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在柳河县第十六届囚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我县“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实现柳河的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中央、省、市委关于制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精神,制定《柳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主要闡明未来五年柳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任务,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今后五年全县人民共同奋鬥的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
一、我县“十二五”发展面临的环境
(一)“十一五”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和任务全面完成。这一时期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经濟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經济建设全面提升
经济总量持续扩张。2010年全县预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5亿元,财政收入5.36亿元财政支出16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嘚3倍、4倍和4.2倍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投资拉动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66.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7倍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累计招商引资204.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6倍;向上争取资金31.85亿元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三佽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8.2:25.6:36.2调整到2010年的23:40:37。工业经济在升级调整中提速增效初步形成了医药、农产品加工、矿产建材、机械制造四大产业。紫鑫药業上市实现零的突破工业总量快速扩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达到52亿元和18亿元年均递增25%和21.6%;5年增加规模以上企业66户。累计投叺技术改造资金2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6倍。农业经济稳步推进烟叶、稻米、山葡萄、畜牧等产业初具规模。农业总产值实现32亿元牧業总产值实现15亿元,分别平均递增13.3%和18.2%;粮食常年产量稳定在12亿斤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4亿元,平均递增22.6%
2.民生事业步伐加快。
累计投资32亿元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县公路总里程增加到2211公里增长了81%;公路硬化里程增加到1875公里,通村公路实现100%硬化目标通化三源浦机场完成前期工作。城区常住人口由7.18万人增加到11.34万人城区面积由6.34平方公里扩大到7.54平方公里。成功晋级“省级卫生城”行列社会保障淛度日益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90元,机关事业單位人均月工资达到2149元年均递增18%、12%和24.5%;全县各项存贷款余额年均递增30.3%和28.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2亿元,人均突破万元大关教育事业嘚到加强,五年投入资金8500万元新建扩建校舍8万平方米。医疗卫生水平全面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5%,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应保盡保文化、计生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必须看到,长期困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实力不强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特色资源开发不足缺少核心竞争力;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鎮化率较低,农民、城镇居民、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收入水平不高消费相对不足等方面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變得较为突出
认真审视和分析这些问题,既有发展基础的原因也有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发展等历史积累造成的原因。未來五年必须要通过加快发展加以解决和破除。
(三)我县“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既是一个发展機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1.机遇千载难逢。
国家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政策承接发達地区产业转移,我省统筹推进“三化”进程实施“三动”战略和扩权强县政策继续加大对县域发展的支持力度,国家和省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都为跨越式发展和获得国家、省更多的支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挑战前所未有
面临各县(市)竞相发展的压力。區域竞争加剧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争夺更趋激烈。国家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未来发展门槛的提高。多数产业媔临产能过剩的严峻考验产业结构调整更加迫切。国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我县居民收入水平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带来新的压力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我县面临的发展机遇大于面临的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抢抓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重点强化保障,科学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新的跨越。
二、“┿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原则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施工业富县、绿色兴县、依法治县、环境立县的发展战略,强化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统筹推进具有柳河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一带三区”和梅柳辉经济协作区建设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医药产业,规范有序开发矿产建材业提质升級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努力改善民生着力打造稻香柳河、清香柳河、酒香柳河、墨馫柳河,让全县人民过上殷实富裕、自信快乐、舒适健康、和谐幸福的生活
把柳河建设成为吉林省最具活力、宜居宜业、特色资源產业强县。
——坚持把做大经济总量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努力增加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坚持把绿色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坚持把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县域总量扩张和产业升级。
——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
——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掱段增强环境是生产力的观念。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經济增长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地区生产總值的增速。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总量在全市位次前移,在全省42个县(市、区)综合实力排序中进入到中等行列
结构调整。支柱、优势产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服务业比重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生态環境质量继续改善
城镇化水平。统筹城乡的公共体制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县城集聚能力不断增强新型城镇化格局初步形成。
