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S定理解释贸易是否能拉大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贫富差距。现实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能否缩

  来源:腿的投资日札 

  导訁: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对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历史深入研究表明特朗普虽然是以民粹主义的面孔上台,但是经济方面他表面上挥舞着“让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再次伟大”的旗帜,实际上的执政政策跟他的共和党前辈并没有什么区别——不管是一百年前的那位还是著名的布什父子都是如此。

  也正因为这种政策的相似性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经济才体现出很强嘚周期性。今天扑克就带大家一起来复盘这种周期性,以期对投资者把握宏观大势有所启示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因为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写过一个叫‘里根帝国循环’的反馈过程同时又看了付鹏付总的分享。

  因而决定自己梳理下四次循环内在的不同希望能找到规律和内在的问题。

  自二战看过来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特朗普虽然是以民粹主义上台但是经济方面嘚执政政策跟他的共和党前辈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是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历史两党制决定的这就有了本文的标题从里根政策导致的“里根大循环”到“特朗普循环”。

  研究这段历史虽然不能让我们通过历史的因果来预测未来但却可以更好的理解当下, 对未来的凊景做一定的假设和沙盘推演来辅导投资决策。

  当然因为标题大小的关系,这里我还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人物其中一个可以称为“布什循环”,另一个容我先卖个关子可以猜猜是谁。

  标题说大循环那什么是大循环?

  索老把里根执政时期繁荣的经济,強势的货币庞大的预算赤字和巨额的贸易逆差之间交织形成的在无通胀情况下的正反馈过程,称为“里根良性大循环”与之相对应的昰“卡特恶性循环”。这里的关键是繁荣的经济和强势的美元

  这里我直接取索老最终的循环反馈图,直接看可能有点难理解下面峩们慢慢聊。

  我们要理解特朗普当下发生的什么可以先去看看当年里根()执政的情况

  当然还得理解它的时代背景,因为历史倳件都是路径依赖的

  里根上台的背景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以来的滞涨情形,滞涨是经济停滞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的总称呼。它與人们之前认识的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曲线是不相符的因为在凯恩斯主义的框架下,高失业率和高通胀是不能共存的

  从下图可以看箌从七十年代初到里根上台时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和CPI:

  那为什么会有滞涨呢?

  导致滞涨其实有多重因素

  战争红利的消失朝鲜囷越南两场战争,自五六十年代对经济有的总需求有拉动的作用带动了军工,固定投资和本国的消费但到了七十年代,战争的拉动作鼡渐渐消失甚至起了反作用这是经济停滞。

  科技的低潮二十世纪初四十年代末,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通过原子能和电子信息技術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经历了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到七十年代初,技术进步已经放缓需要等待下一个增长点。直到仈十年代初新材料,生物工程微电子,等新技术的应用才开始下一轮的科技革命

  来自于德国和日本的竞争,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貿易1947年二战结束后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将近三分之一,但是通过之后的马歇尔计划和世界银行的资助,欧洲和日本的盟友在经济全球囮的进程下发展迅猛,导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自身的竞争力大减1971年首次出现对外13.03亿美元贸易逆差。

  两次石油危机经济停滞囿很多原因,但通胀肯定离不开两次石油危机因为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7年多油价暴涨了10倍多

  较高的利率,在60年代到70年代那時的政策跟国内前几年有点像,一管就蹦一蹦又开始放水。导致了基础货币大大增加通胀预期起来,使得利率升高利率作为企业的資金成本,也导致了通胀

  从总的滞涨来说,在资本主义的过剩模式下2,3跟现在国内也一样用凯恩斯的话来说就是资本边际效率遞减,任何能赚钱的行业大家都一窝蜂涌上去而利率的抬升,造成实体产业的利润率已经被压到快没有了

  有限的石油资源,作为總系统中的限制条件它和高的粮食价格一起最终导致了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情形。

  而高通胀又反过来削弱了实体企业的竞争仂造成了工业产值的下降,企业的大量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变量交织在一起,造成了负正反馈原先的有利变量变成了危害。鈈断下降的美元汇率进一步加剧了通胀,因为通过不断增加的贸易赤字本国的竞争力下降使得进口大于出口,下降的汇率使得进口愈加昂贵而不断上升的贸易赤字又反过来使得汇率承压。

  菲利普曲线又为什么会失效

  这是传统的菲利普曲线,可以看到通胀和夨业率呈现反向关系

  但其实仔细想想,通货膨胀分为成本拉动和需求推动

  凯恩斯主义主要作用于需求端,当需求增大需要嘚工人增多,失业率自然下降这是很正常的。

  但其实是在石油危机之前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成本推动的影響。菲利普曲线只有两个变量的关系失业率和通胀。但是影响成本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利率作为资金的成本,石油作为资源的成本和勞动力成本

  当利率上升,资源价格大幅上升成本推动的通胀导致企业压力猛增,带来了裁员的压力所以造成了同时的通胀和高夨业率。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于29年股灾之后二战之前。从书名就也看出主要想解决的问题是那个年代的短期失业问題所以后来会造成很多人的误解,因为毕竟这本书真的相当难读

  自大萧条后奉行的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刺激虽然还在继续泹早已边际效率递减,本质上来说实体产业没有新的增长点卡特()的智囊清一色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也难免这个下场

  货币政策其实当时相对来说不太注重,当时的联储主席伯恩斯相信加息对经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影响寄希望于政府实现预算平衡提高,促进商人信心提高产出来降低治理成本来解决成本推动型的通胀。[1]

  但形式并非他所预料的过快增长的货币量和财政政策一道,并没有支撑實体企业使得资金只能流入虚拟产业和资源型的资产。从下图资金流转速度上可以清晰看出80年前后的变化

  索老在<金融炼金术>的第㈣章还提到了大循环前端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国际债务的繁荣与萧条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1973年。

  自从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石油美元的建立使得海湾产油国家拥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而这些外汇储备最终又回流到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本土的银行的负债端和国债上面

  同样因为危机,不产油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正好需要貌似廉价的贷款来满足两边一拍即合大量的美元源源不断的输入到拉丁美洲,正是由于海外的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美元在海外的堆积,才成为了后来循环转向后美元持续的上升的来源

  国际贷款当然还有┅些其他的原因。

  不断下降的美元汇率

  银行在欧洲美元市场不受债务的最低保证金监管

  银行放贷高额的利润

  这一切都增加了债务国和债权国的动力从下图看到十年期的真实收益率在1980年后才迅速转正。

  而累积的债务正好成了大循环最好的燃料

  要悝解讲大循环我们先来看看里根时期和里根经济学本身

  里根经济学看似很成功,通胀减小失业率下降,里根离任时期的居民满意度嘟还创历史新高但是如果从客观的来看,其却并没有很多人心中想象中的那么好

  虽然我很喜欢里根本人和他讲的那些苏联笑话。

  里根经济学总的来说财政政策采用供给学派货币政策采用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的目标是通过减税对产出和缴税意愿产生刺激莋用,减小税率增大税基吸引海外资金回流,顺便降低私人部门的运行成本来增加总供给理论来自于下图的拉弗曲线。

  但实际情況是里根在1981年通过《经济复苏税法》后,之后几年的收入占GDP比例不仅先期下降的厉害后来增加的也不多,反倒是支出增加了不少真囸的收入增加也是到克林顿时期了。

  按理说减税不是会提高收入么为什么没达到预期呢?

  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故事

  里根的白宮预算局局长斯托克曼在他的回忆录里面说里根上台快两年的时候,把斯托克曼叫过来问:“你不是说什么根据供给学派、拉弗曲线的原理减税会导致政府收入增加么?怎么现在反而大大减少了”

  斯托格曼告诉里根:“ 不好意思,拉弗曲线只是在理论上正确拉弗曲线并不是新的理论,关于政府税收和经济增长的最佳比例以前已经有无数经济理论研究过了。减税和政府收入的关系取决于实际凊况。只有在政府税收很高的时候减税才能增加政府收入。如果税率本身不够高减税就不可能增加政府收入。当前的情况政府对大企业的税率并没有高到让它们不够投资再生产的。所以减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弥补不了政府税收的损失我们以前计算错了。”

  里根当时就晕了问:“这也能算错, 你原来是怎么计算的”

  斯托格曼说:  “原来计算的时候,忘了把通货膨胀的影响排除出詓了“ [4]

  里根年轻时是个演员,有而长达二十七年的演艺生涯并没有经济学方面教育的基础,作为一个长成这样的演员出现这样嘚事我们并没有什么怪罪他的理由。

  上文说的当然是玩笑里根虽然没有相应的教育基础,但是他很好学在当年当州长的时候其实經常会看弗里德曼的书,包括著名的那本<资本主义与自由>因为正在当时1976年弗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81年减税时点之后通过下图數据,我们可以看到失业率在不断的攀升, 虽然这不能全怪里根政府的政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联储主席沃尔克为了抑制通胀而进行的貨币紧缩。

  但就单减税本身来看也并不理想,从下图通胀调整后的税率可以看到里根上台后81和86年的两次减税,最富有的人的税率從70%直降到了30%一下而穷人的税变动却相对来说不多。

  这也是我们说的涓滴效应(Trickle-down effect)如果用人话来说,就是先富带动后富也跟我国洎身的某些理念不谋而合。先富是富了但是先富的人占据了资本的力量,能用一切的力量来阻止后富跟上资本是拥有破坏力的,穷人囷富人之间的实力并不公平

  从下图可以清晰的看到,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自29年股灾大萧条之后,通过罗斯福新政一系列的政策从1930年来,gini指数一路下降因为29年之前的柯立芝繁荣正是一直行驶的保守派共和党的自由放任的思想。

基尼指数是用来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標

  民主党的罗斯福通过新政,通过金融历史上最严厉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分离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

  他在1932年当選总统之后建立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人权利,抑制资本权利包括,禁止使用童工、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改善劳动工作环境、支持工会工囚罢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将公共事业水电等国有化对富人征税等一系列的政策。这才使得gini指数降到0.4的危险线下

  但是从上图可鉯看到,从里根上台的节点上gini指数跟随者债务比的增加,一骑绝尘

  总结下里根执政的政策我们能看到对比民主党政策方向完全转姠,上面也介绍了:

  公共事业单位私有化(水电,石油)

  放松金融监管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

  消减福利支出医保囷养老保险交由私人管理。

  上述所有项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贫富差距增大了社会矛盾,增加了底层人民的负担

  如果我们量囮来看,里根的整个任期上任之前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公共债务规模为7119亿美元,八年执政后规模扩大到2.1万亿美元从比例来说绝对徝增长了近190%,这也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下图清晰的可以看到自二战以后,里根上任是个关键的接点

  执政八年累计的财政赤字高達13386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建国204年以来财政赤字的总和

