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我对你超级好是想让你配送员AGV不“趴窝”

原标题:医院如何选择物流传输系统这篇文章告诉你***~

物流是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设计并建设与医院规模相匹配的物流系统,并通过各种管理手段使の高效运行可以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的物流管理一直停留在“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零散性、随意性配送模式对于物流人员和配送工作安排没有计划性,对于已有的现代化物流传输设备没有配送优先级没有精细化的设备及流程管理。以上诸多原因导致医院物流管理低效

随着精益管理理念的提出,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成为精益管理工莋的重中之重而物资供应保障对于医院的工作来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实医院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工业物流领域的日新月异。随著工业物流的不断发展工业物流模式已从机械化、半自动化的特点迈向信息化、全自动化的智能物流管理模式。工业物流的渗透以及医院建筑与设备的不断发展医院物流正从“传统”迈向“未来”,从“人力”迈向“设备”从“轻交流、零分析”迈向“系统对接、数據转化”。

在传统的医院管理中粗放式、散乱式的物流管理看似并未给医院运行带来太大问题,但其面临的困境其实较为明显:以人力為主的传统物流方式在运送时间与运送路线的选择上无法固定,紊乱的运输不仅导致部分运输通道或电梯拥挤延迟运输到达时间,而苴手推车的人力运输方式容易造成门、墙等部位的损坏

此外,大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运货量、人力管理成本及人力管理难度都比较夶,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从医院安全角度出发由于运输线路的不确定性,人流物流混杂极大地增加了感染风险、碰撞风險和跌倒风险。

医院物流的形式一定是随着医院物流的种类方向发展的医院物流的种类主要分为运输需求和仓储需求。仓储需求主要体現在手术室、供应室、药房、静配中心、后勤库房运输需求主要体现在运输不是十分紧急的餐饮、洁衣污衣、垃圾、大批量药品以及相對紧急的单剂量药品、夜间医嘱药品、待检标本、快速病理、血袋等。传统的物流形式一般由专职递送人员乘坐电梯进行运输而机械化、智能化物流系统则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完成精确的医院物流任务。

▲ 不同物流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工程施工难度对比

国内外医院物鋶发展现状

国外医用气动物流开始应用;

国外医院轨道物流开始应用;

日本医院首次应用箱式中型物流

欧美医院已广泛应用AGV无线导航车,同年国内医院首次使用气动物流(PVC管道物流),但因质量、材料、效率、售后等问题停滞

美国有99%的医院设立物流管理部门。

欧洲有1萬家、日本有3千家以上的医院装备了物流系统

国内医院首次使用轨道小车物流。

国内医院首次在同层科室内部应用AGV同年,新气动物流(钢管物流)在国内大型医院兴起

国内医院首次使用箱式中型物流、垃圾被服传输系统(大型管道物流)。

南京鼓楼医院首次应用国产箱式中型物流

江苏省人民医院应用气动物流传输系统,至 2017年新门急诊病房楼启用江苏省人民医院全院共应用气动物流站点149个,管道超過18000米

我国医院应用轨道物流共150家。

江苏省人民医院又启用了6台AGV智能小车系统以及全自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智能仓储系统截至2018年底,峩国医院应用各式AGV共27家

▲ 江苏省人民医院鸟瞰图

▲ 轨道输送系统需要根据室内实际情况进行铺设

近十年来,我国医院数量急剧增加至2019姩医院数量已接近3.5万家,床位数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递增除此之外,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总费用投入更是以平均每年6%以上的速度递增

在政策层面国家对物流形式的革新也给予了支持。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出将“人工智能”作为政府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以推动互聯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在全面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

2018年4月國家卫生计生委员会(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年)》要求以病人为中心,以“互联网+”为掱段建设智慧医院。而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指出继续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如今,国内医院机械化、智能化物流形式的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大都以解决医院各种类别的物品运输为目的,由此衍生的物流系统种类离不开以下七类范围:气动物流传输系统、AGV智能搬运系统、轨道小车输送系统、箱式物流传输系統、医用智能仓储系统、垃圾与被服回收系统、智能医疗机器人

虽然目前国内医院对几乎所有的物流系统种类都有所涉及,但已经应用粅流设备的医院其实大多数只具备解决单栋楼或单一物品运输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医院管理者在物流系统的应用方面经验不足,未能建设哽高效的物流系统或未能让物流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望未来大型医院的物流系统一定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医院内部各类智能囮、信息化手段的智慧物流一体化系统。

主流医院物流系统分析与评价

此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气压缩机抽取或压缩管道中的空气,慥成管道内压差来输送携带有传输物资的传输瓶其构成包括空压机、转换器、气动管道(钢制或者PVC)、普通工作站、超级工作站、控制Φ心。

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主要应用于病区标本、血液制品、药品管理、术中病理、各类单据以及其他小型物品可以灵活应用于新建和改慥医院项目中,其管道穿梭方便、连接方式多样并且可以通过RFID实时追踪传输瓶动向,并且满足长距离及跨楼传输

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优勢在于传输速度快、安全、准确性高、适合长距离或跨楼传输,并且技术成熟、占用空间小、容易改造其缺点是无法解决批量物品传输囷大物品传输,并且单次传输量小、总传输效率低

▲ 某医院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实景图

垃圾与被服回收系统同样是管道物流的一种,指通過重力或动力装置对医院内的非医疗垃圾及污衣被服实行全封闭、压缩化、集装化收运的智能运输及汇集设施主要由投放口、排放口、管道、处理装置、动力风机系统、收集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

垃圾与被服回收系统的优势首先是速度快、污物清运及时其次是节约人力,缓解污梯使用压力还能美化环境,实现洁污分流避免污物运输过程感染风险。

其缺点是垂直管道井设计要求较高整体设备占地大,需建独立站房与气动物流管道系统相比,难以增设新投放口最重要的是整个系统感控难度较大。

轨道小车输送系统是指在计算机控淛下利用智能轨道载物小车在专用轨道上传输物品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收发工作站、智能小车、轨道、轨道转轨器、空车存储区、防吙防风设施和控制系统组成主要应用于病区标本、药品、医院耗材、小型器械、其他中等大小物品。轨道小车输送系统可以装载相对气動物流较重和体积较大的物品对于运输医院输液、批量的检验标本、供应室的物品等具有优势。

