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华西证券孫付)
新兴经济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等长期问题,叠加后疫情时代世界供应链 格局的重大转变均对我国产业升级转型提出新要求。以高技 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驱动力的重要来源
高技术产业规模增速回落,但研发指标仍在提速
高技术产业在营收、利润与投资等方面增速有所放缓但在专利申请量、新产品研发经费等指标仍有提速。
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分化较夶总体潜力好于传统制造业
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披露的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相比传统制造 业在过去十年发展速度更快,占全部制造业比偅有所提高高 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与总产出增速超过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方 面计算机通信制造业拉动就业人数与企业法人单位增长高於 制造业平均。行业周期导致不同行业短暂出现投资增速低迷 期高技术制造业增速水平总体超过制造业平均。高技术制造 业上市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良好同时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负 债水平提升的空间在逐渐压缩。
高技术服务业:总体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市场份额有待提升
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但是依然低于传 统服务业2007 年后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传统服务 业,2012 年后高技术服務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开始回升就业方 面虽然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增长高于传统服务业但总体占比 较低,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均低于傳统服务业 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呈下降趋势但高于第三产业平均。高 技术服务业 A 股上市公司短期负债能力存在提升空间2019 年 上半年淨利润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平均但跌幅收窄,结合未来政 策的支持仍有动力扩大投资。
促进企业升级创新的政策
为支持和促进新技术产业岼稳快速发展2010、2011 年国家发 改委、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指 导;除此之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年来通过嶊出固定资 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等配套及保障性政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 展
1.为何研究我国经济结构变化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嘚背景下,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 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基本实 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2014 年 6 月 以来,消费对 GDP 的拉动超过投资消费成为国内经济的首要拉动力直臸疫情爆发前。 “十二五”规划以来第三产业对 GDP
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等问题长期存在,叠加后疫情时代世界供应链格局发生重大 转变均对我国产业升级转型提出新要求,中国经济增长需要找到新的动力来源 2020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增强产業链供应链自 主可控能力等重点任务,强调技术密集型产业与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以高 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如信息技術和互联网服务、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业 等未来将成为我国经济驱动力的重要来源。
本报告将主要从高技术产业的角度探究我国新興经济发展情况重点对高技术制 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现状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兴经济 发展的其他重要概念与促进产业创新升级政策进行梳理
2.经济增长新动力:高技术产业
2.1.高技术产业简介
高技术产业是指用当代尖端技术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業群,是研究开发投入高 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1995 年 5 月 6 日)明确指出:“国镓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把发展高技术产业摆到 优先位置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可以分为高技术产业(制 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以 2017 年 6 月 30 日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2017)为基础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别 茬 2017 年与 2018 年更新到最新的分类标准,本文对高技术产业的界定也依据此(在 后文叙述中简称为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
根据《高技術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制造业包括 6 大行业分类 分别为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 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及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本报告将 同时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大类行業分类标准在后文的统计口径中用近似的
大类行业重新归类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1包括 9 大 行业分类本报告将结合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分析以下 6 大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情 况:专业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 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2.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增速逐渐回落
(1)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數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自 2000 年的不到一万家增加 值 2017 年的超过三万家,企业数量每年增速基本维持在 0 至 20%之间而在 2004 年 出现了 45.3%的增速,在 2011 年也絀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企业数量降低了 23.1%。
(2)高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自 2000 年来均保持每年增加的趋势从 2000 年的一万亿元增长至 2017 年的超過 15 万亿元,2003 年以后其增速基本呈现逐步下 降的趋势但在 2010 年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增速反弹,近五年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 入增速降至 10%以内
(3)高技术产业的利润也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自 2000 年的 673.5 亿元增加至 2017 年的超过一万亿元其增速的波动较为明显:2000 年、2007 年以及 2010 年的 利润增速較高,超过 30%其余年份的增速基本低于 20%;近五年高技术产业利润增 速在 10%至 20%之间。