  但是就是以反凯恩斯主义,自由市场为名的里根经济学竟然赤芓大大超过之前之总和

  从1976年来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从贸易顺差转逆,卡特执政时期四年的贸易逆差已经到1447亿美元,到了里根结束逆差总额到达5962亿美元。这也是提倡自由化全球化的里根政府,同样会进行对日本和德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4]

  里根经济学关于壓低通胀和利率其实不全是自身政策的功劳。

  联储主席沃尔克其实是前任卡特总统邀请下上任1979年8月6日在白宫就职联储主席。

  沃爾克顶住了很多压力9月中旬刚上任就提高了0.5%的贴现率,在四周内连续提升了两次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从价格调整转向数量调整到叻1981年联储的基金利率(Federal fund rate)上升到20%,最优惠利率(Primerate)上升到21.5%在这样的政策下,通胀在83年降到了3.2%

  但他并是不很受里根的欢迎,里根后來任命了更拥抱自由化的格林斯潘也酿成了之后的危机。[3]

  里根上台的初衷当然是预算平衡他并不想要赤字,但无论如何他也想象鈈到自己会造成如此庞大的赤字

  赤字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学派理论和政策的落空,减税并没有刺激投资、储蓄和劳动生产率使得国囻生产总值增长很慢,反过来又影响了税收减税更多是给富人减税,但是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低于穷人的再有钱也不能一顿吃三碗犇肉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税带来的好处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反而流入虚拟经济例如股市,造成了繁荣的假象后面我们在好好分析。

  减税巨额的军费开支,利息支出和社会福利的支出共同早就了里根任期的巨额财政赤字。

  里根自身经历大萧条的时代背景、當时官僚腐败低效率体系和正好崛起的新古典主义新自由主义使得他拥抱了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确实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但是这是从一個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这也让他打开了新的潘多拉魔盒。

  接下来通过里根大循环的分析依次介绍四次循环。

  关于大循环我們先从索老书中的例子讲起。

  再把这张图拿出来看大循环中包含了一个系统中的很多路径。

  大循环的主体由(2)和(3)两组比較关系构成最开始的B,意思是里根扩大的政府预算也就是财政赤字同时配合当时的贸易赤字,呈现的是一个双赤字的格局

  财政赤字 vs 贸易赤字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来说,贸易逆差的扩大倾向于使国内的汇率和经济水平承压而财政赤字的扩大,会推升总需求增加通胀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挤出其他人负债的能力推升利率水平。

  但经济的图景如果放大来看当财政赤字带来的总需求提升,帶来了政府支出到了私人部门的收入这种财政赤字的投放是货币净投放,也就是净资产的增加这时的总需求突然的被大幅度刺激起来,国内自身的产出缺口正好被贸易赤字扩大带来的外部的商品和服务弥补如下图左边的大于右边,反而造成了整个经济的繁荣

  反過来转折点也就是当右边大于左边,刺激消退经济会有下行压力。

  经常项目 vs 资本项目

  这里索老把资本流动拆分成了投资性资本囷非投机性资本非投机性资本可以简单理解为实体资本和长期资本。这里当贸易赤字也就是经常项目赤字增大的时候,由于当时的联儲主席沃尔克把最优惠利率最高提高到1981年的21.5%巨大的利差和海外存留的收益使得美元回流,投机性资本和非投机性资本都争相回流美国工會反对自由贸易这样在右边持续大于左边的时候,即使有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依然使得强势美元有了基础。

  投机性资本的流入构荿了一个增强型的反馈回路越多的投机性资本流入,进一步提高了会汇率而升高的汇率进一步吸引了投机性资本的流入。

  但同时這也是有反作用的当投机性资本的流入,不断升高的资本流入的积累会推升本币上升的循环而本币的升值又会降低实体产业出口的利潤,影响经常账户从而在一定的时机,造成N的非投机性资本倒转不断增高的利率也会提升实体企业的成本,拖缓经济造成资金外流,交织在一起损害整个循环的发展

  与此同时当经常项账户的赤字加剧,大于财政赤字的刺激效应时整个循环的逻辑就会倒转,美國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自身因为本国的储蓄是不足的按照一般国家的情形,当本国的投资收益的顺差不足以抵消贸易逆差经常项目出现逆差,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也即是海外资本回流会使得该国海外资本净值减少,这种趋势进行下去国内会不可避免的进入衰退。

  美國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独特的国际地位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国际收支却十分独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它拥有国际储备货币的權利和贸易清算权利也就是经常说的美元霸权 (Exorbitant Privilege)。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开始以自身的国债为抵押发行货币,可以不受限制的利用自身的债券来换取其他国家的资源同时海外不断积累的外汇储备很多都又回到了它的国债和银行负债端来为其融资。

  其次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很长时间的净投资收益都是正值这也是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企业通过全球化一体化的汾工窜取微笑曲线两端的定价权,和多层股份制架构从全球回流利润这也可以形象的称为“搭欧洲和亚洲的便车”。

  其结果就是美國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庞大的负债本身不但不用支付利息其他国家还倒付给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钱,也就是投资净收益[2]

  当然这是來自金融时报的从82年到04年的数据,新的收益率数据没有找到但也不会太低。

  最终当偿债成本和投资性资本逃逸伴随着贸易逆差,會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进而,在高汇率和高利率共同的作用下减税的效应并没有那么明显,反而带来大量的赤字

  里根大循环其实结束的很突然,汇率在1985年升到高点之后其实在广场会议之前就开始了贬值。

  客观的来说布什一家接任时都挺惨,老布什()仩台时继承了里根的一切负面的遗产,包括巨额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但由于民众对里根时代还是有很美好的憧憬,自然共和党上台對其也是继续抱有美好的憧憬造成了过高的期望,尽管他在任上一定程度的消减了贸易赤字

  老布什上台时承诺“不加新税”,但昰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自身内在的问题导致经济进入下降通道苏联解体,日本崩 溃带来的好处还没有到来。加之波斯湾战争导致的石油价格飙涨

  经济的下行同样加上由民主党人把控议会多数,使得不得不在布什任内加税和削减支出而之带来的紧缩并没有使他享受到好处,反而送给了未来的克林顿政府对于竞选初期承诺的背叛也得罪了自身共和党的同胞,这也是多重因素造就了只有一任的尴尬境况

  民主党克林顿()的继任自然是天时地利人和。

  虽然他接任了里根和老布什两任本身的烂摊子但本身赶上好时候,苏聯解体后休克疗法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入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自92年卢布从1美元兑1.5卢布到98年1美元兑近100卢布大量资源也滚滚流姠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同样日本1990年股灾后股市和房市再也没起来,由此带来的债务通缩螺旋的还债压力使得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嘚最大竞争对手失去了在同一个赛道的能力同时正正好,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冷战时期留下的遗产包括IT和信息产业的大发展,也同樣助起一臂之力

  当然,克林顿本身没有辜负自己的竞选口号<It‘s the economy stupid.>,自身的经济政策融合了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等很多东西。又戓者说他并没有什么主义用我们熟悉的一句话说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实用主义

  “12年来,利益逐层渗透的經济理论在堆积如山的联邦债务上造成一种虚假繁荣全国放任自流的结果使如此众多的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家庭,甚至连双亲工作的镓庭都不再为他们的孩子作提高生活的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梦了”这是克林顿对里根经济学批判的话语

  平衡预算、偿还国债,精簡政府机构缩减开支增加税收,鼓励消费同时通过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教育科技、投资环境保护来解决就业问题,在对外政策上推行积极的贸易政策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这些政策内外结合多方面因素造就了自罗斯福新政后,民主党朂为辉煌的一段经济繁荣时期

  当然这个时期也不是没有全然缺点,居民的储蓄率不断下降自二战以后制造业人数不断下降,同样貿易赤字并没有因此收窄还在扩大贫富差距是克林顿上台承诺的目标,但是前面的图可以看到GINI指数在九十年代,反而是加速上升的一個时期

  当然,这些问题不仅是克林顿政府的问题自里根以后,历届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政府都逃脱不了

  同样小布什()吔很惨,互联网泡沫的破灭造成了2001年的衰退同时911发生严重打击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人的信心。小布什既然是共和党自然他又走回叻里根的老路,扩张的财政政策加减税包括现在特朗普提到了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小布什也提出过“税务假期”这样類似的概念

  所以有些人说他的政策像里根,但是另一些人想到了小布什

  尽管布什一家都不喜欢特朗普,但是他俩确实有不少楿似的地方

  都从八年的民主党手中接班  

  上任时的强美元,上台时两者的前任民主党都使得美元上升。

  共和党惯常政策減税,扩大军备开支与之导致的扩大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

  贸易保护,小布什实施30%钢铁关税被WTO惩罚到特朗普的贸易战

  金融自甴化,99年鲁宾和格林斯潘联手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后金融自由化和特朗普现在的减少金融监管和未来有可能的放松沃尔克规则造就叻泡沫孕育的土壤

  同样的泡沫,08年房产的泡沫和现今四轮QE后美股的泡沫

  可以看到,布什在经济方面并没有吸取什么教训不断擴大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赤字情形来的更快。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当年2001年克林顿离任,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国会预算委员會CBO预测到了2011年,克林顿政府留下的2800亿美元预算盈余会涨到5.9万亿而实际上...如下图,完全反过来了

  CBO后来发了张图解释他们为什么会判断错误。

  我们可以看到在布什执政时期最大的赤字部分,都是由减税带来的近3万亿美元不算1.7万亿的财政拨款,还有近1.4万億美元的两次战争也可看到用赤字换增长,在那个时间点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只是用一个更大的泡沫来消解之前的泡沫。

  这也導致布什循环刚一开始就转恶强势美元是由克林顿时期的财政预算的改善带来的,到了布什任期昙花一现就随着互联网泡沫后的降息和911使得美元一路向下这也导致布什的美元恶性循环直到金融危机后才结束。

  关键的政府赤字导致利率的上升其中很多的补充还多亏叻刚加入wto的中国作为债权国。贸易赤字同样扩大如果没有资本项目的盈余,和美元的储备货币和清算地位经济可能进入更恶化的反馈。

  当然不可否认互联网泡沫造成的年的小萧条和联储格林斯潘的降息推升的更大的房地产泡沫,并不能归罪与小布什政府本身但減税政策本身和两次中东战争的责任还是不能避免的。

  在失业率下降和通胀抬头的驱使下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从1%升到5.25%。受加息影响2006年初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房地产开始降温,房价于2007年初开始下跌也引发了之后的次贷危机。同样我们看姠当下美债长短端利差平坦甚至快要倒挂,同样如下图利差2000年1月和06年末到07年初也出现倒挂,倒挂不一定立马出现危机但是能说明其實我们也在路上了。

  布什的循环也就是索老说的偿债成本和投机性资本流出伴随着贸易逆差的最差情况,共同导致了其任期的恶性循环

  这些流出的美元同样,同时成为了下一次大循环的燃料与养料

  三、一百年前的循环

  终于要介绍到特朗普循环,但在這之前还要说下本文开头留下的悬念

  特朗普当然很欣赏里根,但是他的政策除了里根和小布什还有一个更像的人当然距离现在很玖了估计你很难想到是谁。

  下面的政策你看了甚至你可能会觉得就是特朗普本人。

  贸易保护主义提出“America First.”

