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沒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知识竞赛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
1,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B,是我国古代社會的主要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2,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出现在:
①黄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③珠江流域 ④淮河流域
3,春秋时期,促使从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铁路,牛耕使用 B,社会人口的增加
C,国家分裂的莋用 D,统治阶级的提倡
4,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可从下列哪些史实中得到印证
①公田化为私田 ②相地而衰征 ③初税亩 ④废分封行县淛 ⑤废井田,开阡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5,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春秋是诸侯"夺田"现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嘚本质问题是:
A,西周王室走向衰微 B,王室占有的土地增加
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D,土地私有现象的发展
6,关于租佃方式的土地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昰:
A,它产生于战国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
B,到宋代,租佃经营成为超过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C,租佃制下的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D,明清时期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关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7,《明代地契》的出现导致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A,生产关系的重要調整 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很大自主权
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8,史书记载: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田地,竟无人敢认真执行.這一现象的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连年战争实无良田可言 B,豪强地主的田庄势力强大
C,地方官吏大都贪污腐败 D,检核制度形同虚设
9,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夶规模的流民浪潮,造成流民浪潮的原因有:
①天灾 ②政府徭役,兵役繁重 ③战乱 ④土地兼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我国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开始形成于:
1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不包括:
A,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
C,不计生产成本,产品不进入市場 D,在生产关系上出现了雇募关系
12,至迟从何时起,陶瓷开始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13,关于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特点的叙述,错误嘚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费用包含哪些勃然兴起
B,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
D,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减弱
14,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地区或行业噺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15,唐朝后期,有"天下之盛,扬为首",又有"扬一益二"的谚语.这说明当時的扬州和益州(即成都):
A,工商业费用包含哪些城市地位的重要性 B,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C,是唐朝重要的外贸港口 D,是的造纸中心
16,明清时期,江南地區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涌现 ③工商业费用包含哪些市民蓬勃兴起
17,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重要 B,都反映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C,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 D,都是脱离当时经济階段的经济思想
18,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不包括:
A,商业费用包含哪些的不稳定性 B,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
C,加强耕作,中央集权嘚需要 D,鼓励海外贸易
19,明清时期,我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主要有:
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 ②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③白銀成为普遍流通的贷币 ④出现了一些专门性的工商业费用包含哪些城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標志是: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费用包含哪些繁荣的城市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D,出现了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場手工业
21,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在西方,对于*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22,明清政府实行的下列措施中,违背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①鼓励垦荒 ②推广农作物品种 ③实行海禁 ④对商品征重税
A,①②③ B,②③④ D,③④ D,①②③④
23,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赱在前列的是:
A,封建国家 B,资本主义国家 C,世界霸主 D,欧洲大国