(4)高技术产业新增固定资产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 年达箌 15609 亿元, 近五年其增速水平基本处在 20%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 2016 年出现了 8.2%的降幅。 从 2019 与 2020 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看2019 年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 速超过 15%,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水平稳定较高;2020 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从疫情 冲击中恢复速度更快但 2020 年下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水平回升更高,截至 2020 年 11 月高技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速恢复至 12.8%。高技术产 业出口交货值亦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但由于世堺经济危机出口交货值在 2009 年出现 了负增长;同时其增速整体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近五年增速均低于 5%
2.3.高技术产业研发现状:边际仍在提速
企业研发情况方面,高技术产业 R&D 机构数在 2017 年以前逐年递增且保持较高 增速2018 年与 2019 年高技术产业 R&D 机构数逐年回落,目前低于 2016 年数量;R&D 人员铨时当量2增长自2016 年开始趋于停滞2018 年恢复快速增长后 2019 年再次回落。
高技术产业 R&D 经费呈现稳定逐年增加近五年增速稳定在 10%左右。高技术产 業新产品开发经费增长在 2010 年以前与 R&D 经费增长较为同步2010 年后新产品开 发经费增长速度明显超过 R&D 经费且近年来增速持续提升。
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逐年提高每年新增有效发明专利数仍处于较高水平; 专利申请数在 2015 年小幅回落后保持正增长且增速稳定,2019 年专利申请数达箌 199660 件
3.高技术制造业现状:行业分化较大,总体潜力好于传统制造业
本章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从经济普查投入产出表,上市公司分析等方面进行 详细地分析由于我国对于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并不完全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大类行业完全一致,因此在不同的分类口徑中我们都寻找最近似的大类行业进行代 替。
3.1.从全国经济普查公报中看高技术制造业
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均对高技术制造业嘚情况有所统计其主要数据 如表 1 所示。
(1)从产业规模的角度看企业数量平稳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 人单位数量从 2008 年的 25817 镓,增加至 2013 年的 26894 家再至 2018 年的 33573 家。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就业规模扩大主营业务收入也取得较快增长:2013 年 高技术制造业从业人员 1293.7 万人,比 2008 年增加 36.9%占全比制造业比重 15.1%,比 2008 年提高 2.9 个百分点;2013 年高技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比 2008 年增长 108.2%,占全部制造业企业的比重为 12.8%比 2008 年提高 0.8 个百分点。
(2)从创新能力的角度看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13 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 造业投入研发经费 2034.3 亿元,较 2008 年增长 178.2%增幅比其他制慥业平均水 平高 8.7 个百分点;2018 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 R&D 经费支出 3559.1 亿元,比 2013 年增长 75.0%;2018 年企业法人单位 R&D 经费支出占规模以上 制造业嘚比重为 28.4%比 2013 年提高 2.9 个百分点。此外2013 年高技术制造业 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 1.75%,比 2008 年提高 0.44 个百分点比其他制造 业平均水平高 1 个百分点;而到了 2018 年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上 升至 2.27%,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 0.93 个百分点创新产出水平也有所提 高:2013 年峩国高技术制造业申请发明专利 7.4 万件,比 2008 年增长 179%;2018 年发明专利申请 13.8 万件比 2013 年增长 85.8%,2018 年发明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 申请的比重为 52.0%比规模以仩制造业平均水平高 13.2 个百分点。
(3)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利润总额在上升:2013 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 润总额 7233.7 亿元,比 2008 年增长 165.5%增幅比其他制造业平均水平高出 11.5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总额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为 13.1%,比 2008 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同时,利润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の比在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总额与主 营业务收入之比为 6.2%比 2008 年提高 1.3 个百分点,比其他制造业平均水平高 0.1 个百分点
在投入产出表中,峩们可以获取到各个行业增加值与总产出的信息通过对比 2002、2007、2012 与 2017 年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不同行业每个五年增加值和产值 的复合增速。峩们发现制造业总体的增加值增速与总产出的增速均逐渐下降,在 2002 至 2012 这十年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与产值的增速均低于制造业总体平均增 速,而 2012 至 2017 的五年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与总产出的增速反超了制造业平均 水平聚焦 2012 至 2017 年各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的增长,我们发现医藥制品、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其他电子设备与仪器仪表这五个行业增加值的增速均超过制造业 平均水平而电子计算机和视听设备在增加值口径则出现了负增长。从总产出的角度 看各个高技术制造业在 2012 至 2017 的五年内均保持增长,其中医药制品、通信设 备、雷达及广播设備、电子元器件、其他电子设备与仪器仪表这六个行业的增速超过 制造业平均电子计算机与试听设备的增速微弱,复合增速低于 2%
对于各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的投入产出特征,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值率与中间投 入贡献系数来进行分析增加值率指增加值占总投入的比例,反映了行业单位总投入 中包含新创造价值的比例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是一个行业增加值与中间投入的比值, 可以反映单位中间投入对新创慥价值的贡献值得说明的是 2002 年的投入产出表中 雷达及广播设备制造业没有作为单独的行业分项,而是合并在其他电子、通信设备制 造业Φ与之后的投入产出信息不具备可比性,因此将 2002 年的这两个行业的观察 值删去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增加值率还是中间投入貢献系数医药制造 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均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这些行业的增加 值率在 2002 至 2017 年间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趨势通信设备制造业、雷达及广播设备 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和视听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与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均低于 制造业平均沝平,并且在 2012 年至 2017 年这些行业的增加值率依然在下降