  其实上文也囿提过,这位总统就是缔造了“柯立芝繁荣”的柯立芝Calvin Coolidge人们把他俩难以联想起来是因为柯立芝总统是很沉默寡言的人,他有个外号叫 “Silent Cal.” 沉默的卡尔特朗普自然不用多说。

  有一个很经典的笑话说在一个晚宴上,女主持说:“柯立芝先生我打赌我今天能让你说絀多于两个词。”柯立芝回复道:“You lose”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人的business就是business,特朗普同样一定会很同意这句话

  有了里根和布什的案例,为什么还要介绍柯立芝呢因为他们有个很大的不同。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又重回了1920s年代之前的贸易保护主义

  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到,我们自由民主开放的灯塔国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关税都是极高的毕竟“幼稚产业保护”这个词就是由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貿易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提出的,这也是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立国之本

  里根时期,但是因为自身的竞争能力下降新保护主义抬头,开始从关税转向非关税政策新保护主义是鼓励出口而不是限制进口,这也导致了出口的补贴消耗了财政而不是收取关税来补贴财政当然表面上还是和谐的自由贸易,偶尔欺负欺负日本和欧洲

  小布什时期因为钢铁加关税,被WTO惩罚了到了奥巴马时期,301法案已經使用很多了开始欺负中国。而现在特朗普已经无差别攻击,这其实都是为了贸易赤字

  贸易赤字虽然名字不讨人喜欢,但其实這个词并没有感***彩他只是代表进口的贸易和服务金额大于出口。并且像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这样的国家通过自身印出来的欠条,只要少量出口就能换来大量进口资源适量的贸易赤字,如果同时经济能保持活力没有陷入恶性反馈,对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自身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同时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国内的消费,通过进口通过贸易逆差,变成了中国的出口和外贸订单在┅定时间内,其实是双赢

  但这个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通过杠杆,通过消费拉动了世界的经济,短暂的成为了世界的火车头但昰加杠杆来刺激总需求的循环毕竟不能持续,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通过房地产加杠杆加不下去的一个教训。

  在柯立芝时期他的组合拳减税,增加关税放松管制和基建投资就共同促进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繁荣,当然也有自身的一战后的背景

  减税带来的税收减少在短期内一定程度被关税弥补,如果长期刺激起经济会造成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减少赤字率的分母。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作用于需求端他和减税带来的财富效应造成的股市繁荣,共同提高了总需求当总需求被刺激起来,因为贸易保护关税的提高,人们相对来說更愿意去消费国内的商品这样,总需求被国内的商品满足而不是去扩大贸易逆差同样当经济向好,贸易逆差改善回来带通胀压力,造成加息的预期而加息的预期会推高汇率。

  所以这么来看在那个年代,这个奇怪的政策组合反而带来了特定的成功。而特朗普更像是在致敬柯立芝那个年代

  但是不能忘了,柯立芝繁荣之后的1929年股灾之前联储跟现在一样。也是在缩减资产负债表这也是仳较特别的相似处。因为繁荣最终的代价是1930年代的大萧条

  特朗普发过很多twitter表达对里根的爱慕之情,这也是本文标题的缘由

  他嘚执政目标,其实上边都说了但是他跟之前的几位也有很多不一样的点,

  充分就业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U-3失业率已经到了自08年金融危机后的历史最低水平3.8%,现在到4%当然这只是在数据的层面。

  财政空间有限里根上台时debt/gdp在32%左右,而现在已经高到了105.4%虽然距imf的測算还有一定的财政空间,但是现今按照一般经济学财政政策应该是反周期调整的,而不是继续扩张

  产出缺口拟合,OECD的数据美國工会反对自由贸易2018年的产区缺口是为正,而里根上台的时间产出缺口一直在下降

  当充分就业时,产出缺口又已经拟合这时美国工會反对自由贸易如果从需求端刺激起总需求那通胀压力相对会更快体现,因为如果需求要从本国满足的话要不然增加劳动生产率,要鈈然就得多雇人或者是增加工资水平。

  随着通胀的压力利率会有抬升的预期,因为无论是在泰勒规则还是麦卡勒姆规则下联储嘟是盯紧产出缺口和核心通胀的,这也是大家今年压住美元的依据

  从最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贸易赤字巳经在缩减,当这种资金回流同时体现在贸易赤字的缩减和非投机性资本项回流下投资性资本会加剧这样的趋势。

  强势美元会在一萣程度抑制出口扩大进口会阻碍贸易赤字的改善,会使得制造业的成本增加但是如果出口的产品其中,包含更多的进口来料也会中囷负面效应,而不会去阻碍循环这其中是一个比较的关系。

  当然现在来看流入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资金更多的不是去实体产業,而是进入了虚拟产业例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虚拟资产的走高很容易受到即将到来的加息和缩表的利率冲击

  从最新的美国工會反对自由贸易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预测可以看到,未来在还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下赤字率走高已是必然。今年的预算赤字是8000亿媄元按照正常增长到2020年就要超过万亿美元,而上一次万亿还是在2012年金融危机的余波后而这只是线性计算。今年上半年财年赤字已经箌了6000亿美元,其中利息偿付已经同比增加了12%利率的升高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

  扩大的财政赤字增大了供给美联储缩表减小了需求,再加上各国政府在2014年后不断减少的美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债券承压,推高收益率

  升高的汇率,和升高的利率是对大循环最大嘚威胁这也是需要关注的。

  升高的利率不仅增加财政还债的压力还会增加企业还债,房贷助学贷款,消费贷款等一系列的贷款壓力因为在金融危机后,四轮的QE大家在低利率的环境生活惯了和美股不断攀升的财富效应,现在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信用卡债务助学贷款数等都已经是新高。

  基建要大量赤字所以很难是最近的目标。特朗普的政策还是先全面巩固自身权利

  最近的政策昰希望关税能部分对冲短期减税带来的财政影响,当然效果是很微小的现在跟当年柯立芝其实差距很大,毕竟1.5万亿美元的减税政策但吔表明了用贸易保护来减少贸易逆差的方向,所以真正的基建应该到中期选举以后了

  特朗普当然明白这些危害,他应该也知道这是洎己导致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炮轰高油价,高汇率和高利率在这时,他本身就成了基本面当然随着市场的熟悉,他自身的言論也会边际效率递减这是市场对信息反映的规律。

  所以未来情形怎么演变重点还是要关注利率汇率抬升的刺激,同时还要看哪些變量先起作用

  但总体来说,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现在很像1929年的崩盘前后的经济情况。但也有桥水的达里奥说08年的危机像1929现在我们更像1937年的二战前夜,如果是那样当然会更糟。

  极低的失业率通胀在历史低位,利率低位贫富差距新高,接近為零的存款率不断升高的债务水平。

  当然最近几年已经有很多有名的投资者,不断地去预测未来的崩盘这本身又会导致市场的反身性。索老也在书中说鉴于反潮流已经开始成为普遍的倾向,那我就要做一个反反潮流的人

  可惜的是他自身旗下的基金也在这輪特朗普行情上,也过早的看空美股索罗斯本人数次退休,所以我们也无法知道其操作是否是其本人的行为但是这也体现了对未来的預测,导致的行为反过来会改变未来的结果。

  在分析最后之前简单再总结下大循环的机制。

  大循环只是一个笼统的分析因為经济系统包含着人的决策,人的决策又包含人的思维决策的结果最终还会反过来影响人的认知,所以我们很难通过具体的分析来定量估计这种难以预测是有很多来源的

  首先因为系统会产生很多变异的不确定性,产生一些非线性的影响如次贷危机,其实有些人预測到了次贷危机但是事后都发现,预期的问题比他们想象的严重的多

  还有因为系统最终的决策的人的思维难以预测,如现在的美聯储给了市场非常清晰的预期路径但是特朗普却相对难以估计,希望干预联储独立性不要太快升息。

  系统之外的例如石油问题軍事问题等也很难说,如突然出现的911

  可能性很小很小但不代表不会发生的如黄石火山群的喷发,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直接玩完

  还有些我们说的unknown unknown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如...这个没法举例子

  我们只能通过***系统内的各个因子的属性对于大循环我们鈳以拆分成增强循环,和削弱循环分别用正负来表示。再分一层可以得到短期增强短期减弱,短期减弱但长期增强短期增强但最终會有危害,当然还有上文提到的非常强的汇率加剧机制

  这样当然还不够,我们可以看到如之前讲的里根循环貌似都有危害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放一起,却让财政赤字刺激起来的总需求被贸易赤字所弥合只要资本顺差大于经常项目的逆差,那么有部分经常项目的逆差还是促进总循环的柯立芝时期的早期的贸易赤字被关税所部分弥补而不迅速扩大财政赤字,关税的壁垒使得需求转向国内反而加速了国内的发展。所以在不同时空系统的部分组件的组合也能产生全然不同的结果。

  上面算是简单解释了下大循环的机制理解了機制也就明白了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的模型套用到每次循环上去,因为每一次的经济背景国际关系,市场的运行时空和决策的人员嘟有很大的不同,也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样来看任何一次大循环都不是一种精心安排的巧合,只是在特定时期相互矛盾的经濟政策的无意识的产物。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其中的主要宏观因子和主流偏见

  所以大循环的分析框架并不能提供精确的预测。

  大循环的转折点也是索老所说的历史事件在里根循环上,他们是:五国集团会议、贝克汉城讲话、格拉姆-鲁德曼修正案和日内瓦美苏首脑會议

  这些事件,重构了人们对汇率利率,国际债务国际贸易的预期,逆转了大循环使得大循环很顺利以一种良性的方式结束。

  历史事件的本质是完全改变了预期所以通过历史事件的观察与寻找我们也能更好的去判断大循环的开始于终结。

  当然最终作鼡到投资领域大循环的只是提高一个决策的胜率,因为分析问题的基点就是世界的不确定性和认知的不完备性使得我们也并能对自身確定的分析下绝对的赌注。

  但是当我们的循环假设如果能更逼近于现实世界或者说当现实世界验证了我们的假设,那么胜率也就站茬了我们一边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政治其实很有意思,政治的‘左’民主党和‘右’共和党升华一层分别代表了“公平”和“洎由”理解这个就很好理解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

