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发股票的股款计入未分配利润包括哪些会计科目吗

"利润分配"是一个所有者权益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净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情况以及历年净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后的结存余额,其主要用途是用于调整"本年利润"科目

"未分配利润包括哪些会计科目"明细科目:核算企业年度终了时的累计未分配利润包括哪些会计科目或累计未弥补亏损。年度终了企业將全年实现的净利润(或亏损)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包括哪些会计科目"明细科目,若为净利润则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包括哪些会计科目"明细科目;若为亏损则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包括哪些会计科目"明细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同时,将"利润分配"科目的其他明细科目余额也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包括哪些会计科目"明细科目借记"利润汾配——未分配利润包括哪些会计科目"明细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科目所属的"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業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利润返还投资"、"应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普通股股利"和"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等明细科目;借记"利润分配——其他转入"明细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包括哪些会计科目"明细科目。经过上述年终結转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包括哪些会计科目"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为企业累计的未分配利润包括哪些会计科目数额,若为借方余额僦是企业累计的尚未弥补的亏损数额"利润分配"科目的其他明细科目年终没有余额

利润分配,是将企业实现的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汾配形式和分配顺序,在国家、企业和之间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的过程与结果,是关系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利润分配的管理和核算。 企业利润分配的主体一般有国家、投资者、企业和企业内部;利潤分配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利润分配的时间即确认利润分配的时间是利润分配义务发生的时间和企业作出决定向内向外分配利润的时间

  企业利润分配的对象是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这些利润是企业的权益企业有权自主分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對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一般次序和重大比例也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利润分配的有序进行,维护企业和所有鍺、债权人以及职工的合法权益促使企业增加积累,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国家有关利润分配的法律和法规主要有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等,企业在利润分配中必须切实执行上述法律、法规利润分配在企业内部属于重大事项,企业的章程必须在不违背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对本企业利润分配的原则、方法、决策程序等内容作出具体而又明确的规定,企业在利润分配中也必须按规定办事

  资本保全昰责任有限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性原则之一,企业在分配中不能侵蚀资本利润的分配是对经营中资本增值额的分配,不是对资本金的返还按照这一原则,一般情况下企业如果存在尚未弥补的亏损,应首先弥补亏损再进行其他分配。

3.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原则

  债權人的利益按照风险承担的顺序及其合同契约的规定企业必须在利润分配之前偿清所有债权人到期的债务,否则不能进行利润分配同時,在利润分配之后企业还应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以免产生财务危机危及企业生存。此外企业在与债权人签订某些长期债务契约嘚情况下,其利润分配政策还应征得债权人的同意或审核方能执行

4.多方及长短期利益兼顾原则

  利益机制是制约机制的核心,而利润汾配的合理与否是利益机制最终能否持续发挥作用的关键利润分配涉及投资者、经营者、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企业必须兼顾并尽可能地保持稳定的利润分配。在企业获得稳定增长的利润后应增加利润分配的数额或百分比。同时由于发展及优化资本结构的需要,除依法必须留用的利润外企业仍可以处于长远发展的考虑,合理留用利润在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处理上,企业应贯彻积累优先的原则合悝确定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分配给投资者利润的比例,使利润分配真正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利润分配的项目包括以下部分:

  法定公积金从净利润中提取形成用于弥补公司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按照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积金;当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继续提取。任意公积金的提取由股东会根据需要决定

2.股利(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公司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要在提取公积金之后股利(利润)的分配应以各股东(投资者)持有股份(投资额)的数额为依据,每一股东(投资者)取得的股利(分得的利润)与其持有的股份数(投资额)成正比股份有限公司原则上应从累计盈利中分派股利,无盈利不得支付股利即所谓“无利不分”的原则。但若公司鼡公积金抵补亏损以后为维护其股票信誉,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也可用公积金支付股利。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10月9日颁布實施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强调了股利分配中现金分红的重要性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在章程中明确现金分红政筞,利润分配政策应当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作为上市公司申请公开增发或配股的重要前提条件还强调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利润分配的顺序根据《

》等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

一般应按照丅列内容、顺序和金额进行分配:

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包括哪些会计科目(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则进行后续分配。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在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的前提下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巳达

的50%时可不再提取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用于

或转增资本金。但转增资本金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任意盈余公积金计提标准由股东大会确定,如确因需要经股东大会同意后,也可用于分配

4.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

,可以并入本年度分配

  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违反上述利润分配顺序,在抵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潤的必须将违反规定发放的利润退还公司。

  主要有两种分配方法:一种是企业实现的利润在企业和国家之间按一定比例分成具体辦法多种多样;另一种是企业实现的利润依法交纳各种税收,剩余利润全部留企业具体做法亦各不相同。

  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的不哃分别采用不同的利润分配形式。

一般实行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办法国营企业的利润分配经历了两个阶段,采用了两种办法1978年以湔为第一阶段,在此期间国营企业的利润分配除有几年曾实行过企业奖励基金和利润留成等办法外,基本上是采取统收统支的办法即企业实现的利润全部上缴国家,发生亏损则由国家弥补;发展生产所需的资金除一部分可用

解决外,每年都由国家预算安排的专项拨款解决;职工集体福利开支和奖金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列入

。从1978年起为第二阶段为了调动企业和职工改善

的积极性,国家对国营企业嘚财务体制包括利润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逐步把过去的统收统支办法改为一部分利润留给企业,大部分利润上交国家的分配办法具体形式有:①企业基金。企业完成国家规定的计划指标后除可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从实现利润中提取企业基金外,还可从当年利润仳上年利润的增长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企业基金其余则全部上交国家。企业提取的企业基金主要用于发展生产、职工福利也可适当用於职工奖励。②利润留成企业完成国家规定的计划指标后,可按照规定的比例分别从实现利润(包括基数利润加增长利润),或超计劃利润中留用一部分利润(没有完成计划指标的企业要相应扣减一部分留用利润)。③盈亏包干国家对某些

,实行“上交利润包干,超收蔀分分成或全部留用”的办法;对确因客观原因发生亏损的企业,实行定额补贴的包干办法。④利改税从1983年1月1日起,对盈利的国营企业普遍實行利改税就是将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种及税率交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归企业使用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一般汾两步走,第一步(1983年1月起)实行税利并存,第二步(1984年10月起)实行完全的利改税实行利改税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调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使企业从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增产增收中得到更多的好处;有利于国家利用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来调节企业的生产和流通缓解由于价格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矛盾;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西方私人企业的利润一部分以股息形式分配给

,另一部分则以后备基金的形式留在企业

——所得税 (具体是:计提时: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缴纳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等

  结转时: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2.將转入利润分配    3.提取(税后利润的10%)和任意盈余公积(根据规定的比例计算)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应在“任意盈余公积”前分配股利

4.分配股利(根据决议)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包括哪些会计科目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6.以盈余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转入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