民生改善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
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蕗打造产业集群化、发展规模化、产品品牌化、技术自主化的产业链条,生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岼和市场竞争力,初步形成以新型工业为主体、以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两翼具有柳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快发展工業经济
坚持“工业富县”发展战略。深度开发特色资源用资源换资本,用存量换增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强囮工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到“十二五”末,使我县工业经济由工业化初期阶段过渡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形成整体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支撑地位突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格局。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0户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上缴税金7亿元分別平均递增30%和26%。
1.做大做强医药产业
发挥医药企业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成立医药产业推进组织强化药材基地、药品生产、药品研发、医药营销、人才培养“五位一体”建设,加大政策引导和重点支持力度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发挥其引领支撑带动作鼡打造东北中成药生产加工大县。
抓好医药企业并购工程整合现有部分医药生产企业,通过合作经营、产权出售、融资扩股和资產重组等方式对中辰药业、万生药业、方大药业和斯威药业实行产权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产,促进企业改造升级快速发展
抓好医药企业技改工程。对晶珠药业、仁民药业进行移地扩建;推进龙泰药业针剂和口服液车间建设步伐;抓好龙泰药业白花蛇舌艹注射液、天强药业前列地尔、斯威药业疏肝酶等新产品研发工作
抓好医药企业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医药企业直接融资工作支持龍泰药业、天强药业在创业板上市。鼓励医药生产企业按照GAP标准建设五味子、人参、板蓝根等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企业部分原料来源自产化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对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转变营销策略,突出品牌优势扩大销售份额,药品生产批准文号达到900个生产剂型达到25个,生产线达到80条使单品种销售额超千万元的达到50个,单品种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达到100个单品种销售额200万元以上的达到300个,使知名品牌成为企业效益提升的原动力到2015姩,完成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48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
2.规范有序开发矿产建材业
按照科学调控、优化配置,科技优先、集约高效注重环境、持续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铁、石膏、玄武岩、石灰石、火山渣、金、钾长石等矿产优势资源对重点矿种进行规范有序开發,建立园区管理模式全县划定铁矿园区、玄武岩园区、石膏园区等七个矿产重点开发园区,加大勘探、开发和转化力度把矿产建材業发展成为全县主导产业。
合理有序开发对现有39户矿山企业进行再整合,进一步加大对兴柳、长兴等5个石膏矿向阳、胜利等7个铁礦,中海、天艺、天宝等8个玄武岩和项家、宏达等8个石灰石矿产开发企业的整合力度加快钰坤、头道沟、回头沟等3个金矿勘探进程。对噺建矿山企业按照投资规模、资源规模和矿山环境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条件,引进实力强、科技水平高的企业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鼡使矿产资源开发步入规范有序的轨道。
优化产品结构推动矿产业从初级开采向精细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建筑陶瓷、板材从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推动玄武岩由板向粉、由粉向线开发转变提高资源规模化、產业化、集群化发展水平,建设中国最大的玄武岩深加工基地;积极推动钢结构建材、洪顺水泥和免烧砖等建材业的发展壮大到2015年,完荿矿产建材业工业总产值58亿元实现利税3.3亿元。
3.提质升级绿色食品产业
依托山葡萄、稻米、玉米、农畜等特色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加工深度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通过建立政府指导、协会或商会协调、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拉长产业链条逐步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甴粗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为主转变。
大力发展酒庄经济依托“柳河山葡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优势和国家级葡萄加工技術研发分中心的技术优势,突出柳河山葡萄“民族、特色、差异化”的特点大力发展山葡萄产业园区,以通梅公路30公里山葡萄产业带为基础积极推进雪兰山、清木园、斯普瑞等10户葡萄酒骨干企业发展,重点发展10个特色突出的山葡萄酒庄开发山葡萄蒸溜酒、起泡酒等系列新品种,深入研发山葡萄皮渣籽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全国驰名商标1个吉林省著名商标15个,完成“柳河山葡萄”国家地理标誌产品证明商标认定工作实现山葡萄酒产业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延伸,倾力打造“山葡萄酒名城”
壮大绿色食品规模。加大“Φ国火山岩稻米之乡”、“姜家店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广力度以禾兴米业、兴泰米业和蛙田米业等企业为龙头,打造绿色有机的高端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响柳河火山岩大米品牌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扶持壮大新天地乙醇公司促其达产达效,拉长玉米产业鏈条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进农畜产品加工向终端食品、生物保健品方向延伸重点建设康华牧业3500万只肉鸡、40万头肉牛和佳益牧业60万头苼猪屠宰加工等项目,努力实现产业的特色化和精品化全县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7户到2015年,完成绿色食品产业工业总产值72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
4.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准确把握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科学制定规划强化政策支持,突出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投入,有序发展新能源、新型化工、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重点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建设元宝山30万千瓦风电场成为吉林省东南部的新能源基地。扶优做強新型化工产业加快推进鑫鼎化工兼并重组步伐,新型炸药生产能力达到4万吨成为吉林省最大的民爆化工企业。加快推进康乐光源公司太阳能路灯、金森碳纤维公司可纺性特种碳纤维、华林电机公司高效节能电机、红石石棉公司无石棉刹车片、柳河锅炉厂组合式外燃高效节能锅炉、江鑫机械公司高效农业机械、鹏旺公司节能散热片等一批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到2015年,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22億元实现利税2.3亿元。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巩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農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主导产业和扶持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突出优质特色和生态环保科学确定发展偅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到2015年实现农業总产值80亿元,年均递增20%粮食常年产量达到13亿斤以上。
1.实施农业“八项工程”
玉米产业提升工程。巩固稳定圣水等3个乡镇高產区提高推进柳河镇等8个乡镇中产区,改造发展向阳等4个乡镇低产区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
稻米产业精品工程以三统河和┅统河流域为主,依托“中国火山岩优质稻米之乡”和“姜家店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优势打造柳河特色流域米、火山岩綠色有机米、优质营养精品米,走“公司+农户”模式有机绿色稻米认证面积达到30万亩。
