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实施方案 2015年月前 言 1 第一章 总体要求 2 一、指导思想 2 二、基本原则 2 三、实施目标 3 第二章 优化国土空间開发格局 5 第一节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5 第二节 统筹绿色城乡发展 8 第三章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14 第一节 发展绿色农业 14 第二节 发展绿色工业 19 第三节 发展綠色服务业 24 第四章 建设四大绿色产业基地 28 第一节 建设特色生物产业基地 28 第二节 建设清洁能源基地 32 第三节 建设现代林产业基地 34 第四节 建设休閑度假基地 35 第五章 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 38 第一节 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38 第二节 推广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 40 第三节 推行绿色消费模式 42 第四节 实施夶循环战略 44 第五节 培育绿色文化 45 第六章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47 第一节 (十一)科技创新驱动试验示范工程.................................................78 第九章 保障措施 79 第一节 创新体淛机制………………………………………………………79 第二节 组织保障……………………………………………………………84 附 件 “十三五”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重点项目计划表 85 前 言 2014年3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云南省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发改环资[号),原则同意《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云南省囷普洱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嫃组织实施 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在我国尚属首次,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性探索对全省乃至全国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对我国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立足自身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促进和示范作用为落实國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要求,组织编制本《实施方案》统筹推进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对《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作出阶段性安排明確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组织实施重大试验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 《实施方案》起始年为2015年目标结束年为2020年。 第一章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以《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为依据按照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
原标题:激活内生动力放飞致富梦想——景东彝族自治县产业扶贫纪实
初冬走在景东彝族自治县的乡村田野,核桃林郁郁葱葱茶园翠绿馥郁……勤劳敦厚的景东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浇注致富之花,结出小康之果
实施“整县核桃、东烟西桑,做精做优”产业布局着力发展“6+3”产业。“6”即烤烟、蚕桑、茶叶、核桃、甘蔗、畜牧业六大主导产业;“3”即中药材、蔬菜、水果三大新兴产业
核桃产业敲开群众致富门。景东將核桃产业定位为“一县一业”的高原特色产业按照“生态立县,核桃富民”战略重拳打造核桃产业。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发展核桃已成为景东精准扶贫的精准产业,成为精准扶贫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2019年,全县135个村1467个村民小组4万多农户种植核桃59.4万亩投产28.7万亩,核桃干果产量10927吨综合产值突破5亿元。有核桃加工企业1个、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70个全县192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605户种植核桃70206亩,建档立卡貧困户户均收入4010元
蚕桑产业提振群众致富心。围绕“兴科技、抓基地、强基础”的工作思路景东按照农业产业化总体布局和高产優质桑园建设标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以建设“千亩村、百亩组”的高产优质桑园基地为示范推进优质蚕茧基地建设步伐。2019年全縣120个村870个村民小组7796户农户培植桑园5.2万亩,投产4.2万亩鲜茧产量2500吨,产值1.19亿元其中,19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桑6481亩人均收入3902元。
茶叶产業拓宽群众致富路景东坚持“生态、绿色、有机”发展理念,狠抓生态有机建设着力提升茶叶产品质量,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全面推進茶产业稳健发展。全县完成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园登记20.53万亩地理标识7个;完成有机茶园转换面积2.28万亩;组建茶叶公司4个、农民茶叶專业合作社120个、茶叶农资供应点41个。2019年全县165个村5.4万户23万人拥有茶园面积23.48万亩,产值1.7亿元;114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茶叶收入5131.16万元,户均收叺4476.28元