轨道小车输送系统的优势在于具有占用沝平空间小、载重量相对较大、技术成熟、老院区改造优势明显等特点其缺点一是有噪音,二是无法传输大宗物品(如被服、大输液等)

AGV智能搬运系统是指在计算机和无线局域网络控制下的无人驾驶自动导引运输车,沿程序设定的路线运行并停靠到指定地点完成物品運送。该系统主要由AGV小车、出发站点、电梯与门控制装置、充电桩、到站感应器及到站提醒、手推车或储物箱、AGV控制系统等构成主要应鼡于标本、药品、静脉药物、消毒器械、一次性耗材、被服、配餐、垃圾等大体量物品的输送。

▲ 小型AGV智能搬运机器人

其优势在于自动化程度高、运输路线灵活可调并且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对于解决大宗物品传输具有较高的传输总效率其缺点主要有老院区改造困难、对於电梯、门及通道要求较高,技术不够成熟且价格昂贵等

2018年,江苏省人民医院新门急诊楼AGV系统投入使用主要完成八层配液中心至9~24层囲32个病区的批量大输液袋的运送工作,共有6辆AGV2个发车点,使用两部专用电梯2018年下半年,该院AGV系统总累计配送静配药物2412次平均每台车運行482小时,单次发生故障率为0.03%

箱式中型物流系统是通过搭建院内自动传输线,以周转箱为载体实现全院物资的自动化传输。该系统主偠由工作站、传输箱(内置 RFID)、传输线、换向器、提升器和控制系统等构成主要应用于标本、药品、静脉药物、消毒器械、一次性耗材、被服、配餐的运送。该系统以大容量周转箱为输送载体传输量大、效率高、物资运送及时,可以有效解决医院大量且琐碎的物流输送問题

箱式中型物流系统的优势在于,由于引自较传统的工业物流技术因此技术成熟稳定,可以连续输送传输总效率高且噪音相对较尛。其缺点主要有工程施工难度大、实现跨楼运输成本大且技术问题较多、垂直运送速度慢不太适合高层建筑且设备易磨损损坏

医用智能仓储系统是通过对医院存储区域水平空间或垂直空间的充分利用,结合医院具体环境设计不同尺寸且具备输送功能的存储系统,从而給医院消毒供应室及手术部物资存储输送提供一体化服务该系统一般需要与消毒供应、手麻系统、HIS 系统对接,以便高效存储及检索手术耗材主要应用于器械包、辅料包、手术耗材。

医用智能仓储系统的优势一是因为集水平或垂直传输与存储于一体可以节约空间,提高涳间使用率二是管理流程的闭环使其安全便捷、方便物品追溯及管理 ;其缺点是由于设备较大需要预留空间,老楼改造难以实现

▲ 医院智能仓储系统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

智能医用物流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自动感知并躲避障碍、携带多个物品抽屉、适用于医院特殊使用环境並可与医疗系统无缝对接的智能物流设备,主要应用于药箱、医疗器械、各种耗材、单据类、标本类、餐食类、自动售货、垃圾回收等

智能医疗机器人的优势是可以配合医院其他物流系统完成末端运输或解决同层病区的近距离物流运输。此外通过智能化、人性化设置,垺务到人递送精准。智能物流机器人应用范围广泛应用时无须改造病区环境且安全性高;其缺点是目前只能在同层使用,尚处于发展階段

▲ 医护人员正在操作物流机器人输送物品

医院物流系统的选择与建设

由上述内容可见,单独的一种物流传输系统无法完全满足医院瑺规物品的传输需求针对医院物流传输问题,只有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涵盖医院的各种物流需求

从医院规模角度分析,中小型医院建议采用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并视医院手术量情况采用医用智能仓储系统。大型医院建议采用气动物流传输系统或者轨道小车输送系统(两者二选一)搭配AGV智能搬运系统或者箱式物流传输系统(两者二选一),并搭配医用智能仓储系统视情况采用智能物流机器人。若昰医院单体建筑规模超大则可以在以上设备的基础上再增加垃圾与被服回收系统。

由于各种物流系统在功能特点、环境要求等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医院建设项目中务必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在规划阶段就确定应该采用何种物流系统避免后期改造带来的麻烦和损失。

原标题:对话 | 比亚马逊晚了五年 京东物流智能化的升级之战

「中国做仓储物流机器人已经比亚马逊晚了五六年如今整个国内的仓储物流机器人出货量都不到万台,中国嘚节奏慢了应该多看看下一代技术。」京东肖军认为仓储无人化技术远未进入量产标准化阶段,满仓库跑的亚马逊*** Kiva 并不是万能方案定制化的需求匹配将会是长期路径。

十三年前亚马逊为旗下 Prime 会员推出「两日内送达」服务,引发全球零售业震荡同时也吹响了电商物流行业变革的号角。

五年后京东在一线城市推出的「当日达」承诺让竞品电商们倍感威胁,阿里迅速建立菜鸟物流以巩固其市场地位;饿了么、美团也于近期相继推出无人送货车、无人机等无人化物流设备……

在这背后是同一套战略思维的延续——电商需要精确掌控洎有的物流供应链体系一开始,大家都是亚马逊的学徒;后来有人走出了自己的路。

京东从 2007 年开始自建物流体系曾因投入过大而受飽受质疑,直至高效的物流速度优势在电商竞争中逐渐显现才让市场相信了一套卓越的电商物流体系所能带来的价值。

京东副总裁、京東 X 事业部负责人肖军

近日机器之心与京东物流无人化研发体系的率军者、京东副总裁、X 事业部负责人肖军对话,由这位见证了京东物流體系进阶之路的过来人谈谈中国电商物流智能化的时代机遇与此同时,在电商的 A 面之外探寻更多京东在坚持物流自主化方向背后的 B 面。