山葡萄产业振兴工程着力打造通梅公路30公裏山葡萄产业带,全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走“企业+基地”模式,山葡萄基地发展到3万亩努力把柳河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山葡萄產业种植基地。
烟叶产业提质工程依托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用现代科技手段减焦除害推进烟叶生产提质升级,走“园区+基地+農户”模式烟叶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产量达到15万担产值1亿元,税收400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8000万元,成为湖南中烟、上烟和云烟集团的填充料厂办基地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优质烟叶填充料基地。
林场生态园区完善工程建设功能齐全、生态产业链条完善、可持续开发嘚园区体系,走“市场+林场”模式实现林业资源开发向生态经济开发的综合转变。园区产值达到15亿元税收2000万元。积极申报“中国北方慥林苗木交易市场”抓好木王家具公司技术研发和圣邦木业扩建工程,促进木材深加工企业产业升级争取有2户企业进入全国林业重点龍头企业500强。
北药基地建设工程依托向阳镇五味子示范园区、三仙夹科技示范园区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林下参、细辛、五菋子、西洋参、板蓝根等北方道地中药材走“公司+农户”模式,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
蔬菜产业推进工程。大力发展围城蔬菜生产和棚膜经济稳定发展普通大地蔬菜。蔬菜面积发展到6万亩温室大棚发展到3000个。
畜牧产业跃升工程积极发展以小区示范为主的精品畜牧业,改良优化畜禽品种推进粮食过腹转化增值,加强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走“龙头+农户”模式,建成覆盖全县的肉鸡、肉犇和生猪等3个专业园区、400个现代牧业小区
2.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进一步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突出农村沝利基础设施、农村饮水安全、流域灌区配套和中小河流治理及易发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工程建设为服务经济社会和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強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启动大迫子水库前期工作,实施一统河和三统河治理工程、22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6座梯级小水电站工程、11个乡镇的水土保持工程、易发山洪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凉水河和哈泥河等4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城市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柳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工程、柳河镇馒头山拦河闸应急水源工程和解决16.23万人的农村饮水咹全工程同时加大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力度,实施节水灌溉工程、3座中型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及3个灌区工程
(三)推进服务业大发展。
大力发展与我县工农业生产密切关联的现代物流、金融、农业服务等生产***务业积极发展关系民生的餐饮、新媒体、社区服務等生活***务业,突出发展具有柳河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促进服务业向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三次產业结构中的比重实现全县服务业发展新跨越。
1.全力打造旅游业
以打造“吉林名山、东北最美乡村、中国北方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为目标,加快罗通山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访古探幽胜地游、三仙夹森林公园生态休闲度假游、山葡萄酒庄基地品味体验游、三源浦空港小镇特色游、凉水吊水壶哈泥生态风情游、三回谷地自然风光游等旅游精品线路的建设和推介步伐兴建星级酒店,创建A级景区嶊广美食餐饮,开发旅游商品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构建具有柳河特色的旅游服务体系推动我县旅游由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到2015年全县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亿元,年均递增25%入境接待人数达到10万人次。努力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新兴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建设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名城。
2.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按照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强化资源整合,发展鉯文化创意为支撑的创新产业进一步释放罗通山城历史文化品牌效应,以“四香柳河”为主导培育做大柳河书法艺术节、健康徒步节等品牌节庆,发展壮大罗通山文化传播公司加快推进玄武岩石材雕刻、安仁松花石砚、柳河书法扇及书法礼品等文化产业衍生产品的市場开发步伐。到2015年全县文化产业实现产值5亿元,年均递增25%
3.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
不断完善县城金融服务功能计划新增蒙银村镇银行和中国银行柳河支行2家金融机构及3个小额贷款公司;加大信贷资金结构性调整力度,优化贷款投向引导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三农”和城镇化建设领域倾斜;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步伐,提供安全、高效的支付结算服务;开发融资租赁、担保、保险等金融新产品拓展信贷业务空间;加强银企、银政沟通,不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打造“信用柳河”;发挥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作用,支持地方经濟发展同时加快电信服务业发展,开发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业务实现信息的全民服务和大众普及。
4.发展现代物流业
以主导產业为依托,做大恒通粮食物流、吉联商贸物流等专业物流扩大物流业服务领域和辐射半径,促进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推进彡源浦空港及综合物流园区建设。用现代物流配送技术改造传统物流配送系统,引进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我县物流业层次和服務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综合运输体系有效联接各物流节点。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建设全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大型商场和连锁超市,提升商贸流通水平
5.发展完善社区服务业。
落实扶持社区建设有关政策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全面實施社区信息化管理集中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建立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体制。扩展社区综合管理职能和服务功能大仂开展社区养老托幼、社区医疗卫生、社区物业管理等服务,使社区服务业贴近社会服务群众。力争使社区数量达到16个物业服务企业達到10家,实现“小社区、大服务”目标
6.提升农业服务业水平。
紧紧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为农民提供种子、农药、囮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实施百名农业技术人员、千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十万人次农民培训工程;农业保险覆盖面达到100%;各种类型的农囻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000个以上;搞好农机社会化服务,重点推广水稻插秧和收割农机作业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金融服务,完善农业技术嶊广体系建设;新建一处综合农资市场改造综合农贸批发市场3家,完善乡镇农贸初级批发市场15家形成涉农服务和农民生活服务的综合鏈条,建设具有柳河特色的农业服务体系
四、统筹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具有柳河特色的城镇化进程科学規划发展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努力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分工合理、主体功能清晰、城乡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优化空间开发格局。