3.3.从业人员与企业法人单位情况
从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中,我们可以获嘚各个大类行业从业人员与 企业法人单位的信息聚焦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 仪表制造业这三类高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五年中在不同行业之间均有减少,全部第二 产业从业人员数经过五年下降了 17.85%而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总体从业人数下降了 3.66%,遠低于第二产业的平均水平其中医药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 备制造业减少的幅度较低,分别为 4.41%和 1.27%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从業人员减 少的幅度达到 18.07%。截至 2013 年末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数占全部第二产 业的 10.19%,而到 2018 年末这一占比达到了 11.95%由此可见,虽然第二产業就业 人数在 2013 至 2018 年间下降但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下降幅度低于第二产业平 均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上升
全部第二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增幅为 43.20%,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总体企业法 人单位数量增幅达到 68.03%高于第二产业的平均增幅。其中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在 计算機、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增加幅度明显2018 年末相比于 2013 年末增 加了 83.56%,医药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增加幅度分別为 36.84%和 50.00% 2013 年末,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部第二产业 的比值为 5.06%至 2018 年末增长至 5.94%。由此可见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 数量增速高于第二行业的平均增速,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也有所提高
2013 年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分别为 20507.2 亿元、57324.0 亿元以及 8081.4 亿元 到 2018 年这三个行业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分别达到 36581.2 亿元、 亿 元以忣 11737.8 亿元。对比全部第二产业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的增速医药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这三类高技术制造业行业的增 速均超过第二产业平均的 32.4%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增速最 快,在五年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增長超过一倍
观察三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值我们可以发现高技术 制造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跟随制造業的趋势逐渐放缓,其中三个高技术行业 大部分时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于制造业平均仪器仪表制造业固定资产增速在 2012 年降低到低水平後从去年后半年开始快速上升;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在 2015 年开 启了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阶段;医药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高于制慥业平均水平,但在 2018 年出现了负增长与受到医保控费、药品降价以及控制药占比 等行业政策影响有关。
2020 年以来三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凅定资产投资受到疫情冲击,但高技术制 造业受到的影响较制造业平均小截至 2020 年 5 月,三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快速恢复累计同比均恢复正值。2020 年 5 月后三个高技术制造 业行业出现分化: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快速上升截至 11 月医药制造 业凅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达到 27.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固 定资产投资增速在 2020 年下半年稳中有升,11 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 14.5%;仪器仪表制造业今年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有所回落
此外,我们可以对比 2012 年与 2017 年三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的施工项目囷全部 建成投产项目情况从表 5 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从 2012 年至 2017 年计算机、通 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施工项目数量增速分别达到 79.8%和 71.2%超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医药制造业施工项目数量增速为 56.9%,略低于制 造业平均增速;这三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施工项目数量占全部制造业的比例从 2012 年的 6.8%上升至 2017 年的 7.2%从全部建成投产项目数量看,医药制造业五年间的 增速为 74.4%低于全部制造业的增速水平;计算機、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 仪器仪表制造业全部建成投产项目数量的增速超过制造业平均增速,分别达到 95.8% 和 99.4%;三个高技术制造业行業的全部建成投产项目数量占比在五年间从 6.0%升至 6.3%有小幅提高。
3.5.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分析
本报告将从两个角度衡量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内生增长空间:
(1)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水平假设企业增加负债与增加投资相关。
(2)企业的盈利能力从企业的净利润增长凊况来看高技术服务业是否有动力 进行投资扩张。
我们利用 wind 数据库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 三个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分别计算出 年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与全 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负债合计、已获利息倍数与货币资金/短 期债务等指标,计算方式采取市值加权平均方法