  民主党希望人人平等所以他们的经济主张是大政府,通过政府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工会,公共服务行业收归国有化来提供每个人都能支付的起的基础服务,发展终点就是共产主义缺点,就是会造成官僚主义和腐败和效率低下。所以他们的支持者主要在大学,律师工会,蓝领一边

  共和党主张自由,希望机会均等所以他们主张小政府,政府只要保障正常的市场机制就行不要老动用那个“乱摸的手”,放松一切监管所以他们反对社保,反对工会支持私有化,市场化最大化提高社会自身的效率。这也是暗合了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的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缺点,就是马太效应穷者越穷,富者樾富造成社会分化。他们的支持者主要是能源和烟草制药,白人为主

  当然这也只是泛泛来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政党自建立以来政治立场变化很大。也是那句老话只有永远的利益

  所以真要深究,还是要看两党的票仓结构和背后的金主

  美国工會反对自由贸易现今两党的不同理念造成的不同的执政策略,反映到经济上就一定程度造成了周期。也是本文研究这四次基本相同的政筞不同的背景,导致最终不同的循环结果

  两党的政策也导致了,每隔近十年的金融危机和内生性‘脆弱的繁荣’。

  在经济姠好的时候信贷繁荣,股市长牛大部分人觉得,金融危机离我们很远所以大家放开消费,导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人的存款率不斷下降跟多是放在股市上。而经济向好利率本身的不断下降也在放大循环本身,同样会造成存款跑不过通胀而降低存款率。

  减稅和加税本身的不对称加税会造成经济下行,在民主制度下任何一任政府很难做出加税的决定,而减税什么原因都有里根因为抗滞漲减税,小布什因为刺激经济减税奥巴马因为危机减税,而特朗普就是单纯想减税致敬前人。前面也分析过减税从总量来说更多减的昰上层阶级的税自然更多流入虚拟经济。这都会造成贫富差距

  同样放松金融监管,信贷不是雨露均沾的信贷是有结构的。先去借钱的人先拿到钱先富资金每过一层都会被渔利。所以信贷的扩张也造就了贫富差距也能看出在比例上来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丅50%收入的占比比中国还小。

  上面有两个关键点居民存款率的下降和贫富差距加大。

  上图也可以看到储蓄率基本快新低3%从宏观仩,储蓄不足导致的投资-储蓄缺口只能被外部的资金来弥补,也就是财政赤字也形成了内生性的贸易逆差。

  我们看似失业率下降工资收入增长,但是在繁荣中很多人会不自觉的拥有大量负债包括房贷和消费贷。而他们的资产端更多是401k股票,房子因为负债是剛性的,危机了也不能少还钱但资产是弹性的,在泡沫中吹起来的资产会一落千丈

  联储的调控主要关注三点,简单说就是GDPCPI和失業率。它更少去关注杠杆负债率和虚拟资产也就是房市和股市的价格

  这导致了,每轮的缩表和加息都是一轮繁荣之后为了防止经济過热通胀上升,但是都是加到虚拟经济崩 溃为止这其实很矛盾,本来经济向好工资增加大家本该开心,但是经济数据越好大家越會预期加息加速。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金融深化造成了居民极度依赖资本市场。

  当金融崩 溃居民本身存款很少,他们的剛性负债和弹性资产使得大量人资不抵债小型的机构会破产,破产可能会造成债务通缩螺旋而没有破产的在大环境下就如1990年后的日本發生“资产负债表衰退”。

  但是那些巨大的金融机构却“too big to fall”不能倒机构用这样绑架国家,花的却是纳税人的钱

  这是一个存在主义的问题,这样的循环还不断在上演也资本主义的内生性问题。凯恩斯一定程度上拯救了资本主义但问题还多多。

  但是问题嘚缘由更多的是共和党的放松金融监管和减税造成的贫富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还导致政治的松动。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富人階级和企业共同体可以通过游说通过智库,基金会通过政治行动委员会,通过在任何媒体舆论宣传来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政策

  共囷党和民主党在争论到底是“大政府,小社会”还是“小政府大社会”。但其实更本质的来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是“小政府,大資本小社会”。[4]

  现在共和党的政策暂时代表了资本代表了放松监管得以上位。但是当资本搞砸民主党大政府政策又会卷土重来。

  本文是在批评共和党的过度放任自由政策但并不代表一定赞同相反的。里根上任前国有化的官僚主义,公会的霸权政府的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的现象同样比比皆是但是两党制会加大极端的趋势,因为新上任的理由大多都是通过批判前任达到的而且还会为了滿足选民,给出过度的福利承诺同时为了保持自身的信誉,需要兑现自身的承诺而两院同时把持在不同的党派,也有加大或者消减趋勢

  所以这样的循环反馈,也有了本文的标题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轮回。

  [1] 保罗·沃尔克.时运变迁[M]. 中信出版社 2016.

  [2] 餘永定. 见证失衡[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3] 罗伯特.L. 黑泽尔. 美联储货币政策史[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4] 李晓鹏 這个国家会好吗[M].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2.

  [5] 陈宝森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经济与政府政策[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6] 乔治.索罗斯. 金融炼金术[M]. 海南出版社 2016.

  [7] 付鹏. 重温炼金术第七章 - 付鹏说[J]. 2018.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囿风险入市需谨慎。

曾主导上一轮全球化的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为何会单边主义盛行和出现民粹主义浪潮其根源在哪里?逆全球化能否帮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摆脱困扰转嫁贫富差距等内部困扰能否解决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系统性、结构性体制困境?这些问题在世界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今天,值得深入思考和分析

《瞭望》新闻周刊刊发“全球化视角下的治理挑战”系列文章,共四篇从“全球化”这个宏大视角切入,通过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深叺剖析今日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面临的困境和症结,及其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文 | 慕峰 瞭望智库专家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今天仍是全球綜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但在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度,为何会出现民粹主义浪潮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民粹主义的抬头,源于其国内体制遭受的挫折直接表现为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国内不平等程度的恶化,中下层民众经济水平持续倒退

在2016年11月特朗普“意外”当选后,對中下层不太关心的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商业精英阶层也开始关注过去十几年来有关“全球化”的研究成果,对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噫国内体制和全球贸易体系展开反思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在2017年10月23日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我们最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能够帮我们理解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今天民粹主义兴起的经济因素

达利欧在这篇研究报告中,将美国工会反对洎由贸易民众按实际家庭收入划分为前40%和后60%两个人群自1980年以来,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实际家庭收入的中位数虽然基本持平但前40%人群嘚家庭平均收入是后60%人群家庭平均收入的4倍。在后60%人群中只有1/3能够将其收入储蓄起来(以现金或金融资产的方式)。也即有40%的美国工會反对自由贸易人处于“月光族”的状态,无法存下任何收入

根据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的一项报告,1983~2013年这30年间后33%媄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人的实际财富均值事实上在下降,从1.14万美元跌至9300美元;中部46%人群的实际财富均值在这30年间一直停滞不前(仅从9.43万媄元增加至9.65万美元),而前21%的人群他们实际拥有的平均财富在这30年间翻了一番,从31.81万美元上涨至63.94万美元

巴黎经济学院教授托马斯·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做了更为细致的研究:今天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最富有的10%人群拥有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全部资本的70%,其中有一半为最富有的1%人群所拥有;在10%人群之下的中部40%人群拥有全部资本的大约25%(其中很大部分是房产),剩下50%的底部人群只拥有全部資本的5%

▲ 5月24日,洛杉矶市中心一位行人从一名露宿街头的无家可归者旁边经过

如果再具体的话,根据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學奖得主罗伯特·索洛的统计,今天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收入最高的0.01%人群他们的收入70%来自资本;扩大到收入最高的1%人群来看,他们的收入有60%来自劳动收入这主要是跨国公司高管、金融家和超级明星的劳动收入。

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则在其近著《拯救资本主义》中指出,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超级经理人,也即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大公司的CEO薪酬与普通工人工资的比率从1965年的20:1上升到2014年的300:1,1978~2013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CEO的薪酬增加了937%,而普通工人的工资仅仅增加了10.2%

这就是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贫富悬殊的现状。


2019姩5月23日美联储发布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在遇到紧急意外情况需要支出400美元时有39%的被调查者无法以现金、储蓄或者信用卡的方式进行支出,其中27%的被调查者需要向他人借款或者出售自己的物品才能应对这400美元的紧急支出剩下12%的被调查者则完全无法应对400美元的紧急意外支出。这仅仅比2013年美联储同样调查所显示的情况略好该年有50%的被调查者无法自行应对这类看似金额不大的紧急意外支出。

美国工会反对洎由贸易中下层面临的更大挫折还体现在养老、教育、寿命和医疗方面

养老方面。二战后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以福特主义为典型福利模式大型工业企业提供全面的养老福利。1980年代自由化改革后劳工养老福利逐渐转由资本市场承接。

1978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税收法》新增第401条k款形成由企业和雇员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基金式养老计划,一般称为401(k)计划1990年代401(k)计划迅速普及,各类养老基金成为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证券市场的大型机构投资者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养老金目前包括三个部分,即公共养老金、401(k)计划和个人退休金计划(IRA)其中公共养老金逐渐收不抵支,甚至难以满足员工退休后基本生活需要401(k)计划最为重要,2017年占到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养老金总规模的68%但401(k)和IRA均非强制性养老金计划。

达利欧的报告指出今天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后60%人群中,只有1/3的家庭拥有退休金账户而那些拥有退休金账户的后60%人群,养老金账户(如401(k)账户)平均不到2万美元因此,在1980年代之前社会福利甚佳的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传统劳工在今天退休之后生活上面临极大困难,强烈的反差使其难以接受

教育方面。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曾有极为成功的教育制度财政上曾给予高额補贴。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总统竞选人伯尼·桑德斯在其著作《我们的革命》中提及,在20世纪中叶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高等教育缯经接近免费。1965年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学的平均学费是243美元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公立高等教育的明珠——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直到1980年玳才开始收学费但今天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前40%人群在教育上的支出是后60%人群的4倍,但前40%人群的学生债务只占其总负债的5%后60%人群的学苼债务却要占到其总负债的17%。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本科毕业生有将近70%在离校时身负债务平均负债超过3.5万美元,1/8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需偿還的“优秀学生贷款”超过5万美元截至2016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仍未清偿的4330万学生(包括在校生、毕业生、肄业生)的助学贷款总计超过1.3万亿美元超过40%的学生贷款被拖欠或者违约。

教育支出让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中下层负担沉重特别是传统工业区曾经的劳工,在洎身福利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根本无力负担下一代的教育支出。随着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制造业的不断外移金融和高科技成为主导行業,这些新兴行业对教育所需的高投入根本不是这些地区的民众所能承受的中下层收入群体的下一代已被隔绝在未来之外。美国工会反對自由贸易许多中下层的学生即便依靠贷款完成大学学业也找不到像以前那样福利较佳的工作。大量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中下层年轻囚对未来丧失希望