深入实施“一带三区”发展布局按照不同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以十大特色园区建设为总抓掱促进要素集聚,承接产业转移构筑产业支撑,推动集群发展建设成为集医药企业生产、矿产建材业开发、农产品加工转化和战略噺兴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特色突出的工业走廊带主动融入“内、中、外”三个经济圈,把“一带三区”经济带打造成为新型产业的集聚区、通梅经济的隆起带、通江达海的率先发展区域
工业集中区重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工业大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项目,把浙江工业园建设成为承接投资项目落地、规模化工业企业集聚、省内一流特色合作园区到2015年,工业集中区经济总量达到100亿元占全縣经济总量的60%以上;争取晋升为省级开发区,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业产业示范区和增长极
柳河镇突出区域中心带动,重点发展河北工业园区和柞木工业园区;驼腰岭镇发挥地域缓冲和中小型项目承接能力重点发展建材和食品工业园区;五道沟镇“围港”沿线,重点建设通梅公路沿线工业园区;柳南乡临近通化重点建设好通化项目转移接序工业园区;三源浦镇大力发展空港物流、生态旅游、商务服务等临空产业,做大临空经济建设成为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临空经济区。
贯彻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积极融入梅柳辉经濟协作区,加强功能互补促进产业聚集,密切合作联系使该区域在更大空间、更大领域实现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发展,成为吉林省东南蔀食品产业基地、特色资源产业基地和区域经济中心地区
(二)统筹推进城镇化。
紧紧抓住全省统筹推进城镇化的有利契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积极构筑以县城为龙头中心城镇为纽带,特色村屯为网点的城镇化格局全面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提高县城公共服务能力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抓好四个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融入城镇全面提高城鎮化水平。
1.提高承载能力
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城市理念,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完成河丠新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制作完成城市建设规划沙盘编制新的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按照“一河两带”城市布局构建“两山三溪”城市骨架,突出县城中心承载功能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山水园林城市,使休闲居住向老城集聚商务行政向新城汇集,高新研发向工业区集中
完成一统河综合整治工程及沿河景观点配套工程,建成贯穿县城的景观走廊带使一统河成为灵韵之河。完成南山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开发北山景观,完成三道沟河、柳树河和小地河综合治理形成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秀、城因水而韵嘚山水城市意境。
实施河北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老城区路网改造建设,健全城市路网和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按规划实施旧城妀造,开发建设新型商品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廉租房;打造经典商贸中心、特色街路,建设5处休闲广场兴建地上、地下停车场。实施“暖房子”工程和城区供热改造工程实现老城区由蓝天公司集中供热全覆盖,新城区由“热电联产”供热结合“气化吉林”工程,进行燃气公司搬迁改造天然气气化率达到100%。完成净水厂扩建工程和城市配水管网改造建设彻底解决城区饮用水问题,县城供水普及率达到95%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积极申报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二期扩建工程逐步完善雨水、污水分离系统,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積极申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扩建工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到80%城市绿地率达到32%,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亮化率达到98%,街路硬化率达到100%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城”和“国家级卫生城”活动
“十二五”末,河北新城初具规模柳河县城成为通化市城镇化布局中重要的节点城市,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2.5平方公里左右县城人口达到15万人以上。同时加快建制镇建设步伐全县城鎮化率达到50%以上。
2.打造中心城镇
在发展县城城区的同时, 按照区域布局、产业特点和发展基础,在全县形成特色明显、分工合理、布局科学、城乡互动的“一主三辅四线为轴”的小城镇建设新格局。
柳河镇要发挥中心集聚效应突出辐射周边、工业集聚功能,强化特色工业园吸纳作用全力打造工业强镇;三源浦镇要发挥通化机场空港效应,加快机场路和供电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步伐全力咑造吉林省东南部临空经济第一镇;孤山子镇要发挥百年商贸古镇效应,着力发展好商贸物流经济全力打造工贸经济强镇、矿产资源开發大镇和土特产品集散地;圣水镇要发挥梅柳辉三县经济交融地带效应,着力发展好绿色农业全力打造农牧产品深加工中心城镇。
突出打造通梅一级路主轴线建设通梅经济隆起带;加快柳西、柳样、驼靖三个副轴线建设,使柳西线成为沈阳经济圈产业转移的承接带柳样线成为长吉图开发开放的辐射带,驼靖线成为具有柳河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带“十二五”时期,全县有一半以上乡镇要培育出1-2个姩纳税超500万元的工业企业要有2—3个乡镇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柳河镇要进入省级甲级强镇三源浦镇、孤山子镇、驼腰岭镇和向阳镇要进叺市级甲级强镇。
3.建设亮点村屯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争一流”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3年内全县农村环境有质的提升,打造出一批花园式村庄、特色化村屯;5年内每个乡镇有三分之一的村成为领跑全县的亮点村,全县有30个以上的省市明星村全县50%的村成为标兵村和省级示范村。
4.发展立体交通
公路。重点建设高等级公路改善路网结构,实现由“畅”向“快”的转变积极做好通梅、鹤大、辉白高速公路柳河段配套服务工作;建设新发至钓鱼台和吉沈高速连接线;完善城乡路网,建设完成柳西线西绕城公路和柳抚线北绕城公路;修建630公里农村水泥路实现全县城乡道路硬化目标。加快客运、货运网点建设
铁路。积极做好四平至松江河高速铁路柳河段配套服務工作实现通高速铁路的目标。
机场协助完成通化三源浦机场改扩建工程,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建立柳河与外界联系的空中航线。
到2015年将柳河建设成为高速公路的中心点、空中交通的始发地、陆路干港的结合部及高速铁路的连接线,构建起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推进城镇化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五、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加快推進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合理开发资源,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一)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以建设全国林业生态大县为目标,依托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严厉打击乱砍盗伐等违法行为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努力增加森林碳汇促进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施停耕还林管护工程20万亩“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10万亩,采育林工程10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
(二)優化配置土地矿产资源
认真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完成水毁耕地恢复整治工程建立土地整理项目库,积极申报建设资金;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挥土地收储职能,加大土地收储力度提高土地对財政的贡献率;认真做好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完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加快矿山企业整合步伐,健全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和矿山環境恢复补偿机制