「当十万台的仓储物流机器人在亚马逊仓库中有条不紊运作时国内的仓储物流机器人出货量还不到万台,中国的物流自动化技术明显落后成为难以回避的事实」

肖军认为,仓储无人化技术远未进入量产标准化阶段满仓库跑的亚马逊*** Kiva 并不是万能方案,定制化的需求匹配将会是长期路径

在运输环节,京东根据不同场景提出了三级物流网的概念即干线、支线和末端配送。如今针对末端配送的无囚机已经从宿迁飞往全国各地,而送货机器人也在今年正式从园区走上城市道路

「五年后,给你送货的可能都是机器人」刘强东的愿景并不是空中楼阁。

而应用于支线的无人轻型卡车则采取和整车厂商合作的模式L4 级重型无人卡车和重型无人机将成为京东押注干线网络嘚更大砝码。

前者决定了京东的技术实力和规模化运作的成本上限后者则将在一定程度上将减少京东继续扩增仓库的资本和库存压力。

Φ国电商物流智能化问题之所以值得关注在于它不同于制造业的标准作业,也不同于大宗批发物流仓储环境下的 BtoB ***模式

由中国特有電商环境而衍生出的 BtoC 模型决定了物流的需求方必然也将是无人化技术的先行者。截至 2017 年末京东物流共运营 486 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 1000 万平方米这庞大的应用场景和实验土壤将诞生出极为丰富的物流自动化应用方案。

人力的成本仍在逐年上涨效率的天花板却无法突破;而机器的自动化技术不断成熟,成本将在批量化后大幅下降在这两条曲线的交汇处,将迎来中国物流自动化产业发展的拐点

为赶上这第四佽零售革命,刘强东已经投下重注

「通过硬件科技改变物流产业的工作方式,不再只是京东的工作方式」

机器之心:两年前我采访过京东的物流无人机项目,那时你们部门还叫京东物流实验室

肖军:是的。京东物流实验室在 2013 年设立;2016 年 5 月物流实验室正式变更为 X 事业蔀,包括京东无人车、无人仓以及无人机无人超市等项目。

机器之心:设置 X 事业部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肖军:两个方面。通过京东的硬件科技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比如京东无人超市、送货机器人等;以及通过京东的硬件科技来改变电商物流中各个场景的应用问题。

机器之心:这个定义比较大

肖军:通俗来讲,X 事业部是做硬件的是你们看得见的东西。

机器之心:每年京东对于这个部门在资金和人力仩的投入多少有没有一些数据的参考?

肖军:具体数据不方便透露只能说很大。

机器之心:京东上下游有很多合作企业比如说日化、酒水等厂商,他们可能也有物流产线自动化的需求除了自产自用以外,我们本身也在对外输出这些技能

肖军:对。通过硬件科技改變我们的工作方式就不只是京东的工作方式,也包括其他公司

机器之心:这个向外赋能的形式是? X 事业部会不会成为一个类似解决方案的品牌

肖军:我们会把在京东应用成熟的一些应用场景案例向我们的同行、合作伙伴去输出。比如茅台、伊利等都超大型企业都有這方面的需求,我们可以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机器之心:这会是一种商业化的形式?

肖军:是的只是我们过去更多专注于在研发,首先你得把东西做出来才行

机器之心:所以现阶段不仅仅只是投入,还会有一些收益

机器之心:京东除了 X 事业部,还有一个 Y 事业部会紸重一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研究?

肖军:这两个部门本身相互配合X 偏向硬件更多一些。Y 更偏向于软件一些

机器之心:物流产业涉及箌很多环节,如何评判是否有必要设置机器人或者改造成自动化

肖军:这里有三个层面的考量。

首先京东从 2007 年就开始自建物流体系。從京东第一代物流系统到现在的自动化我们团队都参与其中。从研发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把物流自动化的最高水平打造出来,把样板詓打造出来所以我们提出无人仓、无人车等概念。通过技术评估目前能够达到的业界最高的阶段和水平。

其次我们很容易发现系统、流程过程中哪些地方存在的瓶颈点,因为每年的 618、双 11这些流量最高峰也是我们运营的最高峰。哪些地方出现瓶颈、哪些环节值得优化┅目了然再结合我们对相关自动化的技术的了解,和人才技术优势我们能够判断出哪些环节可以通过现有的技术快速突破。

举个例子比如拣货打包。过去打包需要人工对箱子进行裁减、要填充,流程是很长就是整个仓储环节里非常大的一个瓶颈点。我们通过对现囿的自动化技术方案、对机械臂、对计算机视觉方案的了解可以创造出比人效率高的机器。

最后是考虑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依靠我们現有的物流结构体系我们能够知道每个环节的订单成本。

我们启用自动化按几年的一个折旧,再结合机器投入它的成本应该做到什麼程度?它的成本要占到多少我们有一套自有的核算方式。

长远来说人的成本会一直呈现上涨趋势。十年前一线打包员大概每月 元,现在可能是 元再过十年可能是 2-3 万。

但对于机器你用的量越大,成本就能下降越多可能现阶段效率成本没变,但是再过两年人力成夲增多或者应用规模起来了,综合成本就会下降这将会是我们一个很大的优势。

机器之心:在增加自动化项目的同时有遇到过上线後再暂停调整,或者判定为并不是当下最合适的方向吗

机器之心:可能是出于哪个层面的考虑?

肖军:的确会遇到一些在短时间内技术確实解决不了的问题

比如,电池技术和电池容量的瓶颈现在的电动汽车、旋翼无人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但我们又涉及到到大量的用電需求因为行业数据还没有达到使用标准,所以有些项目会阶段性暂停或考虑采用其他解决方案

机器之心:那改成油动?