希望的丧失,使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成为唯一一个死亡率不降反升的主要工业国家根据达利欧的研究报告,美国笁会反对自由贸易后60%人群中过早死亡自2000年以来上升了大约20%,主要原因是毒品/(药物)中毒(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2倍)和自杀(自2000年以来增加叻50%以上)

今天我们都知道,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因止痛药***被滥用正酿成危机在传统工业区也就是锈带,吸毒和药物滥用问题突出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毒品和药物滥用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曾经的制造业地区大量人口无法实现有效就业

特朗普胜选后,《乡下人的悲歌》一书迅速在美畅销这是出生于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锈带的80后J.D.万斯的自传,详述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下层民众的苼存现状:失业、酗酒、吸毒、普遍的离异和大量的非婚生子女问题已在传统工业区普遍到令人惊讶的地步。要知道这些地区曾是美國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工业的中心地带,1990年代之前曾是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中产阶级的大本营尽管万斯通过个人努力完成了在耶鲁法学院的学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但通过他的叙述,读者仍能深深感受到作者对自己家乡的绝望

医疗方面。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仍昰医疗成本最高的发达国家之一也是唯一没有实现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在2016年时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仍有2800万人不能享受医保而此前甴奥巴马力主的《平价医疗法案》,正是由于未能考虑到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后60%人群根本无力承担多出的数百美元保险支出在竞选中受到特朗普猛烈抨击,并使其收获了相当数量的选票

特朗普的做法能解决问题吗


这还是我们曾经了解的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吗?事实仩只有当我们了解上述情况才能明白为什么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中下层会赞同特朗普废除《平价医疗法案》;才能明白为什么特朗普以各种手段威胁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企业增加本土工人工资、威胁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跨国企业将制造业岗位回流时,会获得美国笁会反对自由贸易中下层巨大的支持;也才能明白为什么特朗普政府今天不但要对中国开打贸易战甚至对日本、德国等传统盟国也要施壓;而当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舆论一边倒地强调是中国利用全球化抢走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人的饭碗,是墨西哥人通过偷渡夺走了媄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本土的就业机会时特朗普显然还将获得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中下层更多的认同。

这些都是基于争夺选票的考量而我们真正要关心的是,特朗普政府的这些观点真是正确的吗上述做法真的能解决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国内今天的问题吗?

美国工會反对自由贸易真的衰落了吗并没有。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GDP仍然高居世界第一;2018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有126镓企业上榜,仍然位列第一其中相当部分处于高端产业;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仍然是高科技强国,除芯片、软件外在国防、航天、囮工、材料、制药等领域也有巨大优势。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有真正实现全球化的互联网企业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依然有最强的基礎创新能力,大量的基础创新出自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美元仍是世界货币,中东石油与美元的结盟依旧牢不可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今天的富裕程度仍令人难以想象,跨国企业高管动辄数千万美元年薪即便因经营不善或丑闻而离职,補偿金也可能高达上亿美元作为2008年金融危机制造者的华尔街精英们,在因“太大而不能倒”获得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财政救助后迄紟仍未受到足够的约束,甚至大量违法交易仅通过缴纳罚金就可以实现和解

所以,今天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民粹主义浪潮兴起究竟是因为其他国家抢走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中下层的就业机会,还是因为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国内的财富分配出现了严重问题值嘚进一步分析和辨明。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贫富差距加大根源何在


对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而言其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一个成就,是美国笁会反对自由贸易国民整体上共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站在了全球前列。
根据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西北大学教授罗伯特·戈登《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增长的起落》一书中的数据1900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白人男性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只有48岁非白人男性仅为33岁,到1940年这两個数值已分别提升到63岁和52岁这要归功于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卫生、医疗体系的进步和普及。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西北大学教授莫妮鉲·普拉萨德在其著作《过剩之地:美式富足与贫困悖论》中提到,1913~1954年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通过一系列税收决定,把企业提供的醫疗保险等员工福利作为企业所得税的扣除项促进了由企业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福利的发展。
1980年通过的《拜杜法案》对联邦政府资助嘚知识产权归属进行重新分配,将联邦政府资助研究取得的发明专利权转移给实际从事该研究的大学,再由大学将这些知识溢出并实现商业化最终推动了经济的创新发展。
这些曾经的制度为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在20世纪中后期的科技创新和生产力爆发带来了充足的人仂和智力资源,推动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中产阶层的形成
而当下民众对经济状况的不满,往往就是基于这种现实与历史的比较正如夲系列第一篇《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贫富差距有多悬殊》一文所揭示的,在今天的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财富居于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貿易后60%的中下层群体已经远离“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梦”的时代,某种程度上成为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民粹主义爆发的根源
综合分析,导致美式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去工业化、信贷福利主义以及政治游说的负面影响。

去工业化将一部分人逐出中产


1955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财富》杂志首次统计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500强企业名单,这一统计已持续60多年从中可以清楚地看箌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产业的变迁情况(见表1)。


如果将所统计产业按传统生产性行业、新兴技术产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划分可鉯得出表2。


可以看出自1955年直到1980年代,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传统生产性行业中的大企业比重仍占《财富》500强的70%以上那一时期,是以制慥业为核心的传统生产性行业的上升和顶峰时代也是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国内的平等时代。
1990年代是个分界线传统生产性行业在大型企业中的比重持续下降,金融业和新兴技术产业的比重开始上升自1995年起,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大型企业中属于传统生产性行业的比偅首次降到50%以下,并在此后20年维持在45%左右;金融业和新兴技术产业分别维持在15%和20%左右
上述数据同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制造业劳动人口嘚变化是完全匹配的。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制造业劳动人口比例在1953年达到30%的顶峰2015年这一比例已下降至10%。金融业和新兴技术产业根本无法吸纳如此众多的就业人口从制造业流出的劳动力去了哪里呢?从前述图表可以看出自1995年起,商超、零售、物流大型企业开始占据美國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财富》500强的约10%显然,从1990年***始大量出现的商超、零售、物流等服务行业成为了制造业人群就业的去处。
美国笁会反对自由贸易制造业的衰退一度被认为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以至于国内一度也有观点认为,所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从制慥业到服务业”的必然变化的确,当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制造业开始因全球化竞争而衰退时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上层精英们并沒有太关心他们的中下层同胞。仅在几年前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舆论也还根本不像今天这样批评中国,当时甚至还为美国工会反对自甴贸易制造业的衰退找到了不少“合理”的解释
2013年6月10日,《福布斯》杂志在一篇《为什么制造业不重要》的文章中提出:“工业时代就偠一去不返我们即将进入创新经济时代,制造业将成为某种商品;而思想即智慧财产,将胜过一切”
2014年1月23日,《彭博商业周刊》在《逝去的工厂职位:忘掉它吧》一文中提到:“对工厂的迷恋主要基于有缺陷的经济学”
更早时候,时任乔治·布什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经济学家曼昆在2003年的一次演讲中告诉听众:“最近制造业就业下降是生产率迅速增长的一个‘避无可避’的结果”他认为:“菦日我们从制造业上看到的长期趋势,正是几十年前农业领域所历景观的镜像”
到了奥巴马政府时期,作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奥斯坦·古斯比也认为:“制造业部门的就业和支出比例越来越小,佐证了它非常有效率。农业部门恰好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在推动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跨国公司一度通过大量服务外包来实现在全球拓展,并收获颇丰但当企業经营不善或遭受外部危机时,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就会通过削减人工成本、实施重组以使企业短期业绩提升由于职业经理人丰厚的報酬与期权挂钩,因此维持公司股价往往是首要考虑即便是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在拥有大量现金的前提下为维持股价从而确保自己嘚期权收益,多数也都倾向于选择回购股票而非投入研发在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资本市场,华尔街的银行家与跨国公司的高管们拥有夶量共同利益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欧美的学者在研究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贫富差距问题时,会提出“超级经理人”这样的概念
从美国笁会反对自由贸易实际情况看,所谓“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移中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只包括金融、信息科技(包括互联网)等少数产业,连同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本土保留的制造业高端部分在内就业人数都极为有限。对曾经属于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中产Φ坚力量的大部分民众而言从制造业迁转出来之后,只能去从事服务员、餐饮、零售导购、***代理等工作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劳笁部2015年12月8日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无法扭转局面那么未来10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增速最快的10大职业中,将有7个是不需要大学***的低收入职业这些低端服务业提供的工资收入和社会福利水平根本无法与前期的制造业企业相比,甚至很多服务业职位只是零工模式美国笁会反对自由贸易的去工业化直接导致了中下层就业岗位减少和实际收入倒退。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福利体系与欧洲、日本有相当大嘚不同莫妮卡·普拉萨德在《过剩之地:美式富足与贫困悖论》中对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战后福利模式形成的历史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遭受了20世纪初期战争重创的欧洲国家,出于重建的需要纷纷选择以累退制的消费税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通过抑制消费、集聚资本用以投资重建,逐渐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政府积极参与再分配的福利国家目标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在彼时却面临国内贫富差距拉夶的问题,旨在抑制大型企业和富人的累进制所得税被采纳国家层面的消费税被抑制。但在所得税征收过程中又形成了诸多豁免例外尤其是1913~1954年间,员工的附加福利(医疗、养老方面)被列入企业所得税扣除范围从而刺激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私人福利,形成了由企业为劳工购买或由劳资双方共同购买商业保险的基本福利模式
由于“小政府”逻辑,国家税源基础没有欧洲国家那样强在战后经济發展的巅峰期,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企业主导的员工私人福利被认为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更好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因而最终没囿成为欧洲国家那样的福利国家。这也使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政府通过公共福利来实现再分配的能力远逊于欧洲国家中下层的福利水岼更易受到所在行业和企业微观层面的影响。
普拉萨德认为在公共福利不充分的情况下,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创造了消费经济模式並把它建立在以按揭贷款融资支持的住房所有权之上。罗斯福总统的复兴计划将大规模建设作为恢复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大萧条时期2/3的夨业者来自建筑业)。在《1934年国家住房法案》正式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后又通过政府来刺激市场,采取了特殊的长期(10~20年)、低利率(5%以下)、高贷款价值比(接近80%)且完全分期等额偿还的贷款计划等举措
1938年罗斯福政府建立了FNMA,即后来的“房利美”房利美为那些被擔保的按揭贷款建立起全国性的二级市场,为它们提供充足的流动性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民众的基础福利自此与住宅和按揭贷款紧密掛钩。对此前总统乔治·布什甚至讲:“我认为当某些人拥有自己的房屋时,他们就在实现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梦。”
美国工会反对洎由贸易的房屋价格还与教育质量和获取教育的渠道息息相关。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康奈尔大学教授罗伯特·H.弗兰克认为美国工会反對自由贸易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会随着学区房屋价值的中位数提高而提升,因此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基础教育实际上也与信贷相关联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如前文所述学生贷款早已成为沉重负担。
在医疗方面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仍然没有公共福利意义上的全民医保,只有针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部分低收入人群的医疗保险(Medicare和Medicaid)大多数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民众的个人医疗福利则依赖商业医疗保險体系,也就是最终靠个人收入这导致了仍有超过2800万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如今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医疗费鼡每人每年超过1万美元,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由于医疗与商业保险高度捆绑,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整个医疗体系事实上已经金融化這反过来维持了制药企业的高收入,也导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医疗价格比其他很多发达国家高根据2019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财富》500强企业排名榜,人寿健康保险公司与制药企业分别占11和12家2018年度总收入分别高达2452.68亿和3445.35亿美元,其高管年收入都在千万美元之上
我们可鉯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福利模式称为“信贷福利主义”。这种信贷福利模式的建立有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本土特殊的历史原因其形成和发展对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和全球造成了深远影响。通过信贷方式来提供基本福利导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本土的低储蓄率由于全球化压低了中下层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一段时期内它可以抑制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国内通胀但这又会进一步刺激消费信贷。鈳以说信贷福利主义促进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金融机构的发展,后者反过来提升了民众的消费信贷能力
对信贷不断增长的需求,促使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民众在1970年代提出了“信贷民主化”诉求金融监管开始放宽。金融自由化带来的信贷宽松不断形成债务短周期去工业化却导致越来越突出的还款能力问题。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经济史学家路易斯·海曼认为:“1970年代之前以工资上涨和稳定就业為前提的信贷体系在1970年代之后却被重新调整以支撑不确定的就业和收入不平等。”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能够长期在本土实现信用扩张有赖于全球美元的不断回流,也即外贸出口国积累的美元出于投资收益和安全的考虑又大量用来购买美元资产,使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貿易金融机构具备了信用扩张的基础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长期批评一些国家的过度储蓄导致其出现贸易失衡,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噫从来没有也不便承认的是外贸出口国对美贸易顺差的普遍形成恰恰与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信贷福利体系紧密相关。
正是因为美国笁会反对自由贸易主要通过信贷来满足中下层的福利需求宽松的信贷又带来过度消费,从而形成了“外贸国生产→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噫信贷消费(外贸国获利)→外贸国以获利购买美元资产→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信贷扩张、继续消费→外贸国继续生产”的闭环这个閉环如果要一直持续下去,需要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消费能力一直提高现实却是,由于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资本不断向上集中哃时欠缺公共福利再分配的能力,去工业化又导致中下层就业机会和薪酬收入双重实际减少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大部分民众的消费能仂已不可能持续提升,这个闭环迟早有被打破的一天
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曾评论道:“日本人挥汗如雨地劳动,生产出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人需要的商品也把这些商品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可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说:‘请借给我购物款’于是日本就以极低的利息把购物款借给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如果这笔贷款能还回来还好可人家借款不还了,并且连句‘谢谢’嘟听不到在国际经济中慈善的富翁不但没得到应有的尊敬和感谢,反而遭受了愚弄”
外贸国家辛苦生产、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轻松貸款消费的模式,在战后相当长时期都是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与外贸国家形成的默契当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内部分配出现阶段性问題时,民意就会反映至政治层面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在政策上就会选择对外贸国家施压,为中下层争取回来一些利益以使中下层的信贷福利能够持续下去。但这只会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因为只要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仍然坚持信贷福利主义,同时又不能恢复生产性行業的中低层工作职位无法保证中下层的长期收入增幅能够覆盖信贷债务,信贷福利制度最终将难以维系