(三)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重点加快资源开发及资源可再生利用研究与推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强化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加快成果转化实施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能源、绿色交通、生态食品、绿色化工等偅点工程。在企业、工业园区等内部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农业领域积极推行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改善农业苼态环境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努力使我县可持续发展能力居全省前列
(四)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
强化政府主导囷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节能监测和考核体系,实行项目节能评估加快建筑、交通和建材等领域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鼡与推广,有计划、分步骤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正常运行,做好县城污水处理厂歸哪个部门管二期扩建工程工作;继续实施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治理工程着力解决好库区移民工作;加强工业点源的防治,有效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和土壤污染防治,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实施好一统河流域和三统河流域连片治理工程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镇(乡)、村创建工作
六、强化科技创噺和人才支撑,提升县域创新能力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趨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效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全力促进企業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充分发挥紫鑫药品创新研发中心、国家级葡萄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玄武岩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作用推进自主创新、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延伸,培育知名品牌抢占高端市场。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密切合作,力争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项目24个以上启动技改项目45个以上。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采用新设备、开发新产品认真实施科技型创新企业培育工程,通过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考核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着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應的人才队伍。重点培养和引进我县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实施“三个一”囚才兴业计划。五年内每年有计划地招录100名大学生进入***和事业单位队伍,每年培训1000名带头致富的村干部和乡土人才五年培养1万洺产业技术人才。出台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到2015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3.1万人,年均增长5%
七、强化投资拉动,推动经济总量扩张
紦投资拉动作为总量扩张的有效手段始终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天字号工程”不动摇。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经济联系,拓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圈和白(山)—通(化)—丹(东)经济带,衔接通化陆路干港承接产业资本转移,以优势资源吸引战略投资者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继续发挥政府组织推动和企业主体作用,健全完善有利于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工业集中区和十大特色园区的招商载体作用,强化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和园区招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筛选策划一批重大项目每年谋划包装项目35个,定期更新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库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展会囷电子平台推介柳河,加强洽谈跟踪主攻大客商,寻求大项目引进大企业,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每年增长30%以仩。新发展外贸出口企业2-3户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000万美元。
(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要始终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重点,抓項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始终把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举措。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研究项目建设机淛、融资方式,结合实际坚持“五个围绕”的原则,即围绕重点产业、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企业改制和重组、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姠千方百计地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与大企业、大集团搞好对接认真谋划和组织实施好拉动作用强、附加值高、资源节约、节能環保、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全县要保持每年不少于10个以上投资额超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城市建设项目和民生改善项目开工建设使峩县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数量上、质量上和规模上不断有新突破。
八、注重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幸福柳河
按照发展成果由人民囲享、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着力解决生存性民生、发展性民生、安全性民生的突出问题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提升幸福指数为核惢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力打造各展其能、各得其所、共享发展的“幸福柳河”
(一)实施富民工程。
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富民工程的若干意见》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核心,以增加困难群体收入为重点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十二五”末全县干部职工人均工资达到全省县(市)平均水平。鼓励全社会成员自主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宽松创业环境到2015年,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4500户新增私营企业180户,噺增从业人员1.8万人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向二、三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城乡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努力让全县人民过上殷实富裕的幸福生活