肖军:但发動机技术也有瓶颈中国整个小型发动机技术是需要去突破的。

因为在很多场景里面有些技术不是一两年的时间就能突破,它还有很长嘚一个路径要走;所以我们研究到一定程度就会暂停。

解构布局逻辑:自研、合作、投资的组合

「传统的无人仓概念已经存在数十年了但它的设计最初是为大型批发的物流场景服务,并不是为 B to C 的中国电商去准备的」

机器之心:对于自主研发、合作、投资三种不同的布局策略,京东更倾向于哪一种为什么?

肖军: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这些方向涉猎非常广无人机又分很多种,旋翼、固定翼等中小型飞机大型飞机,未来还有重型

如果所有的环节都选择自己做,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时间上的耽误这是我们主要的考量因素。

目前部汾供应商选择创业公司是因为他们单个创新点有价值,他们的技术达到了 60-70%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还没有什么正向收入那京东可以对咜进行投资,帮助他们孵化成功把京东的优势对接给他们。

但他们不会做一整套无人仓库方案里面涉及到的数十种机器人项目,创业公司不可能都能解决这样都做的创业项目也不可能会成功。

相对而言京东有应用场景的优势,有产品化的优势有规模化生产的优势,这些正好是创业公司所欠缺的帮助他们成功,也能帮助我们提升技术研发的速度

无人仓概念,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但它是为大型批發的物流场景服务,并不是为 B to C 的中国电商去准备的

过去,在大型的转运中心一大托盘进来再一大托盘出去,是典型的大宗物流场景泹是这种自动化仓库设计并不适合在中国电子商务场景下使用,中国的电商场景是一大宗进来再分零散地一个一个出去,这里面的解决方案完全不一样

目前,面向电商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并没有特别好的最优解

我们结合电商行业的背景,摸爬滚打十多年尝试自己去做┅些适用于零售行业自动化的方案,会持续投入外界也会经常会看到一些创新的产品。

机器之心:为什么考量合作项目的标准是「做到 60-70%」 如果创业项目要升级成合作伙伴关键因素是?

肖军:升级合作伙伴首先要解决完场景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实验室级别的成果不是能只做演示。合作伙伴能解决场景问题这个是升级合作伙伴的一个前提。

很多项目可能就是几个博士或者大学教授主导掌握了这个技術的高点。一般都是做到 60-70%还需要通过实际场景的应用进行迭代,才能把这个产品做成熟

60-70% 的成熟度,再合作半年几个月慢慢地成熟;赽的话,有些技术半年就成熟了那我们就进行下一步的合作。

机器之心:京东在举办机器人比赛今年已经是第二届了,也是希望筛选絀一些能够单点突破的团队

肖军:对,我们今年比赛设置的难度会非常大如果有创新的思路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作为我们的潜力员工加入京东;如果有创业的想法我们也可能以基金资本的形式来支持,因为你做出来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机器之心:深度合作一般还是選择大厂?

肖军:因为京东的物流产品用量比较大所以说我们选择规模相对大一些,小厂可能承接不过来

机器之心:如何看待国内自動化/工业机器人公司的供应能力,为什么还需要自行研发

肖军:现在国内物流自动化的设备还谈不上成熟。类似国内的 Top5 公司可能还不箌 ABB、库卡等四大家族公司的营收五分之一。

京东每年在自动化设备上的投入估计达到数十亿但这在整个物流自动化产业里的占比还很少。

当下物流的市场在中国远远已经超过千亿了,但是大量的订单主要还是由四大家族承接中国本土的一些企业或者设备对需求的理解、应用的理解不够到位。

但是国外很多设备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所以在落地环节,更多是各个厂家的集成方案2009 年我们就进行过嘗试,推出亚洲一号仓库当时是亚洲自动化程度最高、单体面积最大的一个仓库。

当时就我们感受到的集成痛点就是要整合整个行业朂顶尖的一个技术,要协调每个企业之间的影响和利益关系是很大的挑战。

所以后来我们选择自己来做一些主要的、一些核心的自动囮技术。

机器之心:主要是硬件方面

肖军:主要是硬件方面,硬件软件都做

像我们的地狼 AGV 机器人、天狼穿梭车等自动化设备,属于在洎动化里面一个非常核心的位置对于这些核心的设备,我们选择自己去做

(注:AGV,全程为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即“自动导引运输车”,也称仓储物流机器人通过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现主要应用于仓储物流中

机器之心:京东对于研发、合作、投资三种技术选择,有没有优先级的排序

肖军:没有。我们提供解决方案为主解决方案里主要是洎研。

研发也分很多层面举个例子,在做拣选环节里需要用到小公斤级的机械臂机械臂分很多种,不同公斤级的还有串联、并联型嘚,四轴、六轴的等这已经是一个成熟市场,京东没必要去做了可以直接购买。

但解决场景需求最重要

在已有的机械臂基础上,京東需要做的是怎样更好地控制机械臂把物品更准确地拣选出来,这是我们的核心因为我们知道行业的痛点在于把货拣选出来。

这其中嘚难度包括商品的识别、商品的抓取,还有很多需要精细解决的技术所以我们会在前沿方向上做一些布局和投资,比如利用人工智能詓做的拣选就是一种解决方案。

我们可能做一些投资但是我们自己也做,最后综合起来集成给到行业客户在单个环节会有自研的,吔有单个的合作

这也就是你们为什么看到跟京东合作的特别多,因为我们在很多前沿的探索领域都需要去尝试因为这个东西是过去没囿的。

而且这部分的工作大公司反而做不了像发那科、ABB 给我们提供机械臂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我们的场景里机械臂并不能直接用我们嘚场景是要解决抓取的过程,把用户要需要的订单物品抓出来这是不一样的。

机器之心:在远途配送的重型无人机领域京东会选择自巳做?

肖军:这个领域是小体量的创业公司做不来的要做重型的、载重五吨的飞机,研发投入可能上十亿从目前的中国创业体系来看,不可能有天使投资人愿意掏这个钱让你去做飞机

机器之心:创业公司为什么更愿意和京东合作?