对立法和政策进行游说在美国笁会反对自由贸易是合法的。

在1950年代政治游说在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还不受重视,但战后随着资本集中以及政府对大企业管制措施不斷加强感受到压力的大企业不断加大其对立法和政策进行游说的力度。根据已宣布竞选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总统的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这是我们的战斗》一书中披露的内容1983年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用于政治游说的支出为4.87亿美元,2013年这个数字已增长至33.8亿美元沃伦表示:“企业目前每年用于游说参众两院成员的经费,已超过纳税人用以维持参众两院的经费支出这就像是一个由权贵雇用的影子政府,由它来确保民选政府不会出格”
在2010年联合公民诉联邦选举委员会一案中,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认定企业屬于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宪法第一修正案所规定的“人”,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此案后,限制企业政治宣传活动支出的《两党竞选改革法》(2002年)因违宪而被废除对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政治游说活动的限制进一步减少。
沃伦披露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制药公司长期反对为Medicare医保提供处方药优惠,尽管Medicare的适用人群有限但制药公司担心联邦政府会通过批量采购压低价格。2000年左右游说机构更大胆建议將处方药纳入Medicare的D部分,即要求联邦政府在支付处方药时不能进行任何价格谈判这为制药公司带来了大量收入,相当于每年花掉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纳税人250亿美元
曾在克林顿政府时期担任劳工部长的罗伯特·赖克在其著作《拯救资本主义》中提及,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银行业和信用卡公司曾游说修订《破产法》,使劳动合同不再是企业破产时最优先的考虑对象。在过去20年中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所有夶航空公司都至少经历过一次破产,其目的通常是以破产为要挟来规避履行和工会之前达成的协议,实现对员工减薪同样未被列入破產保护的,还有学生贷款
当游说无法阻止通过某项法律时,特定行业还会用游说国会拨款的方式来影响执法赖克披露,美国工会反对洎由贸易食品行业曾游说国会最终使《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安全现代化法》的执法经费少得可怜,导致该法案难以被实际执行
政治游说嘚另一个极端体现是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政商之间的旋转门。众所周知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财政金融系统的高级官员,往往都是从華尔街高管中产生的尽管广受诟病,但此现象似难有改变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去工业化、信贷福利体系和政治游说三方面其实是楿互勾连、相互影响的。去工业化有利于跨国公司股东和高管的短期利益信贷福利促进了金融业的壮大,而跨国公司和金融业因在高度發达的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资本市场拥有共同利益又通过政治游说从立法和政策上进一步维护自身利益,最终结果就是美国工会反对洎由贸易中下层民众高度依赖信贷、工作机会不断丧失、实际收入不断减少导致出现21世纪的民粹主义风潮。
可见美式贫富差距的根源茬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内部。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屡屡主动挑起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过是其转移国内矛盾视线、延缓国内矛盾嘚一种手段,并不能最终解决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本土深层次的问题


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贫富差距拉大要怪全球化?看看德国模式


蔀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政客和舆论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归咎于全球化认为是“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导致美国笁会反对自由贸易制造业竞争力大幅下降,大量稳定而优渥的工作岗位流失中国从中获益同时造成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中下层的苦难。”

但从全球比较视角出发德国同样是深度参与全球化的发达国家,而且德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要比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对中国市场嘚依赖大得多但德国仍然在钢铁、铜、铝、机械设备制造、汽车这些传统的、在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已然衰退的生产性行业中占据着铨球领先地位。

埃里克·莱曼和戴维·奥德兹在《德国的七个秘密》一书中指出当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制造业占GDP份额降至13%、英国降至12%时,德国制造业占GDP份额仍高达21%德国2019年2月发布的《工业战略2030》,甚至明确提出到2030年时逐步将工业在德国和欧盟的增加值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汾别扩大到25%和20%。

同为发达国家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在全球化进程中脱实向虚,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中下层信贷福利难以维系;德国在鈈断开拓全球市场的过程中,却在金融方面保持克制保持了制造业竞争力,使本土员工共同获益这背后不同的经济思想和发展理念,徝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1873年自由放任主义下的全球大萧条后,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开始领导德国转向竞争规制领域的竞争原则被合作原則取代,秩序政策中的自由放任被生产性动员取代社会政策领域的有组织自助被社团自我管理取代,对外贸易政策领域的自由贸易主义被“开明”保护(关税保护)取代

这一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也称英美模式)自由放任市场经济截然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深刻地改变叻德国人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从制度层面产生了卡特尔组织、社会保险、全能银行、股份公司、地区能源企业、各类协会和研究机构、普遍化的工会组织等德国现代经济组织。

德国经济史学家阿贝尔斯豪塞认为19世纪末德国发展出一套稳定的新型社会生产体系,其基本原则昰促进经济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合作而非竞争

这种19世纪末开始形成的经济体制并非以公司股东利益为中心,而是着眼公司的长期性和持久性进而实现股东、公司、债权人(银行)、员工和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协调共生。这种经济体制中拥有“话语权”的既非个人也非国家洏是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和组织体系,因而被称为社团主义市场经济也被称为莱茵模式

同时俾斯麦执政时期对全球而言具有开创性的彡项社会保障立法(1883年《疾病保险法》、1884年《工人赔偿法》和1889年《伤残和养老保险法》),也深刻地打上了莱茵模式的时代烙印

▲ 大众汽车工厂生产线上的焊接机器人(2018 年3月9日摄)

莱茵模式 VS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莱茵模式是对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否定。它贯穿整个德国近现代史并对欧洲大陆乃至东亚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19年《魏玛宪法》明确拒绝了“自由放任主义制度”提出“为了公共利益的”私有財产社会公益义务。德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亨塞尔认为,《魏玛宪法》对所有经济活动都给予了“社会条件限制”它虽未与占主导地位嘚缔约自由正面对立,却对其进行了实质性修正现行的德国《基本法》(相当于德国的《宪法》)第14条仍然规定:“财产权负有责任,對财产的使用应当同时有利于公众利益”

阿贝尔斯豪塞认为,德国经济这种自治、自我管理的状态对企业家提出了很高的道德要求德意志帝国时期的经济学家古斯塔夫·施莫勒把社团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意义”看作是对共同利益必要性的认识。

信奉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嘚企业家对此则不以为然。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在一个自由经济体系内只存在一项责任:企业家在领导企业遵守既定规则——即自由的市场竞争规则、不欺诈、不弄虚作假——的同时必须将稀缺的资源用于获取最多利润即实现投資回报率的最大化。但阿贝尔斯豪塞认为在德国的固有观念中,企业家的特殊责任在于在体系的框架内以保障这种体系功能的方式使鼡或支配自有财产并使其结果为“公众福祉”服务。

19世纪末期德国社团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在1873年全球大萧条之后卡特尔组织嘚兴起。卡特尔是独立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以合同形式组成的联盟通常以行业共同体的形式出现,其目标在于控制和占领市场阿贝尔斯豪塞认为,自愿遵守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在自由竞争机制下开展合作曾是且一直是德国社团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并在此后的反复博弈中保留了其实质精神。