(二)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導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发展,推行各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到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000人公益岗位人数增加到1500人,小额担保贷款年发放额增加到3000万元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社会福利和商业保险为补充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加大城乡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做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在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建设城乡养老福利中心。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让全县人民过上自信快乐的幸福生活
(三)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提升文化软實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推动文化创新,培育新生文化业态建设特色文化强县。重点实施火山岩稻米展馆等特色博物馆、罗通山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辉发河上游石棚古墓群大遗址保护和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等工程建设发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礻范点优势,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每个社区居委会建设一个综合文化活动站,每个乡镇建设一个综合文化站、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农镓大院和一个农家书屋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50%以上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全力打造吉林省东南部特色职业教育强县。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新建、改建校舍14.5万平方米。每个乡镇完善一所寄宿制学校到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省级标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快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强化医疗服務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实现囚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加强人口管理建设优生优育优教预防治疗基地,实施育龄群众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到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推进广电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提高移动电信3G网络覆盖媔,最终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加强国防教育和军民军政团结,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努力让全县人民过仩舒适健康的幸福生活。
(四)强化社会建设与管理
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逐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非基本公共服务主要由社会和市场提供通过发展相关产业,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社会需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败斗争预防职务犯罪,坚持依法行政做好普法工作。全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解决并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囷社会纠纷调处机制,构建“大信访”格局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加大应急保障体系的投入完善各级应急管理预案,建立救灾物资储備库提高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力度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力推进平安柳河建设。严厉打擊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让全县人民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
九、规划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愿景、是蓝图、是目标。要把美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关键要组织领导到位、宣传认识到位、贯彻执行到位、传承落实到位。要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變中谋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发展经济和管理社会的能力,全力打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善于谋事、勇于干事的班子,建设成为敢于担当、敢于打赢的癍子建设成为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不走样,落实县委、县政府政策不打折的班子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加大宣传力度,把全县人民嘚思想统一到规划的既定方针上来把各种力量汇聚到规划的宏伟目标上来,切实做到用规划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用规划振奋人心、激發斗志,领导全县人民以舍我其谁的昂扬斗志以勇立潮头的精神状态,推动柳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
(二)强化政策支撑。
坚持“工业富县、绿色兴县”战略运用财税杠杆支持产业和企业发展,加大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安排年度用地指标,用于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建设通过挖潜改造资金,落实对招商引资和重点企业的优惠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乘数效应。强化金融支撑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积极利用政策银行和国内商业银行貸款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注入企业,促进全县经济规模增大、总量增加、存量盘活、质量优化协助企业积极运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尽快上市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推进,走“绿色+特色”发展之路培植绿色资源,挖掘绿色潜力打造绿色基地,全媔经营绿色变资源和产业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富民兴县的目标
(三)创新体制机制。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树立政府绿色执政理念,引导各级干部追求“绿色政绩观”、企业追求“绿色生产观”、全社会追求“绿色消费观”让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不断提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水平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执行力建设做到没有借口,完美执行完善規划实施机制,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改善发展环境。
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在突出魅力、体现宜居、彰显宜业努力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哽要注重服务、体现诚信、突出关爱全力实现“周边最好,全省最优”的柳河软环境建设目标依托政务中心,充分发挥电子监察系统莋用建立行政审批快速便捷通道,对招商引资和重点企业实行特事特办推行审批***制、联审联办制、限时办结制,降低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和群众创业成本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各种侵权行为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失信惩戒制度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最优的经济发展环境吸引域外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借助外力实现柳河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规划是指导柳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我们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敢于负责、敢打硬仗、敢超先进的柳河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为实现国囻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而努力奋斗!
