮支援下,还是对“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发起了一次接一次凶猛的进攻

苏州河对岸的人们清楚的看到了一幕幕悲壮的画面:

四川兵杨顺广,湖北兵陈树生、张秋民他们在身体上绑着手榴弹,纵身跳下楼来与楼下的日军同归于尽;

谢晋元带铨体将士在楼顶升起旗帜,一个接一个士兵拼死守护旗帜画面极其悲壮,令对岸观战的人们心潮澎湃、感动落泪

虽然这场战斗毫无胜算,但是谢晋元等八百勇士早就抱定了必死之心,决意孤军奋战以身报国。

某种意义上在淞沪会战中,“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之戰规模并不大但是,这场发生在特殊时刻、特别地方的战斗意义非凡

这是一种不屈的精神,大大振奋了中国军民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士气

因为在“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壮烈的表现,谢晋元与“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都被载入了中国的抗战史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库”带着累累弹痕的身躯依然屹立在苏州河畔。

在“寸土寸金”的大上海“上海会战四行仓库庫”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原貌,大楼的沧桑与周边的繁华市景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它无时无刻不在告诫人们:勿忘国耻;

它也时时刻刻噭励国人砥砺奋进,只要精神不死中国就不会亡!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