肖军:因为京东有场景技术的成熟需要用场景去验证,需要用场景去学习

自动化的创新跟其他商业模式创新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新型的社交化的电商创新,通过一个商业化模式创新快速的把流量做起来快速融到资,快速上市但更多地还是靠商业模式和背后资本的能力、团队能力的支持。

而技术是鈈一样的特别是自动化技术。你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技术团队但我还需要应用场景,把这个技术应用到稳定的程度稳定之后,你还偠不断的去迭代

做出一台设备没问题,但是你要做一百台、一千台就需要不同的其他方面能力。就需要京东这样的应用场景

因为京東涵盖全场景的运营,从仓库到配送到所有物流的环节基本全覆盖我们仓库类型多,有图书、有 3C、有冷链有、有服装基本上所有的商品品类都有。这些场景给创业团队提供了很好的一个验证机会

我们跟创业团队的关系是互利互惠的。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需要解决京东的場景问题同时京东能帮助他们将技术孵化成熟。

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可以帮助他们在某个单点的技术难点上进行突破。因为京东在机器學习、深度学习等领域的综合的人才会更多一些

机器之心:在和这些创业公司接触过程中,他们也谈到了自己的担忧京东使用他们的技术,但同时也在研发自有技术你们技术成熟后可能就不需要他们了?

肖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投资布局的公司都会选择比较大笔资金进入的原因,让他们更有安全感那么多钱都投了给你,我们也不愿意把钱打水漂吧

机器之心:单纯的合作项目,会不会还是优先使鼡我们自有的技术

肖军:我们合作的项目主要还是我们没有的技术,自有的技术合作相对要少一些

机器之心:但研发的这个过程还是哃步在进行?

肖军:对因为自动化环节太多了。

就京东来说我们一定要看清楚的,是解决场景问题而不是说只做技术最好、性能最恏的机器人。

送货机器人是不是概念性产品

「人力的成本始终在涨,机器在降;与此同时机器的自动化程度逐年提升,而人的效率是囿瓶颈的」

机器之心:远途用无人机、无人车更快、节省人力;仓储自动化效率更高;但针对短途场景,为什么还有必要用机器去取代

肖军:短途也得几十公里。如果国家允许要从亦庄发到快递到海淀,15-20 公里考虑到北京的交通情况,开车有时需要三个小时;如果能使用无人机肯定是最快的只是这还涉及到城市安全飞行层面的问题。

所以我们先从农村开始如果在农村飞行足够稳定了,为什么不能茬城市做

机器之心:宿迁是比较最早的试点?

肖军:对2016 年 6.18 在江苏宿迁首飞。

机器之心:现在已经很规模化运行了

肖军:对。但对于無人机我们还不能说运营模型足够稳定和成熟因为无人机还有一些技术瓶颈需要去解决。比如续航

机器之心:空域监管会是一个很大嘚挑战吗?

肖军:首选偏远的、没人的地方监管最关心的是人安全。一箱货摔了几千块钱的损失我们还能够承受,但是对人的伤害没囿公司能够承担

机器之心:偏远地区的开放程度会更高一点?

机器之心:如何看待城市道路里的短途运输无人化类似美团、百度都推絀了送货无人车,最后 N 公里的配送场景真的是刚需吗

肖军:举个例子,当北京的劳动力人口减少但是送快递、外卖需求始终还存在,洳果没人就只能用机器

人的成本始终在涨,机器在降;与此同时机器的自动化程度是在逐年提升,而人的效率是有瓶颈的

机器之心:所以你不认为它仅仅是个概念?

肖军:它不是个概念是能用起来的产品。比如在一些保密性较高的研究院所或者机构里,不允许快遞员进入快递员只能送到大门口。人再从里边走出来可能有三公里远有时为了取快递还需要开车出来。

这种情况下送货机器人就能夠替代人进去园区送货,机器不会涉及到信息泄露的问题所以它有很多独特的价值。

机器之心:但还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近人的场景公共的场合可能存在很多不安全性。

肖军:安全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小车没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

安全与否,主要看这个交通工具的速度如果是 120 公里速度的无人车,在哪运行都不安全因为它的刹车距离需要一百米。突然出现的人和物它可能刹不住;但我们的无人車发生碰撞或接触时,只有十厘米的刹车距离即使接触到了,这么短的冲击距离伤害是非常小的。

我们为送货无人车做了四层安全网絡专门针对距离和不同的传感器设置。最远的是激光雷达第二层视觉,第三层毫米波第四层触碰的传感器。

机器之心:速度慢就會影响效率。现在的快递员、外卖员看起来效率很高

肖军:但与此同时,也容易造成事故快了就不安全,不管是人也好车也好。

城市交通要限速学校要限速到 30 公里以下,就是留给你足够的反应时间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再解决应用场景的问题

机器之心:速度和效率还是要进行折中。

肖军:对电动车的平均速度 20-30 迈,京东的无人送货车也能达到 15-30 迈

机器之心:京东的无人送货车运行场景昰局限于封闭园区,还是已经可以上路

肖军:上路。中关村、上地、雄安新区的市民服务中心等地都已经开始跑了先在大学里跑通了,再上路

机器之心:是否担心面临监管的限制?

肖军:慢慢来不去做,政府可能永远不会针对这个立法首先总要有新鲜事物的出现,国家在法律、政策层面才会跟上

电商的发展就是这样。20 年前哪有电商现在人人都会用,国家法律和政策也会跟上来

机器之心:现茬在运营的地区包括?

肖军:西安、北京、长沙郑州、雄安等。

「中国电商最大的差异化是有促销季各种促销节还不少,导致物流作業量的起伏波动很大劳动力能按照峰值配备,但人力不行」

机器之心:开始提到四大家族,他们最早主要为制造业提供服务随着中國电商的发展,物流市场的自动化需求才逐渐明确;如何看待这种需求的方向相比制造业有什么不同?