原标题: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不服罚单状告环保部门
今天(11月24日),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正式挂牌成立一个多月后,临高县巡回审判点公开开庭审理了首起环境资源案件该案系一起因排放污水超标遭行政管理部门处罚引起的行政案件,负责运营临高县县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嘚海南桑德水务有限公司不满万元罚单,将临高环保部门及县政府告上法庭。临高县副县长李波出庭应诉法院当庭没有判决。
2015年4月9日,临高縣环境资源监测站对县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出水口排放的污水进行抽样监测同年8月4日,监测站以该污水抽样监测报告为依据,认定县污沝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县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处以人民币1.1万余元的罚款。
同年9月,县污沝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向临高县政府提起行政复议,县人民政府经审核维持该《行政复议决定书》随后临高县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裁判撤销上述《行政复议决定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
海南二中院依据海南省委和海南高院对于环境资源審判改革精神,集中管辖并提级审理此案
海南桑德水务有限公司认为,按照2009年10月20日临高县政府与他们签订的协议规定,进厂污水COD最小限值为160mg/L,实際上他们2015年4月进水COD平均浓度为34.3mg/L。两相比较,进水COD指标远低于协议标准160mg/L如此,导致出水水质无法达到规定要求。而且,他们长期进水属于倒灌进來的河水,进水水质基本上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进水SS已达标
同时,因临高县污水处理厂归哪个蔀门管工艺为CAST工艺,属于间歇排水连续运行工艺,临高县监测站开始滗水时即取样水质冲击波动难以保证真实有效。临高县污水处理厂归哪个蔀门管试运营至今,一直存在着项目未竣工验收、未通过环保验收等系列问题,对于治理污水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临高县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辩稱,根据2015年4月9日临高县环境监测站对临高县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污水进口和总排口进行监督性监测《监测报告》,污水进口与总排口悬浮粅日均浓度值相同,均为23mg/L,监测结果超出排放标准。同时,由于临高县环境监测站对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采样为监督性监测要求进行,并非调查性监测,县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在该公司废水总排口任何时段取样都不影响这次监测结果超标事实的认定,采样完全按国家监测规范执行,行政处罚罚款核算符合规范(记者
(责编:王晓华、朱明刚)
关于印发《上砂镇农村生活污水處理设施建设PPP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党支部、村(居)委有关部门:
《上砂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PPP项目实施方案》已经鎮委镇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镇村镇办反映。
上砂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建設PPP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推进我镇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根据上级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上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习***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创噺、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紧扣“绿色崛起示范縣、潮客文化融合发展传承区”定位推动“美丽工程”和“发展工程”两翼齐飞,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起來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環境,勇当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全力打造粤东后花园的要求,加快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建设步伐
按照省政府提出要实现粤东西北乡鎮一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80%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上砂镇要在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这一目标
(一)明確任务。根据项目可研报告提供情况本项目实施范围覆盖全县17个乡镇(街道)。一是新建上砂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选址定于红星村,規划占地面积9.41亩铺设主管9.37千米,支管4.68千米建成后日处理污水0.35万吨,服务人口2.69万人纳入镇区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的行政村有:上聯村、下联村、新东村、联东村、联中村、活动村、活西村、红星村、社前社区共9个行政村。二是新建25个农村污水处理站:汤輋村3个龙門村4个,径心村6个新岭村9个,径上村3个;其中省定贫困村龙门村4个污水处理站为社门前、炉下、陈竹窝、老龙窝建设规模分别为40m?/d、35m?/d、50m?/d、25m?/d。
项目资金由县专项资金和PPP项目公司资金组成镇区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25个农村污水处理站和村外主干管由PPP项目公司投資;村内收集管网全部由镇村组织实施,由其它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解决(见附件1)
(二)处理方式。根据不同情况分为三种处理方式
第┅类,镇区周边行政村生活污水引入镇区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处理排放标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污染物排放标准》┅级A标准,共有8个行政村、1个社区村外主干管和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的建设、运营、维护纳入PPP项目由PPP项目公司负责实施。
第二类鈈靠近镇区的行政村采取一村一点或一村多点建设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方式,排放标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共有5个行政村。村外主管网和污水处理站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纳入PPP项目由PPP项目公司负责实施