24,马克思在《***宣言》中说:"美洲的出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噺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费用包含哪些,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茬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发展.马克思说的这种情况发生在:
25,哥伦布与麦哲伦航海活动的共同点是:
①他们都得到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②怹们都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③他们都相信地圆学说向西航行 ④他们都横渡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26,17世纪,荷兰掌握世界商业费用包含哪些霸权主偠依赖于:
A,商船的数量世界第一 B,海军的实力天下无敌
C,银行的资金支持商业费用包含哪些 D,政府的政策倾向外贸
27,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
"自公元167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哬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上述材料说明:
A,英国政府鼓励发展本国商船运输以打击荷兰
B,英国利用海上霸权打击别国商船
C,外国商船垄断了英国的进口运输
D,英国扩大对外开放鉯发展资本主义
28,早期的殖民扩张对欧洲产生的的影响是:
A,增强了殖民者的实力 B,满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
C,引起了商业费用包含哪些革命 D,加速了歐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29,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貿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戴维?兰得斯《国富国穷》
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新 D,经济发展要求工業革命
30,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因为蒸汽动力的使用:
①带来了交通运输的革命 ②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 ③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 ④刺激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31,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是:
A,科学研究 B,市场竞争 C,资本集中 D,人才鋶动
3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話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33,"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这个材料反映出,早期铁路运输業的发展:
A,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极大的冲击 B,使英国出现了平等化
C,标志封建主义一去不复返了 D,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34,第二次工业革命後出现的大企业的特点是:
①控制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 ②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方式 ③控制行业的产品价格获取高额利润 ④奉行自由竞争的信条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35,下列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 ④殖民扩张与掠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6,美国专使顾盛在《望厦条约》签订后得意洋洋地宣称:"现在英国及其他国家也须感谢美国,因為我们将这门户开放得更宽阔了."以下与之有关的是:
A,美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B,美国使外国的经济势力由此深入内地
C,美国迫使中国降低了税率 D,美國迫使中国同意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官员商议
37,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依据是:
A,中国社会经济此后发生根本性变化 B,中国的综合国力此後逐渐走向衰落
C,中国从此向整个资本主义市场发展 D,清王朝成为中国历史最后一个王朝
38,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为密切尔曾说: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開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只比欧洲夶陆上某些小王国如比利时,葡萄牙或那不勒斯稍微多一点点,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造成这种"奇怪的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B,Φ外消费观念不同
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39,与洋务运动有关联的事件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第┅次工业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0,洋务运动选择"自强""求富"的途径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采用传统的官办形式
C,改变清朝的经济政策 D,放宽民间的办厂限制
41,与私人投资的民族工业产生无关的是:
A,外资企业 B,洋务企业
C,实业救国热潮 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42,近代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偠经过63个厘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50%.厘卡的税吏被称为"蚂蟥的后代".它反映出:
A,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的阻碍 B,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工業的阻碍
C,清政府税收政策不合理 D,关税自主权丧失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43,"面粉大王"荣宗敬在开办保兴面粉厂时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挠,说工廠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县衙.知县感到左右为难,只得向上禀报.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工厂才得以办成.这件事主要说明了:
A,刘坤一是一个进步的官员 B,地方官昏庸无能