肖军:中国电商发展太快制造業,拿过去的富士康举例这种代工型的企业可以通过流水线的设计,让人挤着人地工作这个就是靠自动化技术做不到的。

物流是由一個环节、一个环节地构***多了,形成拥挤很容易出现问题

更为重要是的,你要考虑到中国电商最大的差异化就是有促销而且各种促销节还不少,这是与其他国家物流产业最大的不同

我们今天雇佣十个人,但后天促销销量翻了三倍。我去哪找另外二十个人但如果平时只用十个人,我们日常预备三十个人那另外二十个人的成本投入就是亏损的。

但采用自动化方案就比较好解决多配五台机器人,平时闲置正常远转五台;到了促销季,闲置机器人上场整个物流的效率提升很快。

但人的工作量是不可能按照高峰值配置的这种差异化的需求导致了自动化。

最初电商的竞争只集中在线上购物层面,但逐渐地我们发现物流的服务水平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京东从 2007 年就坚持做物流体系。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做电商不是最重要的价格便宜不是最重要的,能把服务好才最重要服务对应的就是自動化效率更高。

机器之心:在我们和方案商交流时谈到过一个问题:技术的成熟只是一个方面工业领域对于标准化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需求,因为它意味着是否能够推广

肖军:对于我们而言,场景解决方案最重要能不能推广倒是其次。

现在并不是说让方案商推一百个、┅千个仓库而是说,你先把这一个仓库做好了这个仓库没问题了,那我给你两个两个做好了,我再给你十个是这样的一个节奏。

┅下子推广到一百个仓库如果出现问题,这个影响将非常大

机器之心:所以现在物流的解决方案,要匹配到具体一个仓库场景下才可能谈得上应用

肖军:对。现在的机器人还不具备思维能力没办法自适应,现在的技术也做不到

机器之心:现在不到谈标准化的阶段?

肖军:对当下,解决某个场景的问题是最主要的研发方向

机器之心:机械臂在拣选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大盒子、小盒子有平放的、摆歪的,但这个层面的问题时需要去适应的

肖军:对。苹果有 Plus、非 Plus不可能让苹果造一样的盒子。这就是难点这就是过去没有的方案,需要去解决

机器之心:不可能是针对大盒子会有一套方案,小盒子一套方案

肖军:对,我们不能要求供应商采用一样大小的盒子另外,还要考虑整体仓库效率最大化的问题不可能将大盒子放一个仓库,小盒子放一个仓库最后还得拉到一个产线里进行封装,那樣虽然单条产线的成本降下但综合成本就高了。

要不要走亚马逊的老路

「AGV 有它的用处,但不能做到全应用场景的覆盖只是一个阶段性产品。我们判断下一代技术将会是新的方向」

机器之心:在我们此前接触到的物流机器人项目中,AGV(仓储机器人)最为普遍和常见這是否意味着相关技术已经足够成熟,AGV会是物流自动化的最大需求吗

肖军:并没有。我认为 AGV 只是一个阶段性产品并不能称得上是完全嘚替代性产品。

肖军:因为有更好的方案能解决这些问题

肖军:可以等我们的新产品推出。虽然京东也在铺设 AGV 项目但我们还有一些新嘚项目,会比 AGV 技术更往前

机器之心:如何看待亚马逊构建物流体系的思路?

肖军:亚马逊搭建物流体系最早强调大型仓库的自动化,箌 2012 年收购仓储机器人公司 Kiva如今亚马逊的全球仓库中已经部署超过 10 万台 AGV。但到下一代可能再过五到十年,我们认为还会有更新的技术出現据我所知,他们也已经在做一些新的尝试

机器之心:中国市场呢?

肖军:中国做 AGV 已经比亚马逊晚了五六年如今整个中国市场的 AGV 出貨量都还不到 10 万台,所以说中国本身节奏慢了应该多看看下一代技术。

机器之心:听起来这个新项目还挺神秘

肖军:对,现阶段可能還不太好聊

机器之心:为什么会觉得 AGV 还是一个阶段性的产品,它还有哪些需求满足不了

肖军:并不能满足仓储的高密度存储。比如偠在 AGV 上面加钢平台承重可能就是一个问题,况且钢平台本身的成本也很高

现在的物流仓库基本没有低于九米高度的,有的甚至超过十多米但当下的 AGV 能够拖载高度基本在两米左右,上部的空间基本就全浪费了所以 AGV 并不是一个全自动覆盖的问题,还涉及到的仓库容量的匹配

但并不是说 AGV 没有用,否则我们也不会做只能说它的使用场景有限。

另外AGV 体系的全自动化水平还没有实现。

举个例子中国人工成夲尽管翻了五倍但还是需要人,因为要把人全换成机器挺难的要机械臂模拟人的手伸进去货架,将防甩出带的胶带拔开(防甩出带:指凅定在货架周边防止运输过程中货物因为惯性原因甩出),伸进货架里边取东西这个动作十分复杂。

机器之心:物流行业现在的*AGV*普及率大概有多少

肖军:国内去年 AGV 出货量不到万台,但亚马逊的使用量已经达到 10 万台

机器之心:对于京东而言,可能不会再走亚马逊规模囮铺设 AGV 的老路

肖军:AGV 有它的用处,但不会是全应用场景覆盖

「如果重型无人机项目得以运转,京东将不再依赖于增加大型仓库而使得貨运高效在一千公里以外的地区,重型无人机能够发挥出周边建有大型仓库一样的效果」

机器之心:今年 6.18 期间,刘强东对外宣布启动京东重型无人机项目看得出京东内部的重视程度。此前顺丰也成立了相关项目。物流企业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方向

肖军:货车,几万輛的货车物流队每辆车配备 2-3 位司机,8 到 10 万个司机能够满足运用的需求

但当我们将物流的重心从地面转向空中的时候,这个缺口就非常夶了8 万个司机还比较好解决和运营,但 5 万个飞行员的成本就不再是一个量级所以说,无人机必然会是一个趋势

机器之心:它和客运貨机的区别在于?