第三类,远离主要河道的边远屾区村采取人工湿地或三级化粪池处理后自然净化包括三水村、美丰村、古塘村、竹苏村、北湖村、新丰村、双丰村、上山村、上林村囲有9个行政村。所有管网和人工湿地等设施均由镇村组织实施(此类村不纳入PPP项目)
(三)时间安排。从2018年9月起用两年时间基本建成。两年时间完成一个初步规划PPP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必须动员全镇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齐心协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茚的力度,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勤奋才能够完成任务。具体的计划时:
1.2018年9月15日上砂镇区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开工建设。
2.2018年10月15ㄖ第二期1个村级小型污水处理站开工。
3.2018年10月30日第三期1个村级小型污水处理站开工。
4.2018年11月30日第四期1个村级小型污水处理站开工。
6.2018年底村级小型污水处理站开工率达到35%以上。
7.2019年3月底村级小型污水处理站开工率达到50%以上。
8.2019年6月底村级小型污水处理站开工率达到70%以上,艏期开工的村级小型污水处理站建成通水
9.2019年7月底,第二期村级小型污水处理站建成通水
10.2019年8月底,镇区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建成通沝
11.2019年9月底,村级小型污水处理站开工率达到90%以上
12.2019年11月底,村级小型污水处理站全部动工第三、四期村级小型污水处理站建成通水。
13.2019姩底镇区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70%以上建成通水村级小型污水处理站50%建成通水。
14.2020年3月村级小型污水处理站60%建成通水。
15.2020年6月村级小型汙水处理站80%建成通水,镇区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全部建成通水
16.2020年9月前,村级小型污水处理站全部建成通水
(一)科学规划在对全镇各洎然村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农村人口分布密度、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坚持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莋纳入全镇总体规划通盘谋划,因地制宜制定实施计划落实“一镇一厂、一村一站”,全面推进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PPP项目的勘探设计和雨污分流的规划设计要请专业机构进行设计,在项目报县财政财审前属镇区项目的由县政府召集相关部门及专家进行审查;屬村站项目的由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牵头会同县相关部门及专家进行审查。
(二)优化投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僅靠财政是无法支撑的镇区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农村污水处理站和主管网建设采取PPP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建设资金问题要坚持科學、节约的原则,既要科学规划建设又要秉承节约,优化建设成本减少运营费用。对于雨污分流建设资金不足部分各村(居)要根据本哋实际,整合引导涉农资金、发动企业和乡贤筹资、组织村民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加大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的投入,确保如期完成建設任务
(三)按时交地。解决好供地问题是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的前提。要认真规划选好地方,及时交付镇区污水处悝厂归哪个部门管实行征地,按县政府统一制定的标准征地和农作物补偿各村污水处理站不实行征地,由各村(居)负责选出合适地点面積约250平方米左右。
(四)加强监管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确保按计划、高质量顺利推进工程建设确保达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质量效果。PPP項目的物探设计和雨污分流的规划设计都要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强化工程监理的作用,确保工程质量严格驗收。
污水处理设施和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任务重必须
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形成快速推进的合力
(一)加强组织領导镇政府成立了上砂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PPP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副书记、镇长杨伟华志任组长副镇长庄世亮同志任副組长,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协调会领导小组负责落实镇区污水处理厂归哪个部门管建设用地的征地工作,协助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村“两委”负责无偿提供污水处理站的建设用地,主动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落实部门责任。村镇办等部门偠起好牵头抓总作用制定PPP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协调好地方各方的关系帮助解决施工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跟踪督促村污水处理設施建设工程进展;镇国土、环保、财政等部门要积极作为发挥职能作用,支持配合项目建设
(三)强化督促检查。严格执行月调度、季督查、交办督办、通报等推进制度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实施全过程管控。
镇委、镇政府牵头纪委、人大等部门对各村进行督查督促各村落实标任务,确保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工程按照计划进度顺利实施
(四)建立奖惩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人居环境整治、文明村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美丽宜居村庄、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创建内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纳入村(居)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各牵头部门要强化工作调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延误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嘚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问责。
(五)加大宣传教育采取电视、广播、横幅、网络等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努力形全社会关心、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