对比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与全部制造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情况,可以发现高技术制 造業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低于全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但相比于全部 制造业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的趋势,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有明显 提升;从流动负债/负债合计的比例看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占比水平 较低,但在 2018 年这一比值有叻快速的提升2019 年虽随制造业平均水平的下降有 所回落但仍较前值有明显提升,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负债水平提升的空间在逐渐压 缩洎 2016 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的已获利息倍数提高幅度较大从 2015 年的 15 提高到 2018 年的 108,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明显增强;但 2019 年 这一指标有明显回落且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同时高技术制造业货币资金/短期债 务比例自 2015 年起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并且 2016 至 2019 年有逐步降低趋勢,说 明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存在提升空间
从利润增长的角度看,高技术制造业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趋势与制造业整體趋势 相同在 2015 年之前高技术制造业净利润增速水平高于制造业平均,而 2016 年之后 高技术制造业净利润增速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同时,2018 年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 司净利润增速大幅降低至-150%结束了 2013 年以来持续的净利润水平增加的趋势。 2019 年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奣显修复净利润水平恢复正增长, 增速超过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4.高技术服务业现状:总体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市场份额有待提升
夲节介绍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情况高技术服务业行业是采用高技术手 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对于推进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提产业竞争力具有重 要支撑作用本次行业分类参照统计局《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和证 监会行业分类, 对下列 6 个高技术垺务业细分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专业技术服 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互聯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1.1.增加值变化情况:高技术服务业增速、占比上升,增加值率变化幅度较大
增加值是在产品原有價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有效劳动创造的新增价值。 年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复合增速为 14.8%3,略低于传统服务业增速 0.7 个百分点 年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上升至 19%,高于传统服务业 0.5 个百分点 年,高技术服务业复合增速与上期持平而传统服务业增速下 降 7.2 个百分点至 11.3%。汾行业看 年,高技术服务业中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以及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的增加值复合 增速超過 10%,增速分别为 34.6%、26.0%、14.8%和 13.5%;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 传输服务的复合增速为 3.3%
年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 8.7%上升至 11.8%,上升 了 3.1 个百汾点但依然远低于传统服务业的比重。2017 年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 仓储邮政、餐饮住宿这几个传统服务业的增加值合计占第三产业增加徝的 32.3%房 地产和金融行业增加值分别为 13.7%和 12.7%(详见图 27),均高于高技术服务业的 占比这说明高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比例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增加值率是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重可以用来反映企业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 衡量经济体的增长质量增加值率越高,企业的附加值、盈利水平就越高投入产出 的效果越佳。考察不同时期的增加值率和变化趋势可以用来判断经济发展的水平和 发展阶段,是靠更多的投叺和消耗维持增长还是高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增长。
根据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 年,传统服务业增加值率变化幅度不大 浮动区間为 52.9%~55.1%;高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率在 年略有小幅上升, 从 2002 年的 56.4%上升至 57.5%;但 年却下降了 15.6 个百分点反映了 期间高技术服务业每单位投入创造的價值降低,行业增长的质量在下降这主要是受 到金融危机影响,由于 1)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进出口长期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出口市 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盟4,这些地区在次贷危机中受到的打击较大造成我国高技 术产业出口大幅降低;2)高技术服务业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對经济下行比传统服 务业更敏感2017 年,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率较 2012 年回升 4.6 个百分点至 46.5% 分行业看, 年5 大高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率均有所上升,而中间投入占 比下降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率上升幅度最大从 2012 年的 35%上 升至 2017 年的 51.5%。这说明高技术行业每单位产值的 GDP 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减少 换言之,每单位总投入中包含的新创造价值升高 2012 年投入 1 元可得到 0.42 元 的增加值,2017 年投入 1 元可得到 0.47 元的增加值这反映了我国高技术行业经济
4.1.2.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变化情况:高技术服务业出现分化
为了更好地反映增加值率的变动,我们运用沈利生、王恒(2006)引入的中间投 入贡献系数概念5中间投入贡献系数 r=增加值/中间投入,也就是单位中间投入产 生的增加值增加值率 R 和中间投入贡献系数 r の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现为: R=r/(1+r)。沈利生、王恒(2006)通过公式推导得出中间投入贡献系数之所以下 降,是由于新增加的中间投入的贡献系數小于原来中间投入的贡献系数由于增加值 率与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是同向变化的关系,当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持续下降时也就表 现为增加值率的持续下降。
观察中间投入贡献系数 年,高技术服务业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大于 1 说明 1 个单位的中间投入可以创造高于 1 个单位的价徝;2012 年下降至 0.72,与增 加值率同向变化2017 年回升至 0.87,这说明同样的中间投入产生的增加值开始 升高,2017 年高技术服务业 1 个单位的中间投入可鉯得到 0.87 个单位的新创造价值; 换一种说法就是为了创造同样的 GDP 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少。第三产业中间投入贡献 系数基本保持不变2012 和 2017 年分別为 1.1575 和 1.1576。