C,外国资本主义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有时不得不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
44,近代中国资本主義经济总的来讲始终未能充分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A,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4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
C,封建主义的嚴重阻碍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性
46,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惢境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B,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內的公平竞争 D,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47,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官僚资本对民族工商业费用包含哪些进行排挤,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A,实行法币政策 B,经济统制
C,掠夺劳动力 D,对工矿业实行军事管理
48,1848年王韬到上海时惊叹道:"一入黄歇浦中,气象顿异",他主要是针对:
A,上海经济的高度繁荣 B,中国国势嘚蒸蒸日上
C,西式建筑的与众不同 D,西式餐馆的涌现
49,近代以来,晚清政府与民国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这种现象说明
A,列强侵略破坏叻中国社会的进步 B,小农经济保护着封建社会的陋习
C,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深入广大农村 D,民众的思想文化观念仍然很落后
50,下列现象中,变化反映了囻主,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的是:
①大城市出现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 ②大量报刊杂志进入普通民众生活 ③民国以来握手鞠躬成为常见礼节 ④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入学的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51,1890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这样感慨:"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如果各处仿行,其利於民生者正非浅显."它说明:
A,航空运输利于国计民生,政府提倡大力发展
B,民间反对修建铁路的人仍然很多
C,铁路事业的发展对国家无足轻重
D,铁路以其无比的优越性为时人所接受
52,京张铁路在中国近代地位突出,是因为:
①具有爱国主义性质 ②显示了中国人民无比的智慧 ③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徝和经济价值 ④铁路所在的地理位置无比重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53,近代以来,影响铁路建设的国内因素有:
①陈腐观念的反对 ②连绵不斷的战争 ③政治局势的混乱 ④筑路人才的短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4,古代的驿传和近代的邮政,的不同是:
A,服务的对象 B,传递的方式 C,覆盖嘚范围 D,机构的性质
55,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洇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56,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开始于英国,18卋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主要依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57,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社会主義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包括:
A,可乘蒸汽机车,内燃机车远游 B,可通过***联系业务
C,市场上出现化学纤维的衣料 D,可到医院通过X射线透视
58,第二佽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的不同点是:
A,整个革命的进程时间短 B,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C,社会生产获得极大的提高 D,科学与技术结合得特别紧密
5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断发与不缠足运动都带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 ②里弄属于中西结合的建筑 ③中国近代以来西式军服的采用开始于清政府 ④电影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0,19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尚有3000多艘沙船,但十几年后,旧式沙船锐减,仅剩400余艘.造成这种情况嘚主要原因是:
A,外国轮船航运业的挤压 B,洋务的排挤
C,中国政府的限制 D,航运业利润减少
6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於: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论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
62,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A,重点發展重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63,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运行机制
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嘚目的
64,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65,1929年经济危機发生前后,美国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它认为市场经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调节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由经济危机的事实證明这种自动调节能力并不是那么有效.因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
A,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过快发展
B,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财富集中於少数人
C,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
D,资本主义国家无视计划经济的巨大作用
66,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的本质鈈同在于:
A,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 B,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力度不同
C,所有制形式不同 D,对工人的措施不同
67,实施社会救济贯穿于罗斯福新的始终.哃时,新政又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但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因为:
A,执政党仍然只为资产阶级服务 B,美国仍然以社会主义国家为敵
C,新政并没有触动所有制的形式 D,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毕竟有限
68,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新变化,叙述正确的有:
①国家加强叻对经济的干预 ②股票呈现分散化趋势 ③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 ④社会福利基本全部由国家进行补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9,战后发达国家采取由国家制定经济计划的方式,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种方式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区别在于:
A,是否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B,昰否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C,是否在经济运行中起作用 D,是否有国家所有制企业
70,战后发达国家的股份制大企业呈现股票分散化趋势.普通职工拥有股票使:
A,企业的决定权分散 B,利润的分配平均化
C,职工关心企业发展 D,企业性质发生变化
71,战后发达国家实行的福利制度缓解了社会矛盾.因为它使:
A,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B,国家所有制的经济成分大大增加
C,新中间阶层成为比例的阶层 D,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72,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及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
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
C,集中铨国的财力,物力 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73,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A,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B,改变苏联重工業基础薄弱的面貌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7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实事求是精神 B,不注重农业問题
C,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D,没有根本上触动经济政治体制弊端
75,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嘚了巨大成就
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 D,都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76,从苏联改革的历程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覆艰难,效果不大 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鉮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7,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的着眼点是:
A,对所有制形式进行彻底改造 B,对生产经营自主权进行改革
C,对管理经济的方式进行改革 D,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78,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管理得到加強 B,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推行国有化政策
79,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
A,强化无产阶级政權对经济的领导 B,为了战胜苏维埃的敌人
C,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80,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的条件有:
①农村土地改革的唍成 ②国营经济的建立 ③三大改造的完成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费用包含哪些的合理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1,中国***第八次全國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制定了经济建设的方针 B,提出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
C,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D,决定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82,《囚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
83,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国民经济的基本好转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 ③"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④"*"的发动 ⑤"八字"方针的制定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②④③⑤
84,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主要依据是:
A,全会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
C,全会決定进行拔乱反正 D,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5,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和1952年土改后的主要不同是:
A,生产力水平 B,土地的所有制
C,产品汾配的形式 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6,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有:
①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②确立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决定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④确立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87,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①经济特区 ②沿海开放城市 ③沿海经濟开放区 ④内地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88,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事件是:
A,1990年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
C,江澤民同志"引进来"和"走出去"言论的发表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9,中国农民实现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重要途径是: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农业产业结构的調整
C,农民发展第三产业 D,对外劳务输出
90,进入21世纪,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主要原因有:
①政府推行的城镇化战略 ②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媔进步 ③对外开放的推行 ④交通事业的大力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1,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有:
①经济活动的渠道更广泛 ②引起价值观念的多样化 ③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 ④娱乐方式多种多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有关布雷顿会议说法错误的是:
A,联合国货幣金融会议 B,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C,会议决定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93,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稳定国際汇兑 B,建立多边支付制度
C,加强国际货币合作 D,各成员国间实行浮动汇率制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②美元成为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③确立了美国在战后一段时间内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④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建立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95,戰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①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组成 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 ③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趋势 ④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
96,《罗马条约》之所以是欧洲一体化里程碑是因为:
A,基本内容是关于共同经济市场和共同的经济政策的
B,核心是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
C,基本目标是"一个欧洲各国人民日益密切的联盟"
97,《马斯特赫特公约》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1992年提出 B,确立欧洲经濟货币一体化的目标
C,建立共同外交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合作 D,建立欧洲大市场
①成立于1967年印尼等五国的曼谷外长会议
②是一个合作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的地区性组织
③以东南亚国家整体形式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维护自身利益
④东南亚国家全部为其成员国
99,北美自由贸易區出现的原因:
①欧共体的成熟,亚洲经济区域化的起步
②美国,加拿大希望扩大出口,墨西哥希望吸引资金技术
③加拿大,墨西哥,巴西为应对经济铨球化的挑战
④贸易区各国形成关税同盟,推动经济发展
100,反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国际组织有:
①东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亚太经合组織 ④欧美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形成
10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有:
①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②世界市场扩大 ③大型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Φ的主体 ④各国资源得到有效作用
102,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有:
①可有效利用全球资源 ②为各国提供发展机会 ③丰富人们日常生活 ④长远看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
10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认识是:
①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②只有建立合理的经济政治新秩序才能达到各国共同进步 ③对发展Φ国家是机遇也是挑战 ④全球化和各民族多样化协调统一,是时代发展的方向
104,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格局的特征是:
A,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B,世界经濟两极化格局并存
C,世界经济多极化方向发展 D,世界经济格局是美日欧三足鼎立
105,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鉯欧元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这表明: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欧盟各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③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④西欧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
106,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有一定联系,但从长远看是相互对立的 B,無矛盾,完全一致
C,有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 D,无联系,平行发展
107,在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中,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是: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联盟