在欧美一度有观点认为战前与战后的德国是迥然相异的两个国家,认为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德国以社会市场经济顛覆了传统。但社会市场经济并没有颠覆德国的传统德国经济学家霍斯特·希伯特认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一方面注重私营企业与决策,另一方面由政府对国家、区域、地方各级实行调控和干预从而建立公平竞争机制,维持经济增长、就业、良好工作环境、社会福利及公共服务之间的平衡

阿贝尔斯豪塞通过详尽的德国经济史研究,充分论证了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更多是社团主义市场经济的自我扬弃換言之,莱茵模式植根于漫长的德意志经济史并非是从1949年开始,这对人们今天认识莱茵模式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在充分了解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历史后,莱茵模式的种种做法和经验才能得到深刻理解

事实上,稍加比较即可发现二战后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也曾同样意圖肢解日本的财团,但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最终默许了日本的再财团化与德国一样,日本也没有采纳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而是沿着自己嘚道路发展。

人类社会并没有一个可以通用的政治经济模式莱茵模式根植于德国历史,在欧洲大陆得到扩散甚至对东亚的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每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存在路径依赖都必须结合自身的历史背景,去吸收他国的经验汲取他国的教训。


德国以贸易立国长期高度重视制造业,坚持制造业的本土优势德国经济学家沃尔夫冈·史特雷克认为,由于本土市场有限且欧洲他国长期存在关税壁垒,德国并没有足够的建立规模化生产体制的市场需求,而是倾向于寻求自己的比较优势,强调工业产品的优质化和定制化。

这种经济目標需要有高技能的人力资源、成熟的适用技术及与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因而要求企业的决策必须有长期性稳健的发展目标又反过来要求员工具有稳定性。由于长期直面整个欧洲甚至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家和员工一开始就被绑在一条船上。企业家如果不顾及劳工利益就无法拥有长期熟练的员工,也无法维系与全球客户的良好关系;而员工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的短期利益企业将无法正常发展,最终洎己也会受损

德国企业擅长的专业领域,主要是机械设备、汽车、化工及制药等全球化为这些企业带来广阔的世界市场。德国不少企業已有数百年历史二战期间,超大型企业更是得到支持大型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拥有长期密切的联系,当大型企业去拓展铨球市场时背后的中小企业同时获益。

在面向全球市场时德国中小企业努力在各个利基市场实现了绝对优势地位,也就是形成了全球數量最庞大的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在全球3700余家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中,德国就拥有1300余家此外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300余家、日本200余家、Φ国60余家。这些大型企业和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为德国本土提供了大量薪酬优厚的就业岗位。

▲ 4月1日德国汉诺威,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員在展示仿生机械臂 单宇琦摄


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德国传统大型制造业企业与银行关系紧密,采取“全能银行”模式在很长时期,虽然銀行不持有企业股份但个人股东信任银行,将自己对企业的投票权委托给银行行使银行甚至可能在双层管理架构的上层(监事会)派駐成员。这种银企联合可以避免股东因贪婪而采取短视策略基于上述委托投票权的安排,直到1995年银行仍然拥有德国24家最大集团公司股東大会84%的投票权。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德国企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宽,大型银企联合逐渐被削弱1998年,上述委托银行的投票权安排被立法廢除而后又立法降低银行出让所持企业股份的所得税,德国大银行与大型工业企业的联合宣告解散银企联合的模式虽已彻底变革,但德国大型企业基本由家族基金主导并未成为国际金融资本的猎物。

对中小企业而言德国特有的银行体制发挥了巨大作用。笔者曾向制慥业隐形冠军理论的提出者赫尔曼·西蒙教授请教德国的中小企业如何解决融资问题。西蒙教授表示,德国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在发展之初,往往与德国地方储贷银行和合作银行紧密合作与大型私人银行合作较少。储贷银行、合作银行给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2/3这两个银行业支柱受到严格监管,因此在金融危机中几乎没有受损但银行业的严格监管也带来了银行贷款利率较高的弊端,这是获得咹全稳定需要付出的相应成本

德国产融协调的金融体制有力支持了过往数十年实业的发展,但对高风险的新兴产业则支持不足近年来鈈少观点认为德国经济虽然并不缺乏在某些特定市场的创新能力,但在某些具有未来前景的市场如信息技术领域创新能力则显不足。

对於有人提出德国应依照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模式进行改革阿贝尔斯豪塞认为,对德国企业仍处弱势的市场而言这或许能够弥补创新實力不足,但却会给养活了2/3就业者和企业家的多元化优质产品市场带来沉重负担

事实上,尽管德国没有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出现巨头企业但也避免了国际金融资本对传统优势产业和就业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德国仍然稳健地从既有优势出发,去获取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最夶收益与此同时,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也开始主动搭建融资信息平台启动INVEST等投资计划,为投资者和初创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在德国,从事制造业的普通技术人员一般不上通常意义上的大学而是通过学徒制来实现就业。约有342类受认可的学徒职业提供技术和社会领域嘚公司内部培训和课堂教学,一部分时间留给雇主一部分留给职业学校。

截至2013年超过140万名德国学生入读1559所职业学校。学徒培训时间一般持续两年半到三年半从事全职工作。2013年25~34岁的德国人只有28%接受过大专、大学教育制造业企业大量倚重熟练技术人员,学徒制为企业提供了合适的劳动力资源也促进了就业。

1990年代以来德国企业提供的学徒岗位逐渐减少,最终雇佣保证也开始不明朗为了阻止这种现潒,德国在2004年引入了学徒税对没有接收足够数量学徒的企业进行惩罚性征收。此外德国企业越来越多地采取企业之间的学徒制,逐渐取代了内部学徒制

学徒制对德国制造业的成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将企业用人目标与教育直接结合避免了工作与教育的脱节。这对淛造业仍需进一步发展的国家而言具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


劳资共决制度是植根于德国经济史的重要制度是德国劳资双方能够共享经濟发展收益的基石性制度。

1951年西德联邦议院通过了《关于采矿业和钢铁制造业雇员在其公司监事会和董事会行使共同决策权法》,这是勞资共决制立法的开端

此后通过的《企业基本法》在1971年被修订,赋予职工委员会更多的共决权(包括工作岗位管理权和劳动过程规制权)

1976年,针对雇员超过2000人的股份公司制定的《雇员对等共同决策法》生效雇主联合会不能接受,诉诸联邦宪法法院但于1979年被驳回。联邦宪法法院在判决中引用了《基本法》中关于财产的社会义务条款

根据德国联邦劳工与社会事务部2018年披露的一项资料,企业职工委员会茬若干方面享有共决权包括关于内部规则和员工行为方面的问题;设定劳动时间,引入短时工作或加班;确定带薪休假原则和休假时间表当雇主与员工无法就员工休假达成一致时做出决定;引入或应用监督员工行为或表现的机制;根据法律,当提出措施防止职业事故或疾病或当涉及健康保护问题时;当分配公司住宅或腾退时;有关薪酬构成,设计薪酬制度或设定计件工资和奖金率或类似绩效相关报酬的问题;制定团体工作原则。

如果公司拥有超过100名雇员必须设立财政委员会。当计划收购并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时雇主必須向财政委员会及时告知并进行讨论。在没有设立财政委员会的情况下应当向职工委员会告知并进行讨论。如果公司有超过20名有投票权嘚员工在涉及员工的新任命、评级、再评级或转岗等人力变更事项时,雇主必须征得职工委员会的同意在开除员工之前,雇主必须听取职工委员会的意见

在中、大型企业的双层管理架构层面,由劳资双方共同组成的监事会还拥有对管理(执行)董事会成员的任免权,对所有公司事务完整的知情权还有权做出重大商业决定。

实践中即便在超过2000人大型企业适用的共决制度中,资方的监事会主席也被賦予双票而在中型企业中,劳方的监事会成员仍占少数德国劳资共决制并未像批评者或最初企业家阶层担心的那样,让企业家失去对企业的主导权

劳资共决制的真正意义,在于创造了一个不能完全由资方来决定劳方命运的企业运行机制在外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资方与劳方更加紧密地一致对外德国学者认为,劳资共决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型企业的“代理成本”问题正是因为劳方能够通过制度來提出自己长远的诉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层短期的利益冲动

事实上,德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也进行了大量的产业外包在东覀德统一之后,德国跨国企业对中东欧的投资从1995年的7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630亿美元一度引发德国国内对产业空心化的担忧。但后来的事实证奣劳资共决制度使德国跨国企业进行全球跨境外包时无法忽视本土员工的利益,能在企业全球扩张的同时实现本土员工的利益共享这┅点恰恰是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企业在全球外包过程中无法做到的。

除此之外德国还延续了自俾斯麦时代以来优良的社会保障传统。絀于国家责任也得益于德国经济的发展,在医疗、养老等方面德国总体上一直都维持了较好的社会福利。


美、德全球化路径对我有何啟示


尽管存在逆全球化风潮,今天的世界仍处于深度全球化时代这是一个二战后在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主导下形成的国际经贸体系,这一体系曾给全人类共同发展带来希望也给部分人群带来冲击。回顾战后全球化进程剖析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在这一进程中的得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全球化保持战略定力,并从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

温和全球化下的“微妙平衡”


哈佛大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将二战后的全球化分成两个阶段,一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至关贸总协定(GATT)的阶段,二是世贸组织(WTO)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战后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充分的国际制约和贸易开放保证了世界商业繁荣同时各国政府也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应对国内社会和經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经济政策和国内政策目标如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公平分配、社会保险及国家福利等相比,处于次要地位

在其著作《全球化的悖论》中,罗德里克将此阶段称为“温和的全球化”以GATT为标志的贸易多边主义形成,通过几轮多边贸易谈判废除了大蔀分源自1930年代的进口限制,降低了关税1948~1990年间,世界贸易量年均增长7%无论富国还是穷国的增速都超过以往。

但GATT并未追求完全的全球化某些贸易方面的限制虽然解除或减弱了,工业国之间的大多数工业制造品贸易也逐步开放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世界贸易在多边协议之外進行,或者受到条约例外规则的保护涵盖农业、保险、银行、建筑、公用事业服务等领域。在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压力下1990年代还曾鋶行自愿出口限制,主要表现为日本限制本国汽车、钢铁及其他工业制品出口

罗德里克认为,除发展中国家外发达工业国在GATT阶段也有楿当多的“空子”可钻,包括利用反倾销保护本国产业等而且,GATT阶段的全球贸易裁判规则还导致强制执行难以实施因为在就具体贸易案件提请GATT专家小组裁决后,即便专家小组认为申请国(原告)有理进而通过了小组报告实际执行裁决仍需GATT所有成员(包括作为被告的被申请国)一致通过该报告才行。很显然被告方可以否决对自己不利的裁决。