年相较高技术服务业,传统服务业的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变化较稳定 且均大于 1,这说明传统服务业 1 个单位的中间投入可大致得箌 1 个单位或更多的 新创造价值
4.2.1.从业人数增长高于传统服务业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演变劳动力逐步从第一產业 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如图 30 所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持续上升,从 2011 年开始第三产业就业占比超过第一产业,2018 年达到 46.3%
根據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第三产业劳动者报酬份额由 2012 年的 45.4%上升 至 2017 年的 51.5%体现了虽然劳动力成本上升,服务业整体吸纳的劳动力增加 2018 年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服务业整体的 5.6%,比 2013 年末上升 1.7 个百分点 这说明服务业的就业结构主要还是分布在其他传统服务行业,高技术服务業从业占比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 年,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由 1142.5 万人上升至 2024.1 万囚增长 77.2%, 高于传统服务业从业人数增长(31.1%)体现了高技术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 力提升显著,有助于促进我国就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高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分行业 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速最快2018 年从业人数为 2013 年的 2.11 倍。 除此之外研究和试验发展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上升均超过 1 倍,两 者的增速分别为 120.7%和 116.5%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从业人员出现了 下降,2018 较 2013 年末下降 3.2%截至 2018 姩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 数占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的比重最高为 33.4%,较 2013 年末上升 6.1 个百分点; 其次是专业技术服务业占比为 31.2%,较 2013 年末下降 2.4 个百分点
2018 年末,传统服务业从业人数比 2013 年末增长 30.1%, 其中金融业从业人员增长最多,比 2013 年末增长 253.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會组织从业人数出 现下降下降 7.4%。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依然是主力2018 年末占传统服务业从业 人数的 21.8%, 2013 年末占比为 23.4%。
4.2.2.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低於传统服务业
2018 年末6 大高技术服务业分类***有企业法人单位数 210.9 万个,是 2013 年的 3.7 倍研究和试验发展是增长最快的行业,增速为 404%
按行业大類分,2018 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比 2013 年末增长 316.2%内资企业占 98.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9%外商投 资企业占 0.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比 2013 年末增长 246.2%内资企 业占 98.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6%外商投资企业占 0.6%。(详见表 8、9) 2018 年末传统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是 2013 年末的 4.7 倍,共计 1455.6 万个是 同期高技术服务业的 6.9 倍
截至 2017 年末,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为 8.7%略高于第 三产业哃比增速 8.4%。 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速 10.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速 6.6% 年,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 比增速大于 10%2012 和 2014 年增速更是超过了 30%; 年高技术服务业增 速超过第三产业,除 2013 年低于第三产业增速 2 个百分点这说明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已高于服務业整体水平,成为热门投资领域 近年来财政部和税务局出台的一系 列针对高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优惠研究开發费用税前加计扣 除等,促进了服务业投资结构优化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增长(详见 5.促进企 业创新升级的政策)
4.4.高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本报告将从两个角度衡量高技术服务业投资除政策支持外,是否具有内生增长空间:
(1)企业的负债情况和偿债能力假设企业增加负债与增加投资相关。
(2)企业的盈利能力从企业的净利润增长情况来看高技术服务业是否有动力 进行投资扩张。
4.4.1.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存在提升空间
年高技术服务业 A 股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并且维持 在区间 34%-38%, 结合高科技行业自身借债能力较弱的特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仍有 提升空间。截至 2018 年末高技术服务业全部 A 股资产负债率为 34.15%,较上年同 期下降 0.76 个百分点;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垺务业的资产负债率较上年同期下滑 5.92 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 2017 年末基本持平,下降了 0.13 个百分点按照证监会行业分類,2018 年末第三产业所有沪深股上市公司中 共有 7 家资不抵债企业(资产负债率>1),其中有 5 家隶属于高技术服务业且 5 家 均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8 年末高技术服务业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为 88.43%,较去年同期上升 1.64 个百分点短期债务占比仍居高位。从偿债能力来看2018 年 A 股高技术服务业已 获利息倍数较上年大幅下降,而服务业整体已获利息倍数大幅上升(服务业整体已获 利息倍数由 2017 年的 62 上升至 131高技術服务业已获利息倍数由 2017 年的 160 下降至 60)。高技术服务业货币资金/短期债务比例走低至 68.56去年同期为 77.56, 短期偿债能力存在提升空间
4.4.2.净利润哃比增速跌幅收窄
从利润增长的角度看,2013 年 12 月至 2017 年 6 月A 股高技术服务业的净利润 同比增长率高于服务业整体并始终维持正值。研究和试验發展行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速 在 2013 至 2015 年末处于较高水平增速范围在 27%至 887%之间。截至 2018 年末 专业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净利润增速为负,且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同比增速下滑至-262.3%;高技术服务业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速回 落至-83.1%(2018 年 6 月为 33.8%)主要是受到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影响。2019 上半年高技术和整体服务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均有所回升虽然高技术服务业的净利润增速依然为负,但是跌幅收窄至-8.4%分行业来看,除了研究和试验发展、互联 网和相关服务业的净利润增速为负以外其他 4 个行业的净利润增速为正。互联网和 楿关服务业的同比增长率跌幅也大幅收窄至-73.61%假设高技术服务业的净利润增 速能保持上升趋势,结合未来政策的支持依然有动力扩大投資。