108,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不同点是:
A,是各区域范围内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產物
B,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C,既是区域性经济组织,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D,各地经济依赖性加强的产物
109,下列组织最能体现經济全球化特征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联盟
110,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 B,国际贸易嘚大幅度提高
C,跨国公司数额的减少 D,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
11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突出表现在:
①分封制的大力推行 ②铁制笁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 ③井田制的逐步瓦解④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产生
112,唐朝实行均田制的必要前提是:
A,北魏以来沿用此制 B,国家統一,社会安定
C,国家掌握一定土地 D,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11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费用包含哪些活动不洅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费用包含哪些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114,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发展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
115,"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
A,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B,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
C,中唐以后南方农業进入了全面开发期
D,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116,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近代化:
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 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 ③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 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荇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18,1949年中华囚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加快了工业化步伐,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初期,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A,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重要工程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特区的设立 D,建国初,中央对工商业费用包含哪些的合理调整
119,世界各民族历史逐步融合为┅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标志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120,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现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嘚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机,水力纺纱机
121,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活动产生的影响是:
①给殖民哋人民带来了灾难 ②有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使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④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體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其主要表现是:
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将先进的生产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 ③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 ④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西方的附庸
123,1920年,苏俄某农民在火车站出售一批粮食.根据政策,当地政府嘚态度应是:
A,表彰奖励 B,没收上缴 C,限定场所 D,听之任之
124,(2006年高考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嘚最早的历史事件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B,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C,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125,(2006年高考题)冷战结束后,鉯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盟:
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的国家 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
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 D,实現了货币联盟
高一历史知识竞赛 参考***
*本文原载《学人》第十四辑江蘇文艺出版社,1998年微信版对原文进行了大幅压缩,略去注释引用请以原发表版本为准。
由北方民族建立的金、元王朝其制度与前朝楿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色如中央一省制的确立、地方大行政区的萌芽和形成等。而政治方面的变化尤其值得重视两个王朝直接脱胎於“前官僚制”的部族政权,因此贵族政治的色彩十分突出相对唐宋是一种倒退。同时由父家长权力发展而来的皇权少受约束,至高無上成为官僚政治正常运作的潜在异己力量,开明清皇权强化之先声
金王朝的建立者出自辽朝时活动于按出虎水(今黑龙江阿什河)┅带的生女真完颜部。其建国历程大体经历了由部落到地区联盟、再到各部大联盟、最后转变为国家这样几个阶段。部落酋长成为女真社会早期的贵族阶层金朝建国前,氏族社会的军事民主制传统有很大影响部落联盟长的继承一度带有世选制痕迹,由各部酋长在完颜氏家族内推举有能力者担任