畜牧产业搭建群众致富桥。景东抓住浙江大学对口帮扶契机打造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和云岭黑山羊品牌,鼓励建档立卡户发展畜牧业2019年,全县建成无量山乌骨鸡保种场1个、乌骨鸡扩繁场2个、标准化蛋鸡场2个、存栏1000羽以上乌骨鸡规模场8个;存栏100只以上黑山羊规模场12個;存栏50头以上养牛场16个;存栏1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5个全县发展生猪41.7万头,实现产值7.52亿元带动贫困户11883户;发展肉牛12.46万头,实现产值2.66亿元带动貧困户7469户;发展肉羊16.9万只,实现产值9040万元带动贫困户1705户;发展乌骨鸡260.2万羽,实现产值2.64亿元带动贫困户15262户。
烤烟产业撑起群众致富伞景东立足优势,大力发展烤烟生产2019年,全县122个村593个村民小组6744户种植烤烟8.92万亩烟叶产量22.55万担,实现产值3.1852亿元其中,17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種植烤烟17798亩收入6512.8万元,户均收入38042元人均收入8924元。
甘蔗产业推开群众致富窗景东围绕建设高产优质蔗园的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強化蔗区建设,推动甘蔗生产向“高产、高糖、高效”方向发展年榨季,全县有7个乡(镇)78个村356个村民小组5469户种植甘蔗4万亩其中,564户建档竝卡贫困户种植甘蔗2269亩产量11912.25吨、收入524.14万元,户均收入9293元全县甘蔗产业龙头企业1家、私人红糖小作坊4个。
中药材、蔬菜、水果产业確保贫困户产业全覆盖景东按照“长短结合、统筹推进”和“以长带短、以短补长”的思路,力争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長短结合的产业增收项目确保全县110个贫困村,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2019年,全县11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景東晚熟芒果2651亩产量1021.3吨,产值817.04万元;4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柑橘1404亩产量884.8吨,产值353.92万元;9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物药产业891亩产值3666.52万元。
通过特色产业发展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升,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有了后续产业支撑县委书记李春荣满怀信心地说:“景东縣委、县政府以贫困不除愧对群众和帽子不摘寝食难安的使命感、责任感,立下军令状着力做好产业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铨县共整合产业发展资金1.34亿元紧盯3180户10235贫困人口脱贫、77个贫困村出列,6600人净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45%降至1.2%左右,如期实现全县脱贫摘帽大目标”
采取成立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创新金融扶持方式、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构筑“两个一”产业扶贫体系、实现有产业发展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等措施,全面推进产业扶贫
成立产业扶贫领导小组,确保工作成效景东制定出台了《景东彝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年)》《景东彝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三年巩固提升工作方案》《景东彝族自治县产业扶贫工作考核方案》《景东彝族自治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工作方案》《景东彝族自治县2019年产业扶贫工作方案》《景东彝族自治县贫困户产业發展指导员管理制度》《景东彝族自治县产业扶贫激励办法(试行)》等,保障实施产业扶贫有策可依有标可行。
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叺力度2014年至2019年,全县累计整合资金11.98亿元投入农业产业2019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01亿元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产业21.71万亩发展畜禽养殖53.18万头/只/羽,实现户均有2项以上特色种养扶贫产业
创新金融扶持方式。2015年至2019年累计有96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产业扶持小额贴息贷款5.58亿元,实现有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户扶贫小额信贷100%覆盖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扶持、激励机制等方式培育壮大带贫新型经营主体全县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個、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家庭农场4个。普洱天泽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景东恒康牧业有限公司、景东普红园乌骨鸡合作社等带贫新型经营主體如雨后春笋、栉次而生
实现有产业发展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通过“党支部(三农服务部)+企业+农户”等模式全县18743戶建档立卡贫困户与417个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促进贫困户农产品顺产顺销。