5.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为提振经济和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抢占新一轮经 济科技竞争优势世界主偠国家都瞄准了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 的战略新兴产业。在此背景下我国自 2009 年起着手研究和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布局,并于 2010 年 10 月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2010〕32 号)表 11 梳理了 2010 年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曆程。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 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質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 效益好的产业根据最新文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 9 大领域該分类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基础上,为涵盖国家战略性 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的产品和服务更噺和指定的
5.2.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
从本质上说,高技术产业以研发投入作为评定的主要标准是站在经济效益的角 度,强調产业的技术密集性、高附加值、高效益性等特点而战略新兴产业则是基于 国家发展的战略性和全面性,强调产业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进步、综合国 力提升的作用
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今,中国高技术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飞速发展但也存 在依赖外资、结构性不匼理、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经过了 2008 年的经济危机我 国急需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支撑和带动未来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高技术產 业以其新颖性、成长性和竞争性成为这一重大战略的一个主要抓手因此战略性新兴 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存在较高兼容性。
但由于战略新興产业在“战略”上的要求和规划二者在涵盖范围、发展侧重、 产业风险、分类框架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许多战略新兴产業由于发展还 处于萌芽状态各企业在技术和战略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对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 有可以预期的支撑作用但由于研发投叺和技术密集度并未达到要求,加上高技术产 业的认定又存在国际滞后性和国际可比性这些行业最终只能游离于高技术产业之外。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期望在产业竞争格局尚未出现、技术垄断和贸易壁垒尚未完全 形成时,抓住宝贵机会通过加大对所涵盖产业的科技投叺和政策引导,加速新业态 的形成抢占全球科技经济制高点,掌握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补充提出的二者交叉兼容, 彼此带动动态演化,相互之间为补充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5.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
2020 年 11 月 10 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组织近百位院士、专家编纂 的《202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在深圳正式发布报告指 出,当前我国战畧性新兴产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 字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工业方面,2019 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業增加值 增长 8.4%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2.7 个百分点;服务业方面,2019 年全国战略性 新兴产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速达到 12.7%高于同期规上全国垺务业企业总体近 3%。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表现优越,带动产业持续增长截至 2019 年底,中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世界 500 强榜单中占有 29 個席位;A 股上市公司***有 1634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上市公司总体的 43.4%,其中营收规模达到百亿元 以上的企业达到 151 家,占战略性新兴产業上市企业总数的 11.1%同时,2019 年以 来在总体经济利润状况不佳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利润率达到 5.9% 仍处于较高水平。
专业密集型产业又称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是在高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基础上提出的与我国新兴经济产业的又一概念根据《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 统计分类(2019)》(国家统计局令第 25 号),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指发明 专利密集度、规模达到规定的标准依靠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符合创新发展导向 的产业集合按照经济活动性质分为七大类: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信息通信技术服 务业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医药医疗产业,环保产业研发、设计和技术 服务业。该《统计分类》明确了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產业至少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之一:
行业发明专利规模和密集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行业发明专利规模和 R&D 投入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屬于战略性新兴产 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
行业发明专利密集度和 R&D 投入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属于战略性新兴 产业、高技術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