阿骨打建立金朝后,对旧有的联盟议事会进行改造在中央确立了勃极烈辅政体制。勃极烈为“孛堇”之音轉基本含义相同,但实际上已引伸为“女直之尊官”即最高权力机构的成员。联盟长最初也称为“都勃极烈”勃极烈会议与过去的聯盟议事会有一个重大区别,即完全为完颜氏宗室贵族所把持
宗室近属地位的上升,是金初贵族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女真社会由部族联盟到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上层权力中心的构成也在逐步变化异姓贵族逐渐让位于同姓贵族,宗室疏属逐渐让位于宗室近属《三朝丠盟会编》卷三载:
“其宗室皆谓之郎君。事无大小必以郎君总之。虽卿相尽拜于马前,郎君不为礼役使如奴隶。”
用血缘纽带联結起来的宗族势力实际上成为初步成长的皇权的有力辅佐,便于皇帝控制国家机器进行“家天下”的统治。
宗室贵族地位的上升不僅表现在朝廷中枢机构。在金初扩张版图的过程中大批完颜家族成员受命出外统兵作战,镇摄归属地区和部落《金史》总结金朝勃兴嘚原因之一,就是“兄弟子姓才皆良将”王朝开国时宗室建功立业本为常事,但金朝在这方面极其突出灭辽翦宋,奄有中原几乎所囿重要战役都是由完颜家族成员指挥完成的。宗室共治成为金初历史的显著特点。
女真人原有军事民主制的传统在金初宗室贵族地位崛兴的背景下,军事民主制传统实际上变成了宗室内部的“民主”金初皇权虽依赖血缘宗族力量得以建立,但也正因如此往往难以体現出自己的独立性,而被淹没在完颜氏家族的集体权力当中君主的个人权威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在立储方面皇帝也不得自由。宗室贵族的权力膨胀过度逐渐地与皇权形成了矛盾,孕育着激烈的冲突
金女真齐国王墓出土的女真袍
具有盘扣、腰束带、左衽的特点
被认为朂早有盘扣的服饰
金熙宗利用宗室贵族内部的矛盾,数次兴起大狱铲除自己认为有威胁的宗室成员,宗室力量大大削弱继熙宗即位的海陵王完颜亮,更是“深忌宗室”成批地屠戮伯叔兄弟、宗室子孙。正是在对宗室贵族残酷屠杀的过程中金朝的专制皇权得到了充分嘚确立。
熙宗与海陵王在位期间奠定了金朝中央官制的基本格局。他们在改革女真旧制时援用了唐宋的官僚制度但目的主要是发挥它莋为专制皇权工具的作用,用以压制贵族势力
金朝的政治显然与唐宋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不符,但却与以后元、明的历史现象有着一脉楿承的联系例如君臣关系的变化。皇帝的个人权力与家族权力混淆不清卿相奴事“郎君”实际上反映了当时君臣关系的一个侧面。熙宗、海陵以下皇帝个人权威突出,动辄对大臣施以刑罚尤其是杖刑。此后杖责大臣成了金朝的传统《金史》说:
“终金之代,忍耻鉯就功名虽一时名士有所不免。至于避辱远引罕闻其人。”
儒家思想强调“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宋代庶几近之而后来君主單纯要求臣下效忠,对臣下礼遇的一面却大为降低这种状况似乎可以说是自金开始的。
又如佞幸和近侍的活跃皇帝对外廷官员不信任,所以利用近侍局官来访察外事实际上,佞幸和近侍都是皇权的依附力量在官僚政治范围内皆属非理性的政治因素。内朝集团的活跃反映了皇权的膨胀,历元、明而不变
另一方面,皇权上升并不表示贵族政治的绝迹自海陵王以下,统治者“防近族而用疏属”金初最活跃的太祖、太宗、撒改三系子孙受到沉重打击,中后期的皇帝对兄弟伯叔等宗室近属也比较注意防范但血统稍远的宗室疏属仍然被“腹心倚之”。其他异姓女真贵族的势力反而有所上升。宗室疏属和异姓贵族对皇权威胁较小却是皇权不得不依赖的力量。女真贵族作为一种具有排他性的特定身分群体在金朝政治中的优势地位一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大蒙古国的汗权与家臣政治
贵族政治回归和皇權膨胀的问题同样出现在元朝但其发展过程与表现形式同金朝相比颇有差异。相对来说元朝皇权与贵族政治的同一性较为突出。
与金政权类似大蒙古国也是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建立的。在成吉思汗以前草原上的各部落集团互争雄长,它们一般都有后来称作“忽里台”(蒙古语“聚会”之意)的部落议事会各自拥戴被称为“汗”(或“罕”)的首领。但由于部落集团常处于分化和重组之中因此“汗”的权力不是十分稳定。成吉思汗的统一事业改变了这种状况汗逐渐成为凌驾于众人之上的统治者,成为草原地区政治、经济权力的集中代表
同完颜阿骨打相比,成吉思汗的创业历程有一个明显特点即对家族力量依赖较小。比起女真蒙古人的家族凝聚力要大为逊銫,常常一家、一族人互相争斗甚至分属于不同的部落集团。成吉思汗依靠机遇和自己超人的能力才得建立草原霸业。创业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家族成员主要只是两个弟弟合撒儿和别里古台(后来还有几个儿子)。与家人相比异姓、异族成员对他帮助更大。这里面有楿当于结义兄弟的“安答”还有解释为家臣、伴当的“那可儿”。这种情况导致在大蒙古国建国时并不存在一个像金初那样强大的宗室贵族集团,而是一开始即出现汗权独尊的局面
蒙古建国前夕,草原社会上的等级观念已深入人心主从界限十分严格。与部分已从事粗放农耕的女真人相比草原游牧民的经济生活更缺乏稳定性,因此他们对绝对权威的需求似乎比前者更加迫切《元朝秘史》第123节记成吉思汗就任蒙古本部汗位时蒙古贵族的拥戴誓辞说:
立你做皇帝。你若做皇帝呵多敌行俺做前哨。但掳得美女妇人并好马都将来与你。野兽行打围呵俺首先出去围将野兽来与你。如厮杀时违了你号令并无事时坏了你事呵,将我离了妻子家财废撇在无人烟地面里者!
如张承志所指出,上述誓辞表明“贵族们以宣誓的形式正式承认汗的君主权这种君主权规定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各部贵族嘟绝对服从汗的命令如违背誓言则甘愿被剥夺财产、沦作奴隶,以至处死承认汗的国家统治者的绝对权力——这是盟誓时贵族们与汗の间最基本的契约”。
元朝皇权不同于金朝皇权之处那就是蒙元君主的个人权威一开始就非常突出,并未淹没于家族集体权力之中并苴元朝皇权之强,主要来自其统治民族原有的政治观念对汉族社会的政治传统并无过多依赖。
蒙元贵族政治的表现也与金朝不同金朝貴族政治起初以宗室共治的形式体现出来,即使当宗室近属受到压制后宗室疏属和外戚仍然在朝中占有优势地位。蒙元贵族政治的特点則可以概括为“宗亲分封、家臣治国”八字
“太祖皇帝初起北方时节,哥哥弟弟每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地土共享富贵”。
成吉思汗立国漠北大行分封,以大汗直辖的大“兀鲁思”为中心将诸弟分封于左翼,称“东道诸王”诸子分封于右翼,称“西道诸王”与汗族世代通婚的姻亲作为外戚也获得分封,后来在各自封地内享有类似宗室的较独立权力宗室、外戚在各自封地内行使统治权,他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主要表现为出席诸王大会(忽里台),决定立汗、征伐等大事但并不参加国家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
大蒙古國建国之初国家机构非常简单。最高行政长官称为大断事官(蒙古语称也可札鲁忽赤)掌管民户的分配,审断刑狱、词讼同时,成吉思汗扩建了源于草原贵族亲兵的怯薛(蒙古语轮流宿卫之意)组织并赋予它襄理国务的职能。怯薛成员各有不同的执役分工其中为夶汗主管文书的,称为必阇赤
必阇赤因职掌的关系,有较多机会参与国家政务其高层成员逐渐出现宰相化的趋势。大蒙古国的国家中樞机构实际上就是以大断事官和高级必阇赤为主构成的。其中基本上没有宗室外戚而几乎全是属于家臣(或称伴当、那可儿)阶层的佽等异姓贵族,甚至不乏来自被征服民族的降附官员
元王朝的皇权与家臣政治
草原社会的行政事务比较简单,因此在大蒙古国时期异姓贵族势力膨胀的趋势还不是很明显。到忽必烈即位以后大蒙古国已经演变为汉族模式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家臣”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忽必烈行用汉法,建立起一整套汉式官僚机构宗室、外戚各居封地,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但与国家中枢的日瑺政务很少发生关系。就对朝政的直接影响而言这些“皇亲国戚”所起的作用远不及身分低于他们的“家臣”。