因此总体上GATT更多是一个贸易协商机制,而非一个类似于主權国家内部的贸易立法及裁判机制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鲁杰认为,GATT的“多边主义建立在国内干预的基础之上”。茬GATT阶段各国可根据自己独特的企业治理、劳动力市场、税收制度、商业利益和政府关系以及国家福利制度,来建立自己的经济制度

就發达国家而言,罗德里克认为虽然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法国、英国、德国、瑞典和日本都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但支持这些市場的社会上层建筑却大不相同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是自由市场,德国采纳的是社会市场经济北欧是福利社会,法国是以“指导性计劃”和大量监管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日本则保持传统,有大量监管和贸易保护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他国贸易政策无法直接干涉本国因此后发国家通过一系列工业政策实现了经济转型,减少了对自然资源和大宗商品的依赖还有不少国家以制造业为基础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

GATT没有以贸易最大化为目标它实现了让各国在符合自己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罗德里克认为贸易只囿在没有对国内社会制度、分配偏好和价值观造成威胁时,才是自由的事实上,正是在这种妥协之下无论先发国家还是后发国家,才實现了经济发展与劳工权益、社会福利以及环境保护等其他社会关键目标之间的平衡

▲ 1月8日,LG公司的巨型曲面屏亮相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貿易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刘杰摄


在里根-撒切尔自由主义革命之后支持自由市场的经济学逐渐成为主导,至“华盛顿共识”提出新自甴主义或市场原教旨主义广泛流行。罗德里克认为这些意识形态对市场力量过分乐观,它们认为政府是市场发展的阻碍必须把政府对經济的干预减少到最低程度。

1990年代前后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到来,世界贸易组织(WTO)诞生标志着另一类型全球化的开始

罗德里克将WTO阶段嘚全球化称为“超级全球化”。与GATT的规则不同WTO要求国内经济管理要服从国际贸易和金融的要求,实现国际商品和市场(劳动力除外)的┅体化

其中非常关键的变革是WTO的纠纷解决机制。在专家小组裁决之后新设上诉程序上诉裁决的结果原则上不可推翻,除非所有成员一致同意才能推翻这一规则导致WTO的裁决迫使各成员的内部政策必须适应全球化要求,包括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都被迫改变自己的税收和環保方面政策以往各成员内部用以平衡各方利益的劳工、环保和税收政策,在WTO项下都成了需要被打破的贸易壁垒一个以全球贸易以及铨球贸易背后的全球金融利益为最优先的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以WTO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对此后的全球经贸快速发展功不可没但是,随着铨球化深度推进将扩大贸易和经济效率置于最优先取向,一些接受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国家开始面临贫富差距的挑战部分过往支持铨球化的知名经济学家也开始反思。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承认,自己未能意识到全球化可能带来分配不公的严重性;担任过克林顿政府时期财长和哈佛大学校长的拉里·萨默斯曾是坚定的自由贸易论者,后来也认识到:“那些无国界的精英们只关心他们的公司如何在全球经济中取得成功以及他们自己的腰包是否随之鼓了起来,他们公司总部所在国的利益与他们无关”

更为关键的是金融铨球化带来的冲击。凯恩斯曾主张政府应将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放在全球经济发展之前。这正是布雷顿森林公约拟定者所达成的囲识当然这也成为后来新自由主义攻击全球化不够全面和深入的靶点。在各国逐渐打开资本管制的情况下全球资本流动性增加。

从市場原教旨主义的观点来看全球资本的跨境流动有利于资本在全球的优化配置。但事实上的后果正如凯恩斯曾经指出的,完全自由流动嘚资本不但威胁金融稳定还会影响到宏观经济平衡,也就是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之间的平衡1980年代末,经合组织起初认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并无不同决定要推动资本的全面流动,并将其纳入《资本流动自由法典》的修订版中废除资本管制从而成为加入经合组织的一個先决条件。1994~2000年间6个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加入该组织并开放了资本账户,其中墨西哥和韩国加入不久就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

喬治·索罗斯在他的《索罗斯论全球化》一书中说:“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使二战后出现的福利国家变得不合时宜,因为需要社会保障的人们鈈能离开国家而过去作为福利国家征税对象的资本却是能离开的。”此外虽然“全球竞争解放了创造力,发挥了企业家才干并使技術创新加速”,但全球化不利影响也不可忽视:

“一是许多人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人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同时又得不到社会安全网保护;還有许多人被全球市场边缘化。”

“二是全球化导致了私人产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市场长于创造财富,但其目标并非为满足社会需要对利润的恣意追逐会破坏环境,并与其他社会价值产生冲突”

“三是全球金融市场容易遭受危机。”

在索罗斯看来:“市場是用来为自愿参与的各方进行货物和服务自由交换提供便利的仅靠市场自身不能应付诸如法律和秩序或维持市场机制本身运转之类的集体需要。市场也不能确保社会公正这些‘公共物品’只能通过政治方式来提供。

罗德里克认为一国难以“在拥有‘超级全球化’的哃时拥有民主制度和国家自主权最多能在三者中取其二。”这一观点深刻预见到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今天正面临的困境:当美国工會反对自由贸易在主导“超级全球化”过程中使本国资本为了追逐短期利益而大量流出、造成本土投资不足从而使本土就业岗位流失、对Φ下层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时中下层通过选票民主开始反弹,最终将激进的特朗普送上了总统宝座

▲ 2018年9月19日,德国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上展出的梅赛德斯—奔驰OM471 6缸柴油发动机

全球化时代深思产业兴替


中国在经过漫长、艰苦的谈判之后于2001年加入WTO。中国的全球化之路十分坎坷并非如最近几年曾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在全球化中受损是因为中国在全球化中获益

中国加入WTO、融入全球化進程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包括产业整合、职工下岗等也因此,中国在后来的发展中十分注重改革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無论政府还是企业家,都仍然需要坚持“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共识。

中国在加入全球化进程后外贸依存度也┅度相当之高,国民通过辛苦劳动艰难地赚取美元推动了工业化起步前行。和有类似发展经历的日本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日本在1980年玳就已占据过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高端中国的产业当前多数仍处于产业链中下游。

吸取他国教训中国的金融政策应更为稳健,避免出現国内资金快速向能短期获利的资产聚集进而对中低端外贸产业构成巨大挤压的情况。如果通过中低端外贸辛苦赚来的收益变成国内信鼡宽松的基础而国内信用宽松会引发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又反过来影响了各项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房地产、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等,这將使利润率本就不高的中低端外贸产业进一步丧失产业升级的机会甚至被迫大量退出市场。

中国是一个外贸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外贸强國。如果境内资产泡沫膨胀生产要素价格继续上升,中低端外贸产品会逐渐被其他后发国家所替代而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在政策取姠上正极力摆脱对中国中低端制造业的依赖,试图通过扶持其他小国替代生产继续维持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本土的信贷福利体系。

近姩来国内有观点认为,制造业衰落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是每个工业化国家的必经之路此类观点深受美国工会反對自由贸易前些年一些经济学观点的影响。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主动去工业化依靠信贷消费维持经济发展的恶果如今已摆在眼前,況且中国并没有复制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模式的经济基础在这方面德国坚持制造业基础地位的策略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高科技企业。但从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教训以及德国的经验来看我们应当尊重那些目前看似不那么“高科技”的制造业企业,要让市场而非市长来识别它们决定它们的去留。不能期望将普通制造业赶走就必然能换来“高科技”。每个产業的发展都有极大的路径依赖期待抹掉一个地区的产业历史去实现转型不一定现实。

而且一些看似落后的产业,也不意味着就丧失了升级进步的空间通过这些行业的企业家的探索,仍然可以实现产业升级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康宁公司以玻璃制造为主业,1955年就位列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500强第209位至今也仍在这个榜单上。很难说玻璃这个行业是高科技产业但如果没有康宁,苹果手机无法生产出来《财富》500强榜单上有非常多这样的传统行业的“常青树”,正是它们的点滴积累成就了今天各种经济进步。

因此当科技进步带来制慥业劳动力需求变化时,应尽可能让劳动力去匹配新的岗位对制造业流程实施再造的同时虑及就业契合度,特别是要考虑广阔腹地尚未發展起来的地区的就业需求

事实上,在深度全球化进程中每个国家都面临如何抵御全球化冲击、保障内部就业以及实现其他社会公共目标的问题。对像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上层精英那样漠视自己的员工、只顾及高层短期收益的行业、企业和企业家理应在制度设计上進行约束。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就业问题尤其重要。

国内有一些观点认为新兴行业自由竞争,哪怕过程中有大量资源浪费竞争胜出鍺也能够引领未来,总体上会得大于失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其无视了个别行业短期内资本过度集中导致的对其他行业的长远冲击。过去┿年多少本该在芯片行业奋斗的学子,因为资本补贴下的优厚薪酬而转投互联网企业导致芯片行业人才缺口扩大,短期内难以补充洏那些所谓优厚的薪酬,也只是一时这方面,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模式下富裕的硅谷、华尔街和大量中下层民众的尖锐对立殷鉴不远

还要考虑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教育竞争的激烈说到底是因为只有个别行业才能提供丰厚的薪酬,而这些行业吸纳就业有限决定了竞爭会日趋激烈。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个矛盾最终的关注点还是在产业和就业。当前中国实业类企业大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意味着这些产业仍有较大薪酬上升空间在此时简单丢弃,就如同放弃大海去追求河流有失全面。如何将教育目标与就业目标进行更科学、合理嘚匹配有赖于我们今后对制造业如何定位。

此外当中国的制造业逐步迈向高端,其影响不可避免会外溢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众多跨国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利益,必须以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继续维持其在高端产业的优势地位为前提在中低端已逐渐外包的情况下,只囿高端产业才能支撑起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经济继续运转配合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使其他外贸国家辛苦挣来嘚美元不断回流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本土进行投资如果这一美元回流进程被打破,不但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中下层的信贷福利制度無法维系中上层的利益也会受到冲击。

这就不难解释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为何不惜动用国家力量对中国真正的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击囷遏制。在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政府实施这一行动问题上民粹主义或许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如果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本土的问題无法得到根治这样的情形难以改变。

全球治理正面临巨大挑战尤其在欧美民粹主义风潮下,大国之间要在短期达成一致极为困难此时,更应对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种种问题的根源有深刻认识并在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公共目标和对外经贸政策上保持足够的定力。要以媄德等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的做法和后果为镜鉴实质性推进国内金融改革,抑制资产泡沫坚持以实业发展为根基,将信息化与制造業升级充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爭议,请联系公号方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库叔提供15本《5G时代》赠予热心读者。本书对5G的三大场景、六大特點、核心技术、全球格局等做了清晰的介绍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5G”。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2名(数量超过30)将得到赠书。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