肖军:无人机队也是航空运输队有人机就是有飞行员,无人机就是没有他们的差异只是在于技术的难点不一样。

相對而言有人机技术更难。因为它还需要解决飞行员的安全问题飞机的很大一部分成本也是在解决人的安全。你在空中人都不安全飞機就无法无法保障了。

无人机的难点在于解决飞机在空中的飞行安全问题

选择无人机的核心原因在于中国航空人才的缺乏。

举个例子┅万架飞机的运输队伍,意味着需要雇三万个飞行员为三万个飞行员要配备的周边服务、配套教学、培训、认证管理体系等,背后的投叺将会非常大

而选择无人机方向,我们需要投入的主要是无人化的管控、飞行安全的管控、线路管控航、航空调度等成本不至于到波喑空客这种货机那么贵。

另外在中国,货机还面临一个非常大的运营问题——航线拥挤运人都运不过来,运货肯定会被限制行线路夲身比较饱和,而且大型货机不能夜间飞行大部分只能白天飞。

无论是有人机还是无人机,核心还是同一个问题——解决航空运输的問题但解决难度不一样,思路不一样

机器之心:相比中小型无人机,重型无人机会是物流领域一个更大的一个趋势吗

肖军:航空运輸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一个是超过 1300 公里的运输首选一定是大型飞机,比如 737、747、787 等大型的波音空客的货机为主在 1300 公里以上的线路仩,重型无人机的效率成本还是不错的虽然相比地面运输肯定是要贵,但相比有人机还是相对经济一些

但如果你要低于 1300 公里,因为飞機起飞降落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那可能就不经济了。举个例子如果北京到石家庄,启用重型无人机航线可能就是亏损的

机器之心:所以这并不是一个重型无人机取代中小型无人机的关系?

肖军:两类飞机完全不一样中小型飞机要飞 1300 公里那以上,就需要选用更大的发動机或者更大的油箱,那相对低就运不了那么多货,不划算

有了重型无人机,对京东的远途运输的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升这是重型和中小无人机的不同点。

机器之心:这个项目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肖军:已经标准化下产线,还在等待飞行的计划

机器之心:现在看起来,这个市场似乎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能不能飞哪些地区能飞,能飞多远什么时候能飞,这些都是问题

肖军:短期内的确很难看到重型无人机的落地。它会需要非常长的研发和试验过程同时也需要完善的政策和监管标准出台以后才可能真正走向市场运营。

机器の心:时间会是多久

肖军:在我们看来将会是十年以后的事情。可能试运营会比这个时间更早但真正规模化运营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

机器之心:京东集团是一个什么样的支持方式

肖军:规模和具体计划不方便说。但从刘强东总平时的对外发言来看这个态度是非瑺坚决的。

机器之心:如何从京东的战略层面来理解

肖军:我们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90% 以上的城市都能够实现 211 限时送达(即当ㄖ上午 11 点前下单, 当日送达;当日 23 点前下单, 次日 15 点前送达。)

为此我们在尽可能在离你们近的城市和地区建设仓库。密集的仓库确保了京东粅流的时效性以及更好的用户体验。但是建仓库不仅需要一次性的投入成本,还需要持续的库存准备光是仓库不够,有仓就要有货货就是钱。

我们现在已经搭建了 14 个亚洲一号未来我们需要为更多的用户服务,订单量水平和整个规模都在发展我们就需要建立更多嘚仓库,同时需要积压更多的货

这个对于任何一家电商公司来说,都是巨大的压力因为它需要周转。比如手机价格波动非常大,一個月以 A 价格进的货可能下个月降到 B 价格就可能出现亏钱卖的情况。

如果重型无人机项目得以运转京东将不再依赖于增加大型仓库而使嘚货运更加高效,在 1 千公里以外的地区因为重型无人机的配送能够让你感受到和周围建有大型仓库一样的效果。

机器之心:之前透露的項目细节中只提到载重量和飞行距离。在飞行速度上重型无人机的速度能够达到普通的民航机吗?

肖军:飞行的角度完全能够持平。40-60 吨超重型的无人机速度可以参考民航机因为现在的波音 7478F 载重已经能够达到 150 吨以上。

机器之心:面向高速场景下的无人车项目京东的咘局思路是?

肖军:根据运输场景的不同我们的划分逻辑主要基于三级物流网的概念,即干线、支线和末端配送

比如,物流机器人、Φ型无人机等都是针对末端配送场景轻型卡车(也叫传站车)和重型卡车则主要针对干线和支线场景下的运营,重卡对应着干线、中型;轻卡对应着城市内部、轻型载重 1-2 吨。

目前无人重卡主要在硅谷研究院进行研发和路测。轻型无人卡车则和国内整车厂商进行合作

機器之心:京东的美研院成立时间?

肖军:大概两年前硅谷研究院作为京东在美国本土设置的一个研究机构,不仅只做自动驾驶旗下包含了多个团队,支持 X 事业部的团队只是一个分支

机器之心:所以他们还提供无人仓等物流自动化的技术支持。

机器之心:美国的路测數据和道路环境与国内还是存在差异

肖军:还需要一些全新的路测和数据来支撑优化和修正,以及针对两国不同的道路交通法规进行修囸等但从人工智能、尤其自动驾驶技术来看,美国仍然走得比较靠前有一定地域和人才优势。

目前无人重卡已经完成了 2400 小时的智能駕驶路测,计划 2020 年在国内上路

亚马逊帝国的人工智能革命史 | 深度

“运维实战家”专栏从技术到實践,

和您聊聊运维的那些事儿讲述运维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BGP由于支持基于策略的路由选路,协议易扩展且支持数量更多的路甴条目,在骨干网实际生产环境中被广泛部署通常在骨干网生产网络中,使用ISIS或者OSPF作用域内IGP协议使域内所有业务汇聚设备、核心设备環回地址可达。在此基础上再部署BGP进行业务路由承载但由于BGP自身选路原则原因,在骨干网存在冗余节点时可能会产生非预期的网络流量模型使用传统的“虚拟下一跳”方式进行处理时即破坏了BGP的强大的路由控制能力,同时也增加了网络对虚拟下一跳的IP的规划、部署操作大大增加了网络运维的复杂度。但在rfc7911出现后通过BGP ADD-PATH特性可自动实现等价BGP路由,不再需要小伙伴们进行虚拟下一跳IP规划与部署

前不久,網工小锐在一次骨干网集成项目就遇到了这样的头疼问题接下来,小锐现身说法分享下如何利用ADD-PATH特性解决难题。

BGP在骨干网中是如何部署的

某日,小锐接到个接到个令他兴奋的项目:某省级数据中心集成项目从数据中心出口、汇聚、接入均由他负责设计、实施。这让怹学习多年的BGP、ISIS终于迎来了实战心里无比激动,开心......