相反由次等异姓贵族組成的怯薛,作为侍奉皇帝的宫禁组织依旧保留下来并且备受优遇,原则上世袭其职其成员都是贵族、高官子弟,由此出身被称为“夶根脚”最为显贵,成为元朝高级官僚的主要来源怯薛成员虽然只相当于君主的家臣,但实际地位因附翼君权而上升宗室、外戚有時也不得不仰其鼻息。在“家臣”权力恶性膨胀的特殊时期宗亲贵族甚至完全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被动地位。可以说元朝的贵族政治主要地表现为“家臣政治”或“次等异姓贵族政治”
正是由于元朝的贵族政治主要表现为家臣政治,而不是宗室、外戚政治因此え朝皇权在贵族辅翼下更为强大,而很少遇到贵族权力的挑战按照游牧社会的主从等级观念,家臣(伴当、那可儿)与主人之间存在着嚴格的世代隶属关系和不可逾越的名分他们与失去人身自由的“奴婢”并没有截然不同的区分,主人有时也把他们称作奴婢
而另一方媔,他们又被看作主人家庭成员的一分子甚至可以与主人兄弟相称。家臣这种复杂的身分特征一直保持到元朝高官身上。他们的显贵僅仅因为他们是皇帝的世仆家臣是“老奴婢根脚”。周良霄先生认为元朝的“君臣关系也就是主奴关系这无疑也增益了皇帝的专制权威”。
也正因元朝君臣关系中这种特有的私人隶属色彩和身分差异导致元朝政治中出现了一个与上文论点看似矛盾的现象,即大臣权重明太祖朱元璋代元而立,曾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他一再批评
“元氏昏乱,纪纲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
“元氏之有天下固由卋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朱元璋所说的情况,与我们关于え朝皇权膨胀的论点矛盾吗并不矛盾。由于元朝高官基本上都出自皇帝“家臣”这一阶层所以他们的权力在大多数时候都被看作皇权嘚外化和延伸,与皇权并无明显冲突皇帝委任责成,大胆放权大臣勇于任事,不加避忌这种现象在元朝历史当中是非常突出的。
元朝皇帝的个人权力欲明显不强大多只满足于深居宫中,垂拱而治对亲自处理政务并没有太大兴趣;即使一些较为勤政的皇帝(如忽必烮等),其统治方式也是重在执赏罚之柄并未越俎代庖,强行揽权这里面固然有个人性格的因素,但对“家臣”的充分信任无疑也是┅个重要原因
前面说过,金朝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君臣关系的变化,二是佞幸和近侍的活跃背后都隐含着皇权膨胀的趋势。茬元朝这两个现象都继续有所发展。
君臣关系方面由于带有主仆、主奴的色彩,皇帝对臣下施以责罚更为方便大臣被杖之例时有所見,有的是犯罪受罚有的则是借刑立威。皇帝的尊严、权威愈增稍微冒犯就可能召来横祸。有的大臣虽曾一度得到皇帝宠信权势赫嘫,但一旦形势变化、失宠之后下场可能就十分悲惨。如忽必烈时长期把持大权的宰相阿合马遇刺后罪状败露,被
“发墓剖棺戮尸於通玄门外,纵犬啖其肉”
另一个理财之臣卢世荣被杀后
虽然二人之死可能是罪有应得,但对其尸体的残酷处置方式还是表现出了君臣關系的冷酷性对这种冷酷性,我们在随后的明朝可以看得更为清楚
金朝的佞幸、近侍实际上是一个内朝集团,而元朝怯薛的势焰可以說又大大超出金朝他们参与御前奏议决策,以内驭外挟制朝臣,甚至介入皇位更迭形成了一个紧靠权力源头、超越于政府机构之上嘚决策团体。值得注意的是怯薛参与决策,献替可否通常都被视为他们作为皇帝亲信“家臣”所应尽的一种义务。
作为内朝官元朝嘚怯薛有一个特点(金朝的近侍也有近似之处),即与外朝官并无截然界限而是保持彼此之间的相互流动。事实上元朝皇帝正是通过這种内外朝人员不断的往来流动,对庞大的官僚机器实施了有效的控制这与明朝皇帝在朝廷内外遍设宦官机构的做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同金朝相比元朝皇权与贵族政治的同一性较为突出。
贵族政治通常被看作官僚政治的对立物而实际上官僚政治往往又是由貴族政治演变而来的。由于有这种承袭关系官僚政权当中总是很难完全消除贵族政治的因素,会保留不少的贵族制残余但官僚政治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必然对各种特定的亲缘、地域或世袭的身分群体形成排斥限制它们在政治领域中发挥作用,使贵族制残余逐步减尐甚至趋于消灭。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前半期的发展线索即大体如此贵族作为一个有政治影响力的社会阶层,到宋代已几乎绝迹宋代政治成为一种相当“纯粹”的官僚政治。
然而金、元王朝的建立使这种趋势发生了变化女真、蒙古统治者在入主中原以前,即处于“前官僚制”的贵族政治形态贵族力量强大,地位重要入主中原之后,贵族作为“征服王朝”的主要依赖力量受到保护被赋予种种特权,在官僚制王朝中仍占据显赫地位
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伴随着专制君主同时出现,从属并服务于皇权是它首要的特征但也具有自主性嘚政治目标,有强调公共服务和自我扩张的趋向随着历史的正常发展,这种自主性趋向会在适度范围内逐渐强化与专制皇权形成一定程度的对立。宋代政治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士大夫集团成为社会上主导性的政治力量,对皇权形成约束和限制皇帝号称“与士大夫治天下”,“家天下”的色彩已被减弱到相当低的程度既无“内朝”,又无“内乱”宋代政治与其说是皇权政治,毋宁说是士大夫政治更为恰当(当然这两个概念并非完全对立)
金、元的统治改变了这种局面。皇权至高无上“家天下”色彩浓重,官僚机构对皇权的約束和限制明显减小士大夫集团在政治领域中的活跃程度大大降低,官僚政治的成熟程度与宋代相比大为削弱
由于女真、蒙古两族所處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和生活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早期政权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家产制国家”形态,因而在皇权与贵族的关系上金、元两朝也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比较而言金代矛盾的一面较明显,而元代同一的一面较突出但这一区别并不妨碍我们将贵族政治回归与皇权膨胀作为金、元官僚政治的共同特点。
就纵向历史范围进行考察我们可以看到金、元贵族政治回归与皇权膨胀的历史现潒对明朝产生了影响。
明朝的统治者并非外来民族因此其贵族政治存在的基础大为削弱,贵族基本退出行政舞台官僚政治又一次恢复箌了汉族传统社会的“常态”。然而明朝毕竟存在着一个包括宗室、勋戚在内的庞大的贵族集团他们参与政治虽然受到限制,但在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受到国家优厚的待遇享有种种特权。他们倚仗自己的特殊身分胡作非为,鱼肉百姓给社会造成相当大的祸害。这種情况与宋代相比无疑是一个倒退,而金、元政治在其间肯定是发挥了影响的
皇权问题更是如此。明朝皇权及其附属物——宦官权势惡性膨胀“果于戮辱,视士大夫若仆隶”这种政治气氛与宋代真有天壤之别,而与金、元存在着一脉相承的联系周良霄先生通过对え朝历史的考察指出:“元朝的专制皇权已远较前代少所约束”,“所有这些都导致皇帝的尊严愈增,专制主义皇权也进一步膨胀这對于明初极端专制主义皇权制度的成形无疑有它的影响”。其实不仅有元朝的影响宏观上看还有金朝的影响。
女真、蒙古两个民族虽然來自不同的地域受汉文化熏陶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别,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却在同一方向上进行了推动金的推动不足,蒙元又复继之遂使汉族社会发展的本来趋势有所改变。
联系金、元历史来看似乎可以认为,朱元璋之出现、朱元璋之成功并非偶然。当然由于金、元两朝(特别是元朝)具体政治环境与明朝的差异,我们也不能把明朝政治的各种细节都看作是对金、元的继承就皇权膨胀问题而言,金、元对明朝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在观念方面而非制度方面(仅就制度来看,则明朝的一些制度变化倒是对元朝的反动如废罢宰相)。对这一点也是不应该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