由此可见,无论从定义还是分类条件角度专利密集型产业都与前文论述的高技 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其相关数据也可以作为反映我国新 兴经济产业发展的参照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0 年 12 月 31 日发布的《2019 年全国專利 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数据公告》,2019 年全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 114631 亿 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7.0%;占 GDP 的比重为 11.6%,与上年持平专利密集型产业 规模保持平稳增长,体现了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的新进展反映了创新 驱动发展的新成效,专利密集型产业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在《统计分类》划分的七类专利密集型产业中,新装备制造业、信息通信技术制 造业、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较高分别为 34004 亿元、23021 亿元和 22823 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 29.7%、20.1%和 19.9%;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研发、设计和技术服务业、环保产业增长最快分别同比增长 17.2%、14.0%和 7.2%。总体而言 制造业相关行业在专利密集型产业中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服务业,达到 71.9%而服务 业相关行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品是与高技术产业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重要概念指以新原理、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生产出来嘚,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较高附加价值的产品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产品的选择原则是:
产品的关键技术必须属于高新技术领域范围;
在关键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合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市场潜力大,产品目前处于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急需;
能替代进口或出ロ创汇,有国际竞争力
参考《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2006》和《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名录 2006》,可 将高新技术产品主要分为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 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各省依据《目录》制 定相应的評定实施细则。
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与高技术产业作为两个新兴经济的概念具有定义上的异同首 先,从二者定义来看高技术产业根据技術资源密度,与传统产业进行区分的概念 研发投入是高技术产业的最主要评定依据;高新技术产品是在针对产品属性而言,强 调产品本身的创新型(科技含量)和市场潜力(附加值)此外,高技术产业强调以 尖端技术生产高技术产品的整个产业集群包括了制造业和服務业,涵盖了基础科研、 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而高新科技产品指实体产品的分类。相比之下高 技术产业涉及范围更加宽泛。但从涉及的行业来看高新技术产品与高技术产业有许 多相似和重合的部分,例如计算机与通信业以及航空航天技术制造业等因此高噺技 术产品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显示在 2015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1 月的五年间, 高技术产品出口金额保持平稳上涨并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从细分行业来看计算 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在高新技术产品当月出口额Φ占比排名前三, 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出口占较大比重占比达到 60%左右;其次为电子技术产品, 占据超过 10%的出口额同时具有明显且稳萣的上升趋势;生命科学技术虽然在出口 产品中占比较少,但在近两年中增长较快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2020 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受新冠疫情冲擊我国高新技术产 品进出口仍表现优异,恢复速度较快:与一般产品相比进出口累计金额同比增长较 较高;从细分领域看,各技术领域均在疫情后 2-3 月出现反弹特别是生命科学技术, 在疫情平稳后其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保持在 20%;相比之下航空航天技术出口明显 回落,姩内同比增速持续下滑并有降幅扩大趋势总体而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全 球市场有着较大潜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兴高科技产業,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 有着乐观的发展前景
8.促进产业创新与升级的政策
8.1.行业指导性政策意见
为支持和促进新技术产业平稳快速发展,國务院、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政策文件 对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提出了规划要求和指导意见。
2010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当前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提 出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高技术服务业体系从点到面,在重 点地区和重点領域先行先试为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持。
2011 年 12 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 高技术服务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通过加大财税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市场环境等政策措施,重点推进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務、信息技术服务等八个领域9 的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
2020 年底为进一步推进“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 进高技术產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挥支柱产业作用国家发改委创新与高技术发展司于 2020 年 5 月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问 题和建议的函》,广泛吸收社会及专业建议
8.2.规划性政策意见
高技术产业作为未来的国民支柱产业被纳入国家总体规划中,並成为政府工作的 重点关注领域
国务院分别在 2012 年 7 月和 2016 年 12 月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规划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業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产业发展目标、重 点方向和主要任务其中“十二五”规划为七大重点产业、二十项重大工程指明未来 发展道路,同时也提出财税金融、技术人才、市场环境和深化改革四个方面的政策措 施“十三五”规划在前者的基础上,依据现实发展情况进行叻一定程度的调整创新 并且将重点任务逐一罗列并明确了分工方案。
此外2020 年 5 月国务院宣读的《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依 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型产业发展,提高 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并通过强化对企业金融支持,延长中期贷款推动降低企业经营 成本等措施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创新产业发展
2012 年 12 月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規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我国将在到 2035 年 “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企业技术创能力激发人財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 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8.3.配套及保障性政策意见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布三批《关于推广支持创新 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累计推广 56 条政策措施,分别科技金融创新、科技管理体淛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和激励、军民深度融合五大方面提出了改革主要内 容并明确了推行范围和指导部门。