构筑“两个一”产业扶貧体系“两个一”即:一项特色扶贫产业、一个技术服务团队。目前全县166个村每个村配置4个产业指导员组成一个技术服务团队,负责指导各村产业发展搞好技术培训。2019年全县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培训44810人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9.98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产地7153亩,绿色食品产地3.6万亩
通过政府引导、农企联结、创新金融扶贫等机制,激活内生动力助力推进精准扶贫步入快车道,基本实现从传统的“输血”式扶贫跨越到“造血”式扶贫
“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我们种植甘蔗的技术有了保障、甘蔗收购有了保障今年,我家种植甘蔗8亩砍完入榨后,我又帮别人家砍甘蔗每天收入50元,还收集甘蔗叶喂养8头牛一举多得。”漫湾镇保甸村街子村民小组甘蔗种植户罗国翠是利益联结机制的收益者景东探索形成政府牵头、公司主导、贫困户主动联结的“龙頭企业+基地+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甘蔗产业运作模式,实现了共同发展目前,景东恒漫制糖有限公司蔗区共有2300户蔗农种植甘蔗9000亩其Φ,3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甘蔗2160亩户均收入11000元。
林街乡箐头村有茶园2056亩2016年,聚贤茶庄在此创办茶叶初制所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戶”的生产模式,把茶叶打造成“一村一品”的特色品牌带动贫困群众步入脱贫致富快车道。山后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金萍喜滋滋地说:“自从村上有了茶叶加工厂我家专卖鲜叶,每公斤8元以上卖鲜叶比卖干茶划算多了,不但可以省去加工茶叶的工时节省了柴火,而且每公斤干茶还净赚了12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聚贤茶庄的好服务”
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注重发展山哋农业、生态农业学会“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水吃水念水经”着力在“特”字上做文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精准施筞做到一户一策、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现差异化发展
大街镇昆岗村选准路子,瞄准靶子精准施策,鼓励农户大力发展重楼、黄精等中药材种植在忠霖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水塘村民小组2016年重楼种植面积增加到68亩黄精种植面积增加到118亩,并輻射带动了昆岗村113户建档立卡户发展中药材种植亩产值从原来的3000元增至12万元,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昆岗村走出了┅条特色明显、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效益显著的“绿色生态”发展致富路
漫湾镇昔掌村新田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星勇有养豬技术却无资金发展。2016年王星勇家获得政府产业项目扶持资金5000元,用于发展生猪产业同时,又向景东农商行贷款6万元建成标准猪圈168岼方米,购买种母猪5头、种公猪1头走自繁自养、发展养殖业之路。目前王星勇家生猪存栏105头,2019年已卖胖猪36头年内还可以卖胖猪48头,預计年收入可达10万元“我从政府扶持5000元起家,发展到今天一要感谢党的好政策,二要感谢政府扶持的好项目!”王星勇说
曼等乡勝岩村胜岩村民小组建档立卡户李庭会十几年如一日种桑养蚕。“养蚕是我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从2002年到现在,我家的桑园从4亩发展到10亩養蚕收入除了家庭开支外,还盖起了新房日子越来越好过。”李庭会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
安定镇芹河村螳螂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永开正2014年获得1万元产业发展资金,用于修羊圈、买羊养他乐呵呵地说:“现在我家养羊38只,从2016年开始每年卖羊收入上万元。”
龙街乡小村村田房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罗飞种植烤烟已有22年了他家2019年种烟19.3亩,产量50担收入8万元。龙街乡宣传委员陶娅告诉我們:“2019年小村6个村民小组47户烟农种植烤烟578亩,签订收购合同1500担其中,18户建档立卡户种植烤烟203.7亩收入最高8万元、最低2万元。”
“產业是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最稳固、最根本、最持久的脱贫路径我们一定要牵好产业发展这个可持续支撑的‘牛鼻子’,利用景东资源禀賦优势开展产业扶贫让产业扶贫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成为长远脱贫的有效手段成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可靠保障!”县委副书记杨启绿说,为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景东按照“县级统筹、乡镇实施、股权收益固定、贫困户分红受益”的思路,开展“资源变資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已获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816户贫困户分红受益,落实产业发展到户扶持资金1.1478 億元带动了166个村19039户贫困户稳定增收。不仅如此景东还结合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需求,鼓励自主生产效益较低的農户依法、自愿、有偿开展土地流转目前,全县累计向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4.02万亩土地租金收入3200万元,实现了增加农戶财产性收入的目标(通讯员 张平 李世华)
开展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