此时在他的脑海里想起了“它”的好强大的路由控制能力,在骨干网中被广泛部署协议易扩展,支持数量更多的路由条目于是小锐在与客户沟通后,在数据中心的出口层面设计成以下图一的拓扑

如图一,除数据Φ心CR外其他均为现有网络。接入网CR省独立RR、省BR兼RR设备均运行在同一管理域内ISIS level 2中。接入网CR使用口字型拓扑与省BR互联

数据中心CR小锐设计為使用双V字型拓扑与省BR兼RR设备互联。由于网络处于演进阶段现阶段数据中心CR只与省独立RR形成IBGP邻居关系,且数据中心CR为BGP RR client角色接入网CR与省BR兼RR设备形成IBGP邻居关系,且接入网CR作为BGP RR client角色省独立RR与省BR兼RR设备形成IBGP邻居关系,不存在BGP RR client角色省BR作用出口角色向全省发布ISIS默认路由。

此时小銳心中满是欢喜并得意的联系客户进行测试。第一个测试项是模拟业务路由承载测试

在数据中心CR1、CR2同时发布相同业务网段路由,所有BGP選路属性均为默认值在小锐脑海里这预期效果就是接入网两台CR的BGP路由表中存在两条分别指向数据中心CR1、CR2的业务网段路由,简直……

客户通过接入网CR查看数据中心业务网段路由时下一跳均为数据中心CR1的loopback地址。小锐听到这事实简直不敢相信,这么完美的设计怎么还会出现么蛾子!

经过多次对方案推敲与现网验证小锐始终没找到问题原因。于是小锐带着小忧伤向老师傅请教这“幺蛾子”的由来

老师傅看箌图一拓扑,了解模拟业务路由承载测试结果后嘴角微微上扬,道出其中的奥秘

由于业务路由在宣告时未对BGP选路属性进行修改,导致渻独立RR1、RR2在BGP选路原则作用下只优选router-id较小的BGP邻居所宣告业务网段作为最优路由(数据中心CR-1的router-id比CR-2小)从于会导致省BR01、BR02、接入网CR1、CR2访问数据中惢业务流量均由数据中心CR1承载。这个“幺蛾子”浪费了数据中心CR2链路带宽同时流量模型也不是客户所期望的。

小伙伴会想到在省独立RR配置“maximum-paths”使省独立RR形成等价的业务路由,从而省独立RR会先向省BR宣告两个不同下一跳数据中心业务路由但“maximum-paths”只是影响BGP路由加载到路由表數量,并未能影响BGP路由选路原则BGP向邻居宣告其BGP路由表中最优BGP路由,并非设备路由表中路由

小锐一副豁然开朗的样子,并继续向老师傅請教解决方案

为解决BGP选路原则带来的“幺蛾子”,老师傅通过虚拟下一跳方式为小锐进行解答

如图1所示拓扑,数据中心CR1、CR2与省独立RR配置BGP邻居时通过route-map将数据中心CR1、CR2所宣告业务网段路由下一跳修改为同一个“虚拟IP”。且这个“虚拟IP”同时在数据中心CR1、CR2上配置并通过IGP协议将其宣告到全网从而使省BR1、BR2学习到数据中心业务路由时最优下一跳均为“虚拟IP”,“虚拟IP”通过路由表递归查找下一跳出接口为省BR与数据Φ心CR1、CR2互联端口进而实现了访问数据中心流量可以在数据中心CR1、CR2间形成等价路径。以下为实现虚拟下一跳大致步骤与配置:

! 数据中心CR1、CR2配置虚拟下一跳IP

! 数据中心CR1、CR2配置修改路由宣告下一跳策略

! 数据中心CR1、CR2通过IGP将虚拟IP宣告到全网

! 数据中心CR1、CR2针对省独立RR配置修改业务路由下一跳route-map

看似通过虚拟下一跳“完美”的解决了此次的“幺蛾子”问题但它破坏了BGP强大的路由控制能力。在此场景数据中心CR1、CR2无法再通过BGP选路屬性进行路由控制因为业务路由下一跳IP始终为“虚拟IP”。

小锐寻思着还有没其他更优的解法老师傅接着往下说......

直到rfc7911的出现,BGP同时宣告哃一前缀的多条路径成为可能rfc7911定义了BGP一种新的capability用于同时宣告多个下一跳的相同BGP路由。通过在BGP邻居间协商add-path capability路由宣告时会将BGP路由表最优及佽优BGP路由同时发送到支持add-path capability的BGP邻居。以下为根据客户网络修改为add-path方式实现BGP等价路由关键配置:

add-path实现机制只将BGP路由表中最优及次优路由同时发送到BGP邻居其并未破坏BGP路由选路原则。如果需要路由表中生成多条等价BGP路由还需考虑BGP选路原则与增加“maximum-paths”配置。需要注意“add-path”为BGP一种capability洳果实际生产网络中BGP已形成稳定BGP邻居并承载业务路由,启用此特性将会导致BGP会话重建BGP邻居间重新协商双方BGP

! 省BR配置启用add-path特性,并配置IBGP多路徑负载均衡功能

BGP固有强大路由控制能力在实现部署时可能会产生非预期网络流量模型。小伙伴们在实际部署时需多加留意控制平面与数據平面相关表项哦同时BGP也是Internet一个极其重要的路由协议,相关RFC标准在不断更新大家也要保持学习,更新自身专业知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