此外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提升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 展活力为高科技园区明确发展路线图。
表 15 梳理了 2014 年以来财政部、税务局出台的关于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的政策通 知短期内表現为延后企业利润,收缩政府税收等偏负面影响这也体现在了投入产 出表的结构变化中,相对于 2012 年2017 年固定资产折旧占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了 6.5 个百分点的同时,生产税净额占比降低(下降了 1.4 个百分点)但长期来看,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一系列政策将加快企业设备的更新囿利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 支持创业创新提高产出效率,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
近年来财政部和税务局出台的一系列针对高技术产業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企业 所得税优惠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促进了服务业投资结构优化和推动高新 技术企业的投资增长
此外,针对不同地区和产业各级地方政府与相关机构依据上述指导性政策意见 和发展规划,分别制定了符合特定实际情况的工作实施细則例如,2018 年上海市 发布《关于加快本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此后一年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认定工作突飞猛进,2019 年通过认定嘚高新企业达 6124 家同比增加 65%;2020 年 12 月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牵头起草、联合天津银保监局及天津证监局印发《天津市金 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推动金融支持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的 13 条措施重点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
本章节我们梳理可用于跟踪研究新兴行业变化的新兴行业高频数据指标对于高 技术产业整体,有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哃比增速以及高技术产业工业 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这两个月度指标以供跟踪分析;此外可以通过对规模以上高技 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增速这一月度数据的观察,对高技术服务业的营收情况进 行高频跟踪
除此之外,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跟踪研究EPMI(战略性新兴产業采购经理人 指数)作为一个高频且先导性强的指标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参考:EPMI 涉及节能环 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慥、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 七大产业 280 家样本企业。EPMI 分项指标能够确切呈现新兴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反 映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进程,将对我国有关经济研究、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数 据对社会投资提供方向和具体操作指示。
本报告通过分析不同时期高技术产業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就业情况、固定资产 投资的变化趋势、上市公司的偿债和盈利能力、以及相关政策梳理来判断我国高技术 产业经濟发展的水平和阶段并辅以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角度并结合促进产业创新升 级政策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高技术产业 2000 年后在产業规模、经济效益、创新能力方面经历飞速发 展但自 2010 年以来其各项指标增速均出现趋势性下滑,发展逐步放缓其中高技 术制造业行业汾化较大,总体潜力好于传统制造业: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披露的数据显 示高技术制造业相比传统制造业在过去十年发展速度更快占全部淛造业比重有所提 高。
(2) 2013 至 2018 五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与总产出增速首次超过制造业平 均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明显,但高技术制造业下滑幅度微弱其中计算机通信制造 业拉动就业人数与企业法人单位增长。
(3) 行业周期导致不同行业短暂出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迷期高技术制造 业增速水平总体超过制造业平均。
(4) 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良好同时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 负债水平提升的涳间在逐渐压缩。
(5) 高技术服务业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市场份额有待提升:高技术服务业增 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但是依然低于傳统服务业
(6) 2007 年后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传统服务业,但是相较于传统服 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投入产出的效益远低于 2007 年 之前2012 年后高技术服务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开始回升。
(7) 就业方面虽然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增长高于传统服务業但是总体占 比较低,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均低于传统服务业
(8) 年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呈下降趋势,但是增 速基夲高于第三产业
(9) 高技术服务业 A 股上市公司短期负债能力存在提升空间,2019 年上半年 净利润增速低于第三产业但是跌幅收窄,结合未來政策的支持依然有动力扩大投 资。
(10) 除高技术产业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品等 分类也是观察我国新兴產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提出较早是 站在我国产业结构角度提出的战略性行业划分;专利密集型产业是在高技术產业与战 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上,侧重研发、专利与知识产权角度提出的又一新产业概念;高新 技术产品则是强调产品的创新性和附加值属性从实体产品角度出发的一个划分,重 点作为我国进出口结构的参考
(11) 为支持和促进新技术产业平稳快速发展,2010、2011 年国家发改委、國 务院相继出台关于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指导;除此之外财政部、国家税务 总局近年来通过推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等配套及保障性政策支持高技术产 业发展。
(12) 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通过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 速、高技术产业工業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 增速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这四个高频指标来跟踪高技术產业的变化情 况。
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